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中音樂班學生升學選擇之調查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高中音樂班學生升學選擇之調查研究"

Copied!
10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在職進修教學碩士班 碩士論文. 高中音樂班學生升學選擇之調查研究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College Choices of Musically Talented classes of Senior High Schools in Taiwan. 研 究 生 : 宋美鈺. 撰. 指導教授 : 吳舜文 博士 中華民國 103 年. 02 月.

(2) 致 謝 論文對我而言就像一個新的世界,新的語言、新的思維、新的溝通和對話 方式,在這個世界裡,我就像一個顢頇學步的嬰兒,對於不確定的未知,說是恐 懼,還不如說是無知,根本不懂如何去害怕,一直到經過了這個世界的生老病死, 細細回想後,才慢慢了解,有多少人在這個新的世界裡扶持過我。 首先要感謝我的恩師吳舜文老師的指導,我不是認真的學生,常常要老師費 心督促,老師不僅為我的論文指點迷津,當我在寫作的路上躑躅不前時,也是老 師的鼓勵讓我再次向前,衷心感謝老師一路以來的陪伴。 還要感謝我的兩位口試委員吳武典教授與錢善華院長,在教學現場霸氣的我, 口試的時候也是個驚恐的學生,感謝兩位老師循循善誘,以多方面的角度讓我更 完善這份研究。也感謝陳曉嫻教授、陳曉雰副教授以及梁譯云組長,對於素昧平 生的我,皆不吝給予專業的協助。還要感謝我高中的數學老師陳慧姿博士,在我 論文進度遲滯不前時,因為老師主動的關心及協助,才讓我重啟信心。 還有我們這班的同學,常常會想起,要如此的幸運才會碰到這麼貼心又無敵 的一群人,在研究所的這幾年,彼此幫忙、付出,遇到困難時,永遠都會有人伸 出雙手,雖然大家都相繼畢業了,還是會常常想起大家。謝謝柏均不吝提供自己 的論文讓我引用,還有感謝培昕在我口試的時候當我的紀錄,感謝永遠的地下班 長倩如,以及一大群啦啦隊,有艷秋、巽俐、吟綺 、宜瑾、嫻芳、巧燕、森雄 等等。 也要謝謝我工作上的夥伴們,張汝惠老師、采青、麗如、張艷眉阿姨、伊璟、 琬琳,謝謝你們讓煩悶的工作環境變的生動有趣,也為我的論文舉辦過好幾次的 慶功宴,感謝鳳新有你們。也感謝我的同事,冠智與葉惠雪阿姨,讓我在南北奔 波的時候無後顧之憂。還有幼稚園小朋友佩禪、俊頡、承翰,謝謝你們讓真實世 界變成永遠好棒棒的遊樂園。 也要感謝我最愛的家人,媽媽、哥哥、姊姊,感謝你們讓我體會愛是無限大 的,也讓我在工作與學業間焦頭爛額的時候,提供一個很棒的避風港,很愛很愛 你們。最後要感謝我的婆家,感謝他們的包容及支持,以及真心的把我當作家裡 的一份子來照顧。還有最功不可沒的老公還有愛貓玉米,論文常常讓我忽略了家 裡的瑣事,也常常會有一些情緒,這些都辛苦他了,衷心感謝他無盡的愛與無所 求的付出。 每次拿起我的論文,手心裡傳來的它稀薄的重量,都在在提醒我有多少人在 這些文字裡幫助過我,每翻開一頁,字裡行間,好像除了感謝,還是感謝。.

(3)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灣地區高中音樂班學生對升學選擇之情形,探究其升學選擇之原 因,並分析不同背景學生之差異。採問卷調查方法,研究工具為自編「高中音樂班學生 在升學選擇的情形及原因」問卷,研究對象為102學年度臺灣地區公私立高中音樂班(科) 二、三年級學生,以分層隨機法抽樣769份,回收722份,回收率達93.8%,其中有效卷 673份,有效率為93.2%。資料處理分別以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與卡方檢 定等進行分析。研究結論如下:. 壹、臺灣地區高中音樂班學生升學選擇情形仍以考慮升學至音樂相關科系居多;升學 選擇非音樂相關者,選擇文組及藝術領域之相關科系之意願較高;而主修成績對 學生在音樂相關科系升學選擇具有顯著差異。 貳、在高中音樂班學生升學選擇原因於個人、家庭、學校及社會四構面,以個人原因 當中「個人對音樂的興趣」及「未來的職業及生涯規劃」最為強烈,而學校原因 當中「學校同儕」同意度最低;整體而言,四構面之同意度均為偏向同意之程度; 而不同性別學生於升學選擇原因具有顯著差異。. 依據以上結論,研究者對高中音樂班學生、家長、教師、學校及未來研究者提出建 議,以供音樂資優教育輔導策略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關鍵詞:高中音樂班學生、大學升學選擇、生涯發展.

(4)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circumstances of college choices of the students in musically talented classes of senior high schools to probe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and analyze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utilized. The research instrument was the questionnaire named “A Survey on College Choices of Musically Talented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t was distributed to the subjects who were the 2nd and 3rd grade students enrolled in classes for the musically talented in public senior high schools in Taiwan from Sep. 2012 through Jun. 2013. The valid subjects of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were 673 students. Collected questionnaire data were analyzed through statistics of frequency, percentage, standard deviation, mean and chi-square test. The conclusions were as the following: First, a large amount of the students in musically talented classes of senior high schools in Taiwan chose to continue the professional music programs of universities. Students who chose not to continue the professional music programs were greatly willing to study the liberal arts and arts related departments in the future.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choosing to continue the professional music programs in universities among the grades of their major musical instruments performance. Second, The reasons, including four dimensions from personality, family, school, and society, for the students on college choices were also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tudents had the highest agreement on “personal interest in music” and “career planning for the future’ in the personal dimension and also had the lowest agreement on “the effect of classmates” in the school dimension. Overall said the four dimensions of the reasons for students choosing colleges all trended to the agreement level. And the gender variables caus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m.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s, suggestions were given to the students, parents, teachers in musically talented classes of senior high schools along with the future researchers. Keywords: senior high students of the musically talented classes, college choice, career development.

(5)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高中音樂班教育.......... .. .. .. .. .. .. .. .. .. .. .................................................. 7 第二節 生涯發展與升學選擇................................................................................. 1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5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6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7 第四節 資料處理..................................................................................................... 40 第五節 實施程序..................................................................................................... 41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43 第一節 高中音樂班學生升學選擇情形分析.......... .............................................. 43 第二節 高中音樂班學生升學選擇原因分析.......... .............................................. 6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9 第一節 結論............................................................................................................. 79 第二節 建議............................................................................................................. 81 參考文獻........................................................................................................................... 83 壹、中文部分........................................................................................................... 83 貳、外文部分........................................................................................................... 86 附錄................................................................................................................................... 88 附錄一 研究工具使用同意書................................................................................. 88 附錄二 高中音樂班學生升學選擇問卷專家效度意見整理..................................89 附錄三 高中音樂班學生升學選擇情形及原因預測問卷……............................. 93 附錄四 高中音樂班學生升學選擇情形及原因正式施測問卷............................. 97. i.

(6) 表 次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2-1 2-2 2-3 2-4 2-5 2-6 3-1 3-2. 國立鳳新高級中學 101 學年度音樂專門課程規劃一覽....................................9 Super 的生涯時間................................................................................................18 Super 的生涯時間廣域和範圍表........................................................................18 「生涯發展階段論」發展階段及其特性表......................................................19 Erikson 的發展危機人生階段表..........................................................................21 大學考試制度前三時期比較表..........................................................................24 研究對象一覽表..................................................................................................36 專家效度學者一覽…..........................................................................................39.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4-10. 回收樣本數及比例..............................................................................................43 研究對象選擇就學地點分布情形......................................................................44 研究對象選擇是否繼續就讀音樂相關科系分布情形......................................44 研究對象選擇音樂相關科系之學校分布情形..................................................45 研究對象選擇音樂相關科系分布情形..............................................................46 研究對象選擇非音樂相關科系分布情形..........................................................47 研究對象之背景變項分布情形..........................................................................51 不同背景變項學生是否選擇音樂相關科系就讀之分布情形..........................57 研究對象升學選擇之個人影響原因得分分析..................................................61 研究對象升學選擇之家庭影響原因得分分析..................................................62.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研究對象升學選擇之現就讀學校影響原因得分分析......................................63 研究對象升學選擇之未來想要就讀學校影響原因得分分析..........................64 研究對象升學選擇之社會影響原因得分分析..................................................65 「性別」變項對影響升學選擇原因之卡方檢定分析........................................67 「就讀年級」變項對影響升學選擇原因之卡方檢定分析................................68 「主修」變項對影響升學選擇原因之卡方檢定分析........................................69 「就讀背景」變項對影響升學選擇原因之卡方檢定分析................................70 「術科成績」變項對影響升學選擇原因之卡方檢定分析................................71 「主修成績」變項對影響升學選擇原因之卡方檢定分析................................72 「學科成績」變項對影響升學選擇原因之卡方檢定分析................................73. 表 4-21 「學術科總成績」變項對影響升學選擇原因之卡方檢定分析........................74 表 4-22 「就讀學校區域」變項對影響升學選擇原因之卡方檢定分析........................75 表 4-23 升學原因與變項選擇差異一覽表......................................................................76. ii.

(7)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2-1 2-2 2-3 3-1 3-2. 次. Super的生涯發展彩虹圖.................................................................................. 18 大學考試制度後二時期比較........................................................................... 25 102 學年度大學考試制度................................................................................ 26 研究架構圖....................................................................................................... 35 研究程序圖....................................................................................................... 42. iii.

(8)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中音樂班學生之升學選擇,暨其升學選擇原因之分析,本章就研 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名詞釋義等依次說明。.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臺灣高中音樂班的歷史可溯自 1963 年,臺北市光仁國小首設音樂班。1973 年,臺 北市福星國小與臺中市光復國小也同時設立音樂資優實驗班,中學部分,臺北市私立光 仁中學於 1969 年及 1973 年分別設置初中部及高中部音樂班,1973 年臺中市雙十國中首 設公立國中音樂班。其後,臺北市的南門國中也跟進,促成 1980 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附屬高級中學亦設置公立音樂實驗班(吳舜文,2010),其發展已有五十年的歷史。至 102 學年度為止,依照高級中等學校音樂班/科聯合甄選簡章(臺灣南區 102 學年度高 級中等學校音樂班/科聯合甄選入學委員會,2012)所列之分區設置,總計 33 所高中設 有音樂班,其中,北區 17 校,中區 8 校,南區 8 校(含離島 1 校)。 根據藝術教育法(2000)第二章第六條,學校專業藝術教育以傳授藝術理論、技能, 指導藝術研究、創作,培養多元的藝術專業人才等為目標。臺灣的高中音樂班係專門 針對 16-18 歲於音樂有專長之學生所設定的班級,不僅提供較普通班更多的音樂學習資 源,如琴房、樂器設備等,甚至建置演奏廳;而課程也與普通班級不同,有設合奏、 合唱、音樂基礎訓練、和聲、音樂演奏等專門課程,其宗旨為社會培育專門的音樂人 才,提升社會藝文活動品質,也為學生個人下一階段的教育而作升學預備。此即藝術 教育法所提及:「高級中等學校及國民中、小學,經報請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核准後,得 設立藝術才能班,就具藝術才能學生之能力、性向及興趣,輔導其適當發展」(教育部, 2000)。在高中階段,輔佐學生升學選擇的單位主要為輔導室,輔導室不定期的舉辦多 項性向及升學的講座,以供學生參考,例如性向測驗、大學校系學群介紹、申請入學. 1.

(9) 準備、多元入學方案、升學經驗傳承、備審資料寫作等相關訊息,而學、術導師則針對 不同升學取向的學生再作升學選擇的細項分析及輔導,例如志願填寫與校系選擇等。 依照大學入學考試中心(2010)研究報告內容,現行大學考試制度為考招分離,「考 試」與「招生」分別由不同的單位負責,統一入學考試(含學科能力測驗、指定科目考 試)之命題及試題研發由大學入學考試中心負責,術科考試則由大學術科考試委員會負 責;招生則由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及大學考試入學分發委員會負責。考試內容分為學 科能力測驗、術科能力測驗與指定科目考試;招生項目分為「甄選入學」及「考試入學」 兩大管道,「甄選入學」又分為「繁星推薦」及「個人申請」;另有獨立招生學校,例 如臺北藝術大學等。大學各科系依照繁星計畫可分為六類,第一類組為文法商組,第 二類組為理工類組,第三類組為醫科類組,第四類組為音樂類組,第五類組為美術類 組,第六類組為舞蹈體育類組,再細分則可分至十八類。而大學分類可分為研究型大 學、教學研究型大學及教學型大學(鄺海音,2008)。 依據現行多元入學制度,學生升學選擇多元,林幸台(1987)曾提出如何挑選最適 合自己的升學管道及科系,生涯發展的三要素為「知己」、「知彼」及「抉擇與行動」。 了解自己的興趣、需求及能力為第一要素,再則了解環境及如他人的影響等,最重要 的是開始升學抉擇與行動,若在心理及行為上並未有所作為,則難以構成生涯的發 展。 研究者所任教之國立鳳新高中音樂班成立於民國 84 年,迄今已成立十八年,音樂 班目前有三班,學生總計 77 名,西樂組 63 人、國樂組 14 人,依據研究者者任教七年 經驗,發現高中生在就學期間即逐漸探索自己未來的方向,研究者接觸許多音樂班的 學生,他們在音樂班的環境中,尋找各種發展的可能。尤其,近幾年越來越多音樂班 的學子選擇非音樂相關科系為未來升學方向,更甚者,在高中就讀期間選擇轉學或重 考,鑒於一百學年度上學期,國立鳳新高中音樂班三年級學生 28 人之中,1 人休學,3 人表達未來將就讀非音樂科系之意見,不僅該屆有如此狀況,往後幾屆也有學生提出 不繼續就讀音樂相關科系之想法,背後所隱藏的動機及原因,包含學生自身背景之考 量或學習的困難等等,一直是研究者想細細探究的項目。. 2.

(10) 近幾年針對高中音樂班生涯及升學的相關研究僅四篇。其中林秉蓓(2010)將學生 背景變項分為性別、音樂主修、居住地區、國中教育經驗、家庭社經背景,探討不同變 項中音樂班學生生涯發展狀況與生涯決定的困難,研究結果顯示高中音樂班學生整體生 涯決定困難情形為低;邵俊德(1995)探討音樂資優生與普通班學生在自我效能與生涯 決定,研究結果為與普通生相較,音樂資優生有較足夠的外在支援、較清楚的工作世 界認知與信心;張韻瑋(2010)研究顯示臺灣南區高中音樂班學生對於瞭解自己的興趣 能力個性,並以此選擇大學科系與未來職業之資料蒐集方式的信心程度高;蕭鈞育 (2002)研究中提及個人是決定升學的主要因素;父母的意見、師長、同儕與學校的輔 導亦有一定的影響。擴及至生涯規劃與國中音樂班之相關文獻,洪鳳儀(2000)提及生 涯規劃的方法,可分為個人及他人兩大項,他人又包括父母與家庭、朋友與同僚、老師 與指導教授或輔導員、牧師與神父或神明、社會。林柏均(2012) 研究中將影響國中 音樂班學生升學選擇之原因分為個人、家庭、學校、社會四構面,與學生背景(性別、 目前就讀學校、年級、國小是否就讀音樂班、主修別、學術科成績)做升學選擇差異分 析。依據以上的研究,引發研究者想進一步探討不同背景變項(性別、年級、主修、音 樂班就讀背景、學術科成績與就讀學校所在地)之高中音樂班學生在個人、家庭、學校、 社會四構面升學選擇原因與升學選擇情形之差異。. 近年來,研究者在教學現場發現幾種狀況,如學生學習音樂意願與成就甚高,可能 在重要他人建議下,中斷其音樂發展,另一種為學生從小經由父母或師長的建議,而 學習音樂,一直到學生自我認知提升,了解音樂並非自己所熱衷的方向,轉而將生涯 規劃投入其他領域,以上兩種狀況僅是學生可能面臨多數升學選擇情形之一。如何釐清 符合升學選擇的重要因素,成為每位音樂班學生重要的課題,所有決定皆連帶地影響 了升學的狀況,接連影響往後就業,因此釐清自我發展方向可謂生涯發展中最重要的 階段。Erikson(1956)的發展危機理論中,高中階段的學子正處於自我追尋至自我統整 和釐清自我角色的重要時期。而一個目標明確的生涯概念,正可以作為實現自我概念、 統整個人過去與未來所有心理層面的重要工具。. 3.

(11) 目前,國內共計有三十三所高中設有音樂班,許多高中音樂班學生在面臨生涯抉擇 時,不僅有普通班高中學生的升學壓力,尚有更多對未來的選擇與方向,故常舉棋不定, 亟需他人的了解與協助(林秉蓓,2010)。高中是為進入分化教育前的最後一個階段, 提早了解自我概念,體認自我興趣發展與所學結合,選擇適合自已的科系,再規劃未 來職業的方向,達到自我實現之理想,為高中生時期最重要的任務之一。 Bloom 曾於 1985 年指出:「音樂才能發展是高度需求經濟支持與時間投資的連續 過程」,學習音樂的過程費時且耗費大量的金錢,若非自身資質相符或興趣使然,使其 成為生涯發展之方向,否則可能會造成社會或家庭資源的浪費;因此,在高中關鍵的 階段,更應謹慎的考量各種因素,以符合自我期待,進而實現滿足心理需求,才不至 於造成遺憾。基於上述原因,研究者認為了解高中音樂班學生升學選擇原因及情形為非 常重要之議題,並根據 102 學年度臺灣全區高中音樂班作分層抽樣研究,試圖了解學生 升學選擇之情況,研究成果以作為音樂班導師、家長、學生及行政單位之參考。.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壹、研究目的 根據上節研究動機,本研究目的有三: 一、了解高中音樂班學生升學選擇音樂相關學系或非音樂相關學系之情形。 二、分析高中音樂班學生其升學選擇原因。 三、分析不同背景之高中音樂班學生的升學選擇之差異。. 4.

(12) 貳、研究問題 一、高中音樂班學生升學選擇情形為何? 1-1 學生選擇音樂系或非音樂系之分布情形為何? 1-2 選擇非音樂系之學生選擇大學學群類型為何? 1-3 不同背景(性別、年級、主修、音樂班就讀背景、學術科成績與就讀學校 所在地)之高中音樂班學生的升學選擇情形是否具有差異?. 二、高中音樂班學生升學選擇原因為何? 2-1 音樂班學生升學選擇在個人方面的原因為何? 2-2 音樂班學生升學選擇在家庭方面的原因為何? 2-3 音樂班學生升學選擇在學校方面的原因為何? 2-4 音樂班學生升學選擇在社會方面的原因為何? 2-5 不同背景(性別、年級、主修、音樂班就讀背景、學術科成績與就讀學校 所在地)之高中音樂班學生的升學選擇原因是否具有差異?. 第三節 名詞釋義 壹、 升學選擇 對高中及高職學生而言,生涯輔導工作的重要目標之一,是讓他們計畫自己畢業以 後的升學或就業方向(林幸台、田秀鳳、張小鳳、張德聰,2010)。故升學選擇屬生涯 輔導範疇之一。就生涯發展廣義而言,是指一個人從出生至死亡中連續性歷程中對自己 的選擇與規劃,如升學、職業、婚姻與後代培育等皆在此範圍內,而升學選擇為進入 下一階段的教育所做出選擇的行為,為一生當中較早期的歷程,且所選擇的科系影響生 涯發展甚鉅。. 5.

(13) 本研究依照音樂班的特殊性,所指的升學選擇包含兩部分,一為高中音樂班學生升 學選擇音樂或非音樂學系之情形,二針對選擇非音樂科系者,其升學選擇之大學學群類 型。. 貳、升學選擇原因 Rossetti(1991)指出,學生升學選擇之行為,其決定之過程極為複雜,受到很多因 素的影響。一個簡單的升學選擇可以由若干較細的決定因素所決定,而這些決定因素又 可繼續由次一層更細微的決定因素所決定。因此不同背景的學生,升學原因也不相同。 本研究所指之升學選擇原因包含個人、家庭、學校與社會四個構面,其以五等第量表呈 現,得分數高者,表示研究對象越傾向該原因影響其升學選擇,其中學校的部分又分為 現就讀學校與未來想就讀學校。. 6.

(1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文獻旨在彙整與本研究主題相關之文獻與研究結果,共分為兩節:第一節為高 中音樂班教育;第二節為生涯發展與升學選擇。. 第一節 高中音樂班教育. 壹、音樂資優教育意涵 高中音樂班教育係歸屬於資賦優異教育領域,而臺灣音樂資賦優異教育的實施係依 據「藝術教育法」(2000),及「特殊教育法」(2013)等相關法條而定,屬於藝術才能 資賦優異的一部分,主要以我國發展較早的一種資賦優異「集中式」班級形態實施(吳 舜文,2010) 。自 1984 年教育部頒布特殊教育法後,將各級音樂班正式納入資賦優異教 育領域..,音樂教育也逐漸制度化,各縣市各級學校紛紛成立音樂班,以國小音樂班的 數目增加最多。鑒於音樂演奏的能力須自小培育,音樂資優教育往下紮根,漸漸形成 每個縣市均有高中、國中、國小音樂班,並可互相銜接(施韻涵,2003)。. 一、相關法規 (一)特殊教育法 特殊教育法自民國 73 年 12 月 17 日由總統制定公布,全文 25 條,經民國 86、 90 年、 93 年及 98 年修訂,現行法則於民國 102 年 1 月 23 日公布並施行,在總 則第四條內指出有卓越潛能或傑出表現,經專業評估及鑑定具學習特殊需求,須 特殊教育及相關服務措施之協助者均屬資賦優異範圍(特殊教育法,2013)。 (二)藝術教育法 藝術教育法主要討論藝術教育總則,其中提到學校專業藝術教育設立宗旨學校. 7.

(15) 專業藝術教育以傳授藝術理論、技能,指導藝術研究、創作,培養多元的藝術專業 人才等為目標。課程為辦理專業藝術教育及藝術才能班之各級學校,其課程應以專 業為重點,有關設備、班級編制、教師聘任資格、員額編制、課程設計等,應配合 各該藝術類科之需要,由學校邀請專家學者及家長代表共同商定之。其細則再指出 資賦優異學生入學後,學校應予有計畫之個別輔導;其輔導項目,應視學生需要定 之。藝術教育法第十四條所稱其課程以專業為重點,指開設與藝術理論、技能、創 作、研究等有關之科目。 二、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標準 依照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標準(2013),資賦優異學生之鑑定,應 以標準化評量工具,採多元及多階段之評量方式。其評量之實施應依觀察、推 薦、初審、初選、複選及綜合研判之程序辦理。除一般智能及學術性向優異學生 之鑑定外,其他各類學生之鑑定,均不得施以學科成就測驗。身心障礙及資賦優 異學生鑑定標準第四條第一項第三款所稱藝術才能優異,指在視覺或表演藝術方 面具有卓越潛能或傑出表現者;其經鑑定後應符合下列各款規定標準之一: (一)前述任一領域藝術性向測驗得分在平均數正二個標準差或百分等級九十七以 上,或術科測驗表現優異,並經專家學者、指導教師或家長觀察推薦,及檢附 藝術才能特質與表現卓越或傑出等之具體資料。 (二)參加政府機關或學術研究機構舉辦之國際性或全國性各該類科競賽表現特別 優異,獲前三等獎項。. 三、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藝術才能班設立標準 (一)依照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藝術才能班設立標準(2010),應依下列目標設立藝 術才能班: 1.培育具有優異藝術才能之學生,施以專業性藝術教育,輔導其適性發展,以 培植多元之藝術專業人才。 2.增進前款學生具備藝術認知、展演、創作及鑑賞之能力,以涵養學生美感情. 8.

(16) 操,發展其健全人格。 (二)依照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藝術才能班設立標準,藝術才能班之教學方式如下: 1.個別教學 2.分組教學 3.協同教學 4.組成專案輔導小組教學與 5.其他教學方式。 (三)依照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藝術才能班設立標準,藝術才能班之施教重點如下: 1.加強藝術專業之知能 2.加強藝術專業之知能 3.強化藝術表現之技能 4.增進藝術 鑑賞及創作之能力與 5.重視傳統藝術之研習及創新。 (四)依照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藝術才能班設立標準,高級中等學校藝術才能班藝術 專業課程,每週以六節至十二節為原則,得由高級中等學校課程綱要所列之各 類科教學時數中調整,並得以其他適當時間補足之。一般音樂班開設的課程有 樂理、視唱聽寫、合奏合唱、音樂欣賞、和聲學、主修與副修。表 2-1 為研究者 所任教之鳳新高中音樂專門課程,以做為參考: 表 2-1 國立鳳新高級中學 101 學年度音樂專門課程規劃一覽 年級. 高一. 高二. 高三. 班別. 音樂班. 音樂班. 音樂班. 節數. 節數. 節數. 2. 領域. 科目. 第二外國語文類. 第二外國語. 藝術與人文類. 主副修. 2. 2. 藝術與人文類. 中西樂合奏. 2. 2. 藝術與人文類. 音樂基礎訓練. 2. 2. 藝術與人文類. 合唱. 2. 2. 藝術與人文類. 和聲. 2. 2. 2. 藝術與人文類. 音樂與生活. 1. 1. 1. 藝術與人文類. 演奏實習. 1. 藝術與人文類. 表演藝術. 1. 2. 四、資賦優異鑑定與安置方式 高中音樂班課程輔導鑑定安置依據特殊教育法規內第六條由各級主管機關應設特 殊教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會(以下簡稱鑑輔會),遴聘學者專家、教育行政人員、學 校行政人員、同級教師組織代表、家長代表、專業人員、相關機關(構)及團體代表, 辦理特殊教育學生鑑定、安置、重新安置、輔導等事宜;其實施方法、程序、期程、. 9.

(17) 相關資源配置,與運作方式之辦法及自治法規,由各級主管機關定之(特殊教育法, 2013)。其中第三十八條指出資賦優異學生之入學、升學,應依各該教育階段法規所定 入學、升學方式辦理;高級中等以上教育階段學校,並得參採資賦優異學生在學表現 及潛在優勢能力,以多元入學方式辦理。 以今年民國 102 年為例,臺 灣 南 區 102 學 年 度 高 中 音 樂 班 ( 科 ) 聯 合 招 生 分 為 兩 階 段 , 第 一 階 段 含「以競賽表現入學」與「僅採術科成績甄選入學」,第二階段 為「採學科術科成績甄選入學」。 綜上所述,高中音樂班教育係歸屬於藝術才能資賦優異教育領域,國中生在進入 高中音樂班就讀之前,由鑑輔會鑑定學生是否符合資賦優異資格,再通過聯合甄選委 員會進行安置;高中音樂班課程與設立標準,皆須以特殊教育法、藝術教育法規等法 條細則為依歸,營造符合藝術才能資賦優異學生之教育環境,激發並培養專業藝術人 才。 貳、我國高中音樂班發展沿革與發展概況 一、我國高中音樂班發展沿革 音樂專業教育的濫觴始自日治時期,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於 1946 年成立,設立「音 樂專修科」,是臺灣第一所音樂高等教育學院。音樂班的歷史可追溯自 1963 年,臺北 市私立光仁小學首設集中式音樂班,隨後於 1973 年,臺北市福星國小與臺中市光復國 小也同時設立公立學校資優音樂實驗班;中學部分亦由臺北市光仁中學分別於 1969 年 及 1973 年設置初中及高中音樂班,1973 年臺中市雙十國中設置首座公立的國中音樂班, 其後臺北市的南門國中也跟進,促成 1980 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中學亦設置公立高 中之音樂實驗班(吳舜文,2010)。 二、音樂班發展現況 目前參考 102 學年度高級中等學校音樂班(科)聯合甄選簡章(2012)分區,再依 學校所在地分為北中南三區。北部包含國立基隆高中、國立臺灣師大附中、新北市立新 北高中、新北市立新店高中、國立武陵高中、國立中壢高中、國立新竹高中、國立羅東. 10.

(18) 高中、國立花蓮高中、臺北市立復興高中、臺北市立中正高中、桃園縣立南崁高中、私 立淡江高中、私立光仁高中、私立啟英高中、私立培德高工、私立華岡藝校,共 17 校; 中部包含國立臺中二中、國立清水高中、國立彰化高中、國立南投高中、國立嘉義高中、 私立新民高中、私立正心高中、私立曉明女中,共 8 校;南區包含國立臺南女中、高雄 市立高雄中學、高雄市立新莊高中、國立鳳新高中、國立屏東女中、私立新光高中、私 立中華藝校、國立馬公高中,共 8 校,總計 33 校,以下分北中南三區述之。臺灣北區 由臺北市光仁中學分別於 1973 年設置第一間高中音樂班,其他學校簡況如下: (一) 國立基隆高級中學音樂班鄰近八堵,設立於民國 86 年,每年國西樂兼收 30 人, 入班須經過資優鑑定。 (二) 國立臺灣師大附中音樂班位於臺北市大安區,音樂班成立於 1980 年,每年招 收西樂學生 30 人,入班須經過資優鑑定。 (三) 新北市立新北高中位於三重,音樂班成立於 1997 年,原名國立三重高中,新 北市改制為直轄市後,更名為新北市三重高中,又於 102 學年度更名為新北市立 新北高中,音樂班每年招收 30 人,入班須經過資優鑑定。 (四) 新北市立新店高中音樂班位於新店,音樂班成立於 1996 年,每年招收國樂 2 名與西樂 28 名共 30 人,入班須經過資優鑑定。 (五) 國立武陵高中位於桃園市,成立於 1991 年,每年招收 30 人,入班須經過資優 鑑定。 (六) 國立中壢高中音樂班位於中壢,音樂班成立於 1996 年,國西樂兼收 30 人,入 班須經過資優鑑定。 (七) 國立新竹高中音樂班成立於 1996 年,每年招收 30 人,入班須經過資優鑑定。 (八) 國立羅東高中音樂班每年招收 30 人,音樂班成立於 2000 年,入班須經過資優 鑑定。 (九) 國立花蓮高中音樂班每年招收 30 人,音樂班成立於 2002 年,入班須經過資優 鑑定。. 11.

(19) (十) 臺北市立復興高中位於北投,音樂班每年招收 30,入班須經過資優鑑定人。 (十一). 臺北市立中正高中音樂班成立於 1986 年,音樂班每年招收 30,入班須經. 過資優鑑定人。 (十二). 桃園縣立南崁高中音樂班每年招收 30,入班須經過資優鑑定。. (十三). 私立淡江高中音樂班每年招收 30 人,入班須經過資優鑑定。. (十四). 私立光仁高中音樂班為全國歷史最悠久之音樂班,創班 40 餘年,每年招. 收共 30 人,入班須經過資優鑑定。 (十五). 私立啟英高中音樂班 30 人,入班無須經過資優鑑定。. (十六). 私立培德高工音樂班每年招收 25 人,入班無須經過資優鑑定。. (十七). 私立華岡藝校西樂科至今已有 37 年,每年招收 5 人,入班無須經過資優. 鑑定。 臺灣中區各校音樂班簡述如下: (一) 國立臺中二中音樂班成立於 1986 年,每年招收國 1 西樂 29 人共 30 人,入班 須經過資優鑑定。 (二) 國立清水高中音樂班成立於 2002 年,招收國 1 西樂 29 人共 30 人,入班須經 過資優鑑定。 (三) 國立彰化高中成立於 1997 年,音樂班國西樂兼收共 30 人,入班須經過資優鑑 定。 (四) 國立南投高中音樂班成立於 2000 年,每年招收共 30 人,入班須經過資優鑑定。 (五) 國立嘉義高中音樂班成立於 1997 年,國西樂兼收共 30 人,入班須經過資優鑑 定。 (六) 私立新民高中音樂班國西樂兼收共 30 人,入班須經過資優鑑定。 (七) 私立正心高中音樂班每年獨立招生 30 人。 (八) 私立曉明女中音樂班自民國 101 年停招,目前僅剩高中三年級一班。. 12.

(20) 臺灣南區音樂班的歷史沿革為私立樹德高級家事商業職業學校於 69 年 9 月 1 日成 立幼保科音樂實驗班,為南部開創音樂班的先鋒,接著台南女中 73 學年度正式成立音 樂教育實驗班。各以下就分別其背景加以簡述。 (一) 鳳新高級中學自民國 84 年創立音樂班,原屬高雄縣鳳山市,民國 99 年高雄縣 市合併後,預計民國 103 年改制為高雄市立鳳新高中,一班招收學生共 30 名,西樂 22 名,國樂 8 名,入班須經過資優鑑定。 (二) 高雄市立高雄高級中學,民國 75 年 8 月招收音樂班,為高雄音樂班中西樂第 一志願的學校,一班招收學生共 30 名,全數皆為西樂,入班須經過資優鑑定。 (三) 高雄市立新莊高級中學民國 84 年創立音樂班,並接收左營高中移轉高二音樂 班學生 21 人,每年招收學生共 30 名,西樂 15 名,國樂 15 名,入班須經過資優鑑 定。 (四) 私立中華藝校於民國 80 年成立的音樂科,一班招收學生共 20 名,有中、西音 樂組與應用音樂組,本校為藝術類音樂科,入班不須經過資優鑑定。 (五) 私立新光高中,招收西樂、國樂與流行音樂學生共 30 名,74 年創立音樂班; 原名樂育中學,民國 100 年通過更名為新光高中,民國 101 年正式名為私立新光高 中,本校為藝術類音樂班,103 年起入班不須經過資優鑑定。。 (六) 國立屏東女子高級中學,民國 82 年增設高中音樂班,一班西樂錄取 26 名,國 樂 4 名共三十名,入班須經過資優鑑定。 (七) 國立台南女子高級中學,民國 73 年增設高中音樂班,一班錄取三十名,29 名 西樂,1 名國樂,入班須經過資優鑑定。 (八) 澎湖馬公高中因地緣關係,以獨招方式招生,多數學生由馬公國中畢業就讀。 綜上所述,高中音樂班的形成受到 1946 年臺灣省立師範學院設立「音樂專修科」, 之後高中以下各學校紛紛成立音樂班,而臺灣南部於 1980 年跟進,由樹德家商成立南 部第一間音樂實驗班。音樂班的歷史迄今已過一甲子的歲月,中間歷經更名及法規變動, 但制度、課程與設備愈顯成熟,近年來培養出許多音樂界新秀。. 13.

(21) 參、實徵研究 與高中生音樂班學生為研究對象者且探討升學選擇的研究並不多,因此將生涯發展 相關研究一併探討。 林秉蓓(2010)所著之《高中生音樂班學生生涯發展狀況與決定困難之研究》探討 不同變項中音樂班學生生涯發展狀況與生涯決定困難情形,將學生背景變項分為性別、 主修、地區、國中教育經驗、家庭社經背景;再採用問卷調查法,以研究者自行設計之 問卷為研究工具,研究結果顯示音樂班學生整體發展狀況為中等;生涯決定困難低且不 同變項之生涯決定困難並無顯著差異;且高中音樂班學生生涯發展狀況與決定困難呈現 中度負相關。 邵俊德(1995)的《高中音樂資優生自我效能與生涯決定之研究》中在探討音樂資 優生與普通學生在自我效能與生涯決定上的差異,並進一步探究音樂資優生自我效能的 主要影響與原因。採用問卷調查及深度訪談兩種方式,結果顯示音樂資優生的音樂學習 自我效能優於普通班學生,但在一般學習效能的比較並無顯著差異;音樂資優生在生涯 決定有較多的資源且相較於普通班學生,較少出現個人衝突存在。且邵俊德指出重要他 人及生命的轉捩點大部分皆來自於學校教育中;個人擁有多元的能力與興趣造成生涯抉 擇的困境;來自父母的期望與投資觀;外在環境的障礙會導致生涯決定上的問題。 張韻瑋(2010)所撰之《南部地區高中音樂資優生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發展及學校 教師同儕角色影響之研究》,研究在學校老師及同儕對與高中音樂資優生在生涯自我效 能與生涯發展上的差異與影響,採問卷研究法,研究結果指出主副修老師及同儕為關鍵 性角色。 蕭鈞育(2002)《中部地區國中音樂資優生生涯決定與升學選擇之研究》指出,所 採用的研究方法為問卷調查輔以半結構訪談,結果顯示個人的興趣是決定升學的主要 因素,父母的意見、師長、同儕與學校的輔導亦有一定的影響,但師長、父母與音樂資 優生的溝通互動,以及學校提供生涯輔導和升學資訊不足,對於音樂資優生的生涯決 定與升學選擇的幫助有限。. 14.

(22) 肆、小結 綜合上述文獻所知,音樂資優教育根據特殊教育法、藝術教育法與高級中等以下學 校藝術才能班設定標準等法規所訂定之資優鑑定、輔導安置、教學目標、教學方式及課 程實施等所有規準,皆明確指出音樂班學生在高中階段中所接受的所有教育方向,使本 研究對音樂班學生的背景了解更為完整。 因研究者任教於臺灣南部,故文獻中簡略說明南部音樂班設立源由、各校概況、學 校性質、學生人數及招收國西樂分配人數,便於日後研究中背景變項的分析;文中所提 之表 2-1 國立鳳新高級中學入學課程規劃一覽表,因研究者想了解課程中包含音樂專業 與非音樂相關課程之分布,其中非音樂課程如國文、英文、歷史、地理、公民、全民國 防、體育、健康與護理、物理、化學、生物、地科的節數多寡,是否影響學生升學選擇 音樂或非音樂相關的科系,乃至於選擇非音樂相關科系之學群。再探討以上相關研究後, 研究中皆提出高中音樂班學生在生涯與升學的選擇上,以個人、學校、家庭、社會所影 響的因素為甚,故本研究針對此四大構面作為升學選擇原因。. 15.

(23) 第二節 生涯發展與升學選擇. 壹、 生涯發展的定義及相關理論. 一、生涯發展的意義 據「生涯」二個字有許多不同看法,由字義來看,依照《說文解字》的說明:植物 長出土為「生」,也就是成長,因此有「生生不息」之語。至於「涯」則是水邊,窮盡 之意,指事物的邊界或極致,生涯兩字合起來,就廣義著生活或生命盡頭(林幸台等人, 2010)。 生涯(career)原文源於羅馬字 via carraria 及拉丁字 carrus,二字均指古代的戰車。 在希臘,career 這個字有瘋狂競賽的精神。因此西方的概念中,使用生涯一詞就如同在 競技場上奔馳,意隱有未知及冒險犯難的精神(引自蘇鈺婷,2002)。 Super 提起生涯一字:「生涯是一人由出生至死亡裡演進方向與過程,統整與合併個 人一生中各種角色,並由此表現出每個人不同獨特的自我發展組型。」(引自吳思達, 2011),Gysbers & Moore(1951)認為生涯是統合一個人一生內扮演之所有角色、外在 環 境 與 發 生 事 件 對 自 我 發 展 的 整 體 性 影 響 。 美 國 生 涯 發 展 協 會 ( National Career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於 1982 年將生涯定義為個人一生中所從事的工作或休閒 活動。Isaacon(1985)認為生涯是一個人一生的工作型態,是與工作有關的所有活動之 組合,最遲始於個人入學之時,並延續到退休之後。Ivancevich(1989)則將生涯定義 為個人工作生活中,與工作相關的經驗和活動結合的態度和行為的順序(引自蘇鈺婷, 2002,頁 13)。 國內學者也提出,洪鳳儀(2000)提到生涯發展的萌芽期自兒童即已開始。對父母 的認同及社經地位,都影響小孩子對生涯的看法和日後的選擇。隨著年齡直到青春期, 甚至到成人期,因自我概念與對外在環境的現實感逐漸形成,而感受生涯發展是連續的、 有秩序的、無法回頭的;吳思達(2011)將生涯的意義分為狹義與廣義兩個層面:狹義. 16.

(24) 的生涯指個人一生的工作或職業,包括職等、職稱、就業與行業,廣義的生涯意指個人 整體發展歷程,除工作與職業,亦涵蓋個人生活中各方面活動與經驗歷程;林幸台等人 (2010)指出生涯的意義並說明與社會的關係:隨著一個人年紀的增長與生活經驗的累 積,逐漸開展其生涯過程。這個發展歷程可從個人面與社會面兩個層面加以分析。個人 的生涯發展正如其他特質的發展一樣,有其發展的過程,而各個階段又因個人的年齡、 所處環境以及社會期待等因素,而有不同的需要與任務,同時也顯現其發展的特色。整 體而言,生涯發展就是指個人一生當中,關聯到教育、職業,以及其他重要角色的選擇、 進入與進展,其最終目標都在實現個人的自我。許多生涯發展理論都將此一過程視為社 會化過程的一部分,並隨著年齡的成長逐漸成熟、發展出有效的自我認定與決策能力。 社會化過程中的點點滴滴都關係著個人能否達到自我實現的目標,也因此每一個發展過 程都有其重要性。但因整個發展過程受心理、生理、社會、教育、經濟,乃至偶然因素 交錯的影響,因此不易確實掌握,有些人發展得相當平順,但不少人崎嶇不平,有人積 極的投入,有人卻消極的應付,顯示出極大的個別差異,然而亦代表著發展的可能性。 個人的生涯發展離不開社會,尤其在成人之後,其所投入的職業生活圈以及伴隨的人、 事、物,往往就是實踐個人生涯理念的關鍵,因此近年許多學者將個人的生涯發展與企 業組織的發展貫穿起來,就企業而言,員工的生涯發展成為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課題, 企業有良好的生涯管理措施,員工生涯常能獲得適當的發展,二者的關係有如唇齒相依, 甚至整個社會亦如此。. 二、重要的生涯發展相關理論 (一) Super 的生涯發展理論 Super(1990)提出人生是由三個層面構成整體的發展,以時間(time)、廣域 和範圍(breadth or scope) 、深度(depth)來說明生涯發展與需求。而時間係指人的 年齡或生命的歷程,分為生長、試探、建立、維持和衰退階段(見表 2-2) ;廣域和 範圍則是生涯中所有角色的扮演(見表 2-3) ;深度代表的是角色投入的程度,稱為 生涯發展彩虹圖(見圖 2-1)。. 17.

(25) 表 2-2 生涯時間 生涯階段. 年齡(歲). 發展需求. 生長階段. 0~14. 認知. 試探階段. 15~24. 導向試探. 建立階段. 25~44. 選擇安置. 維持階段. 45~65. 專精升遷. 衰退階段. 65 以上. 退休. 資料來源: Super, D. E. (1990). A life-span, life-space approach to career development. 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 Applying contemporary theories to practice(2nd ed.). 197-261.. 表 2-3 生涯廣域和範圍表 生涯角色. 年齡(歲). 發展需求男/女. 在學學生. 0~18. 準備期. 應屆畢業生/公司新進人員. 18~24. 探索期/未婚就業期. 社會新鮮人/接受公司培訓. 25~34. 職業的自立期/生產育兒期. 專業人員. 35~45. 就業安定期/再就業期. 資深人員. 46~60. 就業維持期. 退休人員. 61~65. 衰退期. 資料來源: Super, D. E. (1990). A life-span, life-space approach to career development. 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 Applying contemporary theories to practice(2 nd ed.). 197-261.. 圖 2-1 生涯發展彩虹圖 資料來源:楊適鴻(無日期)。教學資源。取自 http://moodle.elvs.chc.edu.tw/tp/teacher/楊適鴻/set/16aa.asp. 18.

(26) (二) Ginzberg , Ginsberg , Axelrad & Herma(1951)的生涯發展階段論 以 Ginzberg 為主的研究小組首先由發展觀點來談論生涯問題,根據實徵研究 的結果,將個人的生涯發展階段大致分為幻想、試驗以及實驗三個階段,各階段 的特性見表 2-4。他們認為職業發展的歷程,大約始自 11 歲時,而在 17 歲或成年 早期後才結束。這個歷程大約歷時六至十餘年不等。 表 2-4 「生涯發展階段論」發展階段及其特性 階段 幻想階段. 試驗階段. 實現階段. 年齡. 特性. 兒童時期. 初期為純粹的遊戲,進而由遊戲中逐漸發展出工作. (11 歲前). 的概念. 青少年時期. 逐漸了解工作對個人的要求,也漸漸發展出對個人. (11 至 17 歲) 青少年後期 (17 歲至成人). 興趣、能力及價值觀等等的認識 能力及興趣的統整,並進一步發展個人價值觀念, 職業選擇方向亦逐漸有特定的方向. 資料來源:Ginzberg, E., Ginsburg, S. W., Axelrad, S., & Herma, J. L. (1951). Occupational Choic:An approach to general theory. New York,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三) Anne Roe(1957)的親職需求理論 依據 Maslow 之需求層次論所述,人有七種主要需求,包含生理、安全、愛與 隸屬、尊重、自我實現、知識理解及審美需求。Anne Roe 受到 Maslow 的需求理論 影響,建立了人格發展與生涯抉擇理論。她認為一個正常的個體具有許多心理、生 理、社會與經濟的需求,這些需求受到個體價值系統的支配,同時這些需求會驅使 個體追求事物、人物及活動以達成個體的滿足,這種追求人、事、物的動機可能是 有意識的,亦可能是潛意識的行為,動機亦可能是直接或間接的表現。 根據 Roe 的看法,個人的需求結構,大部分受到兒童期滿足或挫折所影響。 而早期的兒童經驗,對於個人在其所選擇的領域中尋求滿意時,扮演重要的角色。 因此生涯方向與家庭早期的關係,及家庭對生涯方向的後續影響,均為其研究重點。 她提出早期父母與子女的關係、環境中的經驗,以及遺傳特性的組合,將決定需求. 19.

(27) 結構的發展。 個人會經由與他人之間的互動,或是不與他人有關的活動,學習去滿足這些被 發展的需求。因此透過個人需求結構,造成職業選擇涉及選擇人際導向(如服務業、 商業接觸及一般文化)或非人際導向職業(如科學相關行業、生產維修及農礦業)。 需求的強度,是激勵個人尋求職業結構中階級層次的主要決定因素。. 透過孩子與父母互動發展上的心理需求,Roe 推估孩子未來的職業選擇。其將 父母的態度分成三種:注意孩子、逃避孩子及接受孩子,而不同的父母態度,會為 兒童帶來不同的人格型態。幼年的親子關係滿意度和挫折感將影響一個人終生的興 趣、態度及對人們親近或疏離,繼而造不同的生涯發展與抉擇。例如在拒絕中長大 的孩子,對人的交往也是採取否定態度,多半具侵略性或防禦性。所以長大後,其 生涯抉擇通常為喜歡處理資料或事物的工作,而排斥與人一起共事。強烈需要情感 與歸屬感的人,容易希望在工作上可以和他人接觸,將會朝向此一工作方向發展, 如服務業或教師。. (四) Erikson(1956)的心理社會期發展論 Erikson 視人生全程為連續不斷的人格發展歷程,以自我的發展為中心思想。 個 體出生後與社會環境接觸互動成長。在個體與社會環境接觸的互動中,一方面由於 他自我成長的需求,希望從環境中(特別是在人際關係上)獲得滿足,另方面又不 得不受到社會的要求(要求他必須遵守社會規範)與限制(禁止他不許率性而為), 使他在社會上適應產生一種心理上的困難。Erikson 稱此心理困難為發展危機。 Erikson 的發展危機理論係指在不同年齡階段產生不同性質的心理危機。前一階段的 危機化解之後,始能順利發展至第二階段,Erikson 將人生全期分為八個階段,見表 2-5。. 20.

(28) 表 2-5 Erikson 的發展危機人生階段 期. 年齡. 發展危機. 發展順利者的心理特徵. 發展障礙者的心理特徵. 0~1. 信任對. 對人信任,有安全感. 面對新環境時會焦慮不安. 1~3. 不信任 自主行動對. 能按社會要求表現目的性行為. 缺乏信心,行動畏首畏尾. 自動自發對. 主動好奇,行動有方向,開始有責. 畏懼退縮,缺少自我價值感. 退縮愧疚. 任感. 6~. 勤奮進取對. 具有求學、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 缺乏生活基本能力,充滿失敗感. 青春期. 自貶自卑. 青年期. 自我統合對. 有了明確的自我觀念與自我追尋方. 生活無目的無方向,時而感到徬徨迷. 角色混亂. 向. 失. 與人相處有親密感. 與社會疏離,時感寂寞孤獨 不關心別人與社會,缺少生活意義. 別 1 2. 羞怯懷疑 3 4 5. 3~6. 6. 成年期. 友愛親密對. 7. 中年期. 精力充沛對. 熱愛家庭關懷社會,. 頹廢遲滯. 有責任心有義務感. 完美無缺對. 隨心所欲,安享餘年. 孤僻疏離. 8. 老年期. 悔恨舊事,徒呼負負. 悲觀絕望 資料來源:Erikson, Erik (1956). The problem of ego identit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analytic Association 4, 56–121. Retrieved 2012-01-28.. 根據以上生涯發展相關定義及論點,研究者認為生涯發展意指個人由出生至死亡, 由經歷之事件或環境,而選擇出的個人獨特的生活方式。並且根據幾位專家之生涯發展 理論,發現在生涯發展中,高中時期為人生重要抉擇時期,不僅為下一階段做出之升學 選擇,也須提早為就業做準備,且依照以上需求,來形成個人價值觀統合及探索,逐漸 了解自我意識及潛能,在高中時期是非常重要的。. 貳、 生涯發展有關升學選擇之論點. 一、升學選擇意涵 研究學生升學選擇的行為可由心理學、社會學和經濟學三種領域加以探討。心理學 領域的研究重點在於探討諮商以及學生、家庭、同學、學校之間複雜的交互作用的問題;. 21.

(29) 社會學領域的研究重點在於探討社經地位對於教育獲得的方法、入學選擇的結果及影響 的問題;經濟學領域的研究,以消費觀點,或以個人、社會對未來的投資觀點,比較受 教育與其他選擇所付出的成本和效益之問題,檢視教育上的決定(黃雅琤,2005)。 郭秋勳認為升學意願是個人經由長時間沉浸在具有影響力的參照團體下,感覺對過 去與現在的學習有所心得,嚮往更深一層學術或職業技術研究,而產生於某一階段學校 學習結束後,再做升入另一更高級學校系統的決定;並期望能藉升學之機會,對自己的 潛能做更深入的激勵與發揮(引自朱瑞淵、洪先進與劉修祥,2001,頁 87)。. 二、升學選擇因素 Rossetti(1991)指出,學生升學選擇之行為,其決定之過程極為複雜,受到很多因 素的影響。一個簡單的升學選擇可以由若干較細的決定因素所決定,而這些決定因素又 可繼續由次一層更細微的決定因素所決定。Lam(1982)研究升學行為時,將重點放在 為何學生不選擇升學技職學校的問題上,將其影響因素分成三類: (一) 個人內在因素(intra-personal reasons):包括態度、期望、印象、動機及價值 觀等因素。 (二) 直接外在因素(immediate external reasons):即受父母、朋友、鄰居、老師及 親戚的影響因素。 (三) 間接外在因素(remote external reasons) :包括社經地位、父母收入及父母教育 程度等因素。. 三、升學選擇理論 Jackson(1981)的三階段模式(Three Phase Model),將學生選擇大學校系的歷程 分成三個階段:學生產生上大學的意願、學生刪除一些不感興趣或能力所不及的學校, 然後找出一些可能的「初步選項」(choice set)學校,然後再對這些學校進行更深入的 瞭解、最後是評估「初步選項」學校,選擇真正入學的學校。Litten(1982)也提出另. 22.

(30) 外一種「三階段模式」(Three Phase Model),包括:意願階段、資料搜集的探索階段、 決定申請與最後就讀學校階段。Gallagher 與 Hossler(1987)便綜合這些模式,提出後 來研究最常用的模式---「三階段模式」 (Three Stage Model):意願與傾向階段、資料蒐 集階段、決定階段。另外莊珮真(2003)研究高三學生面對大學多元入學方案的決策歷 程,也將高三學生的生涯決策歷程分為三個階段:啟蒙階段、探索階段、決定階段。 因素刪除法(sequential elimination approach)的決策概念,最早由 Tversky(1972) 提出,Gati(1986)衍生運用在生涯決策的歷程。Gati 認為在生涯抉擇的初始階段,決 策者並非如傳統決策模式所預期的,會深度思索每一個選項,而是依據自己設定的考量 標準,刪除不符合標準的選項,直到選項範圍減小,才進入探索階段,將生涯選項依考 量標準一一檢驗,以做出最後生涯選項的決定。因此,生涯抉擇是一連串刪除法的過程。 Krumboltz(1975)提出之生涯決定社會學習論將生涯決策階段則可分為下列七個步 驟:訂出目標、規劃流程、澄清價值、蒐集資料、評估選擇、刪除選項、執行方案。. 綜合以上文獻所闡述,研究者歸納出,升學選擇為學生經過多層面的影響而做出進 入下一階段之就學選擇,其決定之歷程依照以上理論,研究者分為三個階段:啟蒙及準 備階段- 學生開始感受升學選擇的重要性,並依照多層面的影響而探索自我興趣。收集 資料及探索階段-收集相關升學資料及初步界定升學選擇。決定階段-依照意願之升學選 擇最後評估,進而達成升學目標。. 參、 我國大學學制度與沿革. 一、大學考試制度歷史沿革 下列內容參考秦夢群(2004)的大學多元入學制度實施與改革之研究。 (一) 各校自辦(民國 42 年之前),大學由各校自行辦理招生事項。. 23.

(31) (二) 大專聯合招生期(民國 43-60 年) 由四所公立大學(國立台灣大學、省立師範學院、省立台中農學院、 省立台南工學院)組成的「大專聯招會」負責招生事宜,招生學校包含大學以及專 科學校,此為我國大學聯招制度的創始。 (三) 舊制大學聯招期(民國 61-72 年) 民 國 61 年 教 育 部 針 對 大 學 聯 招 成 立 專 責 機 構 , 民 國 65 年 教 育 部 訂 定 「教育部大學入學考試委員會設置辦法」,正式成立專辦大學聯招的機構。 則將大學與專科學校分開,採甲、乙、丙、丁四組分組考試,並延續大專 聯招時期先填志願後考試的分發模式。. 表2-6大學考試制度前三時期比較. 資料來源:秦夢群(2004) 。大學多元入學制度實施與改革之研究。教育政策論壇,7(2),59-84。. (四) 新制大學聯招期(民國 73-81 年) 此時期招生機構仍為教育部組成大學考試委員會,其組織執掌與任務 並無任何改變,最大的特點在招生方式的改革,其中包括:(1)跨組報名選科考試; (2) 先考試後填志願。此時期逐漸有多元入學的政策已逐形成。. 24.

(32) (五) 多元入學政策試辦期(民國 83-90 年) 這個階段最大的不同為推薦甄選入學以及申請入學方案的試辦,其餘與上一階 段一致。 (六) 多元入學全面施行期(民國 91 年-迄今) 在民國91 年,大學多元入學方案除將原先已先行試辦的「推薦甄選」. 及. 「申請入學」合併稱為「甄選入學」外,並加入包含甲、乙、丙三案的考試分發入 學,正式終結施行四十八年的大學聯考。而招生事務的主導權也由教育部移轉到各 大學院校,以及由大學院校聯合組成的「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 (秦夢群,2004)。. 圖2-2 大學考試制度後二時期比較 資料來源: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研究報告。取自 http://www.ceec.edu.tw/Research/ResearchList.htm. 二、現行多元入學考試制度及音樂科系升學現況. (一) 考試制度 綜上所述,研究者歸納出臺灣大學升學管道共有五種,即為繁星推薦、個人申 請、推薦甄試、指定科目考試、大學學校單獨招生,其中前四項必需採計學科與術 科測驗的分數,以下依序述之:. 25.

(33) 1. 繁星推薦加採計在校成績的百分比,音樂班採計一個班級內的百分比,大學音 樂系自 99 學年度升學考試才增加此管道。 2. 音樂系個人申請第一階段以學科及主修的篩選倍率選出人選,第二階段另外採 計術科大考成績及學測國文、英文的總成績,僅有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學科需達底 標,而非音樂科系的則依照不同需求而訂定不同標準。 3. 推薦甄試必須是學校推薦的人選才可參加考試,各校推派考生的方法並不一致, 此入學方式在民國 100 年廢除。 4. 指定考科則因個人選系的不同而可目考試,音樂系採用術科大考成績及指定考 科(國文、英文)成績各為 50%數的高低來作志願上的安排。 5. 而大學單獨招生如臺北藝術大學則自行訂定考試,挑選自校適合的人選。. 圖2-3 102學年度大學考試制度 資料來源: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研究報告。取自 http://www.ceec.edu.tw/Research/ResearchList.htm. 26.

(34) (二) 內附設相關音樂科系之大學 音樂相關科系係屬於藝術學群,目前臺灣所有的相關科系為臺灣師範大學音樂 系、高雄師範大學音樂系、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與傳統音樂系、臺灣藝術大學音樂 系與中國音樂系、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系、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系、東吳大學 音樂系、實踐大學音樂系、輔仁大學音樂系、真理大學音樂系、新竹教育大學音樂 系、臺中教育大學音樂系、東海大學音樂系、臺南大學音樂系、中山大學音樂系 (含應用音樂組)、臺南藝術大學七年一貫音樂系(含演奏、行政與應用)、臺東 大學音樂系、東華大學音樂系、臺南科技大學音樂系、嘉義大學音樂系、南華大學 音樂系、政治作戰學校應用藝術系、樹德科技大學音樂系等。較特別的校系為清大 不分系雖屬非音樂相關科系,但因入學考試面試的項目需加考樂器演奏,在第一年 入學時不分系就讀,第二年再依照自己的成績選擇就讀科系。. (三) 非音樂相關科系之學群分類 現行大學各科系依照繁星計畫可分為六類,第一類組為文法商組,第二類組為 理工類組,第三類組為醫科類組,第四類組為音樂類組,第五類組為美術類組,第 六類組為舞蹈體育類組,再細分則可分至十八類-資訊學群、工程學群、數理化學 學群、醫藥衛生學群、生命科學學群、生物資源學群、地球與環境學群、建築與設 計學群、藝術學群、社會與心理學群、大眾傳播學群、外語學群、文史哲學學群、 教育學群、法政學群、財經學群、管理學群、遊憩與運動學群。. 大學入學多元化經民國 83 年試辦迄今已二十年歷史,為求學生適性學習而進入 專業領域就學,中間歷經制度改革等變動,今年 103 學年將施行繁星推薦、個人申 請、指定科目考試、學校單獨招生四種方式進行招生,學生有更多元的選項來選取 自我升學的方向。. 27.

(35) 肆、影響高中音樂班學生升學選擇的因素 一、以下針對本研究對象之不同背景變項探討之 (一) 性別 Roe(1957)認為兩性在生涯發展上對於職業期望不同之因來自於性別角色差 異,該差異可從國小低年級追溯起。林幸台(1983)研究高中生與大一學生生涯發 展則表示為男生生涯成熟度高於女生,研究發現不同性別青少年在生涯感受、生涯 信念、生涯探索、生涯行動與生涯發展有顯著差異。呂佳陵(2008)研究顯示女生 更社會外向。男生於活動性偏外向,女生與常模分布沒有顯著差異。情緒穩定方面, 學生變異性與常模未有顯著差異,神經質比常模更集中於中等;男生自卑感偏弱, 女生與常模未有顯著差異。心理健康方面,學生焦慮性偏強;憂鬱性呈兩極化傾向。 男生緊張程度呈偏弱趨勢;女生方面則偏兩極化。社會適應方面,學生於合作性與 客觀性呈偏良好傾向,且女生比男生於客觀性更良好;低年級較高年級更良好。男 生之攻擊性於三個年級之變化大;三個年級之女生與常模未有顯著差異。男生學習 動機比女生強,學習適應比女生好;從事與音樂相關工作之意願愈高年級愈低。Super 在一連串的研究之後,認為男性與女性的的生涯發展情形不同,並提出一般男性與 女性的生涯發展分類類型也不盡相同。 (二) 主修 林良玉(2008)針對大學音樂系學生,以不同主修類別進行學習類型之研究。 研究內根據 Kolb 四種學習類型,分別為擴散型(Diverging) 、同化型(Assimilating)、 聚斂型(Converging) 、適應型(Accommodating) ,再加入「資訊接收者」與「資訊 處理者」等共六類學習類型。研究顯示大部分音樂系學生都屬於「適應型」 ,而進一 步表示主修鍵盤者次多為「聚斂型」;主修聲樂者次多為「聚斂型」與「擴散型」; 主修弦樂者次多為「擴散型」 ,主修管樂者次多為「聚斂型」 ;主修作曲者次多為「聚 斂型」與「同化型」 ;主修打擊者次多為「資訊接收」 ;主修國樂者次多為「適應型」。 顯示不同主修之學生,學習行為也不盡相同,不同主修之升學狀況可能影響其下一 階段之升學選擇。. 28.

(36) (三) 音樂班就讀背景 根據吳永怡(2008)之研究,受訪者上大學之前就讀音樂班的情形不盡相同, 整體而言,就讀音樂班的專業學習經驗,對其未來的音樂學習有幫助。評比音樂系 學生之大學專業課程的成績來評估音樂班在培育音樂資優生之成效。以學生的音樂 訓練背景、就讀音樂班的長短、以及畢業高中的區域來預估大學音樂課程之成績。 研究結果指出音樂班在幫助其學生進入大學音樂系方面有顯著成效。音樂班畢業生 在主、副修樂器、管絃樂合奏、與音樂基礎訓練等課程的成績明顯高於普通班畢業 生,但顯著差異僅呈現於前三個學期。而就讀音樂班長短可以預測主、副修樂器與 管絃樂合奏的學業成就,但其效果有一定的時間限制(陳曉嫻,2005)。. (四) 就讀地區 Krumboltz, J. D., Mitchell, A., & Gelatt, H. G. (1975)提出的社會學習理論中, 表示不同的環境刺激,如社區狀況、社會結構、學校教育體系等,皆會影響個體生 涯發展。林柏均(2012)研究中發現,「目前就讀學校所在縣市」之學生背景變項 對於學生升學選擇時有顯著差異,該研究針對臺南、高雄與屏東之國中音樂班學生 選擇進行調查研究,根據問卷資料研究顯示,臺南、高雄與屏東三地區的學生對於 未來升學選擇的想法,確實因為地區不同而在選擇上也會有差異。. (五) 學術科成績 陸炳杉(2001)研究指出不同入學管道學生在校學業成績與大學學科能力測驗 英文科、總級分成績均有顯著正相關。林柏均(2012)也指出,學科成績的高低在 升學選擇上有顯著差異,國中音樂班學生在成績最高低的學生選擇不繼續就讀音樂 班的例最高。. 29.

(37) 二、個人、家庭、學校、社會四個構面 本研究參考鄭如吟(2004)與林柏均(2012)兩項研究將升學原因分為個人、 家庭、學校、社會四個構面,相關文獻分別如下述:. (一) 個人 個人內在因素主要包括個人的興趣、能力、個人特質等。而高中多元入學方案 的精神是多元選擇、多元特色、多元發展,其目的無非是要學生依據自己的能力、 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管道與喜歡的學校類型入學。學生在做升學選擇的過程當 中,興趣勢必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除了興趣之外,同時會考量到自己的能力與 成績。學生個人的內在因素影響學生對於升學的評估,進而影響了對於入學方式、 目標校系的選擇。不僅如此,個人的內在因素也會影響學生如何進行準備。 (黃雅 琤,2005)。. (二) 家庭 蔡典謨(1996)對美國華裔學生傑出成就者所做的研究發現:家庭影響是成 功的因素,孩子的成就與父母最有關係。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無庸置疑(Gianakos, 1999;Goyene, 1999),許多父母花費時間陪孩子共同學習共同成長,孩子們的成 就也將會相對提高。Perleth & Heller(1994)所進行慕尼黑長期資優追蹤研究,指 出家庭環境對個人高度才能發展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特別是提供資源、價 值系統與適當的機會。Chou& Leong(1994)甚至發現亞裔學生可能受到文化的影 響,比美國人更重視父母對自己生涯選擇的意見,因而傾向於選擇既符合個人興 趣又滿足父母期望的生涯選項。與孩子關係良好的父母能給予孩子安全感,增進 學生的生涯探索行為,因而使學生能做出更適切的生涯選擇。家庭影響生涯決策 大致可以包括:父母的教育、職業地位、家庭收入與對子女的期望等方面。. 30.

(38) (三) 學校 就讀之學校而言,其重要影響在於學校所提供之資訊、協助,老師的意見、同 儕的意見、學校的資源、學校的氣氛等。莊珮真(2003)認為,學校對高中生而言, 是最重要的資訊提供,不論是平常的課堂上或是輔導室,都是學生瞭解多元入學方 案的主要管道;在課堂上學生由導師或任課老師的說明瞭解多元入學方案,同時老 師的經驗分享,也讓學生對大學校系有進一步的認識。另外,輔導室提供的資訊以 及舉辦的活動,如校友返校座談,都能提供學生更具體可供參考的訊息。在升學的 目標學校方面,目標學校之特色、環境、師資、校系性質等,也是影響學生升學選 校的因素之一。陳淑丹(2002)的研究發現,國三生升學選校時,會考慮學校為公 立或私立。曹春隆(2001)分析專科學生選擇校系的態度,發現「教學設備充實」 為最重要的選擇因素,其他的影響因素還包括「學生畢業後就業情況良好」、「學費 比其他學校低」、「師資陣容堅強」以及「課程內容安排得很好」等。 (四) 社會 個人的生涯發展離不開社會,尤其在成人之後,其所投入的職業生活圈以及伴 隨的人、事、物,往往就是實踐個人生涯理念的關鍵(林幸台等人,2010) 。生涯發 展學者 Krumboltz(1975)提出社會學習理論,指出生涯決定是個人受到不同的環 境刺激,認知與情緒反應所影響的學習經驗,促使個人決定投入適當的或職業領域。 綜合以上文獻所述,了解學生做出升學選擇,除自身背景影響,也受外在環境影響, 故本研究橫向以學生之背景變項,再縱向以個人、家庭、學校、社會四個構面,多 方探討高中音樂班學生升學選擇原因。. 伍、升學選擇相關研究研究 單純討論音樂班及生涯選擇的研究並不多,在此將其餘領域的相關研究併入討論。 朱瑞淵、洪先進與劉修祥的《我國高中職觀光科學生升學意願的探討》研究發現公立與 私立學校的學生及學校所在地區、性別、學業成績及家庭收入不同的受訪者,其升學意 願呈現出統計上顯著差異。學校所在地區、家庭收入及父親的教育程度不同之受訪者,. 31.

(39) 在選擇報考二專餐旅類的意願方面呈現有統計上顯著差異;而公立與私立學校的學生及 學校所在地區不同的受訪者,在選擇報考四技二專商業類之意願方面,呈現有統計上顯 著差異(朱瑞淵等人,2001)。. 黃雅琤(2005)的《國中畢業生因應高中多元入學方案升學選擇歷程之研究》指出, 升學選擇歷程是連續性的決策歷程,符合三階段模式;學生對於多元入學的瞭解主要資 訊來自於國中導師;重要他人是資訊提供與諮詢討論的對象;個人的意願是升學選擇的 基本前提;能力成績仍是影響作最後決定的主要因素;升學選擇乃是多種因素交互影響 的複雜歷程。. 蕭惠蘭(2004)的《高中女生性別意識、教育期望、科學成就對升大學選擇科系之 影響研究》,高中女生在升大學考取組別方面,因不同選修課程及社經水準,而有顯著 差異;性別意識方面,因就讀不同區位學校、學校類別班級類型,而有顯著差異;教 育期望方面,因就讀不同班級類型、選修課程,而有顯著差異;科學成就方面,因不 同區位學校、學校類別、班級類型、選修課程、社經水準,而有顯著差異;分析發現 教育期望、科學成就對高中女生升大學選擇科系有 8%的預測能力。. 陸、結論 綜合上述,生涯為一生中連續不斷的過程,許多研究在生涯裡的職業部分著墨頗多, 但因研究者身為教師,更想好好探究生涯與升學的關係:在第一部分提到許多生涯理論 中,皆以階段性來說明生涯發展的過程,也在 16-18 歲的階段中,提及生涯、升學與就 業的關係。本文所見在多個理論中,探討到本研究所論述之四個構面,如 Anna Roe 的 親職需求理論所探討父母的態度與生涯發展的關係,與 Erikson 的個人心理發展危機理 論等。. 3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Reading Task 6: Genre Structure and Language Features. • Now let’s look at how language features (e.g. sentence patterns) are connected to the structure

Robinson Crusoe is an Englishman from the 1) t_______ of York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the youngest son of a merchant of German origin. This trip is financially successful,

fostering independent application of reading strategies Strategy 7: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track, reflect on, and share their learning progress (destination). •

Now, nearly all of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wire S since it has a much lower resistance than the light bulb. The light bulb does not glow because the current flowing through it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According to the Heisenberg uncertainty principle, if the observed region has size L, an estimate of an individual Fourier mode with wavevector q will be a weighted average of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The subjects for the present study are 495 first-graded students from five Taiwanese senior high schools, and 270 freshmen from the Department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