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一章 緒論

很⼤大差別。外資銀⾏行進⼊入台灣市場幾乎沒有壁壘,在⼤大陸情況則截然不同,無論

是在經營範圍,還是設立分支機構,持股比例等⽅方面都受到限制。因此台灣銀⾏行

自由度要⾼高於⼤大陸。

(3) 從銀⾏行數量和規模上看

由於台灣⼈人⼝口,地域及經濟規模的限制,其銀⾏行數量和規模相比較⼤大陸⽽而⾔言

要少且小。

第三節 論⽂文框架

本篇論⽂文主體由六個章節組成。第⼀一章內容是緒論,闡明研究動機和回顧兩

岸銀⾏行業發展狀況以及論⽂文框架。第⼆二章內容是進⾏行⽂文獻探討。第三章內容是介

紹兩種研究⽅方法。第四章內容是變量選擇和數據說明。第五章內容是實證結果及

模型比較。第六章內容是結論。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銀⾏行效率是衡量銀⾏行經營管理和資源配置能⼒力的綜合指標。從 20 世紀五⼗十

年代開始,銀⾏行效率問題⼀一直受到西⽅方學者的廣泛關注。國外銀⾏行效率測度的⽅方

法主要採用邊界分析法,根據邊界分析法本身所假設前提的不同,分為參數分析

法和非參數分析法。其中在銀⾏行效率測量的實際運用中得到充分應用的是以數據

包絡分析法(DEA)為主的非參數估計法。

資料包絡分析法(DEA)係使用線性規劃法,將觀察資料建構成⼀一個非參數

折線曲面(或邊界),然後計算各受評單元與此曲面比較後之相對效率。此⽅方法

是由 Farrell(1957)所提出,Farrell 認為⼀一個決策單位的效率係由技術效率和配

置效率兩個部份組成。技術效率反映出決策單位在給定投⼊入集合下,獲得最⼤大產

出的能⼒力,又稱為⽣生產效率或技術與規模效率;配置效率反映出在投⼊入價格與⽣生

產技術固定下,決策單位使用最適比率投⼊入組合的能⼒力,亦即決策單位是否在最

小成本下⽣生產,又稱為價格效率。將這兩個效率衡量結合可得出總經濟效率。在

Farrell⽂文章發表后的⼆二⼗十年內,僅有少數研究者考慮採用此⽅方法。Boles(1966)

與 Afriat(1972)是少數認為數學規劃法可以協助達成此項任務之研究者。但⼀一

直到 Charnes,Cooper 與 Rhodes(1978)發表 DEA ⽅方法之⽂文章後,這種⽅方法才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受到廣泛的關注。在該⽂文章中,三位作者首度採用資料包絡分析(DEA)這個用

詞,提出其數學模式。該模式假設產出導向⽣生產與固定規模報酬(CRS)⽣生產,

之後的⽂文章乃擴張使用不同的假設,例如:F𝑎re,Grosskopf 與 Logan(1983),

Banker,Charnes 與 Cooper(1984)提出變動規模報酬(VRS)模式即為擴張之

例。

Zaim(1995)利用 DEA ⽅方法研究了⼟土耳其國有銀⾏行、民營銀⾏行與外商銀⾏行

的經營效率,並分析了⾦金融自由化對銀⾏行效率的影響。同時通過效率值的比較,

指出國有銀⾏行比民營銀⾏行更具有效率。國有銀⾏行效率低的根源在於配置無效率,

⽽而民營銀⾏行則是技術無效率占⼤大多數。

Robert(1998)用 DEA ⽅方法,研究了美國銀⾏行業 1984 年⾄至 1993 年的技術效

率及⽣生產率的變化,發現小型銀⾏行效率遞減,並對影響美國銀⾏行業效率的因素進

⾏行了分析。實證顯示銀⾏行集中度、資產規模於銀⾏行效率有著顯著的正影響,不良

貸款、⼈人均營業費用於銀⾏行效率有著顯著的負相關關係,並且不同的股權結構的

銀⾏行其效率有著明顯的差異。

Fu 和 Heffernan(2007)關於 1985 年⾄至 2002 年中國銀⾏行部門的成本效率情

況的研究表明,樣本銀⾏行平均在低於成本效率邊界 50%﹣60%的⽔水平上運營,

股份制銀⾏行要比國有商業銀⾏行更具效率。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徐傳諶、齊樹天(2007)以中國⼗十四家商業銀⾏行 1996 年⾄至 2003 年的數據為

樣本,研究了它們的成本效率/利潤效率狀況和演進趨勢。結果表明:中國商業

銀⾏行控制成本的能⼒力要好於其創造利潤的能⼒力。

Berger 和 Humphrey(1997)在對 188 項關於美國銀⾏行業效率的研究報告中

發現,應用非參數估計法得到的效率均值為 0.72,標準差為 0.17,⽽而參數⽅方法得

到的銀⾏行效率值為 0.84,標準差為 0.06。結論認為在銀⾏行效率測量的⽅方法中非參

數⽅方法相對於參數⽅方法⽽而⾔言,測出的銀⾏行效率值偏低,離散程度較⼤大。

Aigner與 Chu(1968)提出了以參數法即使用⼀一任意選取的函數來包絡資料

點從⽽而估計出隨機邊界。在⽂文中,他們選取的是 Cobb-Douglas ⽣生產函數型態,

使用線性規劃法估計此模式之未知參數,⽽而 Afriat(1972)使用的是最⼤大概似估

計法,Richmond(1974)使用的是最小平⽅方法。

Battese et al.(2004)提出了以共同邊界的概念衡量和比較跨越國別的效率表

現,且在⽂文中將基於共同邊界下的技術效率分解成基於各個群組隨機邊界下的技

術效率和技術缺⼝口比率的乘積。

Berger(2007)⼀一⽂文中闡述了關於比較不同國家銀⾏行的效率,若是使用隨機

邊界法是無法得出結論說⼀一個國家的銀⾏行效率更優於另⼀一個,因為他們的效率是

基於不同的邊界⽽而計算得到的。因此他建議應由每個國家的最優表現銀⾏行組成⼀一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個最好的共同邊界從⽽而計算並比較效率表現。Bos 和 Schmiedel(2007)和 Huang

et al. (2011)使用了共同邊界概念來估計歐洲銀⾏行業的效率;Chen 和 Yang(2011)

也採用了共同邊界⽅方法來比較⼤大陸與台灣銀⾏行業的效率表現。

Huang 和 Fu(2013)⼀一⽂文中應用了共同邊界成本模型來衡量⼤大陸和台灣銀

⾏行業的成本效率及成本缺⼝口比例,同時也探討了影響兩岸銀⾏行業的成本缺⼝口的環

境因素。他們使用了 2005﹣2009 年間的兩岸共 69 家銀⾏行數據,實證結果顯示台

灣銀⾏行的成本邊界更接近於共同邊界,成本缺⼝口相較於⼤大陸銀⾏行⽽而⾔言更小;台灣

私⼈人銀⾏行成本缺⼝口最小,⽽而⼤大陸外資銀⾏行成本效率最優;⾦金融市場結構、政策環

境和銀⾏行監管程度對成本缺⼝口比率有很⼤大影響。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