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等學校木球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社會支持、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選手滿意度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中等學校木球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社會支持、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選手滿意度之研究"

Copied!
11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院體育學系碩士班論文 指導教授:李炳昭 博士. 中等學校木球運動代表隊選手 參與動機、社會支持、 知覺教練領導行為 與選手滿意度 之研究. 研究生:蔡堡樺 撰. 中華民國一百零二年六月.

(2) 誌謝 時間過得很快,進到研究所已經有兩年的時間,鳳凰花開了兩次即代表兩年 研究所的生活即將花開花謝,這段日子以來,雖然過得很戰戰兢兢,但也有許多 不可抹滅的記憶,很快就要踏出此校門,然而,忽然發覺自己並不會因畢業而有 多餘的喜悅,反而有著那份不捨與感傷的心情。 準備研究所考試也有一年半的時間,很榮幸地來到這個地方,當初進大學也 是這樣傻傻地唸完,進了研究所也是什麼都不知道,該說是傻人有傻福嗎?不過 值得高興的是我遇到了用心指導我、體諒我的教授,炳昭老師!真的很感謝老師 在這兩年中的用心指導與相挺,讓我對於學術研究有更進一步的瞭解,老師對我 是師長也是朋友,在浩瀚的學術之海,讓我能夠探索自己感興趣的研究領域,因 為自己也是運動選手,老師除了學術指導之外,也傾力相挺讓我除了在學術研究 之餘,還可以代表學校對外參賽!此外,亦感謝口試委員柯伶玫老師與李國維老 師,在您用心的指導下,使我的研究更加的完善,有你們寶貴的建議,讓我對學 術研究有深一層的清楚明白。而除了滿懷感謝老師們辛苦的指導,與同窗兄弟們 相處的點滴亦難以忘懷,政翰、琇琬、明山以及班上的同窗們,能夠在這邊與你 們相遇,在這兩年求學路途相互扶持,讓我感到自已是這麼地幸運、幸福,謝謝 你們。也感謝陳鎰明主任、簡彩完老師、謝莉文老師、顏君璋老師,當初有您們 的幫忙,堡樺才有辦法繼續深造,以及許多曾經給予堡樺寶貴意見與建議的貴人 們,有你們才有今天的堡樺!願上天保佑大家,平安、幸福、快樂。 感謝我的家人,在我的求學路上始終給我最有力的支持與關懷,我終於證明 我是可以的,我沒有讓您們失望,也算是給自己一點期許,謝謝您們的鼓勵與支 持,祈求媽祖保佑你們身體健康、平安順利,雖然只是如此簡單的話語,但背後 卻隱含著濃厚的意義,最棒的家人,您們辛苦了。 蔡堡樺 謹誌 中華民國 102 年 5 月 I.

(3) 中等學校木球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 社會支持、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 選手滿意度之研究 中文摘要. 本研究之目的為了解中等學校木球運動代表隊之現況,及不同變項選手參與 動機、社會支持、知覺教練領導行為、選手滿意度構面之差異性,以及參與動機、 社會支持、知覺教練領導行為、選手滿意度構面之相關性與預測的關係。. 本研究以參與 102 年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木球會外賽之選手 420 人為研究對象, 研究工具為中等學校木球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社會支持、知覺教練領導行 為、選手滿意度調查問卷。本研究所蒐集的資料以獨立樣本 T 檢定、單因子變 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多元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工作。. 本研究發現如下: 一、中等學校木球運動選手以男生、八年級、參加團隊年資未滿 1 年、國中開始 學習木球、每週練習時間 5 小時以下的選手居多。 二、不同背景變項在四個構面中,性別於參與動機、知覺教練領導行為、選手滿 意度具有顯著差異;年級在四個構面中皆無顯著差異;參加團隊年資僅在參 與動機構面有顯著差異;何時開始學習木球於參與動機、社會支持、選手滿 意度構面具有顯著差異;一週練習時間在四個構面中,無顯著差異存在。 三、中等學校木球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社會支持、知覺教練領導行為、選 手滿意度四個構面之間,有中度的相關性存在。 II.

(4) 四、中等學校木球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社會支持、知覺教練領導行為、選 手滿意度構面之間可以有效相互預測。. 關鍵詞:木球運動、參與動機、社會支持、知覺教練領導行為、選手滿意度. III.

(5) The Participative Motivation, Social Support, Perceived Coach Leadership Behavior, and Player Satisfaction of Woodball Team Members in Middle School.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the current status of woodball teams in middle schools as well as the participative motivation, social support, perceived coach leadership behavior, and player satisfaction differences among woodball team members with various backgrounds. The correlations and predictability of participative motivation, social support, perceived coach leadership behavior, and player satisfaction of woodball team members were also discussed. The research targets were 420 woodball players participating in the qualifying round of 2013 National High School Athletic Games (Woodball section). The research tools adopted were participative motivation, social support, perceived coach leadership behavior, and player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s. The data collected were analyzed with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Woodball team members in middle schools are mostly male, in eighth grade, have joined the team less than a year, started to participate in woodball since junior high school, and practice less than five hours per week. 2. Participative motivation, perceived coach leadership behavior, and player IV.

(6) satisfaction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wo genders; no difference was shown among all four variables in grade; participative motivation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years of participation; participative motivation, social support, and player satisfaction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the time of starting participating in woodball activities; no difference was shown among all four variables in weekly practice hours of woodball team member in middle school. 3. Participative motivation, social support, perceived coach leadership behavior, and player satisfaction of woodball team member in middle school are moderately correlated. 4. Participative motivation, social support, perceived coach leadership behavior, and player satisfaction of woodball team member in middle school are able to predict one another.. Keywords: Woodball, Participative Motivation, Social Support, Perceived Coach Leadership Behavior, Player Satisfaction. V.

(7) 目次 中文摘要------------------------------------------------------------------- Ⅱ 英文摘要------------------------------------------------------------------- Ⅳ 目次------------------------------------------------------------------------- Ⅵ 表次------------------------------------------------------------------------- Ⅷ 圖次------------------------------------------------------------------------- Ⅹ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6. 第三節. 研究問題--------------------------------------------------------------. 6. 第四節. 重要名詞釋義--------------------------------------------------------. 7.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木球運動的起源與發展--------------------------------------------. 10. 第二節. 參與動機理論與相關研究-----------------------------------------. 11. 第三節. 社會支持理論及與參與動機的相關研究-----------------------. 18. 第四節. 知覺教練領導行為理論與相關研究-----------------------------. 25. 第五節. 選手滿意度理論與相關研究--------------------------------------. 32. 第参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8. 第二節. 研究假設--------------------------------------------------------------. 40. 第三節. 研究對象--------------------------------------------------------------. 41. 第四節. 研究程序--------------------------------------------------------------. 43. 第五節. 研究工具--------------------------------------------------------------. 44.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52. VI.

(8) 第肆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基本描述統計分析--------------------------------------------------. 第二節. 參與動機、社會支持、知覺教練領導行為、選手滿意度之 差異性分析------------------------------------------------------------. 第三節. 54. 參與動機、社會支持、知覺教練領導行為、選手滿意度之 積差相關分析---------------------------------------------------------. 第四節. 53. 65. 參與動機、社會支持、知覺教練領導行為、選手滿意度之 多元迴歸分析---------------------------------------------------------. 68.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75. 第二節. 建議--------------------------------------------------------------------. 79. 參考文獻------------------------------------------------------------------- 81 附錄 附錄一. 中等學校木球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社會支持、知覺. 教練領導行為、選手滿意度調查問卷 (預試) ----------------------- 93 附錄二. 中等學校木球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社會支持、知覺. 教練領導行為、選手滿意度調查問卷 (正式) ----------------------- 98. VII.

(9) 表次 表 2-1. 動機相關理論---------------------------------------------------------------- 14. 表 2-2. 認知理論內容---------------------------------------------------------------- 14. 表 2-3. 國內外學者對社會支持定義表------------------------------------------- 19. 表 2-4. 國內外學者對社會支持形式分類表------------------------------------- 21. 表 2-5. 國內外學者對領導之定義表---------------------------------------------- 26. 表 2-6. 運動教練領導行為量表---------------------------------------------------- 29. 表 2-7. 滿意度相關理論------------------------------------------------------------- 33. 表 2-8. 內在性、外在性構面------------------------------------------------------- 34. 表 3-1. 本研究有效樣本次數分配表---------------------------------------------- 42. 表 3-2. 專家效度分析表------------------------------------------------------------- 46. 表 3-3. 中等學校木球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社會支持、知覺教練 領導行為與選手滿意度量表項目分析結果摘------------------------- 48. 表 3-4. 中等學校木球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社會支持、知覺教練 領導行為與選手滿意度量表因素分析結構摘要表-----------------. 51. 表 4-1. 人口變項比例統計表------------------------------------------------------- 53. 表 4-2. 不同性別選手各因素構面之 T 檢定摘要表---------------------------- 55. 表 4-3 不同年級選手個因素構面之差異性分析統計表---------------------- 56 表 4-4 不同參加團隊年資選手各因素構面之差異性分析統計表---------- 59 表 4-5 不同時間開始學習木球選手各因素構面之差異性分析統計表---- 61 表 4-6 不同一週練習時間選手各因素構面之差異性統計分析表---------- 64 表 4-7. 各因素構面之相關分析摘要表------------------------------------------- 66. 表 4-8. 社會支持、知覺教練領導行為、選手滿意度對參與動機之多元 迴歸分析摘要表-------------------------------------------------------------. 表 4-9 表 4-10. 68. 參與動機、選手滿意度、對社會支持之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70 參與動機、選手滿意度對知覺教練行為之 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VIII. 71.

(10) 表 4-11. 參與動機、社會支持、知覺教練領導行為對選手滿意度之多元 迴歸分析摘要表-----------------------------------------------------------. IX. 72.

(11) 圖次 圖 2-1. Maslow 五種需求階層------------------------------------------------------. 15. 圖 2-2. 社會支持對工作壓力與身心健康效果圖-------------------------------- 20 圖 2-3. 期望理論----------------------------------------------------------------------- 34 圖 3-1. 研究架構圖-------------------------------------------------------------------- 39 圖 3-2. 研究程序圖-------------------------------------------------------------------- 43. X.

(12) 1 2. 第壹章. 緒論. 本章主要說明本研究之動機與目的,提出研究問題並確實界定研究相關名. 3. 詞,因此,以下將分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研究問題、研究範圍與限制. 4. 以及重要名詞釋義等五個部分說明。. 5 6.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7. 近些年來,我國政府全力提倡全民運動,更有打造運動島之計畫,以培養優. 8. 秀的運動人才,提升國際競技實力與水準。現今政府持續推展國際體育交流之. 9. 外,並積極參與國際各項體育賽會,例如 2009 年高雄世界運動會、2009 年臺北. 10. 聽障奧運會、2017 年臺北世界大學運動會等,以加速提升我國優秀運動選手競. 11. 技水準,顯示我國政府對於體育活動以及培養優秀運動選手的決心與毅力,藉以. 12. 提升我國運動風氣 (郭威聖,2007)。在 2004 年希臘雅典奧運會中,我國優秀運. 13. 動選手破除零金魔咒,為我國拿下參賽史上兩面奧運金牌,證實政府大力推廣運動. 14. 之成效,學校體育是社會體育的搖籃,亦是推展國家體育的基礎,其推展之良窳. 15. 對於臺灣體育運動發展時扮有舉足輕重之角色(洪嘉文,2000)。. 16. 隨著現代社會對運動的重視,現今許多優秀的運動選手皆在學生時期就已經. 17. 接受正規的訓練,也有研究證實運動員並不會比較樸拙,因此,學生參與運動代. 18. 表隊的優勢包括:一、透過運動訓練的參與,可以培養學生對於課業的興趣;二、. 19. 建立學生的負責任的態度、成就感與團隊精神等未來社會上所需要的技能,提供. 20. 其基本體能訓練的機會,並激發對身體活動的興趣與動力;三、成為學校特色或. 21. 者精神代表,有助於校園意識以及凝聚力的強化;四、促進學生家長、校友與社. 22. 區民眾對學校活動的支持 (吳筱貞,2007)。由此可見,從最初始的學校校隊直. 23. 到國家級的運動團隊,無庸置疑的激發選手的動力與建立社會大眾對運動員的良. 24. 好印象。許樹淵 (1999) 即認為培養一位優秀成功的運動員,需花費七年以上的. 1.

(13) 1. 時間;另以國小、國中生為運動選材階段,高中生為選材延續,進入大專校院後. 2. 成為優勢時段,代表國家參與國際賽會,這正是國家培養競技運動員必須且必要. 3. 的步驟。孕育一位優秀的運動選手,除了場地、設備、選材方式、經費來源外,. 4. 對於運動選手的參與動機、背後是否有相關力量在支持著也是相當的重要。研究. 5. 指出動機是發生於內在需求的確認,當現實發生的狀況與期望的狀況有落差時,. 6. 就會產生所謂的需求,對於一般人而言參與運動的動機除了功能和價值、追求生. 7. 理方面的適應能力外,最主要運動帶給他的心理需求上的滿足 (湯擷嘉,2003;. 8. 盧俊宏,1994),動機是行為的原動力,一般而言是指個體活動,維持動力所引. 9. 起的活動並開始活動朝向某一活動進行的一種內在歷程 (張春興,2006)。. 10. 在瞭解參與動機的同時,一定會提到且具有影響力的因素即為社會支持。社. 11. 會支持是一種藉著兩人以上彼此互動交際的過程,提供象徵性或實質性的資源與. 12. 利益,利用同理心的方式關心對方,促使個體感覺到備受肯定,為人與人互動必. 13. 備之條件 (Orr, 2004)。社會支持強調個體面對問題情境時的重要資源,所感受到. 14. 各種不同形式的協助,能幫助個體因應壓力、適應社會環境,彰顯出個體是需要. 15. 依賴來自他人的支持與鼓勵,才能與運動行為得以持續下去 (施雅薇,2004;徐. 16. 靜芳,2003)。House (1981) 提出「社會支持」的概念,具有下列形式及觀點,情. 17. 緒支持、工具支持、訊息的支持、評價的支持,House 認為情緒性的支持包括自. 18. 尊、來自他人的同理心、愛與信任,工具支持包括在個體有需求、需要時,提供. 19. 實際適當的協助行為,訊息的支持包括提供個體解決環境問題的方法,評價的支. 20. 持包括自我的評價和社會相關的訊息等,這個觀點與林美珍 (2008) 的觀點相呼. 21. 應,社會支持是個體在參與活動時協助個體而發展的動作,林美珍 (2008) 認為. 22. 不同社會支持的方式對個體產生了不一樣的支持性,情緒性支持表現的是一種讓. 23. 個體有安全感及幸福感的行為表現,藉由個體之外的鼓勵關懷,使得其產生愉快. 24. 與積極之態度;訊息性支持是指在清楚瞭解個體生活與調適之過程所獲得的訊. 25. 息、知識可提供個體多面向、多元化的思考,增加個體認知;實質性的協助表示. 2.

(14) 1. 是以實質的物品、財物或者服務给予協助,使個體得以解決現實生活實質上的困. 2. 境,這樣的動作與 House (1981) 的社會支持四項觀點有相似之處。在訓練過程. 3. 中需有強烈的意志以及外來的支持,個體接受忍耐枯燥乏味的動作訓練與身心的. 4. 疲乏和煎熬,有了外來的支持便可使得個體激發並強化其動力,誠如黃寶華、林. 5. 世華 (2007) 所提,社會支持可說是個人在面對壓力時,經由周圍的其他人 (家. 6. 人、同事、朋友) 所提供的援助,使得壓力得以受到緩衝。相反的,如在訓練過. 7. 程中缺乏社會支持容易導致個體發生適應困難、態度改變或動力不繼等問題,在. 8. 探討參與動機同時,一定會被提及的應屬社會支持,透過他人的協助使得個體有. 9. 所依靠這就是社會支持。方雅亭、卓國雄 (2010)、林佳慧 (2010)、洪煌佳、陳. 10. 癸享 (2010) 等認為個體的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亦社會支. 11. 持程度高者其參與動機愈高,在背後能有支持的力量支撐著外,也可使個體無後. 12. 顧之憂,進而激發個體參與運動團隊的動機。. 13. 但在運動競技場上競爭激烈,除了選手運動表現及運動技能之外,具影響力. 14. 的「教練領導行為」更是別具意義,教練領導行為是否會間接影響選手的參與?在. 15. 中學階段皆是重要課題。中學選手正值精力高峰期,一位優秀的選手如果沒有一. 16. 位全力付出的教練,選手也無法具備有良好的技術表現與養成,選手所感受到教. 17. 練領導行為的結果表現,會反應在教練的領導行為上,教練也會因應不同的選手. 18. 採取不同的模式使其接受。 Chelladurai (1993) 指出競技運動領域中,運動選手. 19. 及觀眾一致認為教練領導行為具有其重要價值,教練領導行為對整個運動團隊的. 20. 形態及發展均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運動場上的每場比賽都是選手與教練並肩作戰. 21. 的結果,在比賽過程中如何充分發揮技術且要克敵制勝贏得比賽,教練將是一位. 22. 重要且關鍵的角色。洪美娟、杜美華 (2004) 也認為影響運動選手訓練與成績表. 23. 現的重要人物應是教練,任何運動要想獲得好成績,必須要有完善的訓練計劃,. 24. 並經歷艱苦的訓練過程,再加上教練與選手間多方面的配合,才能達到最終目標. 25. (蔣憶德、季力康,2006)。鄭志富 (1997) 所提教練領導行為理論可分為五個構. 3.

(15) 1. 面,專制、民主、訓練與指導、關懷、獎勵,一位好的教練會利用適當的方式來. 2. 達到目的,進而產生效果。在眾多研究中學者們皆認為教練與選手間建立起一種. 3. 微妙的關係,成為運動團隊結構裡重要的螺絲拴,教練與選手之間要擁有良好的. 4. 互動關係,瞭解對方是亙古不變的法則,能以適當適切的方式帶領所屬之團隊、. 5. 選手,即可提升選手自身及對周遭的滿意度,進而產生更符合所期待的結果。. 6. 在運動的大環境之下,選手對於教練的領導方式及整體訓練、團隊上的滿意. 7. 度高低,深繫著選手是否繼續參與運動訓練。李建平 (2002) 將運動員滿意度定. 8. 義為運動員對其運動經驗相關組織與過程及結果經過一連串的複雜評估之後,所. 9. 產生之正向知覺與感受,選手對其個人所處環境中所獲得之價值,與預期應該獲. 10. 得的價值間的差距,期待值差距越小,則滿意度高,期望值差距愈大,則滿意度. 11. 低。因此,選手的滿意度是能夠促使選手發自內心自願繼續參與運動訓練的主要. 12. 原因之一。此種正向知覺與感受來自個人意識或潛意識需求的滿足感,教練要如. 13. 何透過正確且適當的領導行為,進一步影響運動員對自我表現的滿意度,持續誘. 14. 發運動選手參與運動與訓練的動機,在這部分教練的角色格外顯得特別重要。如. 15. 同莊進德、黃俊發、周育伶、李文娟 (2008) 所言能夠提高選手成績表現的教練. 16. 領導行為卻不一定是選手所喜愛的教練領導行為,選手對訓練的環境必須有相當. 17. 程度的滿意度才會服從教練的領導。運動選手不管在訓練過程或者比賽過程中的. 18. 滿意度勢必會影響繼續參與的意願。無論是教練或者其他領導者皆須重視的問. 19. 題。對於選手而言,在訓練過程中存有一股強烈的激勵因素,讓選手在持續訓練. 20. 的過程中得到滿足的回饋,因為,選手在訓練過程中的滿意度會影響選手繼續參. 21. 與訓練的意願 (吳慶昇,2008),要瞭解選手滿意度的同時,我們多數會提到. 22. Vroom與 Locke的期待論及差距論,Vroom強調任何學習者的行為是出自有意識. 23. 的選擇,其選擇的標準在比較評估後認為選擇的行為可能具有良好的結果 (江幸. 24. 容,2009)。許士軍 (2005) 則認為 Locke 所提之理論,意指個人在從事的環境. 25. 中實際獲得的價值,與預期應獲得的價值之間的差距,視差距大小決定滿意度的. 4.

(16) 1. 高低。這兩種論點與陳廖霞 (2009)、黃至德 (2008) 的觀點相同,滿意度是個體. 2. 自身經過評估後所得的結果,陳廖霞、黃至德認為影響滿意度最大因素為是否喜. 3. 歡、是否達到所期待。對一位優秀的運動選手而言,在從事運動訓練的過程中一. 4. 定有存在激勵、鼓勵的元素,使得在訓練的歷程中能夠從中獲取滿足,且透過選. 5. 手滿意度提升使個體從中能獲得支持與動力。. 6. 從上述國內外學者所提出的理論觀點中,我們藉此瞭解選手們面對訓練過程. 7. 必須接受忍耐枯燥乏味的動作訓練與身心的疲乏和煎熬,參與動機對於一位運動. 8. 選手是不可或缺的一部份,社會支持、教練領導行為及選手滿意度亦是影響選手. 9. 的參與動機,此四項因素便成為運動選手在參與各項訓練中的要件之一。根據李. 10. 建平、施致平 (2003)和林曉怡 (2005) 的研究結果,發現無論教練專業領導、訓. 11. 練整體感受或者社會支持可以有效預測參與者的參與動機等。但多數研究將焦點. 12. 放在闡述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教練領導行為與選手滿意度之關係,而對於教練. 13. 的領導行為及選手滿意度是否會影響到選手的參與動機,或者社會支持是否會成. 14. 為影響選手滿意度的因素之一,在這方便則缺少著墨,對於選手而言參與動機、. 15. 社會支持、教練領導行為、選手滿意度相互之間有著密切關係的存在,於此讓我. 16. 們更有興趣探討不同變項對中等學校木球運動代表隊選手所帶來之影響,探討參. 17. 與動機、社會支持、教練領導行為、選手滿意度之間的發展關係會是如何?. 18. 因此,本研究以參與動機、社會支持、教練領導行為、選手滿意度之觀點,. 19. 探討中等學校木球運動代表隊選手,並探究中等學校木球運動代表隊選手四個變. 20. 項之間的關係,期待能深入探討選手們內心想法,對瞭解選手在參與運動代表隊. 21. 時之情形能有所助益。. 22 23 24. 5.

(17) 1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欲透過問卷編寫以探討中等學校木球運動代表隊選手之. 3. 參與動機、社會支持、教練領導行為、選手滿意度,四個不同變項之間的關係,. 4. 具體而言本研究目的有四:. 5. 一、瞭解中等學校木球運動代表隊選手之現況。. 6. 二、比較不同背景變項之中等學校木球運動代表隊選手在參與動機、社會支持、. 7 8 9. 知覺教練領導行為、選手滿意度之差異。 三、探討中等學校木球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社會支持、知覺教練領導行為、 選手滿意度之間相關的關係。. 10. 四、探討中等學校木球運動代表隊選手的選手滿意度對參與動機、知覺教練領導. 11. 行為對參與動機、社會支持對參與動機、選手滿意度對知覺教練領導行為、. 12. 社會支持對選手滿意度、知覺教練領導行為對選手滿意度之預測情形。. 13 14 15. 第三節 研究問題 依據本研究之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將探討下列四個問題:. 16. 一、中等學校木球運動代表隊選手之現況為何?. 17. 二、不同背景變項之中等學校木球運動代表隊選手在參與動機、社會支持、知覺. 18. 教練領導行為、選手滿意度之顯著差異情形為何?. 19. 三、中等學校木球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選. 20. 手滿意度、參與動機與知覺教練領導行為、參與動機與選手滿意度、社會支. 21. 持與選手滿意度間之顯著相關為何?. 22. 四、中等學校木球運動代表隊選手的選手滿意度對參與動機、知覺教練領導行為. 23. 對參與動機、社會支持對參與動機、選手滿意度對知覺教練領導行為、社會. 24. 支持對選手滿意度、知覺教練領導行為對選手滿意度之預測情形為何?. 6.

(18) 第四節 重要名詞釋義. 1 2. 本研究所引用之重要變項或觀念,為使其意義具體而明確,茲將重要名詞加. 3. 以定義,分述如下:. 4. 一、中等學校木球運動代表隊選手. 5. 中等學校木球運動代表隊是指經由各國、高中選拔具有該項運動優異表現之. 6. 選手,並聘請具有專長之教練或教師擔任訓練工作,進行經常性訓練。其目的是. 7. 以提升選手技術水準,並代表學校對外比賽之運動團體。. 8 9. 二、參與動機. 10. 許樹淵 (1999) 指出個體是一種意識、一種驅力,人的行為在正常情況下都. 11. 有他的動機,激勵他去從事某項活動,也就是說人參與任何活動,「動機」扮演著. 12. 參加與否的重要因素,林岑怡 (2005) 認為所謂的參與動機是指吸引個體從事活. 13. 動並繼續推動活動強度的原因,其決定原因包括個體生理上的原始驅力,以及個. 14. 體對社會與周遭環境獲得回應與需求的所有動機。. 15 16. 本研究之參與動機係指引起個體參與某一行為的一種動力,使個體繼續參與 活動的因素。. 17 18. 三、社會支持. 19. 邱瓊慧 (1988 ) 指出,社會支持是個體透過互動接受團體提供的各種情緒性. 20. 或實質之支持,而此種支持會在個體面臨壓力情境時,使其適應能力增加,並也. 21. 在需求上得到滿足。徐靜芳 (2003) 也指出社會支持乃是個人得到來自於其所處. 22. 社會網絡中所提供的支持活動,此活動能幫助個體因應壓力、適應社會環境。. 23. 本研究之社會支持係指個體面對壓力時接受來自於他人所提供之不同方式. 24. 的協助,使得個體獲得壓力上的舒緩以及精神上的安慰。. 7.

(19) 1 2. 四、知覺教練領導行為 指教練在引領與影響選手達成運動技能學習、得到錦標等具體目標所表現出. 3. 來的各種行為,此行為包括五個層面 (鄭志富,1997)。. 4. (一) 訓練與指導行為:指運動教練在訓練和技術指導過程中,以改進選手運動能 力表現為導向的行為。. 5 6. (二) 民主行為:指運動教練在平時與比賽時,允許選手參與決策的行為。. 7. (三) 專制行為:指運動教練在平時與比賽時,做決定時的獨立性和個人權威。. 8. (四) 關懷行為:指運動教練以選手人際需要滿足為導向的行為,稱社會支持行為。. 9. (五) 獎勵行為:指運動教練認同選手的良好能力後給予正面增強的回饋,並對良 好的成績給予酬償的行為。. 10 11 12. 本研究之教練領導行為係指教練在引領選手時所表現之領導行為,包括五個 層面:訓練與指導、民主、專制、關懷、獎勵等行為。. 13 14. 五、選手滿意度. 15. 教練的領導行為是一種人際互動的過程,也就是教練與選手之間的互動行. 16. 為,這種關係會直接影響到選手的滿足感和參與的動機 (葉志仙,2003 ),運動. 17. 選手對其運動經驗相關之組織、過程及結果經過一連串複雜的評估後,所產生之. 18. 正向知覺或感受稱之 (王珮君,2010 )。. 19. 本研究之選手滿意度係指運動選手對於所屬運動團隊、教練領導、個人表現. 20. 所得之感受,期待值高於實際情況,則滿意度低;反觀,實際情況高於期待值,. 21. 則滿意度高。. 22 23 24. 8.

(20) 1.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2. 本研究係以於全國中等學校中有 101 學年度註冊學生且有參與中等學校木. 3. 球運動代表隊之學生為研究範圍。受限於研究者時間、空間、人力及物力等相關. 4. 因素之限制,調查問卷的部分,委託各校教練及負責人進行施測,本研究僅以我. 5. 國中等學校木球運動代表隊選手為研究樣本,因此,研究結果無法有效推論其他. 6. 項目之代表隊選手。.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9.

(21) 第貳章. 1. 文獻探討. 2. 本章主要目的在探討與本文有關的理論與相關研究,共分為五節;第一節為. 3. 木球運動源起與發展;第二節為參與動機理論與相關研究;第三節為社會支持理. 4. 論與相關研究;第四節為教練領導行為理論與相關研究;第五節為選手滿意度理. 5. 論與相關研究。. 6 7. 第一節 木球運動的起源與發展. 8. 木球運動乃由國人翁明輝先生,於民國 79 年自行研發而成之新興運動項目. 9. (中華民國木球協會,2010)。因翁先生當時也打高爾夫球,但卻有感於打高爾夫. 10. 球在開銷及時間上皆不夠經濟,故興起自行製作簡單球具,但卻能夠享受在整修. 11. 後的梯田草地上揮桿擊球樂趣的念頭。現今球類運動都為外國人發明,尚未有中. 12. 國人的球類運動普及於社會間,且直到木球運動創出以來,每一項運動皆為外國. 13. 人發明,而國人跟隨參與。因此激起了翁先生全力推廣木球的決心,於民國 82. 14. 年 9 月 11 日成立中華民國木球協會,希望能將男女老少都適合的木球於國內外. 15. 推廣成一新興運動,為世界體壇開創一項由國人自行發明的運動項目 (中華民國. 16. 木球協會,2010)。木球運動在國內發展已有二十一年,翁明輝理事長在第四屆. 17. 會員代表大會提到,木球運動第一個十年計畫是「無中生有,立足於國際之間」,. 18. 快步走上國際體壇。第二個十年計畫的工作重點是加強與現有各個會員國交流合. 19. 作,繼續對各體育大國和人口眾多的國家播種,壯大國際木球總會成員,同時要. 20. 注重木球產業的經營和國際分工,朝向木球日不落的目標邁進 (翁明輝,2004)。. 21. 木球運動規則與特色,木球球具包括球桿、球體、球門等三個部分,比賽球. 22. 員應遵照大會競賽規程與規則進行比賽,每位球員均須完成十二球賽 (或倍數). 23. 依桿數多寡總成績判定勝負,球道賽的部分為勝之道次多者為勝。比賽方式可分. 24. 為團體桿數賽、團體球道賽、個人桿數、個人球道、雙人球道、雙人桿數等方式. 10.

(22) 1. 進行。標準木球設有十二球道,每道約三十至一百三十公尺之間,總長度達七百. 2. 公尺以上 (中華民國木球協會,2010 )。木球運動簡易新穎,不受限於年齡、場. 3. 地等,一般公園、學校、草地等均可作為運動之場地,因此,木球運動在短短二. 4. 十年內,於國內、外引起一股興盛風潮。. 5. 木球運動發展的第一步即是成立中華民國木球協會,以中華民國木球協會為. 6. 主體,於各縣市鄉鎮中陸續成立木球委員會,不同的木球運動組織有其不同的功. 7. 能,目前各縣市設有木球委員會、大專木球委員會及中等學校木球委員會等正式. 8. 組織。木球運動於 2000 年受到教育部認同,將該運動項目正式列為「中等學校運. 9. 動績優生升學輔導辦法」運動項目之一,2001 年完成籌組中華民國中等學校木球. 10. 委員會及舉辦 90 年全國中等學校木球錦標賽,期望木球運動能推廣至全國中等. 11. 學校,成為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正式比賽項目之一 (中華民國木球協會,2006)。. 12. 在木球運動夥伴的努力之下,木球運動於 100、101 年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中列. 13. 為示範賽項目。其中不乏臺北市以及臺灣本島,遠至金門縣、連江縣等學校都有. 14. 木球運動代表隊,可見木球運動已在臺灣中等學校運動項目裡熱絡了起來。在我. 15. 國體育史上,又開創了一個新紀元,意義非凡。. 16 17. 第二節 參與動機理論與相關研究. 18. 為瞭解中等學校木球運動代表隊選手的參與動機,首先介紹參與動機的定. 19. 義,然後,從學者專家的觀點探討參與動機的本質,其次,從相關理論中探討參. 20. 與動機之意義,進一步瞭解在激發動機過程中有那些重要的影響因素。因此,本. 21. 節分為參與動機的定義、參與動機的相關理論、參與動機的相關研究三個部分。. 22 23. 一、參與動機的定義. 24. 當我們想瞭解一位運動選手為何可以繼續參與辛苦的運動訓練時,我們可以. 25. 從其參與動機開始探討,根據 Gould and Petlichkof (1988) 所言,年輕的運動參 11.

(23) 1. 與者的運動參與動機主要是為了要增進技術、有趣與朋友在一起經驗興奮、刺. 2. 激、贏得勝利及發展體適能等。盧俊宏 (1994) 認為動機乃是讓運動員從事運動. 3. 競賽或者運動訓練的一種內在的歷程,它可以使運動員和一般人願意付出時間和. 4. 精神從事運動,對於一般人而言參與運動的動機除了功能和價值、追求生理方面. 5. 的適應能力外,最主要運動帶給他的心理需求上的滿足,黃英哲、季力康 (1994). 6. 同時提出了動機是激發其朝向目標的原動力,將個人目標觀點影響自覺能力以及. 7. 成功和失敗的歸因,進而影響個人的情緒及學習中的行為表現,這些行為包括努. 8. 力投入程度、工作選擇、運動表現持續參與。周紹忠、岑漢康 (2000) 指出動機. 9. 是直接推動一個人進行活動的內部動因或動力,人的行為動機是生理組織和社會. 10. 組織要求相結合的產物,前者是形成動機的自然基礎,後者是形成動機的社會基. 11. 礎。溫世頌 (2008) 在心理學導論一書中提出動機 (motivation) 是一種驅動力,. 12. 它引起並維持活動直到該活動達成目標為止。可見動機包括驅力、活動、目標三. 13. 個部分。這個定義有以下幾個特徵: (一) 不論動機是來自體內 (如飢餓、好奇、. 14. 求勝) 或體外 (如金錢、情景、危險),它是一種引發與驅策行為的動力; (二) 動. 15. 機不是盲目的或隨機的,是有目標的,(如深夜還苦讀,是為明天的期中考做準. 16. 備);與 (三) 在目標為達成之前,行動是不斷維持的 (如還沒念完應考的章節,. 17. 仍然耐心念下去)。上述共同的焦點是在於個體除了社會生活上的外部要求之. 18. 外,動機多數來自個體本身內部的動力或者歷程,及這股力量足以影響個體的行. 19. 為表現,因為有了需求進而產生了動機,當動機推動個體往目標移動時,同時也. 20. 為個體帶來心理上的滿足。. 21. 綜合上述,參與動機大致是為激發個體朝向目標努力,或者是使個體進行某. 22. 一活動的原動力、驅力等,動機來自於個體本身的需求或刺激。誠如林欽榮 (2002). 23. 所言,個人若缺乏動機,將無法產生行動。一位優秀的運動選手養成過程中,必. 24. 定會遇到重重困難,此中學時期的選手在成長過程中已有自我意識的發展,動機. 25. 的產生並非以好壞或多寡來評定,而是必須探討那些因素為構成選手能夠繼續自. 26. 願參與運動訓練的重要原因。. 27. 12.

(24) 1. 二、參與動機相關理論. 2. 從韓傑 (1998) 現代觀光心理學中指出,動機為機動 (to Move) 喚起行動. 3. (to promp to action) 或引起動作 (to set inmotion)。簡言之:「動機是促成人類行. 4. 為的原動力」。動機的產生於人們的需求,就構成各種各樣的行為動機,促使人. 5. 們去從事各種的活動。大多數的學者把動機歸類為生理需求與心理需求以下兩大. 6. 類,一、生理需求:是人的基本生存之所需,如食、衣、住、行、呼吸等。二、. 7. 心理需求:心理需求,通常起自內心,發自心靈,人人有榮譽感,喜歡受人尊重,. 8. 這些好勝心、求知慾、好奇心、榮譽感、成就慾等,這就是心理需求。心理需求. 9. 很少明白表示於言語,因此,也很難受人注意,同時這種需求擴充於社會性的彼. 10. 此相互合作與慰藉。郭靜晃等 (2002) 提出,當動機出現時就會驅使個體採取某. 11. 些行動以獲得滿足,所以,動機的本質具有以下特性:. 12. 一、動機具有方向性及目標性 (direction),當個體產生動機時,便會朝著滿足動. 13. 機的方向與目標努力。例如,當個體感覺很餓的時候,就會去尋找食物以滿. 14. 足飢餓的需求。. 15. 二、動機是有刺激物引發行動的 (trigger),個體會因受到刺激而產生動機,進而. 16. 引發行動。例如,個體看到心目中的理想異性出現時,產生了追求的動機。. 17. 三、動機是有動作強度的 (intensity of motivation),個體會因為本身的動機而決. 18. 定採取的方式,當個體的動機愈強烈時,所採取的動作強度就愈大。. 19. 四、動機是有堅持度的 (persistency),若個體的動機愈強,其堅持度也會更持久。. 20. 又如葉重新 (2009) 也認為動機是動態的,一個人的動機受到情境、人格特. 21. 質、身心健康情形的影響,其動機可以增強或減弱,換句話說動機不是固定不變. 22. 的;人類除了「食」與「色」的基本需求外,還有許多的重要需求,以便發揮自己的. 23. 潛能,尋求社會的認可,並控制所處的環境。這些行為的動機包括成就動機、歸. 24. 屬動機、社會讚許動機、權力動機等 (溫世頌,2008)。歷年來心理學家對於人. 25. 類的行為持有不同的看法,常見的動機理論有以下幾種 (表2-1)。其中,認知理. 26. 論 (cognitive theory) 認為,動機是來自於個人認知的結果 (Wise, 2004)。. 13.

(25) 1. 2. 表 2-1. 動機相關理論內容 理論. 理論內容. 誘因理論 (incentive theory). 人所接觸的外在事物,如果對自己具有吸引力,就會激發個 人產生動機。例如:高薪的企業公司會吸引許多人應徵、漂 亮的女生會促使許多男性產生追求的意念。. 激發理論 (arousal thory). 個人維持在某一警覺狀態的動機,當個人獨處時自然想尋求 各種刺激,例如:看電視、打電腦等行為。. 認知理論 (cognitive theory). 內在動機、外在動機、預期與關連、認知風格、好奇心、自 我勝任。. 資料來源:葉重新 (2009)。心理學。臺北市:心理出版社。由研究者自行整理。. 3 4. 5. 表 2-2. 認知理論內容 理論. 理論內容. 內在動機 (intrinsic motiveation). 個人做某件事完全來自於自己的興趣,例如對電腦文書感 到興趣,而產生想要學習的動機。. 外在動機 (extrin-sic motivation). 個人做某件事是由外在的激勵物 (motivator)所引起的,例 如用功讀書是因為有高額獎學金。. 預期與關連 (expectancy) (re-levance). 預期是指個人做某件事期望可以得到酬賞的可能性;關連 是指個人做某件事所得到的酬賞。. 認知風格. 一個人如果將成功歸因於自己能力好,失敗了則歸因於自 身以外的因素,這種樂觀解釋風格容易激勵自己產生克服 困難的動機;反之,一個人如果將失敗歸因於自己能力不 行,這種悲觀解釋風格的人不容易產生克服困難的動機。. 好奇心. 一個人如果對某些新的事物覺得新奇很想去探索它,這樣 也可以產生動機。. 自我勝任. 個體如對某事認為自己有能力完成,也就是預期自己會成 功,這是一種自驗預言,可能會使人有努力去嘗試的動機。.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自葉重新 (2009)。. 6 7. 當參與活動的個體有了需求進一步激發了動機產生,學者們蜂擁而上的探討. 8. 參與動機,期待藉以探討參與動機及分析箇中因素,以瞭解個體參與活動或者運. 9. 動團隊的事發原因。其中 Wuest (2003) 提出,運動參與動機是因為壓制的生理. 10. 上或心理上的需要促使一個人產生達成某種目標的意願或動力,透過所從事活動. 11. 中所獲得到的樂趣及滿意度,引發進一步行為的動機 (Deci & Ryan, 1991),因. 14.

(26) 1. 此,簡單來說引起個體的動機的因素,並非是單純參與活動或者運動團體而已,. 2. 對於參與動機的 Maslow 也提出不同的見解,說明了個體產生動機時所具備的要. 3. 件,Maslow (1968) 提出以動機研究為基礎的需求層次理論,認為人類具有多種. 4. 相關的動機,他將人類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生理的需求、安全需求、歸屬需求、. 5. 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當低層次的需求逐漸獲得滿足時,較高層次的需求將. 6. 隨之增強。如圖 2-1.。. 7 8 自我. 9. 實現. 10 尊重需求. 11 歸屬需求. 12 安全需求. 13 生理需求. 14 圖 2-1.. 15. Maslow 的五種需求階層. 16 17. 鄧明宇、李介至、鄭凰君 (2007) 針對Maslow以動機研究為基礎的五個需求. 18. 層次理論解釋如下:. 19. 一、生理需求:維持個體生存和發展的基本需求,如呼吸、飢餓、睡眠、口渴、. 20. 性慾等,只有這些需求滿足後,高一階層的需求才會產生。. 21. 二、安全需求:身體上的免於威脅和傷害,心理上的免於恐懼、害怕或混亂。. 22. 三、歸屬需求:希望被愛及明確希望成為某個團體的一份子,這種需求是種親和. 23. 的需求。. 24. 四、尊重需求:希望自己有成就、有信心,受到別人的尊重也能夠產生自尊。. 25. 五、自我實現:這是促使自己潛能得以發揮,成為自己想成為的理想人物的需求。. 15.

(27) 1. 王宏義、詹宏文、葉雅正 (2009) 以參加97學年度全國大專足球聯賽選選手. 2. 作為研究對象進行一個實證性研究,研究發現我國大專足球選手以內在動機為最. 3. 高,這結果使葉重新所提之觀點得到證實,相信個體在參與某項活動時是來自於. 4. 自身的興趣,並非是由外在激勵所引發的。以及溫延傑、謝鎮偉 (2011) 針對致. 5. 理技術學院之商管、資管、人文學群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證實學生在運動參與. 6. 動機方面最重視休閒娛樂、身體保健、社交聯誼等需求,間接證實了Maslow所. 7. 言,人對於最基本的生理需求直至最上層的自我實現,無論是哪種需求皆足以激. 8. 發個體參與的動機。. 9. 綜觀國內外學者對於參與動機的理論,皆以個體具有正當性的心態,是促使. 10. 個體努力朝向目標前進的動力,在過程中能夠保有高度效能與高度動機來維持已. 11. 進行的活動,本研究擬從運動參與動機構面,包括:健康體適能、心理、成就、. 12. 生理、人際需求等,進行中等學校木球運動代表隊選手運動參與動機探討,瞭解. 13. 選手在多樣化的因素中最具影響力為何,對於選手參與動機有更進一步的瞭解。. 14 15. 三、參與動機相關研究. 16. Stipek (1993) 指出動機是引起個體活動並維持此項活動朝向某一個目標前. 17. 進的內在歷程,是個體一種內在的原動力;這種內在原動力不斷驅使個體軀幹去. 18. 進行某項活動,內在動機是維持運動員持續從事運動的主要動力,Gould, Feltz &. 19. Weiss (1985) 則認為如果能夠透過瞭解動機需求,則能推動持續參與運動有所幫. 20. 助,且兒童可以從孩童時期建立從事身體活動、運動的習慣,那在此時養成的運. 21. 動行為會在成人階段持續參與身體活動,「動機-行為」乃是一種因果關係,動機. 22. 是因,行為是果。人類因有了刺激或需求,而產生了動機,促而形成行為。例如:. 23. Roberts (1981) 針對美國兩千兩百六十一名學童所得到的結果,大多參與動機的. 24. 是內在報酬與成就需求為主要的因素;而 Klint 和 Weiss (1987) 針對67名十六. 16.

(28) 1. 歲體操運動員做了一個研究,發現參與動機的因素有發現技術發展、朋友的歸. 2. 屬、團隊氣氛、成功地位、刺激、體適能等六個因素;Gould等 (1985) 對美國. 3. 365名八至十八歲的學童做了研究,研究結果發現參與動機的因素有,成就與地. 4. 位、團隊訓練氣氛、興奮與挑戰、體能、活力釋放、技術發展、友誼等因素存在;. 5. 簡瑞宇 (2006) 發現私立學校大專網球選手的內在動機高於公立學校選手,練習. 6. 時間較短的選手外在動機高於練習時間較長的選手;洪基庭、康龍豐、洪煌佳. 7. (2009) 的研究主要是想瞭解大專劍道選手的參與動機為何?結果指出大專劍道. 8. 選手參與劍道運動的主要原因是選手認為教練在訓練上很用心,選手感受程度很. 9. 深;洪煌佳、陳癸享 (2010) 發現聽障選手的參與動機高低依序為健康適能、興. 10. 趣表現、心理效益、社交需求,且選手的參賽經驗愈豐富則參與動機愈強。另外,. 11. 林佳慧 (2010) 認為長跑運動者在自我挑戰、獲得成就感、享受自我控制的感覺. 12. 上的感受頗高,顯示從事長跑運動可以為心理層面帶來正面的影響,從而可明確. 13. 瞭解參與者為何參與長跑運動,關鍵不是體能變好、健康狀況更佳,而是從長跑. 14. 運動中獲得更多的啟發;陳志成、柯彥惠、施又倫 (2010) 以118位 HBL 高中籃. 15. 球聯賽八強之男子選手為研究對象進行短文寫作施測,寫作內容為有關於HBL. 16. 高中籃球籃賽球員的參與動機,分析陳志成、柯彥惠、施又倫寫作內容,最後歸. 17. 納參與動機的因素大致分為下列幾項,一、技術面;二、身心面;三、自我肯定;. 18. 四、社交面;五、紓解壓力。以及楊秀珠、康龍豐 (2010) 針對參加九十八年大. 19. 專劍道錦標賽參賽者為研究對象,探討大專劍道選手運動參與動機,楊秀珠、康. 20. 龍豐發現參與動機中的教練訓練感受程度最深,因此,在個體參與運動團隊之. 21. 前,運動團隊所散發出氣息是吸引個體參與很重要的一部份。綜上所述,研究者. 22. 發現個體在參與活動時所產生的動機大致歸納出下列幾種因素,一、生理需求;. 23. 二、社交需求;三、興趣發展;四、心理需求。這些因素是多數個體在參與活動. 24. 時主要考量的因素,當個體具備這些因素時,相對而言,對參與活動或者運動團. 25. 體時會有較高的參與行為。. 17.

(29) 1. 這樣的動機原因產生似乎說明著個體產生動機時是擁有一定的自願性與自. 2. 發性,隨著不一樣的環境個體參與動機對其人生有著重要影響力,而如此的自. 3. 願、自發性能夠為個體帶來高度的參與動機,於是亦有學者關注參與動機方的研. 4. 究。要知道選手有何原因能使其繼續參與運動訓練,則瞭解選手的參與動機是一. 5. 件很重要的事情。因此,本研究將探討不同變項之中等學校木球運動代表隊選手. 6. 在參與動機上的差異情形,期待能從中瞭解更深層的動機,分析中等學校木球運. 7. 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的差異。. 8 9. 第三節 社會支持理論及與參與動機相關研究. 10 11. 為瞭解中等學校木球運動代表隊選手的社會支持,首先介紹社會支持的定. 12. 義,然後,從學者專家的觀點探討社會支持的本質,其次,從相關理論中探討社. 13. 會支持之意義,進一步瞭解在激發參與動機過程中社會支持對其影響。因此,本. 14. 節分為社會支持的定義、社會支持的相關理論、社會支持的相關研究,三個部分. 15. 進行討論。. 16 17. 一、社會支持的定義. 18. 木球在訓練過程中需有強烈的意志以及外來的支持,個體接受忍耐枯燥乏味. 19. 的動作訓練與身心的疲乏和煎熬,有了外來的支持便可使得個體激發並強化其動. 20. 力,相反的,如在訓練過程中缺乏社會支持容易導致個體發生適應困難、態度改. 21. 變或動力不繼等問題,社會支持度越高者,則其運動行為表現越佳。因此,社會. 22. 支持為運動選手提供了一個可靠的且安全的依賴。從事運動之初,父母、同儕、. 23. 師長等重要人物皆會對個體產生極大的影響,社會支持的概念性定義,一般乃指. 24. 個體感受到來自他人所提供的情緒、訊息、實質及自尊讚賞方面等支持的資源,. 25. 對於受到感受的個體有正向的效果 (Norbek, 1981),在運動競技領域中除參與動 18.

(30) 1. 機之外,學者們提出社會支持是另一項影響個體參與活動相當重要的因素,就有. 2. 如謝秀芳(2004) 所言社會支持是改變運動行為最重要的方法,所以施雅薇 (2004). 3. 指出社會支持是指個體面對問題情境時的重要資源,所感受到各種不同形式的協. 4. 助,以增加自我適應與面對壓力的能力,彰顯出運動參與者是需要依賴來自他人. 5. 的支持與鼓勵,才能與運動行為得以持續下去。當社會支持開始成為運動選手背. 6. 後一股助力時,學者們紛紛探討分析社會支持,希望藉此瞭解社會支持對於運動. 7. 選手是否有更多的作用,並期待營造出具有豐富社會支持運動環境。其中蒲逸生. 8. (2005) 認為社會支持可以強化並且維持動機,成為行為背後的促進動力,如缺. 9. 乏社會支持容易使個體適應困難,引發學習情意和態度上的變化,社會支持對個. 10. 體影響有一輩子的時間,也就是個體一生所參加的活動行為都會受到不同的社會. 11. 支持所影響 (林曉怡,2005),國內外學者皆對社會支持一詞定義持不同的看法,. 12. 茲針對國內外學者對於社會支持定義彙整如表2-3。. 13 14. 15. 表2-3. 國內外學者對社會支持一詞定義表. 學者. 年代. 定義. Cobb. 1976. Tolsdorf. 1976. Cohen & Syme. 1985. 單小琳. 1987. Sarason & Pierce. 1990. 謝秀芳. 2004. 是一種訊息,促使個體感覺被關心、尊敬。 社會支持是任何行動或行為對個體在追求目標、滿足需求的特殊 狀況下所產生的作用,這種支持要由接受者來衡量。 他人所提供的資源,而大多的社會支持是來自於家庭成員、朋友 以及其他對個體具有特殊意義者。 包含社會和支持兩個概念,社會是個人所處的社會環境,支持則 是情感與工作性的支援活動。 社會支持是個體知道自己是被關愛、關懷的,有問題發生的時 候,其他人會盡量的給予協助。 表示社會支持係緣自於父母、配偶、親人、同儕或社會大眾, 對 於精神上與物質上的支持。. 潘國峰. 2008. 一般而言,或許來自大眾,包含教師、教練、父母、配偶、親人 同儕朋友等,在精神、物質上等方面所提供的支持稱為社會支持。.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16 17. 19.

(31) 1. 因此在看待社會支持對運動選手所產生的助力時,可從多面向探討,現今許. 2. 多學者皆認為社會支持的焦點在於個體在從事某項活動時,由外獲得的協助。經. 3. 過許多研究者的分析,諸多發現誠如 Kahn (1979) 分析的結果,社會支持是個體. 4. 透過人際互動交流,傳達彼此訊息,感受對方行為、感覺及觀點的表達給予肯定. 5. 並且提供實質性或者象徵性的協助。因藉著社會支持的協助與幫忙,有助於運動. 6. 選手建立良好的信心與技能,所以亦有許多學者探討社會支持對運動選手的影. 7. 響。. 8 9. 二、社會支持相關理論. 10. 運動選手的家人、重要他人、教練、團隊凝聚力等社會支持對於運動的行為、. 11. 認知與情感上,往往具備輕度到中度的正面影響 (Carron, Hausenblas, & Mack,. 12. 1996),因此,社會支持已被許多人認為是一種面對競爭壓力或是表現處於低潮. 13. 時的一種因應策略。House針對社會支持對個體可以產生的效果提出了他的理. 14. 論,House (1981) 提出社會支持之效果有其兩種,其一主要效果、其二為緩衝效. 15. 果,如圖2-2.所示。社會支持可以透過此三種方式影響個體工作壓力與身心健康。. 16 17. 社會支持. 18 B. A. 19. C. 20 21 22 23 24. 工作壓力. D 圖2-2.. 社會支持對工作壓力與身心健康效果圖. 資料來源:House (1981). 25 20. 身心健康.

(32) 1. House (1981) 所提社會支持對個體可以產生的效果有下列兩種:一、主要效. 2. 果,社會支持可以提升個人身心的健康與幸福感,可滿足個體需求,如安全感、. 3. 歸屬感等 (C 方向)。因此,社會支持對身心有正面的影響以及減少個體對於工作. 4. 壓力所形成的不良適應;其次對個體在工作壓力上的支持,也可透過不同的支持. 5. 方式直接確實的降低壓力 (A 方向),這樣也間接地改善個體的身心健康 (D 方. 6. 向),上述社會支持的兩種方式皆可直接對個體改善身心健康與減少壓力對其所. 7. 造成的不良影響,這些都是屬於社會支持的主要效果。簡單來說,可以直接降低. 8. 因環境壓力個體自身所形成不良反應,進而提升個體的身心健康狀況。二、緩衝. 9. 效果,緩衝效果是社會支持的另一種方式,不是以直接方式影響個體壓力或者身. 10. 心健康,而是以舒緩的方式工作壓力與身心健康兩者之間的緊張氛圍,社會支持. 11. 在此則是此之重要角色,當個體處於在充滿壓力的情境時,即可利用社會支持的. 12. 效果來舒緩工作壓力對個體身心所產生的不良影響 (B 方向),間接的對個體身心. 13. 健康產生正面效果又稱之為緩衝效果。亦即個體可以透過社會支持的紓解周遭環. 14. 境對其所造成的壓力,在環境壓力未造成個體身心出現不良情況之前,亦能保持. 15. 正面的力量。此外,國內外學者皆對社會支持形式的看法有所不同,也有針對社. 16. 會支持進行相關研究,茲則針對國內外學者對於社會支持形式列舉如表 2-4。. 17 18. 表2-4 學者. House. 國內外學者對社會支持形式分類表 年代. 1981. Cohen & Wills. 1985. 形式 1.情緒支持,包括:自尊、同理心、愛、信任。 2.工具支持,當個體有需要時,提供實際的協助行為。 3.訊息的支持,提供解決個體環境問題的訊息。 4.評價的支持,自我評價和社會比較相關的訊息。 1.自尊支持 在人際互動過程中可獲得他人的尊重和接納,並視其為有意義的人。 2.訊息支持 提供個人在面對問題時的解決方法與建議。 3.社交的關係 能與他人一起分享休閒和娛樂活動,並藉由與他人接觸中,使個體有歸 屬感。. 21.

(33) 4.工具支持 提供金錢或物質上的支援。. Thoits. 邱怡薇. 1985. 1997. Robert &. 2001. Angelo. 方紫薇. 1. 2008. 1.具有社會心理功用的支持 類似情緒性的支持,如關懷、同情、安慰、尊重、信任、接納,支持的 來源以對個體具有意義之他人為主。 2.實質具體的協助 類似工具性的支持,包括忠告、資訊或消息之提供、家庭或工作責任的 分擔、財物上的支援。 1.有形的社會支持 實質金錢、食物、衣物等支持、工具性支持。 2.無形的社會支持 情緒、訊息、肯定、承認、態度及被尊重。 1.自尊的支持 能提供接受和尊重的訊息給個體,無論個體遭遇任何的困難或者問題。 2.訊息的支持 提供問題釐清,瞭解和處理所需要的訊息。 3.社會夥伴 休閒時,能有時間做伴的對象。 4.工具性的支持 例如提供財物協助、器材支援或者其他必要的服務。 1.情緒支持 包括關懷、愛以及同情。 2.工具性支持 提供物質或者行為上等實質之協助。 3.資訊支持 提供解決問題之引導、建議、訊息或回饋。 4.情感上支持 表達愛或情感。 5.陪伴 包括花時間陪對方休閒娛樂等。.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2 3. 繼 House (1981) 所提之理論後,Jowett 和 Lavallee (2008) 認為基本上社會. 4. 支持以兩種形式 (主要效果模式和壓力緩衝模式) 對個體的運動行為產生影. 5. 響,其中主要效果模式與社會結構因素有關,例如社會整合:運動代表隊選手生. 6. 活人際關係以及其社交生活圈;人際關係網絡大小:支持運動代表隊選手之家人. 7. 與朋友和相關領域人員的社群大小;社會接觸的頻率:代表隊選手與其所屬社會. 8. 網絡中成員人際互動的頻率等,而壓力緩衝模式則與功能因素有關,分為知覺的. 9. 支持和感受到的支持,包括情緒性支持、自尊性支持、資訊性支持及實質性支持。 22.

(34) 1. 上述得知,專家學者們針對社會支持的形式有不一樣的看法,經研究者整合. 2. 之後發現多數專家學者所提觀點有相同之處,大致可將社會支持形式分為兩大. 3. 類,一、社會心理功用;二、工具性支持,前者代表的是包括自尊、同理心、相. 4. 關訊息、歸屬、夥伴等,可提供個體各種不同形式的協助;相較於前者,後者所. 5. 提的是個體實質上的幫助,個體可藉此緩衝環境壓力對其所衍生的不良適應感。. 6. 從 House、Jowett 和 Lavallee所主張社會支持的論點,我們可以瞭解社會支持的. 7. 功能及社會支持的形式,其所展現的是個體可以獲得直接或者間接的緩衝效果,. 8. 且藉由各種不同的形式社會支持得到不同的協助,然而,培育一位優秀運動選手. 9. 不只需要天生的資質與優良的訓練環境,更重要的是需要有背後力量的支持。在. 10. 競技運動環境裡重視的是選手的技能表現,環境帶給選手的壓力是一般人無法承. 11. 受的壓迫感,因此,能夠在如此具有壓迫感的環境下有些許的緩衝,對於選手而. 12. 言無非是一大幫助,也因此,國內對運動選手的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間關係的. 13. 探討較為少數,而本研究目的三,即在探討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間的關係。. 14 15. 三、社會支持相關研究. 16. 郭蕙菁 (2009) 主張社會支持不但有初級的預防功能,同時也有次級預防的. 17. 功能,因為有足夠的社會關係網路及社會支持而擁有較好的適應能力,進而成為. 18. 是一種因應的助力,減少壓力的衝擊,保護個體的身心健康。而社會支持就是主. 19. 要為選手藉由與他人的互動,所獲得各種不同形式的協助與支持,以加強自身面. 20. 對環境壓力的能力。例如:蒲逸生 (2005) 的研究主要是想瞭解,臺北市國民中. 21. 學籃球校隊學生之參與動機,是否會因社會支持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結果指出. 22. 在不同父母、教師、同儕情緒性支持、訊息性支持皆達顯著差異;程祈斌 (2007). 23. 針對全國高中橄欖球隊之選手為母群體,結果發現整體的運動參與動機與整體社. 24. 會支持達顯著相關;郭蕙菁 (2009) 對全國高級中等學校競技啦啦隊選手的參與. 25. 動機與社會支持進行了調查,分析結果得到全國高級中等學校競技啦啦隊選手參 23.

(35) 1. 與動機及社會支持達正相關,並且選手運動參與動機愈高則社會支持愈高;林佳. 2. 慧 (2010) 發現長跑運動者的參與動機愈強烈,則獲得較佳的社會支持,其中,. 3. 尤其是參與動機中的成就需求愈好,則社會支持的朋友支持愈好;而洪煌佳、陳. 4. 癸享 (2010) 發現聽障選手獲得較多的同儕支持、工具支持、教練支持,且參賽. 5. 經驗愈豐富和教育程度愈高者,則愈能提升整體參與動機;汪竺瑩、邱雯彥、施. 6. 正人、鄭欽贏 (2010) 針對游泳團隊學童運動參與與社會支持之差異進行分析,. 7. 結果所得,運動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兩者關係有顯著的正相關存在;而高群超. 8. (2011) 發現救生員「社會支持」會正向顯著影響「參與動機」 。此外,黃玉清 (2010). 9. 對臺灣地區各國小躲避球運動代表隊選手社會支持、參與動機及學習滿意度進行. 10. 探討,結果發現社會支持會顯著且正向的影響參與動機與學習滿意度。. 11. 綜合上述,影響個體社會支持的各項因素中主要還是以個體生活有密切的關. 12. 係,多數研究對於社會支持是抱持著肯定的態度,可幫助個體發展較佳的因應辦. 13. 法,有助於選手參與動機的提升,社會支持在選手參與訓練的過程除了會影響參. 14. 與動機外也會影響選手滿意度的評估及提升,這與選手參與訓練時是否獲得外來. 15. 的協助與支持有關係,因有了外來的協助可使選手放心投入訓練,運動團隊中對. 16. 於選手的參與動機以及滿意度的提升是必要的動作,就有如 Thoits (1985) 所言當. 17. 個人對社會支持感到滿足時,心理也產生具體的歸屬與安全感。所以社會支持是. 18. 運動選手參與嚴格的團隊訓練以外相當重要的資源。因此,本研究將探討不同變. 19. 項之中等學校木球運動代表隊選手在社會支持的差異情形,及社會支持是否會影. 20. 響到選手的參與動機與滿意度,社會支持是否能夠預測參與動機、選手滿意度,. 21. 期待能從中瞭解中等學校木球運動代表隊選手社會支持的差異,及社會支持與參. 22. 與動機、選手滿意度之間是否產生相互的影響力以及社會支持是否能有效預測選. 23. 手的參與動機、選手滿意度。. 24 25 24.

(36) 1. 第四節 教練領導行為理論與相關研究. 2. 為瞭解中等學校木球運動代表隊選手的教練領導行為,首先介紹教練領導行. 3. 為的定義,然後,從學者專家的觀點探討教練領導行為的本質,其次,從相關理. 4. 論中探討教練領導行為之意義,進一步瞭解教練領導行為的現況。因此,本節分. 5. 為教練領導行為的定義、教練領導行為的相關理論、教練領導行為的相關研究三. 6. 個部分。. 7 8. 一、領導的定義. 9. 一位優秀的運動教練如何領導他的隊員?如何帶領他的隊員一步步的走向. 10. 目標?隊員所感受到的領導方式為何?我們可以從教練的領導行為進行探討分. 11. 析。正如康正男 (2005) 所言,領導在任何組織或運動團隊中都是一項關鍵的要. 12. 素,榮泰生 (2007) 也認同領導 (leadership) 就是能夠影響部屬,讓它們自願性. 13. 地達成組織目標的能力。從運動世界的結構來看,運動團隊本身就是一個很正式. 14. 的組織,運動員有如企業的員工,而教練有如經理一職 (盧俊宏,1994),教練. 15. 一職更是背負著運動團隊勝負的關鍵,在運動團隊中教練所扮演的角色不僅僅是. 16. 一個訓練者或者是技術指導人員而已,在一位優秀的運動員培養成長的過程中教. 17. 練一職對運動代表隊員而言有著重要的影響力,在運動團隊中教練就是領導者,. 18. 亦是團隊中的靈魂人物,教練除了擬定訓練計畫、增強技術表現技術、戰略指導. 19. 外,仍需負責選手生活、情緒管理甚至課業等,教練幾乎是一手包辦整個團隊管. 20. 理與瑣碎的事務工作 (黃美珍,2004)。盧心雨 (2010) 提到能夠提高選手成績表. 21. 現的教練領導行為卻不一定是選手喜愛的教練領導行為,所以,教練本身的領導. 22. 行為將會影響到球員對球隊本身的向心力。再者,教練本身要面對是一群不同性. 23. 格的選手,還要在訓練的工作之外隨時注意選手之間的情緒反應 (陳寶憶、曹校. 24. 章、王金城,2008)。莊進德、黃俊發、周育伶、李文娟 (2008) 指出選手對訓練. 25. 的環境必須有相當程度的滿意度才會服從教練的領導,成功的領導,不僅只是考. 26. 慮外在的條件而做出有效的決策,而是能改變或者教育運動員內在人格素養,建. 25.

(37) 1. 立願景,帶領運動員為自己的目標努力奮鬥 (高三福,2007),教練與選手間透. 2. 過相互信賴、信任,且教練針對選手的特性塑造而成,使球技發揮的淋漓盡致。. 3. 教練的角色是讓選手脫胎換骨、激發潛能、攜手合作從逆境中求生存,在比賽中. 4. 反敗為勝、創造奇蹟 (黃惠芝,2008)。各時代不同學者對於領導的定義皆有所. 5. 不同,雖然有許多的領導理論證明了一些成功領導,但仍有許多專家認為沒有任. 6. 何學說可適用於所有的情境當中,由表2-5我們得以瞭解國內外學者針對領導的. 7. 定義,提出不同的看法與見解。. 8 9. 表2-5. 國內外學者對領導之定義. 學者. 10. 年代. 定義. Stogdill. 1974. 團體過程的一項功能、人格、勸說他人順從、影響力運用、說服、行為 或者行動、實現目標的手段、互動的效果、有別於其他的角色、團體結 構的創造者。. Hersey & Blanchard. 1982. 領導是領導者為影響他人活動所表現出的型態。. Bass. 1990. 林振春. 1992. 盧俊宏. 1994. Chemers. 1997. Gibson, Ivancevich, & Donnelly. 2000. 鄭松益. 2001. 吳慧卿. 2001. 謝文全. 2004. 陳景星. 2006. 朱宏偉. 2008. 黃至德. 2008. 領導可說團體歷程的焦點,是導引順從的藝術,影響力的發揮,權力的 運用,提倡的行為。 在特別重視個人的原則下,強調領導乃領導者與個別人員在情境因素交 互作用下,所形成的動態關係。 在一個有組織的群體中,有一些人在某種條件下被任命為領導者 (leader) ;而這些領導者,不管是一些人或僅只有一個人運用其影響力, 影響這個群體中的每個人或者整個群體,朝向某一既定的目標前進的過 程,這種行為就稱之為領導 領導是種社會影響的過程,過程中領導人必須可以取得他人的幫助、支 持,完成共同的目標。 領導是試圖運用影響力來激勵個人達成目標。 領導是組織中運用各種影響的力量,透過組織成員互動的行為達成組織 的過程。 領導乃指在組織中,領導者運用各種影響力量透過組織成員交互作用, 以達到組織目標的一種過程。 引導團體成員向目標的方向邁進,期能達成共同目標的行政行為。 是讓團隊共同參與創造過程,帶領者帶領團隊分享裡面、攜手合作、朝 共同目標前進,逐步完成使命。 領導係存在組織中,領導者因應不同的領導情境所屬成員的行為,激發 引導成員建構團體共同的願景目標,並同心協力達成團體願景目標的歷 程。 何謂領導?就我國文字的字義而言,據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之詮釋: 「領猶治也。領,裡也。皆引申之義,謂得其首領也。」「導者引也」。 可見「領導」二字含有治理引導之義,係指引導或明示方向的意思。.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26.

(38) 1. 故國內、外學者針對領導所提之定義中皆出現幾個共同的理念,一、領導者. 2. 必須透過本身的能力處理各種問題;二、帶領成員邁向共同的目標;三、產生領. 3. 導行為改變個人或團體的行為;四、領導者必須具備良好的人際關係。領導過程. 4. 中與人互動是必備的技能,由此可見領導者的溝通能力是不可或缺的。最後領導. 5. 就是要帶領所屬之團體或者團隊,達成其目標。因此,有如陳寶億、曹校章、王. 6. 金城 (2008) 所言在運動的情境裡,教練的任何表現都可能對選手及團隊造成影. 7. 響,而教練的領導行為是否恰當,也會影響整個團隊的成長與發展。. 8. 綜合上述,選手所知覺的教練領導行為可分為五種,無論採用何種領導方式. 9. 從實際的情況看來,教練與選手是運動團隊中的重要角色,長時間的訓練過程,. 10. 教練的領導行為必定會對於選手心理與技能表現產生影響,也扮演著關鍵角色,. 11. 誠如洪沛綺、郭揆賓、廖俊欽 (2007) 所提,教練是一位多樣化的角色,並非只. 12. 是單單的訓練或者指導人員而已,可知教練領行為的表現對於選手有深刻的影. 13. 響,正因如此探討教練的領導行為更別具意義。. 14 15. 二、教練領導行為相關理論. 16. 當今中外專家學者都認為領導者的風格是影響團隊組織效能的重要變數與. 17. 關鍵所在,而在團隊中組織的運作所扮演的重要性不容忽視,而且有愈來愈重要. 18. 之趨勢 (葉雅正,2003),高三福 (2007) 認為教練的領導行為在運動員的表現. 19. 上,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成功的領導不僅只是考慮外在條件而做出有效的. 20. 決策,而是能改變或教育運動員內在人格素養、建立願景,帶領運動員為自己的. 21. 目標努力奮鬥。由此可見教練的領導行為無論在運動場上或者運動團隊當中與選. 22. 手們的關係甚為密切。早期情境領導理論主要是關注在教練、運動選手以及所處. 23. 的情境三者之間相互作用的關係,期待透過各項影響的因素,發展出適當的領導. 24. 模式,提供費盡心思於訓練上之運動教練,作為參考之用。. 27.

(39) 1. 著名運動領導理論專家 Chelladurai 和 Carron 所提出之多元領導模式最被. 2. 廣為引用。Chelladurai 和 Carron (1978) 提出在多元領導模式中包含了三種教練. 3. 領導行為:. 4. 一、前因變項. 5. 包含了情境特質、教練特質和運動選手。情境特質包括運動組織的目標、組. 6. 織的架構、組織的行為、社會規範、文化價值觀、政府相關規定等因素;教練特. 7. 質包括教練個人的能力、過去訓練的經驗經驗、本身的人格特質、價值觀;運動. 8. 選手特質包含了,選手自身特質、選手間彼此交互作用凝聚而成的整體結果。. 9. 二、領導調節模式. 10. 內容包含教練領導行為、選手反應的建議、選手知覺以及回憶等三個因素所. 11. 組合而成,此三個模式分別為三種變項所影響,分別是教練個別差異、選手個別. 12. 差異、情境變項不同 (鄭志富,1997)。. 13. 三、教練決策規範模式. 14. Chelladurai 與 Haggerty 於1978年提出此種模式,主要是提供問題,讓教練. 15. 經由思考,來釐清所在之特殊環境,進一步的依據不同的情境來決定決策制定的. 16. 模式。教練決策模式的基本前提為,達成決策最適當的方法會隨情境特質不同而. 17. 有差異,該模式主要是將影響決策的要素與教練決策過程結合在一起 (戴筱純,. 18. 2010)。. 19. 此外,絕大多數專家學者採用Chelladurai 和 Saleh (1978) 所提出之多元領. 20. 導模式,為探討教練領導行為所設計運動領導量表簡稱為 LSS,經國內學者鄭. 21. 志富於1997年翻譯成中文版運動量表為研究工具,此分量表內將教練行為分成為. 22. 「專制」、「民主」、「訓練與指導」、「關懷」、「獎勵」等五個因素構面。如表2-6所. 23. 示,來進一步探討教練領導行為。. 24 25. 2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students in learning in inequalities with one unknown, as well as to collect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and errors in problem solving..

In this study, the impact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 corporate image, service quality, perceived value,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customer loyalty was explored

In this study, we took some elementary schools located in Taichung city as samples to analyze the quality properties of academic administration servi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Regarding Flow Experiences as the effect of mediation,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effect of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and Well-being on volunteer firemen, taking volunteer

(計畫名稱/Title of the Project) 提升學習動機與解決實務問題能力於實用課程之研究- 以交通工程課程為例/A Study on the Promotion of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Practical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status of the emerging fraudulent crime and to conduct a survey research through empirical questionnaires, based on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relations among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satisfaction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well as to identif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on teachers’ study and teaching potency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