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三節 資料整理及分析

整理和分析資料指的是對所蒐集的原始資料進行加工,使其逐步趨於系統化及條理化的 過程。透過一定的分析手段,我們可以將原始資料「打散」、「 縮」,然後在新的基

礎上進行整合, 原始資料進行意 概 資

兩 動 可 在 ,它 同 動

必然)建立在一定的分析基礎之上,任何一個整理行為都受制於一定的分析體系。它們互相 之間來回迴圈,同時受到其他成分的制約(陳向明,2009)。質的研究對資料的整理的要求比 較嚴格,通常需要將資料的內容一字不漏的紀錄下來。比如,訪談中的錄音必須逐字逐句地 整理出來,不僅包括被訪者的言語行為,而且包括他們的非言語行為(如歎氣、哭、笑、沈

默、言氣中所表 察過後必須對遺漏 行 化的

實 料 有不 的地方 補充 質 以

料都進行整理,是因為這種研究認為「所有的事情都是資料」 009)。由於訪談資 料龐雜,須經由資料分析的步驟,如閱讀原始資料、登錄、尋找本土化概念、資料的系統化 等過程,才能成為有意義且可用的資料,基於上述原則,本研究資料整理分析步驟如下:

一、建立編碼

研 公開 名,針 姓名 式 文

編號,依不同組別之受訪人員以英文字母「A1..B1..」作為區分,以保護受訪者隱私;本研 究編碼原則係依受訪人員不同職務身份別為區分,其身份為社工督導及社工師者,其訪談代 號分為 A1、A2 及 B1、B2,受訪題號及子題如:A1(一)1~4、A1(二)1~7、A1(三)1~3、

A1(四)1~6、A1(五)1~5、A1(六)1~6,受訪人員身份為社 其訪談代號為 A3、

A4、A5 及 B3、B4、B5,受訪題號如:A3(一)1~4、A3(二) 三)3、A3(四)1~6、

A ) 、 : 表 第

二、資料整合

研究者將以錄音方式蒐集訪談對話,整理出訪談紀錄,盡量使受訪者談話內容完整呈現,

料內容,標註關鍵字句,條列出資料中所呈現的主題或概念。

三、資料分類

要的研究方法為 訪談對象

談過程中 為不使互 論及訪談內容有 漏, 事先 ,於訪談過 全程錄音 訪談的過程 ,研究者除了保

第三節 資料整理及分析

重組」、「濃 其最終目的是對

以分開進行,但

義解釋。在 們是一個

念上,整理 料和分析資料這

個活 似乎 實際操作時 步進行的活 。整理必須(也

現的遲疑等);觀 全或錯誤

的細節進 補漏,對簡 內容進行擴展;

物資 如果 ,應該及時 或糾正。 的研究之所 要求對所有的資

(陳向明,2

本 究不 受訪者姓 對受訪者的 採保密方 ,分別以英 字母 A 開始順序

工人員者,

1~7、A3(

3(五 1~5 A3(六)1~6。例 A1(一)-1 示受訪者 A1 第(一)大題 1 小題的紀錄。

反覆閱讀逐字稿內容並檢視資

本研究係討論社會工作人員之工作壓力,訪談紀錄完成後,依據本研究主題及目的加以 分類。

四、資料分析

第四節 研究的信度與效度

在傳統實證主義的量化研究中,信度是指重複實驗的準確性,效度的檢驗一般則是分為

「內容效度」;測量工具對受 測者

不同的方法,以滿足各種不同的需求。胡幼慧、姚美華(1997)整理出學者 Kirk 與 Miller 對質性研究信度測量方法有:(1)狂想信度(quixotic reliability):是針對不同的個案,

連續

所蒐集的資料與研究所依據的理論架構相互呼應(王琮惠,2007)。

Lincoln Guda(1984)的見解,認為質性研究的信度是可 重複

效度上 :確實性(Credibility)即內在效度,是指質性研究之資料真實的程

度 ,有五個技巧可以增加資料真實性:

本研究資料分析先從閱讀原始資料開始,然後將原始資料打散、重組、濃縮,接著再抽 取能代表回答研究問題的資料,將其分類並逐一說明分析。

三類,包括測量工具的各個部份是否測量了研究對象所有內容的

進行測量所獲得的結果是否被假定的測量標準一致的「效標效度」;測量工具是否確實測 查了出所依據理論基礎的「理論效度」(陳向明,2007:529)。由此過程中可看出量化研究著 重點在於概念的檢測。

質性研究不同於量化研究,因兩者構成的資料性質不一樣,質性研究是透過與參與者之 互動、資料的蒐集、詳實的記錄與分析資料。姚美華、胡幼慧(2008:117)質性研究者所關 注的不是「客觀分類記量」、「普遍法則的尋找」或「因果假設的否證和統計推論」,而是「社 會事實的建構過程」以及「人們在不同的、特有的文化社會脈絡下的經驗和解釋」,這種脈絡 情境的解釋過程與互動,其研究價值和判定標準,並非在實證主義典範下的量化研究所造出 的信、效度規則所能涵蓋。

研究者有時需從研究的情境脫離出來,並與具備相關資格和感興趣的同事,討論研究進 度與本身的經驗。同僚會商可在研究進行的同時,讓研究者隨時檢視其自身思考、提出問題 與憂慮之處、並詳細討論研究者可能知道或未察覺的問題。

信度與效度的概念可自許多不同的角度切入,因此產生各種不同的效度與信度,更衍生

不斷的使用同一種應對的方式。由此一方法所產生的信度,可能有瑣碎及誤導的缺點;(2)

歷史信度(diachronic):在不同的時間所測結果的相似性,是指時間的穏定性。歷史信度通 常是在不同的時間以相似的測量工具或發現來進行測量;(3)同步信度(synchronic

reliability):在同一時間內產生相似的研究結果。至於對質性研究效度測量的看法有(1)

明顯效度(apparent validity):亦即測量工具與觀察現象有非常密切的結合,並提供有效的 資料;(2)工具效度(instrumental validity):指使用某一測量工具所得到的資料與另一個 被證實有效的工具所得到的資料相當接近;(3)理論效度(Theoretical validity):研究者

另外,胡幼慧、姚美華亦引述

性(replication)效度則是指可靠性(dependability)、穏定性(stability)、一致性

(consistenoy)、可預測性(predictability)與正確性(accuracy)。故在質性研究的信度與

,提出下列方法

,亦即質性研究者真正觀察到其所欲觀察到資料的程度

(1)

研究同儕參與討論(peer debriefing);(3)對相異個案資料的蒐集(王琮惠,2007 年

察機

訪談過程中,除參照相關理論 獻隨時進行檢核及對照外,於訪談過程中更可利用機會抓取工作重點或適當時機,請受訪 者多加敘明,以掌握資料的可靠性。本研究參考質性研究對信效度之相關參考文獻,盡可能 達成確實性、可轉移性、可靠性等要求,以便使研究成果為他人能夠信任。

第五節 研究倫理

在質的研究中便成了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遵守道德規範不僅可以 使研

密原則不對職銜名字直接引述,以作者所分類的代號代表該受 訪者

一、自願與公開原則

二、保密原則

蔽,必要時刪除敏感資

三、公正合理原則

增加資料確實性的機率,包括對研究情境的控制、資料來源的多元化、對資料的檢查等;

(2)邀請 2 月)。

綜上所述,研究者本身為台東縣政府員工之一,工作實務上與受訪者進行互動及現場觀 會多,對於研究主題能適切的進入研究現場環境中。透過研究者本身經驗與實務,在進 行實地研究時,可以獲得豐富資料及訊息。因此,在進行深度

由於質的研究關注研究者與被研究者之間的關係對研究的影響,研究工作的倫理規範和 研究者個人的道德品質,

究者本人「良心安穏」,而且可以提高研究本身的質量。認真考慮研究中的倫理道德問題,

可以使研究者更加嚴謹地從事研究工作(陳向明,2009)。

本研究採質化研究方式,透過深入訪談來獲得相關資料,並將受訪者之談話內容紀錄下 來以利整理,於訪談結束後將訪談內容繕打作成逐字文字稿,基於對受訪者之尊重,在受訪 者同意下才進行資料的彙整、歸類與分析並對所收集之資料完全保密,所蒐集資料,僅供研 究者使用,本文引述時基於保

,以確保受訪者本身權益及避免造成受訪者不必要之困擾。因此,本研究應注意之倫理 原則臚列如下:

自願原則指的是研究應該徵求被研究者的同意,公開原則指的是被研究者應該有權知道 自己在被研究。這兩個原則是交織在一起的,如果被研究者自願參加研究,那麼研究就必然 是公開的;而研究只有公開,被研究者才有可能表達自己是否願意參加研究(陳向明,2009)。 本研究研究者將事先與被研究者進行溝通、說明,讓被研究者瞭解本研究進行之方式,

並避免被研究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參與研究。

在研究開始前,應主動告知被研究者,不論在任何情況下不會暴露其姓名和身份,一切與 其有關的人名、地名和機關名都將使用匿名方式處理。特別是當被研究者所提供資料有可能 對其產生不利影響時,研究者必須採取措施對被研究者的身份加以隠

料;研究過程中,並不斷地就雙方(研究者及被研究者)在保密原則部份進行強化。

本研究研究者將主動告知受訪者,對其身份所採取的保密措施,並將妥善處理所使用之 文件資料。

公正合理原則指的是研究者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則公正地對待被研究者以及所蒐集的資 料,合理地處理自己與被研究者的關係,以及自己的研究結果(陳向明,2009)。

研究者應該隨時注意,本研究是否會給被研究者帶來不公平的待遇及本研究若對現實狀 況有所評論或干預,直接、間影響當事人現狀,必須公正地對待所有被研究者及所集的資料,

並合理地處理彼此的關係。

第四章 研究分析與結果討論

本研究係以台東縣政府社會工作人員為例,對社會工作人員之工作壓力源及調適做質性 研究,研究中分別訪談了社工師 1 人受訪、社工督導 3 人受訪、社會工作人員 6 人受訪,共 計 10 位受訪人員。本研究結果之推論係依受訪者所陳述之內容重點部份及意旨而製成訪談紀 錄,並經反覆研讀受訪者之逐字稿及回顧相關文獻後,予以綜合分析及歸納相關問題後之所 得。

從與受訪者訪談之過程,研究者發現受訪者之工作壓力源,與其在組織中之角色、功能

從與受訪者訪談之過程,研究者發現受訪者之工作壓力源,與其在組織中之角色、功能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