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期末考地科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期末考地科"

Copied!
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師大附中 99 學年度第二學期高一普通班期末考  基礎地球科學試題      單選題  (每題 2.5 分,共 40 題)  ◎下圖左為南美洲發生地震的紀錄,其中★代表 1998 年規模為 6.5 之強烈地震,▲代表代碼為 NNA 之測 站,大小不同之圓點代表不同規模之地震,並分別另以不同顏色代表震源深度(1-4 題為題組)。.   時間(分)  1.. 根據此地區的歷史地震,判斷該地處於何種類型的板塊邊界且其大致運動方向為 (A)聚合,納茲卡板 塊向東隱沒至南美洲板塊下 (B)張裂,太平洋東側之中洋脊造成彼此分離 (C)聚合,南美洲板塊向西 隱沒至納茲卡板塊下 (D)錯動,如同聖安德列斯斷層,納茲卡板塊往北,南美洲板塊往南。A. 2.. 承上題,右上圖為 NNA 測站所觀測到震波紀錄(X 軸代表時間;Y 軸代表震幅) ,由上而下分別為地 震儀所紀錄之東西、南北、以及垂直地表(上、下)方向的震幅。請指出圖中 A、B、C、D 分別屬於何 種震波? (A) P 波、S 波、LQ、LR (B) P 波、S 波、LR、LQ (C) S 波、P 波、LQ、LR (D) S 波、 P 波、LR、LQ。A 承上題,若有震波造成甲、乙兩種運動型式如下,則該震動型式在地震儀資料上的記錄資料的對應關 係,何者正確?(A)甲→ A ,乙→ B (B)甲→ B ,乙→ D (C)甲→ B ,乙→ C (D)甲→ C ,乙→ D。. 3.. C 甲 . 乙  行進方向 . 行進方向 . 4.. 若 P 波的波速為 6km/s,S 波的波速為 4km/s,那麼 NNA 測站與此次地震的距離大約多少? 公里 (B) 420 公里 (C)250 公 里 (D)2500 公 里 。D. 5.. 右圖為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的波速變化圖,那麼(甲)此圖乃 是以 S 波探測的結果 (乙)P 波波速在低速帶內不減反增 (丙) 它相當於地球內部層圈構造的過渡帶 (丁)低速帶的深度,在 大陸及海洋地區均相同,請問以上的敘述,有哪幾項正確? (A)一項. (B)二項. (C)三項. (D) 四項。. A.  . 1   . (A)42.

(2) ◎參考右圖地球內部地震波變化與分層,回答 6~9 題:  6. 何者為 P 波的曲線? (A)甲 (B)乙。B 7. 軟流圈為 (A)a (B)b (C)c (D)d。A 8. 哪一層圈為液態(A)a (B)b (C)c (D)d。D 9.. 在 400 公里和 700 公里處,震波波速各有一次顯著增 加,原因可能是下列哪一選項?(A)岩石種類由花崗岩變 成玄武岩,再轉變成橄欖岩 (B)岩石種類由花崗岩變成 橄欖岩,再轉變成金屬鐵 (C)此兩處分別是莫氏不連續 面與古氏不連續面 (D)此兩處的礦物發生相變,轉變成 密度更高的礦物。 D.         ◎圖八代表岩石循環,圖 A、B、C 則為在顯微鏡下所見的岩石薄片組織,請回 答以下 10~12 題: 10. 請問圖八的甲乙丙岩石各為哪一種岩石? (A)甲岩石,變質岩 (B)乙岩 石,沉積岩(C)丙岩石,火成岩 (D)以上皆對。A 11. 圖 B 的岩石主要經過何種作用產生? (A)a,板塊聚合高壓所致 (B)b,壓密、膠結的成岩作用 (C)c,隱沒再熔融,噴發而成 (D) d,侵 蝕、搬運、沉積而成。C 12. 圖 C 的岩石最可能是(A)安山岩 (B)砂岩 (C)礫岩 (D)玄武岩。C. 圖 A (視野長為 6mm). 圖 B (視野長為 4mm) .  . 圖 C (視野長為 10mm). 13. 砂岩、頁岩、板岩、片岩、大理岩、花崗岩、安山岩與橄欖岩,此八顆岩石中,總共有多少顆是岩漿 冷卻而形成的岩石? (A) 1 顆 (B) 2 顆 (C) 3 顆 (D) 4 顆。 C  14. 若粗實線表示臺灣島東北側之板塊交界,在此位置附近震源深度的分布最可能為下列何者? (.表淺源 •表中源 ˙表深源) C. (A). (B). (C). (D).  .  .     2   .

(3) ◎參考下圖全球板塊分布圖,圖中甲、乙、丙、丁分別代表不同的板塊邊界,回答 15~18 題:. 戊. 15. 16. 17. 18.. 何處易產生玄武岩的火山活動? (A)甲和乙處 (B)乙和丁處 (C)丙和丁處 (D)甲和戊處。 B 何處可看到轉形斷層? (A)甲和乙處 (B)乙和丁處 (C)丙和丁處 (D)丙和戊處。B 何處易發生淺、中、深源的地震? (A)甲和乙處 (B)乙和丁處 (C)丙和丁處 (D)甲和丙處。D 以下關於聚合型板塊邊界的類型,何者有誤?(A)甲處是海-海碰撞,例如馬里亞納海溝 (B)丁處是 海-海分離,例如冰島 (C)丙處是陸-海碰撞,例如安第斯山 (D)戊處是陸-陸碰撞,例如喜瑪拉 雅山。B 19. 下列有關板塊構造學說的敘述,何者錯誤? (A)班尼奧夫帶的存在,可以解釋大陸為何漂移 (B)火 山島弧必定位於碰撞帶 (C)聚合型板塊邊界有淺、中、深源地震的發生 (D)地球上產出安山岩的位 置大多是在聚合型板塊邊界上。 A 20. 下列選項中,火山分布位置與火山形成原因的配對何者正確? (A) 太平洋與大西洋中央的火山島都 是因為板塊張裂所造成的 (B) 太平洋周圍的島弧火山是板塊的聚合(隱沒)作用所致 (C)東南太平 洋的海底火山(中洋脊)是因為板塊錯動所形成 (D)澎湖群島是因為菲律賓海板塊隱沒造成再熔融 順著歐亞板塊的裂隙噴出所造成。 B ◎ 921集集大地震發生原因為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相互擠壓造. (D). 甲.      . 地 下 深 度 . 丙. 丁. 丁. 甲 地表 . 地 下 深 度. 地 下 深 度 . (E). 甲. 乙. 丙. 地表.  . 3   .  . 地表. 地下深度. 地表 . 乙. 丙. 丁.  . 地 下 深 度 . 乙. 乙 丙 丁. 震央 . 22. 下列哪一個圖(未按比例繪製),最能代表甲地到丁地間,斷 層面的深度示意圖?B (A) (B) (C) 甲 乙 丙 丁 甲. 甲.  . 21. 根據右圖,下列與甲、乙、丙、丁四地所處板塊的相關敘述, 何者正確?A (A)甲、乙、丙、丁四地都位在歐亞板塊 (B)甲、乙、丙、丁四地都位在菲律賓海板塊 (C)甲、乙兩地位在歐亞板塊,丙、丁兩地位在菲律賓海板塊 (D)甲、乙兩地位在菲律賓海板塊,丙、丁兩地位在歐亞板塊. 地表 . 台灣本島. 台灣海峽. 成逆斷層斷裂而釋放能量。圖中黑色實線為此次斷層發生在地表的 錯動或變形位置,請依圖與上述敘述回答21-22題。. 乙. 丙. 丁.

(4) ◎地球形成以來長期氣候變化示意如右圖,請回答 23-27 題: 23. 那一項因素屬於造成地球氣候變化的外部 因素? (A)溫室氣體濃度 (B) 海陸分佈 (C) 太陽輻射量 (D)地表反照率。C 24. 造成早期地球氣候溫暖的因素應該是當時 (A)太陽發光強度比較大 (B)海洋中逐漸繁 盛的生物吸收了大氣中的溫室氣體 (C) 陸地廣布於極區,提供大陸冰原形成的有 利條件 (D)頻繁且劇烈的火山作用釋放 出大量溫室氣體。D 25. 科學家一般認為在地球形成初期,太陽的   發光強度只有目前的 70%,主要的依據是 (A)根據早期地球的沉積岩證據得知 (B)由歷史文獻與古代繪畫推論得知 (C) 由冰芯裡的灰塵、氣 泡以及氧的同位素得知 (D)根據天文學家所推測的太陽內部核反應過程得知。D 26. 古生代末期出現的氣候變冷的冰室氣候是哪一次? (A) (B) (C) (D) 。C 27. 承上題,古生代原本溫暖的地球為何出現變冷的冰室氣候? (A)火山活動釋出大量火山灰遮密陽光 所致 (B) 岡瓦那大陸位於南極附近,有助寒冷氣候形成 (C)板塊互撞,產生高聳山脈使得岩石風 化增強,消耗二氧化碳因而溫室效應降低 (D) 海溝的隱沒作用使得大量二氧化碳消失,致使溫室效 果降低變冷。 B 28. 關於板塊運動和地球長期氣候變化的關係,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板塊運動屬於地球內部的地質 作用,與地球氣候變化沒有關係 (B)板塊運動形成的高山與高原,若處於熱帶、亞熱帶,會使風化 作用增強,因而增強溫室效應 (C) 板塊運動會改變海洋盆地的位置與形狀,因而影響海洋環流與氣 候 (D) 海洋地殼擴張速度增快,會造成較劇烈的火山活動,因而減弱溫室效應。C 29. 古氣候學者分析各種地質紀錄,重建地球歷史中的氣候變化,並推測影響氣候變化的因素,這些地質 紀錄不包括以下何者? (A)沉積物 (B)冰層 (C)珊瑚 (D)火山紀錄。D 30. 科學家如何利用冰芯得知地球古代相對應的氣溫? (A)利用冰芯中年輪的寬窄變化 (B)利用冰芯 內的氣泡溫度 (C)利用冰芯內的氧同位素 (D)利用埋藏於冰芯內的化石。C 31. 冰河時期,冰芯和海底沉積物中的 O18/O16 的比值有何差異?(A)冰芯中 O18/O16 的比值增高 (B)冰芯 中 O18/O16 的比值降低 (C)海底沉積物中 O18/O16 的比值降低 (D)無論冰芯或者海底沉積物中 O18/O16 的比值都增高。 B 32. 右圖為一萬八千年以來的短期氣候變化,下 列敘述何者正確? (A)新仙女木事件是全球 氣候突然變暖的事件 (B) 中歐地區仙女木 的花粉化石在一萬多年前的沉積物中大量出 現 (C)類似新仙女木事件的短期氣候變化,在 人類歷史中不曾出現過 (D)與更新世氣候相 比,全新世的氣候較為寒冷、不穩定。B. 33. 下列有關地球末次冰盛時期的現象,何者錯誤?. (A)北美與北歐的冰原面積大幅擴張,南端可達北. 緯 37 (B)全球海水面比現代低約 120 公尺 (C)臺灣海峽幾乎都露出海面 (D)全球反照率降低。D 34. 「溫室氣體的減少」是造成下列哪一次冰室氣候的主要原因? (A)雪球地球時期 (B)岡瓦納大陸時 期 (C)末次冰盛期 (D)新仙女木事件。A 35. 冰期發生時,會發生下列何種現象? (A)大氣環流比現今更活躍 (B)海洋環流比現今更緩慢 (C) 中緯度之西風比現今更為微弱 (D)內陸氣候變得較為潮溼。A. 4   .

(5) 36. 不同年代所見的北極星不一樣,比如埃及古夫金字塔 建造時的北極星位於天龍座右樞星(如右圖),那麼根 據北極星漂動的方向可推測地球自轉軸指向的改 變,下列哪一個圖形可以用來表示此一原因?(注意 此時觀測者在外太空) (A)A 圖 (B)B 圖。A.  .   (A)                                                   (B) . 承上題,下列哪一個圖形可以用來表示此一原因?C. 37.. (A). (B).   13000 年後.  . (C). (D). 現今. 現今. 13000 年後. 13000 年後. 13000 年後 現今. 38. 地球自轉軸傾角是緩緩地在 22.5與 24.5之間變動,而非一直像現在的 23.5,變動週期為 41000 年。 假設其他條件不變,當地球自轉軸傾斜角度為 22.5時,與現在相比,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北回 歸線的緯度會變成北緯 22.5 (B)各緯度地面接受的太陽輻射量的年變化會變小 (C)赤道地面全年 接受的太陽輻射量會減少 (D)高緯度地區的季節變化仍比低緯度地區明顯 (E)地表發生永晝或永夜 現象的區域將會減少。 C ◎地球的形貌持續在改變當中,右圖是夏威夷群島主島(編號 1 號)與其 3 個鏈狀火山島嶼(編號 2,3,4 號)的分布示意圖(未 按比例繪製)。許多的科學家相信,夏威夷群島主島和這些鏈狀 火山島嶼,應該是因為太平洋板塊在一個可視為固定不動且噴發 岩漿的「熱點」上移動(箭頭指向代表板塊移動方向)造成的。 噴出岩漿凝固逐一形成這些火山島嶼,試回答 39-40 題: 39. 此處應位於地球的哪一個位置? (A)位於張裂型板塊交界 處 (B)位於聚合型板塊交界處 (C)位於錯動型板塊交界處 (D)不位於板塊交界處。D 40. 下列哪一圖最能代表從鏈狀火山島嶼(4,3,2)到夏威夷群島主島(1)的年齡分布情形?C (A). (B). (C). (D). (E). 5   .

(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GDP反映的是一地區的 生產成果,以核算期內 經濟活動的最終貨物服 務是否在本地區範圍內 生產為判別標準,不論 一件產品的生產者是本

„ 圖 10-2 顯示一任意形狀的剛體繞一固定軸轉動,此 軸稱為轉動軸(axis of rotation;rotation axis)。在純

〔截面 2〕流動的方向與大小都改變,因此水在灑水頭上形成一扭矩使灑水頭 旋轉或實際上像渦鍵轉子一樣,如圖 5.4

z 方波是一週期波,其正及負峰值 存在的時間長度一樣,而兩者是 交互出現,如圖5-14所示。對一

• 少年人自願或同意 與他人進行性活動 亦有可能 是有人利 用本身與少年人之間 權力差異 的特殊地位而對少年人在

段考錦囊 隨時隨地為你補充考試重點

段考錦囊 隨時隨地為你補充考試重點

地球自轉軸傾斜角度的變化:雖然目前自轉軸的傾斜角度為 23.5 度,但 是在經過研究之後可以發現,在地球的歷史中,自轉軸的傾斜角度會以約 4.1 萬年的週 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