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李克強經濟學」的政策意涵及可能的成效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李克強經濟學」的政策意涵及可能的成效"

Copied!
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魏艾(Wei, Ai)

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副教授、兩岸政經研究中心主任

「李克強經濟學」的政策意涵及可能的成效

“Likonomics” and Its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Chinese Economy

  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政策的推展,固然為中國大陸帶來經濟的快速增長, 但是在此一發展過程中,由於內外在環境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特別是2008 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對大陸經濟造成鉅大的衝擊,使大陸必須積極調整經濟 發展策略,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才能維繫大陸經濟的永續發展。值此經 濟轉型的關鍵時刻,中共「十八大」的召開,「習李體制」確立,海內外便高 度關注李克強的經濟思維,能否帶領新政府因應經濟危機,並推進大陸經濟的 轉型升級。今(2013)年6月,李克強就任國務院總理3個月,時任巴克萊集團 亞洲首席經濟學家黃益平創造了「李克強經濟學」(Likonomics)這個新詞, 並概括出三個重要政策支柱,亦即不採取刺激措施、去金融槓桿以及結構性改 革。但是從過去6個月對大陸新政府所提出經濟改革和宏觀調控政策所揭露的訊 息,這三大政策支柱並未能完全涵括目前大陸經濟轉型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的 政策和措施,而大陸經濟未來的走向仍將受到長期目標的追求和短期情勢的因 應所影響。

壹、李克強的經濟理念和治理經驗

  衡量一個政府治理經濟的理念和政策,可由領導人主觀的思想意識,以及 因應內外在的客觀環境變化的衝擊而做出調整等兩個面向來探討。     從 安 徽 農 村 長 大 的 李 克 強 ,1988年以「農村工業化結構轉換中的選擇」 一文獲得經濟學碩士,此文後來被厲以寧收入「走向繁榮的戰略選擇」一書;

(2)

1991年以「論我國經濟的三元結構」為題的論文獲大陸經濟學界最高獎項的孫 冶方經濟科學獎的論文獎。論文中強調大陸農村工業化的發動及其所導致的三 元結構的生成與發展,已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經濟結構轉換的必然選擇。只要 準確把握其發展趨向,不斷解決結構轉換中的各種矛盾,便會實現傳統落後經 濟向現代經濟的成功轉換。   1998年開始主政河南期間,李克強提出「加快工業化、鎮城化,推進農業 現代化的『三化』戰略思想」,力推「中原城市群經濟隆起帶」,改變河南落 後的面貌。2004年12月開始擔任遼寧省委書記後,提出遼寧「沿海經濟帶」的 構想,使目前遼寧沿海集聚了幾十個產業群和重點工業園區,成為名副其實的 黃金海岸線。2009年7月,《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規劃》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    2008年以後,李克強履新國務院副總理之初,便遭逢席捲全球的金融危 機,以積極的財政政策化解了金融危機對大陸經濟的衝擊,維持經濟的穩定。 在副總理任內,李克強推動大規模的結構性減稅,包括成品油價稅改革、營業 稅改增值稅(「營改增」),以及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推動醫療衛生體制改 革等。     然 而 , 任 何 經 濟 體 制 改 革 難 免 會 觸 及 利 益 的 重 分 配 。2012年11月李克強 主持召開「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工作座談會」,對於改革將要面對的屏障表 示,「如果利益格局固化了,經濟社會發展就缺乏活力。調整利益格局,要善 於在利益增量上作文章,在利益預期上作調整,同時穩妥推進存量利益的優化 ,這樣可以更好地凝聚共識,減少改革的阻力」。

貳、市場化改革是當前經濟政策的核心思想

    在 內 外 在 客 觀 環 境 方 面 , 改 革 開 放 政 策 固 然 帶 來 大 陸 經 濟 快 速 發 展 , 但 是 大 陸 經 濟 發 展 似 乎 已 陷 入 體 制 的 瓶 頸 , 缺 乏 細 緻 而 可 行 的 規 劃 。 儘 管 中 共 「十八大」所揭櫫未來5年(2013年至2017年)大陸發展方針和政策。總體目標 在於「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社會

(3)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在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總目標下,大陸社會經濟 卻面臨諸多急待解決的問題,主要為經濟發展與資源利用的不協調發展;城鄉 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仍不平衡;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困難;勞動就 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教育衛生、居民住房、安全生產等關係群眾切身利 益的問題仍未能妥善的解決。這些社會經濟矛盾的解決已是刻不容緩的工作。   在短期的經濟運行方面,由於受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及隨後發生的歐債 風暴的衝擊,大陸經濟呈現經濟增長率下滑,出口貿易不振,實際利用外資持 續下降等現象。以致大陸GDP的增長率已由過去平均9%的增長速率,降低到 2012年的7.8%,而今年上半年大陸GDP的增長率僅7.6%,雖仍高於7.5%的原 訂年度增長目標,但是大陸GDP增長率逐季下滑的情勢令中共當局極為憂慮。   大陸經濟運行呈現經濟增長減緩的主要原因,並非只是短期內外在形勢的 衝擊,而是 有其經濟體制結構性的影響因素,主要原因在於勞動力供求格局出 現變化,單純依賴勞動和資源投入的發展模式難以維持;資源對經濟發展的制 約日益顯現;金融對經濟增長的支持效率下降,金融風險有所增加;製造業產 能過剩,影響投資的經濟效益;房價持續上漲,對實際經濟造成擠壓效果;境 外資金流入過多,流動性過剩,人民幣升值壓力沈重;土地財政牢不可破,地 方融資流弊難以解決等問題。   面對著當前大陸社會經濟所呈現的錯綜複雜形勢,從李克強就職以來的六 個月各項政策措施所傳遞的訊息顯示,新政府傾向於以市場化改革來解決這些 社會經濟矛盾。李克強一再重申,「堅持市場化改革取向,做到最大限度減少 對生產經營活動和產品物品的許可,最大限度縮小投資項目審批、核准、備案 的範圍,最大可能減少對各類機構及其活動的認定,原則上取消不符合行政許 可法規定的資質資格許可」,同時強調「政府主導的投資難以持續」、「用好 增量、盤活存量」和「改革是最大的紅利 」等都明顯透露出新的政策信號。很 顯然的,李克強的經濟理念是期望能進一步推進市場化改革,充分利用市場機 制釋放經濟能量,並推進經濟結構的調整。

(4)

參、大規模激勵景氣方案缺乏運行空間

  長期以來大陸經濟運行均是以投資來帶動經濟增長,並造成經濟的巨大起 伏波動。為因為亞洲金融風暴的衝擊,1998年至2002年間,大陸發行2,200億元 人民幣(下同)的國庫券從事投資,維持經濟的穩定增長,但卻造成產能過剩 和存貨堆積的現象。原本以為此一應付危機的積極財政政策得以終止,使經濟 恢復正常運作。然而,2003年SARS的發生,為振興百廢蕭條的經濟,大陸乃繼 續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以應付危機,惟產能過剩的現象持續惡化,乃不得不在 2004年針對鋼鐵、水泥、鋁製品進行政策性調控,限制這些產業的發展。   隨後,2004年至2007年大陸經濟出現流動性過剩、經濟過熱現象,大陸乃 採取提高利率、降低貨幣供應、降低出口退稅稅率等措施,實施緊縮的貨幣政 策 , 同 時 , 在2007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2008年春天召開的「兩會」, 在「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 脹」(兩防 )的前提下,明確提出2008年將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 政策,然而,2008年秋天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大陸不得不採取4兆元的投資來 刺激經濟景氣。   從上述經濟政策的施行可以發現,大陸經濟運行一直無法擺脫以投資來帶 動經濟增長的發展模式,並且似乎陷入一個死循環,亦即,每當經濟增速有所 下滑,決策部門往往會加大投資、放鬆信貸以刺激經濟景氣;每當通貨膨脹呈 現較快漲勢,決策部門又往往會減少投資、緊縮信貸以抑制經濟過熱的走向。 在 鬆 與 緊 的 政 策 循 環 變 動 中 , 投 資 猛 增 、 貨 幣 過 度 發 行 、 產 能 過 剩 與 壟 斷 加 劇、高利貸泛濫、中小企業經營困難,甚至出現倒閉潮輪番上演,而呈現在經 濟 數 據 上 則 是 經 濟 高 速 增 長 與 存 貨 堆 積 、 產 能 過 剩 、 失 業 人 口 增 加 並 存 的 現 象,反映出投資經濟效益低落,資源配置失當的事實,這已是經濟發展方式轉 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迫切必須解決的問題。這其中,最關鍵的便在於金融機構資 金錯誤配置導致的系統性風險加大,以及產能過剩所帶來的影響。   當前大陸經濟領域之所以出現「金融熱、實體冷」現象,主要原因是流動

(5)

荒」就是一個警訊。   產能過剩則是大陸經濟平穩運行必須解決的另一個難題。大陸的產能呈現 涉及行業面廣泛、絕對過剩程度高、持續時間長等特點。根據大陸「國家信息 中心」的資料顯示,目前產能過剩行業已從鋼鐵、有色金屬、建材、化工、造 船等傳統行業擴展到風電、太陽能光伏、碳纖維等新興戰略性產業,許多行業 產能利用率不足75%,處於嚴重過剩的狀態。   面對著經濟增長下滑的情勢,大陸內部自然出現要求決策部門應提出經濟 刺激方案的呼籲,但是在考量到大陸經濟體制中結構性因素對經濟起伏波動的 負面影響,以及當前大陸經濟情勢所存在的問題,新政府不得不對長期以來所 實施的宏觀經濟調控政策做出大幅的調整,不再走傳統擴大內需的老路,主要 是要避免經濟情勢的持續惡化。

肆、金融去槓桿化以防止金融風險

  市場化改革的政策思維也切實運用於解決產能過剩和金融風險的問題上。 在解決產能過剩問題方面,李克強指出,家電、服裝等行業早已走上市場化軌 道,靠市場優勝劣汰,沒有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但是像鋼鐵、水泥等行業進 行項目投資時都需要審批的,反而沒有管住管好,以致造成產能嚴重過剩。為 此,李克強下達一系列指令,要求「不要向產能過剩的企業和盲目的建設投資 貸款」、「增加對小微企業的融資」,反映出對生產設備和資金嚴重過剩問題 的擔憂,而市場化改革很顯然已成為新政府解決產能過剩的主要政策思維。   事實上,產能過剩與金融風險二者之間並非孤立,其間有著密切的關聯。 由於過度依賴投資來調控經濟造成產能過剩,實體經濟效益下滑,導致金融業 將資金投向其他領域。然而,當實體經濟效益低落無法吸引資金投注後,其結 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將難有進展。   為因應2008年國際金危機採取4兆元擴大內需的投資,因而推遲本該進行的 結構調整,給大陸經濟帶來產能過剩嚴重、地方政府債務高漲、金融槓桿過高 和通貨膨脹等後果。在此一背景下,銀行向民眾發行大量的中短期理財產品, 將資金投向信託,而信託又投向地方融資平臺和房地產等 長期借貸市場。為了 應付短期理財產品兌付,銀行不斷發行新理財產品來償付到期的理財產品,緊

(6)

急 時 透 過 銀 行 間 市 場 拆 借 來 應 付 。 這 便 是 大 陸 經 濟 潛 藏 金 融 風 險 的 「 影 子 銀 行」。   「影子銀行」所存在的「短借長貸、發新還舊」的模式在今年6月底,因市 場資金緊張而央行又不願拆借時,便爆發了「錢荒」。「錢荒」的發生顯現出 大陸金融體系的偏差。市場資金的流向原本應從金融業到製造業的信貸業務, 但是在通過一連串加槓桿的運作之後,變成金融業「錢滾錢」的遊戲,而資金 價格越來越高,實體製造業領域融資卻越來越難,自然影響實體經濟的發展。 然而,此次「錢荒」的發生,大陸央行並未如以往一般立即出手拯救,而是時 隔5天後才出面維護。一般認為,這是新政府要求敦促銀行加強流動性管理,並 期望引導資金從金融體系轉流入實體經濟的舉措。

伍、各項經濟目標間的矛盾與融合

  黃益平概括出「李克強經濟學」的三大政策支柱,引發各界認為新政府不 會提出刺激經濟措施,並要以「硬著陸」的短痛換取結構調整的長期利益。然 而 , 今 年7月上旬,李克強針對當前大陸經濟情勢表示,「宏觀調控要立足當 前 、 著 眼 長 遠 、 使 經 濟 運 行 處 於 合 理 區 間 , 經 濟 增 長 率 、 就 業 水 平 等 不 滑 出 『下限』,物價漲幅等不超出『上限』」時,卻引發新政府要提出刺激景氣政 策的誤解。   事實上,「穩增長」、「控通膨」、「調結構」、「促改革」一直是大陸 宏 觀 經 濟 調 控 追 尋 的 目 標 。 以 往 確 實 為 了 短 期 刺 激 景 氣 而 推 遲 「 調 結 構 」 和 「促改革」目標的推展。新政府似乎要求將「穩增長」和「調結構」進行適度 的融合。對此,李克強已有全面而深刻的闡述:穩增長可以為調結構創造有效 空間和條件,調結構能夠為經濟發展增添後勁,兩者相輔相成;而透過改革破 除體制機制障礙,則可為穩增長和調結構注入新的動力。   從現實的情勢來看,基於經濟穩定和國家社會經濟安全的考量,維持經濟 的平穩增長是任何一個政府必須追尋的既定目標,大陸新政府自然也不例外。

(7)

「十二五規劃」的社會經濟發展目標也反映在各年的經濟規劃中。2013年大陸 的社會經濟發展主要目標便是:GDP增長7.5%,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控 制在3.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人數900萬人以上,此一社會發展目標將是近期內 大陸宏觀經濟調控所能容忍的限度,也將是大陸宏觀經濟調控追尋的目標。   但是必須強調的是,基於近年來大陸經濟決策思維和經濟發展的需要,並 且在「十二五規劃」中將「包容性增長」概念納入政策考量,要求城鎮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增長率大於經濟增長目標的7%,使經濟 成長的果實能由全民共享,並要求積極解決好民眾所關切的問題。因此,「惠 民生」將是「穩增長」和「調結構」的著力點和觸媒劑。依目前看來,「穩增 長 」 投 資 的 著 力 點 有 五 個 方 向 : 棚 戶 區 改 造 、 中 西 部 鐵 路 投 資 、 城 市 基 礎 建 設、節能環保產業投資、技術改造補貼。這些涉及新型城鎮化發展、消費需求 提 升 ( 包 括 資 訊 消 費 、 寬 頻 建 設 、 智 能 終 端 產 品 ) , 以 及 社 會 保 障 、 勞 動 就 業、教育衛生、收入分配等領域的改革將成為大陸投資的重點領域。

陸、結語

  「李克強經濟學」並非指經濟學理論,基本上其三大支柱只是一組政策架 構或政策組合。此一政策架構自然有李克強個人的經濟思維,也有大陸改革開 放歷程經驗累積而必須做出的調整。根據最近諸多政策和措施的頒布所顯示的 政策意涵,很顯然的,新政府將在「市場化改革」的主軸下,推動經濟發展方 式轉變,增強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斷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的轉型升級,期能 為大陸經濟的永續發展奠定良好的根基。但是短期間在宏觀經濟調控上,「李 克強經濟學」無可避免的還是必須在「穩增長」、「控通膨」、「調結構」、 「促改革」、「惠民生」等長短期目標做出某種程度的選擇,才能發揮宏觀經 濟 調 控 的 效 果 。 但 是 長 期 間 , 進 一 步 推 進 經 濟 體 制 改 革 , 不 論 是 政 府 職 能 轉 變,或是國有企業、壟斷行業、財稅體制,以及土地制度等領域的改革都涉及 利益格局的重新調整,這才是「 李克強經濟學」推展市場化改革所將面臨的嚴 重挑戰。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拾荒其實就是進行物質再使用與再生利用的 一個流程;依據這個條文的精神,比起能源 回收與妥善處理 拾荒更符合 十

加拿大屬於已開發國家,是全球第 16 大經濟體,2018 年國 內生產毛額(GDP)達 2 兆 634 億加元。加拿大是經濟合作

莫三比克蘊藏豐富的天然資源,例漁產、水力資源、森林 與礦產等,曾被 EIU 列為 2010-2015 年非洲經濟成長最快速的

企業 指單一的法律實體 具有組織主權及擁有運用資源的決策權 在一個或多個地點從事經濟活動。當 同機構單位存在於 同一地點 但只要每一個機構單位

道德決策者本身必須意識 ( 知覺 ) 到道德問 題,產生道德感受與認知,才會有後續的判斷

隨著肺炎疫情擴散,與中國大陸經貿往來密切的東南亞各國,經濟各個層面逐漸受到衝擊。中國

亞洲‧矽谷學院 工業技術研究院 資訊工業策進會 產業人才投資方案.

教育成為一種具有政治的 文化行動,這種文化行動 意圖讓那些身處文化邊陲 與經濟不利地位的學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