• 沒有找到結果。

課程實施前後之高齡者功能性體適能提升效益

圖 4-4. 高齡者運動同儕指導員,正帶領學員進行上肢伸展運動之實際操作

第二節 課程實施前後之高齡者功能性體適能提升效益

功能性體適能是評估高齡者是否仍能維持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評估工具,參與 者在參加本計畫前、後接受功能性體適能檢測,在經過 12 週運動訓練課程後,發現由 同儕指導員帶領,學員在上肢肌力、動態平衡(敏捷性)及心肺耐力的表現,皆獲得顯著 的進步,結果彙整如下表 4-1:

41

2012;蘇蕙芬、蔡永川,2013;Levy et al., 2012 ;Hallage et al., 2010; Nakamura et al., 2007;

Sousa et al., 2014),結果證明,本研究確實能使高齡者上肢肌力獲得顯著進步,上肢肌 力的增進,對於許多日常生活中的需求,如:自我照顧、購物、盥洗等,有其必要性(Jones

& Rikli, 2005)。對於下肢肌力的促進效果並未達到顯著,對於此一發現,在課程實施過 程中,負責評估與觀察同儕指導員的專業指導人員具體指出同儕指導員雖具備專業技 能,但由於教學經驗較為缺乏,在操作下肢肌力的訓練動作如跨步、深蹲等時,會採取 安全性較高、操作速度跟頻率較低的方式,來保障動作的穩定程度,由於本研究所介入 之同儕指導員皆為國內首次培訓出之同儕指導人力,故缺乏教學經驗不同的同儕指導員 間之比較基礎(如帶領過 12 個班次以上與初次擔任指導者),此部分觀察結果仍待進一

42

步的研究去驗證。

柔軟度的部份上下肢都沒有達到顯著進步,根據過往研究顯示,高齡者的柔軟度有 時需 20 週甚至 24 週,每週 2 次以上的運動訓練介入(Bird et al., 2011; Cao, Maeda, Shima, Kurata & Nishizono., 2007) 有關,亦有部分研究需透過延長每次的運動課程時間(Holland, Tanaka, Shigematsu,& Nakagaichi,2002)或者進行特殊性的課程規劃,如蔡存維等人 (2011) 及吳柏翰等人 (2013) 針對伸展運動的實施時間、動作進行特別的強化,才能在較短時 間內獲得顯著的柔軟度表現改善。

此外高齡者的柔軟度受到的影響因素也較多,是否有關節炎、生活型態、營養攝取 等都是較難以控制的影響因素(Holland et al., 2002),但本研究實施前測後,對於參與者 有基本能力的認識,始透過詳細的運動處方規畫,除了藉由健走杖與坐姿伸展操,也將 伸展活動盡可能地融入暖身活動、有氧體操中,來增加伸展的時間跟機會。

心肺耐力部分國外研究指出在缺乏運動介入下,心肺耐力會持續以每年 3%到 6%

的比例持續退步(Fleg, 2012),維持規律性運動則能維持高齡者心肺耐力(Fleg et al., 2005;

Hassinen et al., 2010)。本研究確實顯著提升了高齡者的心肺耐力,達到高齡者能夠持續 走出家門,參與各項運動的積極目標,因為擁有良好的心肺耐力,才足以延長其運動的 時間、頻率,讓高齡者從事運動的機會極大化,進而達到本研究設定,能促進高齡者成 功老化並且在地老化的重要目標。

2 分鐘原地踏步檢測成效獲得顯著的提升,意味著社區高齡者透過多元性運動訓練 有助於心肺功能的改善,這部分則是與國、內外相關研究結果一致(方怡堯等,2015;

溫蕙甄、陳忠慶,2012;Levy et al., 2012; Martinez-Gomez et al., 2015; Nakamura et al., 2007; Sousa et al., 2014),此一發現相當重要,意味著對於社區高齡者而言,同儕指導員 的介入,能有效提升他們的心肺耐力。

平衡及動態敏捷性的部分整體而言有顯著進步,敏捷性對於高齡者而言,是因應危 險發生及避免跌倒的重要能力(高禎陽、蔚順華、李朝智、劉復康,2012;De Vries et al., 2012; Howe et al., 2007)。本研究發現與 Liu-Ambrose 等(2005)及 Levy 等(2012)對社區中

43

高齡者以及 Cao 等(2007)針對社區女性高齡者,進行多元性運動訓練,同樣顯著改善其 敏捷性,但本研究 12 週即可達到此一效果。本研究在基礎上進行修訂與重新規劃,在 本次介入課程,參考 Gianoudis 等人(2014)的發現安排較多衝擊性、漸進式的阻力訓練或 多元運動,而能有助改善敏捷性,降低跌倒與骨折的發生率,課程每節都安排適度的敏 捷性訓練,也確實達到良好的促進效益,基此,研究者建議未來相關單位辦理類似活動 時,應盡可能增加課程頻率到合理範圍,以收實效。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