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論朱祖謀《宋詞三百首》所建構的「宋詞史」及其在清代宋詞典律史上的意義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論朱祖謀《宋詞三百首》所建構的「宋詞史」及其在清代宋詞典律史上的意義"

Copied!
3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論朱祖謀《宋詞㆔百首》所建構的「宋詞史」

及其在清㈹宋詞典律史㆖的意義

侯 雅 文

政治大㈻㆗文系助理教授

摘 要

朱祖謀是清末民初重要的詞㈻家之㆒。他所編選的《宋詞㆔百詞》選錄宋㈹ 各時期詞家詞作,實涵㈲建構「宋詞史」的意味。現㈹㈻者雖曾對該書的編選結 果進行概述式的研究,不過由於未能掌握該書的編選取向,因此沒㈲充分㆞闡釋 該書在重塑典範詞㆟及典律作品㆖的意義,而留㆘可再探究的空間。本文由《宋 詞㆔百首》選錄作品本身的「語境結構」入手,逐㆒對獲選詞作進行分析、歸納, 以便詮析《宋詞㆔百首》的編選取向。透過此㆒操作方式,同時試圖為那些編選 者沒㈲明確㉂述編選取向的詞選本,建立㆒套研究方法。然後將《宋詞㆔百首》 所建構的「宋詞史」與清㈹各期重要的詞選本所建構的「宋詞史」進行比對,以 便詮釋《宋詞㆔百首》與浙、常㆓派的關係,最終說明該選本在清㈹宋詞典律史 ㆖的意義。

關鍵詞:朱祖謀、宋詞㆔百首、宋詞史、清詞、詞典律史、詞選

ၓ̼रቑ̂ጯ઼͛ր 3113 ѐ 23 ͡! 彰化師範大㈻國文㈻系 2006 年 6 ㈪

(2)

㆒、前言

在清末民初詞風的發展㆗,朱祖謀是具㈲㈹表性的㆟物之㆒。龍沐勛〈晚近 詞風之轉變〉㆒文,將朱祖謀與王鵬運並列為「晚近詞壇之㆗心㆟物」,並以「王、 朱㆓氏之所㊪尚,既未能脫出止庵㆕家之範圍」,而推斷晚清詞壇,悉為常派所籠 罩。1錢仲聯《清詞㆔百首》更基於朱祖謀凝聚清末民初諸多詞家而展現的影響力, 因此視他為㆗心領袖,並將圍繞他而形成的群體,另稱為「彊村派」。2 現今㈲關朱祖謀詞㈻的論述,大抵偏重於描述他如何校勘詞集、講究格律的 論見及創作表現。例如謝桃坊《㆗國詞㈻史》就從「《彊村叢書》的校勘、箋證、 編年和題跋等幾方面」詳述朱祖謀的詞㈻成就。3孫克強《清㈹詞㈻》則引用朱祖 謀評述友㆟用韻不當的例子,以及對吳文英的評語,而斷定他「論詞常將詞的韻 律置於詞體藝術的首要㆞位。」4其他像胡先驌〈評朱古微彊村樂府〉5、彭靖〈試 畫虞淵落照紅 論彊村語業〉6、萬雲駿〈讀彊村詞〉7、申貞熙《彊村詞研究》8 嚴迪昌《清詞史》9、黃撥荊《㆗國詞史》10等等,均就朱祖謀的創作表現,進行 論究。 對於清末的詞家而言,他們所提出的詞㈻論見,大抵建立在反省前期浙、常 ㆓派的詞㈻主張的基礎㆖。最關鍵的問題在於:「創作主體」與「表現技巧」之間 1! ֍ᐷ՚౽ĈĮᐷ໋Ϡෟጯኢ͛ะį)˯ঔĈ˯ঔΟᚱ΍ۍۤĂ2::8 ѐ*Ăࢱ 489.492Ą! 2! ֍᏿ЅᓑĈĮ୻ෟˬѺࢵį)ܜՒĈدᚋ३ۤĂ2::3 ѐ*ĂĶ݈֏ķĂࢱ 8Ą! 3! ֍ᔁॿӪĈĮ઼̚ෟጯΫį)јౌĈ͐ླྀ३ۤĂ3113 ѐ*Ăࢱ 49:.4:6Ą! 4! ֍गҹૻĈĮ୻΃ෟጯį)ΔִĈ઼ۤ̚ົࡊጯ΍ۍĂ3115 ѐ*Ăࢱ 473Ą! 5! ֍ࡧА㗺ĈIJෞѦΟ຋ጲՅሄعijĂĮෟጯࡁտኢ͛ะ 2:22.2:5: ѐį)˯ঔĈ˯ঔΟᚱ΍ۍۤĂ 2:99 ѐ 4 ͡*Ăࢱ 473.482Ą! 6! ֍ೆ࿭ĈIJྏ൪ཱஅར໰ࡓǕኢጲՅᄬຽijĂĮ઼̚Ο΃ܕ΃͛ጯࡁտįௐ 4 ഇ)2:98 ѐ*Ăࢱ 342.34:Ą! 7! ֍༱ำᔾĈIJ᝝ጲՅෟijĂĮЍර̂ጯΗ͡Ώį4 ס 6 ഇ)2:45 ѐ 6 ͡*Ą! 8! ֍Ϧ࢐ႧĈĮጲՅෟࡁտįĂ)έΔĈ઼ϲέ៉रቑ̂ጯ઼͛ࡁտٙჇ̀ኢ͛Ă2:96 ѐ*Ą! 9! ֍ᚑ࢚پĈĮ୻ෟΫį)ݑִĈѯᛂΟᚱΟۍۤĂ2::: ѐ*Ăࢱ 68:.693Ą! 10!֍เᇥਥĈĮ઼̚ෟΫį)჊эĈ჊ޙˠϔ΍ۍۤĂ3114 ѐ*Ăࢱ 583.591!

(3)

如何辯證融合?例如譚獻《篋㆗詞》卷㆔對於常派末流的批評,云:「入於平鈍廓 落」11,即從「表現技巧」㆒面,批評詞壇㆖詞作平庸的風氣。而陳廷焯《白雨 齋詞話》卷㈤對於浙派末流的批評,云:「國初㉂秀㈬后,大半效法南宋,而得其 形似」12,即從「創作主體失位」的㆒面,13批評詞壇㆖僵化的模擬風氣。「渾」, 即作家「創作主體」與作品的「表現技巧」完滿融合的境界,因而成為這個時期 詞家所追求的美典。不同的詞㈻家,基於個㆟的㈻識及體悟,針對此㆒美典,而 提出不同的詞㈻主張。 若干「詞論史」的著作,對於清末民初個別詞家詞㈻內容的描述,與㆖述所 論詞㈻發展的趨勢相合。以楊柏嶺《晚清民初詞㈻思想建構》為例,羅列周濟〈宋 ㆕家詞選目錄序論〉所云:「以還清真之渾化」、譚獻《復堂㈰記》所云:「詞㆟能 返虛入渾,妙處傳矣」、陳廷焯《白雨齋詞話》所云:「渾融為難」、沈祥龍《論詞 隨筆》所云:「求其渾成」、王國維《㆟間詞話》所云:「㆖焉者意與境渾」等詞論, 終以「辨徑還渾」來概括說明晚清民初詞㈻的主流。14除此之外,林玫儀《晚清 詞論研究》亦指出馮煦《蒿庵論詞》云:「詞㉃於渾而無可復進矣」、鄭文焯〈評 夏吷盦詞〉云:「深得清真渾茂之旨」、「㈲清真渾妙」、況周頤《蕙風詞話》卷㆓ 云:「宋詞㈴句,多尚渾成」等詞㈻家推崇「渾」之詞境的論見。15又皮述平《晚 清詞㈻的思想與方法》則綜合了陳匪石《聲執》、陳洵《海綃說詞》、蔣兆蘭《詞 說》㈲關「鍊字鍊意」等形式技巧的論見,而做出「晚清詞㈻的『意境觀』,乃由 極鍛鍊㉃極㉂然、極致密而極渾成」的結論。16 ㆖述清末的詞㈻家,除了以理論陳述的方式,提出「渾」此㆒理想的詞境; 11!֍ł୻ŃᙌᚥĈĮ⯇̚ෟį)୻ЍჰˣѐщᇉΏώĂ2993 ѐ*Ăס 4Ą! 12!֍ł୻Ńౘԗ␐඾ăئᎸ઼७ڦĈĮϨܥᕌෟྖ֖ώ७ڦį)ᑻݑĈᆅጆ३ۤĂ2:94 ѐ*Ăࢱ 557Ą! 13!ٙᏜ౹ү͹វεҜĂܼ޽౹ү۰д౹үॡᑕྍώ඾ଐّă྽ᇇăጯᙊΝซҖ౹үĂଂ҃វனநຐ ۞͛ጯ็௚Ą༊౹ү۰д౹үॡࡦᗓ˞఺ЊҋᛇĂ҃ᖼШ͛фྼᑚٕ಩ܸᑕ࿌ॡĂܮჍࠎĶ͹ វεҜķĄ఺࣎៍هĂϤᗞ૩วĈIJኢԇ΃Ķͽྐࠎෟķன෪̈́׎д઼͛̚ጯΫኢ˯۞ຍཌྷijٙ ೩΍Ă֍Įڌරˠ͛ጯಡįௐ 3 ഇ)3111 ѐ 8 ͡*Ăࢱ 71.72Ąώ͛۞ϡڱĂ˜ણ҂ѩֽ͛҃Ą! 14!֍໅ߦᑏĈĮ୎୻ϔܐෟጯޥຐޙၹį)Ъ۲Ĉщᑔ̂ጯ΍ۍۤĂ3115 ѐ*Ăௐ 25 ౢזௐ 32 ౢĄ! 15!֍ڒۘᆇĈĮ୎୻ෟኢ۞ࡁտį)έΔĈ઼ϲέ៉̂ጯ઼͛̚ጯࡁտٙ౾̀ኢ͛Ă2:8: ѐ*Ăௐ 6 ౢăௐ 8!ౢăௐ 9 ౢĄ! 16!֍ϩࢗπĈĮ୎୻ෟጯ۞ޥຐᄃ͞ڱį)ΔִĈጯࡿ΍ۍۤĂ3115 ѐ*Ăࢱ 25:.268Ą!

(4)

同時也藉由重塑唐宋典範詞㆟及典律的行為,17去體現此㆒理想詞境。本文將依 循這個時期詞㈻發展的趨向,詮釋朱祖謀《宋詞㆔百首》的意義。現今流傳㈲關 朱祖謀詞㈻的史料,其㆗可以明確看出他的詞㈻觀點者,大體屬於校勘詞集的心 得,這部分史料的意義,前行㈻者闡釋甚詳,故不再贅述。㉃於由龍沐勛所輯《彊 村老㆟評詞》,後來收入唐圭璋《詞話叢編》18,其內容或是朱祖謀針對單㆒作品 進行簡要批評;或是朱氏與其他詞㈻家在書札㆗相互論詞的隻字片語,其論見大 多流於零碎。㉃於《宋詞㆔百首》則透過編選的方式,重塑了宋㈹典範詞㆟及典 律;通過編選首數的多寡、選錄作品風格的取向以及所選錄的典律,其結果實具 ㈲建構「宋詞史」的意義,這種型態與論述型態的「宋詞史」不同,而另可視為 文本型態的「宋詞史」19。我們㈲必要對《宋詞㆔百首》所建構的「宋詞史」進 行研究,以便在前行從「校勘」、「格律」的進路去對朱氏詞㈻進行研究的基礎㆖, 更完整㆞理解他的詞㈻價值。 朱氏並未在《宋詞㆔百首》之㆗,明確㆞陳述他的編選取向以及對於宋詞發 展的詮釋觀點;不過,與他同時㈹的㆟已經指出該選本的編選取向,與當時詞㈻ 17!ώ͛၆ٺĶ׏ቑķᄃĶ׏ޠķ۞ϡڱߊણ੩Ҙ͞ጯఙ۞јఢĂ˵ࣘᜪ઼̚׏ᚱ۞ϡڱĄĶ׏ޠķ )dbopo*˘ෟĂཌྷࠎĶ໤݋ķĂֹࣧϡдڱޠٕ۰ૄ༛ିົ۞ޠ΄˯Ą׎ޢ͔Ϧϡٺ͛ጯԲෞĂ ޽ঘ͛ጯΫ˯ֱ֤Ķυ᝝҃׍ѣ໤݋ຍཌྷ۞үݡķĄώ͛၆ٺĶ׏ޠķ۞ϡڱӈߏĂܼ޽পؠү ݡЯᛃஉ˞ߙ჌྽ᇇٕᘹఙඈᆊࣃĂ҃೼ᒔ̙Тॡ΃̙Тгા̝ཏវ۞ᄮΞĂ߇҃д౹үٕߏ ዦ᝝˯ĂயϠఢቑड़˧Ăซֹ҃ˠሀ௫ĄҌٺĶ׏ቑķ˘ෟĂдҘ͞۞ጯఙ˯Ăᛌࠎ qbsbejhnĂ ͋ा)Uipnbt/T/Lvio*дĮࡊጯࢭ׻۞ඕၹį)Uif!Tusvduvsf!Pg!Tdjfoujgjd!Sfwpmvujpot*˘ ३̚Ă૟ιࠧؠࠎధкր௚ّ۞ࡊጯநኢ඾үĂЯѩĂ఺࣎ෟຉপ޽ߙ჌Ξజפڱ۞ր௚ّந ኢĄҭ఺ีࠧཌྷ̙֭௑Ъώ͛۞ྚᛖր௚Ă߇̙ΐଳϡĄд઼̚Ο׏۞͛ᚥ̚ĂĶ׏ቑķ˘ෟ౵ ᖎࢋ۞உཌྷಶߏĶ׏ݭሀቑķĂ఼૱ϡֽ޽ঘߙ˘ਕ׍னநຐᆊࣃ֖҃Ξࠎ˘ਠˠ̝ሀቑ۞ˠۏ ٕ̼͛யݡĄώ͛۞ϡڱӈߏĂܼ޽ШෟछᓁវˠॾٕүݡᘹఙᇹᄻĂВТវன˞ߙ჌྽ᇇٕ ᘹఙඈᆊࣃĂ҃జᏴፄ΍ֽĂઇࠎܑᇈٕሀ௫۞၆෪ĄѣᙯĶ׏ቑķᄃĶ׏ޠķ۞ડҾĂણ֍ ܭฮ͛ĈIJୖୁ෹۞Ķෟጯķд͛ጯԲෞΫ˯۞ຍཌྷijĂĮௐ̱بܕ΃઼̚ጯఙࡁ੅ົį)̚ᗾĈ ઼ϲ̚δ̂ጯ઼͛̚ጯրٙĂ3111 ѐ 4 ͡*Ăࢱ 298.299Ą! 18!֍࣫еራĈĮෟྖᕍበį)έΔĈາ͛ᖳ΍ۍ̳ΦĂ2:99 ѐ*Ăࢱ 548:.5497Ą! 19!ٙᏜĶኢࢗ͛ጯΫķܼ޽ֱ֤׍ѣౢ༼௡ᖐĂͽໄهّᄬ֏ኢࢗ۞͛ጯΫ඾үĄĶ͛ώ͛ጯΫķ ܼ޽౅࿅Ᏼᐂ̙Тॡ۩۞үݡĂͽᇴณкဿă̶סඈበᏭវּĂΝវன͛ጯΫछ۞ĶྋᛖפШķĄ Ҍٺ֤჌ΪՐᄓะԆ౯Ă҃՟ѣЇңෞᏴᇾ໤ăෞᆊຍ֍۞ᓁะ̙д׎̰Ąώˠдྚژ୎୻૱ ࠁ၆Ķ୻ෟΫķ۞ĶྋᛖפШķॡ೩΍ѩ˘̶ҾĂ֍ܭฮ͛ĈIJኢ୎୻૱эෟࠁ၆Ķ୻ෟΫķ۞ ĶྋᛖפШķ̈́׎д૱ࠁ൴ण˯۞ຍཌྷijĂĮ୶ѯ͛̚ጯಡįௐ 24 ഇ)3116 ѐ 23 ͡*Ăࢱ 296.297Ą!

(5)

界追求「渾」之理想詞境的趨向㈲密切的關係。如況周頤《宋詞㆔百首•序》所 謂:「彊村先生嘗選《宋詞㆔百首》,為小阮逸馨誦習之㈾;大要求之體格、神致, 以渾成為主旨」20。此外,現㈹詞㈻家亦指出其編選的目的,乃對治前期流派所 塑造典範詞㆟及典律而來,如龍沐勛〈晚近詞風之轉變〉論及朱祖謀《宋詞㆔百 首》,以為朱氏「對止庵退蘇進辛之說,稍致不滿,且以碧山與於㆕家領袖之列, 亦覺輕重不倫」,而其編選結果「視周氏之《㆕家詞選》,尤為博大精深,用能於 常州之外,別樹㆒幟焉」21。 本來詞㈻家的詞觀,往往與他所處的時㈹詞㈻論述的趨向㈲密切的關係,又 此㆒詞觀亦往往因前㈹詞論承變而來。故㆖述況、龍㆓㆟對於《宋詞㆔百首》的 編選取向所進行的詮釋,㈲合理之處。不過,龍沐勛㆒方面指出周濟與張惠言的 不同;另㆒方面又指出《宋詞㆔百首》與周濟《宋㆕家詞選》的差異,進而認定 《宋詞㆔百首》「承常派之流波,而能發揚光大」22。這樣的結論,其背後所存在 的問題㈲㆔: 第㆒、龍沐勛並未明確提出常派界定的標準。這使得當他面對朱祖謀《宋詞 ㆔百首》選錄的結果㈲異於常派張惠言、周濟之說時,未能合理㆞判定其是否仍 屬常派。第㆓、龍沐勛將晚清詞壇的發展,簡化為由周濟所主導的詞㈻走向,並 將周濟的詞㈻完全視為常派的主張。這種觀點,不僅忽略了周濟《宋㆕家詞選》 所呈現的詞觀已經偏離常派核心詞觀的意義;同時也未能深究晚清詞㈻家與前期 詞㈻,如浙派朱彝尊、常派張惠言為㈹表而形成的詞㈻歷史之間,可能存在多元 而複雜的關係。因此,他以為朱祖謀的詞㈻仍在常派籠罩之㆘的觀點,實㈲再討 論的空間。第㆔、龍沐勛僅就部分唐宋詞㆟,概略㆞指出《宋詞㆔百首》與《宋 ㆕家詞選》編選結果的同異,卻做出《宋詞㆔百首》繼承常派的結論;而並未全 面分析《宋詞㆔百首》選錄的結果,與浙、常㆓派㈹表性選集選錄的典範詞㆟及 典律之間的同異。這樣的做法,如何能夠解釋《宋詞㆔百首》所選錄的詞㆟詞作 與《詞綜》所選錄者亦㈲許多重疊之處,但是卻未被視為「承浙派之流波」呢? 龍沐勛之後,並未出現針對朱祖謀《宋詞㆔百首》進行研究的專著;僅在討 20!֍ł୻ŃѦয়Ꮦ඾ă࣫еራეڦĈĮԇෟˬѺࢵį)έΔĈҘݑ३ԊĂ2::3 ѐ*Ą! 21!Тො 2Ăࢱ 493Ą! 22!֍ᐷ՚౽ĈĮ࣫ԇЩछෟᏴį)έΔĈฟځ३ԊĂ2::6 ѐ*ĂҋԔĄ!

(6)

論「清末㆕大家」或「晚清詞選集」的論題㆖,才偶被提及。例如林玫儀〈論晚 清㆕大詞家在詞㈻㆖的貢獻〉23、㈮鮮《清末民初宋詞㈻析論》24、卓清芬《清末 ㆕大家詞㈻及詞作研究》25。以林玫儀的論文而言,㆒方面概略㆞指出這本書選 錄首數較多的宋㈹詞㆟之外,另㆒方面提出此書「調和浙、常㆓派,擺落門庭之 囿限」的意見。以㈮鮮的著作而言,曾對《宋詞㆔百首》的編選體例加以介述, 同時也指出該書選錄首數較多的宋㈹詞㆟。而卓清芬的著作,則總合唐圭璋〈宋 詞㆔百首箋㊟㉂序〉以及吳梅〈宋詞㆔百首箋㊟序〉㆓文,指出朱祖謀的詞選集 ㈵重周邦彥、吳文英㆓家,並斷定「朱氏所欣賞的詞風」,與「深文遠旨,義兼比 興的內容不謀而合」。 這些論見,可以讓我們對《宋詞㆔百首》㈲初步的認識。在此㆒基礎㆖,我 們應該進㆒步對《宋詞㆔百首》選錄的結果進行詮釋。首先,對於《宋詞㆔百首》 選錄的結果,固然應該先進行詞㆟詞作首數配置的分析,但是不能僅僅停留於此; 而應該進㆒步觀察那些㈵定的詞作獲選,又全書獲選詞作的風格取向為何?然後 與其他「宋詞史」的相關著作進行比對,以便突顯朱祖謀選詞的㈵色。僅僅指出 《宋詞㆔百首》選錄較多的詞㆟或詞作首數,並不能完整㆞呈現朱祖謀藉由選集 而重塑「宋詞史」的㈵點。 其次,則是對《宋詞㆔百首》的編選意義進行詮釋。㆖述㈻者固然指出《宋 詞㆔百首》與浙、常㆓派的關係,以及與「比興傳統」的關係,但並未通過㊜當 的方法,加以論證,故其所提出的結論,實㈲再被驗證的必要。由於《宋詞㆔百 首》僅僅選錄作品,而未對作品進行詮釋、評價,因此我們無從得知朱祖謀所以 編選的本意。然而,我們可以詞作的「語境結構」為依據,分析、歸納《宋詞㆔ 百首》選錄作品的語言㈵色,從而與其他宋詞選本選錄的結果進行比對,以便呈 現朱氏編選的取向,進㆒步合理詮釋他所建構的「宋詞史」,與其他詞㈻家所建構 的「宋詞史」之間的同異。 ㆖述「語境結構」包含㆓個部分:㆒部分指作者選擇㈵定的題材,透過㈵定 23!֍ڒۘᆇĈIJኢ୎୻α̂ෟछдෟጯ˯۞੒ᚥijĂĮෟጯįௐ : Ꮽ)2::3 ѐ 8 ͡*Ăࢱ 259.284Ă! 24!֍ܛᔿĈĮ୻ϐϔܐԇෟጯژኢį)έΔĈ઼ϲέ៉रቑ̂ጯ઼͛ࡁտٙ౾̀ኢ͛Ă2::8 ѐ*Ăࢱ 423.425Ą! 25!מ୻܆ĈĮ୻ϐα̂छෟጯ̈́ෟүࡁտį)έΔĈ઼ϲέ៉̂ጯ઼͛̚ጯࡁտٙ౾̀ኢ͛Ă3111 ѐ*Ăࢱ 392.393Ą!

(7)

的表現手法抒發情感所形成的「文本語境」;另㆒部分則指作者在詞序㆗所㉂述的 ㊢作動機而形成的「實存語境」。㆓者之間可能存在著「雙向互指」的關係,從而 使詞意定向而明確;也可能「單向泛指」,從而使得詞意曖昧而多元。此㆒「語境 結構」乃是我們用來作為分析詞作的基模。此㆒基模設定,在作品語言本身之㆖。 當我們以此基模去詮析㈵定詞作,其判準雖不免帶㈲論者主觀體悟之處,而未必 可視為絕對客觀的結論,但此㆒體悟,亦必以文本㉂身語文字的結構為據,故為 主客視域融合的結果,又此㆒詮析判準,在本文的論述系統㆗,是㆒致的。當我 們根據此㆒論文內部「㆒致性的判準」去對同㆒詞選選本內所選錄諸多詞作或不 同詞選本的選錄結果進行比對與詮析時,其結論能獲得㆒定程度的客觀性。 ㆖述的「文本語境」若就作品完成後的總體樣態去把握,則可區分為㆔種風 格:「婉約」、「典雅」、「豪放」。我們將先對這㆔種「風格」提出區判的準據,然 而逐㆒對獲選的詞作,進行風格區辨,從而指出《宋詞㆔百首》選錄詞作的風格 取向。然後,我們將進㆒步針對「表現手法」去分析作品的「文本語境」。此㆒「表 現手法」可㉂㆓個層面觀之:第㆒層面乃是就「文本語境」㆗的「景物情境」與 「㆟生悲感」㆓者之間的關係進行區辨;第㆓層面乃是就「文本語境」的「篇章 結構」進行區辨。再則,當我們透過㆖述的方法,掌握了《宋詞㆔百首》的編選 取向之後,可以進㆒步比對此㆒詞選本對浙、常㆓派㈹表性選本所塑造的典律作 品,㈲何承變,從而指出該選本的編選㈵色。在方法的操作㆖,我們所欲比對者, 乃是不同的詞選本,對選錄的詞家,透過選錄詞作數量多寡的分配,最終所呈現 詞家㆞位高低之排序的同異。最後則詮釋此㆒承變在清㈹宋詞典律史㆖的意義。 所謂「清㈹宋詞典律史」,係指㈵定的宋㈹詞家詞作,在清㈹被典律化的歷程。我 們將依循㆖述所提出的研究進路及方法,展開論述。

㆓、

《宋詞㆔百首》所建構的「宋詞史」

《宋詞㆔百首》㆒書,在民國㈩㆔年初版,是為初編本。選錄詞家㈲㈧㈩㈦ 家,共㆔百首。以宋徽㊪為始,李清照居末,其他各期詞家按生存時間先後排列。 稍後,朱祖謀進行增補刪汰,是為重編本。其內容刪去初編本㆗㆓㈩㈧首詞作, 另補入㈩㆒首詞作,總數僅餘㆓百㈧㈩㆔首。稍後,又進行增訂,是為㆔編本,

(8)

補入㆓首,總數共㈲㈧㈩㆓家詞,㆓百㈧㈩㈤首作品,是為最後定稿。民國㆓㈩ 年,唐圭璋為此書箋㊟,其所依據的版本乃是初編本。這個版本先由㆖海神州國 光出版㈳㊞行,同時將此書增補刪汰的過程及相關詞作附錄於書後。民國㆕㈩㈨ 年台灣廣文書局即採此版本加以㊞行。現今流傳的版本,除了廣文書局所㊞行者 外,另㈲西南書局的版本,該本只保留重編本的詞作及唐圭璋對之箋註的部分, 又刪去了附錄。另外,由郭伯勛編㊟、詳析的《宋詞㆔百首》,該書不對皇帝、㊛ 性詞㆟作㈵別編排,而完全依照詞家生平先後排列。㆖述版本、箋㊟流傳過程, 另見附錄:《宋詞㆔百首》版本、箋註流傳過程㆒覽表。本論文以西南書局所㊞行 朱祖謀重編而唐圭璋箋㊟的本子為主,另外據廣文書局所㊞行者添入㆔編本的林 逋與柳永詞作各㆒首,如此即能據實㆞呈現朱祖謀最後的定稿;另外,廣文書局 ㊞行本及郭伯勛編㊟本則做為輔助。 《宋詞㆔百首》㆗選錄作品㈤首(含㈤首)以㆘的詞㆟,佔百分之㈧㈩㆒,因 此獲選㈥首(含㈥首)以㆖者,在《宋詞㆔百首》㆗便具㈲較重要的指標性意義。 以㆘表列之。 詞家 作品數 張先 6 晏殊 10 歐陽脩 9 柳永 14 晏幾道 15 蘇軾 10 秦觀 8 周邦彥 22 賀鑄 11 辛棄疾 12 姜夔 17 史達祖 9 吳文英 25 張炎 6 王沂孫 6

(9)

就獲選詞家的時期而言,我們可以將宋㈹分為「北宋」、「南北宋之際」、「南 宋」㆔個時期。但凡北宋政權覆亡前便已辭世的詞家歸入「北宋」,而南宋政權確 立後才步入青壯年或出生的詞家歸入「南宋」,其餘者屬「南北宋之際」。其㆗「北 宋」詞家㈲28 位,佔百分之㆔㈩㆔,獲選作品共 131 首,佔百分之㆕㈩㈥。「南 北宋之際」詞家㈲19 位,佔百分之㆓㈩㆔,獲選作品共 24 首,佔百分之㈨。「南 宋」詞家㈲35 位,佔百分之㆕㈩㆔,獲選作品共 130 首,佔百分之㆕㈩㈥。 從㆖列的數據來看,「北宋」獲選的詞家雖然少於「南宋」,但獲選的作品數 與「南宋」相當。此外,㆖述表列重要詞家㆗,「北宋」佔了9 位,而「南宋」只 ㈲6 位。而獲選作品超過㆓㈩首者,南、北宋各㈲ 1 位。由此看來,「北宋」詞家 總體看來,較「南宋」應更能體現朱氏心㆗理想的詞境。 就選錄的作品風格來說,以「婉約」、「典雅」居多,「豪放」者甚少。所謂「婉 約」的風格大體指以白描的手法,含蓄㆞抒發㊚㊛相思之情或是㆟生感思。所謂 「白描」即是以㈰常生活語言為主,不使用「典籍」㆗的歷史語言,也就是不用 典故。不過,其間或㈲若干作品稍涉「用典」。這些作品或是在句㆗使用㆒、㆓「成 辭」,其出現的頻率在㆔個詞彙以㆘;或是使用㆒、㆓「故事」,以構成作品的局 部情境,此㆒局部情境往往指向單句,相較於作品總體而言,所佔篇幅甚少,26而 總體作品仍以白描為主,故亦歸入「婉約」,《宋詞㆔百首》以這㆒類作品為主。 由於㊚㊛相思之情是詞體的重要情感類型,因而在「婉約」的風格㆘,將這 類作品獨立出來,別為㆒次類。抒㊢㊚㊛之情的作品,共約㆒百首,佔總獲選作 品的百分之㆔㈩㈤。這㆒類作品依照敘述觀點進行區分,可區別為㆘列㆔種:第 ㆒種係以㊚性作家的身分,假擬㊛性的口 ,抒發相思離別之情,是「擬㈹性」 作品,例如歐陽脩〈訴衷情〉(清晨簾幕捲清霜)、柳永〈定風波〉(㉂春來)、田為 〈江神子慢〉(玉臺掛秋㈪)、李玉〈賀新郎〉(篆縷銷㈮鼎)、呂濱老〈薄倖〉(青 樓春晚)、辛棄疾〈㈷英臺近〉(寶釵分)等等,共約㆓㈩㈧首。第㆓種係以㊚性或 26!ٙᏜĶϡ׏ķѣ˟჌ݭၗĈ׎˘ߏֹϡĶјᙜķĄѩ˘ݭၗܼ޽ֹϡଂ׍វ።Ϋགྷរ̚Ă٩ᗓ΍ ֽ҃јࠎ׍ѣ೼࿆ໄ߁ّຍཌྷ۞ෟᄬĄд఺჌ϡڱ˭Ă၆ٺ׏߇۞੊ཌྷĂ̙ਕࡦᗓ።Ϋགྷរ۞ ࣧຍĄ׎˟ߏֹϡĶ߇ְķĄѩ˘ݭၗ఼ܼ࿅።Ϋགྷរᄃү۰۞хдགྷរ۞ᙷಔĂ҃யϠ̢ࠎ͹ វ۞఼ຏĄ߇ְ۞ຍཌྷĂــᐌ඾үݡ˯˭͛ਔٙՙؠĂ̬҃ˢү۰͹៍۞ྚᛖă෗ગăᆧࢉĂ ׎ຍཌྷϏυඈТٺ߇ְ۞ࣧຍĄѣᙯ఺˟჌ϡ׏ᙷݭ۞ડ̶Ă֍ᗞ૩วĈĮՂથᔳྐეᛖ͞ڱኢį )έΔĈጯϠ३ԊĂ2::2 ѐ*ĂĶ׏߇ෟཌྷ੊ྋ۞ࣧ݋ķĂࢱ 295.2:5Ą!

(10)

㊛性第㆒㆟稱的身分,㉂抒相思離別之情,而非假擬的口 ,是「㉂敘性」的作 品,例如晏幾道〈臨江仙〉(夢後樓臺高鎖)、〈御街行〉(街南綠樹春繞絮)、蘇軾 〈江城子〉(㈩年生死兩茫茫)、秦觀〈㈧㈥子〉(倚危亭)、李清照〈鳳凰臺㆖憶吹 簫〉(香冷㈮猊)、〈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等等,共約㆕㈩㈨首。第㆔種則未 突出㈵定身分而採取類似全知性的敘述觀點,抒㊢㊚㊛相思離別之情,是「泛敘 性」的作品,例如柳永〈采蓮令〉(㈪華收)、周邦彥〈蝶戀花〉(㈪皎驚烏栖不定), 約共㆓㈩㆒首。 其他「婉約」的作品,係指透過景物意象,含蓄㆞抒發懷舊、思鄉、傷別、 遲暮等㆟生感受。少數作品則寄寓某種個㆟情操或是家國之思。「景物」以春景或 秋景為主。共約㈨㈩㆓首,佔總獲選作品的百分之㆔㈩㆓。其㆗,詠物的作品, 只㈲㈥首。這類作品,雖㈲用典之處,但是大多屬於局部字詞或情境,與那些大 量運用典故的詞作㈲別,故不併入「典雅」㆒類。茲依㆖述作品情思,析分㆓種 並列舉獲選詞作: 第㆒種含蓄㆞抒發懷舊、思鄉或是㉂傷遲暮的㆟生感喟者。其㆗㈲些作品雖 然偏重傷春悲秋,而未明確點出㆟生的感喟;不過㉂然季節的更替,其「時間性」 即是㆟的生命存在,也就是年華的意義。故傷春悲秋之作,皆非客觀㊢㉂然的變 化,而是興發對生命流逝的感傷,即〈離騷〉所謂「哀眾芳之蕪穢,傷美㆟之遲 暮」。符合此㆒類型的詞作,如錢惟演〈玉樓春〉(樓㆖風光鶯亂語)、范仲淹〈御 街行〉(紛紛墮葉飄香砌)、〈蘇幕遮〉(碧雲㆝)、張先〈千秋歲〉(數聲鶗 )、〈㆝ 仙子〉(㈬調數聲持酒聽)、〈青門引〉(乍暖還輕冷)、晏殊〈浣溪沙〉(㆒曲新詞酒 ㆒杯)、〈㆒向年光㈲限身〉、〈踏莎行〉(小徑紅稀)、〈蝶戀花〉(㈥曲闌干偎碧樹)、 歐陽脩〈蝶戀花〉(誰道閑情拋棄久)、〈浪淘沙〉(把酒㈷東風)、〈采桑子〉(群芳 過後西湖好)、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少年遊〉(長安古道馬遲遲)、〈戚氏〉 (晚秋㆝)、〈㊰半樂〉(凍雲黯淡㆝氣)、〈玉蝴蝶〉(望處雨收雲斷)、〈㈧聲甘州〉(對 瀟瀟暮雨灑江㆝)、〈迷神引〉(㆒葉扁舟輕帆卷)、〈竹馬子〉(登孤壘荒涼)、王安 國〈清平樂〉(留春不住)、晏幾道〈玉樓春〉(東風又作無情計)、阮郎歸〈㆝邊㈮ 掌露成霜〉、秦觀〈望海潮〉(梅英疏淡)、〈阮郎歸〉(湘㆝風雨破寒初)、晁補之〈洞 仙歌〉(青 處)、舒亶〈虞美㆟〉(芙蓉落盡㆝涵㈬)、趙令畤〈清平樂〉(春風 依舊)、朱服〈漁家傲〉(小雨纖纖風細細)、賀鑄〈㆝香〉( 絡橫林)、周邦彥〈蘭 陵王〉(柳陰直)、〈㈥醜〉(正單衣試酒)、〈關河令〉(秋陰時晴漸向暝)、〈綺寮怨〉

(11)

(㆖馬㆟扶殘醉)、〈尉遲杯〉(隋堤路) 、〈瑞鶴仙〉(悄郊原帶郭)、葉夢得〈虞美 ㆟〉(落花已作風前舞)、蔡伸〈柳梢青〉(數聲鶗 )、〈蘇武慢〉(雁落平沙)、袁去 華〈劍器近〉(㊰來雨)、〈瑞鶴仙〉(郊原初過雨)、周紫芝〈鷓鴣㆝〉(情似游絲)、 程垓〈㈬龍吟〉(㊰來風雨匆匆)、辛棄疾〈漢宮春〉(春已歸來)、〈菩薩蠻〉( 孤 臺㆘清江㈬)、劉過〈唐多令〉(蘆葉滿汀洲)、姜夔〈點絳脣〉(燕雁無心)、〈淡黃 柳〉(空城曉角)、〈㆒萼紅〉(古城陰)、〈霓裳㆗序第㆒〉(亭皋正望極)、史達祖〈綺 羅香〉(做冷欺花)、〈㈧歸〉(秋江帶雨)、吳文英〈㈷英臺近〉(采幽香)、(剪紅情)、 〈㊰遊宮〉(㆟去西樓雁杳)、〈藻蘭香〉(盤絲繫腕)、〈鷓鴣㆝〉(池㆖紅衣伴倚欄)、 僧揮〈㈮明池〉(㆝闊雲高)等等,共約㈦㈩㈦首。 第㆓種係寄寓某種個㆟情操或家國之思的作品,此以詠物的作品居多。如宋 徽㊪〈宴山亭〉(裁剪冰綃)、蘇軾〈卜算子〉(缺㈪挂疏桐)、李邴〈漢宮春〉(瀟 洒江梅)、陸游〈卜算子〉(驛外斷橋邊),共㆕首。其他如周邦彥〈花犯〉(粉牆低) 之 梅、史達祖〈綺羅香〉(做冷欺花)之詠雨,則抒發㆟生感喟或季節更替的愁 思,因此不屬於這㆒類。 所謂「典雅」的風格,係指作品通篇藉由使用雅馴的典故或語彙,以含蓄㆞ 表達醇正的㊚㊛之情或㆟生感思;並經過眾多作品的實踐之後,所形成類型性的 體式。詞㆟用典,多以藝文性質的詩詞或事類為主。另外,亦可指藉由局部字句 工巧精警的修辭,例如轉品之類的修辭法,而刻意營造奇㈵的風格。這種風格與 前述「婉約」風格的差別,乃就語言表現,是否以典故為主。就《宋詞㆔百首》 選錄的結果而言,其所偏重之「典雅」的風格,傾向於作品總體用典的情況,而 非局部字句的修辭。屬於這類的詞作,例如賀鑄〈望湘㆟〉(厭鶯聲到枕)、〈綠頭 鴨〉(玉㆟家)、周邦彥〈瑞龍吟〉(章臺路)、〈風流子〉(新綠小池塘)、〈滿庭芳〉(鳳 老鶯雛)、〈過秦樓〉(㈬浴清蟾)、〈拜星㈪慢〉(㊰色催更)、〈西河〉(佳麗㆞)、〈瑣 窗寒〉(暗柳啼鴉)、〈㊰飛鵲〉(河橋送㆟處)、〈大酺〉(對宿 收)、〈解語花〉(風 銷焰蠟)、姜夔〈慶宮春〉(雙槳 波)、〈齊㆝樂〉(庾郎先㉂吟愁賦)、〈琵琶仙〉(雙 槳來時)、〈揚州慢〉(淮㊧㈴都)、〈長亭怨慢〉(漸吹盡枝頭香絮)、〈暗香〉(舊時㈪ 色)、〈疏影〉(苔枝綴玉)、吳文英〈渡江雲〉(羞紅顰淺恨)、〈霜葉飛〉(斷 離緒)、 〈宴清都〉(繡幄鴛鴦柱)、〈齊㆝樂〉( 波桃葉西陵路)、〈高陽臺〉(宮粉雕痕)、 周密〈瑤華〉(朱鈿寶玦)、〈玉京秋〉( ㈬闊)、〈花犯〉(楚江湄)、張炎〈高陽臺〉 (接葉巢鶯)、〈渡江雲〉(山空㆝入海)、王沂孫〈㆝香〉(孤嶠蟠 )、〈眉嫵〉(漸新

(12)

痕懸柳)、〈齊㆝樂〉(㆒襟餘恨宮魂斷),約㈤㈩首,佔總獲選作品的百分之㈩㈧。 其㆗獲選作品較多的詞㆟,如周邦彥、姜夔、吳文英的詞作大都屬於此類,可見 朱氏頗重視作品的典雅性。 ㉃於「豪放」之類的詞作,雖也獲選,但為數甚少。所謂「豪放」的風格, ㈵指與「婉約」、「典雅」相對而㈲別的詞作風格。這㆒類風格的作品,乃是抒㊢ 狂放的言行或懷古詠史、感時愛國之情,甚㉃說理議論,在創作的手法㆖,則以 駿快明直為主。在運用典故㆖,則往往擴及經、史、子部的典籍。就情感的內容 與語言表現來看,與「婉約」、「典雅」㈲別。就典故的來源而言,與「典雅」亦 不同。其㆗懷古詠史之作,雖也援引歷史經驗進行㊢作,但這類作品在使用歷史 經驗時,必遵循歷史經驗在時空歷程㆖的真實面,因而與「用典」之類的作品, 大多對歷史經驗加以主觀詮釋、剪裁,而未必符合歷史經驗的實存面貌㈲別。27 朱氏所選錄「豪放」的作品,大多藉由懷古詠史以抒發歷史興亡之慨,或是 抒發家國身世之感,及超曠的哲思,在表現的手法㆖,並非㆒味慷慨激昂,而比 較曲折,因此情感趨向沈鬱。屬於這類作品者,如:王安石〈桂枝香〉(登臨送目)、 蘇軾〈㈬調歌頭〉(明㈪幾時㈲)、陳與義〈臨江仙〉(高詠楚辭酬午㈰)、張孝祥〈㈥ 州歌頭〉(長淮望斷)、〈念奴嬌〉(洞庭青草)、辛棄疾〈賀新郎〉(綠樹聽鶗 )、〈㈬ 龍吟〉(楚㆝千里清秋)、〈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永遇樂〉(千古江山)、〈㈭ 蘭花慢〉(老來情味減)、劉克莊〈賀新郎〉(湛湛長空黑)、〈玉樓春〉(年年躍馬長 安市)等。這類作品共約㈩㈥首,僅佔總獲選作品的百分之㈥。其㆗,只㈲岳飛〈滿 江紅〉(怒髮衝冠)比較駿快明直。 由於《宋詞㆔百首》偏重「婉約」、「典雅」之類的作品,因此對於那些在「詞 史」㆖被定位為「豪放」的詞家,其㈹表性的詞作選錄不多,或是轉向強調這些 詞家作品㆗,類近於「婉約」或「典雅」風格的詞作,或甚㉃不予選錄。以蘇軾 而言,屬於「豪放」的詞作不少,如〈念奴嬌〉(大江東去)、〈江城子〉(老夫聊發 少年狂)、〈滿江紅〉(江漢西來)等等。這類作品大多抒發英雄豪情或是說理議論, 在《宋詞㆔百首》㆗均不見獲選。而《宋詞㆔百首》僅選錄了〈㈬調歌頭〉(明㈪ 幾時㈲)、〈臨江仙〉(㊰飲東坡醒復醉)、〈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㆔首抒發超 27!ѣᙯĶᘃΟෝΫķ̝үᄃĶϡ׏ķ۞मҾĂдᗞ૩วĮՂથᔳྐეᛖ͞ڱኢįĂௐ˟ౢĶՂથᔳ ྐ็௚ეᛖ͞ڱ۞࠷၅ķ̏̚གྷྎኢĂۍώТො 37Ăࢱ 265.266Ą!

(13)

曠情思的詞作,蘇軾其他獲選的詞作,以「婉約」的風格居多。以辛棄疾而言,「豪 放」的詞作不少,如〈念奴嬌〉(我來弔古)、〈沁園春〉(㆔徑初成)、〈㈬調歌頭〉 (落㈰塞塵起)、(長恨復長恨)、〈西江㈪〉(醉裏且貪歡笑)、〈破陣子〉(醉裏挑燈看 劍)等等。甚㉃像〈沁園春〉(杯汝來前)、〈踏莎行〉(進退存亡)、〈千年調〉( 酒 向㆟時)、〈卜算子〉(㆒飲動連宵)、(㆒箇去㈻仙)、(盜跖倘㈴丘)等等,通首以詼 諧戲謔的口吻,描㊢生活的瑣事,或是直接引經據典,說理議論,此皆屬於「豪 放」的作品。然而在《宋詞㆔百首》㆗,所選㈲〈賀新郎〉(綠樹聽鶗 )、〈㈬龍 吟〉(楚㆝千里清秋)、〈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永遇樂〉(千古江山)、〈㈭蘭 花慢〉(老來情味減)㈤首,屬於「豪放」而趨近沈鬱的風格;其他㈤首則屬於「婉 麗」的風格,而〈賀新郎〉(鳳尾龍香撥)㆒首更屬於「典雅」的風格。由此看來, 朱祖謀雖然重視辛詞「豪放」的風格,但另外突顯了辛詞「婉約」的風格。 此外,像張元幹、張孝祥、陸游、劉過、劉克莊等㆟,在「詞史」㆖或是以 「豪放」、「婉約」並存,或是以「豪放」風格著稱,在《宋詞㆔百首》㆗,獲選 的作品甚少,而且大多只選錄那些「婉約」風格的詞作。㉃於其他可作做為他們 「豪放」詞風的㈹表作,如張孝祥〈賀新郎〉(曳杖危樓去)、(夢繞神州路),陸游 〈漢宮春〉(羽箭雕弓)、〈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劉過〈㈥州歌頭〉(㆗興諸 將)、〈沁園春〉(萬馬不嘶)之類的作品均未獲選。此外,張孝祥〈㈥州歌頭〉(長 淮望斷)、劉克莊〈湛湛長空黑〉這些屬於「豪放」風格的作品,雖獲《宋詞㆔百 首》選錄,但是數量太少,這樣的選錄結果無法突顯這些詞家在「豪放」詞風㆖ 的成就。從這些選錄的結果,可知朱祖謀不喜直筆淺露而㉃粗 之作。劉過㈻辛, 其弊即在於「粗 」。凡此,另涉及朱氏對表現技巧的取向,㆘文將予以詳述。 更值得㊟意的是朱敦儒。《宋詞㆔百首》㆗未曾選錄他的作品。宋㆟汪莘〈方 壺詩餘㉂序〉以朱敦儒和蘇軾、辛棄疾並列,做為宋㈹詞風轉變歷程的㆔個㈹表 ㆟物,28可見朱敦儒在宋㈹的詞壇㆖亦㈲㆒定的㆞位。他的詞風以清曠超逸為主, 可列屬「豪放」。其㈹表作如〈鷓鴣㆝〉(我是清都山㈬郎)、〈好事近〉(搖首出紅 塵)、(漁父長身來)、(撥轉釣魚船)、(短棹釣船輕)、(失卻故山雲)等㈤首以「漁父」 為主題的詞作。《宋詞㆔百首》完全不錄朱敦儒的作品,應是由於這些作品不符合 28łԇŃ՘௽ĈĮ͞ದྐዶįĂќᐂٺĮጲՅᕍ३į)˯ঔĈ˯ঔΟᚱ΍ۍۤĂ2:9: ѐ*Ăௐ̣ΊĂࢱ 4832Ą!

(14)

㆖述「婉約」或「典雅」的風格;同時未必認為朱敦儒的㈹表性能夠與蘇軾並列。 再則,由於《宋詞㆔百首》傾向「典雅」的詞風,因此對於若干在「詞史」 ㆖以「俚俗」、「諧謔」著稱的詞㆟,例如柳永,根據南宋嚴㈲翼《藝苑雌黃》所 云「言多近俗,俗子易悅」29;又如曹組,根據南宋章定《㈴賢氏族言行類稿》 所云「善為謔詞」30,朱氏雖也選錄他們的詞作,然而或是偏重於「婉約」的風 格,而少取「俚俗」「諧謔」之作,或是完全不取這類詞作。以柳永而言,獲選的 詞作大多可歸入「婉約」之作,這些作品雖未大量運用典故以營造典雅的風格, 但是尚能表現出文㆟的雅意。以「俚俗」之風格獲選的詞作,僅㈲〈定風波〉(㉂ 春來)㆒首。而曹組只㈲獲選〈驀山溪〉(洗妝真態)㆒首,這首詞乃歌詠梅花高潔 的形象,完全沒㈲「諧謔」之意。 ㆖文所述「婉約」、「典雅」的詞作,大多採取含蓄委婉的表現手法,分解㆞ 說,其「文本語境」的樣態可由㆘列㆓個層面觀之:第㆒層係作者藉由描㊢外在 物象「凋殘」的情境,以興發㆟生悲感的情境。其㆗又可以分為㆔種次類: ㆒是「物象情境」與「㆟生悲感」並存於作品之㆗,相互交織,構成渾然不 可分割的整體。如晏殊〈㈭蘭花〉(綠楊芳草長亭路)、柳永〈曲玉管〉(隴首雲飛)、 〈雨霖鈴〉(寒蟬淒切)、晏幾道〈㈭蘭花〉(鞦韆院落重簾暮)、周邦彥〈蘭陵王〉 (柳陰直)、〈瑞龍吟〉(章臺路)、姜夔〈齊㆝樂〉(庾郎先㉂吟愁賦)、吳文英〈渡江 雲〉(羞紅鬢淺)、〈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周密〈玉京秋〉( ㈬ )、張炎〈渡 江雲〉(山空㆝入海)等等,共約㆒百㈦㈩㈧首。 ㆓是「物象情境」與「㆟生悲感」之間涵㈲「情境連類」的關係。31此㆒「㆟ 29łԇŃᚑѣᓍĈĮᘹࡿᅬเį)୻ึڼ˚ϻ)5 ѐ*׌ক༛ጯՂᅫഇΏώ*! 30łԇŃౢؠĈĮЩኰͩ୉֏Җᙷቇį)ϔ઼˟Ȉˬѐ)2:45*Ҍϔ઼˟Ȉαѐ)2:46*˯ঔથચО३ᐡ ഀО͛அᅦώ*! 31!ѩ఍ĶଐဩాᙷķĂ׎ཌྷώѣ˟ᆸĈௐ˘ᆸཌྷࠎ͛ώ̚Ăۏ෪̝ଐဩᄃˠְ̝ଐဩĂϤٺᙷҬĂ Я҃Ꮈ൴ᓑຐĄּтϤĶᙯᙯ༢࿾Ăдګ̝߷ķ҃Ꮈ൴ᓑຐזĶ৬ௌ୿̃ĂӖ̄р⊡ķĂ఺ߏ͛ ώ̰ొ۞ຍཌྷඕၹĄ࣐ࡶྍүݡĂ׎ཌྷ่ͤٺ఺࣎ᆸࢬĂ҃՟ѣ׎΁֏γ̝ຍĂ݋૟̝ҿᛳ˯ ࢗௐ˘ѨᙷĶۏ෪ଐဩķᄃĶˠϠೌຏķ֭хٺүݡ̝̚۞ܑனᙷݭĄௐ˟ᆸཌྷࠎፋ࣎͛ώ̝ ଐဩᄃ᝝۰ٙ၆̝ன၁གྷរଐဩĂϤٺᙷҬĂЯ҃Ꮈ൴ᓑຐĄּт̳ͨეྐĂдIJᙯ༢ij˭ᇾ ϯĶᎸ˵ķĂӈߏ೩ᏹ᝝۰ΞϤѩ˘Ķ͛ώଐဩķ҃ᓑຐޥ̈́ன၁གྷរ̚۞ĶЬп̝ᇇķĄѩ఍ ώ͛ٙᏜ۞ĶాᙷķᙯܼĂӈܕٺௐ˟ᆸཌྷĄѦয়ᏖᔵϏт̳ͨ˘ਠĂдүݡ˭ᇾϯĶᎸķĂͽ ೩ϯᓑຐ̝ཌྷĂ൒҃ྍүݡ۞ۏ෪ଐဩΞֹˠᓑຐזᙷҬ۞ˠϠଐဩĄᙯٺ˯ࢗĶଐဩాᙷķ

(15)

生悲感」並不顯見於作品的表層,而係隱於言外;㆓者之間的連類關係並非建立 在作品語言與言外的㆟生情境㆒㆒對應而來的「比喻」,而是存在於「㈲意無意」 的默會之㆗。又此㆒「㆟生情境」也不能確指為㈵定的現實事件。這種「情境連 類」的型態,與那種「字字譬喻」的「比體」不同。例如陳廷焯《白雨齋詞話》 卷㈧曾述及宋德祐太㈻生褚生〈百字令〉(半堤花雨)㆒首乃「字字比喻」32。該詞 內容雖然描㊢諸多春㆝意象;但是透過詞題「德祐㆚亥」,則顯然指引了詞作的主 旨,不是「傷春」,而應該朝著感慨宋恭㊪遭元軍俘虜,此㆒家國政教的意義去進 行理解。故其作品的語言符碼,皆可㆒㆒比附㈵定政治事件。像這類「字字譬喻」 的作品在《宋詞㆔百首》㆗㈩分少見。底㆘就《宋詞㆔百首》㆗「情境連類」型 態的作品加以舉例:「婉約」之作,如張先〈菩薩蠻〉(哀箏㆒弄湘江曲)、歐陽修 〈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秦觀〈減字㈭蘭花〉(㆝涯舊恨)、宋徽㊪〈宴山亭〉 (裁剪冰綃)、晏幾道〈㈭蘭花〉(東風又作無情計)、蘇軾〈卜算子〉(缺㈪挂疏桐)、 晁補之〈㈬龍吟〉(問春何苦匆匆)、周邦彥〈㈥醜〉(正單衣試酒)等等,共約㆕㈩ ㆓首。這類作品大多見於㆖述以㊚性作家假擬㊛性口 進行抒情的作品。以「典 雅」的作品而言,如賀鑄〈綠頭鴨〉(玉㆟家)、曹組〈驀山溪〉(洗妝真態)、姜夔 〈疏影〉(苔枝綴玉)、吳文英〈花犯〉(小娉婷清鉛素靨)、周密〈瑤華〉(朱鈿寶 鈌)、張炎〈高陽臺〉(接葉巢鶯)等,約㈩㈦首。以㆖這些作品大多散見各家,並 非某㈵定詞家之作。 ㆔是通篇情語,或是通篇㊢景而情思甚淡者,前者如賀鑄〈浣溪沙〉(不信芳 春厭老㆟),後者如秦觀〈浣溪沙〉(漠漠輕寒㆖小樓)等。不過,這類作品在《宋 詞㆔百首》㆗為數不多。 ㆖述㆔種「物象情境」與「㆟生悲感」之關係,雖皆可見於《宋詞㆔百首》, 然而從獲選數量的結果來看,朱祖謀所重視者,乃是第㆒次類。㉃於㆓、㆔次類 較不被朱氏所重視。 第㆓層係篇章結構的安排。其㆗又可分為㆓個次類:㆒是作者採取時空交錯 ۞˟ᆸཌྷĂܼણ҂˭Е˟ቔኢֽ͛҃Ąᗞ૩วĈIJ͕͛ᐎᐷĶͧᎸķ៍هژኢijĂĮᗬॢݑΔഈ͛ ጯ઼ᅫࡁ੅ົኢ͛ะį)έΔĈ͛Ϋࣰ΍ۍۤĂ2::5 ѐ*Ăࢱ 4:6.4:7Ą˫ᗞ૩วĈIJଂĶ֏ຍҜ मķኢА২ז̱ഈĶᎸķཌྷ۞ႊតijĂĮ୻රጯಡįາ 39 סௐ 3 ഇ)2::9 ѐ 7 ͡*Ăࢱ 265.279Ą! 32!Тො 23Ą!

(16)

或今昔對比的章法,而透過㈵殊語態的敘述,使得情感呈現出開闔抑揚、曲折頓 挫的姿態。例如晏幾道〈阮郎歸〉(㆝邊㈮掌露成霜)、周邦彥〈滿庭芳〉(鳳老鶯 雛)、李清照〈永遇樂〉(落㈰鎔㈮)、魯仲逸〈南浦〉(風悲畫角)、韓元吉〈好事 近〉(凝碧舊池頭)、辛棄疾〈漢宮春〉(春已歸來)、吳文英〈霜葉飛〉(斷煙離緒 傷心事)等等。㆓是藉由作品通篇意象的經營,使得情感呈現層遞曲折的姿態。例 如晏幾道〈蝶戀花〉(夢入江南煙㈬路)、姜夔〈鷓鴣㆝〉(肥㈬東流無盡期)、〈齊 ㆝樂〉(庾郎先㉂吟愁賦)等等。這類作品散見於獲選各家詞作之㆗,其㆗以周邦 彥、吳文英、姜夔㆔㆟的作品最能呈現這種篇章㈵色。又我們也可以從其他朱祖 謀對詞的論述,來㊞證他對於篇章結構的重視。龍沐勛輯〈彊村老㆟詞評㆔則〉 其㆗第㆔則云: 老㆟於並世詞㆟,最推重新會陳述叔先生。其評《海綃詞》云:「神骨俱靜, 此真能㈫傳夢窗者。」又云:「善用逆筆,是處處見騰踏之勢,清真法乳 也。」……33 陳洵,字述叔,號海綃。㆖文朱祖謀以為陳洵的詞作「善用逆筆」,這便是從 篇章結構的角度,去推許陳洵。「清真法乳」㆒句,可見他推崇周邦彥乃出㉂對篇 章結構的重視,這種論見可與㆖述選詞的取向相㊞證。 從分解的角度來說,《宋詞㆔百首》選錄作品的「表現手法」可以析分如㆖; 就作品整體而言,㆖述不同層面的表現手法往往交融在㆒起,構成整體的「文本 語境」,其㆗以那種將「物象情境」與「㆟生悲感」並存於作品之㆗,相互交織; 同時又能夠透過篇章結構的安排,使得情感呈現出開闔抑揚、曲折頓挫之姿態的 「文本語境」最受關㊟,而獲選作品最多的詞㆟,其獲選的詞作大多具㈲這類「文 本語境」。例如周邦彥獲選的詞作㆗,〈瑞龍吟〉(章臺路)、〈蘭陵王〉(柳陰直)、〈瑣 窗寒〉(暗柳啼鴉)、〈㊰飛鵲〉(河橋送㆟處)、〈滿庭芳〉(鳳老鶯雛)、〈過秦樓〉(㈬ 浴清蟾)、〈花犯〉(粉牆低)、〈解語花〉(風銷絳蠟)、〈解連環〉(怨懷無託)、〈拜星 ㈪慢〉(㊰色催更)、〈尉遲杯〉(隋堤路)、〈浪淘沙慢〉(曉陰重)、〈應㆝長〉(條風 布暖)等㈩㆔首均屬之。又吳文英〈渡江雲〉(羞紅鬢淺)、〈㊰合花〉(柳暝河橋)、 33!Тො 29Ăௐ̣ΊĂࢱ 548:Ą!

(17)

〈霜葉飛〉(斷煙離緒)、〈齊㆝樂〉(煙波桃葉西陵路)、〈點絳脣〉(捲盡愁雲)、〈㈷ 英臺近〉(剪紅情)、〈澡蘭香〉(盤絲繫腕)、〈鶯啼序〉(殘寒正欺病酒)、〈高陽臺〉 (修竹凝妝)、〈㆔姝媚〉(湖山經醉慣)、〈踏莎行〉(潤玉籠綃)、〈瑞鶴仙〉(晴絲牽 緒亂)、〈鷓鴣㆝〉(池㆖紅衣伴倚闌)等㈩㆔首均屬之。 此外,以「豪放」的作品而言,固然㈲些作品係透過物象去興發感觸,或是 透過物象去與某種情志連類,前者如王安石〈桂枝香〉(登臨送目)、〈千秋歲引〉 (別館寒砧)、蘇軾〈㈬調歌頭〉(明㈪幾時㈲),後者如辛棄疾〈摸魚兒〉(更能消 幾番風雨)、吳文英〈賀新郎〉(喬㈭生雲氣)等;不過也㈲不少作品在篇章結構㆖, 以曲折頓挫去達到沈鬱的效果,其㆗以辛棄疾獲選的作品,最能呈現這種㈵色。 ㆖述乃是就「文本語境」去分析《宋詞㆔百首》的編選取向,底㆘則就創作 動機及背景所繫的「現實情境」進行論析。以《宋詞㆔百首》獲選作品的「詞題」 或「詞序」來看,則詞㆟的創作動機及背景,大致可以分為㆔類:第㆒類是沒㈲ 「詞題」的作品,如錢惟演〈㈭蘭花〉(城㆖風光鶯亂語),這類作品頗多,共㆒ 百㈥㈩㈦首。第㆓類是泛題性的作品,如周邦彥〈解語花〉 (風消燄蠟)題為「㆖ 元」、曹組〈驀山溪〉(洗妝真態)題為「梅」。這類作品約㈲㆔㈩㆓首。第㆔類是 明切交㈹填詞的㈵定時空,或㈵定的㆟事活動,如張先〈㆝仙子〉(㈬調數聲持酒 聽)題為「時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會」,這類作品約㈦㈩㆒首。其㆗除了少數 的序,涉及家國興亡之事,如宋徽㊪〈宴山亭〉(裁剪冰綃)題為「北行見杏花」、 辛棄疾〈㈬龍吟〉(楚㆝千里清秋)題為「登建康賞心亭」、〈永遇樂〉(千古江山) 題為「京口北固亭懷古」、〈菩薩蠻〉(鬱孤臺㆘清江㈬)題為「書江西造口壁」、姜 夔〈揚州慢〉(淮㊧㈴都)「淳 ㆛申㉃㈰,……千巖老㆟以為㈲黍離之悲也」、吳 文英〈㈧聲甘州〉「靈巖陪庾幕諸公遊」;其他序文的內容大多屬於㆒般親友聚散、 唱和、遠行等㆟事活動,尤以姜夔、吳文英獲選詞作的題目或序文大多屬於此類。 姜作如〈鷓鴣㆝〉「元夕㈲所夢」、〈踏莎行〉「㉂沔東來。㆜未元㈰,㉃㈮陵江㆖, 感夢而作」、〈㈧歸〉「湘㆗送胡德華」、〈淡黃柳〉「客居合肥南城赤闌橋之西,巷 陌淒涼,與江㊧異,惟柳色夾道,依依可憐。因度此曲,以紓客懷」等。吳作如 〈花犯〉「郭希道送㈬仙索賦」、〈惜黃花慢〉「次吳江,小泊,㊰飲僧窗惜別。邦 ㆟趙簿攜小妓侑尊,連歌數闋,皆清真詞。酒盡已㆕鼓,賦此詞餞尹梅津」等。 從㆖文的統計數量來看,則《宋詞㆔百首》比較偏重那些沒㈲明確指向㈵定 「現實情境」,因而「作意」不確定的詞作。但值得㊟意的是,㆖述獲選首數較多

(18)

的詞㆟之㆗,如蘇軾、辛棄疾、姜夔、吳文英的詞作,大多㈲詞序。其㆗辛棄疾 的詞序雖然大多並未明確指出「作意」,可是因為他的身世遭遇與家國㈲密切的關 係,因此使得這些詞序被導向家國之思,而限定了「作意」被理解的方向。蘇軾 獲選的詞作㆗㈲㈧首附㈲詞序,其㆗㈤首明確點出親友之思的作意;姜夔獲選的 詞作均㈲序,其㆗㈩㆕首明確點出㆒般㆟事之思的作意;吳文英獲選的詞作㆗㈲ ㈩㈥首㈲序,其㆗只㈲㈦首明確點出與㆒般㆟事相關的作意。故《宋詞㆔百首》 固然偏重那些「作意」不甚明確的作品,但也並不完全排斥那些「作意」明確的 作品。 綜㆖所述,我們可以將《宋詞㆔百首》的編選取向歸結如㆘:㆒、偏重「婉 約」、「典雅」的詞風,而相對比較不重視「豪放」的詞風。㆓、偏重以「㊢景」 或「㊚㊛」為題材,去興發㆟生感觸的作品;少取那些刻意寄託的作品。㆔、偏 重以「章法頓挫」的表現手法,以及善於融化前㆟典故,而含蓄㆞抒發情意的作 品,而少取「情境連類」以及淺露直切之作。㆕、偏重那些「作者本意」隱匿不 明的詞作;又或者㈲些作品雖然在序㆗交㈹㊢作背景,然而除了少數涉及家國之 事,大多數的作品並不能與㈵定的政教事件進行比附。這類作品透過㆖述含蓄手 法所營造的「文本語境」,使得作品的言外之意,在「㈲意無意」之間,而不可以 形 求,是故達到「渾化」的境界。這種「渾化」的境界,並非完全訴諸性情的 發用,更重要的是,必須通過㊜當的語言技巧,才能把內心的情意,曲折委婉㆞ 呈現出來。《宋詞㆔百首》的編選結果,似乎㈲意體現詞的內容情意、形式技巧完 滿融合的理想範型,這意味著詞的創作,不應該只是任憑「創作主體」亳無節制 ㆞發用,而置詞體規範於不顧。同時也意味著詞㆟應㈲的創作主體,由「道德理 性」朝向「氣質才性」易位。這種詞體的觀念,涵㈲朱氏所認定「高格」的評價 意義。同時,通過獲選首數的配置,將㈵定詞家詞作加以範型化,使之成為被模 習的對象。 基於㆖述「體格」的標準,那麼我們可對《宋詞㆔百首》所建構的「宋詞史」 描述如㆘:就獲選的時㈹來說,「北宋」與「南宋」在「渾化」的表現㆖大致相當。 就「北宋」而言,詞體初興之時,以「婉約」詞風為主,在形式技巧㆖尚未走到 追琢㆒字㆒句之奇的㆞步。例如晏殊、歐陽脩、晏幾道、秦觀等㆟的詞風均屬之。 然《宋詞㆔百首》卻突顯晏幾道的㆞位。以晏殊而言,其詞作的㈵色往往在㊢景 之㆗,抒發曠達的理趣;然而這類作品只獲選㆓首。其他獲選的作品大多屬於抒

(19)

發哀愁的「婉約」之作,計㈲㈥首,其㆗只㈲〈㈭蘭花〉(池塘㈬綠風微暖),略 ㈲章法頓挫之意。以歐陽脩而言,其詞作㈵色在於以㊢景或㊚㊛之情為主,所抒 發的情意往往㈲遣玩的理趣,如〈玉樓春〉(尊前擬把歸期說);然而這類作品並 未獲選。歐陽脩獲選的作品大多屬於抒發哀愁的「婉約」之作,約㈲㈤首,且多 不具章法頓挫之態。另外,具㈲「情境連類」之意者,約㈲㆕首。以秦觀而言, 其詞作的㈵色在於藉由㊢景抒發㊚㊛離別之情,或是遭貶失意之感。其獲選的作 品以「㊚㊛之情」為多,約㈲㆕首,㉃於遭貶失意之感,只㈲㆓首。其㆗具㈲「頓 挫」之態者只㈲〈望海潮〉(梅英疏淡)、〈㈧㈥子〉(倚危亭)、〈滿庭芳〉(山抹微 雲)㆔首。從㆖述選錄的結果來看,晏、歐、秦㆔㆟的詞作因合乎「婉約」之風而 獲選,但是符應朱氏對篇章結構之要求者不多,所以獲選的數量不多。㉃於晏幾 道,其詞作往往抒發追憶往㈰與親友、歌㊛歡聚,如今㆟事已非的哀感;雖然未 必皆具㈲章法頓挫的結構,但是卻能以層遞、曲折、側㊢、對比的手法,營造通 篇的意象,使得情感頓挫,而深具纏綿之致。其獲選的詞作如〈臨江仙〉(夢後樓 臺高鎖)、〈蝶戀花〉(夢入江南煙㈬路)、(醉別西樓醒不記)、〈鷓鴣㆝〉(彩袖殷勤 捧玉鍾)、〈㈭蘭花〉(鞦韆院落重簾暮)、〈清平樂〉(留㆟不住)、〈阮郎歸〉(舊香殘 粉似當初)、(㆝邊㈮掌露成霜)、〈御街行〉(街南綠樹春饒絮)、〈虞美㆟〉(曲闌干 外㆝如㈬)、〈留春令〉(畫屏㆝畔)、〈思遠㆟〉(紅葉黃花秋意晚)大抵屬之。因此 在《宋詞㆔百首》所建構的「宋詞史」㆗,他的㆞位高於㆖述㆔㆟。 ㉃於柳永的詞風,就其獲選的作品來看,除了〈定風波〉(㉂春來)㆒首偏向 俚俗之外,大多屬於「雅詞」。此外,就表現手法而言,柳永的詞作善於依照時空 秩序,進行鋪敘,層次井然。這㊠㈵質,符合了《宋詞㆔百首》重視篇章結構的 取向。就獲選的詞作㆗,如〈雨霖鈴〉(寒蟬淒切)、〈㊰半樂〉(凍雲黯淡㆝氣)等 屬之。除此之外,像〈曲玉管〉(隴首雲飛)、〈浪淘沙慢〉(夢覺透窗風㆒線)、〈戚 氏〉(晚秋㆝)則呈現時空交錯,章法頓挫之態。其他像〈蝶戀花〉( 倚危樓風細 細)這類作品雖然不具㈲鋪敘的㈵色,但語態頓挫,因而情思曲折;〈玉蝴蝶〉(望 處雨收雲斷)、〈竹馬子〉(登孤壘荒涼)等更是以景興情。這種選錄的結果改變了「詞 史」㆖將柳永定位成「俚俗」而貶抑的評價;同時,也扭轉了以「鋪敘展衍,備 足不餘」34概括柳永詞作的成見。雖然他在《宋詞㆔百首》裏,獲選的作品數量 34!֍łԇŃՂ̝ᆇIJ෽ӓޥ྽̈ෟijĂќᐂٺՂ̝ᆇĈĮؑ໨ا̀͛ะį)έΔĈᘹ͛О३ᐡĂ2:77

(20)

並不算最高,可是由於他在章法結構㆖的表現,對後來的詞㆟㈲啟發之功,故其 在《宋詞㆔百首》㆗的㆞位不低,而得與晏幾道並列,甚㉃超過了蘇軾。 ㉃於蘇軾詞,本以「豪放」著稱,不過在《宋詞㆔百首》㆗的選錄結果,卻 ㈲意改變蘇詞的典律性,轉由「婉約」的風格去形塑之。其獲選的詞作㆗,只㈲ 〈㈬調歌頭〉(明㈪幾時㈲)、〈臨江仙〉(㊰飲東坡醒復醉)、〈定風波〉(莫聽穿林 打葉聲)屬於「豪放」之作。又從獲選詞作的數量不算太多的結果來看,《宋詞㆔ 百首》降低了蘇軾在詞史㆖的㆞位。 ㉃於賀鑄的詞風,除了「婉約」風格之外,尚㈲「豪宕」之作,如〈臺城遊〉 (南國本瀟灑)、〈㈥州歌頭〉(少年俠氣)。《宋詞㆔百首》只選錄他「婉約」的作品。 此外,賀鑄的詞作既善於局部字句的修辭,也不乏用典之作。這些㈵色,在宋朝 便㈲㆟指出,如李清照〈詞論〉:「賀詞苦少典重」35、張炎《詞源》:「如賀方回、 吳文英皆善於煉字面,多於溫庭筠、李長吉詩㆗來」36;又因〈青玉案〉(凌波不 過橫塘路)㆒詞末㆔句以物象喻愁,頗受稱賞,而㈲「賀梅子」之號。37就獲選的 結果來看,屬於「婉約」的作品計㈲㈦首,「典雅」的詞作㈲〈望湘㆟〉(厭鶯聲 到枕)、〈綠頭鴨〉(玉㆟家)㆓首,「豪放」的作品只㈲〈㆝門謠〉(牛渚㆝門險)。 其㆗,具㈲「頓挫」之態的作品,計㈲㈥首,分別是〈薄倖〉(淡妝多態)、〈石州 慢〉(薄雨收寒)、〈㆝門謠〉(牛渚㆝門險)、〈㆝香〉(煙絡橫林)、〈望湘㆟〉(厭鶯 聲到枕)、〈綠頭鴨〉(玉㆟家)。㉃於局部字句修辭較為明顯因而「語意精新」者, 只㈲〈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石州慢〉(薄雨收寒)、〈望湘㆟〉(厭鶯聲到 枕)㆔首。《宋詞㆔百首》的選錄結果,另從「篇章頓挫」的角度去重塑賀詞的典 律性。此外,賀詞在描㊢物象或是抒發㊚㊛之情時,往往以「情境連類」的手法 去表現,而趨近於屈騷的表現方式,故張耒〈東山詞序〉曾以「幽潔如屈、宋」38, 指出賀詞與《離騷》之關係。不過,由於這種「情境連類」的手法,並非《宋詞 ѐ*Ăס 51Ą! 35łԇŃՂ୻໰IJෟኢijĂ֍łԇŃࡧͿĈĮḅ໨Ⴂᔳᕍྖį)έΔĈᇃ͛३ԊĂ2:78 ѐ*Ăޢะס 44Ą! 36łԇŃૺۆ඾ăች჉ழᙋĈĮෟ໚į)ΔִĈ઼̚३ظĂ2:96 ѐ*Ăס˭ĶфࢬķĄ! 37łԇŃ׹඘ۿĈĮѻ؂ྐྖį)ΔִĈ઼̚३ظĂ2::3 ѐ*! 38!ૺ҄IJڌ̋ෟԔijĂ֍Ѧয়ᏖĈĮጲՅᕍ३įĂۍώТො 39Ăௐ˟ΊĄ˫ᒼ⟷ăཧလሪЪ඾ĈĮᜨ ᔅෟᄲį)έΔĈ઼͇͛гᗔᄫۤĂ2:9: ѐ*Ăࢱ 391.395Ăഅಶෲෟஎ଀຾ᛢ᏷ᙶ۞পҒĂᓝ ּОᙋĂΞͽણ֍Ą!

(21)

㆔百首》最重視者,故其獲選的詞作數量不算太高。 北宋後期,周邦彥始專力於音律以及形式技巧。前㆟大都從「善於融化詩句」、 「㆘字運意,皆㈲法度」39等用典的角度去推許周詞;又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 以為周詞「長調尤善鋪鈙」40,更指出周詞善於經營篇章結構。這些㈵點,符合 《宋詞㆔百首》的編選取向;因此朱祖謀將他塑造為「宋詞史」㆗,北宋最重要 的典範作家。 就「南宋」而言,辛棄疾是豪放詞風的㈹表㆟物,其詞作數量甚多。《宋詞㆔ 百首》㆗選錄他的作品共㈩㆓首,其㆗〈賀新郎〉(綠樹聽鶗 )、〈㈬龍吟〉(楚㆝ 千里清秋)、〈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永遇樂〉(千古江山)、〈㈭蘭花慢〉(老 來情味減)㈤首,屬於「豪放」而趨近沈鬱的風格。倘若與蘇軾詞選錄的結果進行 比較,辛棄疾偏顯英雄「豪放」的㈵色,而蘇軾則偏顯哲㆟隱士「超曠」的㈵色。 其㆗辛詞比較獲得《宋詞㆔百首》的推許,這或與辛詞在章法頓挫㆖的表現,更 符應於《宋詞㆔百首》的編選取向㈲關。《宋詞㆔百首》對於辛詞選錄的結果,雖 然未必改變了辛詞的典律性,但是從選錄的數量來看,卻無法成為《宋詞㆔百首》 所建構的「宋詞史」㆗,最重要的詞㆟,因為「豪放」的風格不符合《宋詞㆔百 首》選錄詞作風格的主要取向,亦即非朱氏心目㆗的「高格」,故其獲選的首數不 高。 南宋以來,追逐形式的風氣已經普及。除了豪放詞風之外,「典雅」之風甚盛。 姜夔、史達祖、吳文英、張炎、王沂孫等㆟均屬之。從㆖表獲選作品較多的詞㆟ 來看,只㈲辛棄疾㆒㆟是「豪放」詞風的㈹表,其他則都屬「典雅」派的詞㆟, 可見朱祖謀將「典雅」的詞風塑造為南宋詞壇的主流,而相對貶抑豪放詞風在南 宋的㆞位。從選錄的結果來看,朱祖謀更進㆒步突出吳文英、姜夔的㆞位,而貶 抑其他典雅詞㆟。同時對吳文英與姜夔的選錄結果,呈現吳重於姜的情況,這與 南宋時視姜重於吳的觀點不同。底㆘我們將從《宋詞㆔百首》的編選取向去詮釋 ㆖述的編選結果。 39!тૺۆ̠ĈĶൃݓ׶ฮĂචٺᏉ̼ྐήķĂ֍Įෟ໚įס˭Ă˫̠ĈĶଳ࣫ྐᏉ̼тҋ̎ķĂ֍Įෟ ໚įĂТො 47!Ăס˭ĶᗔኢķĂ˫ՔཌྷͭĈĮሄع޽ਜ਼įĈĶ˭фྻຍĂ࠰ѣڱޘķĂ֍࣫еራĈĮෟ ྖᕍበįĂТො 29Ăௐ˘ΊĂࢱ 388Ą! 40łԇŃౘॎगĈĮۡᕌ३ᐂྋᗟį)έΔĈથચО३ᐡĂ2:89 ѐ*!

(22)

吳文英的詞,善於將不同時空的㆟事交錯在㆒起,以抒發哀感。這樣的手法, 與周邦彥㆒脈相承,是故在宋㈹,如尹煥《花庵詞選•引》云「前㈲清真,後㈲ 夢窗」、沈義父《樂府指迷》「夢窗深得清真之妙」,他們都指出周、吳之間相承的 關係。而吳文英獲選的詞作,半數屬之。又吳文英著力於「煉字句」,甚㉃不免流 於晦澀,因而招來批評,如沈義父云「㆘事用語太晦,㆟不可曉」,如〈齊㆝樂〉 (㆔千年事殘鴉外)即為典型之作。而此㆒作品在《宋詞㆔百首》㆗並未選錄。又 獲選的詞作㆗,如〈浣溪沙〉(門隔花深舊夢游)、(波面銅花冷不收)、〈點絳脣〉(捲 盡愁雲)、〈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遊宮〉(㆟去西樓雁杳)、〈唐多令〉(何 處合成愁),大多語言清雅㉂然,不露刻意雕飾之狀。其他詞作雖然用典,大多並 非冷僻而不可曉者,故此㆒選錄結果乃㈽圖轉變南宋以來對於吳文英負面的批 評,而重塑他的典律性,使他成為「宋詞史」㆗最重要的詞㆟。 ㉃於姜夔在《宋詞㆔百首》㆗獲選的首數不及吳文英,㆒方面可能因為姜夔 的詞作流傳㆘來者本來就比較少;另㆒方面則可能來㉂編選者㈲意汰選的結果, 例如張惠言《詞選》對姜、吳詞作選錄的結果便不是取決於㆓家詞作總數量的多 寡,而是張惠言㈲意評選的結果。朱祖謀並未明言他對姜、吳選錄的結果是否出 於㈲意;然而我們透過姜、吳㆓㆟獲選詞作的比較,可知㆓㆟獲選首數的差異, 應與《宋詞㆔百首》的編選取向㈲關,而不僅僅只是為了符應㆓㆟創作數量多寡 的比例。姜詞獲選的作品㆗,「典雅」、「婉約」各居㆒半,其㆗以「情境連類」的 手法抒情者,是〈念奴嬌〉(鬧紅㆒舸)、〈疏影〉(苔枝綴玉)㆓首,前者詠荷,後 者詠梅,均㊢花之高雅而恐其凋零的情思,而言外似㈲寓意。其他大多藉由景物 興發㊚㊛之愁或㆟生的感觸,情思顯得曲折頓挫,例如〈踏莎行〉(燕燕鶯鶯)、〈慶 宮春〉(雙槳蓴波)、〈齊㆝樂〉(庾郎先㉂吟愁賦)、〈琵琶仙〉(雙槳來時)、〈㈧歸〉 (芳蓮墜粉)、〈揚州慢〉(淮㊧㈴都)、〈暗香〉(舊時㈪色)、〈杏花㆝〉(綠絲低拂鴛 鴦浦)、〈㆒萼紅〉(古城陰)、〈霓裳㆗序第㆒〉(亭皋正望極)等。這類作品的㈵色 在於作品㆗的情因景生,隨著景物轉變,情感也就隨之轉折。不過姜夔的詞作㆗, 另㈲許多通篇㊢景,而情思幽邈者,讀之令㆟感到迷離惝恍。是故張炎《詞源》 評論姜詞云:「如野雲孤飛,去留無 」。這種表現手法與周、吳㆓㆟獲選的詞作, 比較明確㆞抒情的方式不同,故朱氏選錄甚少。前㆟以為姜詞與周詞不同之處, 正是他高過周詞之處,如黃昇《花庵詞選》以為「白石詞極精妙,不減清真,其

(23)

高處㈲美成所不能及」41,此㆒觀點恐未必被朱祖謀所認同。因此在《宋詞㆔百 首》㆗其獲選的結果,未能如周邦彥、吳文英㆒般被視為「宋詞史」㆖最重要的 詞㆟。 史達祖的詞,在南宋以來曾獲得頗高的評價,張鎡〈梅溪詞序〉以為「分鏣 清真,平睨方回」42,清初彭孫遹《㈮粟詞話》以為「南宋白石、竹屋諸公,當 以梅溪第㆒」43。其作以詠物詞最㈲㈴。在《宋詞㆔百首》之㆗,選錄㈨首他的 作品,其㆗只㈲㆔首是詠物詞,可知他的詠物詞作並未獲得朱氏的重視。這㈨首 作品以「婉約」居多,「典雅」則以〈綺羅香〉(做冷欺花)、〈㆔姝媚〉(煙光搖縹 瓦)較為明顯。前㆟已經指出史達祖的詞風㈲偏向姜夔之處;往往在㊢景當㆗隱去 情意。故從獲選的首數來看,朱氏雖然另從「婉約」之作去重塑史達祖詞作的㈵ 色,但並不認為史達祖的作品能夠充分㆞體現詞體理想的範型。又史達祖的詞風, 更㊟重局部字句的修辭,卻未必講究作品整體章法的變化,這與朱氏的編選取向 不相符應。因此相較前述張鎡、彭孫遹的推許,朱祖謀降低了史達祖在「宋詞史」 ㆖的㆞位。 南宋末期獲選作品較多的詞㆟乃是張炎與王沂孫。不過相較於南宋前期辛、 姜、吳與北宋後期周邦彥所獲選的首數,則《宋詞㆔百首》並不以南宋末期為理 想詞體充分具現的時期。以張炎而言,獲選的詞作均屬「典雅」風格,其㆗表現 手法屬於「情境連類」者為㆓首:即〈解連環〉(楚江空晚)、〈疏影〉(碧圓㉂潔), 其他則屬於由「景物」興發㆟事感觸。其㆗能藉時空交錯,而達到章法轉折頓挫 者,只㈲㆓首:即〈渡江雲〉(山空㆝入海)、〈㈧聲甘州〉(記玉關)。這顯示了張 炎的詞作,在章法結構㆖變化較少,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對張炎的批評所云 「不肯換意」44可茲㊞證,故而能夠符應《宋詞㆔百首》的編選取向者也就不多。 以王沂孫而言,其獲選詞作大多屬於「典雅」,只㈲〈長亭怨慢〉(泛孤艇東皋過 41łԇŃเچĈĮ܅૸ෟᏴįĂќᐂٺ࣫е ඈ७ᕇĮ࣫ԇˠᏴ࣫ԇෟį)˯ঔĈ˯ঔΟᚱ΍ۍۤĂ3115 ѐ*Ăࢱ 887Ą! 42łԇŃૺゥĈIJ୥໨ෟԔijĂќᐂٺĮԇ̱ȈЩछෟįĄώ͛ણ֍ܛୁරඈበĈĮ࣫ԇෟะԔ෽๗በį )έΔĈથચО३ᐡĂ2::4 ѐ*Ăࢱ 349Ą! 43ł୻Ńೆग⻒ĮܛඒෟྖįĈĶݑԇϨϮăѻޏኜ̳Ă༊ͽ୥໨ௐ˘ķĂќᐂٺĮෟྖᕍበįĂТො 29Ăௐ˘ΊĂࢱ 833Ą! 44ł୻Ń׹ᑻĈIJԇαछෟᏴϫᐂԔኢijĂࢱ 3Ă֍ĮԇαछෟᏴį)έΔĈᇃ͛३ԊĂ2::: ѐ*Ą!

(24)

)㆒首屬於「婉約」。王沂孫的詠物之作,大多㈲寓託之意,這類作品在《宋詞 ㆔百首》之㆗只獲選㆔首,即〈㆝香〉(孤嶠蟠 )、〈眉嫵〉(漸新痕懸柳)、〈齊㆝ 樂〉(㆒襟餘恨宮魂斷),可見這類詞作為王沂孫風格之㈹表,但因為不符應《宋 詞㆔百首》的編選取向,而甚少獲選。其他㆔首作品,只㈲〈法曲獻仙音〉(層綠 峨峨)㆒首屬於章法頓挫的手法,其餘㆓首則屬於通篇意象經營的手法。張炎《詞 源》所云:「琢語峭拔,㈲白石意度」,指出王沂孫的表現手法較為接近與姜夔, 其作大多隱去抒情的意味,因而不符《宋詞㆔百首》的編選取向,在朱祖謀所建 構的「宋詞史」之㆗,他的㆞位並不高。

㆔、

《宋詞㆔百首》所建構的「宋詞史」在清㈹宋

詞典律史㆖的意義

在朱祖謀之前,清㈹前期詞㈻發展的歷程㆗,以浙、常㆓派的影響最大。其 領袖㆟物朱彝尊、張惠言均透過編選詞作的方式,重新建構「宋詞史」,進而體現 流派的詞㈻主張。在操作方法㆖,必然透過重塑宋㈹時期典範作家及典律作品以 完成之。 常派㉂張惠言之後,以周濟的影響力較大。周濟編選《詞辨》,撰㊢《介存齋 論詞雜著》時大體尚遵循張惠言的主張,可是等到他編選《宋㆕家詞選》時,已 經與張惠言強調比興寄託的主張㈲很大的差異。晚清時,還能固守張惠言之主張 者,以陳廷焯為㈹表。陳廷焯的《詞則》分㆕集,其㆗以「大雅集」㆗的作品最 能體現他心目㆗理想的詞體,是故本文只取「大雅集」㆗宋詞選的部分進行比對。 為了對照《宋詞㆔百首》在重塑典範作家及典律作品㆖,與浙、常㆓派的關 係,我們將以朱彝尊的《詞綜》45、張惠言《詞選》46、周濟《宋㆕家詞選》以及 陳廷焯的《詞則》47為參照的詞選本;比對朱祖謀的《宋詞㆔百首》與這些詞選 本,在「宋詞」的部分所呈現的差異,以便詮釋《宋詞㆔百首》與浙、常㆓派的 45ł୻ŃѦᕓ಴ăͳᴣᜈበĈĮෟტį)έΔĈ͵ࠧ३ԊĂ2:82 ѐ*Ą! 46ł୻Ńૺ೎֏ăݹܪ͈ეොĈĮෟᏴį)έΔĈᇃ͛३ԊĂ2:91 ѐ*Ą! 47ł୻Ńౘԗ␐ĈĮෟ݋į)˯ঔĈ˯ঔΟᚱ΍ۍۤĂ2:95 ѐ*Ą!

(25)

關係。 就《宋詞㆔百首》與《詞綜》的比對結果,可知其選錄的作品共㈲㆒百㈤㈩ ㆕首與《詞綜》所選錄的作品重疊,尤其秦觀、周邦彥、辛棄疾、姜夔、史達祖 獲選的詞作,大多見於《詞綜》。而值得㊟意的是,《詞綜》之㆗獲選作品相當高 的詞家,例如張先㆓㈩㈤首、晏幾道㆓㈩㈤首、周邦彥㆔㈩㈦首、辛棄疾㆔㈩㈤ 首、姜夔㆓㈩㆓首、史達祖㆓㈩㈤首、吳文英㆕㈩㈤首、周密㈤㈩㆕首、張炎㆔ ㈩㈧首、王沂孫㆔㈩㆒首。到了《宋詞㆔百首》,除了周邦彥、吳文英、姜夔、晏 幾道仍受到相當的重視之外,其餘的詞家所受到的關㊟,就顯然不如《詞綜》。這 種情況尤以張先、辛棄疾、周密、張炎、王沂孫最為明顯。 就《宋詞㆔百首》與《詞選》的比對結果,可知其所選錄的作品共㈲㆕㈩首 與《詞選》所選錄的作品重疊。此㆒數量之所以較少,㉂與《詞選》所選錄的作 品較少㈲關。而值得㊟意的是,《詞選》之㆗獲選作品較高的詞家,如蘇軾㆕首、 秦觀㈩首、周邦彥㆕首、辛棄疾㈥首、王沂孫㆕首、李清照㆕首。到了《宋詞㆔ 百首》卻只提高周邦彥的㆞位,而秦觀、王沂孫、李清照的㆞位被降得很低。 就《宋詞㆔百首》與《宋㆕家詞選》的比對結果,可知其所選錄的作品共㈲ ㆒百首與《宋㆕家詞選》所選錄的作品重疊,尤以秦觀、周邦彥、辛棄疾獲選的 詞作大多見於《宋㆕家詞選》。而值得㊟意的是,《宋㆕家詞選》選錄作品相當高 的詞家,如周邦彥㆓㈩㈦首,辛棄疾㆓㈩㆕首,吳文英㆓㈩㆓首,王沂孫㈩㈨首, 姜夔㈩㆒首。到了《宋詞㆔百首》,除了周邦彥、吳文英仍受到相當的重視之外, 姜夔㆞位略昇,辛棄疾略降,而王沂孫卻受到明顯的忽視。 就《宋詞㆔百首》與《詞則》「大雅集」的比對結果,可知其所選錄的作品共 ㈲㈥㈩㈨首與《詞則》所選錄的作品重疊。尤其以秦觀、辛棄疾、姜夔、王沂孫 獲選的詞作大多與《詞則》重疊。而值得㊟意的是,《詞則》選錄作品相當高的詞 家,如秦觀㆓㈩首,周邦彥㈩㈦首,姜夔㆓㈩㆔首,吳文英㈩㈥首,張炎㆔㈩㆔ 首,王沂孫㆔㈩㈧首,到了《宋詞㆔百首》,則周邦彥、吳文英的㆞位昇高,姜夔、 秦觀的㆞位略降,張炎、王沂孫的㆞位卻明顯受到忽視。 就《宋詞㆔百首》與前期《詞綜》、《詞選》、《宋㆕家詞選》,對㈵定典範詞㆟ 加以推崇的同異來看,可見朱祖謀對周邦彥、吳文英的推許,與《詞綜》、《宋㆕ 家詞選》的態度相近。而他㈵別推崇吳文英,顯然更接近朱彝尊;此外,他又降 低秦觀的㆞位,顯然背離張惠言。㉃於他對南宋晚期張炎、周密、王沂孫等㆟的

(26)

㆞位不予重視,這㆒點卻與《詞綜》㈲很大的差異,亦與《宋㆕家詞選》略㈲不 同,而較趨近張惠言。此外,就朱祖謀對蘇、辛的態度來看,亦與《詞選》的態 度相近。尤其對辛棄疾,他並不如《詞綜》及《宋㆕家詞選》那般重視。又對於 晏幾道、柳永的態度來看,他與《詞綜》、《宋㆕家詞選》的態度相近,雖不把晏、 柳㆓㆟視為最重要的詞㆟,但都在「宋詞史」㆗讓他們具㈲㆒定的㆞位。 《詞則》與《宋詞㆔百首》屬於同時期的詞選本。就《詞則》選錄的結果來 看,在「北宋」的詞㆟㆗,最推許秦觀,此㆒態度與張惠言相近;另㆒方面則提 高南宋張炎、王沂孫的㆞位,而另與浙派相近,從表面看來,似乎㈲調和浙、常 ㆓派的意味。當我們拿《宋詞㆔百首》與《詞則》進行比對之後,卻發現朱祖謀 對於浙派朱彝尊與常派張惠言所極力推許的詞家,均同樣降低他們在「宋詞史」 的㆞位。如此看來,《宋詞㆔百首》並未單純接受㈵定流派對典範詞㆟塑造的結果; 同時也未必如《詞則》那般㈲調和不同流派的意味。 除了從宋㈹個別詞㆟所得到的評價,去觀察《宋詞㆔百首》與其他詞選本的 差異之外;我們還可以進㆒步就個別選錄的詞作,去觀察《宋詞㆔百首》與其他 詞選本的差異。 我們可依個別詞作在朱祖謀之前,歷經㆖述,清㈹不同流派領袖、個 詞家 的評選所累積出來的典律性,區分成㆘列㆕種類型:第㆒種類型係指㆕個詞選本 均加以選錄,該詞作的典律性完滿具足者,這種作品我們將它稱為「共定典律」。 第㆓種類型係㆔個詞選本加以選錄,其㆗包涵了《詞綜》與《詞選》者。或係㆓ 個詞選本,即由《詞綜》與《詞選》加以選錄者。第㆓種類型的㆓種情況均顯示 該詞作典律性尚稱完足,這種作品我們亦將它歸入「共定典律」。第㆔種類型係㆔ 個詞選本加以選錄,然而其㆗只包涵《詞綜》或《詞選》其㆗之㆒。或㆓個詞選 本加以選錄者:即㈵定流派領袖的詞選本與㈵定詞家的詞選本予以選錄,第㆔種 類型的㆓種情況均顯示該作品的典律性不夠完足。第㆕種係只㆒個詞選本加以選 錄,其典律性最低。 《宋詞㆔百首》選錄的詞作符合㆖述第㆒種類型者,共㈲㆓㈩首。符合㆖述 第㆓種類型者,共㈲㈩㈥首。符合㆖述第㆔種類型者,共㈲㈦㈩㆒首。其㆗以《詞 綜》和《宋㆕家詞選》均加以選錄的狀況佔的首數最多,共㆕㈩㆓首。符合㆖述 第㆕種類型者,共㈲㆕㈩㈨首,其㆗以《詞綜》單獨選錄者最多,共㆕㈩㆔首。 其餘為《宋詞㆔百首》所獨選,而不見於㆖述㆕個詞選本者,共㈲㆒百零㈦首。

(27)

從㆖述統計的結果來看,《宋詞㆔百首》㆗,第㆒、第㆓類型相加共㈲㆔㈩㈥ 首作品,佔總獲選首數的百分之㈩㆔;這些作品係經過不同流派所肯定,其典律 性在朱祖謀之前已大致獲得共識,故本文稱它為「共定典律」。但由於這種作品在 《宋詞㆔百首》㆗比例偏低,可見朱氏並不側重於延續「共定典律」。㉃於第㆔種 類型,佔總獲選首數的百分之㆓㈩㈤;而來㉂《詞綜》和《宋㆕家詞選》約佔百 分之㈩㈤。第㆕種類型來㉂《詞綜》者,約佔總獲選首數的百分之㈩㈤。㉃於《宋 詞㆔百首》所獨選者,佔總獲選首數的百分之㆔㈩㈧。這樣看來,《宋詞㆔百首》 在宋詞典律的塑造㆖,主要傾向於提出新的典律;其次,才延續由《詞綜》和《宋 ㆕家詞選》所共同提出的重要詞作。 基此,《宋詞㆔百首》在面對個別詞家時,雖然與㆖述㆕個詞選本所表現的推 許態度,㈲時相合,不過情況不㆒:(㆒)、㈲時乃偏重延續《詞綜》和《宋㆕家 詞選》而來;(㆓)、㈲時獲選之詞家雖然同於㆖述其他詞選本,但是由於選錄的 詞作大多出㉂朱祖謀獨選,故呈現了轉變該詞家在其他詞選本㆗,因獲選詞作之 ㈵質而被賦予之典律性的內涵。(㆔)、㈲時則分別延續「共定典律」與《詞綜》、 《宋㆕家詞選》而來,這㆓種情況,比例相當而不含㈲朱氏獨選的作品。㆖述㆔ 種情況以第㆓種居多。底㆘,我們便依這㆔種不同的情況,舉重要詞家詞作進行 ㊞證: 第㆒種情況乃是偏重延續《詞綜》和《宋㆕家詞選》而來者,可以周邦彥、 姜夔為㈹表。以周邦彥而言,其獲選詞作㆗屬於「共定典律」者只㈲㆔首,而延 續《詞綜》和《宋㆕家詞選》者㈲㈩㆓首,單獨延續《宋㆕家詞選》者㈲㆓首, 單獨延續《詞綜》者㈲㆒首,朱祖謀獨選者只㈲㆕首。以姜夔而言,其獲選詞作 ㆗屬於「共定典律」者只㈲㆔首,而延續《詞綜》和《宋㆕家詞選》者㈲㈥首, 單獨延續《詞綜》者㈲㆔首,朱祖謀獨選者㈲㆕首。 第㆓種情況乃是個別詞家獲選的詞作大多出㉂朱祖謀獨選,故呈現了轉變該 詞㆟因其他詞選本選錄的結果而被賦予之典律性的內涵,此可以晏殊、柳永、晏 幾道、賀鑄、吳文英為㈹表。以晏殊而言,其獲選詞作㆗屬於「共定典律」者只 ㈲㆒首,而延續《詞綜》和《宋㆕家詞選》者㈲㆓首,朱祖謀獨選者㈲㈥首。以 柳永而言,其獲選詞作㆗沒㈲㆒首是屬於「共定典律」,而延續《詞綜》和《宋㆕ 家詞選》者㈲㆔首,單獨延續《詞綜》者㈲㆒首,朱祖謀獨選者㈲㈧首。以晏幾 道而言,其獲選詞作㆗屬於「共定典律」者只㈲㆒首,而單獨延續《詞綜》者㈲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Through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Buddhism in the Song dynasty was within a “systemic society.” In response to a legitimation crisis, Tiantai Buddhism in

This paper deals with Zhu Shixing and the sūtras emphasized by him, the prajñā thought of Zhi Qian of Eastern Wu Dynasty, the prajñā and dhyāna thoughts of Saṃghavarman of

短短數句,「千古」、「三國」點明時間歷史,「大江」、「故壘」交代

關於宋代寺院的合法性,日本的高雄義堅先生《宋代教史の研究》第三章的第一節、竺

The difference resulted from the co- existence of two kinds of words in Buddhist scriptures a foreign words in which di- syllabic words are dominant, and most of them are the

Chapter II The Order of Kongfu World during the Late Period of Southern S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