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飲食異常及其影響之相關因素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飲食異常及其影響之相關因素

「飲食異常」用來描述個體不正常的飲食型態。常見的兩種類型 為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暴食症(bulimia nervosa)。厭食症 常見情形為個人行為,會嚴格的限制食物攝取;暴食症常見情形為:

個人大吃大喝後,刻意催吐或使用瀉藥以達到持續進食或維持體態之 目的,或藉由過度運動來保持身材(Grogan,1999)。孔繁鍾(2006)編 譯之精神疾病的診斷與統計第四版,說明:

「厭食症的主要症狀是拒絕維持最低限度的正常體重,強烈害怕 體重增加(但通常體重下降也不能消除此種恐懼)、對自己的身材及 體形大小有顯著的知覺障礙,患者認為自己極度肥胖,事實上其體重 是屬正常或太輕。」

為要更加瞭解暴食症,可借鑒心理學的觀點,張勻銘(2010)引述 自(Davis & Olmsted, 1992/2003; Peterson, 1996):

「從飲食疾患的病理學階層可以了解,暴食症當事人的主訴呈現 出「飲食和生物上的混亂」,例如:藉由催吐、瀉藥、利尿劑、運動、

飢餓等補償行為試圖控制飲食,而該類行為的產生源自於當事人在

25

「身體心像困擾」上的認知扭曲,進一步深入探究,可了解此種身體 心像的認知扭曲根源於「自我概念的缺失」,個人的身體表徵成為確 認與維持自我價值的手段。」

我們可以從上文發現,影響飲食異常的外顯行為,身體意象即為 其關鍵要素。如果能對影響此關鍵要素的影響因子更進一步瞭解,則 對於促進國民身心健康,必有助益。本研究中對飲食異常之相關影響 因素,列於下:

一、 背景因素

(一) 性別

國內研究,賴靖薇(2002)發現分別有 6.3%的國中女孩;2.0%的 國中男孩有高度節食的傾向。陳宇平、蔡政傑(2007)發現在研究樣本 (高中生)之中有 137 人(5.1%)是飲食異常的高危險群;其中男性 69 人(樣本全體男性中 4.3%),女性 68 人(樣本全體女性中 7.0%)呈現出 在飲食異常傾向,女性高於男性。

上述研究發現,飲食異常傾向在國、高中確實有性別差異。本研 究納入性別為變項之一,探討飲食異常傾向在大學生之中是否有性別 差異?其傾向之分布如何?

26

(二) 學院別

本研究在華藝線上圖書館、碩博士論文資料庫、Google 學術上,

以「大學生」、「大專生」、「不同學院」、「學院別」、「飲食異常」等關 鍵字,未搜尋到不同學院是否影響飲食異常傾向。目前國內尚未有將 學院別列入影響飲食異常因素的研究,故本研究嘗試研究之。

(三) 年級

洪建德、鄭淑惠(1992)調查發現,大專生、高中生比國中生有較 多的飲食節制行為。蘇玉蟬(2003)研究國中生節制飲食行為,發現年 級愈高,節制飲食行為的積極性也愈高。不過,文星蘭(2004)對高中 職學生的研究,未發現年級差異與飲食異常的相關性。因此,飲食異 常與年級/年齡是否有相關,學界未有統一看法。本研究納入年級,

研究大學生年級之差異,是否影響其飲食行為異常傾向。

(四) 身體質量指數

詹慧冠(2008)研究指出,國中生身體質量指數愈大,節制飲食行 為也愈高。而鍾宜伶(2006)比較正常飲食與飲食異常傾向的大學女 生,發現兩者在身體質量指數上沒有顯著差異。本研究納入身體質量 指數,研究其是否造成飲食行為異常傾向。

27

二、 社會因素

(一)媒體影響

現代社會中,充斥著各式各樣的傳播媒體。舉凡:廣播、電視、

電腦網路、手持式(手機、平板電腦)設備連接之網路。生活於資訊爆 炸時代的人們,無時無刻不處於飽和的訊息之下。個人的身體意象,

往往也在媒體的各種明示、暗示之中,面臨考驗與挑戰,進一步影響 到個人的飲食行為。張勻銘(2010)

國內學者賈文玲(2001)調查發現,當媒體所傳遞的美體美容訊息 愈多,青少年愈容易採取節食或斷食的方法減輕體重。羅惠丹、姜逸 群(2007)研究發現,技術學院女生受傳播媒體的影響愈大,其節制飲 食行為頻率愈高。陳真如(2006)研究中發現,受傳播媒體影響愈大,

對自己的外表評價愈差,對自己的外表愈在意,節制飲食行為愈常 見。李雅惠(2011)對中部某國中的研究調查,發現研究對象受媒體影 響愈大者,愈容易出現飲食傾向異常。

綜上所述,隨著媒體傳播的訊息,被青少年接收、認同,會影響 到飲食行為。本研究設定媒體為變項,探究其對飲食異常的影響程度。

(二)父母影響

28

Dixon, Adair & Conner(1996)調查 232 位八年級和九年級女學 生,發現青少女想瘦、節食信念與節食行為與雙親的鼓勵有相關。

Benedick., Wertheim & Love(1998)調查檢視 16-17 歲的高中生,發 現女兒的減重意圖與母親的鼓勵是有相關的;藉由母親自己的減重行 為與對女兒的減重鼓勵,可預測女兒的減重意圖與行為。

國內研究,曾秀芳(2010)指出:半數有飲食性疾患者的家庭,有 重視苗條、身體外觀及節食的長期歷史。洪家慈(2012)提出:家族成 員在思想、感覺和行為上是與家庭系統相連繫的,因此當個人出現問 題便會藉著與其他家人的聯結關係而持續下去(著重在家庭脈絡中的

「隱形忠誠」),認為心因性厭食症患者是掙扎於相類似的家庭糾結,

其週期性的禁食代表想要從家庭中退縮出來,但在此同時卻又十分渴 望與家庭抱持糾結與統一。

本研究不探討家庭動態關係或家庭動力學。僅因考量到父母及家 庭對飲食行為有影響力,本研究選擇探討雙親對研究對象飲食異常傾 向的影響程度。

(三)同儕影響

羅惠丹、姜逸群(2007)研究發現,技術學院女生受同儕的評價及

29

嘲笑愈頻繁,或同儕對體重控制的忠告和支持愈大,研究對象節制飲 食行為的程度就愈高。

因此,本研究欲再次探查同儕對飲食異常現象的影響。將同儕納 為變項之一。

(四)臉書影響

現今國內學界對於臉書使用,是否會對身體意象有無影響,尚未 有研究。以往之研究,在媒體影響方面,尚未有針對臉書使用者,置 身於所構築的網路人際網絡,所組成的訊息網絡,是否會對臉書使用 者,造成體重控制之壓力?形成飲食異常之原因?因此本研究加入臉 書,對研究對象的影響,作為研究變項。

綜上所述,本研究將性別、學院別、年級、身體質量指數、社會 因素及身體意象設為研究變項,探討其與飲食異常行為之關係。

30

31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