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質性訪談摘要與分析 質性訪談摘要與分析 質性訪談摘要與分析 質性訪談摘要與分析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質性訪談摘要與分析 質性訪談摘要與分析 質性訪談摘要與分析 質性訪談摘要與分析

為能深入瞭解以Google Earth輔助地理教學之應用情形及實施困境,

研究者乃進行多次教師與學生的個別深度訪談。老師部分的訪談對象分為 三個族群:1.從教師問卷中挑選填答較深入的老師。2.對資訊科技運用較 熟悉的老師。3.專業的教授。學生部份的訪談對象則都為參加實驗教學的 實驗組學生在課程結束後進行的個別或深度訪談。

一、地理教師深度訪談摘要與結果分析

教師是教學課程的實際執行者,其願意端什麼樣的菜、呈現什麼樣的 教學方式與各種配套措施讓學生獲益滿滿,產生濃厚的興趣,一直是研究 者在教學上努力的目標。所以Google Earth 在國中地理科教材的設計與應 用也一直是研究者視為最重要的努力方向,在Google Earth教學課程的設 計與應用上要如何確實展現出來;確實能激起學生使用動機;確實與地理 課程做結合,為教師訪談的重點。

為瞭解地理教師對Google Earth教學設計與應用的看法或觀點,在本 研究進行的整個過程中,研究者都有針對地理老師進行實際訪談,訪談前 後進行六個月,一共專訪12位地理老師,每位地理老師訪談次數約1~3 次不等,其訪談結果整理分析如下,主要訪談內容為對Google Earth在地 理教學的設計與應用之建議以及Google Earth設計與應用的優點都給予 很多回饋。有關12位老師各別與深入訪談內彙整如【表4-34】。

針對12位地理教師訪談整理分析後,彙整 Google Earth在國中區域 地理教材的設計與應用之建議如下【表4-34】以及整理 Google Earth設 計與應用上優點亦闖述如下。

(一) Google Earth在地理教材的設計與應用之建議

【表4-34】地理教師訪談資料整理與分析--Google Earth在地理教材的設 計與應用之建議

疊圖方面 1.多使用疊圖,因具有整合功能,可做空間對照。

2.疊圖無文字說明,是否可再加文字說明。

3.可再思考Google Earth的底圖可套疊哪些圖層,有助 於呈現地理的主題和概念。

4.建議可套疊黃土高原水系的圖層,以說明黃土高原水土 流失的概念。

5.可利用人口分布圖的套疊並調整其透明度,以說明人口 分布狀況與新疆綠洲的關係。

6.可同時疊兩張以上的圖層,調整好各自透明度,以利說 的明地理概念。

7.建議可以使用由GIS製作的地形圖層為底圖,以取代原

本所使用由Google Map所擷取的地形圖。

8.要審慎思考所疊的圖層代表性如何?

9.可多加利用他人所製作的KMZ檔,如:中研院所製作

的地形3D剖面圖、時區圖層。

照片方面

1.建議多使用照片解釋人地互動。

2.可多使用照片搭配大比例尺的影像說明。

3.要審慎思考照片的代表性如何?

4.建議Google Earth 的照片說明應做修改,並注意調整

字體的大小,以符合教學上的使用。

5.建議照片所呈現的大小要調整好。

衛星影像方 面

1.要多比較不同比例尺的影像,以選取效果最佳的衛星影 像,如三級階梯衛星影像圖。

2.建議多使用視角控制鈕,以呈現效果最佳的立體影像。

顯示 時間

1.新增非Google Earth 內建的圖層時,部分影 像顯示時間較久,要研究改進的方法。

2.衛星影像大比例尺所顯示出的立體地形影

3.要注意若畫面轉換太頻繁不好。

其他

1.建議可搭配Flash動畫或Google Earth的錄影、

youtube影音、音樂。

2.以新增路徑的方式來表示邊界和河流時,應注意顏色和 線條粗細的調整。

3.小比例尺可以看見完整的邊界,以了解相對位置的關 係,但無法顯示Google Earth內鍵的國家名稱,建議 以其他方法解決此問題。

4. Google Earth有內鍵全世界的總覽圖,較不符合此教

案使用,建議可自行製作中國的總覽圖,以顯示相對位 置的概念。

5.建議將等高線圖調整其透明度並套疊在Google Earth

的影像上,以協助地形概念的講解。

6.建議教材呈現是由小比例尺至大比例尺,並搭配剖面圖 和照片呈現。

7.要做好地標字體大小的調整。

(二)Google Earth教材設計與應用的優點 1. Google Earth操作簡單

2.衛星影像的優點是有立體感、較具真實感、可轉換不同角度、

可連續的處理影像,影像較相片清晰,不會誤判地形,所以 Google Earth的影像比文字或照片更有價值。

3.若使用 Google Earth內建相片的優點是已定位、有描述。

4.可用疊圖方式讓資訊可同時出現、讓概念整合,增進學生理解 和聯想能力,使空間關係容易建立。

5. Google Earth的好處是可以彈性縮放比例尺,引導學生思考與

整合。

6.製作辛苦但可以分享材料很多,有分享的機制。

二、學生教學實驗後的訪談摘要與結果分析

有關Google Earth教學課程設計與應用的優缺點、實施過程所產生的

問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反應以及教學後的成效,唯有透過與學生實際 的訪談,才能獲得真實的回饋與反應資料。

在進行實驗教學後之問卷調查與學習後測驗結果分析,並驗證了以

Google Earth設計地理教材的正面成效之後,研究者欲更加深入了解學生

在學習實驗教學課程之後對課業的影響,以及在學習過程中可能面臨的一 些問題。因此研究者採立意抽樣的方式,從實驗組三個班級中選取5位學 生進行訪談。訪談的結果分析如下:

(一) Google Earth教材設計與應用方面:

1.教材設計有對比效果,讓學生一目了然 2.區域地理在設計與應用上讓學生很容易理解 3.3D立體呈現效果佳

4.實際影像清楚且詳細 5.疊圖具有整合功能

6.對地理概念有較清楚的了解 (二)學習效果

1.實驗教學進行的非常有趣,讓學生很容易理解。

2.教材設計都與地理概念相關,很能引起同學的學習興趣。

3.老師所設計的活動都很有趣,同學都很熱烈的參與

8.因呈現清昕各種角度都可掌握,讓同學很容易記憶,對未來學習 2. Google Earth

較靈活影像清

904班 男同學

3.操作靈活,可以任意進入想要看到的地區 4.學習效果勝過地球儀和掛圖,此二者圖片都

太小看不到

908班 男同學

1.「地形崎嶇不平」懂字面意義,但印象不深 刻,若用影像能大大加強記憶效果

2.疊圖功能能統整前後幾個單元一些能比較的 內容,幫助我們掌握跨章節的概念,建立了 知識的連結能破除了一些原本的刻板想 像,因為對非本國的東西容易有錯誤的概 念,例如窯洞的分佈和窯洞內的實況,用這 套軟體,就能建立比較正確的圖像記憶 若能提供數據更好

3.平面影像受限於拍攝角度不同,立體影像則 能轉動較能看到各種的角度,更活潑具體

4.不建議所有的課程進行都用Google Earth,

因為有些概念用口語敘述較能聽的懂,不同 的課程要變換不同的教法

5.疊圖的運用讓我們能瞭解等雨量線和農牧區 的比較、人口分布和地形的關係,幫助我們 瞭解大範圍的內容

6.內蒙古高原和雲貴高原除了運用Google

Earth外,可能還要多加一些疊圖和相關圖

片的編排去輔助,只用Google Earth 效果不 夠好

7.有些地方地形類似不曉得在看哪裡,老師的

混淆看不清楚 不易分辨

904班 女同學

自然閃過曾經看過的類似的地形影像,容易 處理需要比較的概念

2.對特殊景觀印象特別深刻

3.地形高度相近的地方因為顏色相近,會看不 清楚轉的速度不要太快,眼睛跟著一直轉頭 會暈

4.放大縮小太快頭也會暈 5.疊圖不宜疊太多,圖會很亂

905班 男同學

1.比例尺功能在Google Earth上操作的效果 比只用課本教清楚很多

2.希望在中國的Google Earth 資料庫中,資料 能越統整越詳細越好

3. Google Earth 能提供完全正確的地圖,跟老 師手繪在黑板上比起來要精確很多

4.拉近容易看清楚地形特徵,很有趣、深入 5.尺規功能能提供精確數據幫助理解,以台灣

當成面積的比例尺則讓人印象深刻 6.海拔高度字太小看不清楚

7.經緯度定位的字有些太小,看起來很吃力

由學生的訪談可得知,如何改進教學課程內容的設計與 Google Earth 教學方法的應用,是很重要的,當然除了軟硬體設備的基本配合外,教師 的上課方式、氣氣的掌握、與學生的互動…等,讓所有的學生都能熱烈的 參與教學活動,才能有效提昇所有學生對 Google Earth 教學的認知、技 能與情境等目標,這也將是研究者未來使用 Google Earth 教學或採用更 先進的資訊科技的設計與應用,呈現最好的教材給學生,實為在教學工作 上最大的努力目標。

三、觀察實驗教學課程教師訪談摘要與整理

本研究實驗教學課程一共有二位觀察教師,除觀察老師的上課外也觀 察學生的反應與整體上課的表現情形並協助教學錄影。

本研究於 Google Earth 實驗教學課程實施完畢後,徵得二位觀察教師 之同意,進行個別訪談,再將訪談結果進行整理分析,以期對 Google Earth 的實際教學有更深入的了解與改進。茲將訪談的結果整理分析如下:

(一)觀察學生 Google Earth 教學後的心得:

1.學生上課反應很熱絡,許多影像疊圖都讓學生大開眼界,給 予很大的迴響與共鳴。

2.學生看到中國地形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落差大的衛星影像圖,極 有興趣且反應熱絡,此畫面對於講解中國三峽大霸的興建非常有 助益。

3.對於人口分布圖的疊圖,由於點的疏密差異顯著,讓學生極度震 撼。

4.學生喜歡的題材為他們覺得熟悉的地方,例如自己的學校、台 灣、自己家等,學生很喜歡,引起熱烈討論與迴響。

5.圖片呈現與反應:

(1)三 D 立體影像:呈現近距離影像,有臨場感的感覺(可能比較 接近他們在電玩裡看到的畫面)

(1)三 D 立體影像:呈現近距離影像,有臨場感的感覺(可能比較 接近他們在電玩裡看到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