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行銷組合

Blackwell, Miniard & Engel(2001)將行銷策略之構成要素,歸納為市場分析

(Marketing Analysis)、市場區隔(Marketing Segment)、行銷組合(Marketing Mix)、執行 (Action)等四大步驟,形成一整個循環,如圖2-1:

圖2-1 行銷策略關係圖

資料來源: Blackwell, Miniard & Engel(2001) 一、行銷組合

McCarthy提出行銷組合(Marketing Mix),簡稱4P(高登第,2000),茲說明如下:

(一)產品(Product)--包括有形的產品與無形的服務,行銷人員必須重視何種形式的 產品最能滿足目標市場的消費型態;何種包裝最能吸引消費者,以滿足運輸、使用與 處置上的問題,消費者會如何以現有產品跟競爭對手及替代品做比較。

(二)價格(Price)--消費者交換產品時須放棄的總成本,包括購買產品時所支付的金 額、其他時間、不方便性,以及心理風險等。

(三)通路(Place)--指生產者將產品、服務透過代理商、經銷商、批發商、零售商等 把所有權移轉給消費者的過程。行銷人員需決定銷售產品的有效管道,觀察並預測消 費者期待於何種場合購得新產品。

(四)促銷(Promotion)--包括廣告、公共關係、推廣活動與人員銷售,行銷人員必須 研判傳達何種正確訊息給消費者才能達到最有效的溝通,亦即不同屬性的產品要如何 定位才能真正做到特定市場區隔(張振明,2000)。Kolter(2003)提出行銷組合4P的構成 內涵,如下表:

表2-1 行銷組合4P的構成內涵 4P 每個P之中的行銷參數

產品 Product

1. 產 品 種 類 (Product Variety) 2. 品 質 (Quality) 3. 設 計 (Design) 4. 功 能 (Features) 5.品牌(Brand Name) 6.包裝(Packaging) 7.大小(Sizes) 8.服務 (Services) 9.保固(Warranties) 10.收益(Returns)

價格 Price

1. 定 價 (List Price) 2. 折 扣 (Discounts) 3. 補 貼 (Allowances) 4. 付 款 期 間 (Payment Period) 5.信用條件(Credit Terms)

通路 Place

1.通路(Channels) 2.範圍(Coverage) 3.搭售(Assortments) 4.地點(Locations) 5.

庫存(Inventory) 6.運送(Transport) 促銷

Promotion

1.促銷活動(Sales Promotion) 2.廣告(Advertising) 3.銷售人力(Sales Forces) 4.公共關係(Public Relations) 5.直效行銷(Direct Marketing)

資料來源:Kolter(2003)

行銷組合的決策用來影響交易通路以及最終消費者。企業在行銷組合的決策分為 短期以及長期,短期的決策包含價格、銷售團隊的大小、廣告的費用,長期的決策包 含開發新產品以及改變行銷通路(Kolter, 2003)。

(一)價格

Kolter(2003)認為,價格是在行銷組合中產生營收的元素,其他的元素產生成本,

價格代表公司希望對市場傳達關於產品或品牌的價值定位;每個定價都會導引出不同 的市場需求,並影響企業的行銷目標。

(二)通路

行銷通路指的是一群獨立的組織,這些獨立的組織讓產品或服務得以遞交到最終 使用者被使用或是被消費(Stern and El-Ansary, 1996)。經銷商通常能把產品規劃得更完 整,也能讓產品在目標市場中接觸到更多的客戶,同時減少製造商建立客戶管道的數 量以及成本。而經銷通路也期望藉著對產品的促銷投入額外的資源,帶來更多的利潤 (Anderson and Narus, 2004)。製造商對經銷通路的策略分為Push策略以及Pull策略。Push

策略是製造商藉著銷售團隊(Sales Force)以及貿易促銷(Trade Promotion)費用來吸引經 銷商進貨、推廣以及銷售給最終使用者。Pull策略則是製造商藉著廣告以及促銷來吸 引最終使用者來向經銷商詢問,並因此吸引經銷商進貨。Push策略適用於低階、品牌 忠誠度低、客戶非常瞭解產品特色的產品線。Pull策略適合於高品牌忠誠度、對產品 的涉入程度高、用戶對品牌差異了解的產品線(Kolter, 2003)。

(三)促銷

Raghubir & Corfman(1999)定義促銷活動,認為促銷活動針對某特定數量的商品給 予消費者相對較低的價格,意即消費者以較少成本支出購得較多的商品。促銷活動大 致上分為以下兩種:(1)推動策略(Push Strategy)--尚未在消費者心中建立品牌偏好的廠 商,需給予銷售人員及中間商更多毛利及其他獎勵措施,鼓勵其通路夥伴努力促銷該 品牌、產品或服務。(2)拉動策略(Pull Strategy)--擁有品牌知名度較高的廠商,針對消 費者以大量媒體廣告及消費者促銷活動,來尋求消費者的潛在需求或激發其購買動 機,吸引顧客至零售店或提供服務的定點購買該產品或服務。

Lauterborn(1990)提出4C的觀念,包括「顧客需求與慾望(Customer Needs and Wants)」、「應考量顧客的成本(Cost to the Customer)」、「便利性(Convenience)」和

「溝通(Communication)」。

考慮由消費者需求角度出發的(4C)應搭配其合適的(4P),二者相輔相成,4C亦為 4P的核心能力,說明如下:

(一)顧客需求與慾望(Customer needs and wants):「產品」生產是為了滿足「顧客 需求與慾望」。

(二)顧客的成本(Cost to the customer):「價格」訂定應考量「顧客的成本」。

(三)便利性(Convenience):「通路」安排應考量消費者獲得產品或服務的「便利性」, 亦可延伸為到達目的地之「可及性(Accessibility)」。

(四)溝通(Communication)」:「促銷」目的是為了與顧客達到共識,提供敏感誘 因藉以彼此「溝通」,達到交易後互利互惠目的。

在吸引對品牌觀感無甚差異消費者方面,「價格促銷」是一項非常有效的作法。

針對存在於潛在市場的消費者,運用Kotler提出的AIDA標準化模式(高登第,2000):

引起潛在顧客注意(Attention)、創造出潛在客戶感興趣的事物(Interest)、發展出潛在顧 客的欲求(Desire)、趨使潛在顧客採取行動(Action)。發掘出有希望購買並消費產品的 顧客,便可進一步定義目標市場,運用有效的傳播工具爭取顧客。

二、促銷活動

促銷活動乃是推廣組合(Promotion Mix)的一環,Kotler(1998)指出,目前企 業因內、外部環境因素的驅使,大量地使用「促銷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的購買。

(一)促銷活動的定義

美國行銷協會(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1960)定義促銷活動為「有別於廣 告、人員銷售、公共報導的一種有助於刺激消費者購買與經銷商販賣的所有行銷活 動」,主要是藉由提供超出原產品利益水準的額外誘因,以誘發消費者購買該項產品。

Kotler(1991)認為促銷活動是由各種不同的誘因工具所組成,用來激勵消費者或經銷 商,對於某一項產品提前購買或購買更多的數量,

黃俊英(1997)認為促銷活動是「廠商為了立即提高銷售量而採取的短期誘因」。

洪順慶(2001)認為促銷是「製造商使用某種誘因,暫時性地改變產品在消費者心目 中的價格或價值,來鼓勵流通業者或消費者購買產品,或鼓勵業務人員積極地銷售」。

榮泰生(2001)指出促銷是「任何將有利於產品銷售的資訊加以傳遞,並直接或間接 說服顧客購買的技巧」。

(二)促銷活動的手段

促銷活動的手段很多,但多半是以促銷誘因是否與產品本身價格相關來做區分。

Aaker(1973)依促銷工具提供誘因的時間長短,將促銷活動的手段分為短期購買誘因

(如折價券、附贈贈品、減價優待)與長期購買誘因(如附贈兌換點券)。Beem and Shaffer(1981)依「促銷誘因形式」將促銷活動的手段分成三類:第一類是提供與產 品本身相同的誘因,如試用樣品、買一送一等;第二類是提供與產品售價有關的誘因,

如減價優待或折價券等;第三類是提供與產品本身及售價無關的誘因,如贈品、摸彩 等。Campbell and Diamond(1990)依據誘因是否能與產品價格相比較,將促銷活動的 手段分為二類:一類為金錢性的促銷活動的手段,如價格折扣或折價券;另一類為非

金錢性的促銷活動的手段,如抽獎、競賽、附贈贈品。

Kotler的觀點,製造商對消費者所採用的促銷工具可分為減價優待(Price-off or Cent-off Deals)、樣品(Samples)、折價券(Soupons)、現金回饋(Cash Refundorrebate)、

贈品(Premium)、加量不加價包裝(Bonus Packs or Reduced-price Pack)、酬賓優惠

(Patronage rewards)、競賽(Contest)、產品保證(Product Warranties)、摸彩與遊 戲(Sweep Stakes and Game)、購買點陳列(Point-of-purchase)等。其中學者認為減 價優待為廠商提供比產品原來售價更低的價格給消費者,其目的包括:1、獎酬現在的 使用者。2、鼓勵消費者增加購買的數量。3、促使消費者轉換品牌,進而培養消費者 的再購行為。4、確定促銷經費完全投注於消費者身上(Shimp,1993)。

贈品可以是產品或服務,廠商以極低的相對成本或是免費提供給消費者,以作為 消費者購買特定產品的誘因。贈品的形式有下列四種:1.將贈品附在包裝上或置於包 裝內的隨貨附贈(With-pack Premium);2.以郵遞的方式,將贈品送給寄回購買憑證 消費者的免費郵寄(Free in-the-mail Premium);3.消費者在購買商品後,再支付些許 代價以取得廠商提供贈品的自償贈品(Self-liquidating Premium);4.包裝本身屬於可 重複使用的容器(Kotler,1991)。

(三)促銷活動之利益

Chandon et al. (2000)以消費者的觀點提出看法,認為促銷活動帶給消費者的利益 不只是金錢而已,促銷活動帶給消費者六種利益:

1.金錢的節省--促銷可以提供金錢的節省,如降低產品單價、加量不加價、提供再 購優惠。

2.提高購買產品的品質--藉由降價或提供小型包裝,以降低金錢的限制,使消費者 可以買到更好的產品。

3.增進便利性--促銷可協助消費者快速找到所需要的產品。

4.有助於價值表達--有些消費者對促銷回應,而提昇自我概念和個人價值,以符合 個人的道德標準(Mittal, 1994)。

5.追求刺激與多樣性的探索—基於促銷的多變化,可吸引消費者的注意,滿足人

類探索、尋求多樣性資訊的需求(Baumgartner and Steenkamp,1996;Kahn and Louie,1990;Kahn and Raju, 1991)

6.有趣的娛樂--促銷活動例如抽獎、競賽和免費贈品是有趣的娛樂(Holbrook, 1994)。

第三節 消費者購買行為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