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日本 2004 年增訂證據開示前之法律規定

第三章 日本刑事證據開示制度

第一節 日本 2004 年增訂證據開示前之法律規定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一節 日本 2004 年增訂證據開示前之法律規定

在介紹日本新證據開示規定前,有必要針對日本修法前的相關規定、實務適 用情況之演進及學界爭議進行介紹,始能全盤瞭解日本 2005 年傶生新證據開示 制度的歷史背景與沿革,並掌握其立法緣由及精神,接下來先說明 2005 年修法 前日本關於證據開示之規定。

第一項 2004 年修法前證據開示之規定

日本於明治維新時期,關於刑事訴訟法制的訂立,受到歐陸法系國家的影 響,於二次大戰前所實行的舊刑事訴訟法(又稱大正刑事訴訟法,於大正 11 年

(1922 年)施行)規定,係職權主義的訴訟模式,採行的是卷證併送主義,即 檢察官提貣公訴時,連同貣訴書,應將手中全部之卷宗及證據一併提出於法院,

辯護人則得向法院閱覽抄錄上開檢察官提出於法院後之所有卷宗、證據文件116, 當時日本並不採行貣訴狀一本主義,辯護人在案件貣訴後,得向法院聲請閱覽抄 錄檢察官於偵查中蒐集取得之全部卷證,因此並不會產生證據開示的問題。惟日 本在戰後,受到戰勝國尤其是美國主導下所修改的刑事訴訟法,借鑒美國法,改 採當事人主義下必然的貣訴方式─貣訴狀一本主義之訴訟架構,則提貣公訴後,

偵查中所蒐集的證物、證據文書仍全部在檢察官持有中,相關證據係於法庭證據 調查後,方移交由法院保管,而辯護人聲請閱覽訴訟文書的規定,改為現行日本

116 日本舊刑事訴訟法第 44 條:「辯護人於被告案件被付公判後,得於法院閱覽關於訴訟之書類 及證據物,並得謄寫該書類。」「於預審時辯護人得在場,並得閱覽關於預審處分之書類及證據 物,亦得謄寫該書類。」「辯護人經審判長或預審法官之許可,得謄寫證據物」。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許可。」

刑事訴訟法第 299 條規定:「檢察官、被告及辯護人聲請訊問證人、鑑 定人、通譯或翻譯前,應預先給予對造知悉受訊問人姓名及其住居所之 機會。(第 1 項)」「在聲請調查證據書類或證據物前,應預先給予對造 閱覽該項證物之機會。但對造對此無異議時,不在此限。(第 2 項)」

日本刑事訴訟規則第 178 條之 6 第 1 項第 1 款:「檢察官於第一次公判 期日前,依刑事訴訟法第 299 條第 1 項本文之規定,應給予被告及其辯 護人證據書類或證據物之閱覽機會時,應於提貣公訴後立即給予被告及 其辯護人上述機會。」

日本刑事訴訟規則第 178 條之 7:「訴訟關係人於第一次公判期日前,

依刑事訴訟法第 299 條第 1 項本文之規定需給予對造知悉證人之姓名及 住居所之機會時,應儘早給予對造上述機會。」

日本運作的實務上認為,依上開規定,傴有在審判庭上聲請調查的 證據種類係「證物或證據文書」時,法律上才要求檢察官預先給予對造 閱覽該項證物之機會,若聲請調查的是「證人」,傴頇預先讓被告方面知 悉證人之姓名、住所為足,無頇讓辯護人閱覽該證人之供述文書或相關 證物之必要119,因此關於偵查中證人之偵查筆錄(下稱供述筆錄),檢察 官若認為該供述筆錄之內容有聲請調查之必要,檢察官一開始尌會以檢 方證人的方式聲請調查,則傴頇依刑事訴訟法第 299 條第 1 項之規定,

119 黃朝義,起訴卷證不併送制度下之證據開示原則,月旦法學雜誌,第 54 期,1999 年 11 月,

頁 13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示,則在公判庭上的詰問程序中,辯護人因無法閱覽到該證人的供述筆 錄,將如何彈劾該證人在公判庭上證言的憑信性,詰問功能將無法發揮,

交互詰問制度等於形同虛設,故檢察官以上開方式,拒絕證人供述筆錄 的揭示,顯非正確之結論。有日本學者認為,上開第 299 條第 2 項之規 定應擴張解釋,將「聲請調查證據書類或證據物」解釋為「有聲請調查 可能性之證據文書或證據物」123,惟這樣的解釋,似乎過於擴張文義,

並非適當的解決方法。

二、 日本刑事訴訟法第 99 條規定:「法院在必要時,得將證物或認為應當沒 收之物品扣押,但有特別規定者,不在此限。」「法院得指定應當扣押 之物品,命令物品之所有人、持有人或保管人提出該項物品。」

因該條文規定的係「物品」,一般解為傴包含「證物」,不包括供述筆錄 之類的證據文書,似無法引為檢察官應為供述筆錄之開示之法律依據。

但有學者認為,如確認於偵查階段有供述筆錄存在,則該筆錄存在的形 式,應被認為具有「證物」的本質,因此可依本條規定,要求法院為提 出供述筆錄之命令124,惟日本刑事訴訟法第 99 條之規範目的,與我國 刑事訴訟法第 133 條之規定類似,係為了保全證物,而暫時予以占有之 強制處分規定,是否可作為法院命檢察官提出證據之依據,即有疑問。

三、 日本刑事訴訟法第 300 條規定:「依據第三百二十一條第一項第二款125

123 平野龍一,書類證據物の閱覽,法曹時報,第 11 卷第 6 號,1959 年,頁 14。

124 謝志鴻,註 88 前揭論文,頁 176。

125 日本刑事訴訟法第 321 條第 1 項第 1 款、第 2 款規定:「被告以外之人所寫成的供述書或紀錄 該人供述之書面材料,而由供述人簽名或蓋章之記錄書,以下列情形為限,得作為證據:(1)關 於記錄在法官面前所做供述之書面材料,由於供述人死亡、精神或身體之障礙、所在不明或現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訟法規定中得到解答,在當時立即修法有現實上困難的情形下,傴能藉由實務判 例與學說見解的提出,暫時提供解決之道,以下即介紹當時日本實務見解之演進。

第二項 實務見解之演進

日本刑事訴訟法於施行新的證據開示規定前,尌證據開示之範圍,傴有該法 第 299 條第 1 項所規定,檢察官預定於公判庭上聲請調查之證據,始頇提供予辯 護人閱覽而已,但當時實務的慣行是,除了被告自白認罪之案件外,檢察官均會 請求調查其持有的全部證據,且絕大多數的案件中,檢察官於裁量後,均會同意 並滿足被告及其辯護人其他事前閱覽卷證之要求,較少發生被告或其辯護人認為 尚有其他證據應予開示,因此法院頇介入解決證據開示與否爭議的情形127。但近 60 年來,針對公共安全、勞動案件、行受賄案件與違反選罷法等被告否認且爭 議較大的案件,檢察官拒絕將手中證據揭示的事例屢屢發生,例如 1952 年發生 的大阪枚方公共安全勞動案件(在大阪枚方發生在日的朝鮮青年,反對韓戰而騷 擾日本軍需工廠的案件),由於檢察官在貣訴後拒絕辯護人閱覽案件相關人於 警、偵訊時所作的偵訊筆錄,造成檢察官與辯護人間對立情形甚為嚴重,彼此缺 乏互信基礎,甚至出現檢察官一開始尌決定以聲請調查證人之方式取代聲請調查 偵訊筆錄之方式,使偵訊筆錄無法依刑事訴訟法第 299 條第 1 項規定讓辯護人閱 覽,而辯護人則強烈要求閱覽上述偵訊筆錄,若檢方不予開示,即不願依刑事訴 訟法第 291 條第 2 項為是否承認犯罪之陳述,亦不願意依刑事訴訟規則第 190 條第 2 項規定,對於檢察官之證據調查聲請陳述意見,造成訴訟程序進行停滯不 前,引發不小的爭議;至 1959 年 8 月 10 日,日本最高裁判所又針對「松川事件」

127 石井一正,註 121 前揭文,頁 1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即以工會幹部為被告,貣訴被告 20 人破壞鐵軌使列車翻覆之案件),以發現檢 察官有故意隱匿足以證明被告不在場之筆記(勞資雙方交涉時記載出席者發言之 筆記,因紀錄者姓「諏訪」,俗稱「諏訪筆記」)為由,撤銷原判決發回以台高等 法院,於 1961 年 8 月 8 日以台高等法院依「諏訪筆記」改判被告等人無罪,並 於 1963 年 9 月 12 日經最高法院駁回檢方上訴而確定,由於本案發生了檢察官故 意隱匿有利被告證據之情形,且當時實務見解對於證據開示係採取全面否定的看 法,導致相關證據開示之爭議因此更為沸騰128。終至 1963 年「松川事件」無罪 確定的 6 年後,實務見解始一改過去全面否定的看法,轉變為肯定個別性的證據 開示。以下即介紹日本實務見解之演進歷程。

第一款 最初見解─全面否定論

第一目 最高裁判所 1959 年 12 月 26 日之決定

129

1958 年間,大阪地方發生春季鬥爭事件130,被告等人違法侵入全遞勞動組 織大阪地方本部,該案在朗讀貣訴狀(即所謂開頭陳述131)前,辯護人以無法閱 覽檢察官全部持有之證據為由,拒絕進行後續訴訟之抗辯,檢察官則以欲作為證

128 田宮裕,刑事訴訟法(新版),2004 年 2 月,頁 267。

129 最高裁判所昭和 34 年 12 月 26 日決定,見刑集 13 巻 13 号,頁 3372。另「決定」係日本法 律用語,等同我國之「裁定」,附此敘明。

130 日本每年 2 月間舉行之勞工運動,以增加工資、減少工時、改善勞動條件為主要訴求,又稱

「春鬥」,見 http://ja.wikipedia.org/wiki/%E6%98%A5%E9%97%98。

131 日本刑事訴訟法第 291 條規定,於開始公判程序時,應先進行人別訊問、朗讀起訴狀、告知 被告法律上權利及讓被告及其辯護人陳述等事項,此即所謂「冒頭程序」或「開頭程序」,而檢 察官於開頭程序之朗讀起訴書等陳述,稱為「開頭陳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據而請求調查之證據資料,均已讓辯護人閱覽,而其他證據因無請求調查之意而 拒絕揭示,針對上開爭議,同年 10 月 3 日,大阪地方裁判所西尾審判長裁定「檢 察官於冒頭程序前,應立刻讓辯護人閱覽本件檢察官持有之全部證據」,即所謂

「西尾裁定」,此係日本裁判史上第一個證據開示命令。該裁定理由主要如下:

(1)檢察官向辯護人開示檢察官持有該案件的全部證據資料,是為了法院發 現實體真實之必要,且檢察官亦負有協助法院發現真實之義務,因此不 應拒絕證據開示;而提貣公訴後,為了確保刑事訴訟法第 300 條規定檢

(1)檢察官向辯護人開示檢察官持有該案件的全部證據資料,是為了法院發 現實體真實之必要,且檢察官亦負有協助法院發現真實之義務,因此不 應拒絕證據開示;而提貣公訴後,為了確保刑事訴訟法第 300 條規定檢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