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1 邏輯與推理

2.1.1 邏輯與推理的定義

依照陳波(2002)看法,認為『邏輯』為一詞多義,可以為客觀事物的規律、某 種理論觀點、思維的規律規則、邏輯學或邏輯知識四種意義,然而不管是符號邏輯、數 理邏輯、後設邏輯、模態邏輯、集合論、模型論、證明論等,都是為了正確的推論而找 出的規則,此過程即可稱為邏輯(陳瑞麟,2003)。因此,邏輯廣義而言,包括演繹、

歸納、語理分析;狹義而言,做有效推論或證明的規則。邏輯的分類上可以分為兩大類,

分別為形式邏輯、應用邏輯,介紹如下:

(一)形式邏輯:完全在抽象的形式和符號的表現方面探討邏輯,為邏輯的純形 式面,因此很像數學的課程內容。

(二)應用邏輯:強調我們在實際與言論和表達中的邏輯關係,也就是將邏輯應 用到具體思考含日常生活談論中,為一種合邏輯的思考方式。

邏輯探討的是一種思維形式。思考是主動將既存的知識以產生新知識達成某目 標為主,思考的過程中牽涉到概念的形成、推理、決策和問題解決等心智活動(鄒麗玉,

1993)。為了區別類別間,將重要屬性或特徵的同類事物挑出,以形成概念,如此可以 節省許多字彙及記憶上的負擔,所以概念可以說是思考的基礎。由一組已知的判斷推出 的一個新判斷,就是推理(Hogan & Keller,2000;Rosser,1994;張春興,1992;劉福 增,2003)。衡量眾多的可能中做出適當的選擇,稱為決策。問題解決為嘗試各種方法,

以達到目標為主。由上述可以發現概念的形成過程中,需要推理幫忙,決策的進行也牽 涉到推理的輔助,透過推理和決策才可以讓問題解決。由此可知概念、推理、決策、問 題解決並不易去劃分彼此,這也是為什麼教改活動中,一直強調推理能力的重要。

劉福增(2003)將推理分成非形式邏輯、演繹邏輯、科學架構之邏輯解析;Hongan

& Keller(1992)提到推理具有六種形式:分析式推理、類比式推理、對話式推理、推論式 推理、評價式推理、統整式推理;Gardner(1996)將推理分成排列組合推理、幾何推理、

數字推理、邏輯推理、程序推理、文字推理推理;然而最常將推理分為演繹推理與歸納

推理(Irving Younger,1987;Vosniadou,1998)。

2.1.2 推理與智力

智力概念性定義,指個人適應環境的能力、學習的能力、抽象思考的能力

(Freeman,1962);操作性定義,指智力測驗所要測量的能力(Kimble & Garmesy,1968);

智力對心理學家而言,如何獲得、回憶和使用知識去瞭解具體、抽象概念和物體之間的 關係,以及有意義的方式使用知識的能力(Solso,1991)。

智力理論的發展,最早為法國學者比奈(A. Binet)利用心理年齡,發展出第一 份智力測驗,測量兒童智力表現。而後推孟(L. Terman)提出斯比測驗,改用智力商數

(IQ)解釋兒童智力。之後心理學者從不同角度,對智力提出不同觀點如下:

Spearman(1927)提出『二因論』,認為智力分成兩個因素,分別為一般智力 g 因素 和特殊 s 因素:

(1) 一般智力 g 因素:g 因素是涵蓋所有心理功能的共通因素,以思考推理和演繹 能力為主,為心智因素的必須,也會影響智力測驗上分數的高低。

(2) 特殊 s 因素:指個人特殊工作或能力的影響因素,此因素非常多個,此因素 只會影響個別能力上的測驗分數。

Thurstone(1938)提出『群因論』,將一般智力因素與特殊因素細分,其細分如下:

(1) 一般智力因素分成;數字能力、文字流暢、語文推理、空間關係、記憶、歸 納、知覺速度等七種因素。

(2) 特殊因素分成:流體智力和結晶智力

Guilford(1966,1982)提出『智能結構論』,將智力組成分析為三個向度:內容、

過程或運作、形式或成品三方面,共 120 個因素探討智力情形,後來甚至擴大到 150 個 因素探討智力。

由以上可以發現,對於智力的觀點愈來愈多樣化,但仍是在靜態結構下描述,忽 略智力的主動性,因此,之後的學者認為智力非固定的靜態結構而發展出對智力另一層 面的看法,其描述如下:

Sternberg(1984,1985)提出『智力三元論』,認為個人智力上的差異,是因為個 體面對刺激環境時,是因為訊息處理方式不同所造成。其將智力分為三種,分別為組合 性智力行為、經驗型智力行為、環境型智力行為,此三種智力因素構成智力整合體的三

邊長,但三邊的長度是因人而異,組合性智力行為著重在學習如何做事、計畫做什麼事;

經驗型智力行為著重在當我們面對新情境,是否可以用頓悟的方式結合新舊經驗,有創 意的解決問題;環境型智力行為著重個體在目前環境中,改變目前環境以達到符合自己 興趣和價值觀的能力。

Gardner(1983)提出『智力多元論』,認為智力分成語文、數學邏輯、空間、音樂、

肢體動覺、人際、自知、自然觀察等八種能力(自然觀察為 Gardner 在 1995 年提出)。

語文智力著重在語言文法、語意的運用,和如何有效運用口語和書寫的能力。數學邏輯 智力,著重在數字與推理能力方面,包含邏輯關係、抽象符號的推理情形。空間智力,

著重在視覺對於環境的認知能力、變化情形的感知。音樂智力,著重在對樂曲的音調、

音色、音律敏銳覺知能力。肢體動覺智力,注重如何運用身體取表達想法或是運用雙手 產生事物的能力。人際智力,注重在察覺他人情緒、想法,而做出適當回應的能力。自 知智力,注重在對自己優缺點的瞭解。自然觀察智力,注重在對自然景物敏銳的觀察力、

辨識力。Gardner 認為每個人都是此八種能力獨特的組合,八種智力互相配合運作,智 力的展現是多樣性的,而且透過適當環境,可以將八種智力做適當的發展。

推理能力一直被認為是人類理性的象徵,透過推理可以幫助釐清錯綜複雜問題,

也可以從中尋求理性的解決之道,在認知學心理學中,推理一直被視為高層次的心智活 動,因為推理的歷程比記憶、理解更為複雜。智力是指個體基於遺傳條件、生活中的人 事物等相互作用後,察覺事物困難點,經由思考、推理、判斷而解決問題的能力(張春 興,民 80),由此可知,邏輯推理能力的強弱在智力扮演非常重要角色,所以智力測驗 或心智能力評估中,推理測驗往往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Kohler(1913)透過圖形之間的關係對學生施測,發現智力愈高學生愈容易指出圖 形之間關係;Cavallo(1996)針對 10 年級學生,進行遺傳課程的教學,發現高推理能力的 學生在解釋理由的能力比較高,因此學習效果比較好;Lawson & Thompson(1988)對七 年級學生,進行自然方面的教學,發現高推理能力對於迷失概念的澄清有重要影響;

Williams & Cavallo(1995)對大學生進行物理方面教學,發現低推理能力的學生對學科解 釋能力弱,且迷失概念有愈多的現象;Ayse Yenilmez 等(2006)對八年級學生進行光合作 用與呼吸作用比較,發現推理能力的不同,會影響學生在得分方現出現明顯差異;王以 德(民 81)透過國中生進行數學方面的推理,發現性別對於邏輯思考有顯著差異。推理 在知識上、生活上扮演重要角色,許多文獻又指出推理能力高低與智力有相關,因為本

研究所使用的網路遊戲,在人形點選時,必須一番思考、判斷、選擇,因此透過瑞文氏 標準矩陣測驗,找出高低推理能力玩家,看其在研究所使用的網路遊戲表現是否有所差 異。

2.1.3 推理與問題解決

當事情的結果和我們所預期不一樣時,就是問題的產生(佐藤允一,1989)。其 也將問題分成三類,分別為發生型、探索型、設定型:

(一)發生型:針對已經發生的問題,也就是『怎麼會變成這樣?』,這類型通常就是 因為問題已經呈現在我們眼前,所以我們會想要去解決問題的原因,解決的目的 也只是為了要恢復原狀。造成這類型問題又可分成『脫軌問題』(在事情進行過 程中隨時發現偏離期待值)和『未達問題』(在結果中偏離設定目標)。

(二)探索型:這類型問題的目的是為了精益求精,或是改善現狀,追求著『如何才 好?』,這類型問題並不是因為與目標產生了偏離而產生的問題,所以除非對生 活中很細心,利用過去的經驗改善沒有問題的問題。

(三)設定型:沒有任何發生的事情,而是將探索型問題更深一步預測以後會如何,著 重在『假如…..話,會……』。這類型問題不是將問題時間延長,而是假設在未來 條件下所想像的問題。可分成為『開發型問題』(積極想未來條件如何變化,策 略如何改變)和『迴避型問題』(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問題所產生的應對之道)。 人們在決策及推理時會以某些策略為主,有些很管用,有些則未必,這些策略很 難區分為是屬於推理的策略或者是問題解決的策略。問題最終目的即為目標的達成。對 於問題的初始條件或者是目標都有詳細完整說明的問題,此類問題稱為『定義良好的問 題』,通常這類問題的解答過程中會有明確的中介狀態輔助。相反的,『定義不良的問題』

為目標、初始條件甚至解題過程中需要的中介狀態,都是模糊不清楚。

Newell & Simon(1972)提出將問題分成三種:

(一)結構性問題:為聚斂性問題,解決的策略是可以預知的,使用的方法是相 同,只要一步步的解決就可以。

(二)半結構性問題:為聚斂性問題,但解決方法不只一個,需要做多方面評估,

而挑選適合的答案。

(三)無結構性問題:為題目與目標都不清楚的開放性問題,解決方法非常多 個,所以受到的限制最小。

問題有兩個狀態,分別為呈現的狀態和目的狀態;配合的解題法也分為三類,為 演算式解題法(algorithm)、經驗式解題法(heuristic)、捷思法(heuristic)。問題解決是一種

問題有兩個狀態,分別為呈現的狀態和目的狀態;配合的解題法也分為三類,為 演算式解題法(algorithm)、經驗式解題法(heuristic)、捷思法(heuristic)。問題解決是一種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