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2、第八地菩薩次五法應具足

(1)第一法是「知上下諸根」。《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說:

「云何菩薩知上下諸根?「菩薩住佛十力,知一切眾生上下諸 根。」

164

佛十力

165

中的第四力是「知眾生上下根智力」 ,能知眾 生是利根或鈍根,能得聲聞菩提、辟支佛菩提或佛菩提等。

166

一 般來說,第八地菩薩尚未具足「佛十力」,這裡所說,應只是 得佛的少分而已。

167

163 《大智度論》卷 50〈發趣品 20〉(CBETA, T25, no. 1509, p. 418, b7-12):

「如實觀佛身」者,觀諸佛身如幻如化,非五眾、十二入、十八界所攝,

若長若短,若干種色,隨眾生先世業因緣所見。

此中佛自說:「見法身者,是為見佛。」法身者,不可得法空;不可得法 空者,諸因緣邊生法,無有自性。

164 (1)《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6〈發趣品 20〉(CBETA, T08, no. 223, p. 259, b9-11)。

(2)《大智度論》卷 50〈發趣品 20〉(CBETA, T25, no. 1509, p. 418, b12-14):

「知上下諸根」者,如十力中說。菩薩先知一切眾生心所行,誰鈍、

誰利,誰布施多、誰智慧多,因其多者而度脫之。

165 佛十力,參見《大智度論》卷 24〈序品 1〉(CBETA, T25, no. 1509, p. 235, c22- p. 241, b15)。

166 佛知眾生上下根智力,參見《大智度論》卷 24〈序品 1〉(CBETA, T25, no. 1509, p. 238, c27-p. 239, a26)。

167 菩薩十力,參見《大智度論》卷 25〈序品 1〉(CBETA, T25, no. 1509, p.

(2)第二法是「淨佛國土」。

168

要莊嚴佛國土,首先菩薩 要自淨其身,還要教化眾生淨眾生心,令行清淨道,以這樣自 他皆清淨的因緣,才能淨佛國土。

169

(3)第三法是「入如幻三昧」。

170

菩薩住此三昧中,能於 十方世界成辦利益眾生之事,亦不取心相。

171

(4)第四法是「常入三昧」 。

172

菩薩先以修行而得三昧(又

245, c26-p. 246, a13)。

168《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6〈發趣品 20〉(CBETA, T08, no. 223, p. 259, b11):

「云何菩薩淨佛國土?」

「淨眾生故。」

169 (1)《大智度論》卷50〈發趣品 20〉(CBETA, T25, no. 1509, p. 418, b14-17):

「淨佛世界」者,有二種淨:一者、菩薩自淨其身;二者、淨眾生心,

令行清淨道。以彼我因緣清淨故,隨所願得清淨世界。

(2)參見釋惠敏,〈「心淨則佛土淨」之考察〉,《中華佛學學報》第 10 期,1997 年 7 月,頁 25-44。

170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 6〈發趣品 20〉(CBETA, T08, no. 223, p. 259, b11-13):

「云何菩薩如幻三昧?」

「住是三昧能成辦一切事,亦不生心相故。」

171 《大智度論》卷 50〈發趣品 20〉(CBETA, T25, no. 1509, p. 418, b17-24):

「入如幻三昧」者,如幻人一處住,所作幻事,遍滿世界,所謂四種兵眾,

宮殿城郭,飲食歌舞,殺活、憂苦等;菩薩亦如是,住是三昧中,能於十 方世界變化,遍滿其中:先行布施等充滿眾生,次說法教化破壞三惡道,

然後安立眾生於三乘;一切所可利益之事,無不成就。是菩薩心不動,亦 不取心相。

172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 6〈發趣品 20〉(CBETA, T08, no. 223, p. 259,

稱為「行得」或「修得」),轉生得報得三昧,能常入三昧,度 化眾生令得安穩。

173

(5)第五法是「隨眾生所應善根受身」。

174

八地菩薩有行 得、報得神通,能隨眾生所需,應以何身得度便受其身而度化 之。

175

以上是第八地菩薩應具足的二類五法,綜合起來可以理解 如下:

第八地菩薩

1

「順入眾生心」,能觀眾生心之所樂,如良 醫診病,應病與藥;又能

2

「遊戲諸神通」,以神通力能隨意 飛往無邊世界;菩薩亦能在自己國土以天眼

3

「見諸佛國」,

b13-14):

「云何菩薩常入三昧?」

「菩薩得報生三昧故。」

173 《大智度論》卷 50〈發趣品 20〉(CBETA, T25, no. 1509, p. 418, b24-29):

「常入三昧」者,菩薩得如幻等三昧,所役心能有所作;今轉身得報生三 昧,如人見色,不用心力。住是三昧中,度眾生安隱,勝於如幻三昧,自 然成事,無所役用;如人求財,有役力得者,有自然得者。

174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 6〈發趣品 20〉(CBETA, T08, no. 223, p. 259, b14-16):

「云何菩薩隨眾生所應善根受身?」

「菩薩知眾生所應生善根而為受身,成就眾生故。」

175 《大智度論》卷 50〈發趣品 20〉(CBETA, T25, no. 1509, p. 418, b29-c4):

「隨眾生所應善根受身」者,菩薩得二種三昧,二種神通,行得、報得;

知以何身、以何語、以何因緣、以何事、以何道、以何方便而為受身,乃 至受畜生身而化度之。

雖見佛國清淨但不取著。八地菩薩雖不取著他方清淨佛國,但 亦能真俗無礙,

4

「如所見佛國,自莊嚴其國」 ,普施法寶,滿 眾生願;菩薩觀佛身如幻如化,如實觀法身是因緣所生、空無 自性,名為

5

「如實觀佛身」。

第八地菩薩又能具足第二類五法:菩薩

1

「知上下諸根」,

知眾生根性利鈍;

3

「入如幻三昧」 ,能於十方世界成辦利益眾 生之事,亦不取心相;得報得三昧故,能

4

「常入三昧」;八 地菩薩具足二種三昧,有行得、報得神通,能

5

「隨眾生所應 善根受身」;八地菩薩自淨其身,今又教化眾生令行清淨道,

以自他清淨的因緣來

2

「淨佛國土」。

第八地菩薩一方面重在了知一切眾生心之所樂、根性利 鈍,隨眾生所應而受身,令眾生行清淨道,以此自他清淨因緣 來莊嚴佛國;另方面能以神足通、天眼通見他方佛國,攝取清 淨相而自莊嚴其國。

(九)第九地:應具足十二法

〈發趣品〉說第九地菩薩應具足十二法:

1

受無邊世界所 度之分,

2

得如所願,

3

知諸天、龍、夜叉、揵闥婆語而為說 法,

4

處胎成就,

5

家成就,

6

所生成就,

7

姓成就,

8

眷 屬成就,

9

出生成就,

10

出家成就,

11

莊嚴佛樹成就,

12

一切諸善功德成滿具足。

176

176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 6〈發趣品 20〉(CBETA, T08, no. 223, p. 257, b28-c6):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住九地中應具足十二法。何等十二?受無邊世

(1)第九地菩薩應具足的第一法是「受無邊世界所度之 分」。

177

《大智度論》卷 50 說:世界有三種:有淨、不淨、有 雜。這三種世界中,可度者或可得到利益的眾生,九地菩薩皆 攝取之。

178

(2)第二法是「得如所願」 。

179

菩薩具足五度故福德具足,

具足般若波羅蜜故智慧具足;福德、智慧具足故,無願不得。

180

界所度之分,菩薩得如所願,知諸天、龍、夜叉、揵闥婆語而為說法,處 胎成就,家成就,所生成就,姓成就,眷屬成就,出生成就,出家成就,

莊嚴佛樹成就,一切諸善功德成滿具足。須菩提!是名菩薩摩訶薩住九地 中應具足十二法。

177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 6〈發趣品 20〉(CBETA, T08, no. 223, p. 259, b17-19):

「云何菩薩受無邊世界所度之分?」

「十方無量世界中眾生,如諸佛法所應度者而度脫之。」

178 《大智度論》卷 50〈發趣品 20〉(CBETA, T25, no. 1509, p. 418, c4-16):

「受無邊世界所度之分」者,無量阿僧祇十方世界六道中眾生,是菩薩教 化所應度者而度之。是世界有三種:有淨、不淨、有雜。是三種世界中眾 生所可應度有利益者,皆攝取之。譬如然燈,為有目之人,不為盲者;菩 薩亦如是,或先有因緣者,或始作因緣者。……於一切世界中取如是分,

是名一佛所度之分。

179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 6〈發趣品 20〉(CBETA, T08, no. 223, p. 259, b19-20):

「云何菩薩得如所願?」

「得六波羅蜜具足故。」

180 《大智度論》卷 50〈發趣品 20〉(CBETA, T25, no. 1509, p. 418, c16-21):

(3)第三法是「知諸天、龍、夜叉、揵闥婆語而為說法」。

181

九地菩薩學辭無礙智

182

,能知諸天、龍、夜叉、揵闥婆語而 為其說法。

183

(4)第四法是「胎生成就」。這是指菩薩入母胎的方式,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說:「云何菩薩胎生成就?菩薩世世常 化生故。」

184

玄奘譯作「雖一切生處實恒化生,而為益有情現

「得如所願」者,是菩薩福德、智慧具足故,無願不得。聽者聞無量無邊 世界所度之分,疑不可得;以是故,次說所願如意。此中佛自說六波羅蜜 具足:五度則福德具足,般若則智慧具足。

181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 6〈發趣品 20〉(CBETA, T08, no. 223, p. 259, b20-21):

「云何菩薩知諸天、龍、夜叉、揵闥婆語?」

「辭辯力故。」

182 佛有四無礙智,參見《大智度論》卷 25〈序品 1〉(CBETA, T25, no. 1509, p. 246, a22-b11);《大智度論》說菩薩也有四無礙智,參見《大智度論》

卷25〈序品 1〉(CBETA, T25, no. 1509, p. 246, b25-p. 247, b2)。

183 《大智度論》卷 50〈發趣品 20〉(CBETA, T25, no. 1509, p. 418, c21-28):

「知諸天、龍、夜叉、犍闥婆語」者,我上說福德、智慧具足,所願如意;

知他人種種語,即是所願事。復次,菩薩得宿命智清淨故,知處處生一切語。

復次,得願智故,知立名者心,強作種種名字語言。

復次,菩薩得解眾生語言三昧故,通一切語無礙。

復次,自得四無礙智,又復學佛四無礙智;以是故,知眾生語言音聲。

184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 6〈發趣品 20〉(CBETA, T08, no. 223, p. 259, b21-22):

「云何菩薩胎生成就?

「菩薩世世常化生故。」

入胎藏」 。

185

《大智度論》舉二種說法:一、有人言:菩薩乘白 象入母胎;二、有人言:菩薩以三昧力入母胎。

186

(5)第五法是「家成就」。

187

菩薩常生在婆羅門家或剎利 家等大家中生。

188

185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 416〈修治地品 18〉(CBETA, T07, no. 220, p. 88, b3-6):

「云何菩薩摩訶薩應圓滿入胎具足?」

「善現!若菩薩摩訶薩雖一切生處實恒化生,而為益有情現入胎藏,於中 具足無邊勝事,是為菩薩摩訶薩應圓滿入胎具足。」

186 《大智度論》卷 50〈發趣品 20〉(CBETA, T25, no. 1509, p. 418, c28-p. 419, a6):

「處胎成就」者,有人言:菩薩乘白象,與無量兜率諸天圍遶、恭敬、供 養、侍從,入母胎。

有人言:菩薩母得如幻三昧力故,令腹廣大無量,一切三千大千世界菩薩 及天龍鬼神皆得入出;胎中有宮殿、臺觀,先莊嚴床座,懸繒幡蓋,散花,

燒香,皆是菩薩福德業因緣所感,然後菩薩來下處之。亦以三昧力故,下 入母胎,於兜率天上如故。

187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 6〈發趣品 20〉(CBETA, T08, no. 223, p. 259, b22-23):

「云何菩薩家成就?」

「常在大家生故。」

188 《大智度論》卷 50〈發趣品 20〉(CBETA, T25, no. 1509, p. 419, a17-21):

「家成就」者,婆羅門家有智慧,剎利家有力勢;婆羅門利益後世,剎利 利益今世。是二種於世有益,是故菩薩在此中生。復次,諸功德法家,所 謂不退轉生,是名家生。

(6)第六法是「所生成就」。

189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說:

「云何菩薩所生成就?若剎利家生、若婆羅門家生故。」

190

《大 智度論》則補充說:「或有菩薩化生蓮華;於四生中,菩薩胎 生、化生。」另提到菩薩出母胎的方式是「從母右脇出」。

191

(7)第七法是「姓成就」。

192

《大智度論》舉三種說法:

一、觀世間何姓為貴、能攝眾生,即於是姓中生,如七佛中,

189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 6〈發趣品 20〉(CBETA, T08, no. 223, p. 259, b23-24):

「云何菩薩所生成就?」

「若剎利家生、若婆羅門家生故。」

190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 6〈發趣品 20〉(CBETA, T08, no. 223, p. 259, b21-22):

「云何菩薩胎生成就?

「菩薩世世常化生故。」

191 《大智度論》卷 50〈發趣品 20〉(CBETA, T25, no. 1509, p. 419, a7-17):

「生成就」者,菩薩欲生時,諸天龍鬼神莊嚴三千大千世界;是時,有七 寶蓮花座,自然而有;從母胎中,有無量菩薩先出,坐蓮華上,叉手讚歎,

俟待菩薩;及諸天龍、鬼神、仙聖、諸玉女等皆合手一心,欲見菩薩生。

然後菩薩從母右脇出,如滿月從雲中出,放大光明,照無量世界。是時,

有大名聲,遍滿十方世界,唱言:「某國菩薩末後身生。」

或有菩薩化生蓮華;於四生中,菩薩胎生、化生。於四種人中,菩薩生剎 利、婆羅門二姓中——生此二種姓,人所貴故。

192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 6〈發趣品 20〉(CBETA, T08, no. 223, p. 259, b24-25):

「云何菩薩姓成就?」

「如過去菩薩所生姓,從此中生故。」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