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二、 文獻探討

2.3 財務比率授信決策模式

銀行一直以來都以授信業務為資金投資運用上最主要的方式,但為保 證授信的安全,銀行在評估是否承作放款之決策方式,除了以往憑藉著授 信經辦及主管經驗的累積和直覺的主觀方式作出決策外,亦有使用計量模 型作為決策的工具,進行分析。郭瑞基、蔡敏華(2003)認為放款佔銀行資 產之比重極高,所以,授信業務顯得格外重要,為避免倒帳或虧損發生,

因此,銀行資金運用於授信業務時,勢必要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三者 兼顧。

邱志洲等人(2004)指出自 1960 年代以後國內外已有許多學者,即運用 計量模型來探討財務變數與企業營運之關聯,進行授信相關決策的研究。

針對企業危機之預測與診斷之技術,在學術上已有許多的分類工具被發展 出來,其工具包括了傳統統計方法、無母數方法以及人工智慧方法等。通 常,在統計方法的應用上其技術包含了羅吉斯迴歸(logistic regression)以 及區別分析(discriminant analysis)方法。其研究從最簡單的單一變數,到 多個變數組合成多變量模型,再將其他類型變數納入(如:總體經濟變數、

產業變數等);因此,相關研究方法主要有(一)迴歸模型、(二)區別分析模 型、(三)羅吉斯模型、 (四)神經網路模型及(五)選擇權評價法等五大類,直 至今日,這方面的研究仍未衰減。

國外學者早期多利用單變量分析法來預測企業經營成敗(Beaver,

1966),其後才採用多變量區別分析法(Altman,1968),但是由於財務變 數的通常無法符合區別分析之常態假設,而且無法估算公司的違約機率,

只能區分正常公司與失敗公司,其鑑別效果不佳,而其對於輸入變數亦需 具有共變異性質的假設,也常被批評只能應用在單純的線性系統問題上(邱 志洲等人,2004)。

因此,有些學者建議改採羅吉斯模型,包括的 Logit 模式(Ohlson,

1980)、以及 Probit 模式(Zmijewski,1984),以處理不連續的隨機變數情 形( 戴 錦 周 、 陳 研 研 , 2005), 在 參 數 估 計 上 改 採 用 最 大 概 似 估 計 法 (Maximum likelihood,ML)進行估計,進而提高財務危機預警模式的預測 能力,由於其在資料處理較為容易且成本較低,屬於有母數統計方法,與 傳統的迴歸分析相似,其差異在於探討的反應變數性質上有所差異;但因 羅吉斯迴歸在應用上必須符合傳統迴歸分析的假設,如:避免殘差項存在 自我相關,避免自變數間存在共線性問題,以及要求資料符合常態分配等 相關的統計假設,只能適用於二分類選擇模式(即機率值僅能介於 0 與 1 之 間),對於變數間的非線性關係並不能有效的捕捉到,反而成為該方法最主 要的缺點(邱志洲等人,2004;林金賢等人,2004)。

因而,另有學者改以使用人工智慧工具,如:神經網路(neural network) 模式(Coats and Fant,1993;Neves and Vieira,2006)、模糊理論(fuzzy

theory)及專家系統等方法(expert system),由於神經網路具有「捕捉非線 性關係之能力」、「事先毋須設定變數間的函數型式」、及「自我學習調 整的特性」等優點,遂促使其被廣泛運用到風險評估、信用評等、股價預 測、及破產預測;然而類神經網路亦有其缺點,即在建立分類模式的過程 中,需要浩費更長時間來進行學習(Craven and Shavlik, 1997;林金賢等 人,2004)。

選擇權評價法(option pricing)是 Merton 於 1974 應用 Black and Scholes 於提出的選擇權評價公式來計算公司的違約機率。其後 KMV 公司 更應用Merton 的觀念,發展出 KMV 模型,由企業負債與股價資料中萃取 出企業的破產機率(陳業寧等人,2004)。由於本研究主要是以財務比率模 式為主,因此,對此方面的文獻探討著墨較多,針對國外學者以及國內相 關研究進行探討。

2.3.1 國外研究部份

(一) Beaver(1966)採用單變量分析法,以個別財務比率進行預測公司 之信用危機,建構財務危機預警模型,選取從1954-1964年間的危 機公司為母體,採用採用隨機抽樣方式抽取79家公司,並另外抽 取相對79家正常公司為配對樣本,採用14個財務比率進行單變量 分析,觀察兩組之平均值差異,就公司發生危機前五年內幾個財務 比率的差異程度,發現「現金流量對負債總額之比率」是預測發生 財務危機的前一年資料的準確率最佳指標,其次為負債比率及資產 報酬率,並認為現金流量、總資產報酬率及負債比率等在短期內是 無法輕易改變,較能代表企業真正的特性,成為決定企業成敗之重 要因素。

(二) Altman(1968)首先利用逐步多變量區別分析(stepwise multiple discriminant analysis,MDA) 建立Z-score 模型,利用多項比率 預測企業未來的發展,其就1946-1965年中宣告破產的33家公司作 為研究樣本的實驗組,再利用抽樣方式抽取33家規模、產業相當 的公司為對照組,以為配對比較,選取22 種財務比率進行逐步多 元區別分析,篩選後得到五種最具共同預測能力之財務比率,利用 區別分析建立一個線性模型,並定名為Z值(Z-score)模型。其模型

如下:

Z=1.2X1+1.4X2+3.3X3+0.6X4+0.99X5 在上式中Z : 綜合指標分數

X1:(流動資產-流動負債)/資產總額 X2:保留盈餘/資產總額

X3:息前稅前淨利/資產總額 X4:權益市值/總負債

X5:營業收入/資產總額。

此一區別模型的區別分數為Z=2.675,做為廠商體質良好與否 之分界(cut-off point),大於Z值即為正常公司。該研究中對破產 前一年的正確區別率達95%,前二年的正確區別率為72%具顯著 性,但發生危機的前三年其正確率則驟降至48%以下,因此,區別 分析模式僅限於短期,財務資訊超過二年以上時,預測能力將大幅 下滑,不適用使用該模型。

(三) Olhson(1980)由於多變量區別模式所建立的預測模型,解釋變數 必須符合常態分配之假設,但往往許多財務比率並不符此一特性;

因此Olhson採用限制較少之logit迴歸分析建立預測模型,並以概 似 比 率 衡 量 模 式 以 避 免 預 測 變 數 受 分 配 限 制 , 該 研 究 利 用 1970-1976年間美國上市上櫃公司105家破產企業及2,058家正常 企業為研究對象,利用九個解釋變數【公司規模、負債比率、營運 資金比率、流動比率倒數、破產虛擬變數(總負債超過總資產設定 為1,反之則為0)、資產報酬率、營運資金比率、損益虛擬變數值(若 最後二年虧損則設定為1,反之則為0)、純益變動率】,分別建立三 個模式用來預測公司破產(bankruptcy)的機率。經由實證結果顯 示,此三個模式之正確區別力分別為 96.12%、95.55%、92.84%。

且經由研究發現企業規模(總資產/GNP物價)、財務結構(總負債/

總資產)、經營績效與流動性營運資金/總資產、流動負債/流動資 產)等四項為影響破產預測的重要因素。

(四) Zmijewski(1984)模式之預測變數包括:稅後息前資產報酬率、負 債比率及流動比率,並配合probit模式進行正確區別率之分析,結 果發現,在危機發生前一年當臨界點為0.22時之整體正確區別率為

92.45%,在危機發生前兩年當臨界點為0.18時之整體正確區別率 降為86.40%。

(五) Steenackers and Goovaerts(1989)採用逐步LR模式(stepwise logistic regression)尋找影響信用的原因,得到年齡、是否有電 話、居住現址與工作的時間長度、地區別、職業、是否在公家機關 工作、月收入、住宅所有權、之前貸款個數、貸款期間等為評等模 型的顯著變數。此模型使用原始樣本預測的正確率約為70%,但加 入被拒絕申請者的樣本後可提高預測正確率至75%。

(六) Coats and Fant(1993)指出利用神經網路(neural network,NN) 較一般傳統方法以及運用多變數區別分析(MDA)沒有使用上限制 的束縛。其以1970-1989年的資料以2:1的比例尋找出94家財務危 機企業及188家正常企業之財務資料,並以Altman(1968)的五個 研究變數進行實證研究,測試結果發現NN方法之預測能力優於傳 統MDA方法。

(七) Berger & Udell(1995)探討中小企業與銀行往來關係是否會盼響 銀行的利率訂價,及擔保品的徵提。其以1988-1989年約3,400家 中小企業進行研究,利用五大類變數(contract characteristics、

financial characteristics 、 governance characteristics 、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及 information/relationship characteristics)以OLS迴歸模型進行研究,實證結果發現,企業 與銀行往來較久者,其所負擔之利率較低,且銀行比較不會徵提擔 保品。

(八) Shumway(2001)由於一般學者在研究預測企業危機時,大多以單 一期間(single period)作靜態分析,常忽略企業經過時間改變而產 生之變化,反而只攫取企業破產前之各年財務資訊,以及選取不必 要變數之偏誤,導致推估之不正確性;因而改採不連續時間的危險 模型(discrete time hazard model)採用存續時間模型(duration model)以長期間的財務資料來預測企業危機。以美國1962-1992 年3,182家共39,745個公司年財務資訊(含300家破產企業)進行研 究,得出1968年Altman與1984年Zmijewski研究的變數中,EBIT 對資產總額比率、權益市值對總負債比率、總負債對資產總額比率

及企業規模等5項變數較有解釋能力。

(九) Grunert et al.(2005)發現內部信用評模型之自變數主要均為財務 因子,而較少使用非財務因子,該研究從6家主要德國銀行資料中 發現,如果財務和非財務因素聯合使用時,將可有效提升預測的準 確 性 。 Grunert 以 1992-1996 年 間 409 筆 資 料 以 wilcoxon signed-rank test(符號等級檢定)進行分析,得到總資產對數、淨 值/總資產、流動比率、現金流量/(總負債-總資產)、資本密集程度 (固定資產/(淨值+長期負債))及ROA(淨利/總資產)等6項財務因 子,加上管理品質及市場地位等2個非財務因子後,可降低型I/II 誤 差率。

(十) Dewaelheyns and Van(2006)由於許多預測模型均假設公司 是獨立個體,但是在歐洲地區,若忽略集團因素恐將影響預測 的可靠性,該研究發現增加額外資訊可以提高預測準確性。因 此,其樣本抽取2000~2002年153家經破產宣告企業及153家財 務正常的企業,以多維度區別分析模型(MDA)及羅吉斯迴歸模 型(logistic regression)進行分析,運用總資產、速動比率、保 留盈餘/總資產、ROA、總負債/總資產及營收/總資產等六項基 本預測比率為基礎,加上歸屬集團與否(UCO)及集團成員間相 互支持程度(NCOM)兩個虛擬變數時,發現其解釋能力提升。

該研究發現有集團支持的企業存活機會較高,特別是當這些企 業營業範疇屬於集團的核心業務時。

(十一) Neves and Vieira(2006)該研究為預測公司破產應用了神經網 絡新的方法HLVQ-C,由於該方法除可減少第一類誤差(type I error)外,並有下列三大優點1.可使用更大量資料,2.可改提升

(十一) Neves and Vieira(2006)該研究為預測公司破產應用了神經網 絡新的方法HLVQ-C,由於該方法除可減少第一類誤差(type I error)外,並有下列三大優點1.可使用更大量資料,2.可改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