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ACT 親職功能量表信效度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ACT 親職功能量表信效度

壹、信度分析

在針對受試者回答各指標之現況,從極不同意至非常同意等,分別給與1~

5 點方式計分,使得分愈高者代表受試者同意該向度之傾向愈大,例如在第二題

「當我心煩或承受壓力時…」1 分代表填答者越同意或容易找孩子麻煩,5 分則 反之。平均得分越高的受試者也代表在態度上更加認同採用較為正向的方式教養 孩子。在以本研究家長樣本進行分析後,各個分量表及向度之內部一致性信度係 數值(Cronbach alpha)分別如表所示。

在第一部分,互動模式的部分,整體分量表的信度係數達到0.79,符合文獻 對於信度的標準,顯示受試者在作答時,能發揮相當不錯的作答一致性。在第二 部分情緒教育則有若干題目出現信度係數較低的狀況,如第七題 EMO7(我告訴 我的孩子,如果別人侮辱或打他們,他們必須用暴力以外的方式回擊),以及第十 題EMO10(我參與社區或學校的工作,以預防或減少暴力)造成信度降低,EMO7 修正後項目總相關為0.124,EMO10 修正後項目總相關為 0.177,將此二題做刪 減後,情緒教育分量表之信度係數達到0.79,符合量表所需的標準。而在第三部 分親職效能的部分,整體信度達到0.924,達到標準,也因此不做題目的刪改。

在完成三部分的信度分析後,以刪改過之量表(互動模式 11 題、情緒教育 8 題、親職效能10 題)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

表 5 各量表信度係數

量表名稱 Cronbach’s α n

ACT互動模式 .790 11

ACT情緒教育 .790 8

親職效能 .924 1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貳、ACT 親職功能量表驗證分析過程

本研究對「ACT 親職功能量表」之驗證過程主要採兩階段分析的流程進行,

第一步驟先將全部的回收樣本隨機抽取 50%,並就全題項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EFA),並依據文獻所指示之標準進行題目的刪改

(Howard, 2016)。第二步驟則選取另一半的資料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CFA),依據 EFA 結果架構結構方程模式(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並進行模型修訂,在原量表的背景理論支持之下進行題目的刪 除,以期達到合適的模型適配度。

參、探索性因素分析

由於本研究須進行兩階段因素分析以驗證量表效度,因此先以SPSS 隨機選 擇檔案50%觀察值並切割成兩個檔案。隨機選擇其中之一後,依照前述信度分析 放棄情緒教育第7 與第 10 題,以親職行為 11 題與情緒教育 1-6、8-9 共計 8 題 進行分析,萃取方式選擇主軸因子(principal axis factoring),設定萃取特徵值 (Eigenvalues)>1 之因子,依據陡坡圖(如下)得知此量表應為雙因子量表,符合原 先的理論架構。

圖 1因素分析陡坡圖

在確定因子數量後,重新進行SPSS過程,勾選KMO與Bartlett球形檢定,選 擇主軸因子,轉軸部分假定因子之間有相關,選擇斜交轉軸中的Promax轉軸法 (Kappa=4)的方式進行轉軸,選擇不顯示因素負荷量絕對值<0.4之題項,並依因素

Kaiser-Meyer-Olkin 取樣適切性量數。 .854

Bartlett 的球形檢定

先利用 SPSS 將 IT1-IT11、EMO1-EMO10 進行遺漏值置換,置換方式為數列平 均數,置換後題項名稱變更為X_1(IT1-> IT1_1 ,EMO1->EMO1_1 )

遺漏值處理完畢後,依照前述EFA結果架構模型,結果如下圖所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2 ACT 驗證性因素分析,SEM 模型圖

由圖可知,各題項之負荷量皆大於.4,雖沒有達到.7 的好標準,但也落在可以接 受的位置。以下接續說明各項適配度檢定:

1. 整題模型適配度

如下表所示,X2 值為 275.310,自由度為 64,P 值為.000,或許是受到樣本 數量所影響,計算卡方值與自由度之比例,結果為4.302,還在可接受之範圍內。

就其他評鑑指標來看,若RMSEA 之值介於.05-.08 即表示模型是合理適配的,而 本研究模型之 RMSEA 為.08,以符合在合理適配範圍內,亦即本模型已達合理 適配度。此外,本模型適配度指標(goodness of fit index,GFI)為.923,顯示模型 與觀察資料間友好的適配程度,而適配度指標(Adjusted Goodness of Fit Index, AGFI)為.890,稍微未能達到.9 以上的標準,而就本模式適配度指標(Standardized Root Mean square residual, SRMR)為.0662,未能達到<.05 之良好適配度,顯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本研究發現,以台灣的家長為樣本,ACT 親職功能量表在經過適度的題目 刪改之後,可以達到量表對於信度與效度的要求,修訂後之量表如表 17 所示,

第一部分互動模式保留 3、4、5、6、7、9 題,刪去 1、2、8、10、11 等題目,

情緒教育保留 1、3、4、5、6、8、9 等題項,刪去 2、7、10 等題目。雖然沒有 盡善盡美,然而此雙因子模型已能符合大部分的模型適配度指標,也容納了最多 的題項,在完成信效度研究後,ACT 親職方案在台灣的後續研究也能更好的比 較方案的效果,甚至調整方案或問卷的內容。

本研究刪除題項之邏輯如下:1.題目在信度分析時呈現信度不足,或拉低整 體信度的狀況(情緒教育第 7 與第 10 題)。2.題目在進行探索性因素時出現因 子負荷量不足(互動模式 1、2、8 題,情緒教育第 2 題)或不符合原理論構面(互 動模式第 10、11 題)。由於關於 ACT 親職功能量表之研究目前並不多,最相似 的為 Altafim 等人於 2018 年在以巴西地區 204 名參與 ACT 方案的家長為樣本的 研究,並在探索性因素分析的過程中刪去了情緒教育的 1、3、9 題以及親職行為 的 7、9、10,刪除的原因為因子負荷量<.03 或者內容與該構面之其他題項不合,

或許是篇幅緣故,該篇作者並沒有詳述所謂「不合」,或其背後的理論或想法。

雖然在刪改題項之邏輯上與本研究相似,然而兩篇研究之結果仍略有不同之,詳 細的對照請參閱下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陸、ACT 親職功能量表刪改題目之原因討論

由於不符合統計標準,有些量表題目必須被刪除或檢討,由於本研究所使用 之量表,在台灣已經經過Brislin(1986)所建議的 Back-translation 法,及英翻中,

再中翻英的過程(引自 Yu, Lee & Woo, 2004)。然而,在正式施測的過程當中有零 星的回應例如「題目拗口」、「不明白題意」的狀況發生,而且發生在第一部份第 一題,可能影響到家長後續填答的意願。由於已經過前述嚴謹的翻譯過程,故應 可將拗口與提議的原因歸咎於量表的內容完整性,後續研究者可等待 ACT 更新 使用量表、並經過翻譯後,參考本研究所遇到之困難,在不曲解量表原意的前提 之下,調整內容或者行文方式,以求更加符合台灣家長所使用之語言。

完成後可以重新利用相同過程,或不同的研究方法、檢驗程序檢視量表在台 灣的適用程度。同時可考慮採用更加立意的取樣,主動的進入不同的區域施測,

接觸不同樣貌的族群,取得不同的樣本。

依照統計研究的標準,研究者必須考慮放棄以下題目:互動模式 1、2、8、

10、11,情緒教育 2、7、10 等題目。其中互動模式第一題的題目(當我的孩子 表現不好時),以及量尺(我會不會立即採取行動),可能讓家長感到混淆,有若 干家長在問卷上寫上自己的疑問,是課業還是行為問題?若回到原文,推測是行 為問題,然而這個要素沒有被翻譯者注意到,可能讓家長難以回應。尺度的部分 也是,立即採取行動,是採取怎樣的行動呢?同樣回到原文版本的量表,量表想 知道的應該是家長會不會帶著情緒做出衝動性的管教,然而這只是研究者的猜測,

可能令家長同樣難以回應,研究者推測上述二因乃是此題在探索性因素分析即無 法達到因子負荷量標準的原因之一。互動模式第二題(當我心煩或承受壓力時,

我會/不會比平常更加挑剔)同樣在探索性因素分析時因因子負荷量未達標準(.4),

因此剔除,然而過往文獻或先前研究皆無相關資訊,原因可能需要近一步地透過 訪談或者觀察的方式了解。後續研究有必要針對上述題目在原意跟用詞方面進行 近一步研究,讓中文量表能更精準地測得原先所想測的概念。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的「不當管教」,例如言語羞辱或者體罰。如:第八題(當我的孩子表現不好時,

我會打他/她的屁股、摑他/她的耳光、抓或打他/她……大多數時候。/從不或很少。)

第十題(當我的孩子表現不好時……我幾乎總是使用髒話或咒罵。/我很少使用 髒話。)第十一題(當我的孩子做了我不喜歡的事情時,我會辱罵他/她,說些刻 薄的話,或者指他/她的名字罵……大多數時候。/從不或很少。)

研究者推測或許是這三題都在正當-不當管教的光譜上,偏向不當管教的那 一側,無法滿足雙因子模型或許是因為不當管教的題目可自成一個因子,然而統 計的結果並不支持這樣的想法,探索性因素分析難以支持這樣的假設,尤其是互 動模式的第十一題(當我的孩子做了我不喜歡的事情時,我會辱罵他/她,說些刻 薄的話,或者指他/她的名字罵,從不/很少)在 EFA 的過程當中很容易因為負荷 量<.4 而被刪除掉,除非在最後才把 8、10、11 加入雙因子模型,並強制萃取三 因子,才可勉強達到.4 的要求。若直接以 AMOS 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也可以滿 足模型,但是如此進行的話似乎也就失去了以探索性因素分析找尋潛在因子的意 義。研究者反覆嘗試以探索性因素分析進行3 因子甚至 4 因子模式,過程當中很 容易出現因子數太多、因子內題目太少,或因子負荷量過低的狀況,推測最適配 的仍是雙因子模式。

研究者推測,前面數題雖然也有幾題也隱約代表的不當管教的概念或者跟家 長的情緒化、衝動行為有關,但都沒有到如8、10、11 題敘述言語羞辱跟肢體暴 力的程度,因此這三題會較難融入前述的雙因子(態度、行為)中,但若不考慮 構面問題,以及將ACT 親職功能量表的確需要納入體罰、嚴厲管教的測量,第 8 與第 10 題或許可以考慮以保留,以供方案所使用。

而第十一題之所以難以融入任一因子,研究者推測,是因為很多台灣地區的 家長心目當中,罵小孩,或者對小孩說出刻薄的話,並不屬於體罰或者太過嚴厲

而第十一題之所以難以融入任一因子,研究者推測,是因為很多台灣地區的 家長心目當中,罵小孩,或者對小孩說出刻薄的話,並不屬於體罰或者太過嚴厲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