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

第貳章、文獻回顧

第一節、財政幻覺

1.1、 財政幻覺基本模型

1990 年代開始,歐美國家政府財務的透明化愈來愈被重視,「財政 幻覺」的議題也漸漸吸引到經濟學家的注意。「財政幻覺」的簡單涵義 為:政府有意或無意地誤導民眾,使民眾誤以為政府所提供的公共財的 價格比自己理解的更加便宜,進而同意政府多提供公共財。但通常政府 財貨的價格(民眾所繳納之稅額)其實沒有這麼便宜,所以民眾在面對財 政幻覺下,最後決定出的政府公共財消費量,往往會超過社會最適的政 府公共財消費量。

財政幻覺最早可追溯至1970 年代,McCulloch (1975)以及 Mill (1973) 之研究。該研究發現,財政幻覺與稅制有密切關係:政府稅收來源為直 接稅,民眾比較不會低估自己所支付的稅額(享受政府支出的成本),因 為直接稅對於民眾來說比較明顯易見;反而言之,民眾面對間接稅時,

因為民眾比較不會計算間接稅的稅額,而且間接稅比較不易被一般民眾 所察覺,所以民眾會低估自己支付給政府的稅額(享受政府支出所帶來 的成本),願意支持政府支出的量就比直接稅之下的情形還來得高。這種 情形為民眾對於租稅運作的不了解所產生之財政幻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

1 財政幻覺模型

將「財政幻覺」以理論模型進行分析始於1976 年(Wagner, 1976),

這個理論模型為後續財政幻覺的實證研究奠下基礎。財政幻覺實證研究 依據Dollery and Worthington (1996)的分類可以細分如下:

(1)政府稅制複雜度(Revenue-Complexity Hypothesis) (2)稅收的所得彈性(Revenue-Elasticity Hypothesis) (3)補蠅紙效果(Flypaper Effect)

(4)承租者幻覺(Renter Illusion) (5)債務幻覺(Debt Illusion)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

財政幻覺基本模型,觀察圖1 可見,縱軸為公共財價格除以公共財 數量(用以代表公共財的單價),橫軸為民眾每一單位的稅可以消費政府 公共財數量,財政幻覺圖形詳細解說請見以下說明。

圖 1 中X2(社會最適政府公共財消費量)與P2(社會最適政府公共財 消費單價)代表在沒有財政幻覺之下民眾所選擇的政府公共財消費量與 政府公共財單價 (民眾支付的政府財貨成本)。而長方形區域 0P2aX2為 民眾認為自己總共花費了多少成本來消費政府公共財,這個長方形區域 與真正的政府公共財總成本相同。

圖 1 為當社會上發生財政幻覺的時候,民眾心目中認為的公共財單 價便會下降,也就是說會從原先的P2下降至P1,對應民眾需要的政府支 出也會從X2增加至X1,可以觀察到,在財政幻覺之下民眾會消費過多的 公共財。

再來觀察民眾認為自己總共花費了多少成本來消費政府公共財這 個部分,原來的長方形區域 0P2aX2將會減少至長方形區域0PcX1 1,也就 是說民眾認為自己所要負擔的消費政府公共財的總成本減少了。

然而,從圖 1 可以看到,如果將財政幻覺下的公共財消費量X1往上 對上政府公共財的MC 線,可以發現民眾真正花費的政府公共財成本其 實是長方形0P2dX1

財政幻覺的實證研究學者所要研究的區域,就是在圖1 中當財政幻 覺之下的公共財實際總成本長方形區域0P dX2 1,與沒有民眾沒有受財政 幻覺影響下的公共財實際總成本長方形區域0P aX2 2,兩個長方形相減之

(一) 政府稅制複雜度(Revenue-Complexity Hypothesis)

此種類型之財政幻覺實證研究,主要是想研究民眾是否會因為政府 所制定的稅收制度太過複雜,導致一般的民眾誤解租稅的計算方式,因 而低估了自己所付出的公共財成本。套用1.1 節所介紹的原始財政幻覺 圖形的話,縱軸的價格P1就會因為隨著稅制愈複雜而下降;稅制愈簡單 則P1會愈接近社會最適公共財單價P2

這個理論最早是由(Buchanan, 1967)所定義,觀察到只要政府稅收制 度愈複雜,民眾愈容易忽略比較不起眼的細項稅目或間接稅收。這種情 形下,政府往往能收到一筆額外的稅收。反而言之,假如政府所制定的 稅制是簡單明瞭的,民眾不需要特地去學習與稅法的知識也可以理解,

則此財政幻覺將獲得改善。但政府這一方,當然會減少一些稅收進而減 少政府公共財的提供。

此外Wagner (1976)利用 Herfindahl index1來測試政府的稅收制度的 複雜程度。假設 Herfindahl index 愈接近 1 的話,代表對於民眾來說該

1 Herfindahl index 簡稱 HHI,為測量產業市場集中度的指標。Herfindahl index 公式如下

 

2

有些經濟學者(Clotfelter, 1976)使用非 Herfindahl index 指標來衡量 租稅的複雜度,特別使用直接稅與間接稅的比例來解釋租稅的複雜程度。

雖然最後檢驗結果不顯著,但仍有增添衡量租稅複雜度工具的貢獻。

Dollery and Worthington (1995)利用澳洲各州的資料做實證分析也得到了 同樣的結果,也就是政府收入稅制愈複雜則政府支出就會增加。2

(二) 稅收的所得彈性(Revenue-Elasticity Hypothesis)

假設政府稅收的所得彈性愈高,只要民眾所得些許增加,政府稅收 就會增加很多,連帶政府支出也會跟著增加。以財政幻覺基本模型(圖 1) 觀察,圖1 縱軸的 P 會隨著政府稅收的所得彈性產生變化。

此領域的財政幻覺最早開始研究的是學者(Oates, 1975)。這位學者 研究的是政府稅收的所得彈性對政府支出影響的實證研究。研究提到,

通常民眾在面對政府提高稅率使政府支出增加時,民眾會立即反對;巧 妙的是,政府利用其他非增加稅率的手法來支應政府支出增加時,民眾 反對聲浪較小。並發現民眾比較在乎的是稅率,而不是整體的租稅負擔。

這個現象引起 Oates (1975)的興趣,並著手利用稅收的所得彈性來 探討財政幻覺。結果發現,租稅的所得彈性與州政府支出兩者之間的關 有怎樣的影響(Wagner,1976; Breeden,1985; Hunter,1986)或是財政幻覺與財政壓力之間會有 怎樣的衝突(Misiolek,1988)等

遽增之時,所以稅收的所得彈性的財政幻覺效果是顯著的。Oates (1975) 認為如果資料蒐集樣本年數夠長,稅收的所得彈性造成的財政幻覺對政 府支出的影響有可能會改變。第三,稅收的所得彈性資料比較適用於單 一年份政府資料的估計,用途方向不夠廣闊。最後,Oates (1975)認為「民 眾比較不在乎稅率只在乎整體的租稅負擔」這個假設仍有待討論商榷,

也為後續的經濟學者保留了靈活應用的研究空間。

DiLorenzo (1982)和 Oates (1975)一樣利用稅收所得彈性來做財政幻 覺實證分析,但是DiLorenzo (1982)發現與 Oates (1975)不同的結果,發 現稅收的所得彈性與每人政府支出變化率呈現顯著負相關。Baker (1983) 款(categorical lump-sum grants),地方政府會因為接受補助款,地方政府 支 出 會 大 於 因 為 該 地 的 民 眾 所 得 增 加 所 帶 動 之 地 方 政 府 支 出 增 加 (Dougan and Kenyon, 1988)。

補蠅紙效果引發之財政幻覺實證研究,主要分兩大類別。第一類的 研究領域(Oates, 1975; Wagner, 1976; Craig and Heins, 1980; Breeden and Hunter, 1985)認為中央政府的補助會降低地方政府提供公共財的成本,

混淆民眾的選擇。第二類的研究領域(Winer, 1983; Logan, 1986)認為,中 央政府的補助款會使該地區的居民認為他們所繳納的稅收沒有使用在 自己居住的地區,而是使用在別的地方政府。

Grossman (1990)的實證研究,以聯邦政府與州政府之間的無條件式 補助款(unconditional grants),以及聯邦政府與州政府之間的條件式補 助款(conditional grants)為財政幻覺變數,檢驗這些補助款會不會影響 教育支出、公共安全支出與一般性政府行政支出。使用樣本為 1982 年 的選民主要分成兩派的看法。第一派認為(Bergstrom and Goodman, 1973),

承租者會陷入財政幻覺,因為承租者低估公共財成本,出租者可能會把

本。Bergstrom and Goodman (1973)使用 1962 年 826 個美國行政區的橫 斷面資料進行 OLS 迴歸分析,發現該地購屋者的比例與該地政府的公 共財支出關係為顯著負相關。也就是當承租者比例愈高,則地方政府支 出愈多,也就是所謂的財政幻覺。

第二派學者,Martinez (1983)認為,承租者的選擇與購屋者的選擇 本來就不同,在所得水準不變下,承租者的居住成本比購屋者低,通常 財產稅就是對房屋消費成本課比例稅率,任何一個以財產稅支應的公共 財,對於承租者的淨利益是增加的。Martinez (1983)使用 1974 年所有的 聖路易(Saint Louis)市的選區橫斷面資料進行 OLS 分析,解釋變數為該 選區承租者的比例。發現承租者比例愈高的選區,支持公共支出的比例 就愈高,而且 Martinez (1983)認為,不是因為這些承租者受到了財政幻 覺的影響才做出了這些選擇,而是因為承租者基於理性來選擇承租者偏

Floyd and Hynes (1978)認為,真正未來租稅負擔現值與民眾心目中 認為的未來租稅負擔現值之間的差額即為「財政幻覺」。Dalamagas (1993) 研究 51 個國家樣本後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債務幻覺比較不會發生 在債務/GDP 比率高的國家,在債務/GDP 比率較低的國家反而會時常出 現。

以及地方議會的自主性等等(Bahl and Martinez-Vazquez, 2005; 蘇彩足,

2000)。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