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新興科技產業發展創新平台之研究---創新服務策略模式之建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新興科技產業發展創新平台之研究---創新服務策略模式之建構"

Copied!
4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報告

新興科技產業發展創新平台之研究---創新服務策略模式之

建構

計畫類別: 個別型計畫 計畫編號: NSC93-2416-H-009-013- 執行期間: 93 年 08 月 01 日至 94 年 07 月 31 日 執行單位: 國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 計畫主持人: 徐作聖 計畫參與人員: 陳筱琪博士研究生、簡宏諠碩士研究生、王毓箴碩士研究生、 楊佳翰碩士研究生 報告類型: 精簡報告 處理方式: 本計畫可公開查詢

中 華 民 國 94 年 10 月 6 日

(2)

中 文 摘 要

本研究利用創新密集服務平台之概念,建構出一套企業面的創新密集服務業分析模式, 並以台灣奈米塗料產業為實證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企業層級的核心能力、服務價值活動與外部資源為三大分析構面,建立創新密 集服務平台之分析模式,並針對透過經營平台模式之企業進行分析,探討其運用核心技術能 力與外部專業互補資源、技術與客戶介面所形成之創新服務能力,進而就其當前策略定位提 出策略分析。 實證研究上,由於奈米塗料產業具備跨領域、對研發資源依賴度高、人才需求層次高的 特性;因此,奈米塗料產業即可利用創新密集服務平台,發展為高科技服務業,並利用其平 台概念,配合客戶需要,設計出客製化的產品與利基市場,進而逐漸擴大規模,切入大眾市 場,發揮知識服務業經營模式之優勢。 關鍵字:知識密集服務業、創新密集服務平台、策略定位、奈米塗料

英 文 摘 要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a development of platform strategy for an emergent sector of the service industry, the innovation intensive services, or IIS. The parent industry of IIS, the several knowledge-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 (KIBS), has been developed in the past decade, and the operating modes of KIBS are being emerged. The new sector, IIS, forms a new branch of the service industry. For lack of system understanding of IIS industry, research is being performed to model strategic requirements and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A circular three-tier framework of IIS is reported in this project, namely, the policy level, the environmental and technological levels, and the firm/industry levels. It was found that a platform strategy is most efficient to address network interactions among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among the three tiers. With this framework, strategic requirements at the level of service firms and serviced parties can be revealed, whereas policy implications are also studied in details.

A case study on an emerging industry, the nano-coating technology is also reported to demonstrate the validity of this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innovation intensive services.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service and its manufacturing counterparts are also given to expl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rvice and manufacturing part of the emerging industry.

Key words: Knowledge-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 platform strategy, innovation, innovation intensive service, emerging industry,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3)

一、前言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本研究針對新興產業發展過程中,進行相關可行性策略之研究,提出平台策略作為協助 產業發展的方向,建構出創新服務業之模型,並以奈米科技衍生的新興產業作為實務驗證基 礎,討論運用奈米科技協助我國傳統產業轉型方法,作一全方位之研究。研究中所提及的「平 台策略」,是指由一群環繞著主架構的子系統及介面所形成的結構體,可有效率地發展及生產 主架構研發成果的衍生性產品。 過去台灣廠商核心科技能力在於低成本營運的製造業,為加強本身的技術能力,產業發 展過程中著重於技術引進/改善、與製程創新,而此優勢逐漸被大陸與東南亞國家所取代, 台灣必須在知識經濟與科技創新尋求新的發展機會。知識經濟的價值在於知識開發與應用, 因此在知識經濟的體制下,策略運用更是產業成功的關鍵;因此,發展高附加價值的新興科 技是必要的致勝策略,不過需要能量整合與基礎建設的相關配套條件配合(徐作聖,2003), 這就是平台策略的重要所在。政府利用國家級平台來發展新興科技,輔導製造業進行產業技 術升級;而以民間企業為主體的知識經濟與高科技服務業,企業層面的科技平台是關鍵策略。

由於近幾年,國際上多個研究計畫提出 KIBS(Knowledge-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的 概念,討論知識密集服務業在創新單元活動中的運作與規則。由 Wood (1998)主導的 KISINN 計畫,或是由 Hales(1999)主導的 RISE 計畫都是屬於這一類,多數仍是歐洲國家做比較多的 研究。KIBS 的活動在 Muller and Zenker(2001)的研究中,發現對於工業化國家而言,是近期 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市場趨勢。更特殊的是,KIBS 是可以用公司的型態呈現,服務其他大部分 的公司,服務的內容包含很高的附加價值(Muller, 2001)。其中所提供的服務,多是以促進創 新的高附加價值活動為主,因此 Czarnitzke and Spielkamp (2000)認為 KIBS 就如同創新的橋樑 一般,Muller (2001)甚至將 KIBS 與中小公司間的互動過程繪製為圖 1。而國家創新系統則是 設計被應用在產業與公司間的介面分析(Shyu and Chiu, 2002),故 IIS 是屬於一個三階層的 模型,包含國家政策面、環境技術面與公司策略面,本計畫在於分析創新服務業對於新興產 業發展的協助及其中扮演的角色,並利用創新服務業促使高科技製造業精緻化。

圖 1. KIBS 與中小公司間的互動

由這些國際上的研究顯示,創新是 KIBS 中最重要的一個系統,而且運用 Kline and Rosenberg (1986)提出的連鎖模型(chain-linked model),證明創新公司可以運用知識相互

KIBS 中小 企業 創新 創新 服務的相互 關係 KIBS 知識資料庫的發展 中小企業知識資料庫的發展

(4)

作用發展出更多的公司,故本研究特別針對這個部分進行深入的研究,探討創新服務業 (Innovation intensive service, IIS)的模型架構,分析創新服務業對於新興產業發展的協助及 其中的角色,並將國家創新系統在產業與公司間扮演角色的概念內入本研究模型中。將創新 導入服務業的概念,在 1998 年 Sirilli and Evangelista 就提出證明,將技術創新以服務的方式 擴散,並找出服務業在創新過程中與製造業許多相同與相異處;創新的擴散更是可以創造新 的市場(Sirilli and Evangelista, 1998),故創新服務業在新興產業中絕對是重要的角色。服務 業中的運作機制,Fitzsimmons and Fitzsimmons (1994)和 Kellogg and Nie (1995)都做過相關研 究,但在創新服務業部分,則缺乏相關研究,故本研究的結果再將創新引入服務業中有其貢 獻性;且根據統計,台灣目前服務業已佔台灣產業結構的六成,如能將其知識管理、電子化 等的含量提高,能創造出更高的附加價值。故本研究深信創新服務業,可以為新興產業帶來 關鍵性的發展,並能透過服務的網絡效應,帶動台灣傳統產業的再生。 在實務驗證部分,由於奈米科技是二十一紀新活力的來源,更是資訊時代第四波工業革 命的關鍵與機會,故選擇奈米科技的塗料產業作為實證目標。目前對於奈米科技研究所瞭解 的市場應用,涵蓋電子、磁學及光電,生醫、醫藥及化妝品,能源、觸媒及結構體等領域, 如圖 2(劉世平譯,2003)。雖然,奈米科技的應用範圍寬廣,但目前主要應用仍以傳統產業

與 IT 產業中為主(劉世平譯,2003;M. A. Ratner and D. Ratner, 2002;D. Mulhall, 2002),故 利用奈米科技來提升這些產業的創新內涵,必能有效地提升台灣的科技競爭力。 圖 2. 奈米科技之產業應用

1.2 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將以規劃的角色定位,建構一套合適的創新服務業模 型,提供新興產業發展,並以奈米科技作為實證案例,提出創新服務業在奈米科技發展中的 策略與執行機制,以供決策者參考。 另外,本研究將評估創新服務業模型建構的環境條件與因素,包括網絡連接、技術系統、 環境系統等因素及政策現況,以此推論產業上資源配置狀況(徐作聖,2003;徐作聖, 2003; 徐作聖,1999),並提供決策者對未來策略定位的準則。完成模型的建構,設計規劃出一套適 當的平台結構與執行機制,將奈米科技應用與技術整合活動在平台上運作(F. Glenn, 2002)。 IC 奈米電子 能源應用 奈米產業 資料來源:工研院奈米科技研發中心 光通訊 電子構裝 資訊儲存 顯示器 生物技術 基礎與傳統產業 檢測分析/設備開發 奈米材料、加工與模擬

(5)

並選擇傳統產業作為奈米科技的驗證市場,因為傳統產業上的基礎建設完善,產業結構與營 運模式建立都已經相當明確,而奈米技術的主要功能在於提升在既有市場中產品的功能、品 質、成本與競爭優勢。奈米技術在傳統產業的投資風險主要侷限在技術風險上,由於市場應 用明確,故應有較佳之成功機會。 具體而言,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如下: 1. KIBS 學理文獻的蒐集與整理,歸納發展出創新服務業(IIS)模型。 2. 建構出創新服務業模型的原理與運作機制。 3. 以奈米塗料科技為實例,建立奈米塗料科技的執行機制與界面。 4. 從創新服務業發展,探討如何運用奈米塗料科技振興傳統產業。

1.3 研究方法

本研究探用定性與定量並重之研究分析方式。首先在理論模式的研究方法上,先歸納其 他理論的方法與結果,初步建立模式的整體架構,一方面透過定性的方式,推導本研究之理 論模式所強調的觀念,一方面透過問卷統計、因子分析等定量之方式,建構理論模式之細部 內容。 在實證分析上,先以定量分析的方式,進行企業面關鍵成功要素因子評量,並透過數學 與統計之計算方法挑選出重要的關鍵成功要素;產業面則先以問卷統計方法得出重要分析要 素,再以探索性分析方式得出相關細節。

二、文獻探討

本章將針對知識密集服務業之相關文獻進行整理回顧,透過文獻的探討與整理,協助本 研究之理論模型建構。

2.1 知識密集服務業的範疇

Miles ( 1995 )研究指出,KIBS 主要有兩種型式:傳統的專業服務及新技術為基礎的 KIBS。傳統的專業服務通常是新技術的使用者,而非新技術的發展及擴散者;新技術為基礎 的 KIBS 包括了新服務與技術的連結及新技術的知識生產與移轉;技術為基礎的 KIBS ( technology-based KIBS, t-KIBS )具有和第一級的知識基礎建設( first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 -半/公部門所提供-形成互補的功能。KIBS 扮演創新系統中之知識資源的移轉、創造及結 合的中心角色,方式主要是透過直接的服務提供及間接透過高度受教育的人員流動。表 1 為 本研究所蒐集 KIBS 產業定義與範疇之相關文獻。 表 1 知識密集服務業定義與範疇一覽表 作者 定義 範疇 Miles (1995) 提出二種形式的知識密集服務業: 1. 傳統的專業服務:以管理系統的知識或 社會事件為主。 2. 以新技術為基礎的新服務:關於技術知 識的轉移和產品。 1. 行銷/廣告、訓練課程(新技術除外)、設計(涉 及新技術則除外)、金融(如:債券、股票交易 等活動)、辦公服務(涉及新辦公設備、體力服 務如清掃服務則除外)、建築服務(例如:建築 風格、測量、結構工程,但不包括涉及新資 訊技術設備的服務,如建築能源管理系統)、 管理諮詢(涉及新技術除外)、會計及記帳、法

(6)

律服務、環境服務(不包含新技術,如環境法 規;不是以舊技術為基礎,如初級的垃圾處 理服務)等服務。 2. 網際網路/telematics (如 VANs,線上資料庫)、 電信(尤其新商業服務)、軟體、其他電腦相關 服務(如設備管理)、新技術訓練、關於新辦公 設備的設計、辦公服務(主要是關於新資訊技 術設備,如建築能源管理系統)、涉及新技術 的管理諮詢、技術工程、關於新技術的環境 服務(如矯正、監督、科學/實驗室服務)、研 發顧問及高科技精品店等服務。 Hertog and Bilderbeek (1998) 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為: 1. 私人企業或組織。 2. 其營運幾乎完全依賴專業知識(即具備特 定領域技術或相關技術能力背景之專 家)。 3. 經由提供以知識為基礎的中間產品或服 務而生存。 會計記帳、建築營建、金融保險、電腦電訊、設 計創意、環保技術、設計管理、技術訓練、法律 顧問、企業管理、市場分析、行銷廣告、新聞媒 體、研發顧問、房地產服務、電訊、技術工程及 技術訓練。 OECD (1999) 定義知識密集產業為技術及人力資本投入 密集度較高的產業,其區分為兩大類: 1. 知識密集製造業,包括中、高科技製造 業。 2. 知識密集服務業兩大類,涵蓋一些專業 性的個人和生產性服務業。 1. 知識密集製造業涵蓋:航太、電腦與辦公室 自動化設備、製藥、通訊與半導體、科學儀 器、汽車、電機、化學製品、其他運輸工具、 機械等製造業。 2. 知識密集服務業涵蓋:運輸倉儲及通訊、金 融保險不動產、工商服務、社會及個人服務 等服務業。 Tomlinson (2000) 定義 KIBS 為通訊業及商業服務業。 銀行與金融、保險業、附加金融服務、不動產經 紀、法律服務、會計服務、其他專門技術服務、 廣告、電腦服務、其他商業服務、郵政服務、電 信等服務業。 Czarnitzki and Spielkamp (2000) 認為 KIBS 具有連結創新的功能,原因有 三: 1. 購買者:商業服務業購買製造業或其他 服務業的知識或設備、投資商品。 2. 提供者:商業服務業提供服務或知識給 製造業的公司或服務部門。 3. 合作者:商業服務業傳送知識或服務, 使製造業的產品或其他服務業完整。 -- Muller and Zenker (2001) 廣義言之,KIBS 可定義為顧問公司,更一 般來說,KIBS 是主要為其他廠商執行服 務,其服務包含高附加價值的知識。 KIBS 具有雙重角色: 1. KIBS 是外部知識的來源,且在創新方面 對客戶有貢獻; 2. KIBS 扮演內部創新的角色,提供高品質 的工作場所,且對經濟的成長與成果有 貢獻。 KIBS 的三大特徵: 1. 提供知識密集的服務給客戶( 以此區別 其他型態的服務業); 2. 諮詢的功能(表示有解決問題的功能); 3. 強烈的交互作用或提供的服務有與客戶 相關特質。 認為 Miles (1995)將 KIBS 的職業分為兩類只是 一般的區分,且有重疊的地方。 王健全(2002) 以提供技術知識(know-how)或專利權為 主,並支援製造業發展之服務業,或具技術 背景之服務業。 通訊服務業、金融服務業、工商服務業、教育服 務業、醫療保健服務業、資訊服務工程及專門設 計服務業、個人服務業、環境衛生及污染防治服 務業、運輸倉儲服務業及研究發展服務業。 徐作聖 ( 2004 )

延續 Browning and Singelmann (1975)的定 義,「知識密集型的服務業,為顧客提供的 服務是具有專業性的」;知識密集服務業為 介於工商業與服務業兩種產業之間,是一種 1.創新密集服務業 2.週邊支援產業 3.專業服務產業

(7)

以專業知識為基礎的產業,提供廠商專業諮 詢服務,並互相溝通與學習,以提昇雙方生 產力效益、累積服務經驗。 註:「--」表示文中並無明確界定 資料來源:周鈺舜,「創新密集服務業之平台策略-以南茂公司奈米電子構裝為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民 國九十三年。 本研究將採用徐作聖、周鈺舜對於知識密集服務業之定義:「知識密集型的服務業,為 顧客提供的服務是具有專業性的;知識密集服務業為介於工商業與服務業兩種產業之間,是 一種以專業知識為基礎的產業,提供廠商專業諮詢服務,並互相溝通與學習,以提昇雙方生 產力效益、累積服務經驗」。

2.2 企業核心資源與能力

2.2.1 企業核心資源與競爭力之策略觀點

80 年代 Porter 出版「競爭策略」一書,他在書中對產業環境提出一些分析的工具,來探 討競爭作用力以及市場領導等環境因素對企業策略規劃的圭臬。然而到了 90 年代初期,Porter 的理論經過十年來的驗證,發現已無法解釋許多的事實。早在 80 年代中期,當 Potter 還在不 斷的修正他的理論時,許多美國與日本的公司就已經達成 Porter 認為不可能達到的境界:它 們同時是低成本與差異化並存的企業體。這些公司卡在 Porter 所謂的「不上不下 (Stuck in The Middle)」的情境當中,然而他們不僅存活下來,而且比以前更有競爭力。很明顯地,這些企 業證明 Porter 的理論有所不足之處。

Hamel and Prahalad (1994)兩人共同發表一本著作:「競爭大未來(Competing for The Future)」,書中已然回答了當時 Poter 無法解釋的現象,包括了何以 1980 年代美國許多大型企 業,會相繼栽在那些研發資源投入較少的日本公司手下?什麼樣的理論可以用來解釋佳能 (Canon)影印機會大幅削弱全錄(Xerox)的市場佔有率?本田(Honda)汽車如何入侵底特律,並 成功打入美國市場?他們兩人認為:未來的競爭型態並不是如傳統競爭策略所強調:市場佔 有率的競爭,而是一場智能領導(Intellectual Leadership)的戰爭。面對這種競爭的型態,企業 的管理者必須明瞭並發展本身獨特的核心能力;除此之外,管理者應該將他們的注意力集中 在現有產品與服務的潛在功能上,而不是只注重在產品或服務的本身。 首先將 RBV 以「理論」一詞稱呼的便是 Grant,他在 1991 年提出資源基礎理論 (Resource-based Theory, RBT)之詞。資源基礎理論是近十年來策略管理領域之新興學說,Grant (1991)認為資源基礎觀點(Resource-based View)乃是主張「內部審視」(Introspective)的重要性, 並認為企業內部資源(Resources)與能力(Capabilities)將會引導企業經營策略方向,並成為企業 利潤的主要來源。 這兩種策略學說目標一致,但基本的架構觀點則有不同:由於競爭力策略的觀點以強調 產業競爭是植基五種基本的競爭作用力上,而分析並掌握這些競爭作用力,偵測機會與威脅, 然後根據企業本身的優劣勢,以建構企業策略發展與競爭優勢的基礎;而資源基礎的策略觀 點則是強調核心能力,把企業當作一個能力的集合體,其中企業所擁有的科技與技能等資源, 則是企業發展策略與競爭優勢的基礎。 1. Barney (1997)發現廠商可藉由本身資源與能力累積與培養,形成長期且持續性的競爭優

(8)

勢,稱為「資源基礎模式」; 2. Porter (1990)認為「資源基礎觀點」是指:「核心能力或無形資產的強調」,是以廠商本身 為重點的內省觀點; 3. Drucker (1993)認為資源基礎理論所關心的是廠商內部擁有那些異質性資源,而這些資源 之間的配合與持續性競爭優勢(SCA)的開發是考量重點; 從以上學者之定義即可推知,所謂「資源基礎理論」即是以「資源」為公司策略的思考 邏輯中心,以之連結公司之競爭優勢與廠商成長決策,理論所關心的重點在於如何辨識、澄 情、培植、發展與保護組織的核心資源。

2.2.2 核心能力之定義

Hamel and Prahalad (1994)首先提出核心能力這個名詞。他們認為若以時間長短區分競爭 力來源,則企業短期競爭力來自於產品價格/績效的結構,能夠在世界競爭下存活下來的,不 論是西方或是日本皆是因為專注於產品的標準化,以維持品質和成本,減少持續競爭的障礙, 但是缺少了差異化優勢的來源。長期來看,企業競爭力則是因為比競爭對手更有效率且快速 地建立核心能力之能力。因此,競爭優勢的真正來源,在於管理者是否有能力結合企業掌握 的科技與生產技術的能力,並賦予企業中個別事業單位快速適應環境變化的機會。Hamel and Prahalad (1994)對核心能力做一詳細的描述:核心能力是組織整體學習的累積效果,特別是學 習如何協調分散各處的生產技術及整合多元的科技,涉及組織運作的系統和價值的傳遞。由 此可知,核心能力乃是綜合組織內各部門的技術及知識而成,是跨組織的工作,包含許多部 門與層級的人力和功能。核心資源有許多不同的「同義詞」,如核心能力(core capability)、獨 特能力(distinctive competence)、組織能力(organizational competency)、無形資產/資源(invisible assets / resources)、策略性資源( strategic resources)等。

三、研究成果

繼文獻回顧後,本章將就創新密集服務業之整體架構,進行完整且具結構性之研究探討; 此架構將就企業層級,針對創新密集服務業,從微觀面、介觀面至影響範圍最廣的宏觀面, 發展出一套兼具理論與實務之分析模式。 企業是策略分析研究的主角;在企業層級中,創新密集服務業廠商是所欲探討的對象。 本研究所建構之創新密集服務業分析模式將以企業服務套組所提供之客製化程度差異與創新 優勢來源之不同,探討不同條件下企業關鍵的服務價值活動與所需配合之外部資源分析。

3.1 創新密集服務業平台

創新密集服務平台為知識密集服務平台的主要核心。在企業層級,創新密集服務業廠商 在市場上的競爭力與所提供給顧客服務的完整 程度決定於三大構面:核心能力( Core Competence )、服務價值活動( Service Value Activities )與外部資源( Externalities )構面;創新密 集服務平台即是透過經營平台模式之企業,運用其核心技術能力( 包括供應鍊上其他各項組 成元素 )與其外部專業互補資源、技術與客戶介面所形成之整合型結構,可有效率發展、產 出由核心能力所衍生之創新服務,透過服務價值活動,傳遞給顧客( 徐作聖,2004 )。

(9)

求,但廠商資源有限,必須將市場依客製化程度的不同予以區隔,針對有競爭優勢之部份選 擇目標市場。廠商滿足顧客需求的基礎在於其核心能力,但在創新密集服務業中,與核心能 力搭配之外部資源也是企業競爭優勢的來源,廠商必須將內外部資源結合,落實成各種服務 價值活動,滿足顧客需求。創新密集服務業中,企業與競爭對手之競爭優勢來源來自於創新, 透過創新與競爭對手產生差異,創新競爭優勢來源。依據不同的創新來源,廠商所必須掌握 的內外部資源與關鍵服務價值活動將有所不同。企業層次的創新密集服務業平台便是在分析 不同創新優勢來源與服務套組選擇下,企業最為關鍵之內外部資源與價值活動分析,此分析 包括目前企業的策略定位與未來策略願景之分析比較,以此協助企業進行各種策略規劃,並 予以落實。

3.1.1 創新密集服務平台運用與產業特質

對於發展中的高科技產業而言,創新密集服務平台之目的在於發展新興科技之技術能 量,知識的強化、擴散與整合;對於應用廣泛、具潛力性的新興科技尤其關鍵,其具有整合 研發能量、加速產業聚落形成、降低市場風險之功用。相對的,對於已成熟的產業而言,產 業中不確定性較低,應用面與互補資源的掌握性較為明確,但若產業競爭中具有產業升級之 壓力時,創新密集服務平台便可起關鍵作用。台灣產業現今正處於產業外移、高科技產業具 產業升級壓力的階段;而下一階段的產業發展重點,包括複雜度高之製造業、新興科技產業 ( 奈米、生技產業 )及軟體產業等,台灣未來勢必走向以高科技服務業為核心的產業模式, 創新密集服務平台將在其中扮演關鍵角色。 在創新密集服務平台運用的產業特質上,由於是高複雜度、高跨領域整合度之新興科技 產業特性,須具備以下幾項特質: 1. 知識涵量高: 2. 業務部份委外,產業聚落與網路結構是關鍵: 3. IT 使用率高,基礎建設重要: 4. 沉入成本高,邊際成本低: 5. 全球各產業還在摸索學習階段: 6. 智財權管理至為重要: 綜上所述,在創新密集服務平台的優勢來源中,至少包含兩大部分;分別為製造業的成 本、功能、品牌、通路、創新與科技、垂直分工與產業聚落、策略運用與微笑曲線、規模經 濟與範籌經濟,以及服務業的 IT 基礎環境與管理( ERP )、服務流程、效用( Utility )、組織彈 性、客戶資料管理( CRM )、客製化程度、複雜度與整合程度、外部化程度、市場與對客戶需 求的的反應。

3.1.2 創新密集服務平台內涵與服務項目與適用對象

在服務提供種類上,創新密集服務平台所能提供的內涵與服務項目至少應包含以下服務 的其中幾點,方能以此平台進行分析(Chen and Shyu, 2004):委託研發、技術仲介及授權、 工程及製造服務、產品及製造設計服務、行銷服務、測試及產品驗證服務、技術商品化與整 合。

在創新密集服務平台的產業適用對象上,其產業的特性至少應該包含以下幾點,方能以 此平台進行分析( 徐作聖,2004 ):

(10)

1. 高複雜度、高跨領域整合度之科技產業; 2. 客製度高、客戶互動頻繁、市場應用廣、知識隱性高( Tacitness )、市場發展潛力高之產業; 3. 市場與技術生命週期處於萌芽期或成長期之產業( 區域或產業整體優勢主導企業競爭 力 ); 4. 產品技術可共享之產業,其競爭優勢主要源自於規模經濟研發、技術整合、市場資訊及其 配合( 非製造、成本、規模經濟 ); 5. 產品技術能致能新市場之應用,或創新導向之產品應用。

3.2 創新密集服務業運作模式

綜合以上關於服務套組、創新優勢來源、服務價值活動與外部資源等四大構面的論述, 可以得到如圖 3 之創新密集服務平台分析架構。創新密集服務業廠商必須擁有具競爭優勢之 核心能力,配合外部所能獲得之外部資源( 包括互補資源的提供者、研究發展、技術、製造、 服務、市場、其他使用者等七大部資源 );整合這些資源,可作為企業在市場上之競爭利基。 創新密集服務業廠商在擁有這些內外部資源後,必須將這些內外部資源轉換為服務價值活動 ( 包括設計、測試認證、行銷、配銷、售後服務、支援活動等六大價值活動 ),透過服務價 值活動的完成,滿足顧客需求,落實策略規劃。

資料來源:Chen, H.C., Shyu, J.Z., “Innovation Intensive Service as actors of Platform Strategy Adapted to Emerg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Portla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04, Seoul, Korea, 2004. 圖 3 創新密集服務平台分析架構 創新密集服務業廠商面對市場競爭,透過創新( 包括產品創新、流程創新、組織創新、 結構創新、市場創新等五種創新優勢來源 )與競爭對手產生差異,從而可獲取利潤;而不同 After service Design Delivery Marketing Product Innovation Process Innovation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Structure Innovation Market Innovation Complementary asset suppliers Market Servicing Production Technology R&D Other users Unique service Selective service Restricted service Generic service Validation & test Core Competence Supporting activity

(11)

的內外部資源在不同的創新優勢下所佔的重要性各不相同,在不同的創新優勢來源下,資源 必須有所取捨,需要不同的服務價值活動來完成創新。同樣的,創新密集服務業廠商在有限 的資源下,不可能滿足市場上所有顧客的要求。廠商必須將市場依客製化程度( 包括一般型 服務、特定型服務、選擇型服務、專屬型服務等四種客製化程度 )的不同進行市場區隔,針 對不同市場區隔之市場結構、特性或市場發展性等市場條件來選擇目標市場。針對提供給顧 客不同的客製化選擇,廠商所必須掌握的關鍵內外部資源也會有所不同,資源配置的方式自 然也會有所差異,滿足顧客需求的服務價值活動也因此必須有不同的規劃。 本研究將以創新密集服務矩陣作為策略分析基礎,研究在不同定位下企業關鍵的服務價 值活動與外部資源;創新密集服務矩陣( IIS Matrix )以四種服務套組作為矩陣橫軸,以五種創 新優勢來源作為矩陣縱軸。 表 2 創新密集服務矩陣示意圖 專屬型服務 ( Unique Service ) 選擇型服務 ( Selective Service ) 特定型服務 (Restricted Service) 一般型服務 ( Generic Services ) 產品創新 ( Product Innovation ) E2 E3 E4 E5 E7 C1 C4 E2 E3 E4 E5 E7 C1 C4 E1 E2 E3 E4 E5 E7 C1 C4 E1 E4 E5 E6 C1 C4 流程創新 ( Process Innovation ) E2 E3 E4 E7 C2 C3 C4 C5 C6 E3 E5 C2 C3 C4 C5 C6 E1 E4 E6 C2 C3 C4 C5 C6 E1 E4 E6 C2 C3 C4 C5 C6 組織創新 (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 E2 E3 E4 E5 E6 E7 C1 C2 C3 C4 C5 C6 E5 E6 E7 C1C2 C3 C4 C5 C6 E5 E6 C1C2 C3 C4 C5 C6 E5 E6 C1 C2 C3 C4 C5 C6 結構創新 ( Structural Innovation ) E2 E5 E7 C1 C2 C3 C4 C5 C6 E5 E7 C1 C2 C3 C4 C5 C6 E1 E5 E6 E7 C1 C2 C3 C4 C5 C6 E1 E5 E6 E7 C1 C2 C3 C4 C5 C6 市場創新 ( Market Innovation ) E5 E6 E7 C3 C4 E5 E6 E7 C3 C4 E1 E5 E6 E7 C3 C4 E1 E5 E6 E7 C3 C4

資料來源:Chen, H.C., Shyu, J.Z., “Innovation Intensive Service as actors of Platform Strategy Adapted to Emerg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Portla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04, Seoul, Korea, 2004.

3.3 奈米塗料產業發展策略

發展知識製造業的優勢,轉型成為以「知識服務業」為主體的產業結構,是台灣未來發 展最大契機,而建立獨特、不可取代的核心能力則是轉型成功的關鍵條件。知識經濟的發展 必須有需求面之策略思維,而微觀與宏觀環境的介面與連結至為關鍵,而此連結也就是微觀、 介關、宏觀條件的互動關係,其結構包括國家層級宏觀環境的「國家創新系統」、產業層級之

(12)

介關環境的「區域產業組合」以及企業層級之企業策略。 知識製造業有別於傳統產業的思維模式;知識製造業須要有技術與成本的優越性,銷定 某項產品項目全力發展這些優勢是其經營重點,故供給面規模經濟的製造、研發、人才培育、 智財權管理、行銷通路與品牌的經濟是獲勝的條件。台灣廠商現有高科技產業發展應著重於 產品與製程創新為主,其未來策略方向應包括﹕生產與研發基地的拓展、擴大市場規模降低 成本、投資研發與新市場應用、產品技術多元化與長期投資等。在策略的執行面上,台灣廠 商之間的整合以及規模經濟之優勢是為關鍵。 對於知識服務產業,市場商機的掌握、服務平台與品牌的建立(多元化服務)、服務與市 場需求的整合能力是其重點,而更關鍵的:是服務業具有不成比例 (out of proportion)的特質, 企業能以「以小搏大」的策略,利用需求面的價值訴求(value proposition)與知識經濟的網路效 應 (network effect),快速達成「劃地稱王」的目標,適合台灣企業的發展。 對於具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台灣廠商應有的策略目標應為:技術與市場經濟縱深的提 升,而核心能力培養及結合產業整體創新能量是其重點。此外,台灣應致力發展成為知識服 務業的經營方式,建設平台式的產品技術開發與服務,而政府方面可加強知識產權與技術交 易制度建立、擴大市場縱深、制訂產品技術標準、規劃執行式戰略性產品技術開發。以宏觀 策略角度,發展企業策略佈局及其連結的建設,提升新興知識服務的競爭優勢與機會,以平 衡製造業與服務業的均衡發展。 因此,對奈米塗料科技而言,未來全球奈米塗料產業趨勢,應朝向策略聯盟和水平整合, 而台灣產業的發展勢必雷同;從傳統的製造業,逐漸發展至設計創新的區段,並以營運效能 為導向,建立重要客戶的聯盟關係來尋找最大的邊際效益。另外,透過強化策略聯盟的靈活 運作能力、國際市場擴展人員、目標客戶的找尋、顧客關係的建立能力與顧客導向的營運能 力、提供長期資金的金融體系,創造新的契機。 此外,奈米塗料產業具備跨領域、對研發資源依賴度高、人才需求層次高的特性,奈米 塗料科技的專業知識與創新來源,是企業競爭優勢主要來源。因此,奈米塗料產業即可利用 創新密集服務平台,發展為高科技服務業,利用獨特的平台概念,配合客戶的需要,設計出 客製化的產品與利基市場,逐漸擴大規模,取得市場領先地位與品牌知名度,以切入大眾市 場,也就是知識經濟中製造業的優勢。藉由知識經濟的產業特質,企業可發展成為知識服務 業的經營模式,以「客製化」為出發點,以大眾市場為終極目標的「地方包圍中央」策略, 是轉型成為知識服務業經營的最大契機。 創新密集服務平台為知識密集服務平台的主要核心。在企業層級,創新密集服務業廠商 在市場上的競爭力與所提供給顧客服務的完整 程度決定於三大構面:核心能力( Core Competence )、服務價值活動( Service Value Activities )與外部資源( Externalities )構面;創新密 集服務平台即是透過經營平台模式之企業,運用其核心技術能力( 包括供應鍊上其他各項組 成元素 )與其外部專業互補資源、技術與客戶介面所形成之整合型結構,可有效率發展、產 出由核心能力所衍生之創新服務,透過服務價值活動,傳遞給顧客。 對諸如奈米塗料等發展中的高科技產業而言,創新密集服務平台之目的在於發展新興科 技之技術能量,知識的強化、擴散與整合;對於應用廣泛、具潛力性的新興科技尤其關鍵, 其具有整合研發能量、加速產業聚落形成、降低市場風險之功用。相對的,對於已成熟的產 業而言,產業中不確定性較低,應用面與互補資源的掌握性較為明確,但若產業競爭中具有 產業升級之壓力時,創新密集服務平台便可起關鍵作用。台灣產業現今正處於產業外移、高

(13)

科技產業具產業升級壓力的階段;而下一階段的產業發展重點,包括複雜度高之製造業、新 興科技產業( 如奈米塗料)及軟體產業等,台灣未來勢必走向以高科技服務業為核心的產業模 式,創新密集服務平台將在其中扮演關鍵角色。

四、結論與建議

4.1 研究結論

本研究針對創新密集服務業,結合各類相關文獻與方法,分別就企業層級與產業層級進 行探討,並將兩個層級加以連結整合為「創新密集服務平台與產業創新系統整合分析模式」, 可分別就產業觀點與企業觀點探討創新密集服務業產業之發展。在企業層級方面,本研究就 企業服務價值活動與外部資源兩大構面為分析主軸,透過本研究之創新密集服務矩陣,藉由 企業目前與未來的定位,推導出企業層級所需要的關鍵成功要素。企業服務價值活動與外部 資源同時可與產業層級之產業創新系統進行連結,產業創新系統包括產業環境構面與技術系 統構面,本研究透過專家問卷方式求得服務價值活動、外部資源兩大企業層級構面與產業環 境、技術系統兩大產業層級構面之關聯;透過企業層級之策略定位與關鍵成功要素分析,可 建構出具創新密集服務業思維之產業創新系統,協助創新密集服務業產業內之廠商提升其服 務價值活動與外部資源之掌握程度,進而提升整體產業競爭力。 在理論模式之建構完成後,本研究針對台灣奈米產業進行實證研究分析,可得以下結論: 1. 創新密集服務業在企業層級以「服務價值活動」與「外部資源」兩大構面進行分析;服 務價值活動可分為六大構面:「設計」、「測試認證」、「行銷」、「配銷」、「售後服務」、「支 援活動」;外部資源可分為七大構面:「互補資源的提供者」、「科學」、「技術」、「製造」、 「服務」、「市場」、「其他使用者」;依服務套組與創新優勢來源的不同,將兩大構面填入 即可得「創新密集服務矩陣」。 2. 針對服務價值活動與外部資源各關鍵成功因素進行目前與未來的掌握程度評量;以此可 推導出「創新密集服務業實值優勢矩陣」,進行企業層級的策略分析。 3. 創新密集服務業在產業層級以「產業環境」與「技術系統」兩大構面進行分析;產業環 境可分為四大構面:「生產要素」、「需求條件」、「相關與支援產業」、「企業策略、結構與 競爭程度」;技術系統可分為四大構面:「知識的本質與擴散機制」、「技術接收能力」、「網 路連結性」、「多元化創新機制」。各構面可與企業層級之服務價值活動與外部資源兩構面 進行連接,整合為「創新密集服務業思維產業創新系統矩陣」。針對企業層級的策略分析 結果,依據創新密集服務矩陣定位與關鍵成功要素分析,可進行產業創新系統需求分析。

4.2 後續研究建議

高附加價值之知識密集服務業為台灣產業未來必走的道路,但包括知識密集服務業、創 新密集服務業等相關研究仍在發展階段;對於知識密集與創新密集服務業之後續研究者,最 後提出以下建議: 1. 就產業層級而言,在產業層級的創新密集服務平台上,產業創新系統、產業組合規劃、產 業資源整合、產業與企業知識與資源傳遞擴散介面等皆為影響整體產業競爭力關鍵因素。 產業創新系統是創新密集服務業在產業層級上所欲探討的重點,分為產業環境與技術系統

(14)

兩構面;透過產業環境的生產要素、需求條件、企業策略結構及競爭程度、相關與支援產 業,以及技術系統的技術接收能力、網路連結性、知識本質和擴散機制、多樣化創新機制 等分析構面,創新密集服務平台可針對不同產業類別以及不同創新密集服務業企業體之不 同需求,建構不同的產業創新系統,提升整體產業競爭力。此部份可作為後續產業層級研 究之研究基礎。 2. 就國家層級而言,國家創新系統包括了產業創新系統與政策工具,而政策工具的影響層面 更為廣泛,屬於創新密集服務平台在國家層級上的分析。政策工具包括針對各別產業不同 情況所擬定的產業政策,以及針對總體經濟環境所擬定之一般性政策;而政府所研擬的國 家型計劃如兩兆雙星等,也是在創新密集服務平台中國家層級所須考量的政策工具之一。 此部份可作為後續國家層級研究之研究基礎。 3. 本研究所探討之知識密集服務業焦點在於專注於高科技創新的創新密集服務業,亦可稱為 技術服務業或高科技服務業;建議後續研究者可以範圍延申至其他知識密集服務業領域進 行相關研究; 4. 本研究在企業層級與產業層級所使用之構面與因子,在分析與計算過程中並未加入權重, 而是假設各構面在創新密集服務業與產業創新系統重要性相同;然因應不同的創新密集服 務產業,各構面在產業中所佔的重要性或有不同,建議後續研究者可加入權重的構念,使 本分析模式在實證中更加準確。 5. 在創新密集服務業矩陣與創新密集服務業實質優勢矩陣,分析過程中僅就個別企業為主體 進行策略分析研究,建議後續研究可加入競爭者分析等項目進行更完整之分析研究,使本 研究之分析模式更加完整。 6. 展望未來,奈米塗料產業將成為依據發展性的產業,隨著應用層面的多元化,奈米塗料產 業的規模將更形壯大,台灣政府角色應如何扮演,產業政策該如何擬定以支援台灣奈米塗 料產業發展,將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本研究嘗試為台灣奈米塗料產業之現況進行定 位,並對政府如何以政策配合支援其發展進行初步探討。 在研究過程中,亦同時發現一些可留待後續研究者再深入研究之方向。茲分述如下: z 奈米塗料產業未來必定朝多元化應用發展,能夠多元應用並加以整合的公司才會是 這個產業中最具競爭優勢的廠商,因此可以依其相關的所有應用市場為探討對象深 入研究。 z 本研究主要是從產品的市場面來做探討,後續研究者可考慮採取從其他構面進行研 究。 z 本研究以台灣奈米塗料產業為主要的研究對象,後續研究者可針對美國、歐洲、日 本等,進行分析與比較。

(15)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王健全,「台灣知識型服務業的發展及其推動策略」,經社法制論叢,第廿九期,民國九 十一年。 周鈺舜,「創新密集服務業之平台策略-以南茂公司奈米電子構裝為例」,交通大學,碩 士論文,民國九十三年。 徐作聖,策略致勝,遠流,台北,民國八十八年。 徐作聖、邱奕嘉、鄭志強,產業經營與創新政策,全華,台北,民國九十二年。

英文部份

Barney, J. B., 1997, Gaining and Sustain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Chen, H.C., Shyu, J.Z., “Innovation Intensive Service as actors of Platform Strategy Adapted to Emerg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Portla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04, Seoul, Korea, 2004.

Czarnitzki, D. and A. Spielkamp,“Business services in Germany: bridges forinnovation”, Discussion Paper, ZEW, Mannheim, 2000.

Drucker, P. F., 1993, Post-Capitalist Society, Butterworth Heinemann, Oxford.

Fitzsimmons, J.A., Fitzsimmons, M.J., 1994. Service Management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McGrew-Hill, New York.

G. Fisnone 著,2003,劉世平譯,「奈米商機」,台灣培生教育,台北。 Galbraith, J., 1973, Designing complex organizations, Addison-Wesley, MA.

Glenn, F., 2002, The Investor’s guide to Nanotechnology & Micro-machines, John Wiley & Sons, New York.

Grant, R. M., 1991, “Toward a Knowkedge-Based Theory of the firm”,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17, pp.109-122.

Hales, M., 1999. RISE project year-1, Synthesis report to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DGXII, TSER programme, CENTRIM, Brighton.

Hamel, G. and C. K. Prahalad, 1994, “Competing for The Futur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Vol.9, pp.322-343.

Hertog, P. and R. Bildebeek, 1998, “ The New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The Role of Technology-Based Knowledge-Intensive Business in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

(16)

Continuum, London.

Kellogg, D. L. and Nie, W., “A Framework for Strategic Service Management”,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Vol.13, pp.327-337., 1995.

Kline, S., Rosenberg, N., 1986. An Overview of Innovation, In: Landau, R., Rosenberg, N. (Eds.), “The Positive Sum Strategy: Harnessing Technology for Economic Growth”, National Academy press, Washington, DC, 275-305.

Miles, I., “ Knowledge-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s: Users, Carriers and Sources of Innovation, Information Market and Exploitation of Research ”, 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1995.

Mulhall, D., 2002. Our Molecular Future: How Nanotechnology, Robotics, Genetic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ill Transform Our World, Prometheus Books, New York.

Muller, E. and Zenker, A., “Business Services as Actors of Knowledge Transformation: The Role of KIBS in Regional and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Research Policy, Vol.30, pp.1501-1516. , 2001

Muller, E., 2001. Innovation Interactions Between Knowledge-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s

and 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 --- Analysis in Terms of Evolution,

Knowledge and Territories, Physica, Heidelberg.

OECD, “ S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Scoreboard: Benchmarking Knowledge-Based Economies”, OECD, Paris. , 1999

Porter, M. E., 1990, Competitive Advantage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 Free Press, New York.

Ratner, M. and Ratner, D., 2002. Nanotechnology: A Gentle Introduction to the Next Big Idea, Prentice Hall, Upper Saddle River, New Jersey.

Shyu, J.Z., Chiu, Y.C., 2002. “Innovation Policy for developing Taiwan’s competitive advantages”, R&D Management 32 (4), 369-374.

Sirilli, G., Evangelista, R., 1998.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service and manufacturing: results from Italian surveys”, Reach Policy 27 (9), 881-899.

Tomlinson, M., “The Learning Economy and Embodied Knowledge Flow in Great Transformation: The Role of KIBS in Regional and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Reseach Policy, Vol.23, pp.1501-1516, 2000.

(17)

計畫成果自評

本研究內容結果與計畫初步規劃達成度約 90%,唯本計畫在執行過程對於實證個 案最終的結論應可以做出更好的成效,輔證本計畫研究出的模型,但因整體模型建構所 需時間過長,在實例驗證的過程時間較短,因此奈米塗料策略規劃部分,雖已經有些成 果,但仍可再加強,因此本人自評與原計畫約有 90%相符。而針對計畫中的預期目標, 本研究都一一達成。 本計畫因屬於模型建構與運用實證之研究,因此研究結果,不但建構出的模型在學 術上具有貢獻,且經由實例驗證,更是顯示出本計畫所支持建構出的模型,對於產業或 企業實務應用上,也具有代表性,提供策略規劃的依據或扶助工具。本計畫研究結果, 已經在國內期刊與國外研討會發表(參見附錄一、二),且已將相關最終成果彙整,預 備在國外知名期刊(SSCI)發表。至於其他關於本研究主要的發現,與其他學術、實務 價值,請參見本精簡報告中之內容或附錄中的論文。

(18)

附錄一 國際研討會論文發表

Portla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04, Seoul, Korea

(19)
(20)
(21)
(22)
(23)
(24)
(25)

附錄二 國內期刊發表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數據

圖 1.  KIBS 與中小公司間的互動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2012 年底哈國總統 Nazarbayev 發表「哈薩克 2050 發展策略(Kazakhstan 2050 Strategy)」 ,意識到哈國經濟體 質過度依賴能源生產,總統的新經濟政策有幾大方向。.

為配合政府推動六大新興產業及十大重點服務業之發展與開拓就業

確認課程教材重點 擴展教與學的策略

(現場取消未講授);三、 「中東地區的女性與發展—女性領導力(Wome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Middle East—Feminizing Leadership) 」 、 「新網路世紀的創新與發展(Innovation and Growth

為配合政府推動六大新興產業及十大重點服務業之發展與開拓就業

z 香港政府對 RFID 的發展亦大力支持,創新科技署 06 年資助 1400 萬元 予香港貨品編碼協會推出「蹤橫網」,這系統利用 RFID

研究與發展(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係指進步的 科學知識或產品(與製程)之創新而言[23]。依據美國國家科學基 金會的報告,顯示在最近

謝函亘﹝32﹞以衣夾為研究對象,採用 TRIZ 創新之方法,結合綠色設計(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