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資料來源與指標選取原則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透過上述兩章之敘述,定位出研究方向與相關文獻回顧後,將本章節 主要分為三節,第一節為資料來源與指標選取原則,第二節建構競爭力指 標與變數定義,第三節為介紹本研究所使用之資料分析方法。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資料來源與指標選取原則 資料來源與指標選取原則 資料來源與指標選取原則 資料來源與指標選取原則

一、資料來源

本研究主要是透過行政院主計處縣市指標所發布之統計資料,除符合 公平、公開、公正外,亦符合資料計算公式之一致性。利用政府統計數據,

可排除花費大量資源進行資料蒐集之可能。本研究因考量成本問題,並無 發放問卷探討主觀民意對縣市競爭力指標之影響,一切皆以客觀數據作為 主要參考依據。

二、選取原則

IMD(1980s)早期模型定義國家競爭力由八大因素組成,分別為經濟水 準、企業管理、科技水準、政府管理、國民素質、基礎建設、金融體系與 國際化程度。但後期將模型修正為經濟表現、企業效率、政府效率與基礎 建設四大因素。整體來看,區域競爭力具有以下幾個特性:

1. 綜合性:

區域競爭力是經由多種構面所組成,競爭力的好壞取決於各種構面間

造成解釋上出現誤解或不客觀之情形,即無法有效的評估區域之整體競爭 力。

2. 相對性:

區域競爭力是一種相對之概念,主要研究重點在於受研究之區域與其 他區域間之比較結果;換言之,不應已自身為標準,應與諸多同類型之區 域比較後而得其高低。再者,透過研究結果找出自身之優、劣勢進行改進,

進而提升自身競爭力之。

3. 動態性:

由於評估過成中,各構面仍不斷進行改變;換言之,若使用靜態分析 法進行評估可能較不準確。

根據倪鵬飛教授(2003)提出弓弦箭理論,認為競爭力是由硬競爭力與軟 競爭力共同組成。硬競爭力=人才競爭力+資本競爭力+科技競爭力+結構競 爭力+基礎設施競爭力+區位競爭力+環境競爭力+聚集力。軟競爭力=秩序競 爭力+文化競爭力+制度競爭力+管理競爭力+開放競爭力。透過圖 3.1 說明 弓弦模型:

圖 3.1 倪鵬飛-弓弦箭模型 資料來源:倪鵬飛(2003)

另外,徐瓊教授(2006)提出區域競爭力之渦輪模型。將區域競爭力分為 六大要素:基礎建設、金融環境、政府管理、經濟實力、國際化程度、創 新因素。透過下圖 3.2 說明區域競爭力之渦輪模型:

城市產業群

文化競爭力制度競爭力政府管理競爭力企業競爭力開放競爭力

區位競爭力

環境競爭力 設施競爭力

資本競爭力 科技競爭力 結構競爭力

人力資本競爭力 政府管理競爭力

綜合長期增長率

綜合市場佔有率 綜合人均收入水準

綜合地均 GDP

圖 3.2 區域競爭力之渦輪模型 資料來源:徐瓊(2006)

從圖 3.2 可知,該模型將區域競爭力分為兩大方向:

1. 區域競爭力之高低是由渦輪各葉片共同轉動之結果,即為動態之概念。

換言之,區域競爭力之提升,來自於各葉片轉動所產生之加總效果。

2. 區域競爭力之變化來自於「短板效應」。即若某個葉片受損,亦或是完全

喪失之情況下,將使區域競爭力遭受一定程度之困境。如較差之金融環境 會使外來投資減少,造成區域競爭力無法提升。因此,再次顯示出區域競 爭力之優劣來自於各要素間是否能共同發揮其效用,轉動區域競爭力之運 作。

上述模型提出對競爭力之組成因素關鍵性之解釋,整理出以下選取原 基礎建設

經濟實力

國際化

創新因素 金融環境

政府管理 區域競爭力

則:

1. 針對性

區域競爭力是透過許多相互獨立、相互關聯之指標所建構而得,選取 其指標除能表現競爭力之強弱外,並能觀察其變化情況為主要原則;換言 之,需能反映出不同區域下總體水準之差異性。

2. 可比較性

在選取指標上需考量到不同地區在同一指標下是否具有可比較性,如 企業總額、失業人口…等,僅能反應出不同地區之總量差距,無法進行比 較。換言之,若選取之變數會因規模大小問題而無法進行比較,該指標對 區域競爭力之強弱無顯著貢獻;因此,較常採用平均指標作為比較依據。

3. 可操作性

若選取之指標數據能易於取得與計算得之,進而減少主觀化之判斷誤 差,便是具有可操作性。若探討區域競爭力需涉及之層面相當廣,故需要 不同面向之統計數據作為模型依據。本研究受限於仍有許多統計資料無法 取得,故運用具有可操作性之統計資料進行研究分析。

4. 層次性

構成區域競爭力之層面,不論廣度與深度皆相當高;因此,將要素進 行分層。探討各層面間對區域競爭力之影響力,各層面中又以不同因素組 成,已符合學術理論模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