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實驗設計與程序

第一節研究架構與變項

一、研究架構

本研究採單一受詴實驗研究方法設計模式之比較介入中的交替處理 設計( alternating treatment design,簡稱 為 ATD )進 行研究(杜正治,2006),

採用 Mosston 體育教學光譜中的互惠式教學法與練習式教學法做為自變 項,讀取在不同實驗情境,觀察輕度智障學生動作技能表現之變化。本研究依 變項中,教師應用高爾夫及壘球擊球教學策略之介入 (如圖 3-1),透過有系 統、程序及方法,訓練實驗參與者在高爾夫鐵桿揮擊、壘球打擊的二項運動技 能連鎖工作系統,所蒐集資料記錄於基線期、處理期、維持期,並觀察二項實 驗了解實驗參與者學習成果,以圖表方式加以分析比較。

圖 1 研 究 架 構 圖

(一)MOSSTON 練習 式體育教學法

(二)MOSSTON 互惠 式體育教學法

1.客 觀 性 評 量 :每 週 一 、 三 、 五 早 上 08:00~09:00時 間 實施 , 依 Mosston 教 學 光 譜 中 的 互 惠 式 的 標 準 卡 以 及 練 習 式 的 作 業 表實施教 學後 , 最後五分 鐘實施 評量。

2.動 作 分 析 評 量 : 觀 察 員 依 工 作 分 析 表 , 加 以 觀 察 蒐 集 資 料 紀錄。蒐 集處理 期 六週 18堂課程的資料作 視覺分析。

(二)依變項

本研究的依變項指的是,由觀測者記錄計算實驗參與者的動作技 能學習成效、學習堂數學習時間長短(標準卡、作業卡記錄時序),

將得分數呈現於該圖表或表列方式分析之。有關運動動作技能連鎖 工作系統的學習成效表現觀察記錄表及觀察說明:供研究者使用於 基線期、處理期與維持期三個階段反應觀察記錄資料,分析趨向與 水準呈現穩定的程度。

1.學習成效(Effectiveness)

本研究的計算方式是以特殊奧運高爾夫以及壘球個人技術賽計 分方式決定學習成果,根據標準卡、作業表探測,實驗參與者在基 線期、處理期以及維持期的三個階段,對於每一項運動技能的反應 表現,能夠正確反應及獨力完成目標行為。

2.接受度(社會效度 social validity)

社會效度係指研究者以之有意義之第三人,認定目標行為重要性

的程度及接納改變目標行為之實驗研究方法與實驗研究結果之程度

(許天威,民92)。本研究所稱之社會效度是指綜職班班導師、綜 職班任課教師、家長對於教學方案的滿意度及看法。研究者透過(伍 曉珍,民93)問卷訪談表收集並分析其對此方案目標行為的重要性、

處理程序的適當性及教學結果的社會意義之見解與滿意程度。

3.保留效果 (Retention)

處理期教學結束後進入維持期,選擇休息一週,第二、三、四、

五週進行四週 4 節課程的詴驗與觀察,詴驗期間不做任何提示,由 實驗研究者獨力完成操作,蒐集資料紀錄並計算得分數。

(三)控制變項

1.教學者:整個實驗研究的教學由研究者本人擔任。目前為台中縣某 高職體育教師,服務年資九年擔任綜職班體育教學七年。

2.觀察員:研究助理為同校的二位體育老師委請教師在實驗過程中,

擔任觀察紀錄的工作。服務年資為九年以及十年。

3.研究參與者:

(1)在實驗研究前,事先確認研究參與者在家中或校內都未曾參 加類似的課程或經驗;在實驗研究期間,避免研究參與者接 觸與實驗相似或過於激烈的其他課程。

(2)本研究之研究參與者設定為四位二男二女,在正式實驗課程

介入前,需事先與研究參與者之監護人溝通,確認在實驗研 究期間不會有無故缺課、搬家或休學等情形發生;並增加研 究參與者的招募人數,以避免研究參與者流失。

(3)因智能障礙者之個別差異較大,故於第一次檢測前進行能力 評估並對不會參與者進行個別教學,以免因個別差異影響介 入效果。

第二節研究對象與情境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進行實驗教學的對象是台中縣某高職二男二女共四位,年齡 介於 15 至 16 歲之間,經身心障礙者鑑定作業辦法鑑定符合中央衛生主 管機關所定之智能障礙輕度等級,領有社政主管機關製發之輕度智能障 礙手冊的學生為研究參與者。

本研究實驗者均為自願參加實驗教學的學生,然而需具備下列基 本條件: (一)視力屬常態範圍,沒有近視或散光。(二)四肢可以執 行基本動作技能且沒有聽力問題。(三)能夠參與教學 50 分鐘。(四)

有能力了解指令且能遵從簡單的口語指示與回應。(五)情緒穩定且對 讚美鼓勵有適當的回應。

本研究採個案研究,需與特教組、導師以及觀測者溝通並徵求家長

同意參與本研究,將所得資料針對實驗參與者加以分析說明,其參加研 究對象資料來源 97 年度身心障礙學生 12 年就學安置國中學習能力評量 表,包括:年齡、性別、等級、功能性語文、功能性數學、行為表現,

以及行為表現二 (如表 3-1);功能性語文採五點量表共計十三個能力 表現,功能性數學七個能力表現,行為表現一有九項能力表現,行為表 現二有十一個選項,四項分數總計滿分 200 分。

表 4 研究對象資料

受詴者

項目 甲生 乙生 丙生 丁生

年齡 15 15 16 15

性別

障別 智障 智障 智障 智障

等級 輕度 輕度 輕度 輕度

功能性語言、數學 48 45 76 76

行為表現一 22 22 33 31

行為表現二 31 33 32 30

二、研究情境

(一)教學地點:台中縣某高職之標準 400 公尺 PU 跑道田徑場中間設有足 球場,四位研究對象接受實驗處理地點皆為學校運動場,都是學生熟 悉的場所。因此研究者在良好的環境下更能放手進行研究。

(二)教學時間:基線期預計為連續三天(共三節課)測驗時間,研究實驗 教學預計共計六週18堂課,維持期選擇第一週休息,第二、三、四週 進行三堂課程的詴驗與觀察。實驗教學時間每次為40分鐘,共進行18

次學習活動。教學時間表如表 5 所示。 學採隨機法以及對抗平衡法(counter- balance)來消除不必要的次序效 應(杜正治,2006)。

二、研究程序 (一)基線階段

以錄影及觀察方式記錄來取得基線期資料,瞭解實驗參與者在沒 有任何介入下,以處理時期對動作行為的表現結果做比較。連續測詴 三天三節課,基線期正確反應數維持穩定後,進入教學處理期。

(二 )處 理 階 段

本研究將 在實施 基線期後 進行實 驗教學, 處 理施 測時間依 Mosston 教 學 光 譜 中 的 互 惠 式 壘 球 的 標 準 卡 以 及 練 習 式 高 爾 夫 的動作技 能分析 作業後以 特殊奧 運的高爾 夫及壘 球的個人 技術 賽進行客 觀性評 量以及觀 察員依 工作分析 表的主 觀性評量 ,教 學時間每節 40 分鐘,該階段施測時間針對每一位實驗參與者對動作技 能的連鎖工作評量,只進行對個案表現,詳細觀察紀錄正確反應工作總次 數的資料蒐集,然後計算成次數百分比作為基準線的資料。進行介入 策 略的交替 使用, 以減少時 間或歷 史效應的 不當衝 擊。觀察 蒐集

圖 2 不同情境實施教學階段設計圖

B-處理期 A-基線處理期

堂數 互惠式教學法

壘球

練習式教學法 高爾夫

C-維持期

資料紀錄,評量教學成果及效益,進而提供師生家長瞭解優缺點等(杜 正治,2006)作為修正教材參考。

(三)維持階段

實驗處理期結束後,休息一週後再進行四次的測驗,測驗期間完 全不給予受詴者提示。所得之客觀成績與主觀技能分析表將作為與前 測成績比較分析。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