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運動績優甄審生就學期間的生涯發展

本章依據訪談內容,撰寫成逐字稿並編列分類,經過受訪者確認與修改 後,將所得資料做整理分析與討論。依照研究目的與問題將資料歸納如以下:

第一節 運動績優甄審生就學期間的生涯發展

一、大學前的就學過程

(一)高中的就學過程

每位選手都有一段不同的就學歷程與升學經過,優秀的運動選手並非經由體 育班的教育體制下學習,受訪者中有三位分散在普通班級,兩位則在體育班,結 果發現,就讀體育班與非體育班的學生對於自己生涯發展情形有很大的不同處,

以下則為五位受訪者的成長經歷。

1、非就讀體育班

嗯…我是從小學三年級就開始學游泳,都不是讀體育班的,學校也是以升學為主 的學校,在學業分面不會有太大的困難,只是要多花一點時間。(A-5-2-1)

起初,高中就讀為普通科,其實是以升學為主,恰巧學校有拳擊隊,在朋友的鼓 吹及拉攏之下加入了校隊,高二以前都沒想過未來會就讀體育相關科系。

(B-2-1-1)

我想一下,大概國小四年級時開始接觸網球運動,那應該是幾歲,一路升學都不 是讀體育班,就是參加校隊這樣。(C-4-1-1)

由上述受訪者敘述所了解,運動績優生並非在升學過程中皆就讀體育班,他 們雖是學校運動代表隊,卻是分散在一般班級中就讀。李坤培(1999)指出,由

於運動代表隊選手分散於各個班級,相對地衍生出許多問題或爭議,諸如:行政 管理不便、教師教學困擾、訓練時間不一與生活輔導困難…等,其中學業與訓練 衝突最廣受討論。可是在上述三位非體育班的訪談研究中並未發現此問題存在,

他們有提到雖然常常需要外出比賽及花費時間練習,學校課程的進度會缺課,可 是在課業方面卻沒有落後很多,因為他們認為只要比別人多付出一些努力與時 間,將自己的不足補齊,把落後的進度跟上,因為這樣的學習態度及分布在普通 班中的學習環境,使他們進入大學在學業方面並沒有感到困難或不適應,反而更 能得心應手。

2、就讀體育班

國小二年級開始接觸桌球運動,原本讀石牌國中,讀了半學期覺得自己還是想打 球會比較好,所以就轉學到明德國中,因為那邊有桌球隊,之後就獨招到復興高 中體育班。(D-4-2-1)

國中二年級開始接觸田徑運動,教練跟老師的建議,高中獨招考進體育班就讀。

(E-4-1-1)

另外兩位就讀體育班的受訪者,他們就會明顯感覺到學業跟不上其他同學,

受訪者提到,在高中就讀體育班時比較注重的都是運動成績表現,認為運動成績 優良就可就讀理想學校,長期下來卻沒意識到學業成績低落(張浩桂,2003)。造 成學業遇到困境的原因,部分在於高中階段因訓練時間過長而荒廢學業,也因高 中時期的學科基礎未打好,進入大學後造成學業的適應困難(張宏亮,1995b)。

而研究者本身也是就讀體育班的學生,在體育班的環境中會有不同的學校代 表隊,所以比賽的時間會不太相同,當一個代表隊出去比賽,學生就會少了一大 部分,此時老師的進度就會一直停擺不前,呈現一再複習的狀態,因此,所學的 內容有限。再加上體育班的學期成績只要達 40 分就可以通過,比起普通班的學 生 60 分通過來說輕鬆很多,這也是造成體育班學生在學業上學習常會遇到困難 的原因。進入大學之後一開始也有點適應不良的狀況發生,因為在高中時期的學

業已經有所荒廢,讀書的方式也呈現比較鬆散的情形,可是其實多花一點時間在 學科上面做調適,慢慢的一樣會步入軌道,其實大家都一樣在接觸一個新環境,

學習一些新事物,只要肯用心,我相信這些在學科方面不會是件難事。

(二)選擇臺師大學之因素

每位選手在選擇學校及訓練環境都有自己的考量點,而當他們拿到運動績優

甄審資格的同時,相對的也有不少的學校可供他們做選擇,他們是如何去抉擇對 未來有著深遠影響的大學就讀,其影響因素如下:

1、父、母親的影響與期望

天下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就讀好的學校,一份安穩的工作,所以當有 這個機會時都會希望孩子能有一個鐵飯碗的職業,聽了父、母親的建議因而做出 選擇。

大部分的原因是父母親希望我可以當老師,工作比較安穩,所以選擇師大。而我 自己也覺得師大是一間不錯的學校,當老師也是不錯的路,所以我選擇師大。

(A-2-1-1)

A受訪者在聽取父、母的分析與建議後就選擇了臺師大就讀,當下她也認為 這樣的選擇對未來畢業後的出路會比較安穩,但其實受訪者後來有提到大學時他 的興趣是從事餐飲相關科系。

我心中對於餐飲方面的工作很有興趣也很嚮往,其實有想過大學讀餐飲相關的科 系,但最後還是選擇師大體育系,也一直為當老師做準備。(A-6-2-2)

但因為社會的發展趨勢,大部分的人都認為公職與教職是最有保障的職業,

從小就會被長輩灌輸這樣的觀念,因而壓抑了孩子本身的內心想法,使其在選取 就讀學校時考慮的是未來就業問題而不是自己的興趣取向。

2、教練與老師的影響

與運動選手接觸頻繁的無非是教練,選手養成了服從教練性格,因此給予的 分析都影響著選手的決定,在五位受訪者中就有三位是在教練的建議之下選擇了 師大就讀,其中B與E受訪者當下並非為了考取教職或教練而選擇就讀臺師大,更 特別的是E受訪者的志願卡非自己所勾選,是由他的導師幫他填寫,而D則是聽取 建議後認為就讀臺師大對自己比較有幫助。

高二以前都沒想過未來會就讀體育相關科系,升上了高三開始參與國際賽事也奪 得好成績,學業方面也維持平常的水準,因此拿到了甄審資格,再加上教練的建 議與鼓勵並且幫我做了未來的規劃,所以就順理成章的申請師大體育系並就讀。

(B-2-1-4)

B 受訪者一開始必從未考慮臺師大體育科系就讀,但因為因緣際會下接觸了 拳擊運動,再加上她天資聰穎在比賽中拿取甄審資格,當下教練給他的建議則是 申請臺師大就讀,畢業後可以回母校當任教練或教師,那時候的她原本是想就讀 商業管理或貿易科系的大學,可是在高中時他覺得整個重心有轉移在訓練體育方 面,加上教練又替她未來的路作好規劃,最後終究是選擇臺師大就讀。

學校的老師有推薦可以就讀師大、與北體,因此就在北體與師大兩間學校做抉 擇,然後聽取許多的教練與老師建議後去就讀師大,教練與老師他們認為,師大 畢業的對未來找工作比較好,且可以學到更多的東西。(D-2-1-1)

D 受訪者他拿取甄審資格後有考慮了兩所學校,此時他有詢問了教練及老師 的分析與建議,多數還是給臺師大比較好的評論,他們提到畢業後可以考取教師 或擔任教練,但因為師資培育的開放與少子化的原因,擁有教師資格的人數增 多,加上教師職缺名額漸少,因而要考取教師一職以變成是件難事,就讀臺師大

體育系的學生畢業後考取教職的優勢也漸不明顯。

我當時候想就讀的學校是北體與國體,因為當時後體院在我高中就讀的學校大家 是比較知道的,但最後選擇就讀師大是因為我們的導師,因為他本身是師大畢 業,而且剛好有個機會是我在國際賽事中拿到甄審資格,志願卡是我們老師填 的。(E-2-1-1)

E 受訪者當時只想繼續練田徑,所以考慮的學校都以體院為主,之後拿到甄 審資格後,教練以及導師都認為就讀臺師大是比較好的選擇,因為畢業出來可以 考取教師或是教練,因此導師就幫他的志願卡上的第一志願填上台灣師範大學體 育系,他並沒有排斥及反抗,因為當選手的人對於老師及教練的話都很聽從,就 這樣他進入的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系就讀。

3、自我做主人

而C受訪者是我在訪談過程中明確指出選擇師大就讀因素的一位,過程中她 並沒有提到他人的建議與影響,她清楚選擇她所認為對自己有幫助的學校,也 認為選擇師大到未來畢業後出路對她會比較有幫助。

第一考量點以體育系所來說,師大體育系算是一間很好的學校,第二考量點就是 以後的出路。當時我是甄審資格所以我就是以國立台灣師大為主,那時候以網球 來說,師大是一間不錯的學校。(C-2-1-1)

從上述受訪者的回答中可知,大部分的運動績優生在選擇未來學校就讀時,

老師、教練及父母親所期望的因素對他們深受影響,自己並沒有太多的想法,

這樣的情形可能與我們的教育方式有關,從小我們就被灌輸著就讀名校的學生 對往後的出路比較有幫助,因而忽略了自己本身的興趣及自我的想法,當下接 收到訊息都為就讀臺師大畢業後可以有考取教職的機會,這將是一份穩定也不

錯的職業,對當時的運動績優生來說,升學對他們來說算是陌生與迷惘,面對 徬徨的未來,就讀臺師大畢業後考取教職無非不是條明確的目標,此時沒太多 想法的運動績優生,就這樣遵循大家的建議做選擇。我認為長輩的建議固然有 益,畢竟他們經歷的過程與累積的經驗較豐富,但如能多給孩子一點選擇,讓 他們了解更多相關的升學輔導內容,可以去做比較與取捨,不要限定了他們的

錯的職業,對當時的運動績優生來說,升學對他們來說算是陌生與迷惘,面對 徬徨的未來,就讀臺師大畢業後考取教職無非不是條明確的目標,此時沒太多 想法的運動績優生,就這樣遵循大家的建議做選擇。我認為長輩的建議固然有 益,畢竟他們經歷的過程與累積的經驗較豐富,但如能多給孩子一點選擇,讓 他們了解更多相關的升學輔導內容,可以去做比較與取捨,不要限定了他們的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