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二、 文獻探討

2.3 TFT-LCD 之產業特性

2.3.1 資本密集度高

TFT-LCD 產業屬於資本密集型產業,無論建廠工程所需的資金、機器設備 的購買,以及國外技術移轉權利金等,都需要龐大的資金。以建造一座4 代廠為 本為目標。1998 年,三星電子率先量產 600*720mm 的玻璃基板,致使日本廠商 自知無法在量產技術上與南韓廠商競爭,再加上整體環境因素的配合,使得他們

資料來源:Display Search, 2003

2.3.2 技術密集度高

TFT-LCD 之製程十分繁複,每一階段皆有可能因種種不同的原因而使良率

降低,因此生產自動化與品管控制在TFT-LCD 製程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也 因為如此,極需具備整合能力的人才,不但需要懂得TFT-LCD 製程的技術,對 液晶特性的瞭解、濾光片RGB 三色排列和佈線、驅動 IC 和控制電路設計、模組 的構裝等各種基礎技術。此外,電子、電機、光電、物理、化學、材料、半導體 製程等各領域環環相扣,才能具備量產的基本條件。TFT-LCD 與半導體之製造 程極為類似,技術層次高而複雜,不論是上游設備、各種材料與零件的特性、面

TFT-LCD 之產業競爭力取決於上游材料及關鍵零組件之高自製率、中游面 板之技術能力、及下游應用市場之多樣性三者之健全發展。其中材料成本占面板 總成本的60%以上,因此,國內 TFT-LCD 產業欲達到成本與日本或韓商競爭之 局面,必須提高國內面板製造廠之上游材料自製能力,若材料完全依賴進口,成 本即缺乏競爭力。TFT-LCD 在製程上需要許多的零組件與材料,且整個製程都 是環環相扣,有其先後順序,再這當中如果有一個階段因為缺少材料零組件或製

材料 韓國 台灣 偏光片 2000 年 LG 開始生產,

技術來自於日本。

日本三立技術移轉力特光電。

協臻光電技術來自於美國。

驅動IC 三星自製生產並外銷。 台灣廠商多家投入(聯詠、凌陽等),但也有 部分面板廠向美國或日本採購。

背光模組 目前有 20 多家投入生 產。

目前有20 多家投入生產,技術來自於日本。

Source:PIDA、全球產業研究中心整理,2002/01

2.3.4 產品良率、品質與尺寸為競爭之關鍵因素

良率、品質亦是影響成本之關鍵因素,成本計算時,良率會用來作為調整之 用。此外,面板尺寸之選擇亦為決定企業獲利能力之考量因素之一,一旦所有面 板製造商皆將所有目標尺寸訂定相同時(如1999 年大部分之面板廠商將目標尺 寸訂為13.3 或 14.1 吋),市場上同一尺寸之量多價跌的現象自然就會出現,因此 廠商於選擇切割尺寸方面,不得不多蒐集競爭對手的資料,以做為決策之依據。

另外也因為面板價格經歷幾波下跌,目前許多小廠售價已經瀕臨變動成本邊 緣,甚至要以低於成本的價格來出售;在此情況下些許的良率差異即可能是小賺 或大賠的局面。

2.3.5 關鍵零組件的瓶頸

台灣TFT 產業整體上可謂「抱日追韓」、「聯日抗韓」。過去由於日本經歷長 期經濟不景氣,又無法有效的降低生產成本,面臨韓國廠商的激烈競爭,開始積 極與台灣合作,一來將舊的生產線移至台灣,換取現金;二來也可以利用台灣的 技術人力,降低生產成本,取得便宜的面板。由於台韓間激烈的競爭,促使價格 加速滑落,打開了面板市場。

以近來日本人保守的投資策略,如果不是非常確定以長期的生意可做,不會 輕易在海外投資大錢。韓國、台灣廠商在TFT-LCD 面板上持續的大舉投資,形 成產業群聚,龐大商機的讓日本企業紛紛捧著「國寶」來台的情節不斷上演,對 台灣TFT-LCD 面板場得發展可謂「魚幫水、水幫魚」。

雖然在關鍵技術上日商多採100%獨資,不輕易將技術與人分享,表面上台 灣從關鍵零組件到原材料,大多掌控在日商手中,讓台灣面板產業看似沒有「頭」

的產業,但是位處中游的少數面板廠也是唯一的買主,上中下游產業間緊密的依 存關係,讓台灣面板產業居於領導地位。由於台灣長期忽視基礎材料科學、缺乏 研發人力資源,未來勢必仰賴跨國整合的投資模式,透過市場商機吸引外商來台 設廠、加速本土化、建立完整的供應鏈,未來再配合台灣工程人員在製程改善上 的潛力,促使關鍵零組件的成本進一步降低,提升台灣的整體競爭優勢。

基本上液晶面板零組件發展的瓶頸,可以區分為幾種型態:

1. 玻璃基板長期供不應求的壓力將不可避免:

玻璃基板(Glass Substrate)2所佔的成本極高,而且從決定投資到實際量產的 時間非常長,加上幾乎無法停爐的考量,較容易發生階段式的供應不足的現象。

以產能面積來看,2004 年全球大尺寸面板的供應將達 19.71 平方公里,成長 51

%。考慮切割尺寸的實際利用面積與廠商良率後,2004 年有效供給面積約 12.2 平方公里,較2003 年成長 51%,換言之,2003 年之後,每一季的生產幾乎都以 10%以上的水準成長。但由於玻璃基板無法滿足面板廠的需求,因此實際面板的 產量將受到的限制,預估 2004 年實際產能較 2003 年成長 44%,但 2004 年Q3 前仍低於需求。

2. 彩色濾光片:

彩色濾光片(Color Filter)3屬於戰略資源,由於面板廠積極介入,預期供需 將逐漸趨於穩定。面板廠商目前都採用部分內製的規劃,以提高彩色濾光的垂直 整合度。彩色濾光片一般需等到中游的面板廠定案時,才能配合採購設備,形成 量產時程上的落差。

3. 冷陰極管:

背光模組4屬於設計導向,目前多掌握在日本廠商手上。以冷陰極管(CCFL)

為例,筆記型電腦的需求量為一條、LCD顯示器為每台 2-4 條,但液晶電視則依 尺寸變化,大約為10-16 條。冷陰極管缺貨時,會直接影響到背光模組的出貨,

尤其是當市場上對液晶電視需求超過預期時,對筆記型電腦面板與LCD顯示器面 板會產生排擠效應。

4. 液晶電視利潤高,排擠低階面板

液晶電視需求遠超於預期,上下游日本業者紛紛將產能轉做高利潤的液晶電 視,加上低階面板的需求仍持續增溫,使零組件的需求緊繃,造成市場進一步缺 料。

2LCD用的玻璃基板可分為:TN、STN用soda系玻璃及TFT用無鹼玻璃。玻璃母基版的尺寸依不同設備世 代而有大小之分,最終尺寸是根據面板所需尺寸加以切割而成。玻璃基板厚度約在0.4~1.1mm,如此超薄 要求下,對玻璃廠或LCD而言,都是製程一大考驗,甚至廠商開發塑膠(Plastic)基版。玻璃基板上依據不同 功能需求再做後續製程,形成TFT基版、彩色濾光片或ITO導電玻璃。

3彩色濾光片是在玻璃基板上鍍上微細RGB顏料,爲LCD彩色化必備元件,也是佔材料成本比重很大的元 件。由於彩色濾光片的RGB位置大小必須與TFT基版每一個畫素精準對味,因此彩色濾光片廠商必須與 TFT-LCD廠商有長期配合關係。彩色濾光片生產線依據玻璃母基板尺寸,也有不同世代之分。

4LCD產生的光源是由外界提供,所以一般穿透LCD均要光源。背光源約可分成三類CCFL、EL及LED背 光源,而彩色LCD多採用CCFL背光源。CCFL背光源是由CCFL燈管、導光板(LightGuide Plate,簡稱LGP)、

反射板(Reflector)、擴散膜(Diffuser)及稜鏡片(Prism Sheet)等組成。若要求較強的顯示亮度,則會採用雙燈

2.3.6 產業景氣循環特性

TFT-LCD 產業中一個重要的特性即為產品生命週期短及生產線技術之更替 速度快,因此景氣循環的現象明顯,業界稱之「Crystal Cycle」。而景氣循環的始 末,大致都有幾個過程;先是過度樂觀景氣情況而超額投資,然後遇到景氣下滑 及供給過剩導致產品價格迅速下滑進入景氣谷底,接著是便宜價格逐漸刺激產品 代替效果而引導需求,最後是產能供不應求同時刺激價格上揚,然後又重回第一 階段完成一次景氣循環。從過去的歷史紀錄歸納,平均每兩年供需狀況會交替一 次。

從產業的發展歷程中,可觀察到由於從資金投入到量產,需要一年以上的時 間,每兩年供需狀況會互相交替,而使得市場出現供過於求或供不應求的狀況。

雖然近幾年來,廠商大力開拓不同應用產品的市場,以免掉入Crystal Cycle 的循 環中,不過因為價格過高,應用市場未能完全開拓,以及關鍵零組件供應不足等 因素下,TFT-LCD 產業仍然不能脫離此一桎梏。

根據資料顯示,1997 年至 1998 年就因為供過於求,加上南韓發生金融風暴,

使得南韓廠商及需要資金挹注,此時為了開拓TFT-LCD 產業的銷售量,因此採 取『降價策略』,由於降價速度過快,市場反而抱著觀望的態度,因而也造成日 本與南韓的投資金額降低。此時日本與南韓才積極往改善製程、產品與量產技術 方向著手,甚至開發多晶矽TFT-LCD 產品與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Organic Linght Emitting Diode;OLED)等更先進的技術,這些動作都為了等待 1999 年的供不 應求。

同樣的,2000 年大尺寸 TFT-LCD 面板在廠商產能大幅開出下,供過於求的 情形在2001 年上半年顯現,反映在面板價格時,則呈現大幅下跌的情形,2001 年第三季以後在LCD Monitor 需求帶動下,供需缺口逐漸縮小。但自 2002 下半 年開始,LG Philips LCD 已將 5 代線產能開出、製程良率大幅提昇,三星也加 緊腳步將5 代線產能提前至第三季量產,台灣廠商也在 2003 上半年陸續開出產 能,在廠商大幅增產動作發生之後,可預期市場供需又將再度出現反轉。

2.4 TFT-LCD 之產業特性

LCD產業結構主要分為上游材料製造、中游的LCD面板製造及LCD模組、下 游的各類型資訊及電子等應用產品。上游的原料材料包括背光源模組、偏光板 (Polarizer Film)5、玻璃基板、ITO(氧化銦錫)導電玻璃6、間隔物、彩色濾 光片、液晶材料(Liquid Crystal)7、配向膜、相位差膜、封膠材料、驅動IC(Drive IC)8、以及設備製造等;中游的LCD面板及LCD模組製造,或兩者兼營;下游 依據Standford Resource Inc.的歸納,應用產品可以分為六大領域,主要仍以電 腦、通訊、及消費性電子應用為主。茲將LCD產業結構圖式如圖 2-1:

LCD產業結構主要分為上游材料製造、中游的LCD面板製造及LCD模組、下 游的各類型資訊及電子等應用產品。上游的原料材料包括背光源模組、偏光板 (Polarizer Film)5、玻璃基板、ITO(氧化銦錫)導電玻璃6、間隔物、彩色濾 光片、液晶材料(Liquid Crystal)7、配向膜、相位差膜、封膠材料、驅動IC(Drive IC)8、以及設備製造等;中游的LCD面板及LCD模組製造,或兩者兼營;下游 依據Standford Resource Inc.的歸納,應用產品可以分為六大領域,主要仍以電 腦、通訊、及消費性電子應用為主。茲將LCD產業結構圖式如圖 2-1: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