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跆拳道比賽踢撃動作型態分析研究

2009 年跆拳道比賽開始實施電子護具的使用,跆拳道競賽規則相對改變,選手皆 以高得分動作為優先。因此跆拳道選手如果沒有正確而紮實的基本踢擊技術,將會影響 踢擊的準確性、速度、力量及控制身體動作等能力。而選手攻擊動作中不論男女最常用 的攻擊與得分動作為旋踢,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旋踢動作有較多變化且速度快力量大 (蔡 明志,1998)。

An (1983) 曾針對1981~1982年間100名韓國優秀跆拳道選手,在50場重要的賽會中 各種踢法的使用次數和得分率進行研究,結果發現:

(ㄧ) 不同攻擊動作出現的次數的高低,順序依序為旋踢、下壓踢、側踢、後旋踢。

(二) 不同量級得分數的統計發現,得分數最高的量級是蠅量級,而輕量級的得分數均 高於重量級。

(三) 不同攻擊動作得分數的高低,順序依序為旋踢、後踢、下壓踢、後旋踢。

錢紀明、李志文﹙1994﹚利用電動計時器針對我國7 名跆拳道國家代表隊選手,進 行六種攻擊動作﹙前踢、下壓踢、旋踢、後踢、側踢、後旋踢﹚測試及分析比較。研究 結果發現旋踢的動作速度最快,其餘依序為側踢、前踢、後旋踢,最慢為下壓踢。

蔡明志 (1988) 探討1997 香港第6屆女子世界跆拳道錦標賽,各量級得牌選手 (32人,計148場次) ,在各類攻擊動作型態及各比賽層級中,運用之攻擊率、得分率及 成功率的情形,來瞭解目前世界各量級女子優秀選手技戰術的運用方式與獲勝因素。其 結果如下:

12

(一) 攻擊率最高,其順序依序為旋踢、後踢、下壓、後旋踢、前踢、側踢、正拳。

(二) 得分率最高,其順序依序為旋踢、後踢、下壓、後旋踢、前踢、側踢、正拳。

(三) 成功率最高,其順序依序為旋踢、後踢、下壓、後旋踢、前踢、側踢、正拳。

Kim (1988) 以1988年60名韓國奧運女子跆拳道國家培訓隊選手和64名女子高中培 訓隊選手為受試者, 利用模擬比賽的方式進行六種跆拳道攻擊動作的使用頻率、得分 與成功率記錄分析。結果發現:

(一) 各類攻擊動作的攻擊率旋踢最高(61.40%),其餘為下壓、後踢、側踢、 和後旋 踢。

(二) 得分率方面旋踢最高( 67 .89% ),其餘為下壓、前踢、後踢、側踢、和後旋踢。

(三) 成功率方面則以下壓最高( 39.15 %), 其餘依序為旋踢、後踢、前踢、側踢、和 後旋踢。

洪佳君(2001)針對2000 年雪梨奧運女子跆拳道49 公斤級以下之選手,將比賽技 術動作分為主動攻擊與被動攻擊,區分左右腳進行分析。研究者利用觀察法,在15 場 比賽中研究發現,主動攻擊以旋踢、滑步旋踢、下壓為主要技術;被動攻擊則以旋踢、

後踢、前腳旋踢為主。

宋玉麒 (2005) 針對2005 年東亞運動會男子跆拳道比賽,中華隊、韓國隊及中國 隊比賽技術進行分析。研究者以觀察法,將其數據量化分析,針對主動和被動、右腳和 左腳及對戰時前腳和後腳所搭配的攻擊及得分次數百分比,以二分法與交叉綜合描述。

該研究結果發現:

(ㄧ) 中華隊以主動以右後腳、中國隊以主動左後腳、韓國隊以被動右後腳為主要的得 分攻擊型態。

(二) 韓國隊主動與被動攻擊均衡,中華隊著重主動攻擊,中國隊著重被動攻擊。

(三) 三隊皆以後腳攻擊為主。該研究最大發現,三隊比賽技術動作均以旋踢為主,中 國隊、韓國隊成功率以旋踼最高,中華隊以後踢最高。

13

邱共鉦、陳淑貞、孟範武、相子元 ( 2005 ) 探討2004年荷蘭公開賽54-58級金牌選 手朱木炎,於五場比賽中每回合動作攻擊型態與攻擊數、得分數之分析比較,以瞭解朱 木炎選手比賽中使用攻擊技術型態,提供給教練與選手訓練及比賽的參考。研究法利用 影帶系統觀察法加以記錄統整,將記錄後的資料進行量化處理分析,並針對每場三回合 中主動和被動、右腳和左腳與搭配前腳和後腳的攻擊數、得分數與成功率進行綜合性描 述。結果發現:

(ㄧ) 在攻擊型態為主動攻擊選手, 攻擊腳為後腳。

(二) 主動攻擊時前後腳與左右腳交叉分析,在主、被動以右後腳攻擊數為最高,右前 腳最低。

(三) 攻擊動作主要以旋踢、前踩、下壓踢為主。

(四) 得分數以旋踢動作最高、成功率以下壓踢與後踢為最高。

胡博綱 (2011) 研究跆拳道比賽新規則攻擊動作技術分析,以2009年世界錦標賽男 子國家代表隊決選的16位選手為觀察對象,先以錄影紀錄比賽情況後,再請裁判事後針 對選手攻擊動作型態進行判定分析。其研究發現如下:

(一) 旋踢攻擊動作仍是比賽中攻擊率、得分率、成功率最高的常用動作,在八個量級 中的總得分率佔86.47%,其次為後踢佔6.02%,後依序為下壓4.51%,轉身旋踢 佔3.01%,前踩、後旋踢、正拳為0%。

(二) 攻擊率除了旋踢78.47%依舊維持最高外,次為下壓7.67%高於後踢的4.95%,

但下壓的成功率卻低於後踢。

(三) 選手攻擊型態之攻擊數、攻擊率的高低依序為中端83.91%、上端8.42%、轉身 動作7.67%,其得分率之排序亦為相同。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