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中文參考文獻

王勇智(1999)。

力與無力的掙扎和轉變-一個青年男性的自我敘說 之建構

。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應用心理學系,台北縣。

王勇智、鄧明宇(譯)(2003)。

敘說分析

。台北:五南。(Riessman, C. K., 1993)。

王麗雲(2000)。質的研究方法。高雄:麗文。

丘昌泰(1996)。當代公共政策研究中的量化與質化分析:方法論的 檢討與重建。

法商學報,

32,93-134。

江文瑜(1996)。口述史法。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 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249-265)。台北:巨流。

何華國主編(1993)。

大專院校視覺障礙學生輔導工作手冊

。教育部 社會教育司。

余德慧(1998)。生命史學。台北:高中老師文化。

吳百騏(2006)。

跑出生命的樂章:二位跑者參與馬拉松的生命故事

。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台北市。

阮文瑞(2004)。

笨拙的抵抗與壓制的憤怒

實踐所照映出的自己

。 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台北縣。

易之新(譯)(2000)。

敘事治療:解構並重寫生命故事

。台北:高 中老師文化。(Freedman, & Combs, 1999)

林志昇(2003)。

一位資深幼教工作者的生命故事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台北市。

林杏足(2001)。

諮商理論與實務的新思潮

敘事諮商的基本概念與 對話應用

。教育研究月刊,期98。

林俊育(譯)(2003)。

用心,走在世界頂峰:看世界級盲人登山家 艾立克如何突破極限擁抱生命

。台北市:遠流。(Erik, Weihenmayer, 2001)

林美珠(2000)。

敘事研究:從生命故事出發

。輔導季刊,36(4),

27-34。

施瑞綿(2006)。

服務性社團的大學生構築生命意義之研究

以世界 觀和生活目標為取向

。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 所,嘉義縣。

洪瑞璇(2001)。

大學女性院長生命故事之研究

。出版碩士論文,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未台北市。

胡幼慧(1996)。

質性研究

。台北:巨流。

胡幼慧編(1996)。

質性研究

--

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

。台 北:巨流圖書。

唐瑋(2005)。

弱勢青少年生活世界之敘說研究

---

一位曾從事檳榔 西施工作夜校生之生命故事的省思

。未出版碩士論文,雲林科技 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雲林縣。

徐鉅昌(1987)。

空中教學的根源--視聽教育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視聽教育館編印:視聽教育雙月刊,29,(2),1-19頁。

畢恆達(1996)。

詮釋學與質性研究

。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

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許育光(2000)。敘說研究的初步探討─從故事性思考和互為主體的 觀點出發。

輔導季刊,

36

12

17-26。

許明禮(2004)。

驚天一擲 江志忠奪金

。大紀元。2006年10月26日,

取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4/9/24/n669953.htm

郭秋時(2006)。

尋找生命的著力點-一位經歷父親入獄之青少年的 生命史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嘉義市。

陳向明(2002)。

社會科學質的研究

。台北:五南圖書。

陳伯璋(2000)。質性研究方法的理論基礎。載於中正大學教育研究 所(主編),

質的研究方法

。高雄:麗文文化。

陳志祥(2000)。

江志忠:好,還要更好!

中國時報。2006年10月26 日,取自

http://www.geocities.com/Colosseum/Sideline/3519/paralympic_200 0/20001021_javelin_gold_introduction.htm

陳萱(1999)。

戀戀風塵-愛情歷程之敘說

。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 大學應用心理學系,台北縣。

傅偉勳(1993)。

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

。臺北:正中。

傅偉勳(1994)。

學問的生命與生命的學問

。台北:正中書局。

彭英慈(2005)。

成年男性喪失父

(

)

親之哀傷經驗敘說研究

。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台北市。

曾凡慈(2000)。

看見/看不見

?

視障學生的生活實體建構

。未出版 碩士論文,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台北市。

曾慶台(2002)。

面面俱到

?

處處保留

?~

一個國小男性教師的自我敘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碩士班,新 竹市。

黃文新(1981)。

盲人教育與盲人圖書館

。台北:文史哲。

黃月美(2006)。

舞動生命:高齡者之休閒體驗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台北市。

黃佳純(1998)。

高齡者的發展任務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

。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黃俊雄(2004)。

傅偉勳生死哲學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 學哲學研究所,嘉義縣。

黃政傑(1996)。

質化研究的原理與方法

。載於黃政傑等合著,質的 教育研究方法與實例(頁1-45)。台北:漢文。

黃瑞琴(2000)。

質的教育研究方法

。台北:心理。

楊宇彥(2000)。

女性生涯發展研究之質的取向

--

敘說研究法

。測驗 與輔導,12,期163,頁3429-3431。

楊淑涵(2001)。

選擇非傳統學習領域之四技女生生涯決定歷程之敘 說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 系,台北市。

熊同鑫(2001)。

窺、潰、饋:敘述我對生命史的理解

。眾聲喧嘩「質 性研究法理論與實作對話」國際學術研討會。政治大學幼兒教育

研究所。

劉翔平(2001)。

尋找生命的意義-弗蘭克的意義治療學說

。台北:

貓頭鷹出版社。

劉毓芬(2004)。

破繭而出的意義

--

一位自閉症兒童的母親之心理歷 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特殊教育學系,台北市。

潘正德等著(2004)。

生命教育之理論與實踐

。台北:心理。

潘皆成(2005)。

雙重衣櫃:已婚男同志的生命敘說

。未出版碩士論 文,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高雄市。

蔡岱安(譯)(1999)。

重見光明

。台北市:拍得麗文教基金會。(羅 勃V‧海恩)。

蔡敏玲、余暁雯(譯)(2003)。

敘說探究:質性研究中的經驗與故 事

。台北市:心理出版。(Clandindin, D. J., & Connelly, F. M., 2000)

蔡錦美(2003)。

台灣女性陶藝家連寶猜生命史研究-陶藝、生命力、

社會文化

。未出版碩士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 系在職進修班,台北市。

鄭宜玟(2005)。

陶淵明的生命哲學

。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哲 學系,台中市。

盧嵐蘭(譯)(1991)。

社會世界的現象學

。台北:桂冠。(Schutz,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