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調適行為及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五節 調適行為及相關研究

一、調適行為

Lazarus and Folkman(1984b)認為調適是指人們藉由不斷改變認知或行為,

來因應引起負擔或超過個人的資源的特定外在或內在需求。就某種意義來說,

調適(coping)是調整(adjustment)的同意字,但調整涵蓋了更大的範圍,包 含至對環境和內部需求的所有反應,而調適是專指人們在面對壓力或情緒的緊 張時,所做的處理。(Lazarus, 1976)。調適是影響壓力事件與適應結果兩者之 間關係(例如沮喪、心理症狀、和生理的疾病)的重要的影響因素(Andrews, Tennant, Hewson, and Vaillant, 1978 ); Folkman, Lazarus, Dunkel-Schetter, DeLongis, and Gruen(1986)指出,調適的過程包含首要評估(primary appraisal)

和次要評估(secondary appraisal),人們在首要評估中檢視情境裡是否具有對個 人健康、自尊、價值、或目標等因素的潛在風險性,若有造成傷害的可能,則 將進行次要評估,也就是找出當傷害形成時所能用以自我保護的方式。從調適 的定義可整理三項重要特質1.調適是過程導向的,強調人們在壓力情境中的實 際思考和作為;2.調適行為與所處的背景有關,個人特質會影響首要評估的結 果,而情境中的資源會影響採以何種方式進行調適;3.對於何謂好的或壞的調 適方式不預設假設立場,調適僅被視為個人對處裡情境所做出的努力,而不論 最後成功與否。(Folkman et al., 1986)

此外,Folkman et al.(1986)還指出,調適行為主要有兩種功能,第一是 舒解情緒上的壓力,稱之為情緒焦點功能(emotion-focused),第二是改變擾人 與導致苦惱之人與環境(person-environment)的關係,稱為問題焦點功能

(problem-solving),分述如下:

(一)問題焦點功能(Problem-solving coping)

問題焦點調適意指人們企圖改變情況至正面的方向,多用於個人在分析擁 擠產生的原因的結果後,認為不好的情況是可以被改善或改變之時。例如人們

15

知覺到自己對此情況有某種控制能力、尋找關於該怎麼做才能改變環境的相關 資訊,或對環境採取行動,都是情緒焦點調適的方式。

(二)情緒焦點功能(Emotion-focused coping)

情緒焦點調適乃指人們僅改變詮釋情境的方式。當人們覺得自己無法改變 情況,或者因缺乏足夠資源導致僅能接受壓力來源時,情緒焦點功能的調適便 具有主導地位。情緒焦點的調適策略有遠離、逃脫或避免壓力源,並強調正向。

這些行動可使人們避免聚焦於問題點。

經由實證研究指出,調適行為通常能同時具備兩種功效;在超過98%的壓 力情境裡,中年男女會同時對問題和情緒進行調適(Folkman and Lazarus, 1980),

此外,在平均96%的自我報告中亦指出,大學生在考試的壓力下也會對問題和 情緒做調適(Folkman and Lazarus, 1985)。

早期以 Lazarus 為首的學者將調適行為分為八種類型,並依照其功能歸為 三大類(Folkman et al., 1986),爾後其他學者則多遵循這種分類法進行相關研 究,表 2-1 為林思潔(2005)綜合各界學者對於該調適行為分類法定義的整理 表。

16

表2-1、調適行為定義彙整表

調適方式 內涵

問題焦點功能

(Problem-solving coping) 企圖改變情境至正面的方向

1. 迎面的調適

(Confrontive coping)

激進的去改變情境,過程中可能含有敵意或風險 承擔;試著使對方或其他單位改變他們的心意,

在過程中也可能公開地表達不滿意的情緒。

2. 計 畫 性 的 問 題 解 決

(Planful problem-solving)

採用分析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思考怎麼做才能改 變此壓力環境,制定一個計畫,然後採取必要的 步驟來解決問題。

情緒焦點功能

(Emotion-focused coping) 改變詮釋情境的方式

3. 遠離(Distancing) 自我分離;塑造正面的觀點。

4. 自我控制(Self-control) 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為。

5. 責任承擔

(Accepting responsibility)

認清自己在問題中所扮演的角色,並試著修正此 問題;接受事情已經發生的事實,並且是無法改 變的,也沒辦法歸咎於任何人,只能怪罪於自己。

6. 正面再評價

(Positive reappraisal)

從自我成長的角度試著自已發生的事件中找出正 面的意義,並將之視為可從經驗中學習的機會;

可能帶有宗教的意味。

兼具情緒與問題焦點功能

7. 尋求社會支持

(Seeking social support)

尋求資訊上、實質上和情感上的支持;向朋友或 認識的人尋求意見或情感上的支持。

其他 不改變情境本身,也不改變詮釋情境的方式

8. 逃離和避免

(Escape-avoidance)

透過願望式的想法和行為,來逃離或避免。

資料來源:林思潔(2005)

二、對於尷尬的調適行為

根據Metts and Cupach(1989)對於尷尬的適應策略研究,歸納尷尬個體 及尷尬事件旁觀者會使用的適應策略,參見表2-2。

17

(Excuse)

承認不幸的行為,但是將個人對於發生原因的責任降到最低。

例如:在因為差點忘記跟朋友的午餐約會,所以遲到的情況下 說:「都是因為我有太多考試跟論文要忙」

解釋

(Justification)

承 認 對 於 不 幸 行 為 的 責 任 , 但 是 降 低 該 行 為 的 冒 犯 程 度

(offensiveness)。例如:當在車裡和男友親熱時,媽媽突然打 開門的情況下說:「媽,這不是你想的那樣」

幽默(Humor) 用笑聲與開玩笑帶過。

補救

(Remediation)

更正或修補因不幸行為所造成的傷害。例如清理打翻的東西、

撿拾散落的東西、跌倒後整理儀容。

逃離

(Escape)

在事情發生後撤離現場。例如在玩鬧時,男生不小心拉下別人 的褲子,女生趕緊跑開。

視而不見

(Avoidance)

在不幸行為發生後的一種自我保護策略,感到尷尬的個體繼續

(Empathy)

向發生尷尬情況的當事人保證他的情況或行為不是特例、大家 都有可能發生。例如對上課十分鐘之後才發現自己走錯教室的 人說:「我上學期也是這樣」

表示支持

(Support)

持續以正面的言語或非言語支持發生尷尬情況的當事者。例如 拍拍跌倒的人的肩膀。

資料來源:Metts and Cupach(1989)

不同的尷尬成因,會使尷尬個體採用不同的調適行為。如Metts and Cupach

(1989)研究指出,失禮(Faux Pas)時最常採用解釋,犯錯時最容易找藉口,

18

發生意外(Accident,如跌倒、打翻東西)最常會幽默以對與補救,因他人行 為而感到尷尬時(recipient,如在全班面前遭責罵)則會還以行為或言語的攻擊。

尷尬事件的旁觀者(observers/ other person)除了採取以上調適行為之外,

還增加兩種更常被使用的方式-表示同情及表示支持。

19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