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道 之所 存 ,師之所存

在文檔中 前 言 (頁 44-47)

唐 代 的 士 大 夫 普 遍「 恥 學 於 師 」。 他 們 對從師有「位卑則足羞 ,官盛則近諛」的 心 理。 韓 愈 針 對 這 種 不 良 風 氣 而 寫《 師 說》一文 ,強調「古之學者必有師」,而

不恥從師才是正確的求學態度。

80 師 說 | 韓 愈 81

巫 、 醫 、 樂 師 、 百 工 之 人 , 不 恥 相 師; 士 大夫之族 ,曰師 、曰弟子云者 ,則羣聚而笑之。

問 之 , 則 曰 ︰「 彼 與 彼 年 相 若 也 , 道 相 似 也 。」

位卑則足羞 ,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 , 可知矣。巫 、醫 、樂師 、百工之人 ,君子不齒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歟!

所以:用以、用來。道 ︰道理,

主 要 指 儒 家 之 道 統、 學 說。 業 ︰講授經書課業。「受」,後來 多寫作「授」。

庸知 ︰豈知。庸 ︰豈、難道。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道理存 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

其 出 人 也 遠 矣 ︰他 們( 的 學 問 ) 遠遠超出一般人。

下:低於、及不上。

句 讀 ︰古 人 指 文 辭 停 頓 處。 文 辭語意已盡處為句,未盡而須停 頓 的 地 方 為 讀。讀 ︰[逗 ],

[dau6];[dòu]。

句 讀 之 不 知 , 惑 之 不 解 , 或 師 焉 , 或 不 焉 , 小 學 而 大 遺 , 吾 未 見 其 明 也 ︰句 讀 不 懂, 就 向 老師求教;疑難不解,卻不向老 師請教。小問題願意從師學習,

大道理卻遺漏、忽略了,我看不 出 他 的 明 智 之 處。「 或 不 焉 」之

「不」,通「否」。

位 卑 則 足 羞 , 官 盛 則 近 諛 ︰拜 地位低的人為師會感到羞恥,拜 地位高的人為師則認為有諂媚之 嫌。諛︰諂媚、奉承。[愚 ],

[jyu4];[]。

台詞誦 朗誦

古 之 學 者 必 有 師 。 師 者 , 所 以 傳 道 、 受 業 、 解 惑 也 。 人 非 生 而 知 之 者 , 孰 能 無 惑?惑而不從師 ,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生 乎 吾 前 , 其 聞 道 也 , 固 先 乎 吾 , 吾 從 而 師 之; 生 乎 吾 後 , 其 聞 道 也 , 亦 先 乎 吾 ,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 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 ,無長無少 , 道之所存 ,師之所存也。

嗟 乎! 師 道 之 不 傳 也 久 矣! 欲 人 之 無 惑 也 難 矣! 古 之 聖 人 , 其 出 人 也 遠 矣 , 猶 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 ,其下聖人也亦遠 矣 , 而 恥 學 於 師 。 是 故 聖 益 聖 , 愚 益 愚 , 聖人之所以為聖 ,愚人之所以為愚 ,其皆出 於此乎!

愛 其 子 , 擇 師 而 教 之; 於 其 身 也 , 則 恥 師 焉 , 惑 矣! 彼 童 子 之 師 , 授 之 書 而 習 其句讀者 ,非吾所謂傳其道 、解其惑者也。

句讀之不知 ,惑之不解 ,或師焉 ,或不焉 , 小學而大遺 ,吾未見其明也。

韓 愈

師 說 | 韓 愈 83

簡 析

82

本 文 以 古 之 學 者 從 師 的 行 為 , 與 當 時 的 人(「 今 之 眾 人 」)恥 於 從 師 作 對 比 , 指 出「 今 人 」之 愚 昧 , 並 點 明從師之必要。

全文可分為四部分。

第 一 部 分 由 文 章 開 首 至「 道 之 所 存 , 師 之 所 存 也 」, 指 出 從 師 學 習 的 重 要 性 , 以 及 師 的 作 用 和 擇 師 的 準 則 , 是 全 文 的 總 綱 。 韓 愈 開 宗 明 義 提 出「 古 之 學 者 必 有 師 」的 中 心 論 點 , 而 老 師 的 角 色 就 是 傳 授 道 理 、 講 授 經 典 、 解 決 學 生 求 學 及 為 人 處 世 的 困 惑 。 進 而 提 出「 道 之 所 存 , 師 之 所 存 」, 指 出 人 所 要 學 習 的 是 道 理 , 能 先 於 我 領 略 道 理 的 人 , 就 是 我 的 老 師 , 這 與 身份 、年紀都沒有關係。

第二部分由「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至「其可 怪 也 歟 」, 承 接 中 心 論 點 , 明 確 指 出 當 時 師 道 不 傳 , 並 抨 擊 士 大 夫 恥 於 從 師 的 歪 風 。 作 者 舉 出 古 之 聖 人

「猶且從師而問」,今之眾人卻「恥學於師」;今之士大 夫 擇 師 教 子 , 而 自 身 卻 不 從 師;「 巫 、 醫 、 樂 師 、 百 工 之 人 , 不 恥 相 師 」, 而 士 大 夫 都 以 從 師 為 恥 , 論 證 不從師之愚昧。

聖人無常師 ,孔子師郯子 、萇弘 、師襄 、 老 聃 。 郯 子 之 徒 , 其 賢 不 及 孔 子 。 孔 子 曰 ︰

「 三 人 行 , 則 必 有 我 師 。」是 故 弟 子 不 必 不 如 師 , 師 不 必 賢 於 弟 子; 聞 道 有 先 後 , 術 業 有 專 攻 ,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 ,年十七 ,好古文 ,六藝經傳 , 皆 通 習 之 , 不 拘 於 時 , 學 於 余。 余 嘉 其 能 行 古 道 ,作《師說》以貽之。







 



 

聖人無常師 ︰聖人沒有固定的老師。

 郯子 ︰春秋時郯國的國君,孔子曾向他請教官職的名稱。郯: [談 ],[taam4];[tán]。萇弘 ︰周敬王的大夫,孔子曾向他請 教音樂。萇:姓氏。[詳 ],[coeng4];[chánɡ]。師襄 ︰春 秋時魯國的樂官,孔子曾跟他學琴。老聃 ︰即老子。孔子曾向他 問禮。聃 ︰相傳為老子之名。[耽 ], [daam1];[dān]

 三人行,則必有我師 ︰幾個人走在一起,其中一定有可以作為我 學習的對象。語出《論語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 焉。』」

 術業有專攻 ︰學問、技藝各有專長。專攻:專門研究。

 李氏子蟠 ︰李蟠,唐貞元十九年進士。蟠 ︰[盤 ],[pun4]; [pán]。

 六藝 ︰指《詩》、《書》、《禮》、《樂》、《易》、《春秋》六部經書。

經 ︰六經原文。傳 ︰注釋六經的文字。

 不拘於時 ︰不受時俗(不從師)所拘限。拘:拘限、拘束。

 余嘉其能行古道 ︰我讚賞他能夠踐行古人從師之道。嘉:嘉許、

讚賞。

 貽 ︰贈送。[兒 ],[ji4];[]。

愈 韓 韓 愈

始 得 西 山 宴 遊 記 | 柳 宗 元 85 84

在文檔中 前 言 (頁 44-47)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