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2.4 數學錯誤類型分析

2.4.3 錯誤類型的相關研究

錯誤是學習過程的重要一環,不論教師在教課時怎樣用心,學生在解題時仍 會出現錯誤(梁淑坤,1996)。不過,錯誤雖有其存在價值,但是並非每個學生都 能修正自我的錯誤觀念。學生存有的錯誤想法如果沒有改正,將會干擾學生後繼 的學習,進而影響以後的學習效果(Hewson, 1982)。

早期心理學家認為錯誤有兩種:一種是由於不小心做錯而產生,稱為疏忽 (slips);另一種是由於學習了錯誤的觀念或程序而產生的,稱為系統性錯誤 (systematic errors)。由於疏忽是由於注意力被分散所導致的(Anderson & Jeffies, 1985),它的產生被認為是不規則的,所以沒有引起太大的注意。。通過對系統 性錯誤的研究,可以加深對學習過程的認識,由此認識,又可以用來診斷學生的 錯誤,以減少重覆犯錯的可能性(李芳樂,1993)。

犯錯是學習的必經階段,唯有通過錯誤,學生才能學習到正確的途徑與方 法。蔡育霖(2005)對國一學生解一元一次方程式發生的錯誤主分類為:國小學 習經驗與新經驗互相干擾、先備知識不足、運算規則不清楚、不了解題意或作出 錯誤判斷、粗心大意,另外,雖然課本以等量公理說明運算規則,但學生普遍習 慣以移項法則來解一元一次方程式。對於學生常「算」錯數學題目,教師、學生 或家長,常將其歸類於「粗心大意」的籠統說法,沒有進一步去深究其發生的原 因,只是要求作「更多的練習」,學生在解題過程會出現錯誤有很多因素是因為

部分知識的不完整,如語意、符號使用、訊息結構、運算規則的部份知識不足,

使其解題產生錯誤。

Schwarzenberger (1984)認為錯誤有助於數學的發展並提出兩個論點:

1.錯誤有助於瞭解數學:錯誤會幫助教師讓學生瞭解數學的來龍去脈,而正 確的論證卻經常不會。

2.錯誤可做為診斷的工具:錯誤能讓教學者了解學生的想法,錯誤並非是漫 無目的的發生,每個錯誤的發生各都有其發生的理由。

此外,以下的研究都指出瞭解數學概念錯誤的原因能增進教學成效:

張景媛(1994)提到:數學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是知識與錯誤概念間的關係,本 研究也希望透過統整其錯誤類型,探討分析學生的解題策略及犯錯原因,冀望能 提供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教學者擬定補教教學方案的參考依據,協助師生共同 解決問題。

黃敏晃(1998)認為,小孩的行為(包含不是由不小心而引起的錯誤在內)都 是學習而來。而教育研究者的責任之一,就是找出小孩子錯誤行為背後的理由。

因此,當學生犯錯時,應該找出其錯誤原因,再加以適當的引導。而郭丁熒(1992) 在追根究柢談錯誤,有關學生錯誤的二十個問題中也認為將學生在科學學習中所 產生的錯誤予以特徵化,做出學生錯誤性質及類型之分析,將有助於「有效教學 策略」之設計。

因此國內外有許多學者提出了相當豐富的有關錯誤類型的論點,以下將就學 生在解題過程中所產生的錯誤類型、錯誤原因兩方面來探討國內外學者的看法。

一、錯誤原因:

1.張鳳燕(1991)認為學生在接受數學、科學或其他教學之前,並不處於一 張空白的思想狀態,而能就老師所敎,完全加以學習。由認知心理學 的研究結果,得知學生會主動建構或「發明」知識,此一「發明」會 受到先前學習知識的影響。學生先前的學習對於其當前的學習,可能 有正向的影響,也可能產生干擾,形成錯誤概念。

2.楊弢亮(1997)認為學生發生錯誤,主要原因是對概念、定理等理解不透 徹和掌握的不正確、不完整。

3.Marz(1982)提出兩種錯誤形成的可能原因;第一,學生錯誤地使用一個 法則。第二,學生在不恰當的時候使用不適當的法則。換句話說,學 生對正確的規則做出錯誤的類化或過分的類化。學生學習代數時,有

時會因為能力不足,常會退回去用舊經驗去解決新的問題。

4.陳麗玲(1993)指出錯誤類型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導致學生錯誤的原 因是錯綜複雜的,即使相同的錯誤,也可能是不同的訊息處理過程所 導致。

5.蘇慧娟(1998)認為學生犯錯原因大致而言包括: (1)缺乏概念或概念不 正確;(2)使用不適當或錯誤規則;(3)憑直覺或關鍵字作反應;(4)先前 知識的固著;(5)新知識與舊經驗做錯誤的聯結或類推; (6)知識間的 干擾混淆;(7)教師教學的影響。

二、錯誤類型:

1.Mayer(1985)將學生的解題錯誤分成三類:

(1)遺漏的錯誤(omission error)乃因對命題不能完整回憶的結果。

(2)細節的錯誤(specification error)是指在陳述句中,一個變數轉換到另 外一個變數的能力不足所致,如公升改成公合。

(3)轉換的錯誤(conversion error)無法將關係句的形式轉換為陳述句的 形式。

2.Kaput(1987)認為造成學生學習代數的困難有:

(1)處理型代數符號所隱藏的語法的領悟。

(2)缺乏對其他可能提供適當訊息的表徵的聯結。

3.李芳樂(1993)認為錯誤有兩種:一種是由於不小心做錯而產生,稱為疏 忽;而另一種是由於學習了錯誤的觀念或程序而產生的,稱為系統性 錯誤(Systematic errors)。疏忽是由於注意力被分散所導致的,它的產 生被認為是不規則的,所以沒有引起太大的注意。系統性錯誤則被認 為是由於某種錯誤知識,或是由於缺乏某些必須之知識而引起的,因 此較受到研究者的重視。

4.九章出版社(1995)在「錯解辨析」一書中將學生的錯誤類型分為:

(1)由於概念不清產生的錯誤:包含概念實質模糊、混淆相似概念及循 環定義概念等產生的錯誤。

(2)由於推理無據產生的錯誤:包含臆造定理、濫用法則、循環論證、

論證不足及方法不對等產生的錯誤。

(3)由於忽視條件所產生的錯誤:包含忽視概念中的隱含條件、忽視使 用的定理、公式、法則的適用條件、忽視取值範圍的變化、忽視約

束條件中的隱含條件、忽視條件的充分性與必要性、錯誤理解條 件、遺漏或濫加條件、忽視結論特徵中的隱含條件、把給定的一般 條件特殊化等產生的錯誤。

(4)由於考慮不周產生的錯誤:包含審題馬虎、形式套用、顧此失彼、

忽視特例、以偏概全及檢驗不當等產生的錯誤。

綜上所述,運用學生思考的知識來教學,可以增進學生解題策略,教師更能 瞭解學生學習的困難。這對教師和學生都有很大的助益。因為教師了解學生的能 力後就採取適當的教學策略,增加教學信心;而學生因為教師態度的改變,也可 以較輕鬆的方式學習。因此,幫助學生改正錯誤的概念是教師在教學時非常重要 的工作。

三、系統設計與實作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