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林本源園邸的建築理念試探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林本源園邸的建築理念試探"

Copied!
2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師大臺灣史學報》 第8期 頁153-172 2015年12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史所

林本源園邸的建築理念試探

岡部三智雄

*

著,徐聖凱

**

摘 要

筆者對於林本源園邸的建築存在諸多疑問,例如宅邸的三落大厝與五落 大厝為何各自朝向北方與南方這兩個完全不同的方向?又為何庭園內的建築 缺乏整體性的配置等? 對於這樣的疑問,本論嘗試從文學、思想的角度來討論。此即不僅是將 林本源園邸整體作為鑑賞空間來理解,也作為思想性的空間來掌握,基於此 提出與過去研究相異的見解。 具體而言,本論使用日人建築家留下的調查報告書和林家聘請的教師呂 世宜所留下的字畫,對於三落大厝與五落大厝的關係,本論探討五落大厝設 立之初的狀況,再將三落、五落大厝合而觀之,論證這兩個建築物的配置關 係如八卦圖。又庭園內的建築配置,明顯地呈現出北斗七星的形狀,再對照建 築物的名稱與陰陽五行之關係,作為分析庭園建築概念的根據。如同上述那 般,這樣的建築構想係遵循中國傳統思想中的天人相關思想,並以此為結論。 關鍵詞:林本源園邸、八卦圖、北斗七星、中國古典書籍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現為林本源園邸導覽志工。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生。

(2)

⼀、前言

板橋的林本源園邸,一座總面積約 17,000 坪(5.61 公頃)的大宅邸,是 臺灣僅存的清末園林建築。如今只留下其中的三落大厝與庭園,而三落大厝 的南方曾經存在五落大厝,又五落大厝的側面是白花廳,為接待客人的建築 (圖一)。 圖一 林本源園邸總配置圖 資 料 來源 : 臺灣 大學 土木 工程 學 硏究 所 都 市 計 劃 室 , 《 板 橋 林 本 源 園 林 研 究 與 修 復 》 ( 臺 北 : 交 通 部 觀 光 局 , 1981),頁 86。

(3)

筆者是這座園邸的導覽志工,在導覽觀光客的同時,常有一些令我感到 不可思議的地方。那就是庭園建築物的入口,幾乎都朝向不同的方向。朝不 同方向建造雖然不是理所當然,但卻完全沒有不一致的感覺,而且,最特別 的是宅邸的三落大厝與五落大厝的關係。五落大厝已被拆除而不存在,這三 落和五落各自朝南方、北方,完全往不同方向建造,同是林家的宅邸卻背靠 背建造的理由是什麼呢?又,圍繞庭園的迴廊也是非常罕見的二層構造,如 果繞巡迴廊的上層,會有宛如優遊於天空般的氛圍。接著,這個迴廊在途中 分別朝向兩個方向,第二層迴廊 90 度轉向,成為彩虹橋,而直往前進的第一 層迴廊變成單層。這般迴廊的變化和建築物方向的無秩序,一看就覺得不太協 調。然而,相反的也讓我思考,這其中是否暗示了這座園邸的基本設計呢? 林本源園邸於 1847 年開始建設弼益館,作為處理土地租務的館舍,1893 年全體竣工,工程持續約 45 年。如此長時間的工程,可以理解沒有一貫的設 計圖,但我認為工期長的原因,不正是有一貫的基本設計嗎?我所考慮的 「基本設計」,並不是各個建築物的設計圖,而是貫穿全體建築的概念或理 念。林家是全臺第一的富豪,建設宅邸之際,應該要有與身分地位相襯的考 量。而且,這是從林國華(1802-1857)、林國芳(1820-1862)的世代,到 他們第二代的子輩林維讓(1818-1878)、林維源(1838-1905)所建造的園 邸,在建築上如果沒有共同的思想,則為後世留下汙點,這種狀況不能令其 發生。以上,是這篇文章的研究動機。 對於林本源園邸,我所抱持的疑問有以下兩個: 第一,為何三落大厝向北而建,五落大厝又向南而建呢?又,本論所討 論的座向,僅以這兩棟為對象,不考慮其它建物。 第二,庭園建造在設計上,是否具有什麼明確的概念?

(4)

(⼀)史料方面

目前保留在庭園內的當時建設史料之一,是知名書法家,也是林家聘請的 教師呂世宜所留下的兩筆字畫。第一筆懸掛在來青閣(圖二),因最後一行有 「小潭五兄正 西邨呂世宜」的落款,判斷是呂世宜贈予林國芳(字小潭) 的字畫。第二筆是從汲古書屋通往方鑑齋的迴廊牆壁上,刻有部分「石門 頌」(圖三),最後跋文寫著「撫司隷校尉楊君 石門頌聖 以應 時甫 二兄大人大雅之屬即請 政謬 □小弟西邨」,判斷是受林維源(字時甫) 囑託而撰。1 這些史料在下述的先行研究中,並未被使用,理由並不清楚, 因為字畫是呂世宜贈予當時可能是主人的林國芳、林維源,對本研究而言是 重要的史料。但是,建造當時這些字畫是否就在現在的位置,則是不明的。 圖二 來青閣內的字畫 資料來源:作者自攝。 1 楷書解讀,參照徐麗霞,《匾聯之美》(臺北:臺北縣文化局,2006),頁 51。

(5)

圖三 汲古書屋迴廊牆上的題字 資料來源:作者自攝。

(二)先行研究

夏鑄九〈板橋林本源園林形式之研究〉以臺灣的歷史為基礎,不僅比較 了臺灣的庭園,也比較中國江南,特別是蘇州的留園,嘗試釐清林家園邸的 建築年代和設計者等。又參與林家庭園的修復時,將庭園的細部設計與《園 冶》進行了比較研究。然而,並未敘及園邸建築之整體構想。2 許雪姬〈林本源邸園之變遷〉詳細檢討園邸建設時期及其建築設計的相 關人物,但因欠缺決定性的史料,無法釐清各建築物的具體設計時間和設計、 施工者。3 黃蘭翔〈臺灣板橋林本源園林的真假與虛實〉根據前述研究,查考庭園 設施的角色功能,特別舉出了戲臺,戲劇之中虛的世界和現實世界往復穿梭, 2 夏鑄九,〈板橋林本源園林形式之研究〉,收於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硏究所都市計劃室,《板 橋林本源園林研究與修復》(臺北:交通部觀光局,1981),頁 63-114。 3 許雪姬,〈林本源邸園之變遷〉,《樓台重起‧上編 林本源家族與庭園的歷史》(臺北:臺 北縣文化局,2009),頁 60-85。

(6)

以此為庭園娛樂消遣的方式。同時他在結論的最末說道:「原本以為林家花 園的相關文獻已被前人發掘解析殆盡,無法再有進一歩的發現,……儘管從 1970 年代以來,大部分的臺灣著名歴史建築已被調査分析過了,但是若能以 不同的問題意識再度研析,即使就在身邊的建築亦有可能有新的發現」,認 為今後有從不同角度進行研究的必要。4 前述的先行研究,全都著重於林本源園邸的建造年代、設計者等特定的 歷史,並未言及園邸的基本設計思想。又除了前述研究外,有關林本源園邸 的研究多數是美術性或者文學性的觀點,而本論的研究主旨是園邸全體的基本 設計,限於管見,在這方面並未見到與本論相關的論著。

二、林本源園邸建築物

首先,根據《林本源庭園建築史料》及《板橋市志》,園邸內主要建築 物的建設狀況如下。5 關於建設年代等,並非本論主旨,且於各篇研究已經 有所成果,僅此徵引並介紹建築物的概況。 表一 林本源園邸主要建築與建設時間 建設時間 建築物名稱 備註 1847 年 弼益館完成 工作用的建築物,因此本稿不予討論。1970 年代末拆除〪 1853 年 三落大厝完成 1888 年 五落大厝完成 庭園開始造園 1. 白花廳約莫同時完成(?)〪 2. 有一說為五落大厝於 1874 年已經完成〪 1893 年 庭園完成 1981 年五落大厝.白花廳拆除〪 資料來源:劉季雲、吳基瑞,《林本源庭園建築史料》(臺北:臺北縣文獻委會,1969)。張馥堂主 修,張錦松監修,吳基瑞、盛淸沂編纂,《板橋市志》(臺北:板橋市公所,1988)。 4 黃蘭翔,〈臺灣板橋林本源園林的真假與虛實〉,《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30(2011 年 3 月),頁 185-216。 5 劉季雲、吳基瑞,《林本源庭園建築史料》(臺北:臺北縣文獻委員會,1969),頁 16。張馥 堂主修,張錦松監修,吳基瑞、盛淸沂編纂,《板橋市志》(臺北:板橋市公所,1988),頁 989-992。

(7)

曾有兩位日本建築家,於林本源園邸完工後進行調查,並留下報告書。 一位是安江正直,在 1910 年發表〈台灣建築史各論之一節─林本源邸宅〉,6 另 一位是高橋彝男在 1932 年發表的〈林本源邸〉。7 從這兩篇報告來看,有關 宅邸三落大厝與五落大厝‧白花廳,從兩人的調查可知,三落大厝前方有兩列 倉庫,與宅邸並非一體,在許雪姬的〈林本源邸園之變遷〉中提及兩列倉庫在 1910 年代已被拆除。也就是現今三落大厝前方有一廣場的情形,即園邸建造 當時的情形。8 五落大厝在安江的調查書中,第五落構造和其它建築的構造不同。在高 橋的調查書中,1921 年曾發生火災,關於第五落的建築手法,也有與其它建 築不同之記載,即第一、二、三落的屋簷高度(從床到屋簷的高度)一致, 第四、五落的屋簷高度卻與其它幾落相異。筆者從上述兩人的調查來看,推 測五落大厝當初並不是五落的建物。9 又在關華山〈臺灣傳統民宅所表現的空間觀念〉所刊載的一張圖來看 (圖四),五落大厝的第四落、第五落與前方第一落至第三落並未平行,筆 者推測第四、五落是後來所增建,本來是三落,後來變成五落。10 關於白花廳,被建設在五落大厝的東側,仍可見於 1970 年代的照片中 (圖五)。白花廳第一落與第二、三落的護龍並排,而未呈一直線,可能和 五落大厝的第四落、第五落同樣是後來所增建。又從「圖四」及「圖五」觀 之,當初五落大厝的第一至第三落,間隔著通道並列,推測白花廳亦是比照 而建成,遂呈現第二落─舞台─第三落的格局。 6 安江正直,〈台灣建築史各論の一節―林本源の邸宅〉,《台灣時報》13(1910 年 7 月),頁 31-34。 7 高橋彜男,〈林本源邸に就いて〉,《台灣建築會誌》4: 1(1932 年 1 月),頁 12-37。 8 許雪姬,〈林本源邸園之變遷〉,頁 61。 9 李乾朗,《臺灣建築史》(臺北:北屋出版,1979),頁 191:「五落中的三、四落之軸線與 前落之軸線略有偏差,很可能是不同時間建造。」 10 關華山,〈臺灣傳統民宅所表現的空間觀念〉,《中央研究院民俗學研究所集刊》49(1980 年 3 月),頁 175-215。

(8)

圖四 五落大厝、白花廳的平面圖

資料來源:關華山,〈臺灣傳統民宅所表現的 空間觀念〉,頁 206〪

圖五 五落大厝、白花廳

(9)

有關庭園建物的情形,因其後發生火災與頹圮,而與調查時的結果相異, 但是其所建造的位置,從最初到現在應該沒有變更。

三、林本源園邸建築理念與中國古典書籍

將以上所述三落大厝和五落大厝、白花廳的建築狀況,以及庭園內建物 配置作為基本資料,加上呂世宜的字畫當作史料,就筆者對林本源園邸所抱 持的疑問,進行以下之論述。

(⼀)宅邸與《易經》

如前所述,目前可見的宅邸三落大厝就是當初的形狀,即三列建築物上 下平行並列。 五落大厝今日已不存在,但從平面圖與照片來看,最初是三落構造,其 東側有白花廳,中間相隔南北向的通道。而白花廳在橫向也建造了三列並排 的建築物。也就是三列建物與三列建物,兩者並排且相對著。 「圖六」是前引高橋調查報告書所登載的平面圖(圖上文字、虛線為筆 者所加註),從這張圖來看,建築物的配置和易經八卦(圖七)的形式相同, 此即上方三落大厝是「乾」、「天」、「陽」,下方五落大厝是「坤」、 「地」、「陰」。而且,因為參考八卦建造了三落大厝、五落大厝,所以建築 物的入口,三落大厝是向北,五落大厝是向南,各自面向相反的方向。 又,兩個建物中軸心並非一直線的原因,是因民間在思想上,認為建築 物呈一直線會正對著神明,因此不得不避開,所以三落大厝稍微地偏西。 從這裡來看,在來青閣所懸掛呂世宜送給林國芳的字畫(圖二),前頭 有令人想起,像是《易經》的「三奇六耦,各有所主」之語,也就是三落大 厝、五落大厝(起初是三落)各有其主人。

(10)

以上,是針對第一個疑問,也就是為何三落大厝向北而建,五落大厝向 南而建的回答。 圖六 林本源園邸相關建築 資 料 來 源 : 高 橋 彜 男 , 〈 林 本 源 邸 に 就 い て〉,頁 31。 說明:五落大厝•白花廳內的虛線,表後來增 建之建築。 圖七 八卦圖

(11)

(二)庭園與《史記》‧《淮南子》

「圖八」是筆者以夏鑄九〈板橋林本源園林形式之研究〉所登載的庭園 平面圖為底圖,剔除不相關部分,再將庭園各建築中心,以虛線加以連結而 成。11 左下角的框框內,是純虛線的略圖,從這個略圖可以知道,庭園的分 布形狀像是北斗七星。 這個北斗七星與我們所知道的北斗七星,形狀上左右相反,但我們是從 地面仰望天空,故勺柄是向右凹的形狀。如果是從北斗七星的更上層的上空 俯瞰地面,北斗七星勺柄會呈現向左凹。意即「圖八」的北斗七星是從更上 層的天空俯瞰庭園,是北斗七星原來的形狀。 庭園與北斗七星之間的關係,可以從別的角度思考。現在庭園的參觀入 口,是在 1987 年開放之際所設。當初設置的庭園入口是座小木門,位在南 方偏西的位置,從這個入口一進來,建築物依序是:(1)汲古書屋、(2) 方鑑齋、(3)來青閣、(4)香玉簃、(5)觀稼樓、(6)定靜堂、(7) 月波水榭的順序,七個建築物並置。這個配置應該從最初就不曾改變。建築 物的名稱,推測與建物的配置一樣從最初也不曾改變。 又,連接各個建物屋頂的迴廊,從(1)汲古書屋開始,到(7)月波水 榭結束。而且(1)汲古書屋到(2)方鑑齋方向的迴廊牆壁上,即前述刻有 呂世宜「石門頌」(全文 655 字)的一部分 88 字(圖三),以讚賞林維源。 這篇刻文的第三行有:「奉魁承杓 綏億衙彊」,也就是奉北斗七星,安國 家之境,而言及了北斗七星。 11 夏鑄九,〈板橋林本源園林形式之研究〉,頁 73。

(12)

圖八 庭園圖 《 史 記 ‧ 天 官 書 第 五 》 所 載 : 「 北 斗 七 星 , 所 謂 旋 璣 玉 衡 , 以 齊 七 政。……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北斗七星即旋、璣、玉衡等七星, 整頓掌理日月五行。12 底下檢討建築物的名稱,與北斗七星所掌理日月五行的關係。有關五行的 順序,和林家同鄉的朱熹所著《太極圖說解》中謂:「以氣而語其行之序,則 曰:『木、火、土、金、水』。」13 本論從其順序(日月木火土金水)檢討之。 建築物的名稱對照日月五行: (1)汲古書屋與「日」的關係:《淮南子‧卷一原道訓》曰:「泰古 12 吉田賢抗,《史記四(八書)》新釋漢文大系 41(東京:明治書院,1995),頁 145。 13 加賀榮治等,〈周濂溪〉,《朱子の先驅(上)》朱子學大系第 2 卷(東京:明德出版社, 1978),頁 451。

(13)

二皇,得道之柄,立於中央,神與化游,以撫四方。」14 這裡的太古二王是 伏羲與女媧,女媧補天,伏羲作八卦。於是汲古的「古」取自「太古二王」 故事,也是這裡「天」與「日」的關係。 (2)方鑑齋與「月」的關係:《淮南子‧卷三天文訓》曰:「天地之襲 精,爲陰陽;陰陽之專精,爲四時;四時之散精,爲萬物。積陽之熱氣生火, 火氣之精者爲日,積陰之寒氣爲水,水氣之精者爲月」,15 陰積為「水」, 水 之 精 者 為 「 月 」 。 又 續 曰 「 天 道 曰 圓 , 地 道 曰 方 。 方 者 主 幽 , 圓 者 主 明。……日者陽之主也。……月者陰之宗也」,16 「月」是地之宗主,呈現 「方形」,方鑑齋的水池形狀即為「方形」,水池有「水」,這是方鑑齋與 「月」的關係。 (3)來青閣與「木」的關係:來青閣的名稱雖來自王安石的詩「書湖 陰先生壁二首」,但來青之意如同字面上「千樹萬木」的綠(青)來到眼前 之意。又五行當中的五色,「木」即是「青」(參見表二)。 (4)香玉簃與「火」的關係:香玉簃的文字本身就是「香火」。是為 了祭祀天神的基本行為。 (5)觀稼樓與「土」的關係:如觀稼樓之名,觀看莊稼(農作物)故 而是「土」。又像是模仿中國皇帝觀稼時所設立觀稼台,觀稼樓的屋頂是沒 有傾斜的平台屋頂。封禪是古代皇帝的重大祭祀,於泰山之頂祭祀為封,於 泰山山麓的小山祭祀山川為禪。觀稼樓的設計也具有那樣的意味的話,香玉 簃前廣場的三層圓壇是以泰山一帶為意象也說不定。前文曾介紹呂世宜贈林 國芳的字畫(圖二)當中,也有引自《史記》封禪書的部分:「中春巡守, 東見群后。」又「土」也意味著黃帝。 ( 6) 定 靜 堂 與 「 金 」 的 關 係 : 「 金 」 是 五行 對 照 圖 中 五 事 的 「言 」 (表二),如同字面上的「金言」之意。定靜堂裡有林維源親自揮毫的匾額, 14 楠山春樹,《淮南子(上)》新釋漢文大系 54(東京:明治書院,1979),頁 35。 15 楠山春樹,《淮南子(上)》,頁 131。 16 楠山春樹,《淮南子(上)》,頁 133-134。

(14)

但「定靜」二字的宗旨是源自先人為了持身的「金言」而寫。又於《書經‧ 洪範》第三節五事中「言曰從。……從作乂」,言乃從順,從順是為學習事 物的道理。17 (7)月波水榭與「水」的關係:「月」如方鑑齋所敘述為「水」,月 波水榭建於池水之中。庭園內兩個建物附有水池,即方鑑齋與月波水榭。 以上是針對第二個問題的回答。 表二 五行對照圖 五行 五色 五方 五事 木 青 東 貌 火 赤 南 視 土 黃 中央 思 金 白 西 言 水 黑 北 聽 資料來源:吉野裕子,《陰陽五行思想からみた日本の祭》(東京:弘文堂,1978),頁 46。 本論的建築理念與中國古典書籍,由《史記》、《淮南子》、《易經》 等各種書籍相互補充而成,其內容相當複雜多端。 周濂溪《太極圖說》將這些思想整合為一:18 「(上天之載)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 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爲其根。分陰分陽,両儀立焉。陽變陰合, 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 也,陰陽一太極也。」 17 加藤常賢編,《書經(上)》新釋漢文大系 25(東京:明治書院,1983),頁 152。 18 加賀榮治等,〈周濂溪〉,《朱子の先驅(上)》,頁 451。

(15)

謂太極生陰陽,陰陽從五行循環,五行統合歸於陰陽。以此來套用林家 園邸的話,則太極=林家,陰陽=五落大厝和三落大厝,庭園則是從陰陽所 生的建物=日月+五行,不正是可以這樣說嗎?而且為了控制全體的設計, 庭園內的建物配置成北斗七星的形狀。林家宅邸與庭園的基本構想,如此各 自與中國傳統思想相關聯。

四、總結

《史記》天官書中記載:「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旁三 星三公。或曰,子屬。後句四星,末大星正妃,餘三星,後宮之屬也。…… 皆曰紫宮。」19 謂北極星的四周,有座被稱為紫宮的宮殿。本於天人相關思 想,林家不也是希望將這個天上的樂園在地上建造,以此來構思建造林本源 的園邸嗎? 再者,秦始皇也好,漢武帝也好,也曾將天上的紫宮建造於地上,有關 秦始皇的宮殿,在《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二十七年:「焉作信宮渭 南。已更命信宮爲極廟,象天極」,謂今年在渭水之南建信宮,不久信宮改 名極廟,此乃模仿天極而造。20 又秦始皇每破諸侯,便仿建其宮室於咸陽,建為二樓,以走道相連接, 曰:「殿屋、複道、周閣相屬。」21 而林家的庭園也是以二樓的迴廊連繫 建物。 有關漢武帝的宮殿,在《文選》西都賦(班固):「其宮室也,體象乎 天地,經緯乎陰陽……放太紫之圓方」,謂其宮室模仿天和地之形,合陰陽 之法,定南北、東西之向,……成如星座太微的圓形與星座紫宮的方形。22 19 吉田賢抗,《史記四(八書)》,頁 145。 20 吉田賢抗,《史記一(本紀)》新釋漢文大系 39(東京:明治書院,1973),頁 328-329。 21 吉田賢抗,《史記一(本紀)》,頁 327-328。 22 中島千秋,《文選(賦篇)上》新釋漢文大系 79(東京:明治書院,1977),頁 33-34。

(16)

又漢武帝於廣大的庭院鍛鍊武技:「奮泰武乎上囿。……耀威靈而講武 事」,謂於上林苑努力練武,鍛鍊武技,四方遠揚其威。23 林家也是在庭園 進行私人軍隊的訓練。 秦漢宮殿的宏偉無論如何不是林本源園邸所可以比擬,但林家建造新居 之時,其設計的基本思想,乃源於秦漢的神仙思想和天人相關思想,並不是 不可思議的事情。 林家不就是為了包含宅邸在內的整體設計,而寄託於中國傳統思想的嗎? 而將最好的庭園的建築原型,向最高的天空尋求,不正是如此嗎? 本論不像過去的觀點,採自然景觀的關聯來考察庭園,而是基於與觀賞 目的不同的角度來探討庭園,從而建構了上述的初步想法。但不是要理解陰 陽、五行等各自帶有深廣涵義的語彙,只不過就像拼圖般,試著將合適的理 由鑲嵌在合適的地方而已。 23 中島千秋,《文選(賦篇)上》,頁 45-46。

(17)

引用書目

中島千秋 1977 《文選(賦篇)上》新釋漢文大系 79。東京:明治書院。 加賀榮治等 1978 《朱子の先驅(上)》朱子學大系第 2 卷。東京:明德出版社。 加藤常賢編 1983 《書經(上)》新釋漢文大系 25。東京:明治書院。 吉田賢抗 1973 《史記一(本紀)》新釋漢文大系 39。東京:明治書院。 1995 《史記四(八書)》新釋漢文大系 41。東京:明治書院。 安江正直 1910 〈台灣建築史各論の一節―林本源の邸宅〉,《台灣時報》13: 31-34。 李乾朗 1979 《臺灣建築史》。臺北:北屋出版。 張馥堂主修,張錦松監修,吳基瑞、盛淸沂編纂 1988 《板橋市志》。臺北:板橋市公所。 夏鑄九 1981 〈板橋林本源園林形式之研究〉,收於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硏究所都市 計劃室,《板橋林本源園林研究與修復》,頁 63-114。臺北:交通部觀 光局。 高橋彜男 1932 〈林本源邸に就いて〉,《台灣建築會誌》4(1): 12-37。 徐麗霞 2006 《匾聯之美》。臺北:臺北縣文化局。 許雪姬 2009 《樓台重起‧上編 林本源家族與庭園的歷史》。臺北:臺北縣文化局。 黃蘭翔 2011 〈臺灣板橋林本源園林的真假與虛實〉,《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 刊》30: 185-216。

(18)

楠山春樹 1979 《淮南子(上)》新釋漢文大系 54。東京:明治書院。 劉季雲、吳基瑞 1969 《林本源庭園建築史料》。臺北:臺北縣文獻委員會。 關華山 1980 〈臺灣傳統民宅所表現的空間觀念〉,《中央研究院民俗學研究所集刊》 49: 175-215。

(19)

Bulletin of Taiwan Historical Research NTNU No8, pp.153-172, December 2015

Study on Architectural Concepts of the Lin Family

Mansion and Garden

Michio Okabe,Sheng-Kai Hsu

Abstract

The author has numerous questions regarding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Lin Family Mansion and Garden(林本源園邸). For example, why do its Three-Courtyard House( 三 落 大 厝 ) and Five-Three-Courtyard House( 五 落 大 厝 ) respectively face north and south, two totally different directions? Why buildings in the garden lack integral allocation?

With respect to these questions, the study intended to discuss them from the angles of literature and thought. The entire Lin Family Mansion and Garden was comprehended as the space of appreciation, and was grasped as the space of thought as well. Based on this, the author proposed his opinions 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researches in the past.

Specifically, the study referred to the survey report left behind by its Japanese architect and Chinese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s of Mr. Lu Shi-Tsuen(呂世宜), a teacher engaged by the Lin family. In respect to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Three-Courtyard House and the Five-Courtyard House, the study probed into the primary condition of the Five-Courtyard House, observed the

(20)

two buildings, and proved that the allocation relation of the two buildings is like the Eight Diagrams. Additionally, the architectural allocation in the garden obviously presents the shape of Big Dipper. Moreover, the names of buildings in the Lin Family Mansion and Garden were compared with the doctrine of Yin-Yang and the Five Elements to serve as the basis of the architectural concepts of the garden. In conclusion, the study found that its architectural concepts follow ideology related to the nature and human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thought as what is mentioned above.

Keywords: The Lin Family Mansion and Garden, the Eight Diagrams, Big Dipper, Classical Chinese Book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2.1.1 The pre-primary educator must have specialised knowledge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 development before they can be responsive to the needs of children, set

 Promote project learn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o integrate and apply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make. calculated

Robinson Crusoe is an Englishman from the 1) t_______ of York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the youngest son of a merchant of German origin. This trip is financially successful,

fostering independent application of reading strategies Strategy 7: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track, reflect on, and share their learning progress (destination). •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Attributable to the upward adjustment of school tuition fees in the new academic year; higher housing rent and expenses of house maintenance; and rising prices in fish and

Whether it's proud, whether it's silly, anything. Gentlemen, the courty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