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某大學學生飲食異常傾向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某大學學生飲食異常傾向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Copied!
14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碩士論文 指 導 教 授 :胡益進博士. 某大學學生飲食異常傾向及其相關因素 之研究 The study of eating disorder and related factors for students of one university. 研究生:張 善爻 撰 中華民國 一百 零 六年 二月.

(2) 致謝 經過漫長的努力,終於能夠完成個人的碩士論文。也算是我人生 中的一個里程碑。生命中,我最要感謝的是我的母親,她不只賜與我 生命、養育我成人,更教導了我如何向世界大膽的追尋。學術上,感 謝系上眾多優秀教師傾囊相授的教導,尤其更感謝我的論文指導教授 胡益進老師,在教學、系務纏身的百忙之中,仍然抽出時間指導我的 思路、修繕我詞不達意的文章;更得忍受我因為工作,身不在臺灣的 諸多任性與不便。感謝老師的幫助,使我克服了身處異地的限制。 論文完成的路上,感謝許多人的協助。家庭裡,我母親作為我的 支持者、督促者、鼓勵者、訊息提供者,讓我無後顧之憂的完成了大 部份工作。我哥哥整天捉著我進入地下室圖書館,唯有三餐、飲水、 廁所,才放出門來,頗有閉關的意味在,也幫助良多。我爸爸三不五 時曉以大義,也使我聳然而速速趕工,成效豐富。 感謝我的論文口試委員,葉國樑老師及苗迺芳老師,謝謝你/妳 們以精湛的視野,指正文章中錯亂的文字、修改字裡行間糾結的段落。 感謝某大學的學生們!有了你們的幫助,我才能有這樣的成果。 也祝福某大學的學生們身心健康,若有飲食異常的人,祝福你們無形 中慢慢修正!祝福大家有個美妙的未來與璀璨的前程!. i.

(3)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某大學學生飲食異常傾向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指導教授:胡益進 研究生:張善爻 摘要 本論文某大學學生飲食異常傾向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研究目 的在瞭解大學生處於社會因素(媒體影響、父母影響、同儕影響與臉 書影響)之下,身體意象之變化,及對飲食異常傾向之影響。 方法:研究對象為國內某大學之 377 名學生,以使用問卷收集資 料,問卷內所使用的量表有「媒體接觸量表」 、 「雙親影響量表」 、 「同 儕影響量表」 、 「臉書比較量表」 、 「身體意象問卷」及「飲食態度量表」 等。 結果:377 個樣本之中,其中男性 26(6.9%)人、女性 21(5.6)人, 身體質量指數正常者最多 230 人(61%),其次為過輕 72 人(19%)。飲 食正常 330(87.5%)人,飲食異常 47 人(12.5%)。 一、身體意象總得分平均數接近平均值。 「外表評價」平均數略 高於中位數。 「外表取向」 、 「身體各部位滿意度」平均數高於中位數。 「對體重過重之關注」平均數小於中位數。. ii.

(4) 二、女性身體意象總分比男性高。身體質量指數過輕者,較肥胖 者有更高的外表評價。身體質量指數越高的人,對體重過重之關注程 度越高。男性比女性對身體各部位更滿意。 三、外表評價越高者,飲食異常傾向越低;對體重過重越關注者, 飲食異常傾向越高;對身體各部位越不滿意者,飲食異常傾向越高; 臉書使用主觀感受越明顯者,飲食異常傾向越高。 四、媒體、父母、同儕、社群媒體都與外表取向、對體重過重 之關注有顯著正相關。父母、同儕、社群媒體與身體各部位滿意度有 顯著正相關。 結論:本研究,飲食異常傾向人數頗多(47 人,12.5%)。為國人健 康身體意象考量,各領域人員,可以從教育系統、媒體等方面努力改 善;個人則可以從自我人際網絡,自我覺察等方面努力改善。 關鍵字:大學生、社會因素、身體意象、社群媒體、飲食異常. iii.

(5)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Health Promotion & Health Education Master Thesis The study of eating disorder and related factors for students of one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find out college students’ body image by means of a survey. I wanted to know which social factors influence body image, including media, parents, peers, and social media. Finally, we examined the influence of body image and social factors on eating disorder. I surveyed 377 college students in Taiwan. The questionnaire included items about media use, parental influence, peer influence, social media, MBSRQ, and EAT-26.. Among the 377 respondents, we found 330 normal eaters(87.5%) and 47 with eating disorders including 26 male(6.9%) and 21 female(5.6%). For students’ body image, the mean is very close to the median. For appearance-evaluation, mean i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e median. For appearance-orientation and body satisfaction, the mean is higher than the median. For concern about weight, the mean is lower than median. Female students had a higher body image score than males on the MBSRQ. Those with lower BMI, judged their own appearance more. iv.

(6) favorably than those with higher BMI. Males had higher body satisfaction than females overall. Those who evaluated their own appearance more favorably were less likely to have eating disorder. Eating disorders were more common among those with more concern about their weight, those with lower body satisfaction, and those who tend to compare themselves with images on social media. Media, parents, peers, and social media all effect the appearance-orientation and concern with weight. Parents, peers, and social media affect body satisfaction. I compared our findings with other research in Taiwan over many years. I learned that eating disorder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evalent in secondary school and college. This problem needs to be address by our education system, media, by ourselves and the people around us.. Key word: College, social factor, body image, social network site, eating disorder.. v.

(7)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重要性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3 第三節 研究假設 ................................... 4 第四節 名詞操作型定義 ............................. 5 第五節 研究限制 ...................................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9 第一節 身體意象 ................................... 9 第二節 影響身體意象之相關因素 .................... 14 第三節 飲食異常及其影響之相關因素 ................ 2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3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31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32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33 第四節 研究步驟 .................................. 36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39. vi.

(8)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 43 第一節 研究對象背景因素、社會因素、身體意象與飲食 異常傾向之現況 ............................ 43 第二節 研究對象背景因素與身體意象之關係 .......... 77 第三節 研究對象背景因素與飲食異常傾向之關係 ...... 86 第四節 研究對象社會因素與身體意象之關係 .......... 91 第五節 研究對象社會因素與與飲食異常傾向之關係 .... 96 第六節 研究對象身體意象與飲食異常傾向之關係 ...... 99 第七節 研究對象之背景因素、社會因素、身體意象對飲 食異常傾向的預測情形 ..................... 10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07 第一節 結論 ..................................... 107 第二節 建議 ..................................... 110. 參考文獻. .............................................. 115. 中文 ............................................ 115 英文. ........................................... 122. vii.

(9) 附錄. ................................................ 125. 附錄一. 多向度身體與自我關係量表問卷使用同意書(詢問函) . 125. 附錄二. 多向度身體與自我關係量表問卷使用同意書(第一次回函/ 購買要求) ....................................... 126. 附錄三. 多向度身體與自我關係量表問卷購買證明與回信 ..... 127. 附錄四. 多向度身體與自我關係量表中文問卷使用同意書 ..... 128. 附錄五. 正式施測問卷.................................... 129. viii.

(10) 圖表目次 圖 3-1-1 研究架構圖. ……………………………31. 表 3-3-1 預試問卷信度分析表. ……………………………36. 表 3-3-2 正式問卷信度分析表. ……………………………37. 表 4-1-1a 研究對象背景因素分布情況. ……………………………46. ----------------------------------------------------------------表 4-1-2a 研究對象社會因素(媒體)分析. ………………………………49. 表 4-1-2b 研究對象社會因素(父母)分析. ………………………………51. 表 4-1-2c 研究對象社會因素(同儕)分析. ………………………………54. 續表 4-1-2c 研究對象社會因素(同儕)分析 表 4-1-2d 研究對象社會因素比較. ……………………………55. ………………………………………56. 表 4-1-2e 研究對象身體意象(外表評價)分析. …………………………58. 表 4-1-2f 研究對象身體意象(外表取向)分析. …………………………60. 續表 4-1-2f 研究對象身體意象(外表取向)分析. ………………………61. 表 4-1-2g 研究對象身體意象(對體重過重之關注)分析 表 4-1-2h 研究對象身體意象(身體各部位滿意程度)分析. ………………62 ……………64. ----------------------------------------------------------------表 4-1-4a 研究對象臉書使用頻率分組. …………………………………65. 表 4-1-4b 研究對象臉書使用頻率每次多久. ……………………………66. 表 4-1-4c 研究對象臉書使用對對主觀臉型體型之影響 表 4-1-4d 研究對象臉書使用對飲食異常之影響 續表 4-1-4d 研究對象臉書使用對飲食異常之影響. ………………67. ………………………69 ……………………70. ----------------------------------------------------------------表 4-1-5 研究對象飲食異常分析. ………………………………………72. 續表 4-1-5 研究對象飲食異常分析. ……………………………………73. 表 4-1-6 研究對象飲食正常組與異常組分布情形 表 4-1-7 飲食異常傾向研究對照. ……………………74. ………………………………………76 ix.

(11) 表 4-1-8 不同研究身體質量指數分布情況(%) …………………………76 ----------------------------------------------------------------表 4-2-1a 研究對象背景因素與身體意象總分 t 檢定 ……………………78 表 4-2-1b 研究對象背景因素與身體意象總分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79 ----------------------------------------------------------------表 4-2-2a 研究對象背景因素與外表評價 t 檢定 …………………………79 表 4-2-2b 研究對象背景因素與外表評價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80 ----------------------------------------------------------------表 4-2-3a 研究對象背景因素與外表取向 t 檢定 …………………………81 表 4-2-3b 研究對象背景因素與外表取向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82 ----------------------------------------------------------------表 4-2-4a 研究對象背景因素與對體重過重之關注 t 檢定 ………………82 表 4-2-4b 研究對象背景因素與對體重過重之關注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83 ----------------------------------------------------------------表 4-2-5a 研究對象背景因素與身體各部位滿意度 t 檢定 ………………84 表 4-2-5b 研究對象背景因素與身體各部位滿意度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85 ----------------------------------------------------------------表 4-3-1a 研究對象背景因素與飲食異常傾向 t 檢定 ……………………86 表 4-3-1b 研究對象背景因素與飲食異常傾向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87 表 4-3-1c 研究對象臉書使用頻率與飲食異常傾向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88 表 4-3-2 研究對象背景因素與飲食正常組和飲食異常組卡方分析 ………90 ----------------------------------------------------------------表 4-4-1 社會因素連續變項偏態與峰度之情形 ……………………………91 表 4-4-2 社會因素與身體意象之積差相關. ………………………………95. 表 4-5-1 社會因素與飲食異常傾向皮爾森積差相關 ………………………98 表 4-6-1 身體意象與飲食異常傾向連續變項偏態與峰度之情形 …………99 表 4-6-2 身體意象與飲食異常傾向皮爾森積差相關 ………………………101 x.

(12) 表 4-7-1 虛擬變項轉換表 表 4-7-2 各變項共線性診斷. …………………………………………………103 ………………………………………………104. 表 4-7-3 背景因素社會因素、身體意象對飲食異常傾向預測情形. ……105. ----------------------------------------------------------------. xi.

(13)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共分六節,包括:第一節研究動機與重要性;第二節研究目 的;第三節研究假設;第四節名稱操作型定義;及第五節研究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重要性 青少年階段是人生一個重要的時期,其發展過程伴隨了生理、心 理與社會角色的改變。就生理發展而言,這個階段身高體重陡增、肌 肉骨骼快速成長、第二性徵的湧現與快速改變,使得青少年對自己的 身體變化相當敏感且關心(賈文玲,2001)。 大學生處於青少年期與成年早期的過渡時期,正值青春期後期。 大學生,在可預期的將來,活躍於社會各領域,對於社會有重要作用, 為國家未來希望。因此,大學生自身身體意象,與其暴露於媒體傳達 不健康的身體意象時,所進行的批判性思考;承受同儕、雙親、臉書 比價的壓力之下時,身體意象所產生的改變,對自身健康起到相當重 大的影響。且若大學生的身體意象,受媒體、同儕、雙親、影響程度 過大,則大學課程在原有課程之外,應該適時輔以課程或課外活動, 施以批判性思考,或個人自我悅納的課程內容,以其養成大學生利用 其思考,具有維持動態的健康身體意象之能力。 1.

(14) 綜觀從小到大的各年齡層,纖瘦的觀念、身體意象以及偏瘦的體 格,似乎越演越烈。以小學而言,劉影梅等(2007)在「促進學生健康 體位之全國性整合計畫」中,發現過瘦的國小生所占百分率逐年增 加,從 2003 年的 12.9%到 2005 年的 20%,到 2007 年的 28%,而有五 分之一的國小、國中女生太瘦。 而身體意象是個體與社會互動的社會化過程中逐步形成,受到許 多 外 在 因 素 影 響 , 是 個 體 與 社 會 互 動 的 產 物 。 (Cash & Pruzinsky,1990)。個體對自己身體的態度,不只受到家庭中父母的 價值觀影響,也會受到同儕、媒體的影響,進而形塑個體對自我外表 和身材的看法 (Levine & Smolak,2002) 。. 2.

(15)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想要瞭解大學生的飲食異常傾向,並探究大學生背景因素 (性別、學院別、年級、身體質量指數)、社會因素(媒體影響、父母 影響、同儕影響、臉書影響)對身體意象之影響,與飲食異常傾向之 關係。研究目的如下: 一、 瞭解研究對象之背景因素、社會因素、身體意象跟飲食異常傾 向之現況。 二、 探討研究對象背景因素與身體意象、社會因素與身體意象、身 體意象與飲食異常傾向之間的關係。 三、 探討研究對象之背景因素、社會因素、身體意象對飲食異常傾 向的預測情形。. 3.

(16) 第三節 研究假設 根據本研究之目的,提出待驗證之假設如下列: 一、研究對象之身體意象會因為背景因素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1-1 不同性別的研究對象,其身體意象有顯著差異。 1-2 不同學院的研究對象,其身體意象有顯著差異。 1-3 不同年級的研究對象,其身體意象有顯著差異。 1-4 不同身體質量指數的研究對象,其身體意象有顯著差異。 二、研究對象之飲食異常傾向會因為背景因素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2-1 不同性別的研究對象,其飲食異常傾向有顯著差異。 2-2 不同學院的研究對象,其飲食異常傾向有顯著差異。 2-3 不同年級的研究對象,其飲食異常傾向有顯著差異。 2-4 不同身體質量指數的研究對象,其飲食異常傾向有顯著差異。 三、研究對象之身體意象與飲食異常傾向有顯著相關。. 四、研究對象之社會因素與身體意象有顯著相關。 五、研究對象之社會因素與飲食異常傾向有顯著相關。 六、研究對象之社會因素及身體意象對飲食異常傾向的預測情形。 4.

(17) 第四節 操作型定義. 一、 大學生: 本研究之大學生是指一百零四學年度第二學期就讀於台中市某 大學的學生。 二、 背景因素: (一) 年級: 一、二、三、四年級(含以上)。 (二) 身體質量指數:本研究以填答問卷者所填之身高體重,套用 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換算公式「體重 2. (Kg)/身高平方乘積(m )」,換算所得的值。本研究採用行 政院衛生福利部(前衛生署)於 2002 年訂定之國人肥胖定 義為本研究判斷胖瘦的標準,亦即:BMI 數值大於 27 為肥 胖、大於 24 到 27 為體重過重、18.5 到 24 為正常範圍、 小於 18.5 為體重過輕。 三、 社會因素: 本研究採用李雅惠(2011)所使用的社會因素量表。共分為四部分: 媒體、父母、同儕、與臉書,以測量媒體對大學生的身體意象影響程 度。. 5.

(18) (一) 媒體影響:指媒體所傳達理想身材訊息,被個人接受後, 內化並與自身做出比較,因此對自我的外表及身材感受到 不滿意及壓力。 (二) 父母影響:研究對象接受來自父母對自身外表的負面評 價,與父母談論外表及身材的話題,受父母改變身材外型 行動的潛移默化影響,感受到父母對自我外表、身材的改 變壓力。本研究採用李雅惠(2011)所使用的社會因素量 表,以測量父母親的態度、行為、言談,對大學生的身體 意象影響程度。 (三) 同儕影響: 研究對象身邊的同儕(朋友、同學),對自身的 外表評價,彼此的外表比較,同儕互相的減重壓力,嘲笑 行為與否。本研究採用李雅惠(2011)所使用的社會因素量 表,以測量同儕的態度、互動、減重行為、言談,對大學 生的身體意象影響程度。 (四) 臉書影響:此指研究對象在使用臉書時,於臉書上觀看朋 友、朋友的朋友、朋友跟朋友的朋友以外的其他人之照 片,包括:頭部特寫照片、人物的半身與全身照。是否會 因為各式照片裡面,不同人呈現於照片上的身體外型,而. 6.

(19) 影響自身的身體意象。本研究自編「臉書量表」,以量測 在臉書上觀看不同人的照片後,對大學生的身體意象影響 程度。 四、 身體意象: 指個體對自身身體外表吸引力的感受,也就是個體對自己的身 體外表滿意程度(Cash & Pruzinsky,1990),本研究引用李雅惠 (2011)的量表「多向度身體和自我關係量表(The Multidimensional Body-Self Relations Questionnaire, MBSRQ), Cash,1990 所編」 。 五、 飲食異常傾向: 飲食異常傾向是指對食物的挑選、進食行為的改變,可能潛在 的厭食症或暴食症之態度、信念及行為特徵。本研究採用古琪 雯(2003),翻譯自 Garner & Garfinkel(1979)的飲食態度量表 (Eating Attitude Test,EAT-26),來評定大學生飲食異常之傾向。. 7.

(20) 第五節 研究限制. 一、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限於某大學的大學生,所以本研究的結果只 能推論到該校,而不能代表其他學校。. 二、 本研究受限於人力、物力、時間等因素。臉書問卷的題目,尚 未進行多次檢測。. 三、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回憶方式填答。由於研究對象個別能力的 差異、自我保密的心理、回答的認真程度、回憶的誤差等等, 均會造成資料品質的差異。. 8.

(2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共分三節,第一節身體意象的定義與量測;第二節影響 身體意象之相關因素;第三節影響飲食異常之相關因素。 第一節 身體意象的定義與量測 一、身體意象(Body image)之定義 身體意象是一個複雜且多面向的概念。因為不同的影響因素與變 項之間的關係與相異的詮釋方法,會有不同的定義。從1920年代德國 學者Paul Schilder 開始對心理學與社會學所討論的身體意象(Body image)感興趣,自此就將身體意象的探討,逐步延伸到探討普遍大眾 的身體意象。身體意象是指:個體怎麼看待自己的外型 (Grogan,1999)。 Thompson(1990)探討與身體外表有關之身體意象時,分為三個層 面:知覺層面、主觀層面、行為層面。知覺層面是個人對其體型的評 估;主觀層面是個人對其身體滿意度、關注、認知評價與焦慮;行為 層面是個人逃避或阻抗因身體外表而令自己不適的情境。 Slade(1994)認為身體意象是我們心中身體大小、形狀、體型的. 9.

(22) 圖像,以及這些特徵與身體部位的情感。 Linda Smolak(2004)身體意象是多方面的、具體化的心理的經 驗,不單指一個人身體的外表,同時也是身體相關的自我覺察和自我 態度,包括:想法、信念、感覺和行為。 張春興(1996)認為身體意象為個人對自己身體特徵的一種主觀 性、綜合性、評價性的概念,這樣的概念包括個人對自己身體各方面 特徵的了解(如:強弱)與看法(如:美醜),也包括他所感覺到的別人對 他/她自己身體的看法。 賈文玲(2001)視身體意象為視覺感官、心理和社會互動過程中所 形成的概念;視身體意象為個人對身體外表的認知與感受;視身體意 象為個人對身體外表的自我態度與評價。 蔡杏汶(2007)認為身體意象是多面向的概念,在環境與互動中逐 漸形成,不僅與個人想法、經驗有關,還深受外在環境的影響。 二、身體意象的測量 在國內,黃囇莉、張錦華(2005)以中央研究院的調查資料,探 究台灣民眾的身體意象與身體意象預測因子,使用「身體意象量表」, 國內學者所做之大型研究分析(黃囇莉、張錦華,2005)利用多個題 目,找出受試者對於自身身體意象的評價。分別有: 身體質量指數BMI. 10.

(23) 值、體型誤認、體型滿意、體型改變等各項目。以個人填寫之身高、 體重,換算得身體質量指數BMI值,並請受訪者評估自己的體型,從 過胖、胖、標準、瘦,四項選項中選出一項最能代表自己的項目;並 與BMI值做對照,體型誤認值=自認體型-BMI體型。體型滿意「您對於 您的體型滿意嗎」、體型改變「您是否會為了體型特別注意飲食」。 多向度身體與自我關係量表(Multidimensional Body-Self relations Questionnaire, MBSRQ) 是由 Cash, Winsted and Janda 於 1986 年編製。問卷內容由:外表(appearance)、體能(fitness)、 健康(health)等三大項目,與評價(evaluation)、關注(orientation) 兩取向交互重疊,所形成的六個向度,再加上疾病取向,共計七個向 度量表,合共 54 題;七個向度如下: (1) 外表評價:個人對自我身體外型的吸引力與滿意度。 (2) 外表取向:個人對自我外表的關注程度。 (3) 體能評價:個體感覺身體體能的適切性。 (4) 體能取向:個人投入維持自身身體功能與活動之狀況。 (5) 健康評價:感覺身體狀況是否良好。. 11.

(24) (6) 健康取向:日常生活中對身體健康的關注程度。 (7) 疾病取向:疾病時之處理狀況。 多向度自我關係量表除了七個向度外,再加上另外三個部分的附加量 表(Additional Subscale): (一) 身體部位滿意量表(The Body Areas Satisfaction Scale ,BASS)包括九個題項,以 Likert 五點量表的形式, 讓受試者依據其主觀感受,評估自己對身體的九個部位的 滿意程度(臉部、頭髮、軀幹上半部、軀幹中間部分、軀幹 下半部、肌肉張力、身高、體重、整體外表)。 (二) 對體重過度關注量表(The Overweight Preoccupation Scale, OPS)主要評量個體對肥胖的焦慮、對體重的敏感 度。 (三) 體重自我評量量表(The Self Classified Weight Scale,SCWS)由受試者評量自覺體重的狀態以及自覺他人 對自己體重之評價。 MBSRQ 量表中的各量表內部一致性 Crobach’s α 值為.75-.91,再 測信度為.75-.91,是信、效度皆佳的身體意象測量工具(Cash,1994)。 12.

(25) 而近年來國內許多學者亦採取 MBSRQ 量表作為身體意象之測量 工具,如(王政松、王建興,2004;黃儀婷,2009;羅惠丹、姜逸群, 2007;詹慧冠,2008;蔡杏汶,2007;施秀如,2009;陳俐君,2008) 因此,基於優良的信度、效度考量,且有國內多位學者的研究皆使用 MBSRQ 量表作為研究工具,本研究採用 MBSRQ 量表,來量測研究對象 的身體意象。. 13.

(26) 第二節 影響身體意象之相關因素 一、 背景因素 (一) 性別 在國內外的研究中,性別是常被探討的變項。不同性別之個體, 不僅在先天生理、心理上有所不同,且後天的生活經驗、社會文化, 乃至於:社會期待、社會角色、社會分工等等,也會有所不同。生活 在科技社會的環境下,暴露於不同的媒體觀念之下,不同性別對於自 身的身體意象,會受到後天環境影響。 Jones(2004)調查 158 名國一學生、146 名高一學生。結果發現: 國一女生比國一男生更不滿意自己的身體、高一女生比高一男生更不 滿意自己的身體;即:女生的身體不滿意程度,在不同階段,均顯著 高於男性。Bearman, Martinez & Stice(2006)針對 428 名公、私立 國中二年級的學生進行 2 年的縱貫性研究,對身體不滿意進行 3 次調 查(每隔一年再測一次)。女生的身體不滿意,第一次是 37%,第二次 是 35%,第三次是 44%;男生的身體不滿意,第一次是 23%,第二次 是 19%,第三次是 16%。結果顯示:不論任何一次施測,女生的身體不. 14.

(27) 滿意度均高於男生,且三次身體不滿意度的結果均高於男生。 國內研究,溫雯琪(2009)對國小學童的研究,發現女性比男性對 自己的體型與體重有更多的不滿意,且更關注自己的外表。陳湘茹 (2009)對國中學生所做研究,外表評價及身體各部位滿意度男生高於 女生,對過重體重之關心,男生低於女生。顏美智、黃德祥(2009) 以台灣地區高中、高職學生 720 人,作為研究對象。發現男、女生普 遍對身體意象不滿意,但其中女生又比男生感到更不滿意。林淑惠、 黃韞臻(2010)針對台中部地區大學生研究,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女生傾 向感覺自己體型胖,而跟男生相較起來,有較低比率的女生認為自己 是瘦的。綜上所述,女性較男性更關注自己的身體外表,對自己的身 體容易有不滿意的現象出現。因此,本研究將以性別作為變項之一。. (二) 學院別 鵬新潁等人(2008)研究調查大學生,發現在「外表評價」 、 「外表 取向」 、 「身體各部位滿意程度」等方面,醫學院學生得分高於管理學 院;在「外表取向」方面,醫學院得分高於管理學院、工學院得分高 過管理學院。該研究推測原因可能為:長庚大學一直在加強社會人文. 15.

(28) 素養課程,如:國際禮儀及自我成長等課程。在課程薰陶下,致使醫 學院學生及工學院學生在平常對於出門保持儀容整潔及合適的裝 扮,視為一般禮儀。李靜芳等人(2009)對大學入學新生的研究,發現 「外表評價」上,電通學院學生大於管理學院學生;「身體部位滿意 度」電通學院學生大於工程、管理及醫護學院學生;「體重關注度」 醫護學院大於電通及工程學院學生。 連婉如(2007) 對大一男生的研究,發現不同學院的學生對「身 體部位滿意度」有統計上的差異,工學院的學生對自己身體部位滿意 度高於電機學院、資訊學院、理學院學生。 曾育齡(2005)研究指出,不同學院的學生,體型意識有顯著差 異,「文法商」學院學生對自己的體型意識滿意度比「理工醫農」學 院學生較正向、積極。其結果與李靜芳等人(2009)對大學入學新生的 研究,有所不同。張伶妃(2004)對藝術大學學生的研究,發現體型意 識以舞蹈系學生得分最低,對體型感到最不滿意、自我要求較高。舞 者往往因為要在舞台上演出,對於體型的纖細有更高的自我要求。綜 上所述,學院別與身體意象之關係,學界未有定論。且各校對各學院、 學群,所推動的課程、所舉辦的活動,都有可能對學生的身體意象有 影響力。各校、各系更可能因為校風、學習方向、近期事件、活動與 16.

(29) 課程等等,而對學生的身體意象產生影響。本研究承上啟下,亦將把 學院別納入變項之一,做進一步的探討。 (三) 年級 Jones(2004)調查 165 名女生(88 名國一、77 名高一)的身體不滿 意程度,結果發現年級與身體不滿意程度呈顯著差異:高一女生的身 體不滿意程度顯著高於國一女生。 國內研究,趙國欣(2005)研究發現國中七年級身體意象滿意度顯 著高於八年級。蔡杏汶(2007)研究結果發現國中七年級學生比八年級 學生較重視與積極從事維持健康體能方面的行為,也較重視自己的健 康與採取增進自身健康的方法,對整體身體意象的看法與評價也較 高。洪文琪(2006)指出國小的年級對於體型意識有顯著的預測情形, 愈高年級學童對於自我體型的滿意度愈低。陳湘茹(2009)研究發現國 中三年級自我外表評價高於國中一年級。 上述結果不盡相同,但仍然可以看出,在國小、國中等階段,身 體意象與年級是有相關聯的,本研究將列入年級為自變項,研究大學 階段,年級對身體意象有無影響。 (四) 身體質量指數 17.

(30) 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是根據身高與體重,計 算所得的值。是目前在公共衛生、醫學等領域,快速及廣泛的初步量 測一個人體型大小、肥胖與否、有無過瘦的測量方式。 Rinderknecht and Smith(2002)對 155 名青少年研究,雖然 BMI 值標準或過低的青少女也會對自己的身體感到不滿意,但是身體意象 最不滿意的族群,是 BMI 值過高的青少女。 國內研究,顏美智、黃德祥(2009)以台灣地區高中、高職學生 720 人,作為研究對象,BMI 值愈大的青少年,愈在意自己的身材, 對身體意象的不滿意程度愈高。王正松、王建興(2004)對中部地區兩 所大學選修體育課之 296 名學生(男生 159 名、女生 137 名)研究發 現,BMI 值與外表評估、外表取向、身體各部位滿意度,成負相關; 對過重之關注成正相關。陳湘茹(2009)對國中學生研究結果為:外表 評價方面,體型正常組高於肥胖組;身體各部位滿意度方面,正常組 高於過輕組與過重組,過輕組高於肥胖組。而在溫雯琪(2009)對國小 的研究發現,BMI 對身體意象並無顯著差異。 林宜親、林薇(2000)研究發現:對體重關注程度愈高及過度注重 外表取向者,愈有節制飲食行為。另外,多位國內學者研究發現,體. 18.

(31) 型意識愈差者,成為飲食疾患的傾向也愈高(古琪雯,2003;林宜親、 林薇,2000;曾美娟,2006)。 綜上所述,除研究對象為國小外,包括:國中、高中、大學,當 研究對象的體重過重或肥胖時,會影響到自身對身體意象的看法,且 通常為負向的評價。因此,本研究以身體質量指數作為變項之一。 二、 社會因素 (一) 媒體影響 Groesz 等人(2001)針對 25 篇文獻進行回顧,探討電視廣告或雜 誌等媒體中,呈現纖瘦理想體型,對女性身體意象之影響;結果女性 受試者在看完纖瘦的媒體影像後,其身體意象顯著比觀看一般體形、 較胖體形或無生命物體的對照組更為負面,且 19 歲以下的女性較容 易受纖細媒體的影響。 國內研究在媒體影響方面,提及之影響因素多為電視、雜誌、網 路。例如:簡后徽(2009)研究 437 名高中女學生,接觸電視、雜誌、 網路,青少女的身體不滿意,結果顯示媒體接觸對青少女的身體不滿 意,會有直接的影響。顏美智、黃德祥(2009)對高中職學生的研究也 發現,對媒體的興趣愈高,或受媒體意象內化程度愈深時,青少年對 19.

(32) 自己身體意象不滿意程度愈高。張維揚(2003)也在研究中發現,媒體 中的瘦身廣告與醫學院學生的減重意圖呈正相關。文星蘭(2004)研究 高中職學生,發現感受到來自電視媒體的社會壓力者,對自己身體各 部位的滿意度愈低,且愈重視外表。黃儀婷(2009)對高中職女學生的 研究,發現接觸媒體訊息愈多,則瘦身行為愈頻繁。 綜上所述,本研究將媒體因素作為自變項之一,探討對大學生的 身體意象之影響。 (二) 父母影響 國外研究,Kerry(2004)調查 1,386 名女生(平均年齡 19.37 歲), 發現父母對於受試者的身體不滿意有顯著相關;雙親越常用節食來控 制體重或避免增加體重、受試者的雙親越常鼓勵受試者用節食來控制 體重,受試者的身體不滿意程度越高。 國內研究,黃儀婷(2009)研究發現,父母對高中職女生外表、體 重愈關注,研究對象對自我體重要求愈嚴苛、對身體滿意度偏低。廖 彬如(2010)調查國小六年級學童,發現家長敦促保持身材適中頻率低 者,其體型滿意度較高。 如此看來,雙親對自己及女兒的體重關注與評價、雙親自身減重 20.

(33) 行為的身教、對女兒體型的關注程度,會讓受試者對自己的體型愈不 滿意。因此本研究探究父母對子女身體意象的影響程度。且研究對象 中有男性與女性,可以做出性別對照。 (三) 同儕影響 國內研究,賈文玲(2001)發現國中、高職學生,愈常談論美容與 瘦身話題,對自己的評價愈低、對外表重視的程度愈高。陳俐君(2008) 研究發現青少年時期,同儕對身體意象困擾,有最大的預測情形。邱 少年在成長過程中,不斷接受到同儕的壓力,而造成自身身體意象的 負面觀感。顏美智、黃德祥(2009)對高中職學生的研究,發現同儕間 談論節食、體重、美容的話題時,對於節食減重行為愈支持的學生, 對身體意象的不滿意度也更高。 (四) 臉書影響 臉書(Facebook)為近年來興起之實名制網路交流平台。Facebook 是當今最受歡迎的臉書之一,起源於美國的社交網絡服務網站,於 2004 年 2 月 4 日上線,創辦人是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 (www.facebook.com)。臉書結合相片、影片、聊天室、社團、網誌、 應用程式遊戲等強大功能,藉由使用者相互交流獲取最新資訊,增加. 21.

(34) 互動,提供分享之網路平台(維基百科,2012)。然而網站最初僅限 於於哈佛大學學生,早期也只有美國大學學生能夠使用。直到 2006 年 9 月 26 號,臉書才正式對世界開放。(臉書新聞 newsroom.fb,2006) 現今國內學界對於臉書使用,是否會對身體意象有無影響,尚未有研 究。故本研究首開先河,探究臉書使用,是否會影響人們的身體意象。 在媒體影響方面,提及之影響因素多為電視、雜誌、網路。例如: 簡后徽(2009)高中女學生,接觸電視、雜誌、網路;文星蘭(2004) 高中職學生接觸電視媒體。電視、雜誌、網路(此特指:不包括臉書及 類似的實名制人際交流平台)等與臉書之比較,性質有所不同。電視、 雜誌、網路等等,所呈現出來的身體意象,有流行文化、電影工業、 瘦身相關產業、服裝相關產業、奢侈品相關產業的廣告商等等的影響 力存在。不過依筆者經驗及生活觀察,臉書雖然也有廣告商投放廣 告,但多數臉書訊息,舉凡:塗鴉牆、社團上的訊息,大多還是使用 者自己的臉書朋友、朋友的朋友等,所張貼的文字資訊與照片、影片 ─依照個人的臉書人際網絡,所綜合共構成之訊息網絡。也因此,本 研究對於使用臉書,從使用者自身所構築的網路人際網絡,所組成的 訊息網絡─例如: 朋友在塗鴉牆上的生活照、美照(此指臉書使用 者,主觀上認為自身在鏡頭下更漂亮的照片,部分使用者會花費心 22.

(35) 思、時間拍攝此類照片),是否會對臉書使用者,造成自己身體意象 之比較?因此本研究加入使用臉書,對研究對象的影響,作為研究變 項。 (五) 綜合比較 國內學者王麗瓊(2001)調查台中縣國中生(舊台中縣,現已經合 併為台中市)發現媒體影響最大,其次為同儕影響,雙親影響力最小, 且媒體影響、同儕影響、雙親影響皆是中下程度。唐妍蕙(2004)調查 台北市、台南市高中職女生,發現媒體影響最大、再者是同儕影響、 雙親的影響程度最小。文星蘭(2004)調查桃園縣高中職生,結果發現 媒體影響最大、其次是雙親影響、同儕的影響力最小,且媒體影響、 雙親影響、同儕影響皆屬於中下程度。羅惠丹、姜逸群(2007)調查技 術學院的女學生,發現媒體影響最大,再者是同儕影響、雙親的影響 力最小,媒體影響屬中上程度,同儕與雙親影響皆為中下程度。 綜觀上述內容,可以發現:性別、學院別、年級、身體質量指數、 社會因素─媒體影響、同儕影響、雙親影響等因素,或多或少都與身 體意象有關。因此,本研究欲一探究竟,同時順應時代變化,探究臉 書的影響。. 23.

(36) 第三節 飲食異常及其影響之相關因素 「飲食異常」用來描述個體不正常的飲食型態。常見的兩種類型 為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暴食症(bulimia nervosa)。厭食症 常見情形為個人行為,會嚴格的限制食物攝取;暴食症常見情形為: 個人大吃大喝後,刻意催吐或使用瀉藥以達到持續進食或維持體態之 目的,或藉由過度運動來保持身材(Grogan,1999)。孔繁鍾(2006)編 譯之精神疾病的診斷與統計第四版,說明: 「厭食症的主要症狀是拒絕維持最低限度的正常體重,強烈害怕 體重增加(但通常體重下降也不能消除此種恐懼)、對自己的身材及 體形大小有顯著的知覺障礙,患者認為自己極度肥胖,事實上其體重 是屬正常或太輕。」 為要更加瞭解暴食症,可借鑒心理學的觀點,張勻銘(2010)引述 自(Davis & Olmsted, 1992/2003; Peterson, 1996): 「從飲食疾患的病理學階層可以了解,暴食症當事人的主訴呈現 出「飲食和生物上的混亂」 ,例如:藉由催吐、瀉藥、利尿劑、運動、 飢餓等補償行為試圖控制飲食,而該類行為的產生源自於當事人在. 24.

(37) 「身體心像困擾」上的認知扭曲,進一步深入探究,可了解此種身體 心像的認知扭曲根源於「自我概念的缺失」,個人的身體表徵成為確 認與維持自我價值的手段。」 我們可以從上文發現,影響飲食異常的外顯行為,身體意象即為 其關鍵要素。如果能對影響此關鍵要素的影響因子更進一步瞭解,則 對於促進國民身心健康,必有助益。本研究中對飲食異常之相關影響 因素,列於下: 一、 背景因素 (一) 性別 國內研究,賴靖薇(2002)發現分別有 6.3%的國中女孩;2.0%的 國中男孩有高度節食的傾向。陳宇平、蔡政傑(2007)發現在研究樣本 (高中生)之中有 137 人(5.1%)是飲食異常的高危險群;其中男性 69 人(樣本全體男性中 4.3%),女性 68 人(樣本全體女性中 7.0%)呈現出 在飲食異常傾向,女性高於男性。 上述研究發現,飲食異常傾向在國、高中確實有性別差異。本研 究納入性別為變項之一,探討飲食異常傾向在大學生之中是否有性別 差異?其傾向之分布如何? 25.

(38) (二) 學院別 本研究在華藝線上圖書館、碩博士論文資料庫、Google 學術上, 以「大學生」 、 「大專生」 、 「不同學院」 、 「學院別」 、 「飲食異常」等關 鍵字,未搜尋到不同學院是否影響飲食異常傾向。目前國內尚未有將 學院別列入影響飲食異常因素的研究,故本研究嘗試研究之。 (三) 年級 洪建德、鄭淑惠(1992)調查發現,大專生、高中生比國中生有較 多的飲食節制行為。蘇玉蟬(2003)研究國中生節制飲食行為,發現年 級愈高,節制飲食行為的積極性也愈高。不過,文星蘭(2004)對高中 職學生的研究,未發現年級差異與飲食異常的相關性。因此,飲食異 常與年級/年齡是否有相關,學界未有統一看法。本研究納入年級, 研究大學生年級之差異,是否影響其飲食行為異常傾向。 (四) 身體質量指數 詹慧冠(2008)研究指出,國中生身體質量指數愈大,節制飲食行 為也愈高。而鍾宜伶(2006)比較正常飲食與飲食異常傾向的大學女 生,發現兩者在身體質量指數上沒有顯著差異。本研究納入身體質量 指數,研究其是否造成飲食行為異常傾向。 26.

(39) 二、 社會因素 (一)媒體影響 現代社會中,充斥著各式各樣的傳播媒體。舉凡:廣播、電視、 電腦網路、手持式(手機、平板電腦)設備連接之網路。生活於資訊爆 炸時代的人們,無時無刻不處於飽和的訊息之下。個人的身體意象, 往往也在媒體的各種明示、暗示之中,面臨考驗與挑戰,進一步影響 到個人的飲食行為。張勻銘(2010) 國內學者賈文玲(2001)調查發現,當媒體所傳遞的美體美容訊息 愈多,青少年愈容易採取節食或斷食的方法減輕體重。羅惠丹、姜逸 群(2007)研究發現,技術學院女生受傳播媒體的影響愈大,其節制飲 食行為頻率愈高。陳真如(2006)研究中發現,受傳播媒體影響愈大, 對自己的外表評價愈差,對自己的外表愈在意,節制飲食行為愈常 見。李雅惠(2011)對中部某國中的研究調查,發現研究對象受媒體影 響愈大者,愈容易出現飲食傾向異常。 綜上所述,隨著媒體傳播的訊息,被青少年接收、認同,會影響 到飲食行為。本研究設定媒體為變項,探究其對飲食異常的影響程度。 (二)父母影響 27.

(40) Dixon, Adair & Conner(1996)調查 232 位八年級和九年級女學 生,發現青少女想瘦、節食信念與節食行為與雙親的鼓勵有相關。 Benedick., Wertheim & Love(1998)調查檢視 16-17 歲的高中生,發 現女兒的減重意圖與母親的鼓勵是有相關的;藉由母親自己的減重行 為與對女兒的減重鼓勵,可預測女兒的減重意圖與行為。 國內研究,曾秀芳(2010)指出:半數有飲食性疾患者的家庭,有 重視苗條、身體外觀及節食的長期歷史。洪家慈(2012)提出:家族成 員在思想、感覺和行為上是與家庭系統相連繫的,因此當個人出現問 題便會藉著與其他家人的聯結關係而持續下去(著重在家庭脈絡中的 「隱形忠誠」),認為心因性厭食症患者是掙扎於相類似的家庭糾結, 其週期性的禁食代表想要從家庭中退縮出來,但在此同時卻又十分渴 望與家庭抱持糾結與統一。 本研究不探討家庭動態關係或家庭動力學。僅因考量到父母及家 庭對飲食行為有影響力,本研究選擇探討雙親對研究對象飲食異常傾 向的影響程度。 (三)同儕影響 羅惠丹、姜逸群(2007)研究發現,技術學院女生受同儕的評價及. 28.

(41) 嘲笑愈頻繁,或同儕對體重控制的忠告和支持愈大,研究對象節制飲 食行為的程度就愈高。 因此,本研究欲再次探查同儕對飲食異常現象的影響。將同儕納 為變項之一。 (四)臉書影響 現今國內學界對於臉書使用,是否會對身體意象有無影響,尚未 有研究。以往之研究,在媒體影響方面,尚未有針對臉書使用者,置 身於所構築的網路人際網絡,所組成的訊息網絡,是否會對臉書使用 者,造成體重控制之壓力?形成飲食異常之原因?因此本研究加入臉 書,對研究對象的影響,作為研究變項。 綜上所述,本研究將性別、學院別、年級、身體質量指數、社會 因素及身體意象設為研究變項,探討其與飲食異常行為之關係。. 29.

(42) 30.

(4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章共分為五節,第一節研究架構;第二節研究對象;第三節研 究工具;第四節研究步驟;第五節資料處理與分析。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為橫斷式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 design)。探討背 景因素、社會因素對身體意象,對飲食異常傾向之影響。研究問題如 圖 3-1-1 研究架構圖。 . 背景因素 性別 年級 學院別 身體質量指數. 飲 食.  身體意象 外表評價 外表取向 對體重過度關注 身體各部位滿意程度. 異 常 傾 向. . 社會因素 媒體影響 父母影響 同儕影響 社群媒體影響. 圖 3-1-1 研究架構圖. 31.

(44)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台中市某大學一百零五學年度第二學期就讀學生為母 群體。全校共十個學院,大學部 16,613 位學生。基於人力、物力之 考量,且大學學習型態較為自由,強制力低,學生在不同課堂間,因 選修課程不同,移動頻繁,不易收發問卷。且本研究意欲取樣不同學 院,作為變項。抽選選修通識課的學生。以利蒐集不同學院學生的樣 本。 依照 Krejcie 和 Morgan(1970)所研究之樣本決定公式,決定抽 樣數 375 位受試者,加上預估大約 10%的可能樣本流失率、無效問卷 數;約需要蒐集 400 位受試者,以期待樣本數量能大於 375 份有效問 卷。. 32.

(45) 第三節. 研究工具. (一) 個人背景資料 性別、學院別、年級及身體質量指數,共四項。 1. 性別:男性、女性。 2. 學院別: 計有商學院、工學院、建設學院、金融學院、經營管理 學院、國際科學與管理學院、資電學院、人文社會學院、理學院、 國際科技與管理學院,總共十個學院。 3. 年級: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含以上)。 4. 身體質量指數:受試者填寫身高;體重,由研究者運算,以避免受 試者運算錯誤,或是花費受試時間,消耗受試者的注意力。並依 照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設立的健康九九網站,本研究引 申之,訂定成人身體質量指數之標準:體重<18.5 是過輕;18.5<= 體重<24 是正常;24<=體重<27 是過重;27<體重是肥胖。 (二)社會因素量表(媒體、父母資訊、同儕、臉書響). 33.

(46) 所使用的量表有「媒體接觸量表」 、 「雙親影響量表」 、 「同儕影響 量表」 、 「臉書比較量表」 。量表均採用李克特式(Likert-type Scale) 五點量表。計分由非常不同意(1 分)到非常同意(5 分)。 「媒體接觸量表」 、 「雙親影響量表」 、 「同儕影響量表」是以李雅 惠(2011)所編著之社會因素量表。 有關「臉書比較量表」 ,因本研究假設著重於:臉書的使用者,是 否會因為觀看不同人的臉書照片,而影響自身的身體意象。所以設置 此量表以測量。 (三)身體意象量表 採用詹慧冠(2008)翻譯自 Cash 所編製的多向度身體與自我關係 問卷(The Multidimensional Body-Self Relations Questionnaire, MBSRQ,MBSRQ)。採用李克特式(Likert-type Scale)五點量表。計分 由非常不同意(1 分)到非常同意(5 分)。 (四)飲食態度量表 本研究採用古琪雯(2003),翻譯自(Garner&Garfinkel,1979)的 飲食態度量表(Eating Attitude Test,EAT-26),來評定大學生飲食 異常之傾向。共有 26 個題目,每一題有六個選項,從「總是」、「經 34.

(47) 常」 、 「常常」 、 「有時」 、 「很少」 、 「從不」。選擇「總是」得 3 分;「經 常」得 2 分; 「常常」得 1 分; 「有時」 、「很少」 、 「從不」得 0 分,受 試者的總分從 0 分到 78 分都有可能。得分愈高,代表飲食異常的傾 向愈高,得分大於或等於 20 分者,視作具有病理性 EAT 分數。因此 本研究將受試者分為兩組:大於或等於 20 分者為飲食異常組;小於 20 者為飲食正常組。. 35.

(48) 第四節 研究步驟與進度 一、 計畫擬定 研究者在確定研究方向以後,在 2016 年 4 月開始蒐集文獻資料 及閱讀,並同時與指教授確定研究主題、研究目的、研究架構,進行 相關討論。 二、 研究工具 根據本研究的研究架構,並取得問卷之相關研究者同意(附錄)後 完成正式問卷,分為四部分:「背景因素」 、 「社會因素量表」 、 「身體 意象量表」 、 「飲食異常傾向量表」 。問卷在之前 Cash 以及李雅惠的研 究中,均有很高的信度。 三、 行政單位聯繫 問卷調查的施行,先以口頭取得學校行政人員約定後,再以簽呈 向學校行政單位主管發出說明,內含:研究目的、施測方式、問卷與 施測時間;在獲取授課老師同意後;安排施測時間。施測日期為 2016 年 6 月 13 日至 2016 年 6 月 20 日。施測時間為該班級上課時間。. 36.

(49) 四、 預試 預試對象以該校某系某班為預試對象。考量大學生之獨立行動特 性與個人修課之不同。本研究之預試,在某系某班之班級時間進行預 試施測。該班學生 42 人,實際回收預試問卷 42 份。常見的問卷信度 檢驗,採取 Cronbach’s α,信度分析(Cronbach’s α)以 SPSS 20.0 for Windows 統計套裝軟體,選擇「分析」 、 「尺度」 、 「信度分析」 、 「統計 量」。計算出 Cronbach’s α值。 本研究的預試,所有題目的信度皆大於 0.7,屬於高信度。因此, 使用這一份問卷所測量到的受試者填答,是可以信賴的。下表 3-3-1 預試問卷信度分析表,列出問卷信度值。 表 3-3-1 預試問卷信度分析表(n=42) 量表名稱. Cronbach’s α. 題數. 社會因素量表. 0.899. 26. 身體意象量表. 0.854. 32. 臉書比較量表. 0.938. 18. 飲食異常傾向量表. 0.854. 26. 37.

(50) 五、 正式施測 為配合研究對象選修課程的安排與研究者的時間。研究者事先與 該班級之教師約定施測時間,並說明填答注意事項;填答時間約為 20~25 分鐘。當天缺席者不列入施測對象,事後不補追問卷,受試者 填答完成,研究者快速瀏覽確認無誤後,收回問卷。正式試測所有題 目的信度皆大於 0.7,屬於高信度。因此,使用這一份問卷所測量到 的受試者填答,是可以信賴的。下表 3-3-2 正式問卷信度分析表, 列出問卷信度值。 表 3-3-2 正式問卷信度分析表(n=377) 量表名稱. Cronbach’s α. 題數. 社會因素量表. 0.896. 26. 身體意象量表. 0.867. 32. 臉書比較量表. 0.963. 18. 飲食異常傾向量表. 0.966. 26. 38.

(51)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以 SPSS 20.0 for Windows 統計套裝軟體進行各項統計。蒐集 所得之資料,處理方式如下列,詳如表 3-5-1: 一、 描述性統計 類別資料,以統計出來之次數、所占總數之百分率呈現,包括背 景資料中之性別、學院別、年級。等距資料、以平均數、標準差、最 大值、最小值來呈現,包括背景因素中之身體質量指數,社會因素裡 面的媒體影響、父母影響、同儕影響、臉書影響,身體意象中之外表 評價、外表取向、對體重過度關注與身體各部位滿意程度,及飲食異 常傾向分布情形。 二、 推論性統計 (一)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方法考驗來分析背景因素 與身體意象的關係、背景因素與飲食異常傾向的關係。進行單因子變 異數分析,當發現有顯著差異時,再進行事後比較(Post Hoc),本研. 39.

(52) 究運用的事後分析有兩種:薛費氏檢定、Dunnette’s T3 檢定。先檢 驗組間變異數是否同質,組間變異數同質,使用薛費氏檢定;組間變 異數不同質,使用 Dunnette’s T3 檢定。以了解不同水準間差異的 顯著來源。 (二)卡方百分率同質性檢定 以卡方百分率同質性檢定來考驗背景因素對飲食異常傾向的正 常組與異常組等兩組之關係。 三、 皮爾森積差相關 以皮爾森積差相關(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考驗社會因素與飲食異常傾向的關係;考驗身體意象與飲食異常傾向 之間的關係。探討等距變項常態有線性關係,用皮爾森積差相關,當 等距變項屬常態無線性關係,則改用斯皮爾曼等級相關(spearman rank-order)。 四、 複迴歸分析 考驗背景因素、社會因素、身體意象對飲食異常傾向之預測情形。. 40.

(53) 表 3-5-1. 研究目的、研究問題以及使用之統計方法. 研究目的. 研究問題. 研究假設. 研究方法. 一、瞭解研究對象 一、研究對象之背. 次數、百分率、平. 之背景因素(性. 均數、最大值、最 小值、標準差。. 景因素、社會因. 別、學院別、年 素、身體意象與飲 級、身體質量指 食異常傾向之現 數)、社會因素(媒 況如何? 體影響、父母影 響、同儕影響、臉 書影響)、身體意 象與飲食異常傾 向之現況。. 二、探討研究對象 二、研究對象之背 一、研究對象之身 t 檢定 之背景因素(性 別、學院別、年 級、身體質量指. 景因素與身體意 象的關係為何?. 體意象會因為背 景因素不同而有 顯著差異。. 數)與身體意象的 關係。. 單因子變異數分 析 薛費氏事後檢定 Dunnette’s T3 事後檢定. 三、探討研究對象 三、研究對象之背 二、研究對象之飲 卡方百分率同質 之背景因素(性 別、學院別、年 級、身體質量指 數)與飲食異常傾 向的關係。. 景因素與飲食異 常傾向的關係為 何?. 食異常傾向會因 為背景因素之不 同水準而有顯著 差異。. 性檢定 皮爾森積差相關. 四、探討研究對象 四、研究對象身體 三、研究對象之身 卡方百分率同質 性檢定 身體意象與飲食 意象與飲食異常 體意象與飲食異 異常傾向之關係。 傾向之關係為何? 常傾向有顯著相 皮爾森積差相關 關。. 41.

(54) 表 3-5-1. 研究目的、研究問題以及使用之統計方法 續. 研究目的. 研究問題. 研究假設. 研究方法. 五、探討研究對象 五、研究對象社會 四、研究對象之社 卡方百分率同質 性檢定 社會因素(媒體影 因素對身體意象 會因素與身體意 響、父母影響、同 的關係為何? 儕影響、臉書影 響)與身體意象之 關係。. 象有顯著相關。. 皮爾森積差相關. 六、探討研究對象 六、研究對象社會 五、研究對象之社 卡方百分率同質 性檢定 社會因素(媒體影 因素對飲食異常 會因素與飲食異 響、父母影響、同 傾向的關係為何? 常傾向有顯著相 皮爾森積差相關 關。 儕影響、臉書影 響)與飲食異常傾 向之關係。 七、探討研究對象 七、研究對象之背 之背景因素、社會 因素、身體意象對 飲食異常傾向之 預測情形。. 複迴歸分析. 景因素、社會因 素、身體意象等, 是否能有效預測 飲食異常傾向?. 42.

(55)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本章依據研究目的與研究假設,以樣本統計的結果加以說明。共 分為七節─第一節 研究對象背景因素、社會因素、身體意象與飲食 異常傾向之現況,第二節 研究對象背景因素與身體意象之關係,第 三節 研究對象背景因素與飲食異常傾向之關係,第四節 研究對象身 體意象與飲食異常傾向之關係,第五節 研究對象社會因素與身體意 象之關係,第六節 研究對象社會因素與與飲食異常傾向之關係,及 第七節 研究對象之背景因素、社會因素、身體意象對飲食異常傾向 的預測。 第一節 研究對象背景因素、社會因素、身體意象 與飲食異常傾向之現況 本節描述受測者的背景因素、社會因素、身體意象與飲食異常傾 向的分布狀況。本研究蒐集台中某大學 390 個樣本;剔除大量漏答之 無效問卷 5 份、沒有填寫體重的無效問卷 3 份、填答明顯錯誤的無效 問卷 5 份、無效問卷合計 13 份,共得有效樣本 377 份,有效問卷回 收率為 96%。資料分布情形如下: 一、 研究對象背景因素之分析 43.

(56) (一) 性別 研究對象之性別分布,男生 214 位(56.7%),女生 163 位(43.2%), 男生樣本數比女生樣本數多 (表 4-1-1a)。 (二) 年級 研究對象一年級學生有 41 位(10.9%)、二年級學生有 129 位 (34.2%)、三年級有 140 位(37.1%)、四年級以上有 67 位(17.8%)(表 4-1-1a)。 (三) 身體質量指數 研究對象體重過輕者有 72 人(19.1%)、體重正常者有 230 人 (61%)、體重過重者有 51 人(13.5%)、體重肥胖者有 24 人(6.3%)(表 4-1-1a)。 本研究的身體質量指數分布情況,與之前的研究類似。以身體質 量指數正常者占大多數;體重過輕者有 72 人(19.1%),體重過輕者約 占 1/5。其中體重過輕者約占 1/5 之研究有:黃瓊慧(2006)國中體重 過輕者 24.8%;李雅惠(2011)國中體重過輕者 20.7%。體重過輕者接 近三成的研究:詹慧冠(2008)國中體重過輕者 27.5%。(表 4-1-1b). 44.

(57) 劉影梅等(2007)在「促進學生健康體位之全國性整合計畫」中, 發現有五分之一的國小、國中女生太瘦。體型分布情況,大學階段與 國中階段類似。此情況有可能是世代中的同一批人或特質相近似的族 群;也有可能是台灣社會這個母群體,有些人的身體意象、健康體位 的觀念在成長過程中逐步建立、另外一些人的觀念錯亂或有關身體意 象的心理衛生失衡;或生活中的壓力源變動。真實情況不得而知,具 體狀況有賴後續研究者進一步以追蹤研究法或世代研究或多層次探 究,展開長時間的研究。 (四) 學院別 建設學院有 101 位(26.8%)、建築學院 12 位(3.2%)、商學院 84 位(22.3%)、金融學院 37 位(9.8%)、資電學院 47 位(12.5%)、人文社 會學院 27 位(7.2%)、工學院 41 位(10.9%)、理學院 28 位(7.4%)(表 4-1-1a)。. 45.

(58) 表 4-1-1a. 研究對象背景因素分布情況(n=377). 變項. 人數. 百分率(%). 男 女. 214 163. 56.7 43.2. 性別. 年級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四年級 身體質量指數 過輕 正常 過重 肥胖 學院別 建設學院 建築學院 商學院 金融學院 資電學院 人文社會學院 工學院 理學院. 41 129 140 67. 10.9 34.2 37.1 17.8. 72 230 51 24. 19.1 61.0 13.5 6.3. 101 12 84 37 47 27 41 28. 26.8 3.2 22.3 9.8 12.5 7.2 10.9 7.4. 46.

(59) 二、 研究對象社會因素分析 社會因素包括:媒體、父母、同儕跟臉書。媒體、父母、同 儕對研究對象的外表看法及比較,量表共 26 題,所有題目完全 填答之下,得分從 26 分到 130 分,中間值為 78 分。本次研究之 媒體、父母、同儕等三項社會因素合計的平均值 77 分;略為低 於中間值 78 分,差距不大,表現出研究對象對於他人對自己外 表看法有的同意、有的不同意,整體而言接近中間值。以下就媒 體、父母、同儕各分項解釋,詳參閱媒體(表 4-1-2a)、父母(表 4-1-2b)、同儕(表 4-1-2c)。 (一) 媒體 「媒體」指研究對象的身體意象以及飲食異常傾向,受媒體的 影響程度,此量表共 7 題,總得分 7 到 35 分。當平均得分越高, 代表研究對象越容易受媒體的影響。媒體(表 4-1-2a) 各題得分從 3.14 到 3.83 之間。量表的平均值 24.71 分,標準差 1.142 分。其 中以第一題「我會注意電視或雜誌上明星及模特兒的外表及身材」 的 3.83 分為分數最高的題目,其次是第二題「我覺得身材苗條的 明星或模特兒比較好看」的 3.67 分。分數最低的是第四題「我認. 47.

(60) 為電視或雜誌上明星及模特兒是美的代表」的 3.14 分。 除了受媒體的影響程度,填寫或同意或不同意的之外,各題目 也有一部分的受試者,選填無意見。其中以第 3 題、第 4 題的人數 較多,達到四成以上。這樣的中立意見,可能源自於部分受試者的 過往經驗,表達方式比較不會強烈的表達反對意見。影響所及,使 得部分題目,同意傾向與不同意傾向的趨勢皆較少,呈現出不表示 意見的沉默大多數。. 48.

(61) 表 4-1-2a 研究對象社會因素(媒體)分析 (n=377) 問卷題目. 1.我會注意電視 或雜誌上明星及 模特兒的外表及 身材。 2. 我覺得身材 苗條的明星或模 特兒比較好看。 3.我覺得體格壯 碩的明星或模特 兒比較好看。 4.我認為電視或 雜誌上明星及模 特兒是美的代 表。 5.我希望擁有像 電視或雜誌上明 星或模特兒一樣 的外表或身材。 6.如果我身材和 外表像電視或雜 誌上的明星或模 特兒一樣,我會 對自己更滿意。 7.如果我有像電 視或雜誌上明星 或模特兒一樣的 外表及身材,我 會更受人歡迎。. 非常不 同意. 不同 意. N. N. (%). (%). 4 (1.1). 15 (4). 88 (23.3). 202 (53.6). 68 (18). 3.83 .801 1. 1 (.3). 34 (9). 103 (27.3). 188 (49.9). 51 (13.5). 3.67 .831 2. 13 (3.5). 73 (19.4 ) 73 (19.4 ). 159 (42.3). 112 (29.8). 19 (5.1). 3.43 .787 5. 159 (42.3). 112 (29.8). 19 (5.1). 3.14 .903 7. 8 (2.1). 42 (11.1 ). 118 (31.3). 156 (41.4). 53 (14.1). 3.54 .937 4. 6 (1.6). 31 (8.2). 95 (25.2). 194 (51.5). 51 (13.5). 3.67 .866 3. 7 (1.9). 45 (11.9 ). 142 (37.7). 145 (38.5). 38 (10.1). 3.43 .891 6. 13 (3.5). 無意見. 同意. N. N. (%). (%). 非常的 同意 N. 平均 值. 標 準 差. 排 序. (%). 49.

(62) (二) 父母 「父母」指研究對象自己評估自己對父母評估其身材外表的在 意程度。此量表共 9 題,總得分 9 到 45 分。分數越高,代表研究 對象越在意父母親對自己身材外表的看法。父母(表 4-1-2b)個題 得分從 2.24 到 2.73 之間。量表平均值 22.01 分,標準差.447 分。 其中第十二題「我在意父、母親對我的身材及外表的評價」第十四 題「父、母親會表達出希望我多注意身材及外表」平均分數 2.73 並列為分數最高的題目。分數最低的是第十題「父、母親會用我的 身材及外表取綽號」。 除了受父母的影響程度,填寫或同意或不同意的之外,各題目 也有一部分的受試者,選填無意見。其中以第 11 題、第 12 題的人 數較多,第 11 題達到接近四成、第 12 題達到四成。這樣的中立意 見,可能源自於部分受試者的過往經驗,表達方式比較不會強烈的 表達反對意見。或者受試者到了大學階段,與父母相處的記憶經驗 較為模糊而遙遠。影響所及,使得部分題目,同意傾向與不同意傾 向的趨勢皆較少,呈現出不表示意見的沉默大多數。. 50.

(63) 表 4-1-2b 研究對象社會因素(父母)分析 (n=377) 問卷題目. 非常不 不同意 無意見 同意 N N N (%) (%). 同意 N (%). (%) 8.父、母親會對 自己身材及外表 有困擾。 9.父、母親會對 自己的體重不滿 意而進行減重計 畫。 10.父、母親會用 我的身材及外表 取綽號。 11.我在意父、母 親拿我身材開玩 笑。 12.我在意父、母 親對我的身材及 外表的評價。 13. 父、母親時 常和我討論外表 及身材的問題。 14. 父、母親會 表達出希望我多 注意身材及外 表。 15. 父、母親會 拿我的身材及外 表和別人比較。 16. 父、母親會 表達出對我的身 材及外表感到困 擾。. 非常的 平均 同意 值. 標準 差. 排 序. N (%). 63 125 120 (16.7) (33.2) (28.2). 58 (17). 11 (2.1). 2.54 1.037. 4. 81 117 106 (21.5) (31.1) (28.2). 64 (17). 8 (2.1). 2.47 1.076. 5. 140 127 75 (37.1) (33.7) (19.9). 29 (7.7. 6 (1.6). 2.04 1.017. 9. 65 105 148 (17.2) (27.9) (39.3). 53 (14.1). 6 (1.6). 2.56 .980. 3. 55 87 151 (14.6) (23.1) (40.1). 76 (20.2). 8 (2.1). 2.73 1.005. 1. 76 126 110 (20.2) (33.5) (29.3). 59 (15.7). 5 (1.3). 2.44 1.026. 6. 59 110 95 (15.6) (29.2) (25.2). 102 (27.1). 11 (2.9). 2.73 1.113. 1. 97 124 97 (25.7) (32.9) (25.7). 53 (14.1). 6 (1.6). 2.34 1.057. 7. 102 (27.3). 31 (8.3). 5 (1.3). 2.24 0.988. 8. 123 (33). 112 (30.0). 51.

(64) (三)同儕 「同儕」指研究對象自己評估,自己在意的同儕對自己身材外 表的看法。此量表共 10 題,總得分 10 到 50 分。分數越高,代表 研究對象越在意同儕對自己身材外表的看法。同儕(表 4-1-2c)各 題得分從 2.63 到 3.44 之間。量表平均值 30.01 分,標準差 1.172。 其中以第二十五題「我希望自己的身材、外表比同學或朋友出色」 的 3.44 分為分數最高的題目,其次是第十八題「我周遭的朋友或 同學會因為對自己的體重不滿意而進行減肥計畫」的 3.4 分。分數 最低的是第十九題「我周遭的朋友或同學會用我的身材及外表來取 綽號」的 2.63 分。 除了受同儕的影響程度,填寫或同意或不同意的之外,各題目 也有一部分的受試者,選填無意見。其中更以第 24、25、26 題的 中立意見人數較多,達到四成二、三成七。本研究因為引用量表, 所以呈現出中立意見較多結果。或許以後在調查受試者種種行為頻 繁度之前:喜歡和朋友或同學談論外表、身材的問題;希望自己的 身材、外表比同學或朋友出色;周遭的朋友或同學常常會互相比較 外表、身材。應該加入時間頻繁度,例如一周幾次等等,以便量測 能夠更加詳盡,避免受試者難以做出判斷。 52.

(65) 其中以第十九題、第二十題的中立意見人數為次多,達到三成 二、三成五。這樣的中立意見,代表不會強烈的表達反對意見。可 能由於大學階段人格成熟,彼此包容。不過也有可能源自於部分受 試者想要維持同儕間的友誼關係,所以不會有強烈的反對意見。 影響所及,使得部分題目,同意傾向與不同意傾向的趨勢皆較少, 呈現出不表示意見的沉默大多數。. 53.

(66) 表 4-1-2c 研究對象社會因素(同儕)分析 (n=377) 問卷題目. 非常不 同意 N. 不同意. 無意見. 同意. 非常. N. N. N. 的同 意. (%). (%). (%). (%). 平均 值. 標準 差. 排序. N (%). 17.我周遭的朋 友或同學常會 為自己的身材 或外表感到困 擾。 18.我周遭的朋 友或同學會因 為對自己的體 重不滿意而進 行減肥計畫。 19.我周遭的朋 友或同學會用 我的身材及外 表來取綽號。. 26 (7). 75 (20.2). 110 (29.6). 133 (35.8). 28 (7.5). 3.16 1.056. 4. 22 (5.9). 46 (12.3). 100 (26.8). 167 (44.8). 38 (10.2). 3.40 1.027. 2. 56 (15.1). 115 (31). 119 (32.1). 69 (18.6). 12 (3.2). 2.63 1.047. 10. 54.

(67) 續表 4-1-2c 研究對象社會因素(同儕)分析 (n=377) 問卷題目. 非常不 同意 N. 不同意. 無意見. 同意. N. N. N. (%). (%). (%). (%) 20.我在意朋友 51 或同學拿我的 (13.7) 身材來開玩笑。 21.我會因為身 54 材或外表被朋 (14.5) 友和同學嘲笑 而難過。 22. 我會在意 40 同性朋友或同 (10.7) 學對我身材的 評價。 23 我會在意異 28 性朋友或同學 (7.5) 對我身材的評 價。. 24. 我喜歡和 21 朋友或同學談 (5.6) 論外表、身材的 問題。 25. 我希望自 11 己的身材、外表 (2.9) 比同學或朋友 出色。 26. 我周遭的 29 朋友或同學常 (7.8) 常會互相比較 外表、身材。. 非常的 同意. 平均 值. 標準 差. 排序. N (%). 88 (23.7). 133 (35.8). 83 (22.3). 17 (4.6). 2.80 1.076. 8. 103 (27.6). 108 (29). 90 (24.1). 18 (4.8). 2.78 1.111. 9. 78 (20.9). 117 (31.4). 124 (33.2). 14 (3.8). 2.99 1.054. 5. 46 (12.3). 101 (27.1). 165 (44.2). 33 (8.8). 3.36 1.041. 3. 92 (24.7). 157 (42.1). 94 (25.2). 9 (2.4). 2.94 .900. 6. 40 (10.7). 138 (37). 148 (39.7). 36 (9.7). 3.44 .897. 1. 101 (27.2). 139 (37.5). 85 (22.9). 17 (4.6). 2.89 .987. 7. 55.

(68) 整體而言,媒體跟同儕仍然會讓研究對象有比較心理。從媒體中 得分最高的第一題「我會注意電視或雜誌上明星及模特兒的外表及身 材」 ,第二題「我覺得身材苗條的明星或模特兒比較好看」 ,第二十五 題「我希望自己的身材、外表比同學或朋友出色」,可見一般。 父母、同儕兩項,分數最低的均是取綽號相關的題目(第十題、 第十九題)顯見大學階段,綽號對個人身體意象的影響並不重大;然 而具體原因究竟是大學階段研究對象性格已經成熟,不易受影響,或 是周遭家人、友伴因社會化而較不會隨意取綽號,仍然不清楚。 社會因素整體而言,研究對象以媒體因素的平均比例得分最高 (平均值占總分之比例,詳見表 4-1-2d),其次為同儕因素,最低為 父母因素。與相關研究(李雅惠,2011)比較之下,社會因素不同因子 間影響力順位一致,比例上略微不同。 表 4-1-2d 研究對象社會因素比較. 媒體 父母 同儕. 範圍 (分) 7-35 9-45 10-50. 本研究(2016) 李雅惠(2011) 平均值 標準差 平均比 平均值 標準差 平均比 (%) (%) 24.71 1.142 70.6 22.61 4.729 64.6 22.01 .447 48.9 21.93 6.661 48.7 30.01 1.172 60.0 28.57 7.245 57.1. 三、 研究對象身體意象分析 56.

(69) 量表此一部分共有 32 題,總分為 32 到 160 分,中間值 96 分。 共分為下列四個表來描述資料分布情況。外表評價(表 4-1-2e)、外 表取向(表 4-1-2f)、對體重過重之關注(表 4-1-2g)、身體各部位滿 意程度(表 4-1-2h)。 (一)外表評價 「外表評價」指研究對象對自己外表的觀感、自己外表的滿意程 度。此量表共 7 題,總得分 7 到 35 分。分數越高,代表研究對象對 自己的身體外表感覺越正向、滿意。參閱表 4-1-2e,各題得分從 2.83 到 3.54 之間。量表平均值 21.37 分,標準差 1.632。其中以第一題 「我喜歡自己的長相」的 3.54 分為分數最高的題目,其次是第六題 「我喜歡穿合身的衣服」的 3.21 分。分數最低的是第十九題「我的 身材很性感」的 2.83 分。分數最高、次高與最低的題目,與李雅惠 (2011)的研究一致。外表評價平均值略大於中間值(21),其傾向與陳 美昭(2006)研究結果相同;與詹慧冠(2008)、陳湘如(2009)、施秀如 (2009)、李雅惠(2011)等外表評價低於中間值的結果不同。 除了填寫或同意或不同意的之外,各題目有部分受試者,選填 無意見。在外表評價的 7 個題目中,有 3 題達到四成,有三題達到. 5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Feng-Jui Hsieh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Hak-Ping Tam (Graduate Institute of Science Education,. National Taiwan

2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 Institute for Research Excellence in Learning Science,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Research on embodied cognition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Taiwan..

隨著科技的進步,展覽場的導覽系統已從過去導遊、磁帶機或 CD 播放 器講解的時代轉換成行動導覽的時代。目前行動導覽方式大都以 RFID 或 QR

2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ational Chung Hsing University, Taichung, Taiwan.. 3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ational Tsing Hua

Associate Professor of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and Center of Teacher Education at National Central

Department of Physics and Taiwan SPIN Research Center,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Changhua, Taiwan. The mixed state is a special phenomenon that the magnetic f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