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 識字教育

士兵識字率的提升,影響軍隊政治工作的成效,「文盲不易接受精神教育,

亦無由確立革命精神」。127若虹在〈怎樣實施士兵識字教育〉一文中,提到士兵 識字的重要性:

有人說軍隊政治工作中,以實施士兵識字教育為最重要的基本工 作;這句話確實是實在的……全國現在有數百萬軍隊,如果個個士 兵都能認識字,都能看報寫信,將來服役期滿回到社會去,都能成 為良好的公民了……要建國必先建軍的當中提高軍隊的素質……

要提高素質,自然又要首先掃除軍隊中的文盲不可……只有從識字 教育的推行,才是提高智識水準的基本功夫,才是一切政治訓練的 入手方法。128

士兵識字教育的用意,一是能在軍隊中順利的進行政治訓練,進而提高軍隊的素 質;二是當軍隊回歸成為一般公民時,能夠具備一般溝通及閱讀的能力,提高民 眾的識字率,降低軍人回歸社會造成的衝擊。

浙保特別黨部的工作計畫中,識字教育列為訓練工作的一環,規定了五點:

第一,1941 年 7 月底之前,重新調查統計所屬黨員之教育程度;第二,在 1941 年 12 月底至少應減少百分之五十的文盲;第三,新兵入伍至第 6 個月底,至少 應認識字 300,書寫簡單字 50 個;第四,由特別黨部訂定識字教育方案,翻印 並增訂中央黨軍社編印士兵識字教育課本為教材,六個月內教畢第二冊並舉辦成 績考察;第五,各團及獨立大隊黨部應分別置備漆布、黑板、及沙盤竹籤等教育 工具。129實驗黨軍是以六個月為週期,對新進的文盲士兵教育,目標為認識 300 個字,書寫簡單字 50 個,整體成效希望能夠減少一半的文盲,估計整體軍隊文 盲為百分之八十以上,合計即是要達到六成以上的識字率。

配合識字教育,實驗黨軍提供成果發展的場所,因此有《黨軍》定期出刊,

每期至少刊登士兵稿 4 篇,並舉行徵文比賽。如同廣東省也推出廣東保安、保安 畫刊兩種刊物,前者為一般幹部之讀物,分時事述評、專載、士兵園地等;後者

127 〈30 年 8 月份甲種小組會議討論 實驗黨軍與識字教育〉,《黨軍》29、30(1941.9) ,頁 15。

128 若虹,〈怎樣實施士兵識字教育〉,《黨軍》22(1941.7) ,頁 8。

129 〈中國國民黨浙江省保安團隊特別黨部民國三十年下半年度工作計畫〉,《黨軍》23(1941.7) , 頁 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術考試未能推行徹底,應加強考核工作。136 2. 逃兵問題

對日抗戰以來,中國軍隊的逃兵現象成為軍隊徵集與管理的重要問題,周焱 在〈兵主運動理論與實際的研究〉中,以為過去不求根本解決,僅知在未逃之前,

嚴加管束在營的士兵,已逃之後,則積極的緝捕。137楊振歸納中國徵兵的三個問 題:婦女、兵販及貪污。婦女方面,因中國婦女無法在經濟上獨立,一旦丈夫或 兒子去當兵,便失去依靠。解決方式為聯合各地知識婦女,普遍推行婦女教育,

同時提倡婦女手工業,教之以技藝,使期能養活自己;兵販方面,「兵販子」以 專門替人當兵為職業,收了錢之後,便頂替當兵,但過一兩個月又會轉換身份,

這種狀況會使部隊的兵源不固定,且涉及舞弊的問題;貪污方面,如藉由賄賂地 方鄉保長來免緩兵役,或是部隊長官得錢買放,這種現象不僅造成人民不平,還 有嚴重的兵役糾紛,因此各級徵兵人員應把徵兵做到民眾化、公開化。138

張治中到湖南時,也同樣遇到兵役的問題。由於招募的單位不一,負責官員 又往往上下勾結,致使壯丁大量逃避到城市,或寧可做為土匪,在他的回憶錄中 提到:

因為抓丁的威脅,很多地方的壯丁,在一天的辛苦以後,連一夜應 得的休眠時間都沒有,而必須摸到山林去避難。……自由招兵的斃 害也是不可勝言的,一個報紙作了如下的報導:「近來因各地所設 招募處招募新兵,有人就可當官,於是一般在野軍人或土豪劣紳,

勾結區鄉鎮長使其多多抽丁,或直接派兵到各處搜捕,以便填滿人 數,升官發財。」……本來可以透過地方政府去徵集,偏採取自由 行動擾亂後方,不但於徵兵無益,反種下兵民不合作的惡根,影響 將來的戰局。139

徵募士兵時即無統一的組織與系統,全國兵役機關及所屬補充團隊有數百單 位,工作上便有疏漏之處,140加上不良的官員與豪紳勾結,一方面兵員募集不易,

136 黃紹竑,〈今後本省軍隊黨務的動向〉,《黨軍》新 1(1944.1) ,頁 1。

137 周焱,〈兵主運動理論與實際的研究〉,頁 21。

138 楊振,〈怎樣去宣傳兵役〉,《黨軍》49、50(1943.3) ,頁 1。

139 張治中,《張治中回憶錄》(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1987),頁 148。

140 〈一年來軍政設施〉《大公報》,1942.2.1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另一方面軍隊的逃兵之風也無法有效遏止。

蔣介石於 1942 年 9 月視察西北後,召開西安軍事會議,提出九項問題,第 一項即為逃兵問題,根據各部隊長官報告,可歸納出八項原因:冒名頂替、新兵 想念家庭、官長虐待、生活苦痛、膽怯怕死、部隊官兵擅自拿捕,發生對流作用、

兵販子勾引、自由補兵,其中除冒名頂替為兵役機關辦理不良,保甲組織不健全 所致,其餘七項都應歸咎於軍隊本身。141值得一提的為第六項,一個士兵從甲部 隊可以逃到乙部隊,而乙部隊往往不加追究,而且樂於收留,或甲部隊可將乙部 隊的士兵私自拏來補充,此與第八項自由補兵有連帶關係。蔣視此為逃兵的最大 原因,要求嚴格禁止。何應欽於宣傳兵役時,則以為怯於當兵之主要原因,乃「不 肯犧牲小我以全大義,國家思想薄弱、家庭觀念太深」。142

浙江實驗黨軍的狀況,祝更生列出七點逃兵之風盛行的原因:軍隊幹部苛刻 與經濟不公開、生活艱苦、不慣部隊生活、官長賞罰不明、兵販、思家、被不良 份子引誘。143綜合西北、浙江狀況與何應欽的說法,逃兵的原因包含個人與軍隊 兩部分,個人方面缺乏效忠國家的精神,軍隊方面則與管理及訓導有關。思想上 的不堅定,軍隊賞罰不明與生活艱苦促使了逃兵,而兵販則提供不願應募為兵的 頂替方案,這三者加速逃兵之風的盛行,當時的大環境催化了這些因素。

抗戰期間,中國在人員素質與裝備不及日本的狀況下,運用「以空間換取時 間」的政策,進行消耗戰,雖然此舉使日本的軍隊無法有效控制取得地區,但中 國也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生活條件並不好,物價曾在 2 星期內跳漲百分之 三四十。144對軍隊來說,雖「(民國)30 年又改發軍糧,增加菜錢,然而始終不能 和物價上升相競爭」,145更由於官長賞罰不明或收受賄賂,讓逃兵的現象無法獲 得有效解決。在浙江省,「本省地方團隊士兵生活待遇差,尤其自金蘭淪陷,物 價飛漲之後,由影響而給予其在生活上所遭受之痛苦,更為前所未有」。146

為了解決軍中待遇不佳及物價上揚,影響到部隊維持的狀況,實驗黨軍乃從 兩個層次來改進:「軍中待遇」方面,要求直接改善軍中的衛生與飲食,浙江省 政府主席黃紹竑以為應從食住衣三個層面來改進,147宣鐵吾則針對經理及衛生,

經理指黨工人員應多關懷士兵生活及協助部隊管理,衛生則是增加副食津貼,用

141 〈蔣委員長對西安軍事會議講評(一)〉,《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第 1 冊,

頁 431-436。

142 何應欽,〈為擴大兵役宣傳週告民眾書〉,1942.7.7。

143 祝更生,〈我對於實驗黨軍的意見〉,《黨軍》24(1941.7) ,頁 8-9。

144 〈社評 最近的物價波動〉,重慶《大公報》,1942.3.2。

145 〈社評 改善國軍生活〉,重慶《大公報》,1942.1.26。

146 黃紹竑,〈今後本省軍隊黨務的動向〉,新 1(1944.1) ,頁 1-2。

147 黃紹竑,〈今後本省軍隊黨務的動向〉,新 1(1944.1) ,頁 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於士兵的伙食,不能隨意挪用;148「物價上揚」方面則採用「兵工運動」與「限 制物價」的措施,前者是「寓兵於農」的方針,後者則是先由政府調查物價,並 以糧鹽價格為準來限定各類物品價格,不得任意變動。149這些措施都希望能在嚴 峻的環境下,維持住軍隊的士氣與生活自給。

1941 年下半年度工作計畫則針對防止逃兵列出四點推展方向:

1. 盡可能改善士兵生活,如設法津貼伙食費,及切實取締體罰等。

2. 計劃發動「防止逃兵運動宣傳週」,進行廣泛深入之宣傳。

3. 發動「不逃跑」運動。

4. 調查士兵年籍出身、教育程度、家庭狀況、及個性等,以明瞭各個士兵 之一般狀況,特別注意有無受人賄買、冒名頂替之份子屬雜其中。150 而黨軍分部也各自有防止逃兵的方式,像是「聯保防逃」:

第一團第八中隊黨部,因鑒於士兵逃亡甚多,影響部隊之素質與部 隊訓練甚大。特自八月份舉辦不逃聯保切結,其辦法為二人保一 人,但不得三人互保而使士兵均負有相互勸勉監督之責。現聞實行 以來,成效卓著,半月中該中隊尚無逃亡現象發生。151

由於士兵逃亡太多,第一團第八中隊黨部採用互保方式,保人會監督被保人之狀 況,並能相互勸勉,藉由責任制消極的來阻止逃兵,但卻非從根本的部隊長官問 題來著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