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女性主義與音樂批評

第二節 何謂音樂批評

一 、「批評」與「音樂批評」

在開始進行音樂批評的定義前,筆者先將批評(criticism)的涵義稍做討論,

以利之後音樂批評的說明。在大英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Britannica)中對於 criticism這字的解釋裡提到:批評是指以某些標準去分析評估作品的價值、所有 的藝術作品都不只是屬於創作者的,還是屬於它的所屬地區及時代的、評論者本 身也是他們生長地區及時代的產品13。因此,從事批評的工作時,若藉由所論作 品的時代環境等歷史性因素及其他多樣的觀察點去切入,將可看到作品的不同面 向。

此處所指的批評是針對作品的內容(content)做出批判性(critical)的解讀 與詮釋,而不是從作品的技術層面來評論。所以,本論文所指的音樂批評不是對 音樂作品的文本(樂譜)與呈現(演出)做出審美價值或表演技巧的優劣評定,

而是從社會性、文化性的視點來分析、切入音樂內容。

但批評卻長期在音樂學中缺席,尤其在十九世紀器樂漸踞主導地位後,音樂 就被視為是超越語言與社會意義,音的活動不表義(signify),音樂工作者及大 眾習於在音樂中聽見秩序與美,而不是要聽見政治性、權力位階……等“內 容"。通常,通俗音樂較常被視為與社會環境有密切的關聯,西方傳統的音樂(所 謂的古典音樂)則被宣稱為自律性(autonomous)而被免除在外,這樣的情況直

12 詳見本論文第四章第二節。

13 採自大英百科全書線上版(Encyclopedia Britannica Online)中對criticism一字的解釋。

至二十世紀中才見改變的契機。音樂中的正典(canon)也開始被以他律性的角 度來分析,不再是只有那些通俗、流行音樂。

因為,如果同意所有人類的思想及行為皆是社會性的建構(所以各不同時代 與地區的思考與行為模式會大相逕庭),那麼,音樂的形式、風格、曲種都因時 代環境的變遷發展出不同的風貌,所以,由人類所製造的音樂就具有社會性的意 義。這樣的思考邏輯在 Theodor Wiesengrund Adorno 的著作中開始顯露。

一九三 O 年代,法蘭克福學派(Frankfurt School)學者 Adorno 開始對音樂 進行內容的解讀。事實上,Adorno 所寫文章的基本前提就是:沒有任何在西方 文化(Western cultures)下產生的音樂作品可單獨地被理解,而將社會性、歷史 性的因素剔除在外。音樂被理解除它的形式層面外,還可研究它在社會裡被呈現

(包括演出、宣傳包裝)與被接受(聽眾的反應)的方式。因為,判斷音樂作品 孰優孰劣的準繩必定與社會上的價值觀與審美依據有關。Adorno 所關心的,是 從音樂作品的材料(material)中找出社會、歷史因素在其上顯現的痕跡與反思 社會現象。

音樂材料的概念是Adorno的主要思考主軸,他視音樂材料為音樂與社會因 素的融合媒介。而音樂作品與歷史、社會因素密切,因為這個被認為自律性的音 樂作品,它的材料、曲式都有歷史性的沉積,即使是新材料或曲式,也有形成它 的歷史淵源。除了產生作品時有這些社會因素,作品完成後的被接受與理解程度 也與社會性密切相關。而這些工作,就可用批評的方法來解讀、分析研究14

二、音樂批評對女性主義音樂批評的影響

Susan McClary 在《陰性終止》一書裡寫到:

14 有關Adorno的理論與作品主軸,參自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s and Musicians Online中 musicology: sociomusicology的辭條與Max Paddison, Adorno’s Aesthetics of Musi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二十世紀重要的文化理論家中,Adorno是唯一以音樂為主要媒介的人。

因此,雖然幾乎所有批評理論學家的作品都需要跨學科轉化,Adorno的 成果卻不需如此。它的研究幫助我們理解調性曲目作品如何成載了其創作 年代根本的社會張力。……那些音樂成了社會批評與分析的可能對象。我 若沒研究過Adorno,就不能進行本書呈現的任何工程,因為我會完全無 法超越形式主義。15

McClary在另一篇期刊文獻中也指出,Adorno是首開音樂批評先河的學者16。但,

女性主義音樂批評的產生卻在距Adorno將批評理論帶入音樂學中許久之後,實 因威脅到許多既成權威,造成發展的道路窒礙難行17。所以直到八O年代才有第 一篇的女性主義音樂批評,而在美國的進行,則是九O年代的事了。

結 語

在這一章中,分別針對「女性主義」與「音樂批評」的崛起、發展時間與內 容意義等做出調查整理。提出了女性主義的發展分期、各期的思想主軸與轉變、

女性主義及其衍生理論在女性主義音樂批評上之應用。在對音樂批評方面的闡釋 上亦是如此,說明開音樂批評先河的 Adorno 其理論態度,但最重要的仍是著墨 在兩者與女性主義音樂批評的關聯性上。

15 Susan McClary著,張馨濤譯,《陰性終止》。(台北:商周,2003),頁 66-67。

16 Susan McClary, “Reshaping a Discipline: Musicology and Feminism in the 1990s, ” Feminist Studies 19 (1993): 399-424.

17 有關產生女性主義音樂批評所面臨的阻力及詳細的起源等相關議題,詳見本論文第三章第二 節中的討論。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