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負偏壓溫度不穩定效應(Negative Bias Temperature Instability)

第三章 元件可靠度量測與分析

3.2 負偏壓溫度不穩定效應(Negative Bias Temperature Instability)

熱載子效應(HCE)為金氧半場效電晶體可靠度分析最受重視的項目之一,但 隨著元件尺寸不斷微縮,閘極氧化層厚度不斷變薄,熱載子效應對元件的劣化機 制不在嚴重,取而代之正/負偏壓不穩定效應(Positive/Negative Bias Temperature Instability,PBTI/NBTI)就變得格外重要,成為探討可靠度分析的熱門項目。

偏壓不穩定效應(BTI)即元件在固定的逼迫電壓下,其臨界電壓(Vth)隨著時 間的增加而產生漂移的現象。而當元件受到 BTI 的退化現象主要原因是介電層 本體缺陷所造成[14],介面缺陷數量隨時間改變及利用元件反轉區電容以及隨退 化時間的臨界電壓改變量可得到關係式:

∆𝑁𝑁𝑡𝑡𝑡𝑡𝑡𝑡𝑡𝑡𝑡𝑡 =𝐶𝐶∆𝑉𝑉𝑡𝑡ℎ 𝑞𝑞𝐴𝐴𝐺𝐺

(6)

其中,∆𝑁𝑁𝑡𝑡𝑡𝑡𝑡𝑡𝑡𝑡𝑡𝑡:總缺陷電荷改變量;C:閘極電容;

∆𝑉𝑉𝑡𝑡ℎ:臨界電壓改變量;𝐴𝐴𝐺𝐺:閘極面積

本篇論文主要以討論 P-Channel FinFET 為主,則 P 型的電晶體需要在閘極 端(VG)施加負偏壓,源極與汲極及基底端皆接地,隨著時間增加影響了界面陷阱 和固定氧化層電荷(Fixed Oxide Charge)的變化,造成元件電性改變。圖(補)是本 實驗負偏壓不穩定效應量測流程圖,我們探討在元件在同樣鰭長度、寬度、高度,

不同 NBTI 電壓之下元件退化之情形。

30

3.2.1 NBTI 實驗設計

(一) 不同電壓之 NBTI

圖 3-2 是本實驗負偏溫度效應量測流程圖,我們主要探討在元件在同樣鰭長 度、寬度、高度,不同 NBTI 電壓之下元件退化之情形元件尺寸方面,固定鰭長 度 90nm,鰭寬度 10nm,鰭高度 30nm,電壓方面將元件的基極端(Body)、源極 端(Source)、汲極端(Drain)同時接地(VB=VS=VD=0),而閘極端(Gate)給定負偏壓 (VG=-2.8V),且閘極電壓依序增大從-2.8V、-2.9V、-3.0V,量測時間分別以 0 秒 至 1000 秒進行電壓壓迫測試,在以量測出 ID-VG圖形觀察臨界電壓 Vth及轉導 Gm,在不同電壓下之退化型情形。

(二) 不同寬度之 NBTI

元件尺寸方面,固定鰭長度 90nm,鰭寬度 25nm,鰭高度 30nm,電壓方面 將元件的基極端(Body)、源極端(Source)、汲極端(Drain)同時接地(VB=VS=VD=0),

而閘極端(Gate)給定負偏壓(VG=0),閘極 Stress 電壓皆為-2.8V,量測時間分別以 0 秒至 1000 秒分段依序進行電壓壓迫測試,在以量測出數據跟鰭長度 90nm,鰭 寬度 10nm,鰭高度 30nm,NBTI 電壓-2.8V 作比較,由 ID-VG圖形觀察臨界電壓 Vth及轉導 Gm,在不同寬度下之退化型情形。

3.2.2 NBTI 實驗結果

(一) 不同電壓之 NBTI

圖 3-29 到 3-31 是三種不同壓迫電壓的 Wafer,我們同時在閘極同時加上負 偏壓為-2.8V、-2.9V、-3.0V,當元件經過 1000 秒 stress 之後汲極電流對閘極電 壓的關係圖。經過 1000 秒的壓迫電壓後,可以觀察到此圖形均有向右移動的趨

31

勢,且不同電壓下,n 值相近,如圖 3-33 所示,代表並不會因為電壓變大,造成 不同機制出現,且由於負電荷注入氧化層,使得臨界電壓(Vth)上升,且當電壓越 大,注入氧化層的電洞越多,如圖 3-32 所示。我們也觀察到,當電壓越大,次 臨界斜率隨著越大,因此可知道 pFET 的介面陷阱電荷因為壓迫電壓的增加而增 加,如圖 3-34 所示,在此環境下,轉導(Gm)因電壓變大而退化得越嚴重,如圖 3-42 到 3-44 所示。

圖 3-35 到 3-37 是三種不同壓迫電壓的 Wafer,當元件經過 1000 秒的 stress 之後汲極電流對汲極電壓的關係圖。經過 1000 秒的壓迫電壓後,因臨界電壓上 升而造成飽和區的汲極電流下降,且隨著閘極電壓越大,電流下降越多,如圖 3-38 所示。

圖 3-39 到 3-41 是三種不同壓迫電壓的 Wafer,當元件經過 1000 秒的 stress 前後閘極電流(IG)對閘極電壓(VG)的關係圖,漏電流隨著壓迫電壓增加而緩緩增 高,且在 NBTI 下,漏電流較不明顯。

(二) 不同寬度之 NBTI

圖 3-45 到 3-47 是 pFinFET 之鰭寬度 10nm 跟 25nm 在三種不同壓迫電壓下,

當元件經過 1000 秒 stress 之後汲極電流對閘極電壓的關係圖。我們可以觀察到 這兩種尺寸的元件再閘極為-2.8V 時 ID-VG 皆出現右移情形,其中已以鰭寬度 25nm 右移情形較嚴重,可得知臨界電壓的變化是由 oxide trap 所造成,且使得閘

極電場上升,隨著閘極電壓增大,閘極氧化層缺陷電荷增加,導致臨界電壓 Vth

上升,以鰭寬度 25nm 影響較大。當閘極為-2.9V、-3V 時,皆出現相同的趨勢且 隨著電壓增大,oxide trap 所造成的影響越大,臨界電壓下降易成正比,如圖 3-51 所示。

圖 3-48 到 3-50 是 pFinFET 之鰭寬度 10nm 跟 25nm 在三種不同壓迫電壓下,

臨界電壓變化量對應時間,利用幂公式(Power Law)來推出 n 值常數,所取出的

32

斜率 n 值,隨著壓迫電壓的升高,鰭寬度為 25nm 元件較 10nm 影響來得多,得 知元件在鰭寬度小時,interface 較差,如圖 3-52 所示。我們知道 interface 影響載 子遷移率𝜇𝜇𝑃𝑃,而載子遷移率𝜇𝜇𝑃𝑃越大,鰭寬度 10nm 較 25nm 轉移電導 Gm 大,如 圖 3-60 到 3-63 所示。

圖 3-53 到 3-55 是對 pFinFET 之鰭寬度 10nm 跟 25nm 在三種不同壓迫電壓 下,當元件經過 1000 秒 stress 之後汲極電流對汲極電壓的關係圖。鰭寬度 10nm 時,汲極電流退化程度較嚴重,隨著壓迫電壓的上升,也都表現出相同的趨勢。

圖 3-57 到 3-59 是對 pFinFET 之鰭寬度 10nm 跟 25nm 在三種不同壓迫電壓 下,當元件經過 1000 秒 stress 之後閘極電流對閘極電壓的關係圖。我們觀察到 鰭寬度 10nm 較 25nm 漏電流大,且隨著壓迫電壓升高,鰭寬度小元件有較大漏 電流。

最後,我們討論上述可靠度部分,當 p 型鰭化式場效電晶體受到電性壓迫後,

鰭寬度窄的元件,其汲極電流、轉移電導的退化百分比較鰭寬度較寬元件的嚴重,

表示介面退化較為嚴重;而鰭寬度較寬元件,臨界電壓退化較嚴重,而其臨界電 壓變化主要是由閘極氧化層缺陷所造成。

33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