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幻化的肉體與不朽的靈魂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幻化的肉體與不朽的靈魂"

Copied!
1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報告題名:

幻化的肉體與不朽的靈魂

Magically Changing Physical Body with Immortal Soul

作者:林思葶

系級:會計系大學部三年級

學號:D0056729

開課老師:劉秀齡

老師

課程名稱:生死與哲學

開課系所:通識教育中心

開課學年: 102 學年度 第 二 學期

(2)

1

中文摘要

這篇文章主要是在「生死與哲學」課程中探討生死相關議題,所引發 的一些思維。描寫幻化的肉體,之於靈魂,是否就顯得靈魂是不朽的?罷 工的肉體,是否還留下些什麼?什麼是我們存在的價值?參雜了一些宗教 的觀點,及面對臨終親人的親身體驗,或是假想自己距離死亡之時,已迫 在眉睫,所體會出的心靈感受。混合著一些宗教和以往哲學家的觀點,加 上自己的認知、所學,對於「生、死」分享個人看法與思維。 透過閱讀書籍、文章及影片欣賞,觀賞生死學從各個不同角度的思想, 彙整出自己的心得,提出另一番見解,供讀者閱覽與指點,一同思考生、 死相關議題,與自我存在的價值。 「死」,乃人之必經之路,您害怕死亡嗎?對於生死議題,昔日社會, 極為避諱,認為談論死亡,是一種不吉利的象徵,乃至於今日亦是如此; 但就讓我在此打破傳統思維,帶您一同坐上「人生列車」,好比一趟旅程, 並透過靈魂的簡述及伊凡‧伊里奇與 Randy Pausch 教授的對比光芒,發現 自己珍貴的價值,並活出本真的自我。或許您會認為,死亡對於自己,還 是那麼遙遠的事情,但您能掌握命運裡的無常嗎?殊不知是無常先報到, 還是明天先到?提早面對,並非詛咒自己,而是一種心靈調適、自我成長, 「死亡」並不是生命的終點,而是另一段旅程的開始。

關鍵字:

1. 生死與哲學 2. 存有論 3. 靈魂 4. 輪迴轉世 5. 本真的(本己的)1 1 此中譯文乃出自德文之 eigentlich,而英譯文將之譯為 authentic,有真實的、真正的含 意。此字字源與 eigen「本己的」關聯,因此是與自身相關,中文一般則將之譯為「本 真的」和「本己的」兩種語詞,基本上視譯文的上下文脈絡來使用其譯詞。

(3)

2

Abstract

The main issues of the article are talking about “life and death” and its relative things as well as the evoking philosophical thinking in the course of “Life, Death and Philosophy”. Is the soul immortal if it compares with the magically changing physical body? Yet when we die, whether we leave something or not? What’s the value of our existence? I went through the experience about facing the passing process of my close relative, and now mix with some viewpoints from religions as well as assume my own date of death that occurs imminently, all above those kinds of my spiritual feeling make me inquire those questions. In the article, I integrated some of religious and the previous philosophers’ viewpoints and advanced my thoughts about “life and death”.

Here I share some of my viewpoints which are what we talking about “life and death” issues above after I read books, articles and viewed short films.

“Dead” is a path that we all have to walk on. Are you afraid of death? In the past, people avoided to talk about any dead issues, because talking about death was ominous. But let me break the traditional thought, bring you to take the “life train”, just like a trip. I’ll simply state some philosophical and religious thinking about life and death, and share the story about The Death of

Ivan Ilyich to compare with Randy Pausch’s The Last Lecture. Through their

edifications, you’ll find the precious value of yourself and carry out the authentic life.

Don’t think it is too early to think dead issues. Can you control destiny of impermanence? To face them early ahead is not the cursing of our own, but a spiritual adaptation and self-growth.

(4)

3

Keywords:

1. Life, Death and Philosophy 2. ontology

3. soul

4. incarnation 5. authentic

(5)

4

目 次

一、前言 --- P.5

二、被卸下的外衣—肉體 --- P.6

三、不朽的靈魂 --- P.6

(一) 何謂靈魂? --- P.6

(二) 肉體的道別 --- P.7

(三) 輪迴 --- P.10

(四) 前世今生 --- P.13

四、生命列車的尾聲—最後的禮物 --- P.14

(一) 演講大意─夢想的實踐 --- P.14

(二) 如何跨出無悔一生的領悟 --- P.15

五、結論 --- P.16

參考文獻 --- P.18

(6)

5

一、前言

死亡,是每個人人生的必經之路,只是早晚的問題。 我的修課動機是在 2014 年的一月份,遇上奶奶的離開,體會到「無常」; 面臨到當親人的離開,自己心態的轉變及該怎麼調適自己的心情等,爸爸 告訴我:「奶奶不是離開,而只是回去她原本來的地方。」 奶奶年紀達 90 歲高齡,是在睡夢中化為天使離開,其實在整個過程中, 深深覺得,奶奶很幸福。面對奶奶的離開,我的淚水,並不是因為悲痛, 而是感動,能睡著離開,是五福之一的福報。在奶奶過世當天,也有很多 師兄師姐,為奶奶助念長達 10 小時,看著大家虔誠的心,深深觸動我心。 奶奶的靈堂,是粉紅色布幔,後續前來為奶奶祈福誦經的師兄師姐,都覺 溫馨,甚至有師姐看到靈堂,一種氛圍,激起她誦經助念的毅力,號召許 多師兄師姐,一同為奶奶結緣,我們全家也備感溫馨。大家都誇讚著奶奶, 很有福報,一定往生西方極樂淨土繼續修行,進而成佛,保佑我們全家及 廣度眾生。 因為奶奶的離開,促使我對於死亡,或是說面對的是臨終的親人,該 持有的心態及心境,產生種種疑慮與思維,所以想藉由此門課,修習有關 死亡以及死後的課題。 「幻化的肉體,不朽的靈魂」,人死後,還有沒有生命?人的肉身終其 生命之後,是否還留下什麼東西?肉體是否僅為靈魂的外衣?而披上肉體 這套衣裝的靈魂,是否有其隱含的真諦?脫下「外衣」的靈魂,又是何去 何從? 面對沒有靈魂寄主的肉體,日復一日的腐臭、敗壞,讓靈魂之於肉體, 是否就成了不朽的傳奇? 肉體的衰敗,與靈魂之所在,成為這篇文章所探討的主軸,讓我們進 入一趟生命之旅。

(7)

6

二、被卸下的外衣

—肉體

肉體猶如一根會燃燒殆盡的蠟燭。 我之所以這麼形容,是由於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我們每天不停燃 燒著自己,綻放屬於自己的光芒,無疑的,我們的生命蠟燭,長度也因此 正逐年遞減。 排除意外與病痛,人終會因老化而邁向死亡,亦即「老化的最終目的 是死亡」2,但為什麼會老?至今仍沒有定義能清楚說明它的來龍去脈。 以生物學的觀點來談,人體的各部位,散布成千上萬個人體最小單位 的細胞(cell),以支配我們的各種生理活動,細胞的衰敗,促使我們器官漸 漸退化,就如橡皮筋用久也會彈性疲乏。這些細胞必須複製自己,使人體 保持健康,是一件經高度管制且十分複雜的事。細胞分裂受管制有非常重 要的理由,當管制失靈時,你就能明白其重要性3。因為,如果細胞開始失 控般的增殖,可能就會形成人人所畏懼的腫瘤等疾病。

三、不朽的靈魂

(一) 何謂靈魂? 一般認為靈魂指的是人類超自然及非物質的組成部分4。而靈魂一詞,

出自希臘字源 ψυχή psychē (life, spirit, consciousness),是具有生命、精神、意識 的涵義;在拉丁文裡 anima 的原義是指人的氣息、生命之精。由此可知自 古以來「靈魂」被視為是非肉體而具有精神的氣息,又可以使活著的組織 體具有生命的那種東西。在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認為靈魂是單純不能加 以分解的,有生命和自發性,是精神世界的、理性的、純粹的,因它有追 求世界的慾望,而墮落到地上,被嵌入於肉體中,註定要經過一個淨化的 階段。蘇格拉底和柏拉圖師徒兩人主張:靈魂是會輪迴轉世的。而柏拉圖 2 《肉體年限》,約翰‧梅迪納/著,張琰/譯,2004 年 4 月初版,第 81 頁。 3 《肉體年限》,約翰‧梅迪納/著,張琰/譯,2004 年 4 月初版,第 20 頁。 4 靈魂,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1%B5%E9%AD%82。

(8)

7 的學生--亞里斯多德,則認為靈魂是形式,肉體只是質料,靈魂才是實體。 靈魂分為 3 個部分,有理性、感覺和營養的機能5。但各宗教亦有對「靈魂」 持有不同見解,舉例而言: 基督教,對靈魂的認識,說明人,就是魂,認為靈魂是不死的,且具 有自覺的人格6 伊斯蘭教,他的靈魂觀所根據的是《可蘭經》。其觀點認為靈魂是真主 (阿拉)所創造的,真主為每一個新身體創造一個靈魂,最終會到天堂或 地獄,在復活之時,靈魂和身體將會重新復合7 猶太教,聖經「塔木德」用大量文字描述人死後繼續活著的靈魂,認 為靈魂是永生的8。 佛教,認為人有八識,第八識「阿賴耶識」是轉世的根本,因此,第 八識可以被認為等於其他宗教裡的靈魂9。而佛家所說的輪迴,是基於個人 業力,產生另一新個體,也就是生、滅、生、滅,不斷連續,並非人死後, 就化為烏有了。 (二) 肉體的道別 肉體是靈魂卸下的外衣,歲月在我的「外衣」,日復一日刻上痕跡,沒 有疼痛與刺激,只有漸趨緩慢的喘息,直至靈魂的別離,讓肉體的血液, 不再湍急;讓體內的細胞,停止奔跑。失去靈魂的主宰,成了空氣裡的塵 埃,最終塵歸塵、土歸土。 1. 伊凡‧伊里奇的可悲 這是出自《伊凡‧伊里奇之死》 一書,托爾斯泰所著,我之所以稱它 5 靈魂,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1%B5%E9%AD%82。 6 體現在《聖經》,創世紀第二章(2:7):「後來,主上帝用地上的塵土造人,把生命的氣 吹進他的鼻孔,他就成為有生命的人。」 7 靈魂,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1%B5%E9%AD%82。 8 《生死之間》,李安立/著,1997 年 9 月初版,第 127 頁。 9 《生死之間》,李安立/著,1997 年 9 月初版,第 128 頁。

(9)

8 為可悲,是由於在主角—伊凡‧伊里奇在他靈魂告別肉體之時,大家關心 的不是主角本身,主角死後,也沒有人感到難過,同僚們關心的是他們或 是熟人職位會因此有什麼樣的升遷;而他太太關心的是能否獲得更多的撫 卹金、財產等等,並非在哀悼死者的離開,但,事出必有因,因為伊凡‧ 伊里奇在他的一生中,從來就沒有懷著人的感情撫慰過任何人。伊凡‧ 伊里奇生活過於一板一眼,遺忘了人間冷暖,導致大家也就對他冷漠無 情、冷冷清清。 伊凡‧伊里奇痛苦地體驗到周圍的人們(他的同事、甚至親屬)對他 的命運漠不關心,最後在一種精神上極其孤獨的情況下死去。 2. 「本真的」與「非本真的」領會: 當書中描述到同僚們得知伊凡‧伊里奇的死訊,每個人首先想到的是, 這個人的死,對於各位委員或是他們熟人職位的升遷會有什麼意義時,突 然一陣心寒湧上心頭,對話裡,還詢問死者有沒有財產之類的話語,感到 一種社會的現實與冷清,連死者自己的「牽手」,也只在乎撫卹金申請的方 式,如何能再獲得更多的補償或金錢等等,感受到人的自私與自利,但這 也是因為伊凡‧伊里奇自己種下的因,而得到的結果。 讓我想到,在今年一月份,處理奶奶的後事時,過程中,大家在乎的 不是喪葬費的大額開銷,而是如何讓奶奶的靈堂及葬禮,看起來舒適且莊 嚴,與伊凡‧伊里奇形成了對比。 伊凡‧伊里奇過去的生活經歷是最普通、最平常,但也是最可怕的。 他是一個處處以「遵守規則」、「不失體面」為原則的人,在家庭生活中也 是如此,以致他把自己內心原有的一點點真誠的、活生生的東西全都窒息 了。這讓他在病發的時候,體會到周圍人們對他命運的漠不關心,誰也不 來可憐他、安慰他,這樣的結果是因為他在自己的一生中從來就沒有懷著 人的感情撫慰過任何人所導致的,最後使他在一種精神上極其孤獨的情況

(10)

9 下死去。 伊凡‧伊里奇的生活,過得太一板一眼,以致忘了人情溫暖。書中一 開始提及,他處理公務都「遵守一定的規則」,履行「一切必要的手續」, 因而得到「身居高位人的讚許」,大家都很愛他,但在他死後,大家談論的 卻是他們職位升遷會有什麼意義等,這豈不是令人諷刺與矛盾?或許就是 想襯托出,伊凡‧伊里奇辦事一流、有規矩,卻忽略了重要的人情、世間 的冷暖。他自己萬萬也沒想過,有一天他能清楚感受到死亡的接近,因為 在這之前,他總認為自己是唯一的例外,是不會死的,所以從來沒正視到 死亡的議題,讓他在面臨死亡的過程中,害怕、孤獨,且不知所措。事後, 他知道瀕臨死亡的自己是家人的痛苦之源,想盡早讓大家獲得解脫,對奄 奄一息的他來說,舒適的生活、崇高的地位和榮譽,都已經沒有任何意義。 他想做些對頭的事,臨終前,他望著家人,望著親吻他手的兒子,望 著鼻子和臉頰仍掛著淚水的妻子,他感到可憐與心疼,此時他想到:「是的, 我使他們受折磨了」「他們覺得惋惜,但是等我死了以後,他們會好起來的。」 就這樣一個念頭,他頓時覺得「那使他苦惱和不肯走開的東西,正從他的 兩邊和四面八方忽然一下子走開了。」於是他安詳了。我想這在告訴我們, 不管我們個人有多少成就,都抵不過我們發自內心真誠的為他人著想的那 一刻。 最後伊凡‧伊里奇頓悟之後,也大聲說出:「多麼快樂啊!」,就像在 人死前,心無罣礙一樣,放下所有枷鎖、所有事情,安詳的離去。記得自 己在奶奶的喪禮中,也常聽到師父、師兄、師姊對著奶奶說,「您已經沒有 罣礙,要放下」之類的話語,要奶奶走得自在與放心。 很多事情,我相信多半是心理因素造成,在奶奶晚期,爸爸常常跟哥 哥和我說,多跟奶奶聊天,奶奶看到我們和她交談,心情自然愉悅,只要 奶奶一開心,對於奶奶身體狀況,就會有好轉,心理治療,比起藥物治療, 來得有效且健康,就像伊凡‧伊里奇,在臨終前,他尋找過去對於死的習

(11)

10 慣性恐懼,可是沒有找到,任何恐懼都沒有,因為死也沒有,取代死的是 一片光明,彷彿頭上降下一道光芒,隨後菩薩就前來接引往西方極樂淨土 去修行般,安詳且心安。 在這裡,可以看到伊凡‧伊里奇平日生活的「常人」(The They)10心態, 其實一般人都過著這樣大同小異的生活,照著大眾的方式在過活,也就是 過著「沉淪」11於世的生活,即「必然性的活著」,這並沒有不好,人們也 的確要隨眾,才能溝通相處。但是,我們反思的是,人也應當要能活出自 己,依自己的本性而活得真實,不是如伊凡‧伊里奇這般地表面而失去了 那個屬於本己的(authentic)我。與我奶奶一生的處事待人生活相較,由於奶 奶的真心誠意自在地與人相處,雖然依舊過著常人的生活,但卻也能「籌 畫」自身的可能性,而活出「本真的」(authentic)真性情真人生,而得其善 終。 讀完這篇傑作後,再與我身邊親人的對照,更能提醒我們如何珍惜短 暫的人生,好好地善用上蒼賜予我們的分分秒秒,以免虛度一生。 (三) 輪迴 人終會死,而死亡之後肉體會消亡,是否真有靈魂?靈魂卸下這套「外 衣」後,究竟前往何地?是漫無目的的遊走、徘徊,還是另有屬於它的歸 屬?有另外的任務正待它去完成? 輪迴,像雨滴的週期般,從烏雲中掉落至地面後,藉由太陽光的熱能, 蒸發成濕氣,隨後進入空氣中,再成為另一片烏雲的一部份,之後,也許 在地球的不同處,雨滴又會從雲中落下,開始了另一段週期。從雨滴的掉 10 「常人」是海德格(Heidegger, 1889-1976)所指謂在世界之中生存著的一般人,德文字 das Man,英譯為 The They,常人依「常理」建立了「常觀」過著生活。這裡伊凡‧ 伊里奇就是過著這樣生活的常人,因此失去了自身,一切以大眾的生活方式作為他處 世的依據;與後面所談的 Randy Pausch 能真實地活出自我有著截然不同的兩種人 生。 11 「沉淪」,在這裡並沒有道德意涵的意思,也是海德格所指謂的一般常人在世界之中 生存的狀態。

(12)

11 落,視為人的「出生」,到地面之後,需要「生存」一段短暫的生命,然後 藉由蒸發,「死亡」,融入另一片烏雲的部分,接著,當時候到時,新的雨 滴再次從雲層的形成而出生。新雨滴或許與前世經歷生死週期的雨滴不同, 但它們的精華卻是相同的。 許多眾生相信,人死後會因個人業力造化,而被引往走向天堂、極樂 世界,或被貶入地獄,受苦練、罰為鬼叉受折磨等。這樣,死後的我們究 竟走向何處?您相信輪迴嗎?以下以基督教與佛教學說為例: 1. 基督教的轉世 對基督徒而言,信上帝是通往天堂的唯一途徑,在基督教家庭中,父 母對不信上帝的孩子,最為憂心,因為以後家人無法在天堂團聚,且其信 徒相信,命運是神的旨意。 基督徒相信,人死後可以復活,也就是說,人生之前就有靈存在;活 著時,不管是犯過什麼滔天大罪的人,死後皆可能轉化純潔,然後死而復 生,有別於佛教所說的因果輪迴。 在基督教裡沒有輪迴的理論,他們對人死後有不同的見解。聖經傳道 書說:「活著的人知道他們會死;已死的人什麼都不知道。」12基督教是相 信有復活的,他們的基礎即是建立在復活上。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第 三日便復活了。耶穌復活之後有數千人見過他,可以為之佐證,因此是真 實的。每一個死去的人,在耶穌再來的時候也會從死裡復活。義人會被接 升天;惡人就會被硫磺火燒死13 2. 佛教的輪迴再生 佛教與基督教的不同是,基督教相信宇宙萬物是由神所創造,命運也 12 聖經傳道書第 9 章第五節(9:5):「活著的人知道他們會死;已死的人什麼都不知道。 他們再也不能得到獎賞;他們完全被遺忘。」 13 基督教與佛教的證果,http://chinese.hitechemall.com/religion/pro&bud.htm

(13)

12 是由神所安排,而佛家不這麼認為,但若是更進一步,佛家會說:「宇宙萬 物是由自己創造的。」,因「萬法唯心造」,所以宇宙萬物都是自己所造作 的。 佛教認為,肉體死亡,靈魂便走上輪迴的長途,最後投胎轉世。那麼 在肉體死亡到靈魂轉世的階段,靈魂身在何處?即由死到生的過渡,佛教 稱此階段靈魂所處的地方為「中陰」14,它延續的時間,短至七天,長至 四十九天不等,取決於個人在世業力來決定 佛教相信輪迴再生,死後投胎、生後再死,不斷輪迴,直至積善深廣, 業力高強,死後便前往西方極樂淨土,脫離輪迴之苦。 佛教有所謂的六道輪迴,而此六道有:三善道、三惡道。三善道分別 為:天道、人間道、阿修羅道;三惡道分別有: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 這都是由於五戒十善及十惡五逆(十善的反面是十惡;殺父、殺母、殺羅 漢、破壞僧團的和合、出佛陀的身血,稱為五逆)而有的類別,五戒十善 分為上中下三品,感生天、人、修羅的三道;十惡五逆分為下中上三品, 感生畜生、餓鬼、地獄的三道。作善業,生於上三道;作惡業,生於下三 道。在每一類別中的福報享盡或罪報受完,便是一期生死的終結,又是另 一期生死的開始,就這樣在六道之中,生來死去,死去生來,稱為輪迴生 死15。 不過佛教特別相信,眾生的生死範圍雖有六道,眾生的善惡因果的造 作,則以人道為主,所以,唯有人道是造業並兼受報的雙重道,其餘各道, 都只是受報的單重道,天道神道只有享受福報,無暇另造新業,下三道只 有感受苦報,沒有分別善惡的能力,唯有人道,既能受苦受樂,也能分別 何善何惡。佛教主張業力的造作,在於心識的感受,如若無暇分辨或無能 分辨,縱然造業,也不能成為業力的主因。所以,佛教特別重視人生善惡 14 或稱「中有」。 15 佛教相信輪迴是確實的嗎?,節錄自聖嚴法師著《正信的佛教》, http://www.hkbuddhist.org/dharma/faq_15.html

(14)

13 的行為責任16、因果報應。 (四) 前世今生 因果報應,是人生存的決定因素。每一個人死後,經過輪迴,再生有 快樂和磨難兩種狀況,是前者還是後者,就看自己前世的所作所為,取決 於是行善,還是作惡,而轉世成不同的結果。但有一點需要明白,再世者 今生今世的作為與前世那個人之間沒有任何瓜葛,因為佛教中不存在個性 的轉世遺存17,故每個人對於自己的前生或未來世,皆一無所知,無法確定。 但不可否認的,許多人為了得知今生的來由,去探討前世的背景,而 不斷尋求任何可能的「證據」,民間留有催眠、靈魂附身等方式。曾有研究 顯示,三至六歲的孩子會說些驚人的話語,例如「當我以前活著的時候」, 想想如此幼小的兒童,怎麼會說出「以前活著的時候」,此句驚人的話語? 明明從出生到現在也不過三至六年的時間,通常父母的反應是當這些為正 常學習過程,認為孩子在學習過程,容易學大人的說話方式或是幻想等角 色扮演遊戲,不過當開始留意孩子每次說這些話的內容時,很多父母都為 之震驚! 國外有一則真實案例18 一個四歲的英國小男孩用圖繪出了自己被美國西部紅印地安人殺死的 情景,當然,這故事題材可能源自他曾在電視上看到的節目,不過不尋常 的地方是,為什麼他要把自己當作被殺的角色?根據小孩的思想,自己殺 死他人的情景不是會比較容易接受嗎?且故事也較容易進行下去,不可置 疑的,以上是個幾乎所有的前世記憶都會自然集中的死亡情景。為什麼呢? 如果這只是個孩子的科幻想像,一個較愉快或較英雄勝利的角色難道不會 16 佛教相信輪迴是確實的嗎?,節錄自聖嚴法師著《正信的佛教》, http://www.hkbuddhist.org/dharma/faq_15.html 17 《生死之間》,李安立/著,1997 年 9 月初版,第 128 頁。 18

《靈魂不滅》,Jenny Randles & Peter Hough/著,李淑媛、謝磊俊/譯,1997 年 2 月 初版,第 327 頁。

(15)

14 比較容易在孩子的腦中形成嗎? 另外,還有一則古巴的案例19 一位四歲,名叫愛德華多,那年開始憶起他前世的父親、母親的長相 及名字。令人驚奇的是,他對前世的記憶越來越詳細準確,甚至說出了他 原先住家地址,兄弟姊妹的名字等,此案例經過分析,愛德華多的敘述中, 八個因素有七個因素完全準確,只有父親的名字不對。 諸如此類的例子,遍及世界各地,說明孩子前世之家同今生之家的關 係往往十分密切。

四、生命列車的尾聲

—最後的禮物

當您被告知所剩生命天數屈指可數時,您會選擇留下什麼給世界?或 是留下什麼給世人?

蘭迪‧弗雷德里克‧鮑許(Randy Frederick Pausch,1960 年 10 月 23 日-2008 年 7 月 25 日)是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計算機科學、人機互動 及設計教授。2006 年 9 月,他被診斷患有胰腺癌。儘管進行了手術和化療, 他還是於 2007 年 8 月被告知癌細胞已經轉移至肝臟及脾臟,至多可以再存 活 3 到 6 個月。 在有限的生命裡,Randy Pausch 教授,選擇舉辦一場人生中最後一場 演講,分享他畢生的經歷,包括他的兒時夢想、實踐路程及一生所學到的 教訓等,以下為 Randy Pausch 教授的演講大綱。 (一) 演講大意─夢想的實踐: 如果這是最後一次機會,我們會選擇留下什麼給這世界? 2006 年夏季,卡內基美隆大學的教授 Randy Pausch,當時 45 歲,那 年夏天他突然間覺得身體不舒服,甚至有了黃疸的症狀,經過診斷之後發 19 《生死之間》,李安立/著,1997 年 9 月初版,第 127 頁。

(16)

15 現他得的是致死率最高,五年存活率僅有 4%的胰臟癌。2007 年 8 月,在 例行檢查中,醫生發現 Randy Pausch 教授的癌症已經轉移到脾臟和肝臟, 這等於對他宣判了死刑;根據當時醫生的估計,他可能只剩下三到六個月 可以活,就算活過這段時間,癌症極度惡化的結果也會讓他活的痛苦不堪。 Randy Pausch 教授在知道人生最多只剩五個月的長度時,他和朋友討論之 後,決定請校方給他一次機會,讓他作一場「人生最後的一堂課」的演講, 他要在這一小時的時間內,把他的兒時夢想和這一生所學到的教訓以及經 驗都分享出來。 Randy Pausch 教授開場說道:「我們不談癌症,因為我已經花了很多時間在 上面,懶得多談了;不討論比達成兒時夢想更重要的事;不談我妻子,也 不談我的孩子們。我雖然很堅強,但卻不可能笑著談這兩件事。」 Randy Pausch 教授童年夢想有以下六項: ○1 體驗零重力 ○2 參加 NFL 比賽 ○3 編寫大百科全書條目(其中特別提到了維基百科全書) ○4 成為 Star Trek 中的柯克船長 ○5 贏取遊樂場的超大毛絨玩具 ○6 成為迪士尼幻想工程的工程師 演講內容主要放在童年兒時夢想的實現過程、如何通過開設「構建虛 擬世界」課程、創建娛樂技術中心和開發 Alice 軟體幫助別人實現夢想, 並感受其中的快樂,及關於生活態度、學習、團隊合作等的人生經驗,以 風趣幽默的口吻,將人生哲理寓於淺顯的事例,讓自己人生的「最後一堂 演講」,展現的精彩動人,畫下完美的 Ending。 (二) 如何跨出無悔一生的領悟: 在這最後一堂演講裡,Randy Pausch 教授得知自己生命所剩無幾,仍

(17)

16 以豁達、開朗的態度,與大眾分享著他的經歷,如:兒時夢想與如何達成、 如何啟發他人夢想以及人生所學到的課程等等。 Randy Pausch 教授說道:「我們不能決定人生拿到什麼牌,但我們能決 定如何打好手上的牌」。在事實發生的時候,我們不能改變,只能決定要如 何回應。 Randy Pausch 教授分享了他人生的精采及實踐夢想的過程,但其實教 授的關鍵不在於如何達成夢想,而是如何無悔過人生,如果您能好好過人 生,人生自會為您尋找答案,您的夢想自會實現。築夢的過程,難免有很 多障礙,教授也提到:「阻擋你的障礙必有其原因!這道牆並不是為了阻止 我們,這道牆讓我們有機會,展現自己有多想達到這目標,這道牆是為了 阻止那些不夠渴望的人,它們是為了阻擋那些不夠熱愛的人而存在的。」 或許人生就該跌跌撞撞,才能激發自己所不知的潛能! Randy Pausch 教授雖然得知自己生命只剩短短幾個月的時間,但仍不 忘分享自己人生經驗及所學。在教授這場理應生離死別的演講中,我發現 出現最多次的是笑聲,有時還有 Randy Pausch 教授的冷笑話,整場演講裡, 包括所有曾經上台的人之中,真正在台上落淚的只有一個人,讓我體會到, Randy Pausch 教授含笑面對一切的勇氣,甚至在台上展現他充沛的體力, 根本忘了眼前的主講者,是位生命將走到盡頭的生命鬥士。演講中,讓我 印象深刻的還有教授的幽默及笑容可掬的面容,從教授身上,能感受到「障 礙不是為了阻擋你的前進,而是為了讓你有所成長」,對自己的決定負責, 築夢的過程,關鍵「不在於如何達成夢想,而是如何無悔過人生」!

五、結論

肉體會因細胞退化,隨著時光衰老,直至死亡;那死後的我們,靈魂 該何去何從?我相信輪迴,在我們死後的七至四十九天裡,上蒼會審視我 們的今生、我們的業力,是虛度作惡?還是有布施行善?作為我們該轉世

(18)

17 為六道輪迴裡哪一道的根據。 我相信有靈魂的存在,也相信它的不朽性,就像 Randy Pausch 教授給 予我的啟發,如他的精神般,會永遠常在。肉體只是我們靈魂的外衣,肉 體是便於靈魂行事的媒介,有了靈魂的肉體,才能展現它的真諦。 人的一生,如同一本記事簿,所作所為被記載的一清二楚,主要是使 每個人明白,自己的行為同自己的未來有密不可分的關聯,我們不能改變 前世,也無法得知未來的結果,唯有改變現世、今生的生活,純潔自己的 行為,多多行善、廣積善德;想要擺脫輪迴,一次人間生途不足以積得能 夠升天為神的業力,因此需要在人間輪迴數次,才能有業力擺脫此迴圈, 而做不被再生所困的神。

(19)

18

參考文獻

一、參考書籍

 《肉體年限》,約翰‧梅迪納/著,張琰/譯,閱讀地球文化事業有限 公司,2004 年 4 月初版。  《生死之間》,李安立/著,宇河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7 年 9 月第 一版。

 《靈魂不滅》,Jenny Randles & Peter Hough/著,李淑媛、謝磊俊/譯, 大村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97 年 2 月初版。  《伊凡‧伊里奇之死》,托爾斯泰/著,許海燕/譯,臺北市:志文 出版社,1997 年 7 月初版。

二、參考網站

 靈魂,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1%B5%E9%AD%82。  基督教與佛教的證果, http://chinese.hitechemall.com/religion/pro&bud.htm。  佛教相信輪迴是確實的嗎?,節錄自聖嚴法師著《正信的佛教》, http://www.hkbuddhist.org/dharma/faq_15.html。  台灣聖經公會,聖經網站,http://cb.fhl.net/。

三、參考影片

 《最後一堂演講》,Randy Pausch 教授的最後一堂課,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22yKlUt4F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星雲大師演講中常提到「我是佛」的觀念,在佛學理論中談「眾

博佳佳:Popular Mathematics in France: Tools for pedagogy, tourism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17:00~18:00 主題:數學與通識 主持人:徐光台

• 體驗到的學習內容(Lived object of learning):從學生

•  要使⽤用 Google Classroom, 學校必須先成功申請使⽤用 Google Apps for Education.. •  Google Classroom 並不是⼀一個全功能的 LMS,

鼓勵家長一同參與,每天與孩子互相分 享感恩和快樂的事,建立正面積極的生

這個開放的課程架構,可讓學校以不同 進程組織學習經歷、調節學習內容的廣

學校如何善用 資源為教育工 作及學習過程 中製造成功與 快樂..

但亦產生不少問題,如國內諸侯的橫蠻,以及國 外匈奴的侵擾等。公元前 141 年年僅 16 歲的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