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弱勢」家長親職教育之積極作為/ 73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弱勢」家長親職教育之積極作為/ 73"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5,4(12),頁 73-75

親職教育問題 主題評論 第 73 頁

「弱勢」家長親職教育之積極作為

黃玉幸 正修科技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副教授

一、前言

中等以下學校辦理親職教育,項 目與內容多樣且豐富,舉凡召開班親 會、家長成長團體、家長志工培訓、 親子讀書會、親職教育講座等,主題 因應家庭結構改變及教育政策,包含 十二年國教政策說明會、補救教學、 新移民火炬計畫、推廣閱讀等,可謂 包羅萬象、多元參與。 教育為實踐社會正義,對「弱勢」 學生投入相當多教育資源,如單親、 低收入、新住民、原住民、隔代教養 等「經濟」弱勢家庭之子女或「學習」 弱勢之學生等。「弱勢」學生可能來自 經濟弱勢或突遭變故之家庭子女,也 可能來偏鄉地區文化資源稀少,或是 父母教育程度等複雜因素缺乏教養, 政府與民間團 體挹注 物質或關愛資 源,協助學生適應成長,縮短世代落 差。 「弱勢」家長,可能因子女為獲 政府經費補助之「弱勢學生」;可能因 子女在校行為偏差,經常接通知要求 到校加強輔導;可能是個人因素,無 法出現校園參 加學校 親職或親子活 動,其相對於一般家長,值得探究親 職教育之個別關懷與作為。 本文以作者曾參與校園性平事件 調查之案例,凸顯個案(三者皆為化 名)其「弱勢」家長之困境,省思學 校辦理親職教育可行之積極作為。

二、家長之「弱勢」處境

(一) 「強勢」導師主導之班親會 襄承為小二學生,從小在鄉下由 祖父母照顧,因父母謀生轉學至都會 地區學校,班級比以前讀一年級時的 同學多了近三十名。他上課抓同學髮 辮、推倒教室文具櫃、打同學、拉同 學裙子等小錯不斷,同學告訴老師, 導師通知家長到校,向其他同學家長 道歉已是家常便飯。惹禍次數多了, 同學不願意與他交往,襄承媽媽漸感 「教子無方」,羞愧地不敢到校面對導 師指責。之後,由學校主任通知爸爸 到校,處理導師申訴襄承疑似行為人 之性平調查事件。 申訴事由為某天上課交作業回座 時,襄承摸了某位女生的下體部位, 該名女生家長在性平調查小組說明, 孩子乖巧,突然被「碰」肚子,「不舒 服」。襄承爸爸聲淚俱下,知道孩子在 學校受到排擠,導師一再暗示轉班或 轉學,藉著這疑似性騷擾動作,擴大 襄承惡行。性平調查事件結果「性騷 擾」不成立,建議學校協助導師精進 班級經營技巧,及實施符合家長個別 需求之親職教育。 襄 承 父 母 在 班 級 家 長 之 「 弱 勢」,相對於導師在班親會之「強勢」, 因導師情緒或壓力等因素,學校行政 依規定組成性平調查,確定導師申訴

(2)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5,4(12),頁 73-75

親職教育問題 主題評論 第 74 頁 事由不成立。之後,襄承父母依然在 社區或校園受到排擠,進而逃避到校 或與其他家長見面。學校完成行政程 序,但,支持襄承父母之親職教育, 如轉學生活適應,家長多教導孩子社 交技巧或人際相處能力,與班親會家 長互動之信心等,卻缺少在「關鍵時 刻」之個別協助。 (二) 「強勢」隱藏著家長情緒困擾 宥翔就讀國小五年級,經鑑輔會 以「學習障礙」融入普通班就讀,媽 媽經常到校陪讀,順便觀察班上同學 與孩子相處情形。輔導老師、班級導 師或班上家長大多接納宥翔,且耐心 指導。但,宥翔媽媽「過度」關注自 己的孩子,認為其他同學可能做出對 宥翔不利行為,質疑導師怠忽輔導, 更到處投訴學校未盡職責。 輔導老師之輔導記錄、導師詳盡 填寫之家庭聯絡事實,仍不能安撫宥 翔媽媽之情緒。班上其他家長多次接 到宥翔媽媽無由指控,不堪其擾後申 訴宥翔「摸女生屁股」、「抓女生上身 胸部」性騷擾同學。 學校啟動性平事件調查,宥翔媽 媽強烈反擊,爸爸冷漠無語。提申訴 之家長雖曾諒解寬容,但此次堅持不 撤案。學校行政人員依法完備程序, 期待性平調查結果能終結宥翔媽媽之 不當檢舉學校。此次性平調查小組說 服其他家長撤銷申訴,建議宥翔爸爸 帶著媽媽接受心理輔導,期望學校、 導師、輔導教師及宥翔媽媽、其他家 長等各方尋找新出發點,歸於平靜之 學習生活。 (三) 「強勢」網路之外的新住民媽媽 美心為國中二年級女生,媽媽是 新住民且單親扶養,平日忙於謀生, 盡心盡力讓孩子接受教育。導師從同 學口中得知美心在網路認識大學生, 多次見面且發生性交行為,通報後成 立跨校性平調查。 此性平事件調查結果,因美心未 滿 16 歲,而行為人年滿 18 歲,不僅 校園性平調查結果性侵害成立,且觸 犯刑法第 227 條(非告訴乃論)。美心媽 媽表達無力約束孩子行為,一昧自責 無力教導小孩,縮衣節食給孩子買手 機、也不曾缺零用錢給孩子,沒想到 發生這種事,不知如何是好。她對於 行為人不期望道歉或賠償,只希望美 心別再做錯事,她覺得到學校實在很 丟臉。 學校除指導學生性知識,推廣性 別平等教育外,較少以性別平等教育 或網路交友之安全為主題,而以美心 媽媽為個案需求之親職教育,學校人 員更是鞭長莫及。

三、推動親職教育之積極作為

學校辦理親職教育,大抵以全校 或年段或班級或團體之家長為實施對 象,又以大多數家長參與為實施內容 考量,顧及「面」、「線」,忽略少數或 個別需求「點」之親職教育。 「強勢」導師排擠疑似行為過動 學生,「弱勢」家長需要學校「個別關 懷」之親職教育,協助如何與導師建

(3)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5,4(12),頁 73-75

親職教育問題 主題評論 第 75 頁 立良性互動,尋找教育資源,認識孩 子不同階段身心發展,鼓勵參與學校 親子活動,增進扮演稱職父母角色。 全校學生來自不同家庭,每名學 生家庭教育各有殊異,過於望子女成 龍、成鳳的家長;經常表現特殊權力 的家長;怠忽親職角色的家長;或是 身心俱疲的家 長 。 學 校推動親職教 育,能走出學校,結合各種社區機構, 或公共衛生之心理輔導資源。「強勢」 防衛卻隱藏無助之家長,需提供適切 親職教育,協助家長調適心理困擾, 不僅解決家庭危機,也幫助學生處於 較佳成長環境。 新住民親職教育之挑戰,除新住 民父母本身社會適應外,還包括子女 在校各項學習。政府教育經費明定以 新住民為對象之親職教育,然學校以 上課時間邀請新住民到校參加研習或 活動,無法協助父母關照青少年子女 熟悉之網路世界。 親職教育以父母親對子女之 教育為主,如能「翻轉」,學校老師指 導在校接受青少年子女,協助「弱勢」 家長認識網路科技,從陪伴理解單親 媽媽之辛勞,促進親子互動。當新住 民媽媽不再視到校為畏途,參與班親 會,有機會認識來自不同或相同國家 之家長,彼此交流親職角色經驗,自 然成為親職教育之動人事蹟。

四、結語

親職教育實施對象,無論是一般 家庭或少數、特殊、個別需求之家長, 均期待結合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協 助家長扮演適切父母角色,強化親師 生三者之良性互動,以發揮教育力量。 學校辦理親職教育,困境常是「該 來的家長沒來」、「家長沒空到校」、「家 長參加意願低落」、「家長需求落差太 大」、「辦理方式單一,流於聽講」、「實 施成效有限,止於活動辦完,交出成 果報告」。流於形式、墨守成規、敷衍 了事,皆非教育工作者之作為。困境 須突破,慣性須創新。 本文試從小案例說明親職教育積 極可為之處。親職教育隨社會變遷, 實施對象日趨多元;實施方式漸進個 別小眾;實施內涵亟待實質成效。「弱 勢」學生需要「強勢」親職教育;「弱 勢」家長需要「精緻」親職教育。 「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之教 育意旨,須以親職教育為圓心,向外 連成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 之鐵三角,培育適性發展之健全國民。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73  同注 70 Rémusat 書第 38 頁 ;同注 70 Thomas 書第 35 頁。. 74  同注 70 Thomas 書第

技職教育宣導 餐旅群..

一、臺中市政府教育局(以下簡稱教育局) 為處理違反幼兒教育及照顧法規定

配合教育革新趨勢 發揮教育統整功能 因應開放教育理念 促進教學效能提升 符應教育學習理論

為此,國立中正大學防制藥物濫用教育中心與台灣藥物濫用防治研究學會,在教育部學生事 務及特殊教育司之支持下,將於 2019 年 10 月

二、本案中等師資類科學生(特教系以外之學生)修習之「教育專業課程版本」應為106年11月17日教育部臺教師(二)字第

教育統籌局 第 15頁 二零零三年二月. 諮詢文件內的建議

教育局將繼續舉辦的教師專業發展課程,以加強教師有關促進 STEM 教育的專業能力。繼 2015 年 7 月舉行的專題研討會外,教 育局亦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