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綠建築自然通風潛力評估方法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綠建築自然通風潛力評估方法之研究"

Copied!
10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綠建築自然通風潛力評估方法之研究.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自行研究報告. 中華民國 106 年 12 月 (本報告內容及建議,純屬研究小組意見,不代表本機關意見).

(2)

(3) 106301070000G0049 PG10604-0005. 綠建築自然通風潛力評估方法之研究. 計畫主持人:王家瑩.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自行研究報告 中華民國 106 年 12 月 (本報告內容及建議,純屬研究小組意見,不代表本機關意見).

(4)

(5) ARCHITECTUR AND BUILDING RESEARCH INSTITUTE MINISTRY OF THE INTERIOR RESEARCH PROJECT REPORT. A Study on Evaluation Method of Natural Ventilation Potential of Green Building. BY Chia-Ying Wang Dec. 2017.

(6)

(7) 目次. 目次 表目錄. ………………………………………………… II. 圖目錄. ………………………………………………… III. 摘要. ………………………………………………….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 究 緣 起 及 背 景 … … … … … … … … … … … … …. 1. 第二節 研 究 範 圍 … … … … … … … … … … … … … … … …. 5. 第三節 研 究 方 法 及 步 驟 … … … … … … … … … … … … …. 5. 第二章. 通風換氣環境與通風理論……………………. 9. 第一節 氣候條件因子…………………………………………. 9. 第二節 環境因子評估指標…………………………………… 12 第三節 通風理論……………………………………………… 18. 第三章. 臺灣綠建築評估系統………………………… 27. 第一節 臺灣綠建築評估系統 EEWH…………………………… 27 第二節 自然通風評估法……………………………………… 32. 第四章. 綠建築自然通風環境版本差異分析…………… 41. 第一節 案例試算……………………………………………… 43 第二節 通風換氣評估計算流程……………………………… 67 第三節 小結…………………………………………………… 6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 … … … … … … … … … … … … … 71. 附錄. 審查會議紀錄與回應……………………………… 79. 參考文獻 ………………………………………………… 83. I   .

(8) 表目錄 表 2-1. 臺北地區平均溫度統計資料(2012~2016 年)………… 10. 表 2-2. 台灣全年平均風速…………………………………… 11. 表 2-3. 通風換氣的目的與其影響因子……………………… 13. 表 2-4 風速對人體及作業之影響…………………………… 14 表 2-5. 建 築 室 內 熱 環 境 指 標 … … … … … … … … … … … … 14. 表 2-6. PMV 評估階段各值所代表之熱感覺…………………… 15. 表 2-7 混合通風與置換通風方式比較……………………… 24 表 3-1. 臺 灣 綠 建 築 評 估 系 統 E E W H … … … … … … … … … 28. 表 3-2. 分級制度九大指標配分表…………………………… 28. 表 3-3 2012 版通風評估之等級表……………………………  31 表 3-4 2015 版自然通風潛力評估之等級表………………… 31 表 4-1. 102 至 105 年申請室內環境指標(通風換氣環境)之案 件統計………………………………………………… 42. 表 4-2. 2012 版與 2015 版通風換氣評估計算流程比較表…… 67. 表 4-3. 綠建築自然通風環境試算結果……………………… 69  . II   .

(9) 圖目錄 圖 1-1. 研究流程圖……………………………………………. 7. 圖 2-1. 臺北市近 5 年各月份平均氣溫統計……………………. 9. 圖 2-2. 台灣春、秋、冬季平均風速……………………………. 11. 圖 2-3. 室內綜合環境因子指標權重…………………………. 12. 圖 2-4. PMV 與 PPD 關係圖……………………………………. 17. 圖 2-5 PMV 舒適範圍計算表(以臺北氣象資料為例) …………. 18. 圖 2-6 屋頂外牆風壓圖………………………………………. 20. 圖 2-7 屋 頂 形 狀 對 風 壓 係 數 的 影 響 … … … … … … … … …. 20. 圖 2-8 室內外溫差產生的壓力分布…………………………. 23. 圖 2-9 實際的壓力分布………………………………………. 23. 圖 2-10 北京清華大學示範樓通風示意圖……………………. 24. 圖 2-11 置換通風原理圖………………………………………. 25. 圖 3-1. 國際綠建築發展歷程………………………………. 27. 圖 3-2. 綠建築數目民間業界參與逐年增加………………. 28. 圖 3-2. 歷年綠建築標章及候選綠建築證書統計……………. 31. 圖 3-4. EEWH 通風評估之通風路徑開窗示意圖………………. 32. 圖 3-5. EEWH 通風評估之室內深度與淨高比例………………. 33. 圖 3-6. 臨窗通風面積與對流通風面積之關係示意…………. 35. 圖 3-7. 臨窗、對流通風面積示意………………………………. 36. 圖 3-8. 隔間阻擋通風面積示意………………………………. 37. 圖 3-9. 通風路徑轉角角度之和須小於 90°,對流通風面積不 得與臨窗通風面積重複(不得重複計算) ……………. 37. 圖 3-10 一個可通風開口只能有一條通風路徑………………. 38. 圖 4-1. 2012 版可藉由 Excel 協助計算…………………………. 68. 圖 5-1. 空間深度比例與可自然通風面積之關聯……………. 72 III .  .

(10)  . IV   .

(11) 摘要. 摘. 要. 關鍵字:綠建築評估系統、室內環境指標、通風換氣、自然通風潛力 一、 研究緣起 為確保室內人員之舒適度,室內空間是否能有效引入外氣, 成為在設計建築物之面向方位、開口及室內深度時的主要設計考 量。只要配合良好的建築通風設計,便可以提高自然通風的利用 率且有效降低空調使用量。為了鼓勵建築設計能回歸自然通風的 考量,2014 年綠建築評估手冊改版,在室內環境指標中空調節能 的部分納入自然通風潛力 VP(Ventilation Potential)評估法, 並於 2015 年微調修正,該評估法係於建築平面圖上繪製臨窗通 風面積及通風路徑,進行自然通風評估,透過平面配置檢視室內 空間的自然通風性能。 本研究擬針對綠建築評估手冊 2015 版發布實施後,室內環 境指標新增自然通風潛力 VP 後之計算流程進行檢討,並與 2012 版通風換氣評估指標之申請情形比較,藉以充分瞭解綠建築評估 手冊改版後,在通風換氣環境之實際申請現況。 二、 研究方法與過程 為能充分瞭解現行綠建築評估手冊室內環境指標改版後,在 通風換氣環境之申請現況,以及評估計算結果是否能真實反應出 室內自然通風的情形,本研究選擇自 2013 年至 2016 年底,申請 通過 2012 年版及 2015 年版綠建築標章,或取得候選綠建築證書 的評定案例,共計 1,220 案,並篩選申請室內環境指標-通風換 V   .

(12)  . 綠建築自然通風潛力評估方法之研究. 氣環境的案例,2012 年版為 101 案、2015 版為 69 案,再針對這 些案例進行試算與關聯性分析,檢討 2012 版與 2015 版之差異。 三、 重要發現 截至目前為止,本研究進行「室內環境指標-通風換氣 環境」試算之案例,以建築物使用類別分類,有體育場或活 動中心等大型空間 3 案、集合住宅 3 案、加油站辦公室 2 案、 辦公大樓 1 案以及學校校舍 3 案,共計 12 案;2015 版得分 較低的 3 案、得分較高的 3 案、得分相同的 6 案,發現幾點 結果如下: (一) 實際自然通風情形:綠建築評估手冊 2015 年改版後, 以 CFD 數值模擬建築物開窗對室內自然通風的效果,並 將模擬結果化為固定的長寬比例,來進行通風面積計算, 對於室內環境可自然通風空間的認定較 2012 版嚴格, 可以更準確反應室內空間的實際自然通風狀況。 (二) 指標得分影響:2015 版對於室內可自然通風空間的認 定較 2012 版嚴格,故加權得分應會比 2012 版低;但 2015 版在通風換氣環境的評分判斷查核表部分亦做同 步的調整,2015 版將評分判斷最高標,從 100%(1)調降 至 80%(0.8),使得部分案例的評分結果變為相同;故 本研究試算案例中,有 6 案結果是相同的,對於指標的 申請影響不大。 VI   .

(13) 摘要. (三) 計算流程:2012 版需了解建築物平面的開窗數量、開 窗位置、室內深度與淨高,即可檢核該空間是否為可自 然通風空間。2015 版則需要針對各居室空間,逐一繪 製臨窗通風及對流通風範圍,精細的計算可自然通風面 積,繪圖過程需較多時間,但若運用繪圖軟體協助(聚 合線+面積計算功能),便可節省許多計算時間。 四、 主要建議事項 建議一 通風換氣環境評分判斷級距應進一步探討合理性:立即可行建議 主辦機關: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2015 版對於室內可自然通風空間的認定較嚴格,但評分判斷 查核表部分亦同步從 2012 版的 100%(1)調降至 2015 版的 80%(0.8),使得部分案例的評分結果變為相同;而綠建築評估手 冊於 2018 年將再次改版,自然通風潛力 VP 計算方式及評分判斷 查核表亦將再次調整,故可進一步探討各版本間差異,同時可針 對更多案例進行試算,探討評分判斷標準同步調低的合理性。. 建議二 相關研究課題納入綠建築環境科技計畫中辦理:中長期建議 主辦機關: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有關室內自然通風計算流程,是否得運用相關軟體建立一簡. VII   .

(14)  . 綠建築自然通風潛力評估方法之研究. 化且合理的評估運算系統,建議可規劃納入未來綠建築環境科技 計畫中辦理,以利提升該指標申請量,達到空調節能與室內健康 環境之目標。. 建議三 考量將智慧化或建築能源管理系統納入自然通風控制:中長期建 議 主辦機關: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運用自然通風取代空調進而到節能目的,應配合建立自動感 應或主動提示等相關機制或智慧化設備,當到達適合開窗自然通 風的溫濕度條件時,提醒使用者可開啟窗戶停止空調,對於自然 通風或空調節能才能達到實質效益。. VIII   .

(15) ABSTRACT. ABSTRACT Keywords:EEWH、Indoor Environment Indicator、Ventilation and Air Change、Ventilation Potential The EEWH of Taiwan started in 1999 is the only system in the world independently developed based on energy saving characteristics distinct to buildings in the subtropical climate, as well as the first green building assessment system in Asia. It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1995 building energy codes in Taiwan and focuses on ecology, energy saving, waste reduction and health, hence the abbreviation "EEWH". In order to encourage the design of buildings return to natural ventilation. The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Manual was revised in 2015 to bring the Ventilation Potential (VP) method into indoor environment indicator. The VP method is by drawing the window ventilation area and ventilation path on the building plan for natural ventilation assessment and to discuss the natural ventil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indoor space. This study is focus on 2015 VP calculation process reviewing, and comparing with EEWH-2012 edition. To make us realize the actual application status between 2012 and 2015 edition. In this study, we selected cases which applied indoor environment indicator of EEWH green building mark (form 2013 to the end of 2016). There are 101 cases in 2012 edition and 69 cases in 2015 edi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alculate these cases, and analys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2012 and 2015. There are several findings in this research that are described as V   .

(16)  . 綠建築自然通風潛力評估方法之研究. follows: 1.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indoor natural ventilation:2015 VP method is Transformed from CFD numerical simulation. It can reflect the actual natural ventilation of indoor space more accurately. 2. Effects of indicator score:the result of these 12 cases calculation, the porpotion of no effect is 50%. 3. Calculation processes:using 2015 VP assessment method , needs to draw the window ventilation area and ventilation path on the building plan, to calculate the proportion of natural ventilation space. The drawing process would spend lots of time. By using numerical computing software to assist calculation, is one way to save the evaluation time.. VI   .

(17)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緣起及背景 一、 研究緣起 由於目前地球大氣層中包含二氧化碳在內的溫室氣體數量過多 造成了全球暖化,且各國都會區發展迅速,人口以及建設皆往都市集 中,使用鋼筋水泥的建築群聚於都市之中,隨著都市中計畫道路以及 建築群等缺乏透水性的鋪面面積日漸增加,原有的自然生態植栽綠地 遭到破壞,使得都市缺乏保水的機能,也降低了地球蓄水降溫的能力, 都市熱島效應日益嚴重,為了維持室內環境之舒適度,空調的大量使 用造成的能源耗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提高,形成環保問題。隨著生活 水準與節能意識的提高,如何在減少空調耗電的前提下同時維持室內 環境的舒適度,成為必須討論之重要議題。 創新低碳綠建築環境科技計畫係延續前期之綠建築科技計畫,自 104 年開始辦理,配合行政院核定之「永續智慧城市-智慧綠建築與 社區推動方案」,二者相互配合實施之下,在綠建築居住環境、綠建 築永續環境、綠建築節能減碳等議題以及國內綠建築標章制度發展等 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其中綠建築評估系統(EEWH) 係針對臺灣亞熱帶 高溫高濕氣候特性,建立涵蓋生態(Ecology) 、節能 (Energy Saving) 、 1.

(18) 綠建築自然通風潛力評估方法之研究. 減廢(Waste Reduction) 、健康(Health)4 大範疇,不僅為全世界 第 4 個實施具科學量化的綠建築評估系統,同時也是第 1 個針對熱帶 及亞熱帶高溫、高濕氣候獨立發展綠建築評估的國家。 為因應日新月異之綠建築科技技術進步、提升國內綠建築技術, 使綠建築評估制度更為完備,內政部建築研究所考量國內建築產業需 要、及公會與相關專家學者建議,每三年辦理版本更新規劃與滾動檢 討,於 2012 年完成綠建築分類評估體系,將我國原有一體適用的綠 建築評估通用版本,發展為綠建築評估家族,包括基本型(EEWH-BC)、 住宿類(EEWH-RS)、社區類(EEWH-EC)、舊建築改善類(EEWH-RN) 及廠房類(EEWH-GF)等五類,從此我國正式邁入綠建築分類評估的 時代,並於 2015 年全面更新手冊,2017 年擴大實施範圍推動標章認 證國際化,完成綠建築評估手側-境外版(EEWH-OS),形成六大類評估 家族體系,使評估功能更加完備,有效落實節能減碳目標。 台灣位處於亞熱帶氣候區,是屬於典型的熱濕氣候,應在建築初 始設計時將能源需求合併考量,直接利用設計手法達到室內健康舒適 的基本條件。綠建築九大指標中,通風換氣為室內環境指標的主要評 估重點之一,又以室內空調設備之影響最大。由於台灣夏季氣候大部 分時間的室外溫度高於室內溫度,必須搭配空氣調節設備,使室內維 持舒適的溫度與良好之空氣品質。 2.

(19) 第一章 緒論. 為確保室內人員之舒適度,室內空間是否能有效引入外氣,「通 風」成為在設計建築物時的主要設計考量,而影響因子包括座向方位、 開口之位置、大小、數量及室內深度等,期能配合良好的建築通風設 計,提高自然通風的利用率,有效降低空調使用量。為了鼓勵建築設 計能回歸自然通風的考量,2015 年重新改版綠建築評估手冊中,在 室內環境指標中新增自然通風潛力 VP(Ventilation Potential)評 估法,取代原有的通風評估。VP 是在建築平面圖上繪製通風面積及 通風路徑對室內自然通風進行評估,能有效的透過數值判斷平面配置 的自然通風性能,並針對 VP 在 0.5~0.9 之間的案例進行自然通風空 調耗能折減率(Vac)之計算,可得到因自然通風而可減少的空調耗 能折減率。 本研究針對綠建築評估手冊 2015 版發布實施後,室內環境指標 新增自然通風潛力 VP 後之計算流程進行檢討,並與 2012 版通風換氣 評估指標之申請情形比較,藉以充分瞭解綠建築評估手冊改版後,在 通風換氣環境之實際申請現況。 二、 研究目的 為提升我國 EEWH 綠建築評估系統,持續推動建築零碳發展,進 一步推動我國綠建築永續發展,104-107 年度之「創新低碳綠建築環 境科技計畫」賡續辦理「低碳綠建築與節能減碳科技」、「生態環境 3.

(20) 綠建築自然通風潛力評估方法之研究. 與低碳城市評估機制」、「創新低碳建築材料工法技術與開發應用」、 「綠建築法制教育與應用推廣」等四大主軸之相關研究,並將各研究 計畫成果運用在綠建築法令與相關節能減碳技術上。 而為因應 EEWH 之室內環境指標及環保署「室內空氣品質管理 法」之正式推行,在建築物室內環境品質之維持與節能部分應進一步 討論,在綠建築評估手冊-2012 版,室內環境指標之通風換氣環境方 面,係利用空間淨高與深度之比例逐一檢討建築空間通風能力;而 2015 年版的綠建築評估手冊提出之自然通風潛力 VP(Ventilation Potential)評估法,是在建築平面圖上繪製通風面積及通風路徑來進行 對室內通風之整體性評估,透過數值判斷空間配置的通風性能。 然而,綠建築評估手冊改版後,在通風換氣環境的得分計算上, 常有申請者反應其計算流程繁複不易操作,故本研究主要針對綠建築 評估手冊-2012 版及 2015 版的基本型與住宿類建築,選取申請室內環 境指標-通風換氣環境之案件,比較各個案例使用 2 種版本計算後的 結果,其目的如下: (一) 瞭解綠建築評估手冊室內環境指標改版後,在通風換氣環境之 實際申請現況。 (二) 探討綠建築評估手冊 2012 版與 2015 版兩者在通風換氣環境的 評估基準與差異,以及反應室內自然通風情形的合理性。 4.

(21) 第一章 緒論. (三) 針對申請綠建築評估手冊-2012 版及 2015 版的基本型與住宿類 綠建築標章之案例進行試算操作,探討操作不易之原因或簡化 的可行性。. 第二節 研究範圍 本研究主要蒐集綠建築評估手冊-2012 版及 2015 版之基本型及 住宿類的綠建築標章申請案例,並檢視其中申請室內環境指標之通風 換氣環境的部份,探討 2015 年版新增自然通風潛力 VP 後之計算與 2012 版通風換氣評估指標之間的差異, 2015 年版新增自然通風潛力 VP 評估法,是針對建築整體空間的 自然通風性能做判斷,適用於擁有足夠開窗、可自然通風型的建築物 室內空間,因此全中央空調的醫院、百貨、旅館或機場等較大型且多 屬密閉空間的建築物不適合此評估法。. 第三節 研究方法及步驟 一、 研究方法 為能充分瞭解現行綠建築評估手冊室內環境指標改版後,在 通風換氣環境之申請現況,以及評估計算結果是否能真實反應出 室內自然通風的情形,本研究選擇自 2013 年至 2016 年底,申請 通過 2012 年版及 2015 年版綠建築標章,或取得候選綠建築證書 的評定案例,共計 1,220 案,並篩選申請室內環境指標-通風換氣 5.

(22) 綠建築自然通風潛力評估方法之研究. 環境的案例,2012 年版為 101 案、2015 版為 69 案, 再針對這些 案例進行試算與關聯性分析,檢討 2012 版與 2015 版之差異,而 不著重在探討理論探研,其中所採用之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項 目: (一) 文獻回顧:蒐集國內外有關建築物通風換氣,對於室內環境、 人體健康及空調節能影響之相關文獻。 (二) 個案分析:蒐集 2012、2015 版的綠建築標章之案例,並針對基 本型與住宿類,篩選有申請室內環境指標-通風換氣環境的案例, 進行繪圖與試算。 (三) 比較分析:探討 2015 年版新增自然通風潛力 VP 後之計算,與 2012 版計算室內自然通風比例評估法之間的差異。 (四) 歸納整理:藉由各案例的試算操作與比較,探討二版本反應室 內自然通風情形的合理性,提出操作不易之原因或簡化的可行 性。. 6.

(23) 第一章 緒論. 二、 研究步驟 本研究進行步驟流程如下: 研究緣起與目的. 蒐集文獻. 文獻整理與案例探討. 建立研究架構與方法. 綠建築評估手冊-2015 版 (自然通風潛力 VP). 綠建築評估手冊-2012 版 (可自然通風封空間面積). 單側(相鄰側) 開窗. 相對側(多側) 開窗. 臨窗通風面積. 計算通風面積比例. 對流通風路徑. 計算通風潛力 VP 值. 綜合比較. 結論與建議. 圖 1-1 研究流程圖. 7.

(24) 綠建築自然通風潛力評估方法之研究. 8.

(25) 第二章 通風換氣環境與通風理論. 第二章 通風換氣環境與通風理論 第一節 氣候條件因子 一、氣溫 台灣位於北緯 22 度至 25 度之間,屬熱帶和副熱帶氣候區, 溫度的變化在過去 30 年間(1981-2010)大約在 15~30 度間,四面 環海的氣候受到海洋與洋流的調節,冬季有來自西伯利亞的大陸 冷高壓,以東北季風為主,夏季則有來自太平洋的海洋性高氣 壓,以西南季風為主,形成溫暖潮濕的氣候。 【C1】. 舒適溫度範圍. 圖 2-1 臺北市近 5 年各月份平均氣溫統計【C1】 如圖 2-1 所示,以臺北市為例,從過去 5 年(2012 年 1 月至 2016 年 12 月)月均溫來看,一年之中,氣溫在舒適範圍、適合引 入外氣自然通風的月份有 1 月至 4 月、10 月至 12 月;5 月至 9 月 溫度過熱,需空調設備使其控制在舒適範圍內(溫度舒適範圍約為 17~26℃)。. 9.

(26) 綠建築自然通風潛力評估方法之研究. 表 2-1 臺北地區近 5 年各月份平均氣溫統計(2012~2016 年) 冬. 春. 夏. 秋. 冬 十一 十二.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月. 月. 氣溫 16.46 16.9 18.8 22.68 26.06 28.88 30.18 29.54 28.02 25.04 22.16 17.94 (℃). 資料來源︰取自中央氣象局全球資訊網,2017. 二、戶外風速 由中央氣象局 1981~2010 年的統計資料表 2-2、圖 2-2 所示, 全台灣的全年平均風速為 2.5m/s。戶外風速超過 1.5m/s 時,依風 力可促成自然之換氣。臺灣在春、秋、冬季的風速與氣溫,大部 份的時間皆可利用自然通風來達到空調節能之目的。【C1】 表 2-2 臺灣全年平均風速 地名.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平均. 淡水. 2.3. 2.3. 2.2. 2. 1.9. 1.8. 2. 2. 2. 2.3. 2.4. 2.4. 2.1. 鞍部. 3.5. 3.4. 3.2. 3. 2.7. 2.6. 3. 3.3. 3.8. 3.7. 3.8. 3.6. 3.3. 臺北. 2.8. 2.7. 2.6. 2.7. 2.6. 2.2. 2.2. 2.4. 2.9. 3.4. 3.3. 3. 2.7. 竹子湖. 2.9. 2.7. 2.2. 1.8. 1.6. 1.4. 1.2. 1.3. 1.8. 2.5. 2.7. 2.7. 2.1. 基隆. 3.5. 3.3. 2.9. 2.5. 2.3. 2.3. 2.6. 2.8. 3.1. 3.5. 3.7. 3.6. 3. 花蓮. 2.7. 2.6. 2.5. 2.4. 2.2. 2.3. 2.5. 2.3. 2.4. 2.7. 2.7. 2.8. 2.5. 蘇澳. 3. 2.9. 2.7. 2.4. 2.2. 2.2. 2.9. 2.8. 2.9. 3. 2.9. 3. 2.7. 宜蘭. 1.6. 1.6. 1.6. 1.6. 1.5. 1.6. 2. 2. 2.1. 1.9. 1.6. 1.6. 1.7. 澎湖. 5.6. 5.3. 4.5. 3.7. 3.2. 3.3. 2.8. 2.8. 3.8. 5.6. 5.8. 5.9. 4.4. 臺南. 3.8. 3.6. 3.3. 2.9. 2.8. 3.1. 3.1. 3.1. 2.9. 2.9. 3.2. 3.6. 3.2. 高雄. 2.5. 2.5. 2.4. 2.3. 2.3. 2.4. 2.6. 2.5. 2.3. 2.1. 2.1. 2.3. 2.4. 嘉義. 2.6. 2.6. 2.4. 2.1. 2.1. 2.4. 2.5. 2.3. 2. 1.9. 2.1. 2.3. 2.3. 臺中. 1.7. 1.6. 1.6. 1.4. 1.4. 1.5. 1.5. 1.4. 1.4. 1.6. 1.6. 1.6. 1.5. 阿里山. 1.2. 1.4. 1.4. 1.2. 1.1. 1.1. 1.1. 1.1. 1. 0.9. 1. 1.1. 1.1. 大武. 2.9. 2.7. 2.5. 2.2. 2. 1.9. 2. 1.9. 2.2. 3. 3.4. 3.2. 2.5. 新竹. 3.4. 3.2. 2.7. 2.3. 2. 2.2. 2.1. 2. 2.6. 3.7. 3.7. 3.8. 2.8. 10.

(27) 第二章 通風換氣環境與通風理論 恆春. 4.2. 3.9. 3.5. 3.1. 2.7. 2.5. 2.6. 2.4. 2.8. 4.1. 4.9. 4.7. 3.5. 成功. 4. 3.7. 3.3. 3. 2.7. 2.5. 2.6. 2.7. 3.3. 4.2. 4.4. 4.2. 3.4. 日月潭. 1. 1.1. 1.1. 1.1. 1.1. 1.2. 1.2. 1.2. 1.1. 1. 1. 1. 1.1. 1.9. 1.9. 1.8. 1.7. 1.6. 1.7. 1.7. 1.7. 1.8. 2. 2.1. 2. 1.8. 臺東 平均. 2.51. 圖 2-2 台灣春、秋、冬季平均風速 三、相對溼度 表 2-3 臺灣地區平均相對濕度統計資料(1981~2010 年) 冬. 春. 夏. 秋. 冬 十一 十二.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月. 月. 相對 溼度. 77.5 80.1 78.7 78.4 78.8 79.0 77.0 77.7 77.0 74.6 74.9 77.4. (%). 11.

(28) 綠建築自然通風潛力評估方法之研究. 第二節 環境因子評估指標 一、環境因子評估指標之選定. 圖 2-3 室內綜合環境因子指標權重 在室內物理環境狀態指標 IEI 評估中,對室內音環境、光環 境、溫熱環境、空氣環境、水環境、綠環境、震動環境與電磁環 境,進行各領域各因子間的權重分析,求得其相對權重結果;其 指標乃依據近年來臺灣地區建築物室內環境之問題點,考量室內 人員之健康及舒適性之必要環境,如圖 2-3 所示。 【C3】 室內物理環境狀態指標 IEI 評估項目中,最主要的分別是空 氣環境佔比率為 0.221、溫熱環境佔比率為 0.159,可知要評估室 內綜合環境因子優劣,必須先以空氣環境與溫熱環境優先分析探 討。 【C4】 二、通風換氣之目的與方式 建築物室內通風換氣的目的,在於使得建築空間中使用的人 員或是運轉的機器能夠得到最適宜的環境,以維護其健康或是發 12.

(29) 第二章 通風換氣環境與通風理論. 揮其最大運轉效能。因此非空調型的建築物,最常運用自然通風 換氣的方式,藉此改變室內空氣的溫、溼度、氣流分布及改善通 風路徑,以確保該空間使用時的舒適性之目的。通風換氣的目的 與其影響因子綜合整理。如表 2-4 所示。 表 2-4 通風換氣的目的與其影響因子【C2】 目. 的. 影. 響. 因. 子. 1.細菌、黴菌、粉塵。. 冬. 2.煙塵、浮游微粒(PM10)。. 季. 3.水蒸氣及其他氣體。. 時. 4.化學物產生之臭氣及人體體臭。. 探. 5.各種有害氣體(HCHO、VOC)。. 討. 1.排除並更新污染之空氣. 1.溫度之調節。 2.改變並更新空氣之溫度與溼度 2.溼度之調節。 1.以無感氣流為標準(以冬季為主) 。 3.空氣流動對於生理上的效應 2.以有感氣流為標準(以夏季為主)。. 三、自然通風與人體舒適度之關係 由於建築物外牆開口部與外部自然環境直接接觸,對於開口 部的建築設計上應考慮將夏季的微風大量引進室內,在有感氣流 且不影響舒適性為前提的吹拂下,經過室內居住者活動區域,氣 流直接吹到人體,增加人體的散熱量,將多餘的熱及濕氣帶出室 外,使人感受到涼爽。適當流通的氣流有助於室內人員體表熱輻 射,提高熱舒適性,亦有助於減少室內空調負荷,而於冬季的寒 冷氣候時,外牆開口都應慎防賊風(侵入室內之風速超過 0.2~ 0.25 m/sec 以上)侵入室內,造成在室內人員有不舒適之感覺。 而風速對人體及作業之影響,如表 2-5 所示。 13.

(30) 綠建築自然通風潛力評估方法之研究. 表 2-5 風速對人體及作業之影響【C5】 風 速 大 小. 對. 人. 體. 及. 作. 業. 之. 影. 響. 0 ~0.25m/sec. 不易察覺。. 0.25~0.5m/sec. 愉快,不影響工作。. 0.5 ~1.0m/sec. 一般愉快,但須提防薄紙被吹散(如稿紙) 。. 1.0 ~1.5m/sec. 稍有風擊及令人討厭之吹襲,草面紙張吹散。. 1.5 ~7.0m/sec. 風擊明顯,薄紙吹揚,厚紙吹散。若欲維持良好之工作效率 及健康條件,需改正適當之風量及控制風的路徑。. 四、室內溫熱環境之評估指標 影響室內環境中人體之舒適感覺的主要因素有氣溫、溼度、 氣流與輻射熱,但為有效的評估人體對周圍環境之舒適感與空間 物理量之關係,許多研究對這四個要素做出溫感表示法,以定量 的方式探討其相關性,如表 2-6。【C6】 表 2-6 建築室內熱環境指標 評估項目. 物理單位. 相關參數 溫度、濕度、風速、平均輻射溫度、著. 預測的平均回答值 PMV. 衣量、代謝量、水蒸氣壓. 修正有效溫度 CET. ℃. 球溫度、濕度、風速. 新有效溫度 ET. ℃. 溫度、濕度、風速. 等價溫度 ET*. ℉. 溫度、風速、平均輻射溫度、水蒸氣壓. 作用溫度 OT. ℃. 溫度、平均輻射溫度. 不快指數 DI. 溫度、濕球溫度. 作業位置垂直溫差. ℃. 溫度. 日射量. w/m2. 溫度. ℃. 溫度. 濕度. ﹪. 濕度. 風速. w/s. 風速. 日射量. 14.

(31) 第二章 通風換氣環境與通風理論. 西元 1972 年,丹麥技術大學的 P.O.Franger 提出了 PMV (Predicted Mean Vote),對 1300 人左右進行心理與熱環境之試 驗,於「人工控制熱環境實驗室中進行」 ,將其心理量依氣溫、 濕度、氣流、著衣量及工作強度等物理進行統計分析,以找尋舒 適與不快之範圍,以便進一步確立 PMV 與 PPD 評估指標,此指 標是以人體的熱量進出為基準,明確地指出人體的熱舒適性受到 六個熱環境物理量:風溫、風速、空氣溼度、平均輻射溫度、人 體活動量以及著衣量的影響,均以定量方式探討,整理如表 2-2-5 所示: PMV 的原文為 Predicted Mean Vote,為「預測的平均回答 值」的意思,提供衡量人體在環境中的舒適度的一參考平均值。 PMV 的主觀評估共分為 7 個階段,值從+3 到-3,中立點 0 表 示熱感覺適中的狀況,其各值所代表之熱感覺如表 2-7,國際標 準化組織 ISO 7730(12-15-1994)以規定 PMV:-0.5~0.5 範圍內 為室內熱舒適指標。 表 2-7 PMV 評估階段各值所代表之熱感覺 PMV 值 -3. -2. -1. 0. +1. +2. +3. 冷. 涼. 稍涼. 舒適. 稍暖. 暖. 熱. (slightly. (neutral. (slightl. cool). ). y warm). (cold) (cool). (warm (hot). +0.5~-0.5 之範圍內為人類居住空間的舒適範圍. 15. ).

(32) 綠建築自然通風潛力評估方法之研究. 而綜合熱環境物理量的舒適心理指標是運用統計方法而得 的定量函數關係, PMV 計算公式經 ISO 7730 修正後如(式 2-1)所示: PMV=(0.303exp(-0.036M)+0.028)×{(M-W)-3.05 [5.73-0.007(M-W)-Pa]-0.42[(M-W)-58.15] -0.0173M(5.87-Pa)+0.0014M(34-ta)-3.96-8×fcl×[(tcl } +273)4-(MRT+273)4]-fcl×hc×(tcl-ta). (2-1). 式中: tcl:衣服表面溫度(℃) tcl=35.7-0.025(M-W)-0.155×lcl×{3.96×10-8×fcl×[(tcl +273)4-(MRT+273)4]-fcl×hc×(tcl-ta)} fcl:著衣時表面積(Acl)/裸體時表面積(Ad) fcl=1.00+0.2,當 lcl<0.5clo hc:對流熱傳遞率(W/(m2K)) hc=2.38×(tcl-ta)0.25,當 2.38×(tcl-ta)0.25>12.1 =12.1. ,當 2.38×(tcl-ta)0.25<12.1. M:代謝量(W/m2) W:外部工作強度(W/m2) ,對大部分代謝量均可設為 0 lcl:衣服的熱阻(col),1clo=0.155m2K/W ta:空氣溫度(℃) pa:水蒸氣分壓(Kpa) MRT:平均輻射溫度(℃) V:風速(m/s). 16.

(33) 第二章 通風換氣環境與通風理論. PPD 指標原文為 Predicted Percentage Dissatisfied,意為「預 測不滿意百分比」 ,為人們不滿意度之評估指標。 根據 PMV 評估後的七個心理尺度,經過試驗而獲得感到不 滿意等級的熱感覺人數佔總人數之百分比,可繪製出 PMV-PPD 相關曲線圖,如圖 2-4,利用 PMV-PPD 關係圖,可獲得人在不 同著裝、不同工作及不同室內熱環境的熱感覺,圖中顯示,即使 在 PMV=0 的舒適情況下,仍有 5%的人感到不滿意。. 圖 2-4 PMV 與 PPD 關係圖 美 國 冷 凍 空 調 協 會 (American Society of Heating , Refrigerating , and Air-conditioning Engineer,ASHRAE) ASHRAE Standard 55 的建議【E4】 ,室內舒適溫度夏季為 23~26℃、冬季 為 20~23.5℃、濕度為 30%~65%。但居住於熱帶地區的居民對熱 舒適的接受範圍較其它氣候地區高,可大於±0.5。Wong 等人 【E5,E6】明確指出,熱濕氣候之地區如新加坡,其室內環境之 PMV 值只要在+1 以下,當地居民仍能忍受並且感覺舒適。. 17.

(34) 綠建築自然通風潛力評估方法之研究. 以臺北市為例,過去 1981 至 2010 年之間,夏季平均溫度 28.7℃、相對濕度 74.8%、平均風速 2.5m/s。運用 CBE Thermal Comfort Tool,可計算出臺北在夏季,當地居民仍能忍受並且感 覺舒適(PMV<+1)的溫度約為 32℃,如圖 2-5;若能引進足夠的 自然通風,確實能夠減少臺北地區在夏季開啟空調的時間,達到 空調節能的成效。. 圖 2-5 PMV 舒適範圍計算表(以臺北氣象資料為例)【E3】. 第三節 通風理論 建築物通風主要是以空氣流通的方式來提供新鮮的空氣,藉 以稀釋或排除室內的污染物,使室內空氣維持在舒適的程度與品 質。建築物可藉由機械或自然通風達到換氣的需求。以下分別將 通風與換氣加以說明。 換氣依動力的來源不同分成以自然力的自然換氣及機械力 的人工換氣;而自然換氣又細分為兩種,一為以室外溫度差作為 18.

(35) 第二章 通風換氣環境與通風理論. 動力的重力換氣,二為以加諸建物外壁面風壓為動力的重力換 氣。人工換氣則是以換氣扇、送風機等機械力為原動力。誘導式 自然通風的方式有二種,為風力通風以及浮力通風,另一個則為 機械通風。 一、 風力通風 風力換氣為通風的典型形態,靠風壓作用而達成換氣; 戶外風速超過 1.5m/s 時,依風力可促成自然之換氣。此項換 氣是由換氣孔、門窗之間隙所侵入之空氣及自該處吸出之空 氣所達成,其換氣量依開口部之配置情形而定,故建築物之 開口部位應依其夏季之主要風向而決定之。 如圖 2-6 所示,風速較大時,建築物之背風面因有負壓 而有吸力,故風壓係數較其他部位大,依風力計算其換氣量 時,應按迎風面及背風面兩面換氣和計算。【C2】. 圖 2-6 屋頂外牆風壓圖 19.

(36) 綠建築自然通風潛力評估方法之研究. 而建築物屋頂形狀對於風壓係數的影響,於【E1】中以 一面積 30 ㎡、高度 3~4m、斜屋頂向迎風面傾斜 10 度的建築 物作為與其他屋頂形式比較的參考依據,其風壓係數 C0= 0.6;圖 2-7 為其他各屋頂形狀之壓係數與 C0 間之關係。. 圖 2-7 屋頂形狀對風壓係數的影響. 基本通風理論式如下: 【E2】 Unidirectional (one way) flow through a simple opening Volume flow rate (m3/s) Q  Cd A. 2 p . (a). Mass flow rate (kg/s) Q  C d A. 2p . (b). 20.

(37) 第二章 通風換氣環境與通風理論. Cd :discharge coefficient 流量係數。當牆厚度相對於開 口直徑很小時,Cd 的常用值為 0.63,反之則為 0.8 A :area of opening (m2) 開口面積 ρ :density of air (kg/m3)空氣密度 △p:statistic pressure difference (kg/m2)靜壓力差 For steady wind driven flow, Ps = Cp Pv. (c). Pv:wind velocity pressure △p is given by: △p = 0.5 ρVrCp. (d). Vr :風速 Cp :開口部壓力係數 For a number of openings in parallel 多個平行開口部: Cd A= . Cd Ai. (e). and1 for a number of openings in series 續列的開口部: 1  Cd A2  (Cd A)i2. (f). 因此當上下各有一個牆厚度小的開口時 1 1 1  2 2  2 2 2 Cd Atotal Cd Aupper Cd Alower. (f-1). 此二開口面積相等且皆為 A時 1 2. Cd Atotal 2. . 2. Cd A2. (f-2). 因此當一個空間內有一對牆厚度小且面積皆為 A 的開 口,氣流一進一出,且室內流阻很小時,式(1)成為 Q  C d Atotal. p. . (g) 21.

(38) 綠建築自然通風潛力評估方法之研究. 二、 重力通風 (一) 換氣的動力 換氣動力分為自然力產生的換氣和人為力控制的換氣 二種。前者叫做自然換氣,又可細分為以室內外溫差(空 氣密度差)做原動力的重力換氣,和加諸建物的外壁面風 壓為原動力的風力換氣二種,兩者的差別相當大。另外一 種則是以換氣扇、送風機等機械力為原動力來強制進行換 氣,因此叫人工換氣或動力換氣,也可稱為機械換氣。 自然換氣的力量有限,因此如果室內需要大量換氣 時,就得使用人工換氣的方法,否則無法達到所要求的換 氣量。 (二) 重力換氣的原理 室內外氣溫不同時,則空氣之密度即有差異,產生壓 力差而達成換氣作用。一般而言,室內氣溫較外氣溫為高, 因此較輕的室內空氣自上方開口向外溢出,而較重的外氣 自下方開口流入室內,此為重力換氣的原理,故重力換氣 又稱為浮力換氣。 空氣會流動是因為有壓力差(氣壓差)的關係,這時 室內周壁壓力差的分布,就像(圖 2-8)一樣(實際上即使 在同一房間內,高度不同溫度也就不同,因此壓力不完全 是(圖 2-8)直線分布,而是(圖 2-9)般的曲線分布形狀), 而中間壓力差為 0 的地方,叫做中性帶。. 22.

(39) 第二章 通風換氣環境與通風理論. 圖 2-8 室內外溫差產生的壓力分布. 圖 2-9 實際的壓力分布. (三) 煙囪效應(浮力通風) 室內空間氣溫大於室外空氣溫度時,室內空氣密度低 於室外空氣室內外有了溫差就會產生差異而形成自然通 風。此時中間壓力差為零(又稱中性帶) ,一般中性軸的下 方是空氣流入側而上方則是空氣流出側。由於空氣溫度影 響了密度,熱空氣密度小,重量輕,向上升。冷空氣密度 大,重量重,向下降。因此可藉由冷熱空氣之交替作用, 使冷空氣流入空間之內而將空間原來熱空氣向上向外排 出。煙囪的作用即在於利用於此冷熱空氣密度之不同導出 此熱空氣,因此此種利用冷熱空氣密度差異之排氣作用稱 為煙囪效應。 【C7】 北京清華大學在超低能耗示範樓中,亦應用了煙囪效 應,結合熱壓通風以及風壓通風,配合建築物本身之結構 形式,及外部的環境特點,在走廊及樓梯間設置三個通風 豎井,負責不同樓層的熱壓通風,並於屋頂設置玻璃煙囪, 利用太陽之輻射熱能強化通風,如圖 2-10。【C8】. 23.

(40) 綠建築自然通風潛力評估方法之研究. 圖 2-10 北京清華大學示範樓通風示意圖 三、 置換通風 置換通風為機械通風的一種,起源於北歐,為一種新 型的通風形式,1978 年德國柏林的一家鑄造車間首先使用 了置換通風裝置。現在置換通風廣泛應用於工業建築、民 用建築和公共建築,北歐的一些國家 50%的工業通風系 統、25%的辦公通風系統採用了置換通風系統。我國的一些 工程開始採用了置換通風系統,並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置換通風可使人員工作區域具有較高的空氣品質、熱 舒適性與通風效率,同時也能節約建築耗能,其工作原理 是將極低的送風速度(0.25m/s 以下)將新鮮的冷空氣由房 間底部送入室內,由於送入的冷空氣密度大而沉積在房間 底部,當冷空氣受人員、設備等熱源影響而加熱形成上升 氣流,將熱空氣帶至房間上部,脫離人員之工作區。回風 口設於房間頂部,熱空氣就從頂部排出,如圖 2-11。【C9】 24.

(41) 第二章 通風換氣環境與通風理論. 圖 2-11 置換通風原理圖 由於置換通風使用接近地面或人體高度的出風口或新 鮮空氣入口,常用約 13 ℃的出風溫度會造成風擊(cold drafting),所以當風速控制在一般狀況時,出風溫度常要提 高至 18 ℃以上,風管截面積因此加大,造成增加管道造價 與管道間尺寸的缺點。然而,由於室內溫度分布會有層化 的現象,下低上高,舒適溫度只要控制在人活動的高度就 可,反而可以降低冷凍噸數,降低耗電量。 表 2-8 混合通風與置換通風方式比較【C9】 混合通風. 置換通風. 目標. 全室溫溼度均勻. 工作區舒適性. 動力. 流體動力控制. 浮力控制. 原理. 氣流強烈摻混. 氣流擴散浮力提升. 送風溫差大風速高. 送風溫差小風速低. 流態. 回流區為紊流區. 送風區為層流區. 分布. 上下均勻. 溫度分層. 效果. 消除全室負荷. 消除工作區負荷. 空氣品質接近於回風. 空氣品質接近於送風. 25.

(42) 綠建築自然通風潛力評估方法之研究. 26.

(43) 第三章 臺灣 灣綠建築評估 估系統. 第三 三章 臺灣 灣綠建築 築評估系 系統 第一節 節 臺灣綠 綠建築評 評估系統 EEWH 一、 發展背 背景 由 由於氣候變 變遷及溫室 室效應造 造成之全球 球暖化,世 世界各國均 均致 力於發 發展具節能 能及對環境 境友善的「綠建築」 ;在日本 本稱「環境 境共 生建築 築」 ,歐美 美國家則稱 稱之為「生 生態建築」 」、 「永續建 建築」。 我 我國的綠建 建築係以臺 臺灣亞熱 熱帶高溫高 高濕氣候特 特性,掌握 握國 內建築 築物對生態 態(Ecologgy) 、節能 能(Energy Saving) 、 、減廢(W Waste Reduction) 、健 健康(Heallth)之需 需求,訂定 定我國的綠 綠建築評估 估系 簡稱 EEW WH)及標 標章制度,並自 19999 年開始 始實施,臺 臺灣 統(簡 為僅次 次於英國、美國及加 加拿大之 之後,第四 四個實施具 具科學量化 化的 綠建築 築評估系統 統,同時也 也是目前 前唯一獨立 立發展且適 適於熱帶及 及亞 熱帶的 的評估系統 統。. 圖 3-1 國際綠建築 國 築發展歷程 程 27.

(44) 綠建築自然通風潛力評估方法之研究. 政府建立「綠建築標章制度」以來,綠建築政策已經成為 我國永續發展政策中最重要的一環。2001 年行政院核定實施 「綠建築推動方案」,要求總工程經費五千萬元以上的公有新 建建築物必須取得「候選綠建築證書」始可發包施工,亦即由 政府帶頭做起,引導民間業界跟進,更令我國綠建築發展突飛 猛進,成效卓著,成為世界綠建築政策最有成效的國家之一。. 圖 3-2 綠建築數目民間業界參與逐年增加 綠建築九大評估指標系統,包括: 「綠化量」 、 「基地保水」、 「水資源」 、 「日常節能」 、 「二氧化碳減量」 、 「廢棄物減量」 、及 「污水垃圾改善」 、 「生物多樣性」及「室內環境」 。隨著我國綠 建築設計能力與品質日漸提升,自 2007 年開始推行「綠建築分 級評估制度」 ,等級由合格至最優等依序為合格級、銅級、銀級、 黃金級、鑽石級等五級,除與國際趨勢同步,也是提升綠建築 水準的有效策略。 2008 年行政院推出「生態城市綠建築推動方案」,使我國 的綠建築更進一步邁入永續都市政策的階段,2010 年更推出 28.

(45) 第三章 臺灣綠建築評估系統. 「智慧綠建築推動方案」,並於 2016 年賡續推動「永續智慧城 市-智慧綠建築與社區推動方案」,決定擴大綠建築成為永續國 土綠色產業之政策。在前述各項推動方案中,綠建築仍是最核 心的關鍵,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為擴大臺灣 EEWH 評估範疇,並 帶動國內綠建築技術及產業發展,於 2012 年完成綠建築分類 評估體系,將我國原有一體適用的綠建築評估通用版本,發展 為 綠 建 築 評 估 家 族 , 包 括 基 本 型 ( EEWH-BC )、 住 宿 類 (EEWH-RS) 、社區類(EEWH-EC) 、舊建築改善類(EEWH-RN) 及廠房類(EEWH-GF)等五類,從此我國正式邁入綠建築分類 評估的時代,並於 2015 年全面更新手冊,使其評估功能更加完 備,有效落實節能減碳目標。 為因應國際化需求,企業或廠商為增加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及商機,於境外設立工廠或基地建築開發時,主動表達希望能 取得臺灣綠建築標章認證,以提升企業環保永續形象,為減緩 地球暖化善盡一己之力。有鑑於此,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於2017 年以EEWH-BC版為基礎,導入在地氣候條件、相關法令、設計 慣例修正之「當地基準評估法」,於今(106)年完成「境外綠建 築標章申請審核認可及使用作業要點」及出版「綠建築評估手 冊-境外版(EEWH-OS)」,境外綠建築標章認證,自106年7月1 日起開始正式受理申請。 二、 評估架構 臺灣綠建築評估系統EEWH分為4大指標群與9項指標內容 (表2-1),為因應我國缺水缺電的危機,其中日常節能指標與水 資源指標為必要的門檻指標,亦即沒通過該指標,就無法取得 29.

(46) 綠建築自然通風潛力評估方法之研究. 綠建築標章認證。 表 3-1 臺灣綠建築評估系統 EEWH【C10】 指 標 內 容 大指標群. 指標名稱. 評估要項 生態綠網、小生物棲地、. 1.生物多樣性指標 植物多樣化、土壤生態 生態. 節能. 2.綠化量指標. 綠化量、CO2 固定量. 3.基地保水指標. 保水、儲留滲透、軟性防洪. 4.日常節能指標(必要) 外殼、空調、照明節能 5. CO2 減量指標. 建材 CO2 排放量. 6.廢棄物減量指標. 土方平衡、廢棄物減量. 7.室內環境指標. 隔音、採光、通風、建材. 8.水資源指標(必要). 節水器具、雨水、中水再利用. 9.污水垃圾改善指標. 雨水污水分流、垃圾分類、堆肥. 減廢. 健康. EEWH分級制度為了調整各指標單位不同與得分差異的問 題,採用了各項指標得分換算之機制,發展出九大指標配分法, 如表2-2,來控制各項指標對綠建築效益的比重。最高滿分為100 分,為因應政府節能減碳政策,其中較注重且配分比較高的指 標為節能範疇的日常節能指標,共計32分。. 30.

(47) 第三章 臺灣綠建築評估系統. 表 3-2 分級制度九大指標配分表【C10】. 三、 執行成效 本所為推動生態、節能、減廢、健康之綠建築,於民國 89 年建立標章制度,截至 106 年 10 月底止,累計已有 6,727 件公 私有建築物獲得綠建築標章或候選綠建築證書(綠建築標章 2,285 件、候選綠建築證書 4,442 件),預估每年可節省用電約 16.45 億度,節省用水約 7,759 萬噸(相當於 14.18 座以上寶山水 庫的容量),其減少之 CO2 排放量約 92.71 萬噸,相當於 6.22 萬 公頃的人造林(相當於 2.29 個臺北市)面積所吸收的 CO2 量,每 年為業主節省之水電費估計約達 65.35 億元,成效顯著。. 件 數.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標章. 8. 106 .10. 1. 2. 2. 17 43 76 96 96 12 11 17 20 25 20 27 31 26. 候選證書 4. 6. 11 16 25 27 23 30 25 33 21 28 27 35 36 38 37 24 年度. 圖 3-3 歷年綠建築標章及候選綠建築證書統計(總計 6,727 件) 31.

(48) 綠建 建築自然通風潛 潛力評估方法 法之研究. 第 第二節 自然通風 風評估法 法 一、 我國綠 綠建築評估 估手冊 EEEWH 通風評 評估法(20012 年版) 本評 評估主要針 針對所有 有可自然通 通風之居室 室空間進 進行自然通 通風 評估。其 其通風評估 估不只是要 要求可開 開窗設計,其開窗形 形式必須在 在自 然通風時 時能達到有 有效的換氣 氣效果,故另需考 考量其通風 風路徑及室 室內 深度。 所謂 謂通風路徑 徑如圖 3--4 所示,可簡單分 分成單側開 開窗、相鄰 鄰側 開窗、相 相對側開窗 窗及多側開 開窗方式 式,前兩者 者較難使新 新鮮外氣進 進入 室內遠端 端而排除遠 遠端的污 污染物;後兩 兩者可以 以便氣流以 以近似活塞 塞流 的方式將 將室內髒空 空氣推擠出 出去,而 而有較佳的 的空氣置換 換效率。居 居室 若是單側 側開窗或相 相鄰側開 開窗,室內 內淨深不能 能太長;相 相對側開窗 窗及 多側開窗 窗方式也 也有一定的 的淨深限制 制,且皆 皆和室內淨 淨高有關 (圖 3-5),這 這也是為了 了確保室 室內無「死 死域地帶( deadzonne)」。【C C11】. a單 單側通風路徑 徑. b相鄰側 側通風路徑. c相對側通 通風路徑. d多對側通 通風路徑. 圖 3-4 EEW WH 通風 風評估之通 通風路徑開 開窗示意圖 圖. 32.

(49) 第三章 臺灣 灣綠建築評估 估系統. 下列三種 種條件之空 空間為「可 可自然通 通風空間」來作為自 自然通風之 之評 估條件: 1.單側或 或相鄰側 側通風路徑 徑開窗之空 空間深度,在二點五 五倍室內淨 淨高 以內者 者。 2.相對側 側或多側 側通風路徑 徑開窗空間 間至少一 向深度在 在五倍室內 內淨 高以內 內者。 3.以通風 風塔、通風 風道系統 統、送風管 管或其他通 通風器輔助 助達成自然 然通 風效果 果者。. 圖 3-5 EEW WH 通風 風評估之室 室內深度與 與淨高比例 例. 表 3-3 2012 版通風 風評估之等 等級表. 自 然 通 風 型. 可自然 然通 風型建 建築 ( 住 宿 類、學 學校 類與無 無中 央空調 調之 辦公類 類建 築物). 所有 有居室空間 間均為可 可自然通風 風空間. 00 G11=10. 90%%以上居室 室樓地板面 面積為可自 自然通風 空間 間. G12=80 0. 80%%以上居室 室樓地板面 面積為可自 自然通風 空間 間. G13=60 0. 60%%以上居室 室樓地板面 面積為可自 自然通風 空間 間. G14=40 0. 低於 於 60%居 居室樓地板 板面積為可 可自然通 風空 空間. G15=10 0. 33.

(50) 綠建築自然通風潛力評估方法之研究. 上表 3-3 空間類型之評估等級,是以該棟建築物居室符合良好通 風換氣方式之樓地板面積比例給予分數,比例越高者得分越高, 反之越低。. 二、 自然通風潛力 VP 評估法(2015 年版) 自然通風潛力 VP(Ventilation Potential)為建築物因開窗 與平面設計之條件所形成可自然通風之室內面積與其總居室面 積的比例。【C10】 自然通風潛力 VP(Ventilation Potential)係指室內「可 自然通風的居室面積」與「總居室面積」之比值。其中可自然 通風居室面積乃由(1)臨窗通風面積」以及(2)「對流通風 面積」構成(如圖 3-6)。 表 3-4 2015 版自然通風潛力評估之等級表. 自 然 通 風 型. 全年或季 節性採自 然通風之 空間部分 (面積為 Af1) , 以 自然通風 潛力 VP 指 標評估. 0.8≦VP. G11=100. 0.7≦VP<0.8. G12=80. 0.6≦VP<0.7. G13=60. 0.5≦VP<0.6. G14=40. VP<0.5. G15=10. 上表 3-4 自然通風潛力評估之評估等級,是以該棟建築物臨窗 通風面積加上通風路徑面積,與居室面積的比例給予分數,愈 接近 1 代表室內空間的自然通風能力愈佳,反之越低。. 34.

(51) 第三章 臺灣 灣綠建築評估 估系統. 圖 3-6 臨窗 窗通風面積 積與對流 流通風面積 積之關係示 示意 計算 算公式如下 下所示: VPP =Σ(臨窗 窗通風面 面積 VAi + 對流通風 風面積 CAi) /Σ(居 居室面積 Ai) (2) 其 其中: VPP:全棟自 自然通風潛 潛力 VAAi:i 層臨 臨窗通風面 面積(m2) CAAi:i 層對 對流通風面 面積(m2) Aii:i 層梯 梯廳走廊居 居室面積( (m2) 此 VP 值介於 於 0~1 之間 間,愈接近 近 1 則代表 表室內空 空的自然通 通風能力愈 愈佳 。 一) 評估法 法計算方式 式介紹 (一 35.

(52) 綠建 建築自然通風潛 潛力評估方法 法之研究. 1. 居室 室面積認定 定(A) 本 本評估法係 係為了增 增加室內環 環境的舒適 適度而採 採自然通風 風設 計,故 故以人員經 經常活動的 的空間為 為主要評估 估區域,也 也就是居室 室空 間與梯 梯廳走廊之 之部份,包 包含客廳 廳、餐廳、廚房、書 書房、臥室 室等 住戶私 私人空間,部分零 零碎的空間 間如走道則 則可併入客 客廳或餐廳 廳。 但像儲 儲藏室、浴 浴廁、機械 械間、避 避難梯間、不連接外 外氣的地下 下空 間等則 則不需列入 入評估計算 算。. 2. 確認 認「臨窗通 通風面積 VA」 V 「臨窗通 通風」是指 指單側開 開窗因外窗 窗風壓或 窗上下溫 溫差 局部對 對流所引 引起的通風 風,本規 範規定可 可通風開口 口的左右 右邊 界 2. 0m 以內與 與進深 5 .0m 以內 內之居室面 面積為「 臨窗通風 風面 積 VAi」(如圖 圖 3-7)。. 圖 3-7 3. 臨窗 窗、對流通 通風面積示 示意. 36.

(53) 第三章 臺灣 灣綠建築評估 估系統. 但 但被結構牆 牆或隔間阻 阻擋部份 份之面積不 不計入,不 不同開口之 之臨 窗通風 風面積重疊 疊部份亦不 不可重複 複計算。住 住宅空間之 之「臨窗通 通風 面積 VA」可繪圖 V 圖如圖 3--8 所示。. 圖 3-8 隔間 間阻擋通風 風面積示意 意 3. 對流 流通風面積 積(CA) 除了臨窗 窗通風面積 積外,通風 風開口之 之間可連結 結形成通風 風路 徑,也可以增 增加通風的 的居室面積 積,對流 流通風的形 形成是經由 由某 可通 通風開口連 連結至另一 一可通風開 開口,其 其通風面積 積之計算必 必先 繪製 製通風路徑 徑經過的範 範圍來決定 定,故必 必須先行計 計算臨窗通 通風 面積 積後,再判斷 斷通風開 開口之間是 是否可有效 效形成對流 流通風路徑 徑, 如圖 圖 3-9。. 圖 3-9 通風路 路徑轉角 角角度之和 和須小於 90°,對流 9 流通風面積 積不得與臨 臨窗 通 通風面積重 重複(不得 得重複計算 算) 37.

(54) 綠建築自然通風潛力評估方法之研究. 在非臨窗通風面積的範圍內,若有通風路徑經過,可視 為可通風面積。增加可通風面積的大小為通風路徑左右各 2m 此部分即為對流通風面積 CA。在計算的過程中,若此面積若 與臨窗通風面積或其它對流通風面積重疊時則不可重覆計算 如圖 3-10,且若此對流通風面積劃分出評估區域時也不予計 算。. 圖 3-10 一個可通風開口只能有一條通風路徑 通風路徑成立的條件本節依本研究適用範圍以下論述之: (1) 可通風開口所連結的對向開口必須仍為可通風開口。 (2) 通風路徑一般以建築平面圖來作圖,從有效通風開口至另 一通風開口之通風路徑必須順暢,其路徑長度不得超過 20m。 另外其路徑轉彎的角度和不得大於 90°,以確保通風路徑 是較為直接且有效,如圖 3-8。 (3) 一個可通風開口只能有一條通風路徑,如圖 3-9 所示,此 空間雖然三個開窗但僅只能提供一條通風路徑。且此路徑 必須通過非臨窗通風面積,且路徑間不得相交。 4. 自然通風空調耗能折減率 Vac 計算法 自 然 通 風 對 空 調 耗 能 折 減 率 為 Vac ( AC energy 38.

(55) 第三章 臺灣綠建築評估系統. reduction factor for natural ventilation),由於住宿 類建築多在夜間空調,其節能效益較小,因此設定住宿類 建築與其他類建築之最大空調節能效益比為 22.5%與 45%。 本規範依其自然通風潛力之差異,設定兩類建築物之 Vac 計算式如下: 住宿類建築. Vac=1.0-(VP-0.7)×0.75,唯 Vac≦1.0 (3). 其他類建築. Vac=[1.0-(VP-0.4)×0.75]×γ, 唯 Vac≦1.0(4). 空調節能效益比=(1.0-Vac)×100%. (5). 其中 γ:複合式通風控制係數,在中央空調型建築中具此控制 系統者為 1.0,若為手動或非中央空調系統者為 0.5。. (二) 評估法效益 由於台灣夏季氣候大部分時間的室外溫度高於室內溫度, 必須搭配空氣調節設備予適當的引入外氣,使室內維持舒適的 溫度與良好之空氣品質,然而一年之中,外氣溫度在舒適範圍 的期間佔了一年之中的 7 個月,故上述計算自然通風潛力的目 的,在於進一步解析因自然通風而增加之空調節能效益。在春、 秋、冬季且具備自然通風的條件下,可停止空調並打開窗戶通 風,因而收到空調節能之效。. 39.

(56) 綠建築自然通風潛力評估方法之研究. 40.

(57) 第四章 綠建築自然通風環境版本差異分析. 第四章 綠建築自然通風環境版本差異分析 為了鼓勵建築設計能回歸自然通風的考量,2015 年重新改版綠 建築評估手冊中,在室內環境指標納入自然通風潛力 VP(Ventilation Potential)評估法,是在建築平面圖上繪製通風面積及通風路徑對室 內自然通風進行評估,能有效的透過數值判斷平面配置的自然通風性 能,再轉換成自然通風空調耗能折減率(Vac)(VP 在 0.5~0.9 間對於 Vac 才有意義),可計算出在春、秋、冬季,因為自然通風可停止空調, 進而減少的空調耗能比例。 然而,綠建築評估手冊 2015 版發布實施後,在通風換氣環境的 得分計算上,常有申請者反應其計算流程繁複不易操作,或是得分不 易取得的情形。故本研究主要針對取得 2012 版及 2015 版綠建築標章 或候選綠建築證書,並申請室內環境指標-通風換氣環境之案例,比 較各個案例使用 2 種版本計算後的結果,藉以充分瞭解綠建築評估手 冊改版後,在通風換氣環境的評估基準與差異,以及反應室內自然通 風情形的合理性。 本研究案例選擇範圍係自 2013 年至 2016 年底,申請通過 2012 年版及 2015 年版綠建築標章,或取得候選綠建築證書的評定案例, 共計 1,220 案,並篩選在室內環境指標-通風換氣環境有加權得分的案 例(2012 年版為 101 案、2015 版為 69 案,共計 170 案),如表 4-1。 41.

(58) 綠建築自然通風潛力評估方法之研究. 表 4-1 102 至 105 年申請室內環境指標(通風換氣環境)之案件統計. 102(中部) 102(北部) 102(南部) 103(中部) 103(北部) 103(南部) 104(中部) 104(北部) 104(南部) 105(中部) 105(北部) 105(南部) 小計 合計. 2012 版 案件數 23 81 78 89 67 117 66 61 88 39 165 58 932. 2015 版 2012 版申請通 2015 版申請通 案件數 風環境案件數 風環境案件數 0 0 0 0 0 0 0 0 0 0 8 0 0 24 0 0 0 0 9 15 0 7 2 2 23 13 3 64 5 12 106 20 22 79 14 30 288 101 69 1220 170. 42.

(59) 第四章 第 綠建築 築自然通風環 環境版本差異 異分析. 第一 一節 案例 例試算 目前進行 行試算的 的案例,以 以建築物使 使用類別分 分類,有體 體育場或活 活動 中心 心等大型空 空間 3 案、集合住 案 住宅 3 案、加油站 2 案、辦公 公大樓 1 案以 案 及學 學校校舍 3 案,共 共計 12 案,計算與分 分析過程 程如下: 一、 體育場 場或活動中 中心 ( (一) Casee 1:EEW WH-BC(20015 版),歸仁棒球 球場,G133=60 (18 分) 分. 1.案例試 試算  EEWH-B BC (20155 版)計算 算  居室 室面積 =26.96+52.388+30.1+10.14+26.96 =146 6.54 ㎡  可通 通風面積 =26.96+24.722+10.14+26.96=90 0.4 ㎡  VP=9 90.4 ÷1466.54=0.62 0.6 ≦ VP <0.7 < →G13=60  X3=( (G1×Af1+GG2×Af2)÷(Af1+Af2 2) =(60 0 ×146.544+0)÷(146.54+0)= =60  Y3=0 0.3  加權 權得分 X3××Y3=60×0.3=18 43.

(60) 綠建築自然通風潛力評估方法之研究.  EEWH-BC (2012 版)計算 編號. 居室面積(㎡). 101 102 103 104 105 小計. 26.69 52.38 30.1 10.14 26.96 146.54. 不符合自然 通風之面積(㎡) 0 52.38 0 0 0 52.38. 不符合自然通風 之空間比例(%). 35.74.  部分居室無法自然通風(可自然通風<70%)  G15=10,加權得分 X3×Y3=10×0.3=3 2. 結果分析: (1) 本案若採 2012 版進行評估,室內環境指標無法通過。 (2) 評分判斷查核標準不同,造成本案在 2015 版的通風換氣 環境加權得分高出 6 倍。 EEWH-BC (2012 版). 自 然 通 風 型. 所有居室空間均 為可自然通風空 間. G11=100. 90%以上居室樓地 板面積為可自然 通風空間. G12=80. 80%以上居室樓地 板面積為可自然 通風空間. G13=60. 70%以上居室樓地 板面積為可自然 通風空間. G14=40. 低 於 70% 居 室 樓 地板面積為可自 然通風空間. G15=10. EEWH-BC (2015 版)  自 0.8≦VP 然 通 0.7≦VP<0.8 風 型 . G11=100 G12=80. 0.6≦VP<0.7. G13=60. 0.5≦VP<0.6. G14=40. VP<0.5. G15=10. (3) 若使用 2012 版計算,室內環境指標 IE 會由 62.5 降至 47.5。 (4) 系統得分 RS7=18.67* 【(47.5-60)/60 】+1.5 =-2.38  反而不合格 44.

(61) 第四章 第 綠建築 築自然通風環 環境版本差異 異分析. ((二) Casee 2: EE EWH-BC((2012 版)),台南市 市安平區石 石門里活動 動中 心新 新建工程,G11=100 (30 分). 1 層平面圖 圖. 2 層平面 面圖 1. 案例 例試算  EEWH-BC E C (2012 版)計算 版  1F 文康室 室深度 4.335M<3.4×2.5=8.5M M 合格 1F 活動中 中心深度 12.15M< 1 3.4×5=177M 合格 格 45.

(62) 綠建築自然通風潛力評估方法之研究. 1F 辦公室 3.675M<3.4×2.5=8.5M 2F 閱覽室深度 8.35M<2.6×5=13M. 合格 合格.  本案居室皆為可自然通風空間,X3=100  加權得分 X3×Y3=100×0.3=30.  EEWH-BC (2015 版)計算  可通風面積=113.6+38+15+66=232.6 ㎡  VP=232.6 ÷363.33=0.64 0.6 ≦VP <0.7 →G13=60  X3=(G1 ×Af1+G2×Af2) ÷(Af1+Af2) =(60 ×363.33+0)÷(363.33+0)=60 Y3=0.3  加權得分 X3×Y3=60×0.3=18. 2. 結果分析: (1) 本案計算結果,2015 版的通風換氣環境加權得分較低, 顯示得分條件較嚴。 (2) 若使用 2015 版計算,室內環境指標 IE 會由 89 降至 77。 (3) 系統得分 RS7=18.67* 【(77-60)/60 】+1.5= 6.78 得分 由 10.52 降至 6.78。. 46.

(63) 第四章 第 綠建築 築自然通風環 環境版本差異 異分析. (三) Casee 3: EE EWH-BC (2012 版)),國立新 新營高級中 中學綜合體 體育 館, ,G11=1000(30 分). 1 層平 平面圖. 1. 案例 例試算. 2 層平 平面圖.  EEWH-RS E S (2012 版)計算 版  所有居室 室可為自然 然通風空間 間  G11=100,加權得 得分 X3×Y Y3=100×0.3=30  EEWH-RS E S (2015 版)計算 版 47.

(64) 綠建築自然通風潛力評估方法之研究.  居室面積=178.24+26.9+1292.35+257.95=1755.44 ㎡  可通風面積 =159+159+62+707.6+146.6+111.35=1345.55 ㎡  VP=1345.55 ÷1755.44=0.77 0.7 ≦ VP <0.8 →G12=80  X3=(G1×Af1+G2×Af2) ÷(Af1+Af2) =(80 ×4479.54+0)÷(4479.54+0) =80 Y3=0.3  加權得分 X3×Y3=80×0.3=24. 2. 結果分析: (1) 本案計算結果,2015 版的通風換氣環境加權得分較低, 顯示得分條件較嚴。 (2) 室內空間規模大,深度超過 5M,故 2015 版臨窗通風面 積較 2012 版可自然通風面積小。. 48.

(65) 第四章 第 綠建築 築自然通風環 環境版本差異 異分析. 二、 集合住 住宅 ( (一) Casee 4:EEW WH-RS(20112 版),日日順建設 日 設店鋪住宅 宅新建工程 程, G122=80 (24 分) 分. 2 層平 平面圖. 1 層平面圖 層 圖. 3--11 層平面 面圖. 12 層平 平面圖 49.

(66) 綠建 建築自然通風潛 潛力評估方法 法之研究. 12 層夾層平面 層 面圖. 1. 案例 例試算  EEWH-RS E S (2012 版)計算 版.  1 樓部分居 居室無法 法自然通風 風(可自然通 通風>90% %)  G12=80, ,加權得分 分 X3×Y3=80×0.3= =24.  EEWH-RS E S (2015 版)計算 版  居室面積 積 =146.09+179.77+16617.93+16 = 68.05+42..78=2154..62 ㎡  可通風面 面積 = =93+126.3 3+1136.7+ +132.53+4 41.64=15330.17 ㎡  VP=15300.17÷2154.62=0.71 50.

(67) 第四章 第 綠建築 築自然通風環 環境版本差異 異分析. 0 0.7≦VP <0.8 →G G12=80  X3=(G1 ×Af1+G2× × ×Af2) ÷(A Af1+Af2) = =(80 ×21554.62+0)÷ ÷(2154.62+ +0)=80  Y3=0.3  加權得分 分 X3×Y3= =80×0.3=2 24 2. 結果 果分析: 本案 案空間深度 度皆在 5M M 以內,故 2012 版與 版 20155 版的加權 權得 分計 計算結果相 相同。 ( (二) Casee 5:EEW WH-RS(20012 版),和旺建設 設中壢市青 青芝段住宿 宿類 建築 築,G12=880 (24 分)). 1 層平面 面圖. 51.

(68) 綠建 建築自然通風潛 潛力評估方法 法之研究. 1 層夾層平面 層 面圖. 2-177 層平面圖 圖 52.

(69) 第四章 綠建築自然通風環境版本差異分析. 1. 案例試算  EEWH-RS (2012 版)計算 樓層. 居室面積(㎡). 1F 1F 夾層 2-17F 小計. 442.62 85.25 4222.39 4750.26. 不符合自然 通風之面積(㎡) 54.4 53.32 175.04 282.76. 不符合自然通風 之空間比例(%) 5.95.  1 樓部分居室無法自然通風(可自然通風>90%)  G12=80,加權得分 X3×Y3=80×0.3=24  EEWH-RS (2015 版)計算  居室面積=442.61+85.25+3951.68=4479.54 ㎡  可通風面積=207.95+46.25+3319.36=3573.56 ㎡  VP=3573.56 ÷4479.54=0.798 0.7 ≦ VP <0.8 →G12=80  X3=(G1×Af1+G2×Af2) ÷(Af1+Af2) =(80 ×4479.54+0)÷(4479.54+0) =80 Y3=0.3  加權得分 X3×Y3=80×0.3=24. 2. 結果分析: (3) 單側開窗空間自然通風深度必須<淨高 2.5 倍。 (4) 本案. 部分空間 2012 版不合格,但在 2015 版仍可計 5M. 深度的臨窗通風面積。 (5) 本案空間深度皆在 5M 以內,故 2012 版與 2015 版的加權 得分計算結果相同。. 53.

(70) 綠建 建築自然通風潛 潛力評估方法 法之研究. ( (三) Casee 6:EEW WH-RS (20015 版),臺北市南 南港區東明 明公共住宅 宅統 包工 工程,G122=80(24 分) 分. 1 層平面 面圖. 2-3 層平面圖 圖. 4-21 層平面 面圖. 54.

(71) 第四章 綠建築自然通風環境版本差異分析. 1. 案例試算  EEWH-RS (2012 版)計算 樓層. 居室面積(㎡). 1F 2-3F 4-21F 小計. 346.79 642.46 7517.34 8506.59. 不符合自然 通風之面積(㎡) 0 71.1 1481.4 1552.5. 不符合自然通風 之空間比例(%) 18.25.  1 樓部分居室無法自然通風(可自然通風>80%)  G13=60,加權得分 X3×Y3=60×0.3=18  EEWH-RS (2015 版)計算  居室面積=8506.59 ㎡  可通風面積=255.04+436.82+5452.92=6114.78 ㎡  VP=6114.78÷8506.59=0.72 0.7 ≦ VP <0.8 →G12=80  X3=(G1×Af1+G2×Af2) ÷(Af1+Af2) =(80 ×4479.54+0)÷(4479.54+0) =80 Y3=0.3  加權得分 X3×Y3=80×0.3=24. 2. 結果分析: 本案空間深度部分超過 5M,故 2015 版可自然通風面積雖較 小,但因二版本之評分判斷查核標準不同,導致 2012 版之 得分較低。. 55.

(72) 綠建 建築自然通風潛 潛力評估方法 法之研究. 三、 加油站 站 (一 一) Casee7:EEWH H-BC,台 台中營業處 處和平加油 油站,G111=100 (30 分). 1 層平面 面圖. 2 層平面 面圖. 1. 案例 例試算  EEWH-BC E C (2015 版)計算 版 樓層 樓 1F F 2F F 小 小計. 居室面 面積(㎡) 42.63 53.19 95.82. 臨窗通風面 面積(㎡) 41.23 53.19 94.42 56. 通風路徑 徑面積(㎡) 0 0 0.

(73) 第四章 第 綠建築 築自然通風環 環境版本差異 異分析.  VP=94.422÷95.82=00.99 0.8 ≦ VP P →G11=100 ×Af1+G2× ×Af2)÷(Aff1+Af2)  X3=(G1× =(100 ×95.82+0) × )÷(95.82+ +0)=100  Y3=0.3 分 X3×Y3= =100×0.3= =30  加權得分 E C (2012 版)計算 版  EEWH-BC  所有居室 室可為自然 然通風空間 間 得分 X3×Y Y3=100×0.3=30  G11=100,加權得 果分析: 2. 結果 (1) 2012 版與 與 2015 版的加權得 版 得分計算結 結果相同。 。 (2) 規模小,空間深度 度皆在 5M M 以內。. ( (二) Casee 8:EEW WH-BC(2015 版),五股工業區 五 區加油站,G11=100 (30 分). 1 層平面 面圖. 57.

(74) 綠建築自然通風潛力評估方法之研究. 1. 案例試算  EEWH-BC (2015 版)計算 居室面積 不符合自然 樓層 (㎡) 通風之面積(㎡) 1F 營業站 116.63 17.66 (便利商店). 自然 通風之面積(㎡) 98.97.  VP=98.97÷116.63=0.85 0.8≦VP →G11=100  X3=(G1 ×Af1+G2×Af2) ÷(Af1+Af2) =(100 ×116.63+0)÷(116.63+0) =100  Y3=0.3  加權得分 X3×Y3=100×0.3=30  EEWH-BC (2012 版)計算  1 樓室內淨高 4.05 公尺,所有居室可為自然通風空間  G11=100,加權得分 X3×Y3=100×0.3=30 2. 結果分析: (1) 2012 版與 2015 版的加權得分計算結果相同。 (2) 本案空間深度部分超過 5M,故 2015 版可自然通風面積 雖較小,但因二版本之評分判斷查核標準不同,導致二者 結果相同。. 58.

(75) 第四章 第 綠建築 築自然通風環 環境版本差異 異分析. 四、 辦公類 類 ( (一) Casee 9:EEW WH-RS(20012 版),東沙國際 際海洋研究 究站周邊設 設施 新建 建工程,G G11=100 (30 ( 分). 1 層平面圖 層. 2 層平面圖 層. 59.

(76) 綠建築自然通風潛力評估方法之研究. 1. 案例試算  EEWH-BC (2012 版)計算  所有居室可為自然通風空間  G11=100,加權得分 X3×Y3=100×0.3=30.  EEWH-RS (2015 版)計算  居室面積=380+355.6=735.6 ㎡  可通風面積=172.56+170.5=343.1 ㎡  VP=343.1 ÷735.6=0.47 VP <0.5 →G15=10  X3=(G1 ×Af1+G2×Af2) ÷(Af1+Af2) =(10 ×735.6+0)÷(735.6+0)=10  Y3=0.3  加權得分 X3×Y3=10×0.3=3 2. 結果分析: (1) 本案計算結果,2015 版的通風換氣環境加權得分較低, 顯示得分條件較嚴。 60.

(77) 第四章 第 綠建築 築自然通風環 環境版本差異 異分析. (2) 室內深度 度超過 5M M,但不超 超過室內淨 淨高 2.5 倍 倍的單側開 開窗 空間多,造成實際 際計算上的 的差異。 分 RS7=18..67*【(63 3.5-60)/60 】+1.5= = 2.59 得分 得 (3) 系統得分 由 10.99 降至 降 2.599。 五、 學校校 校舍 ( (一) Casee 10:EE EWH-BC((2012 版)),臺中市 市西屯區東 東海國民小 小學 校舍 舍新建工程 程 ,G12=80(24 分) 分. 1 層平面 面圖. 2 層平面 面圖. 3 層平面 面圖 6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Building on the strengths of students and considering their future learning needs, plan for a Junior Secondary English Language curriculum to gear students towards the

The engineering team shall complete the ventilation assessment report in a specified form in Appendix 1 [Please refer to Annex III of EDB’s letter to private schools dated 1

(1) Determine a hypersurface on which matching condition is given.. (2) Determine a

This kind of algorithm has also been a powerful tool for solving many other optimization problems, including symmetric cone complementarity problems [15, 16, 20–22], symmetric

Therefore, every Buddha’s Light member who vows to practice the bodhisattva path needs to cultivate bodhi wisdom and the power of vows in order to change the world and benefit

That is to say, while the building with the Chinese character ‘工’ shaped architectural plan is the common building type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Vietnam, building layout in

If amendment is necessary, please proceed before submission: Back to Form E Main Menu &gt; Enter Step 1: Update by Student &gt; Select Retrieve Record after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