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中文部分

方永泉(2002)。當代思潮與比較教育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方德隆(1998)。班級社會體系。載於陳奎憙主編,現代教育社會學,139-177。

台北市:師大書苑。

王千倖(1998)。教師也是「班級經營」問題的製造者。師友,3,35-39。

王承豪(譯)(1999)。J. O'Connor& I. McDermott 著。系統思考實用手冊(The art of systems thinking : Essential skills for creativity and problem solving)。臺北:世茂。

王恭志(2002)。從團體動力談小學教師班級經營策略。研習資訊,19(5),

88-96。

王振寰、瞿海源(1999)。社會學與台灣社會。臺北:巨流。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局、高雄市政府教育局(1982)。高級職業 學校導師手冊。

田培林(1973)。教育學新論。臺北市:文景。

但昭偉、蘇永明(主編)(2000)。文化‧多元文化與教育。台北市:五南。

余民寧(2006)。潛在變項模式:SMPLIS 的應用。台北:高等教育。

吳宗立(主編)(2002)。班級經營:班級社會學。高雄:復文。

吳明清(1994)。班級文化與輔導。國民教育,35(1、2):2-7。

吳明隆(1998)。新時代有效能教師行為之探究。教育實習輔導季刊,4(1),73-79。

吳明隆(2001)。班級經營與教學新趨勢。臺北:五南。

吳明隆、王光明(2004)。班級經營教學新趨勢—符應九年一貫的班級經營理念。

高雄市,七賢國民小學。

吳思華(2002)。創新與創業精神:管理大師談創新實務與策略序文「發揮創業 精神」。

。吳春助(2001)。國民小學校長學校行政混沌現象敏銳度與學校組織文化塑造 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 北市。

吳書璧(2004)。國小教師學習型班級經營個人理念符合程度與自評實際應用情 形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吳康寧、胡宗仁、劉雲杉、吳永軍、程曉樵、丁瑜(2005)。課堂教學社會學。

台北市:五南。

吳清山(1997)。學習型組織理論及其對教育革新的啟示。國教月刊,43(5.6),

1-7。

吳清山(2004)。學校創新經營理念與策略。教師天地,128,30-44。

吳嘉文(譯)(1999)。The Mescon Group 著。成功團隊(Strengthening teamwork paricipant's guide)。臺北:洪葉。

呂孟真(2005)。國民小學教師班級經營知識與班級經營效能之相關研究—以北

部五縣市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宋文里(譯)(2001)。J.Bruner 著。教育的文化:文化心理學的觀點(The culture of education)。臺北市:遠流。

李幸(2001)。國民中學學習型組織、教師自我效能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 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師在職進修學校行政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李 青 芬 、 李 雅 婷 、 趙 慕 芬 ( 合 譯 )(1992 )。 S.P.Robbins 著 。 組 織 行 為 學 (Organizational behavior)。台北市:華泰書局。

李瑞娥(2004)。國民學校終身學習文化、組織學習、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關係 之研究—學習型學校模型之建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未出 版。

李緒武(編譯)(1982)。Johnson, David 著,教育社會心理學(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education)。台北市:正中書局。

李錫津(1998)。導師的任務與素養,載於吳清山等,班級經營。臺北市:心理。

李錫津(2002)。創造一個學習型班級。課程與教學通訊,12,1-3。

周 旭 華 ( 譯 )(1994 )。 Ronnie Lessem 著 , 發 展 型 管 理 ( Developmental management),台北:天下文化。

周芸薇(2000)。學習型組織評鑑量表之建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周德禎(1999)。教育人類學導論:文化觀點。台北市:五南。

林心茹(譯)(2000)。B.J. Zimmerman, S. Bonner & R. Kovach 著。自律學習

(Developing self-regulated learners)。臺北:遠流。

林生傳(2000)。教育社會學。台北市:巨流。

林建銘(1997)。杜威的生長發展論與教育。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振春(2000)。心智模式與學習型組織。成人教育,53,18-26。

林清江(1975)。教育社會學。臺北市:台灣書店。

林清江(1981)。教育社會學新論。台北市:五南。

林進材(2005)。班級經營。臺北市,五南。

林騰雲(2002)。學習型組織理論在國民小學行政應用之研究─以臺北縣市為例。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金樹人(編譯)(1994)。教室裡的春天:教室管理的科學與藝術。台北:張老師。

俞懿嫻(2000)。從文化哲學論現代文化教育的困境,載於但昭偉、蘇永明主編,

文化‧多元文化與教育:1-46。台北市:五南。

胡夢鯨(1999)。學習型學校的發展:以美國加速學校與我國補習學校為例。載 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學習型組織(頁281-315)。臺北:師 大書苑。

孫本初(1995)。學習型組織的內涵與運用(上)。人事月刊,21(1),27-31。

秦夢群(1999)。營造學習型組織學校:教育行政人員應有的體認與策略。現代 教育論壇,4,540-544。

高廣孚(1991)。杜威教育思想。台北市:水牛。

張佳琳(2004)。課程管理─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

張明輝(2000)。建構學習型學校的相關策略。北縣教育,34,18-24。

張建成(2001)。傳統與現代之間:論台灣原住民的文化認同。發表於新竹師範 學院原住民教育文化中心主辦「九十年度原住民族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暨 研討會」,2001 年 10 月 6 日。

張振成(1997)。班級經營之我見。中等教育,48(2),99-102。

張素貞(1999)。國民小學營造「學習型學校」—行與不行?。教育資料與研究,

27,22-26。 

張慶勳(2006)。學校組織文化與領導。台北市:五南

曹志宏(2004)。國民小學學習型組織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研究。國立中正大 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梁雲霞(譯)(2002)。S. T. Tishman, S. N. Perkins, & E. Jay 著。思考的教室:

策略與應用(The thinking classroom: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a culture of thinking)。臺北:遠流。

莊文志(2002)。學習型班級經營之協同行動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教育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莊文志、謝忠豪(2002)。邁向學習型導向之班級經營:以資訊融入專題探索式 教學為例。教育資料與研究,49,50-59。

許玉珍(1998)。數學科建構教室中班級文化之創塑。台北市立師範教育學院國 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許靜茹(2002)。幼稚園班級經營與教師省思能力。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郭明德(1992)。班級經營──理論、實務、策略與研究。台北市:五南。

郭進隆(譯)(1994)。P.M.Senge 著。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

(The fifth discipline: The art and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臺北:天下文化。

陳木金(2001)。從發展型管理談優質校長如何營造學校成為學習型組織。研習 資訊,18(6):1-13。

陳明蕾(2000)。教育組織發展成為學習型組織之反省。成人教育,53,35-40。

陳奎憙(2001)。教育社會學導論。台北市:師大書苑。

陳奎憙、王淑俐、單文經、黃德祥(1996)。師生關係與班級經營。臺北市,三 民。

單文經(1994)。班級經營策略。台北:師大書苑。

彭新維(2001)。國民小學教師教學省思之質性研究--以台北市一所學校為例。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淑馨(1998)。學習型學校之形成。國民教育,39(2),31-35。

黃富順(2000)。學習型組織緣起、意義、特性與實施。成人教育,53,8-17。

黃意舒(1999)。幼兒教育課程發展—教師的省思與深思。台北:五南。

黃鴻文(2003)。國民中學學生文化之民族誌研究。臺北市:學富文化。

楊振富(譯)(2002)。P. M. Senge 等人著。學習型學校:第五項修練教育篇,

現給教育工作者、父母以及關心教育的每個人(上)(Schools that learn: A fifth discipline fieldbook for educators, parents, and everyone who cares about education. )。臺北:天下文化。

楊國德(1999)。學習型組織的理論與應用:成人教育領域的實踐經驗。臺北:

師大書苑。

溫嘉榮、吳明隆(1999)。新時代資訊教育的理論與實務應用。台北:松崗。

詹棟樑(1989)。教育人類學。台北市:五南。

廖鳳瑞(1995)。成長出自內在力量 — 幼教老師成長的訣竅。新幼教,84 年 2 月號,61-65。

趙一葦(1993)。現代教育哲學大綱。台北市:世界書局。

劉玉玲(2003)。教育人類學。臺北市:揚智文化。

歐用生(1999)。新世紀的學校。臺北:臺灣書店。

潘文章(1984)。組織發展。台北市:三民。

鄭玉卿(2005)。發展的概念述評,載於林逢祺、洪仁進主編,教育與人類發展:

教育哲學述評(二)。台北市:師大書苑。

鄭玉疊、郭慶發(1994)。班級經營:做個稱職的教師。臺北市,心理。

戴至中(譯)(2002)。Stephen M. Shapiro 著。24 / 7 創新:變動年代的企業求生 與致勝藍圖。台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謝文全(1978)。系統的特性與其對教育人員的啟示,載於師大教育系(主編),

教育學研究,399-437。臺北:偉文。

謝文全(1985)。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台北:文景。

簡賢昌(1994)。班級文化之塑造:一個國小教室生活之個案研究。國立新竹師 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魏惠娟(2002)。學習型學校:從概念到實踐。臺北:五南。

鐘美鈴(2005)。民主與權威的辯證:我形塑班級文化的歷程。國立台北師範教 育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二、英文部分

Amabile, T. (1996). Creativity in context : update to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Boulder, Colo: Westview Press.

Amabile, T. (1996). Creativity in context : update to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Boulder, Colo: Westview Press.

Bennett, J. K., & O'Brien, M. J. (1994). The building blocks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Training, 31(6), 41-49.

Bligh, D. A. (1986). Develpoment skills for small group work.In D. A. Bligh (ED.)

Teach thinking by discussion.(pp.19-25)Surrey, GU: SRHE&NFER- NELSON.

Boas, F. (1930). Anthropology. In Seligman, E. R. A. (Ed.),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s, 2, 73-110. New York: Macmillan.

Bollen, K. A. (1989). Structural Equations with Latent Variables. Wiley Series in Probabilit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New York: Wiley.

Burden, P. R. (2003). Classroom management : Creating a successful learning

community. NY: John Wiley & Sons.

Daft, R. L. (1997). Organization theory & design. NY: West.

Dewey, J. (1910). How we think. New York:Buffalo.

Dewey, J. (1910). How we think. New York:Buffalo.

Dressler, D. & D. Carns (1973). Sociology: The Study of Human Interaction, (2Ed.).

New York: Alfred.

Gahn, M. M. (1986). The development of trust in learning groups. In D. A.

Bligh(ED.)Teach thinking by discussion.(pp.12-18)Surrey, GU: SRHE & NFER -NELSON.

Galer, G., & Kees, V. H. (1992).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How planners create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Marketing Intelligence & Planning, 10(6), 5-12.

Gardner, D. E. (2005). Classrooms and their impact on learning. School Planning &

Management, 44(2), 44-45.

Goh, S. C. (1998). Toward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 The strategies building blo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