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貳、班級經營風格中「關懷」與「倡導」取向的涵義

「關懷」與「倡導」這兩個名詞,常依研究與理論需要而賦予不同之 涵義,透過文獻之分析發現「關懷」與「倡導」兩個名詞最常在教育行政 管理與父母教養幼兒方式的研究中。以下茲將本研究中界定班級經營風格 的兩個向度─「關懷」與「倡導」,分段敘述如下:

秦夢群(1997)研究指出「關懷」與「倡導」這兩個名詞,最初是由 Halpin(1957)在俄亥俄州州立大學製定的「領導行為描述量表」(Leader Behavior Description Questionnaire, LBDQ)提出。LBDQ是領導者行為研究 的第一個研究工具,也是最主要的工具,Halpin將ㄧ百五十個項目的相互

關係進行因素分析,發現可統整為兩個因素:倡導與關懷。

根據Halpin(1966)的定義:「關懷」係指領導者對於員工的感覺能 有所意識有所意識,並建立友誼,相互信任,與溫暖氣氛的領導行為而言。

「倡導」係指領導者能劃清與屬下之間的職責關係,確立明確的組織目標 和型態,與建立工作程序,溝通管道的行為而言。

1970年代後期,「關懷」與「倡導」概念大量應用到國內教育研究

(秦夢群,1997)。從這些研究中不難發現多應用於教育行政管理研究上,

著重校長在學校中的領導行為或營造的組織氣氛。而在父母教養方式上,

也常見具有「關懷」與「倡導」之相似涵意。William將幼兒知覺的父母 教養方式分為「權威」和「關懷」兩個獨立的基本層面(引自許靜茹,2002)。

雖然這些研究中所使用的名詞不盡相同,但卻具有相同的涵意:「倡 導」為領導者或照顧者以團體或某個目標做為引導方向;「關懷」則為尊 重被領導者與被照顧者之需求並做為引導方向。近年來有研究者將此類型 概念應用至教師班級經營層面,如宋輝建(2001)將「任務」與「關係」

概念應用於高工導師領導型態;許靜茹(2002)將「關懷」與「倡導」應 用於幼稚園教師班級經營類型。本研究以「關懷」、「倡導」做為高職導 師班級經營風格的兩個向度,並採文獻分析法探討高職導師班級經營的內 涵,而編製了「導師班級經營風格量表」。以下是本研究對「關懷」與「倡 導」兩個導師班級經營風格向度操作型定義:

ㄧ、關懷:係指班級導師對學生關懷信賴,以學生的需求為引導方向。

二、倡導:係指班級導師建構其本身的角色,以目標的達成為引導方向。

「關懷」與「倡導」兩個層面彼此分離且獨立,一位導師雖在倡導層 面得分高,但在關懷層面的得分卻不一定低,可以同時表現倡導與關懷兩 種行為而互不衝突,彼此並不互為消長,亦即「關懷」與「倡導」兩個層

面並非零相關,但也不一定是正相關或負相關。有些被認為是低關懷的導

1985;Johnson,1994;金樹人,1995;楊士賢,1997;許靜茹,2002)。

教師以外在壓力來刺激學生,從學生處得到優越感、權力感。

二、民主溝通取向

符合高倡導高關懷之情境。導師對工作目標相當重視,亦頗關懷學生 需要的滿足。班級成員在相互信賴與尊重中,為達成組織目標而努力。教 師注重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強調決策過程民主與師生良好互動。藉著建立 規則來提供穩定的輔導與領導,同時也准許學生參與做決定,使學生知道 自由與責任密不可分(鍾啟泉,1985;Johnson,1994;許靜茹,2002;

楊士賢,1997;黃淑青,2001)。給予學生選擇的自由,也教導學生為自 己的行為負責。

三、寬容放任取向

符合低倡導高關懷之情境。班級經營係以學生的需求為引導方向,較 忽略目標的達成。其特徵為非常寬容地對待學生,讓學生無限制的選擇(鍾 啟泉,1985; Johnson,1994;楊士賢,1997;許靜茹,2002)。學生無 法學到社會中生活所需要的規則,無法學到不遵守規則的後果,也學不到 被接納的行為是需要自律的。

四、漠視疏離取向

符合低倡導低關懷之情境。班級經營既不達成目標為引導方向,也不 以學生的需求為歸依(楊士賢,1997;許靜茹,2002)。教師既不相信學 生的能力,也不認為自己對學生能有所影響,因此與學生保持疏離的關 係。因此班級經營效能差,且班級氣氛冷漠不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