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立宜蘭大學應用經濟學系 碩士論文 Department of Applied Economics National Ilan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國立宜蘭大學應用經濟學系 碩士論文 Department of Applied Economics National Ilan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Copied!
6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宜蘭大學應用經濟學系 碩士論文

Department of Applied Economics National Ilan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從「以足投票」理論建置縣市競爭力指標

Building the County Competitiveness Index by Voting With Feet

研究生:陳鈺祥

Chen, Yu -Hsiang

指導教授:吳中峻博士

Advisor : Wu, Chung -Chun Ph. D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六月

June 2010

(2)

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

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WEF)與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 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 IMD)每年定期發表 國家競爭力分析與排名,兩者不論是在競爭力的定義上或指標系統之分類 皆有異同之處。本研究綜合 WEF 與 IMD 之理論架構,並運用台灣實證資 料進行縣市間競爭力評比,將其競爭力分為五大面向,分別為:「經濟與企 業發展」、「政府效率」、「公共與環境建設」、「社會及人文」與「科技普及」, 建立出台灣縣市競爭力之指標系統,進而提供縣市政府施政方向與政策制 定方針。

哈佛商學院教授麥克波特(Michael E. Porter)將競爭力定義為「財富之創 造」,本研究則將「人口之遷移」做為於縣市競爭力之結果。在經濟與企業 發展、政府效率、公共與環境建設、社會及人文與科技創新五大構面下,

探討人口移動之主要影響因素,是否如:春秋戰國時代之孟母三遷、財政 學中以足投票(Voting with feet)或是該縣市具有較好的生活品質…等,產生 人口遷移之現象。傳統文獻大都利用經濟變數(如:可支配所得)進行縣市競 爭力評比,但一縣市除經濟因素之外,尚包含教育、醫療、生活品質…等 社會與生活環境因素,其結果依「以足投票」理論,最終又會反應在人民 居住區域的選擇上;除此之外,縣市政府在其施政指標上無不以人口成長 為重心。因此,本文將人口遷移做為縣市競爭力之最終結果。

(3)

本研究目的在於分析影響人口遷移之主要因素,透過皮爾森相關係數 (Pearson Correlation)、因素分析法、主成份分析法等進行實證分析,分別進 行變數重篩選、各項社會與經濟指標權重、不同構面對於整體競爭力(人 口遷移)之解釋能力。實證資料採用主計處所公告之統計資訊,符合公平、

公開、公正原則。選取期間為民國九十四年至九十六年間,三年之平均數 做為參考依據,消除單一年度受景氣循環影響之缺失,並於處理變數時進 行平減,消除因規模問題而產生實證數據膨脹之假象。

本文之結果可提供地方政府施政準則之參考,並透過政策制定,提升 縣市特色增加競爭力,進而吸引外縣市居民遷移至此居住;另一方面,實 證結果可以幫助地方政府將資源達到有效率的配置。

關鍵字 關鍵字 關鍵字

關鍵字::::以足投票以足投票以足投票以足投票、、、、縣市競爭力縣市競爭力縣市競爭力縣市競爭力、、、、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主成份分析法主成份分析法主成份分析法主成份分析法

(4)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many country reference about country competitiveness from the World Economic Form (WEF) and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 (IMD). Because consider that economics condition change so fast and business sections is very complicated, WEF expanded the scope of variable.

Lever(1999) shows the advantage of country competitiveness to drive from attraction, also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 of county; integrating the foregoing argument, value of country in there. But, the value of country is accounting the sum of regional in this country. If we want to raise the country competitiveness, have to improve every regional in the country.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 Professor Michael E. Porter definition the competitiveness is “Creating wealth”. This paper change definition by voting with feet, the regional competitiveness definition is “Population growth”. Finally, the result can support the county government to set policies.

This research used the factor analysis to find the principal factor affect

“Population Migration”. The result shows that “Technology popular level” is all most factor, cause the result county government have to develop the technology popular level, but also develop the other factors.

Keyword: Voting with feet, County Competitiveness, Factor Analysis

(5)

目錄 目錄 目錄 目錄

摘要 ...I Abstract ... IV 目錄 ...I 表目錄 ... III 圖目錄 ... V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2

第三節 研究流程 ... 3

第二章 文獻回顧... 6

第一節 以足投票(Voting with feet)理論 ... 6

第二節 競爭力之定義 ... 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6

第一節 資料來源與指標選取原則... 16

第二節 建構競爭力指標與變數定義... 21

第三節 資料分析方法 ... 26

第四章 實證結果與分析... 30

第一節 敘述性統計 ... 30

(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3

第一節 結論與建議 ... 53

第二節 未來研究方向 ... 54

參考文獻 ... 56

(7)

表目錄 表目錄 表目錄 表目錄

表 2-1 競爭力之定義... 8

表 3-1 變數名稱與定義... 22

表 4-1 變數之敘述性統計量 ... 31

表 4-2 經濟與企業發展構面之皮爾森相關係數分析結果 ... 35

表 4-3 政府效率構面之皮爾森相關係數分析結果 ... 36

表 4-4 公共與環境建設構面之皮爾森相關係數分析結果 ... 36

表 4-5 社會及人文構面之皮爾森相關係數分析結果 ... 37

表 4-6 科技普及之皮爾森相關係數分析結果 ... 38

表 4-7 KMO 檢定 ... 39

表 4-8 經濟與企業發展構面之因素分析 ... 39

表 4-9 政府效率構面之因素分析 ... 40

表 4-10 公共與環境建設構面之因素分析 ... 40

表 4-11 社會及人文構面之因素分析... 41

表 4-12 科技普及之因素分析 ... 44

表 4-13 經濟與企業發展構面之主成份積分表 ... 45

表 4-14 政府效率構面之主成份積分表 ... 46

表 4-15 公共與環境建設構面之主成份積分表 ... 47

表 4-16 社會及人文構面之主成份積分表 ... 48

(8)

表 4-17 科技普及構面之主成份積分表 ... 49 表 4-18 二十三縣市之主成份積分表 ... 50

(9)

圖目錄 圖目錄 圖目錄 圖目錄

圖 1.1 研究流程圖 ... 5

圖 2-1 國家鑽石理論架構 ... 11

圖 2.2 競爭資產與競爭績效關係圖... 14

圖 3.1 倪鵬飛-弓弦箭模型... 18

圖 3.2 區域競爭力之渦輪模型 ... 19

(10)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緒論 緒論 緒論 緒論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動機與目的

近十年來,許多國家參考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以下 簡稱 WEF)與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 以下簡稱 IMD)所發表之國家競爭力分析報告做為施政參考 範圍之一。WEF 於 2006 年報告中提出,國家競爭力不能僅透過企業競爭力 指標(Business Competitiveness Index)做為參考依據,並將原有之成長力 競爭指標(Growth Competitiveness Index)修改為全球競爭力指標(Global Competitiveness Index);主要目的在於排除企業競爭力指標僅能表現出過往 之數據,並非當下之現實情況;此外,原先之成長力指標無法看出一國長 期經濟競爭實力。在考量全球經濟變動迅速與各商業部門間之複雜性下,

WEF 將放大變數選取範圍,將「全球競爭力指標」做為未來評比之主軸。

IMD 透過經濟表現(Economic Performance)、企業效能(Business Efficiency)、政府效能(Government Efficiency)、基礎建設(Infrastructure)

四大面向建構國家競爭力指標,但一國的競爭優勢除了本身具有足夠的吸 引力外,同時也取決於內部都市的「都市形象特徵」,才是完整提供國家價 值所在(Lever,1999)。然而,IMD 與 WEF 皆是透過國家做為出發點,但無 法透過該指標看出一國內各縣市間之競爭力高低;國家競爭力是由一國內 各縣市分別計算加總而得,換言之,欲提升國家競爭力須從內部區域改善

(11)

之。一國國內各區域之經濟結構、文化、環境…等皆不相同,故可利用國 家競爭力指標分別對國內區域進行評估。

傳統文獻大多根據美國哈佛商學院教授麥克波特(Michael E. Porter)之 定義,將競爭力定位於「財富之創造」。建置區域競爭力指標如同國家競爭 力一般,透過各種不同面向進行分析,衡量出各區域之競爭力排序。然而,

近年來,各級縣市政府施政方向大多以人口成長為主要目標。換言之,除 經濟因素為競爭力之主要因素外,教育、文化、醫療…等社會與生活因素 皆影響競爭力之高低。透過「以足投票」理論可得知,區域競爭力之強弱 最終將反應於人民居住區域之選擇上。因此,本研究將區域競爭力定位於 人口之成長並找出影響人口成長之主要因素,提供各級縣市政府政策制定 方向,改善該區域之競爭力指標並找出吸引人口之主要因素。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研究範圍與限制 研究範圍與限制 研究範圍與限制

研究範圍為台灣本島 23 縣市(不包含馬祖、金門),選取 57 項變數做 為參考依據。並根據文獻整理出五大面向,分別為「經濟與企業發展」、「政 府效率」、「公共與環境建設」、「社會及人文」與「科技普及」。本研究利用 行政院主計處、勞委會、教育部、文建會等政府單位所公告之統計資料做 為實證數據,選取時間為民國 94 年至 96 年。為消除單一年度受景氣循環 造成之部份缺失,將三年資料進行平均,探討三年間該區域之競爭力強弱。

(12)

選取變數中,許多數據為絕對數值(如:藝文活動數、勞資爭議件數…等) 皆利用人口數進行平減,消除因規模問題所產生實證結果膨脹之假象。本 研究參考財政學中「以足投票」理論,探討造成人口遷移之原因,因此將

「社會增加率」做為被解釋變數,找出影響因子並建置縣市間競爭力指標。

本研究利用量化數據進行區域間競爭力評估,忽略 WEF 與 IMD 將質 化變數納入考量,此一部份將做為本研究日後修改依據。在處理數據方面 雖利用三年平均消除部份景氣循環之缺失,但三年平均未能表現出年與年 間之差異。本研究未來將利用資料包絡分析法(Data Envelope Analysis)探討 年與年間之增長,並能找出受景氣循環造成年與年間之競爭力消長。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研究流程 研究流程 研究流程 研究流程

本研究將分為五大部份,分別逐步進行探討,各部份章節與研究之內 容如下說明之:

第一章為緒論。主要說明研究動機、目的並明確劃分出研究範圍與制 定研究流程;探討在此研究限制下,產生之缺失與現況。

第二章為相關文獻探討。內容分別探討何謂「以足投票」?競爭力定 義為何?各學者提出之觀點等,做為本研究之基礎架構,藉此建置完善之 競爭力指標。

第三章為研究方法。針對本研究之架構與統計分析方法進行說明,闡

(13)

述運用其研究方法是否符合本研究之需求,主要目的在於找出正確之研究 方法建置本研究指標。

第四章為實證分析與結果。主要說明資料處理與分析之結果,並找出 影響人口遷移之主要因素加以分析之。

第五章為結論與建議。透過實證分析提供各級縣市政府參考依據,歸 納出各別區域之競爭力強項指標,藉此發展出區域之獨特性。

(14)

圖 1.1 研究流程圖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範圍與限制

研究架構

以足投票理論 文獻探討

競爭力之定義

資料蒐集與處理

皮爾森相關係數

變數重篩選

主成份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

結論與建議

(15)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文獻回顧 文獻回顧 文獻回顧 文獻回顧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以足投票 以足投票 以足投票 以足投票(Voting with feet)理論 理論 理論 理論

最早是由查爾斯提伯特(Charles Tiebout)於 1956 年提出地方化財政理 論中論述以足投票理論,認為民眾對於居住區域之選擇受到地方建設、稅 賦等影響。因此,提出了「以足投票」(Voting with feet),其模型假設與意 義如下:

一、模型之基本假設:

1. 具有充分之遷移能力與自由。

2. 各區域間具有完全訊息,並了解各地公共支出與租稅現況。

3. 具有一定數量之區域可供選擇。

4. 各區域間之公共支出與租稅皆無外溢效果。

5. 各區域間無就業之困難。

6. 區域間各自有一人口最適規模。

7. 若人口未達最適規模,則公共財之平均成本將遞減。反之,則遞增。

二、模型之意義:

透過上述假設發現,民眾對於居住地區之選擇有如對不同商品間之選 擇相似。但除了受到偏好之影響外,亦受到享受其公共財之邊際利益

(Marginal benefits)與必須負擔之租稅成本(價格)影響;藉此,將使各

(16)

然而,達成這種效率,則是透過「以足投票」(Voting with feet)之方式;

換言之,由於民眾在面對不同環境之區域中選擇其偏好之公共財及租稅(價 格)下,達到最適均衡。

三、貢獻:

1.傳統認為由於公共財具有不可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與非互斥性 (non-rivalry),故民眾之偏好無法透過市場機能自動顯示。而在收費上無法 達到按每人消費利益取價之標準,進而造成市場失效。但由以足投票理論 可知,此說法僅能適用於中央政府之純公共財,並不適用於地方之公共財。

2.以足投票理論將空間之觀念導入財政學中,在此觀念下,不僅受公共 支出影響,亦受租稅負擔之左右。稅賦高之地區,未必會造成高度人口外 流,主要是該地區享受政府支出利益之可能性也較大。因此,居住地之選 擇反應出民眾對公共財與私有財之不同偏好。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競爭力之定義 競爭力之定義 競爭力之定義 競爭力之定義

競爭力一詞近幾年相當常見,但各學術界衡量方法不一;除此之外,

競爭力會因評估對象、範圍…等,而出現不同論述與觀點。換言之,競爭 力一詞的定義並無統一標準,但整體精神並無受到影響。簡單來說,競爭 力是透過自身優勢取得有利之條件,造成彼此間出現相互學習或專業化分 工之情形。本研究目的在於建置縣市競爭力指標,主要是透過國家競爭力

(17)

指標之主軸切入區域經濟理論中;故本節將探討國家與縣市間競爭力之差 異。透過表 2-1 歸納出競爭力之定義:

表 2-1 競爭力之定義

提出者 提出之定位 時間 定義

OECD 國家競爭力 -

在自由且公平的市場條件下,能生產出 迎合國際市場的財貨與服務之能力,同 時,並能長期維持並增加人民的實質所 得。

IMD 國家競爭力 -

國家競爭力主要表現在於該國財富的 累積與創造,因此,國家競爭力即是指 此國在世界市場上創造附加價值,並增 加國家財富的能力。

WEF 國家競爭力 -

國家競爭力意指一國快速且持續改善 其生活品質,以獲得高經濟成長及高平 均國民所得的能力。

Porter 國家競爭力 1985

國家競爭力即國家生產力,而國家生產 力即是藉由內部的企業體所組織而 成。從國家層面考量時,競爭力的唯一 意義就是國家生產力。

BruceScott 國際競爭力 1985

國際競爭力是指一個國家有能力在國 際競爭經濟市場中,合理藉各國所生產 的產品服務,分配至國內並有效提升自 己的生活水準。

Krugman 競爭力 1996

競爭力並不適用於國家或都市,都市僅 能藉由其間的產業、公司進行評比而 已,故都市間並非實際具有競爭關係,

都市發展在於提升整體生產要素效 率,而建立於企業的生產才是都市爭本 意。

Begg 都市競爭力 1998

都市競爭力是都市經濟表現所支持,受 到總體經濟部門發展趨勢、企業特性與 環境、創新與學習能力等因素影響,反 映在就業情形與生產績效兩方面,並以 生活品質為追求目標。

(18)

表 2-1 競爭力之定義(續)

提出者 提出之定位 時間 定義 Gordon

&

Cheshire

地方競爭力 1998

地方競爭力由多種形式表達控制,政府 機關可以藉由法令限制來操作地方投 資吸引力,或者增加地方產業異質性的 要素能力,提升地方競爭力優勢。

Kresl 都市競爭力 1999

地方競爭力不僅是經濟的成長,而是在 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創造令人滿意的特 質。

Lever 都市競爭力 1999

都市競爭力應該是一個都市,不但可以 生產足夠的服務與商品,來應付區域、

國家、市場的需求;同時增加地區收 入、改善市民生活品質,推動永續性發 展。

陳冠位 都市競爭力 2001

在全球化的潮流下,一地方在地區互動 過程中,以完全開放的基礎、侵略性的 姿態進行競爭比較的能力,使本身能持 續具備吸引投資提供就業、吸引居住擴 大消費以及改善環境開創永續等特性。

鄧弼文 地區競爭力 2001

地區依其特有之資源、文化、產業等發 展條件,充分開發以發揮地區競爭優 勢,促進經濟成長與社會福利提升,進 而提高民眾生活品質,創造永續發展的 生活環境。

台灣經濟

研究院 地區競爭力 2002

地區依其特有之資源、風格及產業等發 展條件,發揮地區競爭優勢,且透過資 源的投入與環境經營管理,促進經濟成 長與社會福利提升,進而提高民眾生活 品質,創造永續發展的生活環境。

韋端 地區競爭力 2002

國家競爭力應奠定在地區競爭優勢環 境的基礎下,有穩固的地區競爭力才能 締造久遠的國家競爭優勢。

洪于佩 地區競爭力 2003

一地方產業之經營發展,為該地方創造 的經濟利益,反應於提高就業情形、生 產績效以及地方國民所得之增加,其最 終目的為提高地方生活品質。

(19)

表 2-1 競爭力之定義(續)

提出者 提出之定位 時間 定義

黃曣寬 都市競爭力 2004

都市競爭力最終目的,應在於維持都市 穩定經濟成長的同時,也能持續已創 新、學習之精神有效提高都市裡的生活 品質,並具體表現在國家、都市的經 濟、社會、環境等三面向中。

張喬峰 都市競爭力 2004

都市具有競爭力除了能創造所得成長 的能力外,還必須包含政府效率的提 升、民眾生活品質的改善和永續經營的 方式來發展。

劉漢榆、

江怡伶 國家競爭力 2006 國家競爭力是政府、產業與企業等層次 競爭力之綜合表現

楊武祥 縣市競爭力 2006

競爭力的衡量標準各異,以縣市競爭力 來說,極可能有施政滿意度、國際化程 度等不同衡量基準,但最終目的無非在 於財富之創造,指標之納入都應有解釋 財富之能力。

行政院經建會 國家競爭力 2007

表現於一國之經濟基礎、自然稟賦、對 國外資金的吸引力與人才和科技技術 之能力與水準,其主要是在創造並維持 國家的大環境,以加速企業創造附加價 值之能力,並增進人民之繁榮。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劉順仁(2007)、陳宛瑩(2008) 一、國家競爭力指標

麥克波特(Michael E. Porter)為國家競爭力研究中一位重要學者,在 1980 年至 1990 年間,對國際競爭力各學派之觀點進行歸納,提出完整且合理之 論述。波特教授認為,一國之競爭力優勢來自於產業之競爭優勢,產業之 競爭力來自於要素條件、需求條件、相關與輔助產業、企業策略、結構與 競爭對手、機會與政府;透過上述六大因素,建構出「鑽石模型」(Diamond

(20)

model)。換言之,鑽石模型是針對特定產業在該國具有優勢,故波特教授認 為一國能利用特定產業提升國家競爭力指標,便可利用鑽石模型進行分 析。雖然鑽石模型已經非常完善,但仍有缺失需修正;鑽石模型將國家競 爭力之主要影響因子歸咎於該國之產業競爭力,而忽略了該國總體經濟因 素。透過圖 2-1 對鑽石模型進行說明:

圖 2-1 國家鑽石理論架構 資料來源:Porter(1990) 1. 要素條件(Factor Condition):

指的是該國在特定產業中有關生產要素方面之表現,包括人力資源、

天然資源、資本資源、知識資源與基礎建設等五大類。該要素不僅是自然 可生成的,亦可透過人力創造之。

2. 需求條件(Demand Condition):

係指該國市場對該項產業所提供產品或服務之需求為何。一般來說,

企業策略、結構

相關與輔助產業

要素條件 需求條件

機會

政府

(21)

企業的發展主要是對國內需求的滿足,而國內的需求狀況,決定了企業在 國際上的競爭地位。

3. 相關與輔助產業(Related and Supporting Industries):

該項產業之相關產業與上、下游產業是否具國際競爭力。波特教授認 為,在地理上互相靠近、技術與人才上互相支持並具有國際競爭力之相關 產業所形成的產業集群,在國家競爭優勢之重要因素。

4. 企業策略、結構與競爭對手(Firm Strategy, Structure and rivalry):

指企業在一國之基礎、組織與管理型態,及國內市場競爭對手之表現。

波特教授指出,由於企業間在競爭中互相學習,使不容易被學習與模仿之 企業策略成為企業競爭優勢最重要的環節。

5. 機會(Chance):

機會來自於產業外部。然而,偶發之機會對國家競爭力具有一定程度 之影響。如:科技創新、政治變化…等,皆有一定程度之影響力。

6. 政府(Government):

政府可通過政策刺激產業活絡,提升國家競爭力。如:調整行政法規、

獎勵投資…等,影響該國產業之發展。

總得來看,波特教授將國家競爭優勢分為四大階段:要素推動階段、

投資推動階段、創新推動階段、財富推動階段。

二、區域競爭力

(22)

探討區域競爭力之觀點比國家競爭力來得小,但一國之優勢取決於國 內各區域之競爭力強弱。美國學者 Kresl, P. K.於 1995 年提出《都市競爭力:

美國》,1999 年提出《競爭力與都市:24 個美國主要都市》…等,使該學 者為都市競爭力之研究先驅。英國學者 Paul Cheshire(1990)針對歐洲城市進 行競爭力評估,著重於可能降低都市競爭力之問題。Begg I. (1999) 等人對 都市競爭過程進行分析,探討都市經濟行為與公司、產業之關連,提出競 爭力之最終目標為提高區域內居民之生活品質。Begg I.認為都市競爭力不 應局限於經濟活動,應包含社會、環境、政府…等不同面向進行評估。

Deas & Giordano(2001)對都市競爭力提出概念化之說明,分為競爭資產 與競爭績效兩大構面,透過圖 2.2 說明之:

(23)

圖 2.2 競爭資產與競爭績效關係圖 Deas & Giordano(2001)

從圖 2.2 可知,競爭資產與競爭績效相互具有高度影響力。探討競爭資 產與競爭績效改變時,對整體競爭力之影響並研究資產與績效之相互關 係。文獻中之論點與 Begg I.之論點相同,認為傳統衡量競爭力之方式將焦 點鎖定於經濟因素上是不恰當的。再者,該文獻呼應 Kresl(1995)之論點,

認為競爭力是由經濟因素(自身優勢、勞動力、基礎建設…等)與策略制定(政 策之影響…等)兩大構面所組成。綜合上述論點,區域競爭力應將納入各方

競爭資產 非管理 競爭績效 經濟部門

政策與制度 (機構配置、資源投入)

實質環境

(土地與建築、基礎建設)

企業營運績效 (淨小企業形成、公司

)

區域發展績效 管理

(地方與非地方)

持久性 社會環境

(凝聚力或衝突解決、企業間關係)

(24)

因素作為評估依據,而非單純將經濟因素列為主要參考對象。

另外,也有學者持不同的意見。Krugman(1996)認為競爭力不適用於都 市,都市僅能藉由座落的產業與公司進行評比,無法直接在都市層級中做 比較,因此,都市發展在於提升整體生產要素的效率,而非企業間之競爭,

故都市內之產業一旦失去競爭力,都市將喪失生存空間,建立於企業單位 的生產,才是都市競爭的本意1

三、小結

透過上述學者之論點,影響都市競爭力指標之因素不僅是自身經濟行 為,亦可能是透過企業、地方政府等因素。都市競爭力指標最終目的在於 提供該區域內居民完善之生活品質,綜合以足投票理論可得知,競爭力之 強弱將可反應於該國人民之遷徙上。因此,本研究將結合以足投票與區域 競爭力理論進行研究並將區域競爭力指標定義為「人口之遷移」。

1 劉順仁,「建立台灣地區縣市競爭力指標之理論模式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NSC

(25)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透過上述兩章之敘述,定位出研究方向與相關文獻回顧後,將本章節 主要分為三節,第一節為資料來源與指標選取原則,第二節建構競爭力指 標與變數定義,第三節為介紹本研究所使用之資料分析方法。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資料來源與指標選取原則 資料來源與指標選取原則 資料來源與指標選取原則 資料來源與指標選取原則

一、資料來源

本研究主要是透過行政院主計處縣市指標所發布之統計資料,除符合 公平、公開、公正外,亦符合資料計算公式之一致性。利用政府統計數據,

可排除花費大量資源進行資料蒐集之可能。本研究因考量成本問題,並無 發放問卷探討主觀民意對縣市競爭力指標之影響,一切皆以客觀數據作為 主要參考依據。

二、選取原則

IMD(1980s)早期模型定義國家競爭力由八大因素組成,分別為經濟水 準、企業管理、科技水準、政府管理、國民素質、基礎建設、金融體系與 國際化程度。但後期將模型修正為經濟表現、企業效率、政府效率與基礎 建設四大因素。整體來看,區域競爭力具有以下幾個特性:

1. 綜合性:

區域競爭力是經由多種構面所組成,競爭力的好壞取決於各種構面間

(26)

造成解釋上出現誤解或不客觀之情形,即無法有效的評估區域之整體競爭 力。

2. 相對性:

區域競爭力是一種相對之概念,主要研究重點在於受研究之區域與其 他區域間之比較結果;換言之,不應已自身為標準,應與諸多同類型之區 域比較後而得其高低。再者,透過研究結果找出自身之優、劣勢進行改進,

進而提升自身競爭力之。

3. 動態性:

由於評估過成中,各構面仍不斷進行改變;換言之,若使用靜態分析 法進行評估可能較不準確。

根據倪鵬飛教授(2003)提出弓弦箭理論,認為競爭力是由硬競爭力與軟 競爭力共同組成。硬競爭力=人才競爭力+資本競爭力+科技競爭力+結構競 爭力+基礎設施競爭力+區位競爭力+環境競爭力+聚集力。軟競爭力=秩序競 爭力+文化競爭力+制度競爭力+管理競爭力+開放競爭力。透過圖 3.1 說明 弓弦模型:

(27)

圖 3.1 倪鵬飛-弓弦箭模型 資料來源:倪鵬飛(2003)

另外,徐瓊教授(2006)提出區域競爭力之渦輪模型。將區域競爭力分為 六大要素:基礎建設、金融環境、政府管理、經濟實力、國際化程度、創 新因素。透過下圖 3.2 說明區域競爭力之渦輪模型:

城市產業群

文化競爭力制度競爭力政府管理競爭力企業競爭力開放競爭力

區位競爭力

環境競爭力 設施競爭力

資本競爭力 科技競爭力 結構競爭力

人力資本競爭力 政府管理競爭力

綜合長期增長率

綜合市場佔有率 綜合人均收入水準

綜合地均 GDP

(28)

圖 3.2 區域競爭力之渦輪模型 資料來源:徐瓊(2006)

從圖 3.2 可知,該模型將區域競爭力分為兩大方向:

1. 區域競爭力之高低是由渦輪各葉片共同轉動之結果,即為動態之概念。

換言之,區域競爭力之提升,來自於各葉片轉動所產生之加總效果。

2. 區域競爭力之變化來自於「短板效應」。即若某個葉片受損,亦或是完全

喪失之情況下,將使區域競爭力遭受一定程度之困境。如較差之金融環境 會使外來投資減少,造成區域競爭力無法提升。因此,再次顯示出區域競 爭力之優劣來自於各要素間是否能共同發揮其效用,轉動區域競爭力之運 作。

上述模型提出對競爭力之組成因素關鍵性之解釋,整理出以下選取原 基礎建設

經濟實力

國際化

創新因素 金融環境

政府管理 區域競爭力

(29)

則:

1. 針對性

區域競爭力是透過許多相互獨立、相互關聯之指標所建構而得,選取 其指標除能表現競爭力之強弱外,並能觀察其變化情況為主要原則;換言 之,需能反映出不同區域下總體水準之差異性。

2. 可比較性

在選取指標上需考量到不同地區在同一指標下是否具有可比較性,如 企業總額、失業人口…等,僅能反應出不同地區之總量差距,無法進行比 較。換言之,若選取之變數會因規模大小問題而無法進行比較,該指標對 區域競爭力之強弱無顯著貢獻;因此,較常採用平均指標作為比較依據。

3. 可操作性

若選取之指標數據能易於取得與計算得之,進而減少主觀化之判斷誤 差,便是具有可操作性。若探討區域競爭力需涉及之層面相當廣,故需要 不同面向之統計數據作為模型依據。本研究受限於仍有許多統計資料無法 取得,故運用具有可操作性之統計資料進行研究分析。

4. 層次性

構成區域競爭力之層面,不論廣度與深度皆相當高;因此,將要素進 行分層。探討各層面間對區域競爭力之影響力,各層面中又以不同因素組 成,已符合學術理論模型。

(30)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建構競爭力指標與變數定義 建構競爭力指標與變數定義 建構競爭力指標與變數定義 建構競爭力指標與變數定義

透過本章第一節確認指標選取方向與原則,並參考劉順仁(2007),共選 取出五大指標構面:1. 經濟與企業發展;2. 政府效率;3. 公共與環境建設;

4. 社會及人文;5. 科技普及。透過表 3-1 整理出五大構面下之相關變數:

(31)

表 3-1 變數名稱與定義 被解釋變數

變數名稱 定義

社會增加率(人口遷移率) 社會增加數對年中人口數的比率,即遷入率減遷出率之差(含住址變更數)

經濟與企業發展

變數名稱 定義

勞動力人口數(千人) 年滿十五歲可以工作之民間人口

勞動力參與率 勞動力占十五歲以上民間人口之百分比

失業率 失業人口佔勞動力人口之百分比

平均儲蓄率 平均每戶儲蓄占可支配所得比例

平均每人可支配所得 平均每人每年可支配所得

勞資爭議件數/勞動力人口 平均每千名勞動力中平均爭議件數 受雇人員平均薪資 受僱人員平均薪資報酬

平均每人月消費 平均每人每月消費

政府效率

變數名稱 定義

公教人員占總人口比率 公教人員佔總人口之比率 公教人員之平均年齡 政府員工之平均年齡

公教人員大專以上學歷 公教人員大專畢業以上程度占公教人員之百分比

刑案破獲率 刑案破獲數占刑案發生數之百分比

竊盜案破獲率 竊盜案破獲數占竊盜案發生數之百分比 融資需求-歲入歲出差短 歲出與歲入間之差額

(32)

表 3-1 變數名稱與定義(續) 歲入結構比-稅課收入 稅課收入占歲入之百分比 歲出結構比-經濟發展支出 經濟發展支出占歲出之百分比 歲入(總決算) 各縣市歲入審定後總決算數 歲出(總決算) 各縣市歲出審定後總決算數

公共與環境建設

變數名稱 定義

自來水普及率 供水人口數占總人口數之百分比 平均每人每日垃圾清運量 平均每日垃圾之清運量

垃圾妥善處理率 清運區人口數占總人口數之百分比

執行機關資源回收率 執行機關資源回收量占垃圾產生量之百分比

平均每月落塵量 粒徑在 10 微米以上,能因重力作用逐漸落下而引起公眾厭惡之物質。各地 區濃度為該地區各測站濃度之算數平均值。

平均每人環保經費 平均每人環保經費

都市計劃區占總面積比率 都市計劃區面積占土地總面積之比率 每人每日用水量 平均每人每日用水量

每人每年用電量 平均每人每日用電量 社會及人文

(一)教育

平均每一教師教導學生數-高中職 高中職平均每一教師教導學生數 平均每一教師教導學生數-國小 國小平均每一教師教導學生數 平均每一教師教導學生數-國中 國中平均每一教師教導學生數

15 歲以上人口識字率 指 15 歲以上識字人數占 15 歲以上人數之百分比。

(33)

表 3-1 變數名稱與定義(續)

(二)人口

自然增加率 自然增加數對年中人口數的比率,即粗出生率與粗死亡率之差 老年人口比率(65 歲以上) 年齡 65 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比率

(三)社會福利

就業者之年齡別結構-65 歲及以上 65 歲及以上就業者占總就業者之百分比 社會福利工作人員占全縣(市)人口比率 每萬名人口中,從事社會福利工作的人數 平均每一鄉鎮市區擁有社區發展協會數 平均每一鄉鎮市區所擁有之社區發展協會個數

政府補助經費占社區全部使用經費比率 指政府補助款所占社區發展工作實際使用經費之百分比 歲出結構比-社會福利支出 社會福利支出占歲出之百分比

(四)人文

平均每人藝文活動數 平均每人參與藝文活動展演個數

(五)社會安全 刑案發生件數(每十萬人) 每十萬人口中刑案發生件數 犯罪人口(每十萬人) 每十萬人口中嫌疑犯人數

平均每人警政支出 一定期間平均每人使用於警政用途之經費支出 平均每件火災財物損失 (火災財物損失/火災發生次數)

每萬人消防車輛數 每萬人可用消防車數

(六)醫療衛生 平均每一醫療機構服務人數 平均每一醫療機構服務人數

每萬人口執業醫事人員 每萬人口執業醫事人員。執業醫事人員指領有中央衛生主管機關醫事人員專 業證書,並向地方衛生主管機關辦理執業登錄者。

(34)

表 3-1 變數名稱與定義(續)

嬰兒死亡率 每千個活產嬰兒之嬰兒死亡數

食品衛生查驗不合格率 指食品衛生檢驗與規定不符件數占檢驗件數之百分比

平均每人享有藥廠家數 平均每人享有藥廠家數(凡在轄區領有執業執照之藥商,包括西藥商、中藥 商、醫療器材商及藥局等)

科技普及

變數名稱 定義

每百戶擁有-有線電視頻道設備數 每百戶擁有有線電視頻道設備戶數 每百戶擁有-行動電話數 每百戶擁有行動電話數

每百戶擁有-家用電腦數 每百戶擁有家用電腦數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行政院主計處、勞委會、教育部、文建會、縣市統計要覽、都市及區域發展統計彙論。

(35)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資料分析方法 資料分析方法 資料分析方法 資料分析方法

本研究主要採用因素分析法(驗證型)與主成份分析法,利用因素分析法 找出各別面向針對縣市指標之解釋變異量,再透過主成份分析法找出各別 面向對縣市競爭力之積分。依其得分高低進行評比,得出縣市競爭力指標 之排名。最後在已簡單迴歸模型,將實證結果與理論進行驗證與分析。

一、因素分析法(Factor analysis) 1. 概念

Spearman(1904)最早提出因素分析法之論點,主要是藉由相關屬性之變 數與萃取少數共同因素(commom factor)進行評估,透過共同因素解釋所有 屬性變數之相關係數矩陣或共變異數矩陣。其主要目的在於萃取變數間之 共同因素,使其解釋原有變數間之相關程度。

2. 原理

假設有 n 個隨機變數

( x

1

, x

2

, L x

n

)

,t 個共同因素

( f

1

, f

2

, L f

n

)

之線性組合如 下所示:

1 1 2

12 1 11 1

1

= µ + k f + k f + ... + k

t

f

t

+ ε

x

;t<n

2 2

2 22 1 21 2

2

= µ + k f + k f + ... + k

t

f

t

+ ε

x

;t<n

n t nt n

n n

n

k f k f k f

x = µ +

1 1

+

2 2

+ ... + + ε

;t<n 若改以矩陣代數表示如下:

(36)

ε µ = +

KF X

其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 t

nt n

n

t t

n

n

f

f f

k k

k

k k

k

k k

k

u u u u x x x X

ε ε ε ε M M

L M O M M

L L

M M

2 1 2

1

2 1

2 22

21

1 12

11 2

1 2

1

F

K

 

u

為平均之向量,大都設定其為 0。

X 為可觀測之(n*1)隨機向量。

K 為未知(n*t)之因素負荷矩陣(matrix of factor loadings),其中的係數 kij 為第 i 個變數中於第 j 個共同因素之負荷值。

F 為無法直接取得之(t*1)共同因素。

ε

為無法取得(n*1)之獨特因素(specific factor),又可稱其為誤差項。

3. 參數估計-主成份法

由於隨機向量

X [ x

1

x

2

L x

n

]

'

=

之共變異矩陣透過光譜分解後為:

[ ]

 

 

=

+ + +

=

' ' 2 2

' 1 1

2 2 1

1

' '

2 2 2 ' 1 1 1

n n n

n n n n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S

λ λ λ λ

λ λ

λ λ

λ

M L

L

λ

1

λ

2

K λ

p

e

i'

e

i

= 1 , e

i'

e

j

= 0

若現僅保留 t 個因素,則將上式等號右側保留較大之 t 項(

t n

),並令 其近似於下列方程式等號右側之第一項(即忽略獨特因素

ε

):

Ψ +

= KK

'

S

(37)

故透過

[ ]

 

 

' ' 2 2

' 1 1

2 2 1 1 '

t t t t

e e e e

e e

KK

λ λ λ λ

λ

λ M

L

可得知因素負荷矩陣 K 可經由

[ λ

1

e

1

λ

2

e

2

L λ

t

e

t

]

估計得知。

二、主成份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1. 概念

Karl Pearson(1901) 最 早 提 出 主 成 份 分 析 法 之 論 點 , 其 後 由 Hotelling(1933)延伸應用於分析相關結構(correlation structure)上。主要是透 過變數間之相依結構,將大量變數進行縮減;原有變數解釋之變異,縮減 後轉為利用所得之主成份(原有變數之線性組合)解釋之。

2. 原理

假設有 n 個隨機變數

( x

1

, x

2

, L x

n

)

,與主成份

( y

1

, y

2

, L y

n

)

之關係如下所示:

X k x k x

k x k

y

1

=

11 1

+

21 2

+ L +

n1 n

=

1'

X k x k x

k x k

y

2

=

12 1

+

22 2

+ L +

n2 n

=

2'

X k x k x

k x k

y

n

=

1n 1

+

2n 2

+ L +

nn n

=

n'

上述線性組合之變異數與共變異數分別為:

( ) y

i

Var ( ) k

i

x k

i

Var ( ) x k

i

k Sk

i

Var =

'

=

'

=

'

i = 1 , 2 , K , p

( y

i

y

j

) k

i

Sk

i

Cov , =

'

i , j = 1 , 2 , K , p

(38)

在不使權重 k 值無限擴大之情形下,使上述線性組合之變異數值最大 且彼此間無關;換言之,則是探討:

( )

( k X k X ) i j

Cov k k k to Subject

Sk k y Var Max

j i i

>

=

=

=

0 ,

0 1

' ' '

'

便是求解拉式函數(Lagrange function),

L ( ) k , λ = k

'

Sk λ ( k

'

k 1 )

故求取 k 之最大化之必要條件為:

( ) 0

0 2

2 Sk − λ k = ⇒ S − λ I k =

(此處共有 p 條方程式)

因權重

k 0

,故

( S − λ I ) = 0

;故

det ( S − λ I ) = 0

,便可求得

λ

之一元 p 次方程式,

並求解之。

三、簡單迴歸模型(Simple Regression Model) 1. 理論模式

i i

i

x

y = β

0

+ β

1

+ ε

其中

y

i為隨機變數,

x

i為固定值或非隨機,

ε

i為隨機誤差項。

2. 期望模式

假設

ε

i

~ N ( 0 , σ

ε

)

Cov ( ε

i

, ε

j

) = 0 , i j

,則

[ ] y

i

E [ ] y

i

x

p

x

i

E = = β

0

+ β

1

[ ] y

i

= Var [ β + β + ε

i

] = Var [ ] ε

i

= δ

ε

Var

0 1

y

i

~ N ( β

0

+ β

1

x

i

, δ

ε

)

3. 估計模式

x

y ˆ = β ˆ + β ˆ

(39)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實證結果與分析 實證結果與分析 實證結果與分析 實證結果與分析

承如前述,本研究係使用 2004 年至 2006 年三年之平均統計資料。本 章第一節為敘述性統計資料分析。第二節為理論結果分析,利用皮爾森相 關係數(Pearson Correlation)進行變數之重新篩選,刪除不必要之變數。而後 進行因素分析法探討其組成因素對縣市競爭力指標之解釋能力。最後則探 討利用主成份分析法求得各縣市間之競爭力排名,並找出其主要影響成份 加以研究之。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敘述性統計 敘述性統計 敘述性統計 敘述性統計

本研究透過文獻回顧與整理後,選取出五大構面下之個別組成因素,

將透過下表 4-1 進行分析研究:

(40)

表 4-1 變數之敘述性統計量

五大構面 變數名稱 平均數 標準差 最小值 最大值

被解釋變數 社會增加率 -0.2484 5.2177 -9.2300 13.7300 勞動力人口數(千人) 458.0725 401.3610 36.3333 1778.0000 勞動力參與率 57.5217 2.3726 49.1333 60.6667

失業率 4.0116 0.1466 3.7333 4.2667

平均儲蓄率 22.1358 3.7180 16.0333 29.6933 平均每人可支配所得 249762.0000 42658.0000 209004.0000 386472.0000 勞資爭議件數/勞動力人口(千人) 1.1833 0.7923 0.1939 3.1065 受雇人員平均薪資 561792.0000 165126.0000 335814.0000 919315.0000 經濟與

企業發展

平均每人月消費 16178.0000 2742.0000 13193.0000 24217.0000 公教人員占總人口比率 1.4916 0.4296 1.0267 2.9933 公教人員之平均年齡 39.5790 0.7365 37.8400 40.5567 公教人員大專以上學歷 84.7074 4.2437 72.5700 90.0367 刑案破獲率 70.7833 10.6195 55.6233 90.6867 竊盜案破獲率 62.3055 12.7186 43.3367 84.2333 融資需求-歲入歲出差短 852.4978 4986.0000 -20710.0000 6554.0000 補助及協助收入依存度 39.0080 14.2185 3.4633 65.4867 歲入結構比-稅課收入 47.0178 11.7131 24.0900 76.5200 歲出結構比-經濟發展支出 16.5446 4.2415 8.0067 27.2000 歲入(總決算) 31014118.0000 32859446.0000 6663630.0000 157720156.0000 政府效率

歲出(總決算) 31866616.0000 29263731.0000 6736543.0000 137010210.0000 自來水普及率 89.2710 12.8083 43.9900 99.8800 公共與

環境建設 平均每人每日垃圾清運量 0.6236 0.0857 0.4167 0.8267

(41)

表 4-1 變數之敘述性統計量(續)

五大構面 變數名稱 平均數 標準差 最小值 最大值

垃圾妥善處理率 99.3020 1.5095 93.6000 100.0000 執行機關資源回收率 25.7815 6.9440 14.8267 40.4300 平均每月落塵量 5.3048 2.8677 2.2633 11.2000 平均每人環保經費 1.3839 0.3708 0.8500 2.2733 都市計劃區占總面積比率 0.3365 0.3786 0.0250 1.0020 每人每日用水量 493.4058 125.9787 291.3333 750.0000 公共與

環境建設

每人每年用電量 2343.0000 360.7212 1822.0000 3130.0000 就業者之年齡別結構-65 歲及以上 2.0152 1.1401 0.6200 4.3500 刑案發生件數(每十萬人) 2104.0000 643.8741 1073.0000 3937.0000 犯罪人口(每十萬人) 1015.0000 214.4884 715.9567 1429.0000 平均每人警政支出 3893.0000 2020.0000 2309.0000 12173.0000 平均每件火災財物損失 309.7412 352.5825 14.9667 1460.0000 每萬人消防車輛數 1.0635 0.4209 0.5933 2.5667 社會福利工作人員占全縣(市)人

口比率 6.8548 4.1006 1.3833 18.0733

平均每一鄉鎮市區擁有社區發展

協會數 19.1562 6.8799 8.6067 35.6667

政府補助經費占社區全部使用經

費比率 70.2613 15.2047 40.1833 92.1833

平均每一教師教導學生數-高中職 17.6428 2.1173 12.6667 20.7167 社會及人文

平均每一教師教導學生數-國小 16.9320 2.8851 10.1533 20.9800 表 4-1 變數之敘述性統計量(續)

(42)

五大構面 變數名稱 平均數 標準差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每一教師教導學生數-國中 15.1833 1.9577 7.2800 16.9500

15 歲以上人口識字率 97.2678 1.3223 94.2633 98.9700

15 歲以上民間人口高等教育比率 28.6284 9.5554 14.6167 53.8267

歲出結構比-社會福利支出 11.2907 2.7879 6.1167 18.8567 平均每一醫療機構服務人數 1268.0000 330.5084 614.5133 2119.0000 每萬人口執業醫事人員 90.3733 31.1446 54.4300 166.4600 每萬人口病床數 70.6846 24.9601 33.7733 140.0433 醫療保健支出占政府支出比率(年度) 1.8315 0.7277 0.7867 3.4233 嬰兒死亡率 5.0067 1.2638 2.3400 8.8933 食品衛生查驗不合格率 4.3913 2.3010 0.7767 9.4400 平均每人享有藥廠家數 0.0023 0.0007 0.0009 0.0042 平均每人藝文活動數 0.0023 0.0015 0.0006 0.0066 自然增加率 2.3152 1.9757 -0.3833 6.8000 社會及人文

老年人口比率(65 歲以上) 10.9490 2.2391 7.3067 14.9533 每百戶擁有-有線電視頻道設備數 75.8771 11.3691 53.2233 89.7967 每百戶擁有-行動電話數 193.5675 30.6744 140.2700 242.8800 科技普及

每百戶擁有-家用電腦數 73.9804 19.1358 45.9600 112.1467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43)

透過上表可得知,在經濟與企業發展方面,失業率之標準差為 0.15,

表示各縣市間失業率差異並不大,符合「以足投票」理論之假設。

政府效率方面,刑案破獲率之標準差高達 10.62,代表各縣市間之刑案 破獲率有相當大之差距,極有可能造成人口之遷徙。公教人員大專以上學 歷最大值為 90.04 與最小值 72.57 相差 17.47%,差距亦相當明顯。歲入結構 比-稅課收入方面,標準差高達 11.71;換言之,若該地區縣市政府之財源仰 賴稅收,將產生人口流失之現象。

公共與環境建設方面,每人每日用水量與每日用電量最大值與最小值 差距相當大,有可能是因為追求生活品質的同時,造成用水量與用電量隨 之上升。根據國科會研究計劃指出,在經濟與企業發展過程中,將促成用 水量與用電量之增加。

在社會及人文方面,15 歲以上民間人口高等教育比率之最大值與最小 值分別為 53.8267%與 14.6167%,差距非常明顯。顯示在各縣市方面仍存在 城鄉差距之問題,可探討是否因城鄉差距而造成人口遷徙。

在科技普及方面,每百戶擁有行動電話數最大值與最小值分別為 242.88 與 140.27,顯示在科技普及方面仍有部份差距,待探討之。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理論 理論 理論 理論結果分析 結果分析 結果分析 結果分析

本節分為三小節,第一小節將透過皮爾森相關係數進行變數篩選,第

(44)

二小節將探討因素分析法之結果。第三小節則分析主成份分析法之結果並 加以探討之。

1. 皮爾森相關係數實證結果

皮爾森相關係數用意在於探討解釋變數與被解釋變數間之關係為何,

本研究選取五大構面共 56 個變數;因此,將透過刪減變數簡化分析。篩選 變數需先確定被解釋變數為何,本研究將競爭力定位於人口之遷徙;換言 之,擁有較高之人口遷入則越有競爭力。故將社會增加率作為被解釋變數,

保留 p-value 小於 0.1 之變數;其主要目的在於擴大選取範圍,避免遺漏相 關變數。透過表 4-2 至 4-6 說明其篩選結果:

表 4-2 經濟與企業發展構面之皮爾森相關係數分析結果

變數名稱 Pearson 相關係數值 P-value 勞動力人口數(千人) 0.2416 0.2668

勞動力參與率 0.1791 0.4136

失業率 -0.2741 0.2056

平均儲蓄率 -0.1696 0.4392 平均每人可支配所得 0.3317 0.1221 勞資爭議件數/勞動力人口 0.3632 0.0885*

受雇人員平均薪資 0.6453 0.0009***

平均每人月消費 0.3831 0.0712*

***表達 1%顯著水準、**表達 5%顯著水準、*表達 10%顯著水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透過表 4-2 可篩選出 3 個變數,分別為勞資爭議件數/勞動力人口(千 人)、受雇人員平均薪資、平均每人月消費。

(45)

表 4-3 政府效率構面之皮爾森相關係數分析結果

變數名稱 Pearson 相關係數值 P-value 公教人員占總人口比率 -0.2645 0.2226

公教人員之平均年齡 -0.6065 0.0022***

公教人員大專以上學歷 0.5347 0.0086***

刑案破獲率 -0.4448 0.0334**

竊盜案破獲率 -0.2464 0.2571 融資需求-歲入歲出差短 0.1906 0.3836

補助及協助收入依存度 -0.5366 0.0083***

歲入結構比-稅課收入 0.4062 0.0544*

歲出結構比-經濟發展支出 -0.3288 0.1256 歲入(總決算) 0.0594 0.7877 歲出(總決算) 0.0992 0.6525

***表達 1%顯著水準、**表達 5%顯著水準、*表達 10%顯著水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透過表 4-3 可篩選出 5 個變數,分別為公教人員之平均年齡、公教人員 大專以上學歷、刑案破獲率、補助及協助收入依存度、歲入結構比-稅課收 入。

表 4-4 公共與環境建設構面之皮爾森相關係數分析結果

變數名稱 Pearson 相關係數值 P-value 自來水普及率 0.2478 0.2544 平均每人每日垃圾清運量 -0.1113 0.6132 垃圾妥善處理率 -0.2918 0.1768 執行機關資源回收率 0.2968 0.1690 平均每月落塵量 0.2784 0.1984 平均每人環保經費 0.1917 0.3809 都市計劃區占總面積比率 0.3009 0.1629 每人每日用水量 0.3711 0.0813*

每人每年用電量 0.6286 0.0013***

***表達 1%顯著水準、**表達 5%顯著水準、*表達 10%顯著水準

(46)

依據表 4-4 篩選出 2 個變數,分別為每人每日用水量、每人每年用電量。

表 4-5 社會及人文構面之皮爾森相關係數分析結果

變數名稱 Pearson 相關係數值 P-value 就業者之年齡別結構-65 歲及以上 -0.6492 0.0008***

刑案發生件數(每十萬人) 0.6210 0.0016***

犯罪人口(每十萬人) 0.0104 0.9624 平均每人警政支出 -0.1578 0.4720 平均每件火災財物損失 0.3718 0.0807*

每萬人消防車輛數 -0.2092 0.3381 社會福利工作人員占全縣(市)人口比率 -0.4910 0.0173**

平均每一鄉鎮市區擁有社區發展協會數 0.1449 0.5096 政府補助經費占社區全部使用經費比率 -0.4193 0.0464**

平均每一教師教導學生數-高中職 0.6091 0.002***

平均每一教師教導學生數-國小 0.5292 0.0094***

平均每一教師教導學生數-國中 0.0892 0.6855

15 歲以上人口識字率 0.4918 0.0172**

15 歲以上民間人口高等教育比率 0.4660 0.025**

歲出結構比-社會福利支出 -0.0356 0.8720 平均每一醫療機構服務人數 -0.2664 0.2192 每萬人口執業醫事人員 0.1014 0.6454 每萬人口病床數 -0.0661 0.7644 醫療保健支出占政府支出比率(年度) -0.4776 0.0212**

嬰兒死亡率 -0.3745 0.0783*

食品衛生查驗不合格率 0.2864 0.1853 平均每人享有藥廠家數 0.1838 0.4011 平均每人藝文活動數 0.1356 0.5370

自然增加率 0.8079 <.0001***

老年人口比率(65 歲以上) -0.5696 0.0046***

***表達 1%顯著水準、**表達 5%顯著水準、*表達 10%顯著水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透過表 4-5 篩選出 13 個變數,分別為就業者之年齡別結構-65 歲及以 上、刑案發生件數(每十萬人)、平均每件火災財物損失、社會福利工作人員

(47)

占全縣(市)人口比率、政府補助經費占社區全部使用經費比率、平均每一教 師教導學生數-高中職、平均每一教師教導學生數-國小、15 歲以上人口識 字率、15 歲以上民間人口高等教育比率、醫療保健支出占政府支出比率(年 度)、嬰兒死亡率、自然增加率、老年人口比率(65 歲以上)。

表 4-6 科技普及之皮爾森相關係數分析結果

變數名稱 Pearson 相關係數值 P-value 每百戶擁有-有線電視頻道設備數 0.6092 0.0020***

每百戶擁有-行動電話數 0.6531 0.0007***

每百戶擁有-家用電腦數 0.6753 0.0004***

***表達 1%顯著水準、**表達 5%顯著水準、*表達 10%顯著水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透過表 4-6 得知,在科技普及構面之三個變數皆保留進行因素分析。

(48)

2. 因素分析法之結果

所有變數在使用因素分析法前,必須檢定是否適合進行因素分析法。

本研究採用 KMO 抽樣適度檢定。Kaiser(1974)提出當 KMO 值小於 0.5 時,

則不適合進行因素分析法。下表 4-7 說明各別構面之 KMO 檢定:

表 4-7KMO 檢定

構面 KMO 值

經濟與企業發展 0.7015

政府效率 0.7032

公共與環境建設 0.5000

社會及人文 0.6381

科技創新 0.6696

透過上表 4-7 得知,本研究之 KMO 值皆大於 0.5 符合學者論點;故適 合進行因素分析法。

Kaiser(1960)提出以特徵值大於 1 作為因素個數選擇標準,本研究將根 據 Kaiser 之觀點作為選取依據。將透過下表 4-8 至表 4-12 探討各構面之因 素個數選取、特徵值與解釋變異量…等統計資訊。

表 4-8 經濟與企業發展構面之因素分析

因素個數 變數名稱 負荷值 係數 特徵值 解釋變異量 勞資爭議件數/勞動力人口 0.3830 0.5462

受雇人員平均薪資 0.9160 0.5853 因素一

平均每人月消費 0.8540 0.5992

2.5090 0.8363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透過表 4-8 得知,該地區勞資申訴管道越順暢,有助於該地區吸引較多 人口遷移,代表各地區仍有薪資過低之可能。另一方面,當人口遷移時,

會將自身消費能力納入考量。換言之,該地區物價水準將影響人口移動。

(49)

表 4-9 政府效率構面之因素分析

因素個數 變數名稱 負荷值 係數 特徵值 解釋變異量 公教人員之平均年齡 -0.6193 0.2934

公教人員大專以上學歷 0.9458 -0.5388 刑案破獲率 -0.2781 0.2378 補助及協助收入依存度 -0.9398 0.5417 因素一

歲入結構比-稅課收入 0.9020 -0.5231

3.1218 0.6244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表 4-9 指出,刑案破獲率與人口遷移呈現正向相關,顯示出治安是影響 人口移動的關鍵因子之一。在公務人員方面,年齡越高可能具有較高的效 率;但因早期公務人員之學歷並不高。因此,在大專以上學歷方面與人口 移動呈現負向相關。另一方面,當地方政府財源主要來自於稅課收入時,

將使人民流出該區域。

表 4-10 公共與環境建設構面之因素分析

因素個數 變數名稱 負荷值 係數 特徵值 解釋變異量 每人每日用水量 0.9507 0.7071

因素一 每人每年用電量 0.3103 0.7071 1.5899 0.795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根據國科會研究計畫(劉順仁,2007)指出,當經濟與企業發展時,用水 量與用電量將隨之提升。另外,可能是民眾在追求生活品質的同時,也促 成用水量與用電量之提高。

(50)

表 4-11 社會及人文構面之因素分析

因素個數 變數名稱 負荷值 係數 特徵值 解釋變異量

就業者之年齡別結構-65 歲及以上 0.2819 -0.3004 刑案發生件數(每十萬人) -0.7922 0.3340 平均每件火災財物損失 -0.1515 0.1360 社會福利工作人員占全縣(市)人口比率 0.8670 -0.3167 政府補助經費占社區全部使用經費比率 0.4438 -0.2576 平均每一教師教導學生數-高中職 -0.4596 0.2736 平均每一教師教導學生數-國小 -0.9087 0.3415

15 歲以上人口識字率 -0.0405 0.1926

15 歲以上民間人口高等教育比率 -0.4156 0.2797

醫療保健支出占政府支出比率(年度) 0.9079 -0.2790 嬰兒死亡率 -0.1083 -0.1296 自然增加率 -0.4996 0.3028 因素一

老年人口比率(65 歲以上) 0.7128 -0.3464

6.7007 0.5154

因素個數 變數名稱 負荷值 係數 特徵值 解釋變異量

就業者之年齡別結構-65 歲及以上 -0.7827 -0.3617 刑案發生件數(每十萬人) 0.4965 -0.0408 平均每件火災財物損失 0.0748 -0.2241 社會福利工作人員占全縣(市)人口比率 -0.2616 0.1908 政府補助經費占社區全部使用經費比率 -0.2225 -0.0863 平均每一教師教導學生數-高中職 0.0471 -0.0510 平均每一教師教導學生數-國小 0.1044 -0.2820

因素二 1.6523 0.127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國際學術機構 QS 世界大學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或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 大學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論文寫作指導 釋覺興 佛光山國際學部英文佛學院 佛教史、英文、國文 釋覺培 南華管理學院比較宗教研究所 佛教經典研究、佛門禮儀 釋覺機

國立政治大學應用數學系 林景隆 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數學系 許元春召集人.

長期以來白俄羅斯之政治、經濟文化深受主要貿易夥伴俄羅斯影 響。2017

畢業於國際學術機構 QS 世界大學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或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 大學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國際貨幣基金(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於2022年1月25日公布「世界 經濟展望更新報告(World Economic Outlook

商業競爭力:2020 年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世界競 爭力排名(World Competitiveness ranking)將比利時列為 63 個受評比經濟體中之第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設有文教法律碩士班及原住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