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實證模型設定

第一節 變數說明與實證模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3

第四章 實證模型設定

依據第二章對外投資與產品多元化相關文獻和理論,與第三章針對經濟部 統計處 2007 年製造業對外投資的實況調查,参考現況的統計分析,作為本章 各項變數設定的基礎。第一節先說明各項變數的定義及預期結果,第二節說明 將採用 probit model 進行估計分析的原因。

第一節 變數說明與實證模型 一、被解釋變數

本研究之被解釋變數為「國內產品多元化」,試圖探討企業對外投資後,

對國內產品多元化之推展的影響。資料來源為經濟部統計處 2007 年製造業對 外投資的實況調查,問卷回收樣本共計 1770 家,其中企業認為對外投資後對 國內產品多元化之推展,認為是有利影響的有 944 份問卷(佔 53.33%),認為 是無影響的有 797 份問卷(佔 45.03%),認為是不利影響的有 29 份問卷(佔 1.64%)。

由統計資料顯示,企業認為對外投資後,對國內產品多元化認為是有利的 影響多於不利的影響;為了驗證有利的影響與各項變數的關係,本研究將有利 影響列為單獨選項,而將無影響併入不利影響的選項中;設定被解釋變數,

Y=1 表示「對國內產品多元化是有利的」,而 Y=0 表示「對國內產品多元化為 不利或無影響」。

二、解釋變數

本研究依據第二章產品多元化的決定因素為解釋變數,歸納為五大因素,

並細分成十四個變數,分別為組織因素(包括廠商規模、廠商行業),投資因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4

素(包括投資地區、投資擴充、投資產業、投資動機),資源因素(包括無形 資源、有形資源),策略因素(包括進入模式、研發技術、經營策略),資金 因素(包括資本支出、獲利狀況)。以下將各項變數之定義與預期結果分別說 明。

(一) 組織因素

1. 廠商規模(SCALE)

本研究以員工人數來衡量廠商規模,亦即員工人數愈多代表廠商規模愈 大。並且依據 Gort (1962)的理論,指出組織規模越大,員工人數越多,與多元 化呈現正向的關係;孫梅瑞、蕭瑞子(2008)也提出規模較大的企業,相較於 一般企業更具備獲取較高利潤的能力,且企業國際多元化績效愈好;許獻佳、

林修平(2007)也認為,大型廠商較易傾向投資與本身相類似的產業,故員工 人數越多,其組織規模也越來越大,其組織的績效也就會越佳。並依據本研究 第三章我國製造業之現況統計分析顯示(表 3-1),大型廠商對國內產品多元化 較為有利。故本研究預期廠商規模愈大,對國內產品多元化之推展為正面影響 的傾向。

2. 廠商行業(BUSI)

Rumelt (1974)提出,企業會因本身所處的產業成長有限,於是開始去投資 其他新的行業,近年來臺灣的產業生態逐漸轉型,由生產代工型,轉向高科技 高技術的產業,經由本研究統計資料顯示(表 3-2),可看出資訊電子工業在四 大類行業別當中,合計的家數最多,且認為有利的影響佔的比率也最大,本研 究將 BUSI=1代表高科技高技術資訊電子工業,並根據 Chandler (1962)的看 法,認為技術人力比愈高的企業,與多元化有正向的關係。故本研究預期企業 發展高科技高技術的行業,對國內產品多元化之推展有正面的影響。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5

(二) 投資因素

1. 投資地區(AREA)

依據蔡啟堂(2010)的研究結果,對外投資選擇已開發國家,投入生產技 術層面比較高的產品,並傳回母公司以提升生產技術,對國內產品品質有顯著 的提升;黃晉偉(2005)也指出投資北美之經營效率較優於投資中國地區的廠 家;因此將 AREA=1 視為對外投資選擇已開發國家,並依據統計分析顯示 (表 3-3),已開發國家有利的比率比其他地區多。故本研究預期對外投資地區選擇 已開發國家,對國內產品多元化之推展具有正面的影響。

2. 投資擴充(ARDIV)

孫梅瑞、蕭瑞子(2008)提出企業企圖經營新的地理區域,投資擴充地域 性多元化,以期企業的永續經營。並依據本研究統計分析(表 3-4),發現投資 擴充地區愈多,有利的比率呈現愈高的傾向,將 ARDIV=1表示對外投資擴 充兩國以上(包括兩國)。故本研究預期投資擴充,對國內產品多元化之推展 有正面的影響。

3. 投資產業 (INDUS)

許獻佳、林修平(2007)指出,對外投資的企業大多以製造業為主,所生 產的產品大部分都相當多樣化,且產品之間具有相當的相關性;並根據 Berry (1971)的說法,認為廠商經營的所有事業包含了多種不一樣的產業,即多元化 的表現,其產業數目愈多表示多元化的程度愈高。本研究將 INDUS=1 代表製 造業,並依據統計分析顯示(表 3-5),可看出製造業比非製造業有利的比率更 高。故本研究預期對外投資為製造業時,對國內產品多元化之推展為正面的傾 向。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6

4. 投資動機(FAM)

Booz, Allen and Hamilton (1985)認為企業為了追求成長,提升公司產品知 名度,增加市場佔有率,促使廠商進行多元化生產;Reed and Luffman (1986) 也認為,產品多元化能提升產品知名度,穩定市場佔有率,追求企業成長。根 據本研究統計分析(表 3-6),可知「為了提升公司產品知名度」有利的家數比 率最高,且佔了七成七,因此將 FAM=1 代表為了提升公司產品知名度。故本 研究預期投資動機是為了提升公司產品知名度時,對國內產品多元化之推展是 正面的影響。

(三) 資源因素:

1.技術來源(TECSO)

Penrose (1959)以資源基礎理論為基礎,說明企業擁有無法取代的技術時,

即企業在市場上擁有強而有力的穩定基礎,同時企業採取多元化的方式,將所 研發之技術增大其所能帶來的利潤;並依據本研究統計分析(表 3-7),發現技 術由臺灣提供較非臺灣提供有利的比率高,將 TECSO=1表示技術來源由臺 灣提供。故本研究預期技術來源由臺灣提供,對國內產品多元化之推展有正面 的影響。

2.原料來源(MATSO)

Rumelt (1974)指出企業藉著事業間的資源整合,利用共用特殊資源,相互 支援彼此所需的資源,如此有助於提升企業的績效;並依據本研究統計分析(表 3-8),發現原料來源由臺灣提供的家數最多,認為有利的比率也最高。故本研 究預期原料來源由臺灣提供的比率愈高,對國內產品多元化之推展有正面影響 的傾向。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7

3.零組件與半成品來源(COMSO)

企業各事業間使用共同零組件、生產設備以及生產工具,產品相互支援,

可降低生產成本,亦能鞏固市場競爭力;並且根據本研究統計資料顯示(表 3-9),可知零組件和半成品進貨來源由臺灣提供的家數最多,且認為有利的比 率也較高,但是就進貨來源由臺灣提供與由當地臺商提供兩者相較,由當地臺 商提供認為有利的比率,比由臺灣提供的更高。故本研究預期零組件與半成品 來源由臺灣提供的比率愈高,對國內產品多元化之推展預期符號為不確定。

(四) 策略因素

1. 進入模式(ENTRY)

Booz, Allen and Hamilton (1985)提出企業進行多元化策略,所採行的方法 為內部發展、購併、合資與授權;張逸民(2002)也指出企業進入新產業的方 式包括內部開發、自外併購和合資,並認為合資較有利於企業進入新產業,使 新企業可在短期內發揮競爭優勢,將 ENTRY=1 代表合資;而依據統計資料顯 示(表 3-10),可知進入模式為獨資的家數較多,有利的比率也較高。由於與 相關文獻資料分歧,故本研究對進入模式為合資的方式,對國內產品多元化之 推展預期符號為不確定。

2. 研發技術(R&D)

企業擁有創新的技術能力,代表企業的優勢競爭力,所以企業往往投入大 量的研發經費以加強市場優勢;Gort (1962)提出,技術人力比愈高,與多元化 有正向關係;Lee, Hall and Rutherford (2003)也指出研發支出與多元化之間具有 顯著的正相關性。並依據本研究(表 3-11)統計分析,可看出高技術企業有利 的比率較高。故本研究預期屬於技術密集度愈高的高技術企業,對國內產品多 元化之推展有正面影響的傾向。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8

3. 經營策略(STRA)

張逸民(2002)指出多元化為企業經營策略的一種方式;Ramanjam and Varadarajan (1989)將之分為垂直整合、水平相關、非相關;並且 Hill and Hoskisson (1987)提出相關多元化,包含垂直整合與水平相關;依據本研究統計 資料顯示(表 3-12),可看出垂直整合有利的比率最高,水平相關所佔的家數 最多,將垂直整合與水平相關皆視為相關多元化,此結果與 Berry (1975)提出 的結果相同,認為相關產品多元化較非相關產品多元化呈現較為有利的關係,

設 STRA=1 為相關多元化之經營策略。故本研究預期相關產品多元化的經營 策略,對國內產品多元化之推展有正面的影響。

(五) 資金因素

1. 資本支出(INVE)

孫梅瑞、蕭瑞子(2008)認為企業對外投資愈多,代表海外子公司有更豐 富的資源與當地對手競爭,鞏固市場上的地位;並依據本研究統計資料(表 3-13),可看出海外資本支出愈多,認為有利的比率佔的愈高;此結果與孫梅 瑞、蕭瑞子(2008)的看法相同,認為企業的投資愈高,企業國際多元化績效 愈好。故本研究預期海外資本支出的比率愈高,對國內產品多元化之推展為正 面影響的傾向。

2. 獲利狀況(PROF)

Campa and Kedia (2002)認為企業因從事多元化而獲利時,企業亦傾向多元 化生產;孫梅瑞、蕭瑞子(2008)也指出企業經營能力愈佳,企業國際多元化 績效也愈好,因此將 PROF=1 代表盈餘;並依據本研究統計資料(表 3-14),

可看出盈餘的家數最多,認為有利所佔的比率也最高。故本研究預期盈餘獲利 愈多,對國內產品多元化之推展具有正面的影響。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