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

本研究問卷所得之資料使用 SPSS for Windows 12.0 進行統計分析,以 =.05 2

為顯著水準進行統計考驗。其中包括:描述統計、T-test、One way ANOVA、Pearson 3

積差相關、多元迴歸。編製之問卷經過嚴謹的預試進行項目分析、因素分析等步 4

驟,並達到問卷信、效度考驗。整體而言,本研究的研究工具具有一定之可靠性。

5 6

一、探索性因素分析:以 SPSS 12.0 統計套裝軟體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初探因 7

素之架構。

8

二、積差相關分析:以積差相關瞭解中等學校木球運動代表隊選手在參與動機、

9

社會支持、知覺教練領導行為、選手滿意度的相關情形。

10

三、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利用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瞭解各背景變項與參與動機、社 11

會支持、知覺教練領導行為、選手滿意度的差異情形。

12

四、T-test 分析:利用 T-test 考驗不同性別與年級的選手在各變項的差異情形。

13

五、多元迴歸:以多元迴歸瞭解中等學校木球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社會支 14

持、知覺教練領導行為、選手滿意度之間預測情形。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53

54

表 4-1 是受試者在人口統計變項上之描述統計。就集中情形而言,受試者在 1

性別部分男生為,佔 54%為最多;年級部分以八年級為多數,佔 22.6%,其次為 2

高一,佔 17.6%;參加團隊年資部分選手大多為未滿 1 年,佔 41.7%,其次為 1 3

年以上未滿 2 年,佔 25.2%;何時開始學習木球中以國中開始學習木球運動者為 4

最多,佔 49.5%,其次高中,佔 28.3%;一週大約花多少時間練習以 5 小時以下 5

為多數,佔 46.2%,其次為 6-10 小時,佔 33.8%。

6

本研究以描述分析現今中等學校木球運動代表隊選手的現況情形,研究結果 7

支持研究假設一,表示中等學校木球運動代表隊選手以男生佔最多數;年級以國 8

中時期七、八、九年級為最大宗;參加團隊年資,多數代表隊員參加團隊年資都 9

未滿 1 年;何時開始學習木球,以國中時期為最多;一週大約花多少時間練習,

10

以每週 5 小時以下為多數。顯示,有許多選手到國中才有接觸到木球運動,因臺 11

灣社會目前仍以升學主義為主軸,導致許多選手因為課業的關係,就沒有繼續從 12

事木球運動,且在升學主義下,練習時間相對會被壓縮,因此,目前中等學校木 13

球運動代表對以國中選手為多數、參加團隊年資大多未滿 1 年、在國中時期才開 14

始接觸木球、每週練習時間約略 5 小時以下。

15 16

第二節 參與動機、社會支持、知覺教練領導

17

行為、選手滿意度之差異性分析

18

為瞭解木球選手之現況,本研究以中等學校木球運動代表隊選手為觀察樣 19

本,採獨立樣本 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初步探究,因此本節將參與動 20

機、社會支持、知覺教練領導行為、選手滿意度的性別差異分析進行探討。

21 22 23 24 25

55

秀珠、康龍豐,2010;潘慧雯、蕭秋棋,2008;歐正明,2006) 比較呈現相異之 17

56

57

對參與動機構面而言,表 4-3 所示,高二平均得分最高 (16.40),顯示年級 1

為高二者木球中等學校木球運動代表隊擁有較高的參與度;社會支持構面,不同 2

年級中等學校木球運動代表隊以年級為高三者得分最高 (29.06);知覺教練領導 3

行為構面,七年級得分最高 (26.50);在選手滿意度構面,不同年級中等學校木 4

球運動代表隊中以七年級得分最高 (8.01)。針對不同年級中等學校木球運動代表 5

隊進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顯示,參與動機、社會支持、知覺教練領導行為、

6

選手滿意度四個構面 P 值皆大於.05,這表示不同年級中等學校木球運動代表隊 7

於這四個構面上無顯著差異存在。

8

參與動機構面,表 4-3 所示,高二平均得分最高 (16.40),顯示年級為高二 9

中等學校木球運動代表隊擁有較高的參與度;社會支持構面,不同年級中等學校 10

木球運動代表隊以年級為高三者得分最高 (29.06);知覺教練領導行為構面,七 11

年級得分最高 (26.50);選手滿意度構面,不同年級中等學校木球運動代表隊中 12

以七年級得分最高 (8.01)。針對不同年級中等學校木球運動代表隊進行單因子變 13

異數分析結果顯示,參與動機、社會支持、知覺教練領導行為、選手滿意度四個 14

構面 P 值皆大於.05,這表示不同中等學校木球運動代表隊於這四個構面上無顯 15

著差異存在。

16

本研究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考驗不同年級中等學校木球運動代表隊選手在 17

參與動機、社會支持、知覺教練領導行為、選手滿意度四個構面上之差異情形。

18

研究結果與研究假設二有所出入,表示不同年級中等學校木球運動代表隊選手在 19

參與動機、社會支持、知覺教練領導行為、選手滿意度上皆未達顯著差異。上述 20

之研究結果與相關研究 (郭威聖,2008;郭蕙菁,2009;郭威聖,2008;郭蕙菁,

21

2009;程祈斌,2007) 發現的結果大多一致,不同年級的選手在知覺教練領導行 22

為方面尚未有顯著差異,僅在部分中等學校運動選手在訓練與指導、專制行為、

23

參與動機、社會支持有顯著差異存在。從參與動機的方向切入,亦可看出不同年 24

級差異之處,動機是一種驅動力,它引起並維持活動直到該活動達成目標為止 25

58

(溫世頌,2008),不同年級的選手因為認知發展歷程的不同,在技術需求、運動 1

策略上因為項目的不同而有高低強烈之分,郭靜晃等 (2002) 也認為動機有包含 2

多種特性,其中動機是有堅持度的,若個體動機愈強,則其堅持度也會更持久。

3

林曉怡 (2005) 曾提及社會支持是他人所提供的資源大多來自於家庭成員、朋 4

友、以及對個體有特殊意義者,不同年級的選手,無論年級高低在課業及升學壓 5

力都是存在的,現今入學的方式多元化,孩子學習不同技能對於升學都有幫助,

6

且對個體影響有一輩子的時間,也就是個體一生所參加的活動行為都會受到不同 7

的社會支持所影響 (Cohenc & Syme, 1985)。不同年級的選手所感受到教練的領 8

導較為符合選手所需,如同 Laurent 和 Bradeny (2007) 所言,現代選手較不喜 9

歡教練表現出專制的行為,一位優秀的運動教練必須運用恰當的領導方式來獲得 10

權力與信任,進而產生有效果的影響力。由此可推測在參與動機構面上,中學時 11

期不同年級的木球運動選手心思漸趨成熟,自我意識逐漸建立,也因為運動項目 12

的不同而在不同年級上產生差異性;社會支持構面,不同的運動項目在發展上各 13

有巧妙,對於新興或者早已根深蒂固的傳統運動項目,在社會支持的板塊上有所 14

不同,在這個多元發展的時代,無論是學生參與任何活動,學校師長、家人、同 15

儕等皆相當鼓勵學生多加參與不同的活動,因此,木球運動雖是新興運動,在社 16

會支持構面並不會因為運動項目的熱門與否而產生差異性;為奠定良好的運動觀 17

念與運動技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國中是準備銜接至高中準備接受更進階訓練的 18

階段,唯有在此時期將最基礎的運動技能訓練完善,使得選手到達另外一個訓練 19

階段與目標時,才有能力吸收未來所要承受之壓力。因而本研究亦呈現出不同年 20

級的中等學校木球運動代表隊選手,在參與動機、社會支持、知覺教練領導行為、

21

選手滿意度等四個構面未達顯著差異。推測原因為許多國中或高中代表隊選手於 22

小學、國中時期已經長期參與訓練,因此在參與動機構面自然會有高程度的動 23

機。社會支持構面,現代社會上各類型資源豐富且都很願意提供給運動選手無形 24

或者有形的幫助,因此,不論在哪個時期的運動選手,都可獲得來自於外界豐沛 25

59

60

有顯著差異。

1

本研究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考驗受試者不同參加團隊年資在參與動機、社會 2

支持、知覺教練領導行為、選手滿意度上之差異情形。研究結果與假設 2-3相異,

3

僅在參與動機構面與假設二符合有顯著差異,且在參與團隊年資未滿 1 年的選手 4

與 3 年以上的選手之間存有差異,其餘社會支持、知覺教練領導行為、選手滿意 5

度構面無顯著差異存在。在參與動機構面上除了有顯著差異外,經雪費法事後比 6

較發現,參加團隊未滿 1 年與 3 年以上的選手之間存在著顯著差異,推測可能是 7

因為選手本身對於木球運動是否存在興趣的關係,故在參加團隊年資會有差異存 8

在,並可能因自身表現的關係而願意持續參與。上述研究結果與諸多相關研究 9

(程祈斌,2007;李香枝,2007;郭威聖,2009;陳廖霞,2009) 發現多數一致,

10

不同參加團隊年資的選手皆在社會支持、知覺教練領導行為、選手滿意度構面沒 11

有差異性存在,僅在參與動機構面具顯著差異。林欽榮 (2002) 曾提及個體如缺 12

乏動力、動機,則無法產生實際的行動,不同參加團隊年資的選手,都希望能藉 13

著參加木球代表隊而獲得自己想要的,滿足自己的需求,而參與團隊年資的高低 14

之間存有差異,是因為對每個時間點選手想要的都不同,同樣的是都要滿足自己 15

的需求而產生動機,因而證實葉重新 (2009) 所提,人所接觸的外在事物,如果 16

對自己具有吸引力,就會激發個人,產生動機。來自於外界在精神上或物質上所 17

提供的支持資源,稱為社會支持 (潘國峰,2008)。不同參加團隊年資的選手,

18

無論參加團隊年資的長或短,背後都擁有強大的社會支持力量,力挺選手參加代 19

表隊,所以,Norbek (1981) 認為社會支持是個體感受到來自外界所提供的資源,

20

對於本身有正向影響的效果。榮泰生 (2007) 認為領導就是能影響部屬,讓他們 21

自願性的達成所設定目標之能力,不同參加團隊年資的選手,不管年資長短,在 22

訓練運動技術的層面上都已經適應教練的領導方式,透過教練的領導也達成自身

訓練運動技術的層面上都已經適應教練的領導方式,透過教練的領導也達成自身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