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馬水龍之成長與學習歷程

第二章 馬水龍之生平與音樂創作風格

第一節 馬水龍之成長與學習歷程

第二章 馬水龍之生平與音樂創作風格

第一節 馬水龍之成長與學習歷程

筆者依據馬水龍生涯各階段之歷程,將馬水龍的生平分為五個時期,如【表 2-1-1】所列。本節將簡要敘述馬水龍各階段之重點與發展。

【表 2-1-1】馬水龍生涯各時期列表

時期 時間(西元年)

一、音樂啟蒙與探索時期 1939-1958

二、國立藝專及中學執教時期 1959-1971

三、留德與東吳時期 1972-1981

四、北藝大時期 1981-1994

五、卸任退休與晚年時期 1994-2015

一、音樂啟蒙與探索時期(1939-1958)

《梆笛協奏曲》作曲家馬水龍,1939 年出生於基隆蚵殼港,父親許阿枝是傳 統的國術中醫,母親馬查某是獨生女,於是依據慣例,馬水龍從母姓以傳承母系 的香火。五歲時全家因逃避空襲而遷居至山城九份,臺灣音樂群像資料庫中關於 馬水龍這段的經歷,是這麼說的:

九份是出產貴重金屬的礦城,山城中的礦坑成為最安全的防空洞,每當聽到 警報聲,馬水龍就隨著大家奔向礦坑。轟炸機俯衝掃射的聲音、此起彼落的 驚呼聲、以及母親襁褓中一歲半的妹妹哭號聲,這些恐怖的聲響因而交織成

他一生中第一個難忘的音響經驗5

http://musiciantw.ncfta.gov.tw/list.aspx?p=M060&c=&t=1,摘錄於 5 October 2015。

6 游素凰,《臺灣現代音樂發展探索》(台北:樂韻,2000),173

7 馬水龍,〈我的創作心路歷程〉《馬水龍作品學術研討會》。(臺中:國立臺灣交響 樂團,2007):14。

8 陳漢金,〈徜徉於《雨港素描》與《霞海城隍廟會》~馬水龍〉,顏綠芬主編,《台 灣當代作曲家》(台北:玉山社,2006),152。

9 《自立晚報》,1992 年 6 月 29 日

8 之父」美稱的塞尚(P. Cezanne)啟發,將表面上看起來是具象的風景寫生,

卻嘗試將細節、顏色簡化、概略化,如此而突顯出結構上的注重,並為他的 畫作注入氣韻生動的節奏感與音樂性,例如他的《八斗子漁港》、《小徑》。……

他無疑較偏好創作一種形式與感情充分融合、相得益彰,且與生活息息相關

10 馬水龍,2007,14。

的音樂11

二、國立藝專及中學執教時期(1959-1971)

1959 年,馬水龍考取國立藝術專科學校音樂科作曲組,副修大提琴、鋼琴。

10

首樂曲:《臺灣組曲》(鋼琴獨奏)、《迴旋曲》(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唐詩三首》

(女高音與鋼琴)、《雨港素描》(鋼琴獨奏)、《弦樂四重奏》等。

三、留德與東吳時期(1972-1981)

1972 年,馬水龍獲全額獎學金赴德國留學,進入雷根斯堡音樂學院就讀,隨 齊格蒙(Dr. Oskar Sigmund, 1919-2008)教授學習作曲,在這嚴謹學風、時間緊湊的 三年留學生涯中,馬水龍除了不斷精進自己的音樂技巧與常識外,更常捫心自問:

對華人音樂相當有使命感的他,曾建議當時的音樂系主任黃奉儀增開傳統音 四、北藝大時期(1981-1994)

1981 年,國立藝術學院(今臺北藝術大學)成立,馬水龍參與了創校的所有

(臺中:國立臺灣交響樂團,2007):32。

12

吳思珊/擊樂演奏家

五、卸任退休與晚年時期(1994-2015)

馬水龍於 1994 年卸下院長一職,單純的教課讓他有更多的時間能專注於創作

14

第二節 馬水龍之音樂與繪畫創作風格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