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休士頓新創生態體系的發展
駐休士頓經濟組撰述109.02.10
壹、 前言
休士頓經濟向來依賴能源產業,但過去幾次油價崩盤導致經濟衰退 及工作機會大量流失。為減緩油價變動對經濟造成過度的衝擊,近年來 休士頓積極朝多元產業發展,金融、航太、製造及零售業都是發展重點。
加州矽谷、麻州波士頓、華盛頓州西雅圖等地蓬勃發展的新興高科技產 業,全面提升當地經濟型態並創造許多工作機會,對於飽受油價波動之 苦的休士頓帶來許多啟示。休士頓市長Selvester Turner 於 2016 年上任 以來,即積極發展健全新創生態體系,推出多項措施,期許為休士頓新 創經濟增添一份活力。
2018 年 1 月亞馬遜宣布第 2 總部的初選名單,自 238 個競選城市中 選出20 個進入第 2 輪遴選作業,德州的奧斯汀與達拉斯均獲入選,但 全美第4 大城市的休士頓卻慘遭淘汰。面對此一挫折休士頓市 Selvester Turner 坦承仍有許多工作需要推動。大休士頓地區商會執行長 Bob Harvey 也難掩失望的表示,「這是一記警鐘」。兩人均認為失敗的主因是 休士頓的科技產業基礎過於薄弱1。上任後即致力於培育創新生態體系以 推動休士頓經濟多元化的Turner 市長並未因此失去信心,反而在部落 上指出:「休士頓必須持續多元化並加入新的產業,如科技產業。」並野 心勃勃的誓言將休士頓建設為矽谷(Silicon Bayou)2
貳、 休士頓市政府「科技與創新專案小組」
休士頓Turner 市長在 2017 年即設立「科技與創新專案小組」
(Houston Technology & Innovation Task Force),邀請產官學界人士針對創
1 https://www.texasmonthly.com/the-culture/houston-lost-amazons-hq2/
2 Bayou 為低淺河道,常乾枯,多條 Bayou 貫穿休士頓都會區。https://sylvesterturner.com/blog/meet-silicon-bayou/
2
新產業及培養企業家精神研擬策略性方針,為市長及市議會提供有關科 技及新創之相關建言。科技與創新專案小組於2017 年提出建議報告3, 該報告指出休士頓在各項新創數據的表現,包括全美500 大公司數目、
科技類工作機會等皆令人擔憂,該小組在報告中提出下列各項建議:
一、 提倡及支持創新價值:
1) 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多參與科技組織舉辦之活動,宣揚休士頓新創 公司的故事以及休士頓的科技經濟和創業家精神。
2) 將科技創新以及創業精神視為休士頓的核心價值。倡導機器人技 術、網路安全、工業物聯網等產業,涵蓋機器學習、人工智慧、
醫療器材和數位健康照護解決方案。
3) 建立企業界與新創公司間之夥伴關係,吸引目標廠商入駐休士頓 及創新走廊,利用交叉持有資金(Fund of Funds)的策略吸引高風 險投資者。
二、 設立休士頓創新區:
1) 成立休士頓創新區,培育創新科技及匯聚人才。
2) 此創新區必須位置適中,有發展空間,有包容性,可以容納創新 生態體系中的其他參與人; 必須是一個兼顧生活、工作和休閒 的均衡環境,各類交通便捷且可以行動自如。
3) 鼓勵休士頓地區學府孕育創新文化,增加創業課程,並與創新區 連結。
三、 促成休士頓成為新興科技的試驗場域:
1) 研擬政策、找出資金及相關機會以鼓勵破壞性科技(disruptive technology)的研發、測試和商業化。破壞性科技包括: 機器人技 術、網路安全、工業物聯網及人工智慧等。
2) 增強數據分析之核心研發能力。
3 專案小組於階段任務完成後與 Houston Technology Center 及大休士頓地區商會(Greater Houston Partnership)下 之Innovation Roundtable 合併為 Houston Exponential。
3
3) 制定政策引導休士頓成為一個適合新興科技測試及研發的場所,
例如無人機、自動駕駛。
四、 休士頓市政府可以採取的措施:
1) 建立休士頓是世界級創新中心的品牌。
2) 延攬業界高級管理人才以主導研擬策略和提出倡議,例如智慧城 市的發展。
3) 舉辦新創公司展示、反向簡報(reverse pitch)4、駭客松(hackathon) 等活動以定位可增進生活品質之新興科技。
參、 休士頓市政府創新辦公室和智慧城市顧問小組
新創公司所開發的物聯網及人工智慧的應用模式,對於智慧城市的 發展計畫相當重要。一個城市的智慧城市規劃也可以帶動新創公司的發 展方向。有鑑於此,Turner 市長在市長辦公室下設立創新團隊(Office of Innovation),積極運用大數據以導引企業界的決策、促成市府各部門間 合作,以更有效率的方式提供服務,同時找出嶄新創新的模式以解決市 府所面臨的問題。
2019 年 3 月休士頓市政府又設立「智慧城市顧問小組」 (Smart City Advisory Council),期盼能結合產官學界以及利益團體的努力共同研擬 路徑圖,以加速政府部門採用科技和數據導向的實務做法,運用互聯網、
人工智慧、數位行動服務和遠端控制等新技術,以改進民眾生活並解決 未來的挑戰。此顧問小組將針對運輸、民眾安全、災害防治與永續發展 及市民參與等4 大類議題提出規劃建言。
肆、 休士頓創新走廊 (
I
NNOVATIONC
ORRIDOR)T 市長採納專案小組意見,決定在休士頓市區東南方設立休士頓創
4 反向簡報:由企業向新創公司簡報說明該公司所面臨的問題以尋求解決方案。
4
新走廊5,延伸達4 英里,涵蓋休士頓知名博物館區、Houston Exponential Station Houston、德州醫學中心、Hermann 公園及休士頓大學等。並設 立the Ion 創新中心,期望吸引各地新創公司,投資人及研發人員入駐。
T 市長期望,休士頓能運用獨特的經濟結構,吸引各界新創公司為本地 的主要公司,例如石油公司等,提供相關服務。
一、The Ion
2018 年 4 月在休士頓市政府支持下,Station Houston 和休士頓著名 學府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和休士頓醫學中心(Texas Medical Center) 共同宣布,投資1 億美元,將位於休士頓市城中區(Midtown),原 Sears 百貨公司閒置設施改建為創新中心,並命名為The Ion(源自希臘文 ienai,
意為”Go”)。完工後這片 26 萬平方呎的土地將包括會議區、辦公室、教 室、餐廳和其他設施,第一階段預計在2021 年竣工。
The Ion 未來將主要推出 8 項企劃6 1)社區建設 (Community Building) 2) 原型實驗室 (Prototyping Lab) 3) 學術課程 (Academic Programs) 4) 共同辦公室空間 (Co-Working Spaces) 5)新創公司支援 (Start-up Support) 6)舉辦各類活動 (Event Programing) 7)人才管道 (Talent Pipeline) 8) 知識傳輸 (Knowledge Transfer)。
市府規劃The Ion 成為休士頓創新走廊(Innovation Corridor)之一部 分,往南延伸至休士頓醫學中心園區,以整合休士頓的創新創業生態體 系,進一步吸引科技導向的新創公司和組織進駐,以媲美波士頓和矽谷 等地。The Ion 於 2019 年 10 月宣布組織重組計畫7,由 Station Houston 執行長Gabriella Rowe 同時接任 Ion 執行長,將 Station Houston 納入旗 下一員,專職協助新創公司的發展。另外Ion 亦與微軟及英特爾(intel) 建立夥伴關係,設置智慧城市加速器網路(Smart Cities Accelerator
5 休士頓市政府向亞馬遜公司提出的第2 總部邀約計畫中即以此規劃做為訴求之一。
6 https://ionhouston.com/vision/
7 https://houston.innovationmap.com/gabriella-rowe-of-station-houston-to-lead-the-ion-2640965602.html
5
Network),提供新創公司、投資者、新創加速器一個合作平台,促進休 士頓有關智慧城市應用之科技發展。
二、Houston Exponential :
2017 年 10 月休士頓市政府下之「科技與創新專案小組」於階段任務 完成後與Houston Technology Center8以及「大休士頓地區商會」(Greater Houston Partnership)下之 Innovation Roundtable 合併為 Houston
Exponential(HX),成立目的在於整合休士頓地區創新生態體系。此機構 主要推動4 項業務 1) 協助新創公司建立人脈 2) 吸引各地投資者 3) 推動休士頓科技發展 4) 促進休士頓新創及投資者合作。HX 目前執行 長為 Marvin Moore,於 2019 年 6 月上任。渠表示 HX 目前最重要的目 標為吸引更多的新創育成中心入駐休士頓,並邀集更多休士頓企業成為 天使投資者,以吸引廠商與新創公司合作。HX 持續推出各種活動,包 括HX Road Trips、新創 Demo Day、Pizza and Code 等來吸引各界人才 瞭解休士頓新創文化並推動休士頓科技產業。
HX 同時監管一個創投基金 HX Venture Fund,此一基金是以”Fund of Funds”的投資模式,投資到已有不錯成績的創投基金,邀請這些創投基 金的經理人與休士頓地區的新創公司洽談,以帶動休士頓的創新體系。
該基金目前已邀集休士頓地區的11 家民間大企業成立夥伴聯
盟”Limited Partners”,Chevon、Shell、Westlake Chemical 等大公司都名 列其上9,並已籌募了 3 千萬美元的資金,目標是達到 5 千萬美元。該基 金已於2019 年 3 月投資奧斯汀的一家創投基金 LiveOak Venture II。
8 Houston Technology Center (HTC)創立於 1999 年,是休士頓早期大型非營利型孵化器及加速器,因為其功能 與其他加速器過於相似,且HTC 孕育期間過長已不符目前所需而於 2018 年年初結束營運。HTC 共為休士頓 增加6000 個工作機會並募得 35 億美元資金。
https://www.chron.com/business/article/Houston-Technology-Center-s-business-accelerator-12541629.php
9 https://www.chron.com/business/article/Houston-Exponential-gets-25M-for-its-fund-13300406.php
6
三、Station Houston 新創育成中心
Station Houston 於 2016 年成立,目的在於扮演一個互動平台,促使 休士頓學術界、企業界和投資人之間建立緊密合作夥伴關係,以促進休 士頓地區發展新創中心(innovation hub)及扶植休士頓的創新生態體系,
讓休士頓成為全球技術創新和創業中心的領先者。
Station Houston 為會員制度,分為新創公司會員及社區會員,會費 分別為一個月200 及ㄧ年 250 美金。加入社區會員後能參與 Station Houston 主辦各種社區活動,免費教育企劃及受邀數位社區等福利,新 創公司會員能享有社區會員所有福利另外還有其他新創公司專有活動。
目前已有180 家新創公司登記為會員、130 位導師,以及數十家企業界 合作夥伴10,新創公司會員已合計募集近1 億 7 千 5 百萬美元資金。
現任執行長Gabriella Rowe 於 2018 年 8 月接任。Rowe 上任後為籌 募更多的贊助資金以推動更多新創公司進駐,將Station Houston 從營利 團體更改登記為非營利團體。此舉招致某些科技專家批評為缺乏競爭,
認為健全的新創生態體系不應該依賴贊助或補助以維持運作,應該是從 成功推動新創公司以獲得應有報酬。但有些專家則認為應該從成立的目 的來看,營利性團體較有能力找到具發展潛力的新創公司以吸引創投資 金,非營利性團體在廣泛推動創新生態體系上較容易收到成效。有些進 駐的新創公司也抱怨Station Houston 過度強調培育創新生態體系和建立 子己的品牌,而忽略了需要協助的新創公司。
The Ion 於 2019 年 10 月宣布 Rowe 將同時接任該中心執行長,並將 Station Houston 納入旗下;2020 年 1 月來自奧斯汀的加速器中心 Capital Factory 宣布將合併 Station Houston,盼能夠集中資源發展德州的新創生 態體系11。
10 https://www.stationhouston.com/our-story/
11 Capital Factory 已在奧斯汀及達拉斯設立據點,合併 Station Houston 後將朝所規劃的 “Texas Startup Manifesto”
邁進,目的在於與美國東西岸的創新生態體系競爭。請參閱休士頓紀事報2020 年 1 月 30 日報導
https://www.houstonchronicle.com/business/article/Capital-Factory-acquires-Station-Houston-as-part-15011584.php#
7
伍、 全美著名孵化器和加速器中心進駐休士頓
依據 PitchBook 和全美創投資金協會(National Venture Capital
Association)的報告指出,2019 年休士頓的新創公司共吸引將近 6 億美元 的創投資金投入,較上年的 4.6 億美元成長 32%12。此一數據也顯示在 休士頓政府及民間的共同努力下,來自全美各地的創投資近已注意到這 塊極具發展潛力的新創園地。
一、 Ion Smart Cities Accelerator 智慧城市加速器
在休士頓政府的規劃下,由 Intel 和 Microsoft,休士頓新創中心 Houston Station 和共享製造中心 TXRX Labs 共同籌組的 Ion Smart Cities Accelerator 於 2019 年 8 月正式啟動。該加速器中心將提供 6 個月的訓 練課程以及 6 個月的先導計劃(pilot program),協助開發物聯網應用的新 創公司,測試該公司產品在實際生活中之實用性。此一加速器中心將進 駐 The Ion。TXRX 負責建造共享實驗製造中心,提供諮詢和設備,包 括 3D 列印供進駐的新創公司使用。微軟公司早已在全球各地投入 50 億 美元發展物聯網應用,建立家電、計費表、交通等各項生活必需品間的 連結性。微軟將與 Intel 合作協助研擬訓練課程,提供金援,尋找課題讓 新創公司研擬解決方案。在為期 6 個月的先導計劃中,新創公司可以將 他們的物聯網研發成果在休士頓市進行實際應用實驗。
二、 MassChallenge 加速器計畫
來自波士頓的加速器中心MassChallenge 已獲得休士頓市中心重建 局 (Downtown Redevelopment Authority)250 萬美元的經濟發展補助,此 補助計畫為期5 年,將在休士頓地區協助新創公司成長。這是
MassChallenge 在德州的第二個加速器計劃,第 1 個計畫於 2018 年在德
12 https://www.houstonchronicle.com/business/article/Venture-capital-funding-in-Houston-area-spiked-in-14972378.php
8
州首府奧斯汀成立,奧斯汀計劃已成功協助84 家公司、帶來 2 千萬美 元收入,並籌資3 千萬美元,創造 524 個工作機會。MassChallenge 的 休士頓加速器計劃業於2019 年年中啟動,將為 26 家新創公司提供為期 6 周的訓練,提供導師指引、虛擬課程以及公司產品推廣等活動13。
MassChallenge 為非營利組織,在以色列、墨西哥、瑞士和英國均設 有據點,已與 2,300 家新創公司合作,至今籌募資金超過 50 億美元,創 造27 億美元以上的收入。
三、 Cannon 新創中心
Cannon 新創中心的所在地原是一座儲放油管的倉庫,經過 18 個月 整修後搖身一變成為青年學子創業的地方,這座佔地 12 萬平方呎的建 築物,於 2019 年 7 月中正式啟用,已有 140 餘家新創公司承諾進駐。
這是休士頓市培養創新生態體系的最新例子。
Cannon 是營利組織,進駐的新創公司需繳交會員費,以換取工作空 間和創投資源。為配合新創公司的需求,該中心亦將保留 4 萬平方呎的 空間供財務、法律、創投基金、會計師等專業人士進駐。
The Cannon 另與 Central Houston 、Downtown Redevelopment Authority 及 Amegy Bank 合作推動 The Launch Pad 計劃,預計在 2020 年春天在Amegy Bank 的市區大樓開張,主要目的為提供新創公司交流 平台。MassChallenge 及 Gener8tor 均將入駐。
四、 Gener8tor
Gener8tor 新創組織於 2012 年創於威斯康辛州,並提供多項新創公 司加速器計劃,gBETA 為其中之一。Gener8tor 於 2019 年宣布在休士 頓設下 gBETA 全球第 17 個據點。
13 https://masschallenge.org/announcement/masschallenge-texas-announces-first-houston-based-cohort
9
Gener8tor 獲得休士頓市中心重建局 (Downtown Redevelopment Authority) 的經濟發展基金 (Economic development grant) 125 萬美元的 經費14。gBETA 計畫主要將協助休士頓當地的初期新創公司。從 2020 至2025 年間,每年預計開放兩次課程 (春季及秋季),每次課程為期 7 週並只錄取 5 間公司。課程內容包含- 改進公司營業模式、與導師會面、
設計公司成長計劃及招攬客戶。
參加 gBETA 的新創公司不需繳交任何費用,其參與目的主要是為 了能夠加入股票型的加速器,或是至少募得 5 萬美元的經費。最新的研 究指出,gBETA 參予者共 41% 達到此目的,比目標的 33%多。gBETA 的畢業生一共募得 5,770 萬美元並增加了 716 份工作機會。
五、 Founder Institute
總部位於帕洛阿爾托(Palo Alto) 的 Founder Institute 於 2019 年 3 月 宣布將進軍休士頓,Founder Institute 的執行長 Adeo Ressi 指出,「德州 擁有全美名列前茅的企業和學府,各項元素都已齊備,足以建立永續新 創生態體系以驅動休士頓的未來經濟」15。Founder Institute 已在全球 185 個城市設立分支機構,將在休士頓提供課程協助有意願成立新創公司的 年輕人,教導如何籌組公司、健全結構以及籌資。
陸、 德州醫學中心(Texas Medical Center, TMC)
德州醫學中心的前身是1925 年成立於休士頓的 Hermann 醫院。經過 多年發展,TMC 現有員工高達十萬名。為全球最大的綜合型醫療體系,
集合醫療、教學、臨床研究及生醫培育中心等機構。德州醫學中心由非
14 根據雙方協議,Gener8tor 將自 2019 年秋季起五年內有條件的每年接受 25 萬美元。包括: 每月為新創公司 主辦「午餐與學習」(lunch and learn)、接受特定數量的申請人及每年錄取一定數量的公司。若未達標,市政府 將以減少經費做為懲罰。若Gener8tor 停止在休士頓營運,市政府有權收回所有經費;若公司無法達成協議條 件,且無法在一定時間內改進,政府也有權終止合約。請參閱網站
https://www.houstonchronicle.com/business/article/Houston-backed-startup-assistance-program-coming-14435056.php#
15 https://fi.co/insight/silicon-valley-based-founder-institute-officially-launches-pre-seed-startup-accelerator-in-houston
10
營利性Texas Medical Center Corporation 的專業人員經營。董事會成員均 為醫療相關產業的領導人士。主要工作內容為土地規劃、吸引跨國機構 設立、協調TMC 內各機構間的運作並提供公共服務。TMC 對於推動新 創事業一向不遺餘力,數位健診和研發醫療器材是主要方向,未來的策 略及規劃略述如下:
一、 TMC3
2018 年 4 月 TMC 總裁兼執行長 William McKeon 在德州州長 Greg Abbott 見證下宣布為提升並加速醫學研發及商業化,將興建新園區 TMC3。
TMC3 名稱是期望能夠成為波士頓、舊金山以外的全美第 3 座生命 科學中心(third coast)。已於 2019 年動工,預定 2022 年完工。占地 30 英畝,150 萬平方呎的工作面積,包含 4 個主要建築物。營運後將可帶 動休士頓經濟活動 52 億美元,創造 3 萬個工作機會。未來 TMC3亦將 歡迎營利性質的產業界進駐園區,允許商業性夥伴關係以及創投資金,
認為此互動關係將有利於開發新治療方法、新醫療器材和數位醫療服 務。
TMC3並將結合休士頓地區 5 個主要生命科學研究機構:德州醫學中 心(Texas Medical Center)、貝勒醫學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德州 農工大學健康科學中心(Texas A&M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 Center)、德 州大學健康科學中心休士頓分校(The University of Texas Health Science Center at Houston ,UTHealth), 和 MD 安德森癌症中心(The University of 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期待透過合作為每一個機構創造更 高的附加價值,並提升全球競爭力。主要合作領域包括技術創新
(innovation)、醫療政策(health policy)、臨床研究(clinical research)、再生 醫學(regenerative medicine)、基因學 genomics and 技術移轉中心(city center for translational research)。
11
二、 TMC 創投基金(Texas Medical Center-Venture Fund)
TMC 於 2017 年成立創投基金,投資於醫療及生醫相關的新創公司,
期能透過提供研發、營運和診斷的諮詢服務,協助新創科技公司能夠成 功取得投資資金。創投基金由 TMC Corporation 管理,投資委員會負責 審核計畫,委員會成員來自各醫療體系的專家。目前資金規模為2500 萬美元。申請公司如符合下列標準之一,將優先考慮:已接受過TMC 創新計劃的成員;總部成立於德州休士頓;與TMC 有合作關係;在德 州營運。屬於TMC 新創中心的成員,完成初期創新計畫後,即取得申 請資格。
三、 TMC 新創中心(TMC Innovation Institute)
TMC 新創中心成立目的為透過 TMC 醫療體系提供的諮詢服務,拓 展新創公司的視野和脈絡,協助新創企業在醫療、診斷、醫療設備及數 位健診(Digital Health)領域上取得突破性發展,並成功商業化。TMC 新 創中心已有 263 家新創公司加入,募集到 9.18 億美元的基金16。新創中 心包含下列部門:
1. TMCx: TMCx 提供 4 個月客製化的訓練課程,目標是協助新創公 司迅速且有效的與利害關係人聯結起來。TMCx 運用 TMC 醫療 體系的諮詢服務,提供各種課程,透過研討會和演講,指導新創 公司改進並確定市場方向,以獲得投資人注意。TMCx 團隊包括 各領域專業人士,提供諮詢服務包括授權、法規管理策略、市場 行銷、籌資、合約協商交涉等。參與的新創公司須透過嚴格申請 程序,課程結束後將舉行展示會(Demo Day),向潛在投資人簡介 各公司的產品及商業化的規劃,領域涵蓋人工智慧、遠端照護、
藥物管理、醫療設備等。每年 TMCx 均舉辦春秋兩次展示會,
16 資料截至2020 年 2 月 5 日 https://www.tmc.edu/innovation/
12
2. TMCx+: TMCx+於2015 年成立,由 TMC 新創中心提供辦公空間、
資源、研究環境及設施,供尚在成長初期的新創公司使用。新創 公司須提出申請。
3. TMC BioDesign: TMC BioDesign 是為期一年的創新研究計畫,將 來自不同背景(工程、醫學、商業、設計、電腦科學及研究人員) 的研究人員聚集一起,合作觀察找出潛在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
合力研發並快速推出產品,轉換成可行的商業機會。目前研究重 點擺在醫療器材和數位健診兩個領域。
4. 嬌生創新育成中心(JLABS@TMC): Johnson& Johnson 在歐美及中 國大陸上海設立11 處創新育成中心,招募生命科學與健康醫療新 創團隊進駐,發展領域涵蓋製藥、醫材、數位醫療與消費性健康 產品。位於休士頓TMC 的 JLABS 成立於 2016 年 3 月,除了提 供實驗設備與空間外(需付費),還提供進駐團隊創業所需資源,
例教育訓練、資金、管理、行銷等,以提高新創團隊的存活率,
並縮短所需時間與成本。JLABS 亦與 TMC 內的醫院及研究機 構 合 作 ,使研發產品更符合市場需求。欲進入JLABS 的團隊,
須提出申請。目前有90 家公司進駐17。
JLABS 於 2017 年 11 月與嬌生醫療器材公司及 TMC 合作成 立醫療儀器創新中心(Center for Device Innovation at the Texas Medical Center,CDI@TMC),提供新創團隊現代化的實地操作空 間(maker space),盼能將研發中的觀念快速轉變為原型產品 (prototype)。CDI@TMC 並舉辦 QuickFire Challenge,獲勝者可以 獲得獎金以及免費使用設施和諮詢服務。
5. AT&T Foundry: AT&T 在美國、墨西哥及以色列設立 6 個 AT&T Foundry,研究功能不同。位於休士頓 TMC 的 AT&T Foundry 專
17 資料截至2020 年 2 月 5 日 https://jlabs.jnjinnovation.com/JLABSNavigator#/
13
注於數位健康技術,期能透過物聯網及數位醫療科技解決遠距醫 療問題,強化醫療業者及病患的連結。AT&T Foundry 與 TMC 的 醫療機構、研究人員共同合作,將創新產品迅速地推出市場。此 一合作模式有助於AT&T Foundry,TMC 的附屬機構如 TMCx、
TMCx +及TMC Biodesign 亦從中受益。
6. ABB: ABB 機械公司於 2019 年年底在 TMC 設立旗下全球第一個 醫療研究小組。該研究小組包括醫療人員及研發工程師,主要專 研於非手術型醫療機器人系統,希望能設計出有效率的醫療機器 人從事單調重複的工作,讓純熟醫療技術人員可有更多時間投入 醫治病患,解決全球醫療人才短缺問題。
柒、 結語
近幾年在市政府與民間組織和企業的共同努力下,休士頓的新創事 業生態體系已逐漸發展生根。來自德州本地和外州之新創公司、創投基 金、育成中心、加速器如雨後春筍般地在休士頓地區成長茁壯。並孕育 出休士頓地區第1 家新創獨角獸公司18。
但看似欣欣向榮的好景背後,卻也暗藏著不少隱憂。休士頓論壇報 記者 Andrea Leinfelder 曾訪問本地業者,深入探討休士頓的新創事業生 態體系不足之處,她特地點出「休士頓的政策仍深陷在從上到下的領導 方式,以及政治掛帥,將重蹈以往失敗的覆轍」19。
Leinfelder 在報導中指出施政者往往以興建園區為要務,認為園區設 施興建完成後,人才與新創公司就會源源不斷進駐,其實這是錯誤的觀 念。一座理想的園區應該涵蓋公司、人才和各項休閒設施,包括咖啡廳、
18 2020 年 1 月專長金融服務的 HighRadius 公司在第 2 輪籌款活動( Series B growth funding)中成功募集 1250 萬 美元,該公司創辦人兼CEO Sashi Narahari 宣稱此次籌款金額顯示該公司的市場價值已經達到 10 億美元,成為 休士頓地區第1 家新創獨角獸公司。HighRadius 於 2006 年成立,主要業務為開發以人工智慧為基礎、供財務
應用的雲端軟體,協助業界管理發票帳務並加速處理付款程序,客戶包括Walmart、嬌生、奇異、寶鹼等大公
司。https://www.houstonchronicle.com/business/article/Houston-s-HighRadius-reaches-1B-valuation-14957367.php
19 https://www.houstonchronicle.com/techburger/article/Innovation-1-14021608.php
14
餐廳甚至健身中心。來自各地的人才才能在一個健全的生態下激盪出新 創的火花。休士頓市政府目前寄望即將於明年興建完成的園區The Ion 將為本地的新創生態體系開創一番新景象。但是 Leinfelder 認為興建中 的新創園區缺少這方面的元素,如何吸引新創公司和加速器進駐將是一 大挑戰。此外休士頓是一個能源城市,許多新創公司的產品和服務都是 以能源解決方案為主軸,主要客戶也都是大型能源公司。但這些大型能 源公司都聚集在位於城市西邊的能源走廊(energy corridor),許多能源新 創公司寧可選擇鄰近的Cannon 園區以接近客戶。
政治干擾也是阻礙新創生態體系健全發展的一大因素。2017 年底休 士頓市政府設立HX,目的即在整合資源提出單一解決方案。但批評者 詬病指出HX 的 22 位理事中多數為政治任命,多數背景和新創事業並 無關聯,此一機構成立以來除了裁員外並未有太多建樹,首任執行長上 台剛滿一年即倉促下台。幾個市政府支持的創新機構改組過於頻繁,推 動的政策尚未完成即更換領導人,讓新創業者無所適從。
缺少資金一向是新創公司頭痛之處,休士頓地區也不例外,但令人 好奇的是休士頓並不缺少資金。問題在於如何將資金導向新創事業。
2019 年矽谷企業籌募了 507 億美元的創投資金、紐約和波士頓地區的企 業分別獲得 275 億和 107 億美元,奧斯汀也有 22 億美元挹注20。但是休 士頓僅募集了6 億美元。批評者指出,在休士頓提出一個鑽油計畫可以 輕鬆取得1 千萬美元資金,但是一家醫療器材新創企業想要籌募 50 萬 美元卻沒人理睬。主要原因是這些荷包滿滿但只了解石油市場的投資人 對於新創事業並不了解,在做投資決策時多躊躇觀望。解決之道在於引 進有經驗的創投基金,篩選具發展潛力的新創公司,多元投資以協助降 低風險。休士頓需要更多的創投基金進駐,但是由於休士頓的新創公司 成功的例子不多,無法吸引創投基金前來,迫使本地新創公司遠赴加州
20 同註12
15
或波士頓尋找金援,形成惡性循環。2019 年休士頓成功邀請數家著名的 加速器中心駐點,成效如何則有待觀察。
鼓勵本地的新創公司上市或與大公司併購讓投資者獲得報酬,是吸 引更多創投基金進駐的方式之一。類似的退場機制 (exit stage)需要休士 頓地區的大公司投入,提供試驗計畫供這些新創公司有機會驗證他們的 產品和技術,以創造收入從而吸引更多的創投資金。提供租稅獎勵也是 吸引一流創投基金的方式之一。
人才是新創生態體系中重要環節。休士頓雖然不缺科技人才,但所 擁有的科技卻非當今科技界迫切需要的技術。以軟體開發為例,新創公 司所強調的網路和行動應用程式所使用的語言與能源業使用的語言並 不相同,休士頓學界應該加強培養以切合實際需求。創投業者甚至認為 人才培養應優先於吸引創投資金。人才齊備後資金自然會到位。此外具 備相當實務經驗、能夠領導並培養初期新創科技公司的高階管理人才也 是休士頓急迫需要的。
從過去幾年來的發展可以看出休士頓政府及民間企業對於培養新創 生態體系已有共識並投入相當多的資源。2019 年 9 月在休士頓舉行的 HX Capital Summit 上來自舊金山的創投業者Clint Korver 在會議上表示,
孕育新創生態體系並非一蹴可及,但是感受到休士頓企業界的態度已經 轉變,令人振奮,而休士頓擁有厚實的人才庫和教育機構都是重要的資 產。現在需要的只是時間,假以時日應該會有一番成績21。渠等也指出,
一個區域所擁有的產業優勢是培養當地產業聚落成功的原因。鑒於休士 頓地區已在能源業及醫療保健業奠定厚實的基礎,若能從這兩個產業著 手,成功的機會將大為提高。
21 https://houston.innovationmap.com/hx-capital-summit-non-houston-investor-observations-2640579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