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21世紀中國與印度競合模式分析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21世紀中國與印度競合模式分析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2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1 世紀中國與印度競合模式分析

陳 純 如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摘 要

本文從決策者角度探討中印關係中的競合模式。中印在國際間先後崛起 之際,兩國之間充滿競爭與合作,且往往競爭多於合作。中印之間的競合模 式多半是一種策略合作,進行務實的交往但保有平衡選擇。競合的時機取決 於決策者對於議題相關成本與利益的考量。決策者希望在重要議題上合作, 擱置爭議,為經濟發展創造一個和平的環境,但是保持可啟動平衡行動的選 擇,作為避險。不過,因為缺乏互信,以及決策者面對的政治風險,有時策 略合作中原本是備而不用的平衡選擇被啟動。例如,在 2013 年中,習近平 與李克強為鞏固權力的避險動作,使得中國在邊界問題上立場保持強硬,導 致互相平衡動作,使邊界變得緊張。但是,如果啟動平衡是為了促進合作的 手段,則衝突升高的可能性就不高;不過對促進合作亦無實質幫助,反而加 深不信任,限制了未來實質合作的發展性。印度在 2014 年產生新的執政者,面 對要鞏固權力的習李政府,將會對中印之間的合作嘗試,產生新的挑戰。 關鍵詞:中印關係、競和模式、「策略合作」、中印戰略夥伴關係、邊界 爭議

壹、前 言

中國與印度在 21 世紀初先後崛起對於區域與全球的影響,一向是學者關注的焦 點。兩個快速成長的新興經濟體,各自擁有 13、12 億人口,隔著喜馬拉雅山各據亞洲 一方,都想增加在國際政治上的影響力,更重要的是,兩國領導者都提出了富國的理 想。另一方面,兩國在 1962 年發生過短暫戰爭,之後雙方之間常存敵意,並積極擴展 軍備。 進入 21 世紀以後,中國與印度關係逐漸回溫,在國家發展的道路上,尋求合作, 2005 年宣布建立戰略夥伴關係,泝兩國似乎就從敵人或對手關係直接跳躍至「戰略夥

註 泝 2005 年,中印建立「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strategic and cooperative partnership for peace and prosperity) , 本 文 中 簡 稱 「 戰 略 夥 伴 關 係 」 。 “China, India Agree on ‘Strategic Partnership’,” Embassy of PRC in India, http://in.chineseembassy.org/eng/ssygd/zygx/t191496.htm. Accessed on November 2, 2013.

(2)

伴」,甚至官方所稱的「朋友」了。官方強調和平,在中國領導人對於中印戰略夥伴關 係的發言,常宣稱印度將是中國最重要的戰略夥伴之一。沴而關於主權爭議,兩國也展 開對話,試圖尋求邊界問題的解決方案。另一方面,雙邊貿易額快速增長,容易使人 對兩國關係未來產生樂觀看法。沊中印的合作,多發生在多邊機制中,以全球性、經濟 性的多邊組織為主,如 WTO、Group of 20(G20)與金磚國家組織(BRICS)等。兩 國的交往似乎出現一種不同於以往的模式。 雖然如此,現實主義學者提醒我們,其實中印邊界的軍事部署不斷在提高。不少 學者認為戰略夥伴關係中也包含避險策略(hedging strategy)。沝而貿易上的不平衡則 有可能帶來新的摩擦。沀 隨著國際間權力的消長,中印關係的發展,將會對亞洲,甚至全球的安全與發 展,有何種影響,不同的學派思想有不同的看法,包括兩者可以和平共存進行發展、 「龍象共舞」,泞或者不可避免再度發生衝突。印度在地的學者有的強調中印之間的長 久友誼關係,有的則認為中印相繼崛起會增加兩國衝突的機會,而且中國和南亞諸國 的關係,如巴基斯坦、尼泊爾,甚或緬甸,會對印度造成安全威脅,或者印度和美國 的關係也會是中印關係的障礙。泀在中國,學者雖然必須唱和官方的主調,卻也不否認 兩國關係會有很大的挑戰。洰海外的印度學者希望中印的經濟關係深化,但是也深知中 印之間的利益衝突與可能的競爭。泍

註 沴 2012 年溫家寶訪印,稱印度也許是中國在 21 世紀最重要的夥伴之一,“US, China Woo India for Control Over Asia-Pacific,” The Times of India, https://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india/US-China-woo-India-for-control-over-Asia-Pacific/articleshow/13877405.cms. Accessed on April 23, 2018.

註 沊 持此看法者以經濟學者為主,如 R. N. Das, “Sino-Indian Trade: Smoothening the Rough Edges,” Institute for Defense Studies and Analyses, http://www.idsa.in/idsacomments/SinoIndianTradeSmootheningtheRough Edges_rndas_270911. Accessed on December 2, 2013; 有的看法則是中印經濟交流整合受政治因素影響 而過於緩慢,如 Samir Saran, “The Curious Case of India and China,” The New York Times, http://india. blogs.nytimes.com/2013/10/28/the-curious-case-of-india-and-china/?_r=0.Accessed on December 5, 2013. 註 沝 Vidya Nadkarni, Strategic Partnerships in Asia: Balancing without Alliances(London: Routledge, 2010). 註 沀 Jonathan Holslag, China and India: Prospects for Peace(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0). 註 泞 Tan Chung, Rise of the Asian Giants: The Dragon-Elephant Tango(India: Anthem Press India, 2009). 註 泀 前者如在印度建立中國研究的譚中,以及許多曾至中國留學的印度學者,如 B.R. Deepak and D. P.

Tripathi eds., India China Relations - Future Perspectives(India: Vij Books, 2012)。譚中從歷史文明的 角度,認為中印友好是自然的發展。「譚中教授口述歷史訪談」,國立臺灣大學,http://politics.ntu. edu.tw/RAEC/act/india01.doc, 檢 索 日 期 2014 年 9 月 30 日 。 後 者 如 印 度 當 地 智 庫 學 者 , Brahma Chellaney, “Rising Powers, Rising Tensions: The Troubled China-India Relationship,” SAIS Review, Vol. 32, No. 2(2012), pp. 99~108; Mohan Malik, China and India; Great Power Rivals(Boulder, CO: First Forum Press, 2011).

註 洰 張立,「中印關係前景可期:合作甚于衝突」,南亞研究季刊,第 3 期(2013 年),頁 86~91;張 偉,「中印兩國建立新型發展中大國關係前瞻」,南亞研究季刊,第 3 期(2013 年),頁 97~100;藍 建學,「中印關係進一步發展的共同基礎及應對」,南亞研究季刊,第 3 期(2013 年),頁 7。 註 泍 Ashley Tellis, “China Forum #88: Sino-India Relations,”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

2Xqhl0k41Eo. Accessed on October 10, 2013; Harsh Pant, “India Comes to Terms with a Rising China,” The National Bureau of Asia Research, http://www.nbr.org/publications/ element.aspx?id=528. Accessed on August 30, 2013.

(3)

就目前大多數學者的看法,都不否認兩國關係是競爭與合作並存,雖然可能程度 不同。在此情況之下,本文將探討中印關係中合作與衝突共存的現象,以及中印關係 未來的發展軌跡。

貳、文獻回顧

結構現實主義或者是新自由主義,對於了解中印之間合作與競爭的動態關係,例 如,何時合作、何時競爭,如何合作

如何競爭等問題,多半從國際權力結構或者國 家的角度出發。 在現代中印關係的研究中,現實主義的看法多數時候為主流。泇而現實主義的看 法,中印關係中先天上就充滿各種可能導致衝突的因素,先不論 1962 年的戰爭,地理 環境似乎就決定了兩國之間不可避免衝突,加上兩國各自發展的需求,還有邊界爭 議、西藏問題、能源、水源等問題,學者就認為中印無法脫離「安全困境」(security dilemma)。沰而兩國之間的競爭更是由國際權力結構與國力所影響。至少就硬實力 (hard power)─軍事與經濟實力─而言,美國獨霸的地位正在下降,而中印的實力在 上升中,權力平衡將遭受破壞,必然會給予新興力量想要挑戰此獨霸地位的誘因,直 到權力平衡再恢復為止。對於現實主義學者而言,興起國家之間的關係可以是合作也 可以是競爭的。如果目的只在求生存,則有可能合作制衡,如果目的是要挑戰獨霸地 位,則有可能進行競爭。 在亞洲─至少東北亞和東南亞─安全秩序是由美國與個別國家的安全同盟關係— 日本、南韓、臺灣、東協—所維持著。但是在 21 世紀初,美國將戰略重心移轉到中東 後,中國就被視為在挑戰這個秩序,包括在南海問題和釣魚台問題上,中國就要求美 國不要干涉。印度則沒有挑戰這個既有的秩序和美國的霸權地位,但是也不想加入美 國的安全同盟,反而成為多方拉攏的對象,包括美日澳、東協,甚至中國。前者希望 引入印度來制衡中國,後者則是希望印度不要加入美日澳,甚至還以南亞的鄰國—如 巴基斯坦─來牽制印度。當然印度的國力尚不如中國,因此有可能尚不會挑戰中國, 但是 Tellis 認為,如果中國和印度持續發展下去,當兩者之軍事與經濟力量達到相當之 時,中印之間的競爭與衝突也是在所難免。泹 註 泇 研究中印關係學者中,持現實主義看法者居多,尤其是美國與印度學者,其多半認為中印關係中合作 與競爭兼具,且競爭大於合作,而中國的學者通常與官方說法口徑一致,宣稱合作大於競爭,但是強 硬派論調並非不存在。

註 沰 Robert Sutter, Chinese Foreign Relations: Power and Policy Since the Cold War(UK: Rowman and Littlefield, 2010); John Garver, “The Security Dilemma in Sino-Indian Relations,” Indian Review, Vol. 1, No. 4(2002), p. 1; Lowell Dittmer, South Asia’s Nuclear Security Dilemma: India, Pakistan, and China (London : Routledge, 2005).

註 泹 Ashley J. Tellis, “China and India in Asia,” in Francine R. Frankel and Harry Harding eds., The India-China Relationship: What the United States Needs to Know(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4), pp. 134~177.

(4)

從 威 脅 認 知 的 角 度 , 學 者 認 為 目 前 中 印 之 間 存 在 不 對 等 的 威 脅 認 知 ( threat perception),中國不認為印度是軍事或經濟上的威脅,但是印度卻將中國視為是安全 及經濟上的威脅。泏但是因為認知的內容以國力為主,這樣的角度容易從衝突的方向預 測中印關係。 1998 年,拉吉夫甘地訪問中國,中印關係逐漸解凍,進入 21 世紀之後,兩國經 濟開始展現較高速成長,使得雙邊關係產生新的可能性,也給了新自由主義空間。中 印雙方政府強調中印合作的大好機會。就新自由主義的看法,貿易往來會增加和平的 可能性。學者更是強調中印經濟上的互補性,使得兩國的經濟在結構上更加緊密相 連,也給予合作制度化的機會。雖然有些新自由主義者也不否認在某些情況下,貿易 的增加其實也會導致國際間的衝突。泩 但是,不論是結構現實主義或新自由主義,都不免忽略解釋合作與競爭共存的現 象,而對國際關係造成過度悲觀或過度樂觀的看法。不可否認,不論是在商業市場中 或是國際關係中,合作與競爭是同時存在的。泑

結合合作與競爭的名詞包括競合(co-opetition)、策略聯盟(strategic alliance)等。炔競合與策略聯盟常見於企業策略中,有

時是不同類企業,有些是同類企業。當企業之間有某些利益互補時,會進行合作,例 如在研發項目合作,但是隨後在市場中進行競爭。 全球化以降的國際交往模式,尤其是先前敵對或關係不善之國家,如美中、中日 等之間,都可見到競合的現象。Joseph Nye 甚至認為美國需要將中國同時視為是合作 夥伴與競爭夥伴。炘事實上,美國的中國政策自尼克森(Richard Nixon)以後,逐漸增 加交往(engagement),隨後不同的政府,也有各種不同的理解與說法,炅但是官方是 不會使用圍堵(encirclement)此類的文字。克林頓(Bill Clinton)時有所謂的全面性 交往(comprehensive engagement)或建設性交往(constructive engagement),炓但是必

註 泏 John Garver, “Asymmetrical Indian and Chinese Threat Perceptions,” Journal of Strategic Studies, Vol. 25, No. 4(2002), pp. 109~134; Baladas Ghoshal, “China’s Perception of India’s ‘Look East Policy’ and Its Implications,” IDSA Monograph Series, No. 26(October 2013), p. 9; Tien-sze Fang, “Asymmetrical Threat Perceptions in India-China Relations,” Oxford Scholarship Online, http://www.oxfordscholarship. com/view/10.1093/acprof:oso/9780198095958.001.0001/acprof-9780198095958. Accessed on March 29, 2017.

註 泩 Håvard Hegre, John R. Oneal, and Bruce Russett, “Trade Does Promote Peace: New Simultaneous Estimates of the Reciprocal Effects of Trade and Conflict,” Journal of Peace Research, Vol. 47, No. 6,(2010), pp. 763~774; Håvard Hegre, “Size Asymmetry, Trade, and Militarized Conflict,” 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 Vol. 48, No. 3(2004), pp. 403~429; John Robst, Solomon Polachek, and Chang Yuan-Ching, “Geographic Proximity, Trade, and International Conflict/Cooperation,” Conflict Management and Peace Science, Vol. 24, No. 1(2007), pp. 1~24.

註 泑 國內使用競合來探討國際關係之學者,如周茂林、林文程、陳一新等。

註 炔 Adam M. Brandenburger and Barry J. Nalebuff, Co-opetition(New York: Doubleday, 1996).

註 炘 “Joseph Nye: The Rise of China and American Power,” Cambridge Forum, https://www.youtube.com/ watch?v=BwWT0kbYSZs. Accessed on May 2, 2015.

註 炅 楊永明,「美國亞太安全戰略之理論分析」,美歐季刊,第 12 卷第 3 期(2007 年),頁 35~71。 註 炓 Kenneth Lieberthal, “A New China Strategy,” Foreign Affairs, Vol. 74, No. 6(November/December 1995),

pp. 35~49; Audrey Kurth Cronin and Patrick M. Cronin, “The Realistic Engagement of China,” Washington Quarterly, Vol. 19, No. 1(Winter 1996), pp. 141~170.

(5)

要時並不排除圍堵,圍堵是備而不用的手段。美國在亞洲的軍事存在也許有稍減,但 是從未消失,而美國也一直維持在區域中的雙邊安全機制。事實上,這種雙管齊下的 作法與思想,一直存在政策或者學者的論述之中,只是合作與競爭的程度有所不同。 有如 Gerald Segal 主張的「抑制」(constrainment),炆也有如 David Shamburgh 主張的

沒有所謂圍堵,只有戰略避險(strategic hedging)。炄2009年起在歐巴馬政府任職,並 且在 2013 年 7 月出任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部高級部長的中國問題專家麥艾文 (Evan S. Medeiros)認為,避險是全球化之後經濟互賴加深情況之下,國家在安全困 境下與他國進行交往時不得不做的選擇。炑在 2014 年,麥艾文亦提出美中關係的新模 式 , 包 括 擴 大 合 作 與 管 理 分 歧 , 少 談 核 心 利 益 ( core interest ), 多 談 相 同 利 益 (common interest),但是堅持一些重要的根本利益是。炖 中印之間的條件和美中關係顯然不同,包括國際政治經濟影響力與地位、地緣環 境,與領導者面對的政治環境,如中印相鄰又有歷史宿怨、未解的邊界問題、同時是 兩個新興的經濟體(雖然中國發展的時間較早,而印度則在追趕中國發展經濟),這使 得中印之間的競合有其獨特之處。而中印關係中進入 21 世紀後的互動模式,因為兩國 的發展情況,展現出一種策略性(strategic)合作。 另一方面,雖然國家實力、國際權力結構、經貿關係、認知等都是分析競合的重 要因素,但是較忽略決策者的層次,甚至威脅認知的論述也是以國家的分析單位(unit of analysis)。而實際上,外交政策甚少時間不是由少數的決策者所決定,在過程中, 決策者對於國家利益與本身的政治利益的理解及考量,至關重要。 以下將從決策者的角度來探討 21 世紀中國與印度的競合模式之一,亦即「策略合 作」,包括此競合模式的經濟考量、競合形態與實際中的變化,並且以 2005~2014 年的 中印關係作為說明。

參、21 世紀中國與印度策略合作模式

從決策者的角度來看,如何與何時在議題上進行競爭與合作,牽涉幾項經濟考 量,主要包括成本(cost)、收益(benefit)與風險(risk)三個面向。一、關於成本, 決策者必須考量議題是否可獨力完成,二、關於收益,決策者必須考量議題的利益結 構是否是為零和賽局(zero-sum game)或者是非零和賽局(non zero-sum game),三、

註 炆 Gerald Segal, “East Asia and the ‘Constrainment’ of China,”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20, No.4(Spring 1996), pp. 107~135.

註 炄 David Shambaugh, “Containment or Engagement of China? Calculating Beijing’s Responses,”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21, No. 2(Fall 1996), pp. 180~209.

註 炑 Evan S. Medeiros, “Strategic Hedging and the Future of Asia-Pacific Stability,” Washington Quarterly, Vol. 29, No. 1(Winter 2006), p.146.

註 炖 Evan S. Medeiros, “U.S.-China Relations, Closing Remarks,” Brookings Institution, http://www.c-span.org/video/?318563-3/uschina-relations-closing-remarks. Accessed on May 2, 2015.

(6)

決策者必須考量合作的風險。在存在風險的情況之下,在利益可能有損失的情況下, 決策者才較有意願冒險進行合作;若是有可能獲得利益之時,則決策者較無意願冒險 進行合作。炂 進入 21 世紀,中印之間的合作項目有限,可說是合作少於競爭。主要的原因之一 是,通常在重要的議題上,如能源、市場取得,利益結構被雙方視為是零和賽局,利 益較不能共享。原因之二,就風險而言,中印之間存在「信任赤字」(trust deficit)。因 此對於合作,決策者會感覺在民族主義高漲或者軍方勢力仍強的社會中,政治風險特 別的高,並且使政治成本提高。炚就算是進行合作,可能還是有顧慮。只有在 WTO 和 氣候變遷談判此類議題中,通常無法獨力與先進工業國家爭取權利;且如果不合作則 有可能遭遇損失,例如被賦予更大的減碳的責任、可能影響經濟發展的速度之時,則 雙方才較有意願進行合作。 但是,絕對的競爭也甚少存在,主要的原因是不確定性的存在,使得競爭或合作 的時機有時並不能容易決定。例如,就利益結構而言,不容易判斷議題利益結構是零 和賽局或非零和賽局;不容易判斷的原因有可能是因為議題有連續性或者是多種議題 互相連結。當議題有連續性時,則雙方的互動將不只一次,形成重複賽局(repeated game),而且很可能不知何時才會結束,例如,擱置邊界爭議,或是在經貿議題中設下 遠期目標,都將使得近期目標利益不容易判斷。而多種議題互相連結,使得雙方的互 動成為巢覆賽局(nested games)。炃例如,將經濟問題和安全問題連結,使得對於利益 的計算複雜化。有時,不確定的原因是政治性的。就國家利益而言,印度和中國決策 者都擁有大國目標,包括追求經濟上的富強與國際上的影響力。在這一點上,兩國的 決策者目標是一致的。因此兩國決策者體認到,在兩國相繼崛起之際,必須將兩國關 係視為非零和賽局,進行務實的交往,才是符合當前國家利益。 上述決定競爭與合作時機的困難性,導致決策者可能刻意保持一種模糊性,並不 願意明白進行競爭或合作,或是表面合作、私下競爭。在探討中印競合模式時,可發 現合作、競爭、「策略合作」的互動形態都存在(見表 1),而「策略合作」在進入 21 世紀後益形明顯,也是接下來要探討的主題。

註 炂 這一點是參考 prospect theory,個人在面對損失時可能對於風險的接受程度較高。Robert Jervis, “The Implications of Prospect Theory for Human Nature and Values,” Political Psychology, Vol. 25, No. 2 (2004), pp. 163~176.

註 炚 根據 Bruce Bueno De Mosquito 的「政治生存」理論,政治生存是統治者的主要政治利益,目標是滿足 支持其權力的致勝聯盟(winning coalition)的利益,以便能維持此致勝聯盟。Bruce Bueno de Mesquita, Alastair Smith, Randolph M. Siverson and James D. Morrow, The Logic of Political Survival(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2003). 對於決策者而言,政治風險主要來自致勝聯盟的支持度。風險忍受度也有所 不同,影響的因素包括政治支持基礎與就任的時間點等。政治支援基礎薄弱者、就任初期需要鞏固權 力者、或者是在連任選舉之前,風險承受程度會較低。當風險承受度較低時,就容易受致勝聯盟所代 表的利益影響。

註 炃 Nested game 概 念 請 見 , George Tsebelis, Nested Games: Rational Choice in Comparative Politic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0).

(7)

表 1 競爭/合作的經濟考量 互動模式 競爭 「策略合作」 合作 成本 可獨力達成 無法獨力達成 無法獨力達成 收益 零和賽局 不易判斷 非零和賽局 風險(冒險意願) 低 高 議題 能源 邊界爭議、貿易 WTO 資料來源:作者自製。

一、策略合作的特點

「策略合作」的互動模式尤其是在中國與印度建立戰略夥伴關係之後更加明顯。 其特點是務實交往,但是保有平衡選擇(option)。在理想形態中,交往合作進行順 利,對手雖然維持一些平衡的選擇以作為避險,但是並未啟動用來制衡對手,屬可容 忍範圍,並不影響雙邊交往。 對於決策者而言,平衡選擇具備雙重功能。一、對外,是決策者可用來促進合作 的工具,增加合作的誘因,當作談判的籌碼。二、對內,必要時,決策者可適度允許 平衡行為,進行政治避險,以降低來自國內反對者的壓力。 權力平衡(balance of power)是現實主義中一個重要的概念,被視為是維持國際 秩序與穩定的一個機制,通常指的是軍事面向,主要是軍事結盟。而近年來,經濟平 衡,如區域經濟組織,也被視為一種軟性平衡。牪在中印的交往中,可能被視為是針對 對方的平衡選擇,多半是結盟層級以下的關係,包括與其他國家在軍事上的交流、合 作、對話、演習等,或者是與他國的戰略夥伴關係,或者是增加國內軍備。如果採取 策略合作式的交往,此類平衡行為必須讓對手能容忍,是較隱密,以免產生負面影 響。 但是這種平衡選擇的存在不會被忽略。當兩方決策者對於利益結構是否為非零和 賽局看法產生不一,而對合作產生疑慮時,若是另一方此時政治風險升高,則決策者 可能啟動平衡行動,以便施加壓力促進合作,則可能被對手視為是一種背叛的行為, 加深彼此之間的不信任,導致相互平衡的現象。 當然,相互平衡現象的發生並不代表合作就此失敗,導致策略合作式的交往被放 棄,但是決策者可能會認為交往的利益結構趨近零和賽局,使得合作受阻。以下就 2005~2014年間中國與印度的貿易與邊界問題說明中印「策略合作」的實際情況。

肆、中印「策略合作」的實踐

21 世紀初中印關係中最重要的發展之一是,2005 年,中印建立戰略夥伴合作關

註 牪 軟性平衡(soft balancing)的概念可見 Robert Anthony Pape, “Soft Balancing against the 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30, No. 1(Summer 2005), pp. 7~45.

(8)

係,擱置邊界及主權爭議,進行經貿交流。在國際間,作為發展中國家,為維護發展 的利益進行合作。雖然無法和 1962 年中印戰爭前的關係相比,但是雙方的決策者都展 現欲改善敵對關係的態度。 2003 年,時任印度總理瓦傑帕伊(A. B. Vajpayee)(印度人民黨)訪問中國,簽 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印度共和國關係原則和全面合作的宣言」,狖開啟了 21 世紀中國 與印度尋求全面合作的過程,包括在經貿上的合作與進一步推動長期建設性合作夥伴 關係。而其後,從印度總理辛格和中國領導胡錦濤、溫家寶的談話中可見,國家長期 發展利益都是這些決策者最重視的目標。胡錦濤與溫家寶推動中印戰略夥伴合作關 係,在兩國官方語言上,強調中印不是對手,也無競爭關係。2009 年 6 月,胡錦濤和 辛格出席金磚四國峰會,辛格重申加深兩國的戰略夥伴關係。狋2009年 11 月,辛格訪 問美國,接受 CNN 專訪時表示,世界有足夠的空間讓兩個亞洲巨人同時實現經濟增 長。狘2010 年溫家寶訪印時,表示中國一直把印度視為夥伴和朋友,而且世界有足夠 的空間讓中印共同發展,展開合作。狉 但是這些是決策者的理想或修辭。在現實中,中印合作的利益結構存在不穩定 性,產生的利益也不一定都能使決策者滿意,所以在交往的同時,

其實也都採取避

險準備,保有平衡的選擇

。有時也對合作利益的看法產生分歧,引發相互平衡的現 象。以下以貿易、邊界問題為例加以說明。

一、貿易往來

經貿關係是中印在 21 世紀交往的重點,2005~2006 年之後,中印貿易額快速增 長,中國成為印度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之一。貿易額在 2005 年為 180 億美元,至 2012 年已經超過 700 億美元,近兩年略有下滑,但兩國設下 2015 年 1 千億美元的目標(見 表 2)。狜 表 2 印中貿易額* (單位:10 億美金) 年度 2005- 2006 2008- 2009 2009-2010 2010- 2011 2011-2012 2012-2013 2013-2014 2014- 2015 2015-2016 2016- 2017 貿易額 18.0 41.85 42.44 57.64 73.39 65.78 65.85 72.34 70.17 71.45

資料來源:“Export Import Data Bank,” Department of Commerce, Government of India, http://commerce-app.gov.in/ eidb/iecnt.asp. Accessed on April 11, 2018.

註 狖 「 中 國 和 印 度 關 係 原 則 和 全 面 合 作 的 宣 言 ( 全 文 ) 」 , 人 民 網 , http://www.people.com.cn/BIG5/ shizheng/1024/1932878.html,檢索日期 2013 年 9 月 10 日。 註 狋 「胡錦濤會見辛格 提出從五方面推進中印關係」,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mag.chinareviewnews. com/doc/1009/9/6/3/100996390.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996390,檢索日期 2013 年 9 月 10 日。

註 狘 “Fareed Zakaria GPS,” CNN, http://transcripts.cnn.com/TRANSCRIPTS/0911/22/fzgps.01.html. Accessed on September 2, 2013.

註 狉 「溫家寶:中印是朋友 不是對手」,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hk.crntt.com/doc/1015/4/0/1/101540183. 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1540183,檢索日期 2013 年 9 月 10 日。

(9)

(一)平衡選擇

基於中印之間仍存在不信任,在交往中不免都保有平衡選擇,為避險做準備。例 如,印度也與其他國家與區域簽署或談判簽署 FTA,如東協與歐盟,但是質量都不如 中國。另一方面,中國對印度經濟上可用的平衡工具較多,例如與各個國家或區域的 FTA,或者其他區域的經濟合作,尤其是中國與印度的鄰國。例如,中國推動「中孟 印緬經濟走廊」(BMIC corridor project)或「中巴經濟走廊」,「海上絲路經濟」、「一帶 一路」等。 (二)分歧點 雖然中國與印度之間的貿易額在 2005 年後快速成長,但是印度對中國的貿易逆差 亦是如此。在 2005 年,印度對中國的貿易逆差為 41 億美元,至 2012 年已近 400 億美 元(見表 3)。就貿易內容而言,中國出口到印度的多是工業製成品,如通訊器材、發 電器具等。印度出口到中國的則多是原物料,如鐵砂、棉花、棉紗。 表 3 印中貿易逆差 (單位:10 億美金) 年度 2008- 2009 2009- 2010 2010- 2011 2011- 2012 2012- 2013 2013- 2014 2014- 2015 2015- 2016 2016- 2017 逆差 23.14 19.20 27.99 37.23 40.82 36.21 48.47 52.69 51.11 資料來源:同表 2。 在相互投資方面,中國對印度的投資遠不如印度對中國的投資。根據印度工業政 策推進部的資料,自 2000 年至 2012 年,中國對印度的投資總額約為 2.36 億美元。而 根據 IMF 的資料,僅 2010 年一年,印度對中國的投資額為 2.4 億美元。狒 貿易逆差的加深,使得印度對於雙邊的經貿合作疑慮增加。2011 年,在三亞金磚 五國峰會之前,印度工商部長表示對印中貿易逆差的關切。狔印度國安會提出嚴重的關 切,指出對中國的依賴會加深。狚 中印試圖以合作的方式解決這些問題,2010 年,中印建交 60 週年,12 月溫家寶 訪問印度,在新德里發表聯合公報,雙方決定建立兩國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定期互訪 機制,並開通兩國總理電話熱線。還同意建立外長年度互訪機制以及戰略經濟對話機 制,並確立 2015 年雙邊貿易額達到 1 千億美元的新目標。狌並且,中國願意擴大從印

註 狒 “China Business Insight,” TUSIAD, http://www.tusiad.org/__rsc/shared/file/ChinaBusinessInsight-April-2012. pdf. Accessed on September 2, 2013.

註 狔 “India Concerned, As Trade Deficit with China Balloons,” Rediff, http://www.rediff.com/money/slide-show/slide-show-1-india-concerned-trade-deficit-with-china-balloons/20110412.htm. Accessed on September 2, 2013.

註 狚 “India Worried Over Rising Trade Gap with China; NSC Secretariat Sends Out Note Detailing Concerns,” The Economic Times, http://articles.economictimes.indiatimes.com/2011-12-09/news/30498007_1_india-china- freetrade-trade-deficit. Accessed on September 2, 2013.

註 狌 「中印發表聯合公報宣布 加強多層次交流」,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hk.crntt.com/doc/1015/4/0/1/ 101540198.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1540198,檢索日期 2013 年 9 月 10 日。

(10)

度進口,為印度的 IT 產品、藥品和農產品等進入中國市場提供便利條件。印度則歡迎 中國積極參與印度交通基礎建設。狑

2011年 9 月 26 日,首屆戰略經濟對話在北京舉行,由中國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與 印度計畫委員會副主席阿魯瓦利亞(Montek Singh Ahluwalia)共同主持,對話的重點 是尋求務實合作,展望宏觀經濟。但是對話的內容並未觸及最敏感的貿易逆差問題, 只包括在全球經濟與兩國的中長期計畫。五個工作小組則討論兩國的政策協調、基礎 建設、能源、環保、及高科技。玤 戰略經濟對話對於緩解貿易逆差並沒有幫助,2012 年,貿易逆差持續加大,在 2012 年 8 月,印度商業部長莎瑪(Anand Sharma)出席在北京舉行的中印貿易投資合 作論壇,希望中國能對印度產品開放市場,包括製藥、IT、服務業,甚至寶來塢電 影。在訪問中,莎瑪表示逆差問題還是十分嚴重。玡 2012 年,印度經濟成長率衰退至十年來最低,僅約 5.45%(見表 4)。由於經濟發 展是辛格政府正當性的主要來源,加上貪腐問題,使得辛格的政治風險提高,辛格在 國內受到的反對升高,聯合政府中的友黨撤回支持,影響地方選舉與政權穩定,政策 推動更加困難,使得印度政府對於中印之間的貿易問題更加無法忽視。 表 4 印度 GDP 成長率(%) 年度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GDP成長率 9.28 9.26 9.80 3.89 8.48 10.26 6.63 5.45 6.38 7.50 8.01 7.10

資料來源:“GDP Growth,” World Bank, https://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NY.GDP.MKTP.KD.ZG?locations=IN. Accessed on April 11, 2018. 然而,中國在 2012 年也經歷了十年一度的領導人換屆,新上任的國家主席習近平 與總理李克強,其政治風險是高的,亟需在經濟上有所表現,對於與印度交往的態度 也更為積極,可能會運用多種工具對合作施壓。 因為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國與印度的經濟成長都見趨緩,此時,兩國對於以 何種經濟合作手段來繼續刺激經濟成長看法不一。中國似乎認為 FTA 是有效手段,並 且以解決貿易逆差、區域經濟合作做為誘因,來推動 FTA。而印度則認為必須先解決 貿易逆差、市場開放的問題,並且加強在國際上的合作。 註 狑 「溫家寶與辛格會談 中印增新活力」,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hk.crntt.com/doc/1015/4/0/2/101540288. html?coluid=93&kindid=2786&docid=101540288,檢索日期 2013 年 9 月 10 日。

註 玤 “Agreed Minutes of the 1st India-China Strategic Economic Dialogue,” Ministry of External Affairs, Government of India, http://mea.gov.in/bilateral-documents.htm?dtl/5100/Agreed+Minutes+of+the+1st+India China+Strategic+Economic+Dialogue, Accessed on March 1, 2014.

註 玡 “India-China Press Each Other for Market Access,” Reuters, http://in.reuters.com/article/2012/08/27/india-china-trade-idINDEE87Q0BU20120827. Accessed on September 2, 2013; “Trade Gap Strains India-China Ties,”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http://online.wsj.com/news/articles/SB1000087239639044368750457756 3542149677000. Accessed on September 2, 2013; “China, India Vow to Expand Trade, Economic Co-op,” Xinhua News, http://news.xinhuanet.com/english/2008-01/14/content_7421020.htm. Accessed on September 2, 2013.

(11)

(三)相互平衡 貿易逆差問題成為中印貿易往來的主要分歧之一,甚至使得相互平衡的行為出 現,成為中印策略合作中的一個變化,不過目的並未是要使合作破裂。 中國的平衡行為之一,是以改善貿易逆差問題作為與印度協商 FTA 的籌碼。雖然 中國已成為印度的重要貿易夥伴,但是兩國尚未簽署 FTA。印度政府和工商團體都對 FTA有疑慮。玭一些學者認為印度還未準備好和中國簽署 FTA。玦 2013 年 5 月,李克強訪問印度,承諾對貿易逆差問題採取行動,但是希望同時間 印度能與中國完成 FTA 的談判。玢印度外交部長(foreign minister)Salman Khurshid 則

表示,在推動 FTA 之前,應先解決貿易逆差問題。玠2013 年 10 月,辛格訪問中國, 貿易逆差是其與李克強會談的主題。玬2013 年 12 月,當時即將出使中國的外交次長 (foreign secretary)Ashok Kantha 指出,印中貿易逆差成為兩國關係中一個嚴重的問 題,也使得印度工商業界認為印中經濟將無法持續進行。玝

中國的平衡行為之二為推動與其他區域的經濟合作,尤其是與中國及印度的鄰 國,包括孟加拉、緬甸,意圖使印度不得不加入合作。例如中國推動的「中孟印緬經 濟走廊」(BMIC corridor project),此概念從 1990 年代末出現後,至今仍是在推動階 段。2013 年 5 月李克強訪問印度,仍然與辛格總理談及建設「中印緬孟經濟走廊」, 推動區域貿易與中印兩個大市場緊密連接。瓝 但是,印度國內似乎只有總理辛格支持中國推動的這個次區域經濟合作,國內對 可能的安全威脅感到憂心,地方則是興趣缺缺。「中印緬孟經濟走廊」不無可能將削弱 印度在南亞區域的主導地位。尤其印度自己也有與緬、孟的次區域經濟組織,亦即

註 玭 “Be Cautious While Signing FTA with China: Assocham,” The Times of India, http://articles.timesofindia. indiatimes.com/2008-03-25/india-business/27768080_1_india-and-china-india-s-fta-tariff-levels. Accessed on September 30, 2013.

註 玦 “Demystifying India-China Trade Possibilities,” Takshashila Institution, http://takshashila.org.in/wp-content/uploads/2010/03/PB-AnanthRitwick-IndiaChinaTrade-Sep2011.pdf. Accessed on September 30, 2013. 註 玢 “Li Keqiang Pledges China Boost to India Trade,” Financial Times(London), https://www.ft.com/content/ 5bccdd5c-c1ed-11e2-ab66-00144feab7de. Accessed on September 30, 2013; “China Willing to Launch FTA Talks with India: Keqiang,” Business Standard, http://www.business-standard.com/article/economy-policy/china-willing-to-launch-fta-talks-with-india-keqiang-113052100449_1.html. Accessed on September 30, 2013.

註 玠 “India Holds Back on FTA Commitment to China,” CNBC-TV18, http://www.moneycontrol.com/news/ business/india-holds-backfta-commitment-to-china_876692.html. Accessed on September 30, 2013.

註 玬 “Manmohan Singh Takes up Trade Imbalance Issue with Li Keqiang, China Makes Right Noise on ‘Gap’,” The Financial Express, http://www.financialexpress.com/news/manmohan-singh-takes-up-trade-imbalance-issue-with-li-keqiang-china-makes-right-noise-on-gap/1186304. Accessed on October 30, 2013.

註 玝 “India-China Widening Trade Deficit a Cause of Concern,” The Times of India, http://timesofindia.indiatimes. com/city/kozhikode/India-China-widening-trade-deficit-a-cause-of-concern/articleshow/27256051.cms. Accessed on January 15, 2014.

註 瓝 「出訪印度 李克強:打造『中印緬孟經濟走廊』」,聯合新聞網,http://udn.com/NEWS/MAINLAND/ MAI1/7910864.shtml#ixzz2wTl7Npjz,檢索日期 2013 年 9 月 10 日。

(12)

1997 年成立的孟加拉灣多部門科技經濟合作組織(Bay of Bengal Initiative for Multi-Sectoral Technical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BIMSTEC),包括斯里蘭卡、印度、不 丹、孟加拉、緬甸、泰國、尼泊爾等七個國家。如果「中印緬孟經濟走廊」實現的 話,對中國的利益似乎較大,同時也會加重印度選擇與中國進行經濟合作的壓力。 中國的平衡動作之三是加速啟動「一帶一路」計畫,由中巴經濟走廊開始。中國 與巴基斯坦維持全天候關係,原本就已經使印度十分憂慮,中國對巴基斯坦在軍事與 能源上的合作更是令印度不安。瓨印度國內多認為中國是以巴基斯坦來牽制印度。每當 中國領導人出訪印度前後,多半會到巴基斯坦確定雙方的關係。中國也是巴基斯坦的 主要武器輸出國之一,協助巴基斯坦發展武器,共同研發 MBT 2000 坦克和梟龍戰 機。在 1980 年代達成核子合作協議。中國也可能出售新型元級柴電潛艇給巴基斯坦。 甿習近平在 2013 年 5 月 14 日會見巴基斯坦參議院主席布哈里時,也表示願加強中巴之 間的安全合作。畀 經濟上,中巴兩國的關係也十分密切。2008 年中巴簽署自由貿易協議。2013 年 7 月,李克強與巴總理夏立夫(Nawaz Sharif)簽署協定,決定進行能源運輸合作,興建 從巴基斯坦到中國的經濟走廊。甾2015 年 4 月,習近平訪問巴基斯坦,正式宣告「一 帶一路」的開始,並且將中巴關係升級為全天候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疌中國將投資 460 億美元於「中國─巴基斯坦經濟走廊」(economic corridor),此經濟走廊長達 2000 公 里 ,包 括公路與鐵路 運輸 路線,將連接 中國 西北 部的 喀什 和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 (Gwadar),輸運石油至中國。此舉將可以讓中國的能源輸運更加安全,對巴基斯坦的 經濟與建設也有益處,但是可能使印度覺得威脅升高。而「中巴經濟走廊」將延伸至 阿富汗,更是讓印度大表不滿,認為中國勢力將進一步深入中亞,且串連南亞。疘 絲綢之路經濟帶是習近平在 2013 年 9 月訪問中亞時所提出的構想,皯是以唐朝絲 路為基礎,重建中國與中亞的經濟路線,藉由促進中國與中亞的經濟合作,加深中國 註 瓨 「 陸 與 巴 國 能 源 合 作 印 度 緊 張 」 , 工 商 時 報 ,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4022200 3352-260409,檢索日期 2014 年 5 月 10 日。 註 甿 「簡氏:中國售巴 6 艘最先進元級潛艇到最後階段」,人民網,http://military.people.com.cn/n/2014/ 0213/c1011-24345541.html,檢索日期 2014 年 5 月 30 日。 註 畀 「習近平見巴基斯坦參議院主席:願加強安全合」,中新網,http://news.sina.com.hk/news/20140514/-9-3262391/1.html,檢索日期 2014 年 5 月 30 日。 註 甾 「 中 巴 經 濟 走 廊 - 有 爭 議 的 『 遠 景 規 畫 』 」 , 德 國 之 聲 ,http://www.dw.com/zh/%E4%B8%AD%E5%B7 %B4%E7%BB%8F%E6%B5%8E%E8%B5%B0%E5%BB%8A-%E6%9C%89%E4%BA%89%E8%AE%AE%E7%9A%84%E8%BF%9C% E6%99%AF%E8%A7%84%E5%88%92/a-16935917,檢索日期 2013 年 9 月 20 日。

註 疌 “Is China-Pakistan ‘Silk Road’ A Game Changer?” BBC, http://www.bbc.com/news/world-asia-32400091. Accessed on May 15, 2015;「中巴升級為全天候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文匯網,http://news.wenweipo. com/2015/04/21/IN1504210010.htm,檢索日期 2015 年 4 月 25 日。 註 疘 「中巴經濟走廊將延伸至阿富汗 印度緊張」,聯合報,https://udn.com/news/story/7331/2899003,檢索 日期 2018 年 1 月 21 日。 註 皯 「 張 秋 生 , 共 建 『 絲 綢 之 路 經 濟 帶 』 的 深 層 意 蘊 」 , 人 民 網 , 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 0218/c367550-24393932.html,檢索日期 2015 年 4 月 25 日;「絲綢之路經濟帶 北京西進戰略」,旺 報,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0916000890-260310,檢索日期 2015 年 4 月 25 日。

(13)

和中亞的戰略安全關係與能源運輸線,同時也提高習在國內的支持度。這個構想在中 國內部引起多省的興趣與期待,都表示要成為絲路東端的起點。對外也對周邊國家形 成壓力,包括鄰近中亞的印度。不論是安全或是能源,中亞對印度也有極大的利益存 在。印度總理辛格在 2014 年中印第 17 次特別代表邊界談判之前,會見中方代表楊潔 篪時即表示,盳印方將積極參與「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和「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 儘管這些平衡行動是習李政府為尋求經濟發展與能源安全所採取的行動,不一定 針對印度,但是,當與印度合作不順利、需要避險之時,就可以使用,也會對印度產 生壓力。中國對印度的經貿往來,目標之一在取得市場,同時也有避免競爭之意,但 是中國通常以經濟為手段來達成政治目的,也有以經濟牽制印度之意圖。 印度則希望中國投資以刺激經濟發展,避險手段較少,處於較不利之位置,不過 和其他區域的經濟合作,也可稍微減緩若是和中國經濟合作失敗的衝擊,例如與日 本、東南亞的合作。莫迪(Narendra Modi)上任之後,更是多方發展外資來源,例如 美國與外僑。而印度亦提出「季節計畫」(project Mausam),盱這一項多國計畫,將會 把 東 非 、 阿 拉 伯 半 島 、 印 度 半 島 、 斯 里 蘭 卡 和 東 南 亞 群 島 納 入 環 印 度 洋 ( Indian Ocean)地區,用意在於恢復古老的海路,強化印度與鄰近國家的文化連結,增強在印 度洋的影響力,不無對抗中國的「海上絲路」計畫之意圖。另外,據彭博社報導,印 度將設立一個特殊目的基金,投資南亞甚至非洲的基礎建設,以擴大印度在南亞和非 洲的影響力。儘管印度官員強調無意與中國競爭,盰但是此舉是在中國推出一帶一路計 畫 之 後 , 動 機 的 確 令 人 玩 味 。 印 度 也 與 日 本 聯 手 推 出 「 自 由 走 廊 」( Freedom Corridor),在非洲、伊朗及東南亞投資多項基礎建設案。印、日決定合資在東非進行 基礎建設和能力建構項目。盵美國總統川普於 2017 年發表的國家安全戰略(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還加入了「自由與開放的印太戰略」(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 Strategy),雖然兩國都強調並非針對中國,但是擺明就是針對「一帶一路」。矸

註 盳 「 印 度 總 理 辛 格 會 見 楊 潔 篪 」 , 中 國 新 聞 網 , http://big5.chinanews.com:89/gj/2014/02-11/5825045. shtml,檢索日期 2015 年 4 月 25 日。

註 盱 “Modi’s ‘Mausam’ to Counter China's Clout in Indian Ocean,” Times of India, http://epaperbeta.timeso findia.com/Article.aspx?eid=31806&articlexml=TOI-EXCLUSIVE-Modis-Mausam-to-counter-Chinas-clout-16092014001008. Accessed on September 20, 2014.

註 盰 “Modi Follows China With Proposal to Expand Loans Across Asia,” Bloomberg, http://www.bloomberg. com/news/articles/2015-04-21/following-china-s-silk-road-modi-to-expand-loans-across-asia. Accessed on May 22, 2015.

註 盵 “Pushing Back Against China’s One Belt One Road, India, Japan Build Strategic ‘Great Wall’,” The Economic Times, https://economictimes.indiatimes.com/news/economy/infrastructure/pushing-back-against-chinas-one-belt-one-road-india-japan-build-strategic-great-wall/articleshow/58689033.cms. Accessed on December 30, 2017.

註 矸 J. Berkshire Miller, “How Abe and Modi Can Save the Indo-Pacific,” Foreign Affairs, https://www.foreignaffairs. com/articles/japan/2017-11-15/how-abe-and-modi-can-save-indo-pacific. Accessed on December 30, 2017.

(14)

二、邊界問題

由中國與印度特別代表(special representative)進行的邊界談判至 2017 年已進行 20 次,內容仍是有許多不對外公開。雙方談判代表,都是外交體系高層。矼2005 年, 雙方同意解決邊界問題的指導原則(guiding principles),2013 年 10 月 23 日,簽署邊 防合作條約(border defense cooperation agreement)。矹未來的工作是討論並簽署邊界框

架條約(framework agreement)。矻但是,要能夠達到最終的目標、畫出雙方都滿意的 邊界線,恐怕是遙遙無期。2005 年設下的目標是擱置爭議,但僅就這一點也不容易維 持。 (一)平衡選擇 在邊界問題上,兩國國內的態度一向強硬,尤其是來自軍方,因此決策者在國內 所面對的政治風險比較大。印度媒體隨時關切解放軍越界等問題,但是軍方對於外交 政策影響力較小,辛格對於軍方壓力的承受力亦較大,邊界的衝突始終被政府所控制 住。而在中國,共產黨一向認為槍桿子出政權,解放軍對於政治的影響力甚大,在邊 界問題上也是如此,不時會有不受政治高層控制的行動出現。國防費用也是年年增加 (見表 5)。 表 5 中印國防費用 (單位:百萬美金) 年度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印度 36179 41036 48315 48508 48978 48804 48445 50813 51295 55631 中國 103670 113542 137512 144499 156009 169382 185152 200915 214093 225713

資料來源:“SIPRI Military Expenditure Database, 2007-2016,” 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https://www.sipri.org/sites/default/files/Milex-constant-2015-USD.pdf. Accessed on April 11, 2018.

因此避險對於決策者十分重要。印度有相當的軍力是部署在中印邊界上,近年來 更是有增加邊界駐軍與基礎建設的動作。中國則是在西藏興建鐵路,並且可能延伸至 註 矼 在莫迪政府上台後,印方特別代表改由國安顧問多瓦爾(Ajit Doval)擔任。在 2015 年 3 月,多瓦爾 與中方特別代表楊潔篪進行第 18 次會談,「外媒關注中印邊界談判:兩國釋放和平信號」,中國新聞 網,http://big5.chinanews.com:89/mil/2015/03-25/7157652.shtml,檢索日期 2015 年 4 月 25 日;Stephen Westcott, “The Ongoing Saga of the China-India Border Talks,” The Diplomat, http://thediplomat.com/2016/ 05/the-ongoing-saga-of-the-china-india-border-talks/. Accessed on August 30, 2016.

註 矹 Monika Chansoria, “India-China Border Agreement: Much Ado about Nothing,” Foreign Policy, http:// foreignpolicy.com/2014/01/13/india-china-border-agreement-much-ado-about-nothing/. Accessed on April 20, 2018.

註 矻 “China-India Border Meeting Leads to Framework Agreement Talks,” Global Times(China), http://www. globaltimes.cn/content/842183.shtml#.Ux6k4YWEzq4. Accessed on March 13, 2015.

(15)

尼泊爾,甚至部署瞄準印度的飛彈。矺中印建立戰略夥伴關係後,邊界上的小衝突並未

間斷。

(二)分歧點

邊界問題是中印關係中最大的分歧處,兩國在邊界劃訂問題上存在很大爭議與認 知分歧,尤其是阿魯納恰爾邦(Arunachal Pradesh)(中國稱藏南地區)、喀什米爾 (Jammu & Kashmir, J&K)的歸屬,經過多年外交磋商,雙方立場仍難以調和,共識 一直未達成。2010 年,因為阿魯納恰爾、喀什米爾簽證問題,印度曾經暫停與中國的 軍事交流,一直到 2011 年才恢復。矷 主要的原因就在於邊界問題大多是零和賽局,除非兩國願意共用領土主權,否 則,界線永遠是分割線,而非連接線,當然,連接線的概念是將零和賽局轉變成非零 和賽局,但是,只要觸及具體問題,其永遠就只是個概念。另外,中印邊界爭議更牽 涉複雜的主權問題,在中國是西藏問題,在印度是喀什米爾問題,所以中印能夠同意 的也只有原則性的層次,包括以公平、合理和雙方都能接受的積極方式來解決邊界問 題。 (三)相互平衡 2012 年,中共領導人進行換屆,新上任的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也接任了軍委主 席。由於習近平的太子黨背景,使其享有解放軍的高度支持,同時卻也可能加深解放 軍對於中印邊界問題的影響力。 2013 年,邊界的緊張升高。4 月,在李克強訪問印度之前,印中兩軍在邊界拉達 克 ( Ladakh ) 北 部 發 生 對 峙 。 印 度 指 控 解 放 軍 軍 隊 進 入 位 於 拉 達 克 的 普 桑 谷 地 (Depsang),並在當地安營紮寨,印度邊防警趕到與解放軍士兵營地相距 300 公尺之 處駐紮,雙方對峙約三週。祂6月 12 日,在中印特別代表進行第 16 次談判進行之前, 印度在拉達克北部地區逮捕三名被控跨越邊界進入拉達克的中國人。礿之後,不時爆出 註 矺 如拉薩至日喀則的鐵路,「拉日鐵路今營運 最貴票價 850 元」,蘋果日報,http://www.appledaily. 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40815/452727/,檢索日期 2014 年 10 月 1 日;「陸將打穿聖母峰 鐵 路 接 軌 尼 泊 爾 」 , 蘋 果 日 報 ,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international/20150412/ 36489483/,檢索日期 2015 年 5 月 10 日;「瞄準印度 中共在西藏部署飛彈」,中央社,http://www. cna.com.tw/news/acn/201410210263-1.aspx,檢索日期 2014 年 11 月 1 日。

註 矷 Lisa Curtis, “The China Challenge: A Strategic Vision for U.S.-India Relations,” Reuters, http://blogs. reuters.com/india-expertzone/2011/07/19/the-china-challenge-a-strategic-vision-for-u-s-india-relations/. Accessed on March 13, 2015.

註 祂 “Making Sense of the Depsang Incursion,” The Hindu, http://www.thehindu.com/opinion/op-ed/making-sense-of-the-depsang-incursion/article4689838.ece. Accessed on July 13, 2014; Manoj Joshi, “Depsang Incursion: Decoding the Chinese Signal,” Observer Research Foundation, http://www.observerindia. com/cms/sites/orfonline/modules/analysis/AnalysisDetail.html?cmaid=51979&mmacmaid=51980. Accessed on July 13, 2014.

(16)

解放軍越界事件。解放軍還被控取走印軍先前裝置在該處的監視錄影器。秅 7 月 22 日,美國副總統拜登抵達新德里訪問。根據印度斯坦時報報導,在數日前,於 7 月 16 日和 17 日、21 日,都有解放軍跨界進入拉達克東部楚馬(Chumar)地區的事件發 生。穸 事實上,近年來每當中印之間有重要事件發生,如領導人來訪,或者邊界談判進 行之際,中印邊界上皆會發生越界之情事。中印邊界地區鞭長莫及,尤其是處在高原 地帶,如拉達克位於數千公尺的高原之上,兩方士兵要發生意外衝突,實難掌控。而 駐在邊界的軍隊,對於對方的動態,比起政治高層要來的敏感。另一方面,印度軍方 抱怨高層對邊界上未劃界且無人居住的土地的態度並不積極,結果都被中國蠶食而 去。近來,印度對這些有爭議土地的動作轉趨積極,例如設置監視器,瞭望台,開闢 道路,甚至幫助平民開拓灌溉渠道,穻這些動作當然也看在中國邊界駐軍的眼中。 因此,解放軍的越界行動也許意在吸引政治高層對於邊界實際情況發展的注意。 而高層是否是無力管控,或者是有意默許,難以查證,看在對手眼中,寧可往較負面 的方向去揣測。 2013 年,習近平上臺初期,正需要鞏固權力,除了要與江澤民、薄熙來等舊勢力 進行權力鬥爭,並且要整頓軍紀,要求軍隊打貪。中共十八大後兩個半月之內,習近 平對陸海空及武警進行視察。竻2013 年兩會期間,習近平表示,解放軍全體戰員以及 武裝員警部隊全體官兵,要聽黨指揮、能打勝仗。籵從習近平要求解放軍要聽黨的指揮 來看,似乎黨對於解放軍的控制有些不足。甚至在 2014 年 9 月 17 日到 19 日,習近平 出訪印度前後,邊界仍有情事發生。9 月 17 日,解放軍突然進入中印邊境實控線印方 一側 3 公里處駐紮;雖然中國表示已命令解放軍撤出,但是其實並沒有完全撤出,印 度總理莫迪並因此當面向習近平提出此問題,糽而習近平結束訪問回國後,在 9 月 21 日,立即召開中共全軍參謀長會議。會中,習近平強調「強化號令意識」、「確保政令 檢索日期 2014 年 7 月 22 日。

註 秅 “50 Chinese Soldiers on Horses Intruded into Indian Territory,” The Hindu, http://www.thehindu.com/news/ international/world/50-chinese-soldiers-on-horses-intruded-into-indian-territory/article4937859.ece. Accessed on July 13, 2014.

註 穸 “Chinese Incursions: Border Situation Grim in Chumar,” Hindustan Times, http://www.hindustantimes.com/ india-news/newdelhi/chinese-incursions-border-situation-grim-in-chumar/article1-1098453.asp. Accessed on July 13, 2014.

註 穻 “Chinese Incursion in Ladakh: A Little Toothache Can Paralyze Entire Body, Modi Tells Xi Jinping,” The Times of India, http://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india/Chinese-incursion-in-Ladakh-A-little-toothache-can-paralyze-entire-body-Modi-tells-Xi-Jinping/articleshow/42940337.cms.Accessed on November 13, 2014. 註 竻 「習近平治軍 深入基層劍及履及」,旺報,http://want-daily.com/portal.php?mod=view&aid=62540,檢 索日期 2014 年 7 月 22 日。 註 籵 「建設一支聽党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3-07/30/c_125090673.htm,檢索日期 2014 年 7 月 22 日。 註 糽 同註穻。

(17)

軍令暢通」等。耵這是否顯示習近平仍無法完全掌控解放軍,不得而知。 不過,這些解放軍在邊界上的行動,看在印度的眼中,也許是高層的一些信號,肏 要施壓印度,推動邊界談判,也使得印度內部的反對升高。2013 年 10 月 23 日,辛格 和李克強在北京簽署了由中國提議的防務合作條約。肮這項防務合作條約協議在印度國 內被反對黨批評是對印度戰略不利。肣印度總理辛格在 2014 年第 17 次談判前,會見楊 潔篪,肸辛格表示,雙方應堅持通過談判,尋求解決兩國邊界問題的方案。 雖然邊界的談判得以繼續,但是中國在邊界的動作,可能被印度理解為一種背叛 的動作,使得印度的利益受損,也使得印度決策者在國內受到的壓力升高,最後導致 印度啟動平衡行動。早在 2013 年 7 月間,印度決定組建一支 5 萬人的山地打擊部隊, 防衛中印邊界。方案已得到內閣安全委員會批准,計畫將在 7 年期間耗資 110 億美 元。肵在 2014 年 2 月,印度政府也決定讓陸軍設立三個中國小組,肭密切追蹤中國的 行動,挖掘中國戰略構想的核心,預測對於印度國家安全的影響。而在莫迪於 2014 年 5 月贏得大選之後,印度對於邊界問題的態度更為強硬,在邊界加強硬體設施建設。舠 在 2014 年 9 月解放軍於拉達克越界之事發生之前,印度就在該地區建築灌溉渠道,並 且被中方抗議。事實上,因為邊界線並未劃定,此類摩擦實難以避免,但是因為印度 新政府的態度,使得印度的平衡行為更為頻繁與強硬,引發另一方的平衡行動

,結果

就是更多

摩擦。2013 年 4 月間的邊界衝突,使得第三次中印戰略經濟對話延後於 2014 年 3 月 18 日才在北京舉行。芠而於 2017 年 6 月 18 日,中印在洞朗地區 (Doklam)更是進行對峙近兩月,造成中印邊界情況大為緊張,雖然最後在金磚五國 峰會進行數日前解除對峙狀況,但是洞朗事件改變近年來中印在邊界的互動模式,也 使得邊界談判更為艱難。雖然在 2017 年 12 月,進行了第 20 次特別代表會談,但進展 註 耵 「習近平接見全軍參謀長會議代表 發表重要講話」,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mag.chinareviewnews. com/doc/1033/9/6/8/103396816.html?coluid=91&kindid=2710&docid=103396816,檢索日期 2014 年 9 月 30日。 註 肏 同註祂。

註 肮 “India, China Not to Use Force in Case of Face-offs,” The Hindu, http://www.thehindu.com/news/national/ india-china-not-to-use-force-in-case-of-faceoffs/article5263941.ece. Accessed on November 13, 2014. 註 肣 “Rajnath Questions Border Defence Co-op Agreement with China,” PTI, http://economictimes.indiatimes.

com/news/politics-and-nation/rajnath-singh-questions-border-defence-co-op-agreement-with-china/articleshow/ 25709389.cms. Accessed on March 1, 2014. 註 肸 同註盳。 註 肵 「印度擬組建山地軍對抗中國威脅」,FT 中文網,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51519,檢索日 期 2014 年 7 月 22 日。 註 肭 印度陸軍有六大軍區。「印度陸軍設立 3 個中國小組」,環球網,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 2014-02/4838097.html,檢索日期 2014 年 7 月 22 日。

註 舠 Krittivas Mukherjee, “Is Aggression a China Ploy to Keep India in Check?” Hindustan Times, http://www. hindustantimes.com/analysis/chinese-incursions-into-india-may-have-little-to-do-with-border/article1-1266480.aspx. Accessed on November 13, 2014.

註 芠 “Minutes of the Third India-China Strategic Economic Dialogue,” Embassy of India, http://www.indianembassy. org.cn/newsDetails.aspx?NewsId=476. Accessed on November 18, 2014.

(18)

仍是侷限在管控衝突爭議,維持和諧等原則上的議題。洞朗事件後雙方在邊界的大幅 增加人員武器部署,改變防衛策略,實則已打破 1962 年以後中印邊界的相對平靜,而 引發相互競爭的狀態。苀

伍、結 論

中印相繼崛起之際,兩國之間存在競爭與合作,競合的時機取決於決策者對於議 題相關成本與利益的考量。當決策者認為利益結構為零和賽局時進行競爭,非零和賽 局時進行合作。但是因為不確定性的存在,有時並不容易判斷利益結構,或者是政策 性的認定是非零和賽局,因此,中印之間的競合模式多半是採取「策略合作」,其理想 的形態是,務實的交往但保有平衡選擇。決策者希望在重要議題上合作,對重要爭議 問題加以擱置,為經濟發展創造一個和平的環境,但是保持平衡選擇,作為避險。這 在擱置邊界爭議,進行貿易交往上最為明顯。 但是實際上,因為中印之間的歷史因素,缺乏互信,再加上決策者本身可能會承 受的政治風險,在實踐中策略合作常常會發生變化,使得決策者對於議題利益結構的 認知趨向零和賽局,降低合作的意願,升高啟動平衡行動的機率。例如,當貿易逆差 出現時,或是協議維持邊界和平,卻發生衝突時,對於經貿往來或擱置爭議的利益認 知容易出現分歧,引發一方傾向放棄合作。 假若此時,決策者面對高政治風險,則容易引發互相平衡。決策者的政治風險始 終是重要的考量。中國在 2012 年後進行換屆,新任領導人亟需在經濟上有所表現,李 克強雖承諾將對印中貿易逆差問題採取行動,但是同時希望印度能與中國完成 FTA 的 談判,另外也採取其他的區域經濟合作,如「中印緬孟經濟走廊」、中巴經濟走廊等, 作為平衡,雖然印度能使用的平衡選擇較有限,不過當中國對印度經濟上啟動平衡動 作,不免影響中印之間的經濟往來。 習近平接任中共總書記和軍委主席之後,為了鞏固解放軍的支持,在中印邊界問 題上的立場必須保持強硬。新的領導亟欲鞏固權力,可能將內部壓力轉向外部,進行 避險,使得中國在面對印度時,必須允許國內的一些平衡動作。但是這也很容易讓對 方理解為是背叛的行為,而導致互相平衡動作。在 2013 年,中印邊界一時間變得緊 張。在邊界談判還在進行時卻進駐有爭議地區,使得堅持維持邊界和平的一方認為是 受到欺騙,導致互相平衡動作。而中印之間本來就缺少互信,當邊界衝突發生時,容 易使爭端擴大,互信降低。 但是,如果啟動平衡是為了促進合作的手段,則衝突升高的可能性就不高。因為 註 苀 「 印 度 計 畫 於 印 中 爭 議 邊 界 區 廣 建 橋 梁 」 , 中 央 社 , https://www.nownews.com/news/20171221/ 2666390,檢索日期 2017 年 12 月 24 日;「印度無人飛行器侵入中方領空並墜毀 解放軍:強烈不 滿」,聯合報,https://udn.com/news/story/7331/2861083,檢索日期 2017 年 12 月 10 日;「洞朗對峙後 王毅首訪印度 強調主動防禦」,聯合報,https://udn.com/news/story/7331/2870002,檢索日期 2017 年 12月 24 日。

(19)

平衡並不是目的。至少當兩國還在「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之中,衝突的可能性就不 高。不過,平衡動作增加對促進合作並無實質幫助,反而加深不信任,有可能使得兩 國關係又退回到零和賽局。 印 度 在 2014 年 進 行 大 選 , 由 印 度 人 民 黨 領 導 的 國 家 民 主 聯 盟 ( National Democratic Alliance)獲得大勝,雖然印度的外交政策通常維持一定的一致性,但是仍 有可能對於中印關係造成影響。習李政府必須面對也是要鞏固權力的新執政者,此將 會對中印之間的合作嘗試,產生不同的影響。 以上的解釋,提供一個從決策者審視中國和印度之間的合作與衝突的角度。合作 與衝突,除了客觀的軍事、經濟力量、地理距離之外,也是在決策者的權衡與控制之 下。決策者對相關利益的認知與政治生存的考量,必須被納入分析。 * * * (收件:103 年 5 月 30 日,接受:105 年 8 月 22 日)

(20)

A Study of Competition-Cooperation

Between India and China in the 21

st

Century

Chun-Ju Chen

Assistant Research Fellow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Abstract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competition-cooperation model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cision-makers. While China and India experience fast economic growths, there are inevitably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The choice to cooperate or compete depends on how the decision-makers perceive the interest structure of the engagement of the two countries on issues. However, oftentime it is not easy to judge whether the two countries are in a zero-sum or non-zero sum game on one issue. “Strategic cooperation” has frequently been adopted, which in its ideal form combines practical engagement with an open option of balance. The decision-makers of China and India want to cooperate on important issues and set aside disputes in order to create a peaceful environment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whilst maintaining the option of activating balance act for hedging purposes. However, due to the volatility of interest structures, lack of mutual trusts and the political risks faced by decision-makers, sometimes, the balance act in the “strategic cooperation” is activated and led to mutual re-balancing. In 2013, the need of the new Chinese leadership to consolidate power reinforced China’s tough stands on border issue, leading to mutual re-balance and tension on the border. However, given that the re-balance act was taken in order to push forward cooperation and relieve domestic tension, it is unlikely that border tension will escalate.It will not improve cooperation but will deepen mutual distrust and limit the development of bilateral relations in

(21)

the future. In 2014, a new government was elected in India and the new leadership might cast new challenges on the bilateral relations.

Keywords: China-India Relations, Competition-cooperation Model, “Strategic Cooperation”, China-India Strategic Partnership, Border Dispute

(22)

參 考 文 獻

「中印發表聯合公報宣布 加強多層次交流」,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hk.crntt.com/ doc/1015/4/0/1/101540198.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1540198, 檢 索 日 期 2013年 9 月 10 日。 「 中 巴 經 濟 走 廊 - 有 爭 議 的 『 遠 景 規 畫 』」, 德 國 之 聲 ,http://www.dw.com/zh/%E4% B8%AD%E5%B7%B4%E7%BB%8F%E6%B5%8E%E8%B5%B0%E5%BB%8A-%E6%9C%89%E4%A% 89%E8%AE%AE%E7%9A%84%E8%BF%9C%E6%99%AF%E8%A7%84%E5%88%92/a-16935917,檢 索日期 2013 年 9 月 20 日。 「 中 巴 經 濟 走 廊 將 延 伸 至 阿 富 汗 印 度 緊 張 」, 聯 合 報 , https://udn.com/news/ story/7331/2899003,檢索日期 2018 年 1 月 21 日。 「 中 巴 升 級 為 全 天 候 戰 略 合 作 夥 伴 關 係 」, 文 匯 網 , http://news.wenweipo.com/ 2015/04/21/IN1504210010.htm,檢索日期 2015 年 4 月 25 日。 「 中 國 和 印 度 關 係 原 則 和 全 面 合 作 的 宣 言 ( 全 文 )」, 人 民 網 , http://www.people. com.cn/BIG5/shizheng/1024/1932878.html,檢索日期 2013 年 9 月 10 日。 「 外 媒 關 注 中 印 邊 界 談 判 : 兩 國 釋 放 和 平 信 號 」, 中 國 新 聞 網 , http://big5. chinanews.com:89/mil/2015/03-25/7157652.shtml,檢索日期 2015 年 4 月 25 日。 「 出 訪 印 度 李 克 強 : 打 造 『 中 印 緬 孟 經 濟 走 廊 』」, 聯 合 新 聞 網 , http://udn.com/ NEWS/MAINLAND/MAI1/7910864.shtml#ixzz2wTl7Npjz,檢索日期 2013 年 9 月 10日。 「 絲 綢 之 路 經 濟 帶 北 京 西 進 戰 略 」 , 旺 報 ,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 20130916000890-260310,檢索日期 2015 年 4 月 25 日。 「 胡 錦 濤 會 見 辛 格 提 出 從 五 方 面 推 進 中 印 關 係 」, 中 國 評 論 新 聞 網 , http://mag. chinareviewnews.com/doc/1009/9/6/3/100996390.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 996390,檢索日期 2013 年 9 月 10 日。 「印度總理辛格會見楊潔篪」,中國新聞網,http://big5.chinanews.com:89/gj/2014/02-11/5825045.shtml,檢索日期 2015 年 4 月 25 日。 「印度逮捕越界 3 名陸人擬控告」,中央廣播電台,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 aspx?nid=438220,檢索日期 2014 年 7 月 22 日。 「 印 度 擬 組 建 山 地 軍 對 抗 中 國 威 脅 」, FT 中 文 網 ,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 001051519,檢索日期 2014 年 7 月 22 日。 「 印 度 陸 軍 設 立 3 個 中 國 小 組 」, 環 球 網 , 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4-02/4838097.html,檢索日期 2014 年 7 月 22 日。 「 印 度 計 畫 於 印 中 爭 議 邊 界 區 廣 建 橋 梁 」, 中 央 社 , https://www.nownews.com/ news/20171221/2666390,檢索日期 2017 年 12 月 24 日。 「印度無人飛行器侵入中方領空並墜毀 解放軍:強烈不滿」,聯合報,https://udn. com/news/story/7331/2861083,檢索日期 2017 年 12 月 10 日。

(23)

「 拉 日 鐵 路 今 營 運 最 貴 票 價 850 元 」, 蘋 果 日 報 , http://www.appledaily.com.tw/ 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40815/452727/,檢索日期 2014 年 10 月 1 日。 「 陸 將 打 穿 聖 母 峰 鐵 路 接 軌 尼 泊 爾 」, 蘋 果 日 報 , http://www.appledaily.com.tw/ appledaily/article/international/20150412/36489483/,檢索日期 2015 年 5 月 10 日。 「陸與巴國能源合作 印度緊張」,工商時報,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 20140222003352-260409,檢索日期 2014 年 5 月 10 日。 「 瞄 準 印 度 中 共 在 西 藏 部 署 飛 彈 」, 中 央 社 , http://www.cna.com.tw/news/acn/ 201410210263-1.aspx,檢索日期 2014 年 11 月 1 日。 「 張 秋 生 , 共 建 『 絲 綢 之 路 經 濟 帶 』 的 深 層 意 蘊 」 , 人 民 網 , http://theory. people.com.cn/n/2014/0218/c367550-24393932.html,檢索日期 2015 年 4 月 25 日。 「 溫 家 寶 與 辛 格 會 談 中 印 增 新 活 力 」, 中 國 評 論 新 聞 網 , http://hk.crntt.com/doc/ 1015/4/0/2/101540288.html?coluid=93&kindid=2786&docid=101540288, 檢 索 日 期 2013年 9 月 10 日。 「溫家寶:中印是朋友 不是對手」,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hk.crntt.com/doc/1015/4/ 0/1/101540183.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1540183,檢索日期 2013 年 9 月 10日。 「 習 近 平 見 巴 基 斯 坦 參 議 院 主 席 : 願 加 強 安 全 合 」, 中 新 網 , http://news.sina.com. hk/news/20140514/-9-3262391/1.html,檢索日期 2014 年 5 月 30 日。 「 習 近 平 治 軍 深 入 基 層 劍 及 履 及 」 , 旺 報 , http://want-daily.com/portal.php?mod= view&aid=62540,檢索日期 2014 年 7 月 22 日。 「習近平接見全軍參謀長會議代表 發表重要講話」,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mag. chinareviewnews.com/doc/1033/9/6/8/103396816.html?coluid=91&kindid=2710&docid =103396816,檢索日期 2014 年 9 月 30 日。 「建設一支聽党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 com/mil/2013-07/30/c_125090673.htm,檢索日期 2014 年 7 月 22 日。 「 譚 中 教 授 口 述 歷 史 訪 談 」,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 http://politics.ntu.edu.tw/RAEC/act/ india01.doc,檢索日期 2014 年 9 月 30 日。 「 簡 氏 : 中 國 售 巴 6 艘 最 先 進 元 級 潛 艇 到 最 後 階 段 」, 人 民 網 , http://military. people.com.cn/n/2014/0213/c1011-24345541.html,檢索日期 2014 年 5 月 30 日。 「 洞 朗 對 峙 後 王 毅 首 訪 印 度 強 調 主 動 防 禦 」, 聯 合 報 , https://udn.com/news/story/ 7331/2870002,檢索日期 2017 年 12 月 24 日。 張立,「中印關係前景可期:合作甚於衝突」,南亞研究季刊,第 3 期(2013 年),頁 86~91。 張偉,「中印兩國建立新型發展中大國關係前瞻」,南亞研究季刊,第 3 期(2013 年),頁 97~100。 藍建學,「中印關係進一步發展的共同基礎及應對」,南亞研究季刊,第 3 期(2013 年),頁 7。

(24)

楊永明,「美國亞太安全戰略之理論分析」,美歐季刊,第 12 卷第 3 期(2007 年),頁 35~71。

“50 Chinese Soldiers on Horses Intruded into Indian Territory,” The Hindu, http://www. thehindu.com/news/international/world/50-chinese-soldiers-on-horses-intruded-into-indian-territory/article4937859.ece. Accessed on July 13, 2014.

“Agreed Minutes of the 1st India-China Strategic Economic Dialogue,” Ministry of External Affairs, Government of India, http://mea.gov.in/bilateral-documents.htm?dtl/5100/ Agreed+Minutes+of+the+1st+IndiaChina+Strategic+Economic+Dialogue. Accessed on March 1, 2014.

“Be Cautious While Signing FTA with China: Assocham,” The Times of India, http://articles. 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2008-03-25/india-business/27768080_1_india-and-china-india-s-fta-tariff-levels. Accessed on September 30, 2013.

“China Business Insight,” TUSIAD, http://www.tusiad.org/__rsc/shared/file/ChinaBusiness Insight-April-2012.pdf. Accessed on September 2, 2013.

“China, India Agree on ‘Strategic Partnership’,” Embassy of PRC in India, http://in. chineseembassy.org/eng/ssygd/zygx/t191496.htm. Accessed on November 2, 2013. “China-India Border Meeting Leads to Framework Agreement Talks,” Global Times

(China), http://www.globaltimes.cn/content/842183.shtml#.Ux6k4YWEzq4. Accessed on March 13, 2015.

“China, India Vow to Expand Trade, Economic Co-op,” Xinhua News, http://news. xinhuanet.com/english/2008-01/14/content_7421020.htm. Accessed on September 2, 2013.

“China Willing to Launch FTA Talks with India: Keqiang,” Business Standard, http://www. business-standard.com/article/economy-policy/china-willing-to-launch-fta-talks-with-india- keqiang-113052100449_1.html. Accessed on September 30, 2013.

“Chinese Incursions: Border Situation Grim in Chumar,” Hindustan Times, http://www. hindustantimes.com/india-news/newdelhi/chinese-incursions-border-situation-grim-in-chumar/article1-1098453.asp. Accessed on July 13, 2014.

“Chinese Incursion in Ladakh: A Little Toothache Can Paralyze Entire Body, Modi Tells Xi Jinping,” The Times of India, http://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india/Chinese-incursion-in-Ladakh-A-little-toothache-can-paralyze-entire-body-Modi-tells-Xi-Jinping/articleshow/ 42940337.cms. Accessed on November 13, 2014.

“Demystifying India-China Trade Possibilities,” Takshashila Institution, http://takshashila. org.in/wp-content/uploads/2010/03/PB-AnanthRitwick-IndiaChinaTrade-Sep2011.pdf. Accessed on September 30, 2013.

“Export Import Data Bank,” Department of Commerce, Government of India, http://commerce- app.gov.in/eidb/iecnt.asp. Accessed on April 11, 2018.

數據

表 1  競爭/合作的經濟考量  互動模式  競爭  「策略合作」  合作  成本  可獨力達成  無法獨力達成  無法獨力達成  收益  零和賽局  不易判斷  非零和賽局  風險(冒險意願)  低  高  議題  能源  邊界爭議、貿易 WTO  資料來源:作者自製。  一、策略合作的特點  「策略合作」的互動模式尤其是在中國與印度建立戰略夥伴關係之後更加明顯。 其特點是務實交往,但是保有平衡選擇(option)。在理想形態中,交往合作進行順 利,對手雖然維持一些平衡的選擇以作為避險,但是並未啟動用來制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220V 50 Hz single phase A.C., variable stroke control, electrical components and cabling conformed to the latest B.S.S., earthing through 3 core supply cable.. and 2,300 r.p.m.,

For different types of optimization problems, there arise various complementarity problems, for example, linear complemen- tarity problem, nonlinear complementarity problem

For different types of optimization problems, there arise various complementarity problems, for example, linear complementarity problem, nonlinear complementarity problem,

11 釋 聖 嚴,《 明 末 佛 教 研 究 》;Chün-fang Yü, The Renewal of Buddhism in China: Chu-hung and the late Ming Synthesi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The Great Divergence: China, Europe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Economy.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Implications of leader-member exchange theory and research for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research. (1973).Instrumentality theory and equity theory as complementary

A taxonomy for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ing : A revision of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Abridged ed.). New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wo history subjects : The Centenary of Paris Peace Conference and the May Fourth Mov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