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 133
4. 辭典/百科全書/詞彙學
此所謂辭典,並非指一般的語文類的辭典,而是指特定文獻 或特定學門的文獻導向的或學門導向的辭典。百科全書亦然。
辭典以字詞或詞彙為主,至少進行注音和釋義的工作;相對 地,百科全書則針對特定文獻或特定學門,分門別類,標定單位題 目,扼要提供儘可能完備的知識,其範圍當然不限於字詞或詞彙。
辭典的編寫,背後必須進行語音和語法,尤其是詞彙的研 究,因而促進詞彙學的發展。編寫專科辭典,應該擬妥企劃案,至 少涵蓋宗旨、方針、取材範圍、詞目選取原則、詞目編排體例、詞 目的釋文撰寫要點、導論、附錄,以免手忙腳亂或漏東漏西。除了 依據企劃案來執行編寫的工作,還有必要以高標準來進行自我評 鑑,並且儘可能確實改進缺失。當今的辭典編寫,其實整個文獻學 工作亦然,不必再閉門造車或橫衝直撞;若想滿足如下四個條件,
致、差異、平等性,可參閱:Youxuan Wang, Buddhism and Deconstruction:
Towards a Comparative Semiotics, Richmond : Curzon Press, 2001.
只要灌注心力,應該不至於太過困難:其一,廣泛汲取相關出版品 的優點;其二,培養全球視野;其三,以標準化為基本規格;其 四,發揮專業素養的特色。
有關辭典或詞彙學之為用,可分成七類作品,形成概略認識 或隨意瀏覽:其一,詞彙學專著;
152其二,針對佛典所做出來的詞 彙學專著,其對象用語,除了佛典漢語,
153還包括梵文等佛典語
152
例如,參閱:北京大學中文系語言學論叢編委會(編),《詞彙學論文彙 編》(北京:商務印書館,1989 年);徐時儀,《古白話詞匯研究論稿》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年);劉叔新,《詞匯學和詞典學問題研 究:論文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 年)。
153
例如,參閱:王紹峰,《初唐佛典詞匯研究》(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4 年);朱慶之,《佛典與中古漢語詞彙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
1992 年);梁曉虹,《佛教與漢語詞彙》(台北:佛光文化事業,2001 年);梁曉虹,〈佛教詞語的構造與漢語詞彙的發展〉,收錄於《中國佛教 學術論典·66》,佛光山文教基金會總編輯,(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
2002 年),頁 1-265; 陳秀蘭,《敦煌變文詞彙研究》(成都:四川民族出版 社,2002 年);顏洽茂,《佛教語言闡釋:中古佛經詞匯研究》(杭州:杭 州大學出版社,1997 年);顏洽茂,〈魏晉南北朝佛經詞彙研究〉,收錄於
《中國佛教學術論典·64》,佛光山文教基金會總編輯,(高雄:佛光山文教 基金會,2002 年),頁 1-326.
言;
154其三,討論專科辭典或佛學辭典在編輯方面的相關事宜;
155其四,置身當今學界,佛教一般性的辭典或詞語匯釋,
156這還可進
154
例如,參閱:工藤順之,〈Mahakarmavibhavga 寫本再讀による「佛教梵 語」語彙の再考察〉,《印度學佛教學研究》第 52 卷第 2 號(2004 年 3 月),頁 105-110.
155
例如,參閱:王明玲,〈專科辭典之編輯體例調查:以民國 89 年、90 年、
91 年為例〉,《佛教圖書館館訊》第 34 期(2003 年 6 月),頁 25-37; 辛嶋 靜志,〈《佛典漢語詞典》之編輯〉,《佛教圖書館館訊》第 35/36 期
(2003 年 12 月),頁 28-32; 楊郁文,〈《阿含辭典》編輯體例說明〉,
《中華佛學學報》第 16 期(2003 年),頁 67-108; 釋自衍,〈論工具書編 輯:專訪張錦郎老師〉,《佛教圖書館館訊》第 34 期(2003 年 6 月),頁 6-24; 釋見晉,〈《四分律辭典》編輯〉,《佛教圖書館館訊》第 35/36 期
(2003 年 12 月),頁 21-27; William A Katz, Introduction to Reference Work, vol. I, Basic Information Services; vol. II, Reference Services and Reference Processes, eighth edition, Boston: McGraw-Hill Humanities, 2001; Joseph Janes, Introduction to Reference Work in the Digital Age, New York: Neal-Schuman Publishers, 2003.
156
例如,參閱:佛光大辭典編修委員會(編),《佛光大辭典》,共 8 冊,
(台北:佛光文化事業,1988 年);李維琦,《佛經詞語匯釋》(長沙:湖 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 年);吳汝鈞(編著),《佛教思想大辭典》(台 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2 年);陳友民,〈中文佛教工具書簡介(一):
辭典〉,《佛教圖書館館訊》第 1 期(1995 年 3 月),頁 14-19; Charles S.
Prebish,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Metuchen: The Scarecrow Press, 1993;
一步以主要導入的語言來區分,例如梵文辭典、
157巴利語辭典;
158其五,佛教專題辭典;
159其六,以佛教的專書、專人、或專宗為其
中村元,《廣說佛教語大辭典》,共 4 冊,(東京:東京書籍株式會社,
2001 年);宇井伯壽(監修),《コンサイス佛教辭典》(東京:大東出版 社,1984 年)。
157
例如,參閱:林光明、林怡馨(合編),《梵漢大辭典》(台北:嘉豐出 版社,2004 年);Sanskrit-Wörterbuch der buddhistischen Texte aus den Turfan-Funden, begun by Ernst Waldschmidt; continued and edited by Heinz Bechert et al., Göttingen: Vandenhoeck und Ruprecht, 1973-c2003; Franklin Edgerton, Buddhist Hybrid Sanskrit Grammar and Dictionary, 2 volumes,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53; Monier Monier-Williams, A Sanskrit-English Dictionary:
Etymologically and Philologically Arranged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ognate Indo-European Language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899; 平 川 彰
( 編) ,《 佛教漢 梵大 辭典 》( 東京: 靈友 會, 1997 年) ,荻 原雲 來
(編),《漢譯對照梵和大辭典》,新裝版,(東京:講談社,1986 年)。
158
例如,參閱:A Critical Pali Dictionary, begun by V. Trenckner; rev., continued and edited by Dines Andersen, Helmer Smith and Hans Hendriksen, Copenhagen: Royal Danish Academy of Letters and Sciences, vol. I (1924-1948);
vol. II (1960-1990); vol. III, 1-3 (1992-1994); Encyclopaedia of Buddhism, 7 vols., edited by G. P. Malalasekera, Colombo: The Government of Ceylon, 1961-2003;
雲井昭善,《パ—リ語佛教辭典》(東京:山喜房佛書林,1997 年)。
159
例如,參閱:季羨林(主編),《敦煌學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 社,1998 年);三枝充悳,《インド佛教人名辭典》(京都:法藏館,1987
範圍的辭典;
160其七,傳統上,為了翻譯佛典或研讀佛典,專門編
年);早島鏡正(監修),《佛教·インド思想辭典》(東京:春秋社,1987 年);赤沼智善,《印度佛教固有名詞辭典》(京都:法藏館,1967 年);
森章司(編),《佛教比喻例話辭典》(東京:東京堂出版,1987 年);
Robert Heinemann, Chinese-Sanskrit Sanskrit-Chinese Dictionary of Words and Phrases as Used in Buddhist Dharani, (東京:名著普及會, 1985年);G. P.
Malalasekera, Dictionary of Pali Proper Names, 2 vols, London: The Pali Text Society, 1974.
160
例如,參閱:釋智諭(主編),《淨土藏彙粹》(台北:西蓮淨苑,1991 年);釋智諭(主編),《般若藏彙粹》(台北:西蓮淨苑,1993 年);
Edward Conze, Materials for a Dictionary of the Prajñaparamita Literature, Tokyo: Suzuki Research Foundation, 1973; 山田孝道,《禪宗辭典》(東京:
東京圖書刊行會,1975 年);田村晃祐(編),《最澄辭典》(東京:東京 堂出版,1979 年);辛嶋靜志,《正法華經詞典》(東京:創價大學·國際 佛教學高等研究所,1998 年);辛嶋靜志,《妙法蓮花經詞典》(東京:創 價大學·國際佛教學高等研究所,2001 年);金岡秀友(編),《空海辭 典》(東京:東京堂出版,1999 年);橫山紘一、廣澤隆之,《瑜伽師地論 に基づく梵藏漢對照·藏梵漢對照 佛教語辭典》(東京:山喜房佛書林,
1997 年);N. K Singh, B. Baruah (eds.), Encyclopaedic Dictionary of Pali Literature, Delhi: Global Vision Pub. House, 2003; C. S. Upasak, Dictionary of Early Buddhist Monastic Terms: based on Pali Literature, Nalanda: Nava Nalanda Mahavihara, 2001.
寫出來的辭典,並且在當今學界,展開對應的研究。
161161
例如,參閱:民族出版社(編),《藏漢對照丹珠爾佛學分類詞典》(北 京:民族出版社,1992 年);姚永銘,〈《慧琳音義》語言研究〉,收錄於
《中國佛教學術論典·65》,佛光山文教基金會總編輯,(高雄:佛光山文教 基金會,2002 年),頁 1-314; 姚永銘,《慧琳《一切經音義》研究》(南 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3 年);徐時儀,〈慧琳和他的一切經音義〉,收 錄於《中國佛教學術論典·66》,佛光山文教基金會總編輯,(高雄:佛光山 文教基金會,2002 年),頁 267-457; 徐時儀、梁曉虹、陳五雲,《佛經音義 概論》(台北:大千出版社,2003 年);徐時儀,《玄應《眾經音義》研 究》(北京:中華書局,2004 年);黃素娟,〈論《重編一切經音義》〉,
《佛教圖書館館訊》第 25/26 期(2001 年 6 月),頁 51-60; 潘重規,《龍龕 手鑒新編》(北京:中華書局,1988 年);鄭賢章,《龍龕手鏡研究》(長 沙: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 年);魏南安(主編),《重編一切經音 義》(台南: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1997 年);荻原雲來,《梵漢對譯 佛教辭典:翻譯名義大集(Mahavyutpatti)》(東京:山喜房佛書林,1959 年);Yumiko Ishihama (石濱裕美子), Yoichi Fukuda (福田洋一) (eds.),《A New Critical Edition of the Mahvyutpatti: Sanskrit-Tibetan-Mongolian 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inology 新訂翻譯名義》(東京:東洋文庫,1989 年);榊亮 三郎(編),《梵藏漢和四譯對校·翻譯名義大集》,世界佛學名著譯叢,第 12-13 冊,(台北:華宇出版社,1985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