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銀行成本效率分析之實證研究-以國內單一銀行為例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銀行成本效率分析之實證研究-以國內單一銀行為例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5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 社會科學學院.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第三屆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 立. 朱美麗 博士. 政 治 大. ‧ 國. 學. 銀行成本效率分析之實證研究 ─以國內單一銀行為例.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研究生. i n U. v. 楊朝雄 撰.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七月.

(2) 摘要 因應全球金融自由化與國際化之浪潮,我國政府自 1980 年代以 來即逐步採行多項放寬措施,鼓勵新業者加入以及業者間相互併購, 其後我國於 2003 年加入 WTO,業者更直接面對來自國際大型金融機 構的挑戰,均使國內金融業的競爭日趨白熱化;而其中如何將有限的 資源做有效率的投入?經營績效的評估便成為業者首要的課題。. 政 治 大 觀諸以往相關文獻,對於銀行業經營效率的研究,大多以各銀行 立. ‧ 國. 學. 同業間之效率評估為主,較少探討單一銀行本身分行的地區性及營業. ‧. 據點成立年限對銀行經營效率的影響。本文運用隨機邊界法. sit. y. Nat. (stochastic frontier approach)做為效率衡量之方式,成本函數則透過超. er. io. 越對數成本函數(Transcendental Log Cost Function) 從事實證分析,對. n. a. v. l C 於樣本銀行位於直轄市及準直轄市之 68 家分行計 n i 40 期資料進行研究 分析,並獲致以下結論:. hengchi U. 一、 樣本銀行具有規模不經濟現象,惟於樣本期間已逐漸改善。 二、 成立時間愈久之分行,其成本效率表現愈差。 三、 位於人口、商店密集區域之分行最無效率;相形之下,座落於 外圍偏遠、住宅區之單位表現較優。 四、 目前獲益表現較低之單位,成本效率較高,可繼續增加投入,. -i-.

(3) 提升產出。 關鍵字:隨機邊界法、超越對數成本函數、成本無效率、規模經濟。.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 ii -. i n U. v.

(4)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P.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P.02.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與架構--------------------------------------------P.04. 第二章. 文獻回顧-----------------------------------------------------P.06. 第一節. 銀行業產出及投入相關文獻的回顧-----------------------P.06. 第二節. 銀行業績效之文獻回顧--------------------------------------P.07. 立. 政 治 大. 第三節 銀行業規模經濟相關文獻回顧-----------------------------P.11. ‧ 國. 學. 實證模型-----------------------------------------------------P.14. 第一節. 超越對數成本函數之特性-----------------------------------P.14. 第二節. 樣本銀行資料之特性-----------------------------------------P.17. 第四章. 實證結果-----------------------------------------------------P.20. ‧. 第三章. er. io. sit. y. Nat. al. 第二節. 效率值估計結果-----------------------------------------------P.24. 第五章. 結論------------------------------------------------------------P.40. n. 第一節. v i n Ch Translog 成本函數係數估計---------------------------------P.21 engchi U. 參考文獻--------------------------------------------------------------------P.42. -i-.

(5) 表. 次. 表 4-1 成本函數各項變數係數值----------------------------------------P.21 表 4-2 全行各期成本無效率值平均值比較表-------------------------P.24 表 4-3 成本無效率值比較-依成立年度---------------------------------P.26 表 4-4 成本無效率值比較-依經營區域---------------------------------P.30 表 4-5 成本無效率值比較-依獲益率------------------------------------P.35.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 ii -. i n U. v.

(6) 圖. 次. 圖 4-1 全行之成本無效率值趨勢圖-------------------------------------P.25 圖 4-2 成本無效率值趨勢圖-依成立時間分組------------------------P.27 圖 4-3 成本無效率值趨勢圖-依區域別分組---------------------------P.32 圖 4-4 成本無效率值趨勢圖-依獲益率分組---------------------------P.37.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 iii -. i n U. v.

(7) 第一章 緒論 近年來各國金融業服務的內容及相關法令大多經歷了相當明顯 的變化,除了金融機構本身紛紛投入整合行列之外,各國政府亦致力 於改善相關金融法規與制度,繼歐盟(European Union)於1989 年公布 「第二號銀行指令」,促使歐盟會員國採行綜合銀行制度以提高競爭 力後,美國許多州亦一改昔日對於金融機構跨州經營及在州內增設據. 政 治 大 融服務現代化法案」,廢除自1993年以來「格拉斯-史迪格爾法案」 立. 點的保守態度,逐漸採取開放政策。1999年11月中,美國也通過「金. ‧ 國. 學. (Glass-Steagall Act)中對美國商業銀行、投資銀行間跨業經營所設的限 制,而興起新一波金融集團合併風潮。再如亞洲的日本採行對於營運. ‧. 狀態相同的銀行鼓勵相互對等合併,或為使經營惡化之銀行不致於崩. y. Nat. er. io. sit. 潰,採取透過績優銀行對於經營陷入困境的銀行予以救濟目的之救濟 合併。國際間一連串的金融變革在在顯示,金融自由化、國際化已蔚 a. n. iv l C n hengchi U 為一股不可違逆的浪潮,從而也使得金融市場競爭益形激烈,業者面 臨的環境日形嚴竣。. 我國金融環境隨著全球浪潮亦加速進行金融自由化與國際化,自 1980 年以來,政府逐步放寬各種保護措施,1989 年修正銀行法允許 新設民營銀行,1991 年財政部核准十六家新銀行設立,乃至2001 年 通過「金融控股公司法」,這些政策是期望鼓勵金融業者能進行併購, 使優質的國內金融機構能踏上國際金融競爭市場;而對體質較差的金. -1-.

(8) 融機構,則希望以購併方式強化經營體質,讓國內能出現規模足堪與 國外業者相互抗衡之大型金融集團。2003 年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WTO)後,國內金融業者直接面對來自國際大型金融機構的競爭, 本身亦積極進行購併或策略聯盟,而購併之基本考量,除考量多角化 目標外,最關鍵者即為綜合績效之創造,如何廣增行銷通路,提供客 戶全方位服務,降低營運成本,提高營業收益,增加營業據點,以擴 大業務領域,達成規模經濟,提升市場競爭力。究竟金融體系應採取. 政 治 大. 何種型態最為有利?是應由少數能提供多樣化服務功能之大規模金. 立. 融機構所寡占,或由多數以專業化為訴求之小規模金融機構所組成?. ‧ 國. 學. 此外,在業者積極尋求購併對象以求擴大規模同時,究竟應擴大至何. Nat. y. ‧. 種程度最為適切?這些迄今尚無明確定論。. er. io. sit.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n. a. v. l C 在銀行經營之管理周期中,銀行可以藉由經營績效的評估,瞭解 ni. hengchi U. 分行資源使用之效果,並經由評估結果作為次一階段決策之參考,進 而指引銀行未來資源的調配方向。因此,有效的評估分行經營績效, 有助於銀行管理者作更有效率的管理。 綜合言之,市場過度競爭固然影響銀行之獲利表現,但銀行經營 績效欠佳,是否可以全然歸咎於市場競爭者過眾,或者有其他因素存 在?本研究以為有必要透過適當的資料予以驗證。. -2-.

(9) 誠然,市場競爭者之多寡均將對銀行之獲利產生影響,但在同樣 的大環境下,銀行同業者間的盈餘表現卻大相逕庭。銀行業者表現欠 佳者壞帳率節節攀高,市占率日益萎縮,而績優銀行卻能一再調高財 測目標,逐漸成為市場領導廠商。其原因究竟何在呢?其實與銀行經 營效率有關。 誠如前言,銀行經營之成敗不能盡皆歸責於外部環境,相反地, 內部經營效率也是關鍵因素。鑑於分行為銀行銷售商品,並藉以獲利. 政 治 大 的主要通路;而我國銀行經營係採取「分支銀行制度」,銀行整體經 立. ‧ 國. 學. 營績效的表現良窳,主要取決於各分行個別經營績效加總後的結果, 因此,擴增分行通路仍常為業者用以提升銀行經營效率所採用之策. ‧. 略。然而現今銀行在囿於主管機關仍嚴格限制新設據點之同時,大多. y. Nat. er. io. sit. 仍只能利用購併其他金融機構的方式增加分行家數,而在積極尋求擴 增據點時,購併標的良莠不齊,卻也往往使得業者在付出鉅額的人事. al. n. v i n Ch 處理、業務整併費用之外,同時可能吞下大量的不良債權,從而對銀 engchi U 行之經營產生極大風險。換言之,購併雖不失為銀行增加分支據點、 業務量,擴大經營規模之快速方式;但購併對象的選擇,卻又是銀行 經營者不得不認真以對的課題。 除了基於降低購併風險的考量之外,即使購併標的之資產品質良 好,有助於業務量及分支據點之擴張;惟若標的與銀行本身在經營區 域同質性過高時,往往使得購併在無法產生互補效果之外,還可能因. -3-.

(10) 為據點、客戶重疊,而須花費大量的分支據點調整成本,使得購併效 果大打折扣。基於上述銀行分行對於經營之攸關程度可知,瞭解銀行 本身之優、劣勢所在-何種區域、類型之分行具有較佳之經營效率? 進而釐訂調整分支據點、內部資源、選擇購併對象等項策略,當為銀 行經營者在蒐集競爭對手狀況之外,尤應努力精研之方向。 惟觀諸以往相關文獻,對於銀行業經營效率的研究,大都以銀行 業同業間的效率評估為主,很少考慮銀行本身分行的地區性及營業據. 政 治 大 點成立年限對銀行經營效率的影響,因而本文擬探討單一銀行各分行 立. ‧ 國. 學. 之經營效率。一方面有利於銀行分行經營者掌握其營業單位的成本效 率,以作為嗣後業務發展之參考。另一方面,總行則可以參考納入地. ‧. 區性與成立年限性考量因素後的成本效率,作為銀行在內部評估經營. y. Nat. 疊性過高之區域調整據點參考之用。. n. al. Ch. engchi. er. io. sit. 效率及考慮合併標的時,雙方之據點有無互補性,或在合併後作為重. i n U. v.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本研究擬對國內單一銀行之各分行進行成本效率之分析,透過 「超越對數成本函數」(Transcendental Log Cost Function,簡稱TCF), 分析銀行產出對成本的影響, 再利用二者之間的關係,推導其成本 無效率值。並進一步分析分行成立年限、地區性與獲益率等因素,對 成本無效率值之影響。 -4-.

(11) 本文實證對象為台灣某家銀行,以下簡稱A銀行,此銀行目前在 台灣共有125家分行。在資料時間範圍,由於晚近幾年銀行合併後, 資料統計方式與過去有差異,且項目難以分割,故本文資料期間為 2000年5月至2003年8月,共40個月。本文就以A銀行的2000年5月至 2003年8月之月縱橫資料(panel data)來進行經營績效的比較分析。 本研究參酌相關文獻之論點,運用隨機邊界法(stochastic frontier approach)做為效率衡量之方式,在成本函數方面,擬以Christensen,. 政 治 大 Jorgenson and Lau(1973) 等人所發展出之「超越對數成本函數」從事 立. ‧ 國. 學. 實證分析,並依所建立之計量模型,採用Frontier 4.1 的計量軟體與 Coelli et al.(1998)提供的軟體操作說明進行實證研究。. ‧ sit. y. Nat. 本文內容共分五章,除本章為緒論,說明本文研究動機與目的,. er. io. 以及研究方法與架構外;第二章為文獻回顧;第三章說明本文的實證. n. al 模型及所使用的資料來源;第四章則為實證結果的解析;第五章為結 iv 論。. Ch. n U engchi. -5-.

(12)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銀行業產出及投入相關文獻的回顧 由於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內單一銀行之規模經濟,進而分析各分行 之經營效率,因此如何界定銀行的投入(input)與產出 (output)即為評 估之關鍵。然而,隨著學者研究目標的不同,如何界定銀行之投入與 產出始終莫衷一是,各種衡量銀行投入與產出的代理變數(proxy. 治 政 大 variable)紛紛出現。除了屬於非實體的產出不易直接量化外,亦因銀 立 ‧ 國. 學. 行提供多種不同之服務而為多元產出廠商之特性,使得銀行的投入與 產出之間難以明確界定。. ‧. sit. y. Nat. 而也正因銀行具有這種特性,以不同方法來衡量及定義銀行投入 及產出,往往會得到不同的實證結果。Gilligan, Smirlock and. er. io. n. Marshall(1984), Berger,a Hanweck and Humphrey(1987), i v Buono and. l C n U h e n g c h i 以及 Eakin(1990), Emmanuel and Stephen(1994),. Hunter and. Timme(1995)等著作即認為產出應包含放款、有價證券及存款。 而國內文獻中,沈中華(1986)、馬裕豐(1994)則認為,除了 存款與放款外,產出之定義亦應包括利息收入,而古永嘉與吳世勛 (1995)則將有價證券納入產出之定義中。. -6-.

(13) 第二節 銀行業績效之文獻回顧. 效率衡量上,Farrel(1957)首先提出衡量生產效率的概念,認為廠 商在有限資源下,利用現有的技術水準,配合既定的要素組合,若生 產達到其潛在的最大產出水準,則為最有效率的生產點,連接最有效 率的生產點則形成生產前緣線(production frontier);反之,若廠商的 生產未能達到其潛在的最大產出水準,則有生產無效率的情形發生。. 政 治 大 效率(technical efficiency)兩種。 立. Farrel為說明效率,將效率分為分配效率(allocation efficiency)與技術. ‧ 國. 學. 自 Farrel(1957)提出生產邊界概念來衡量技術效率後,許多學者 相繼提出不同衡量效率的模型,Forsund 依生產前緣的設定,將模型. ‧. 分為確定性非參數邊界模型(deterministic nonparametric frontier. y. Nat. er. io. sit. approach)、確定性參數邊界模型(deterministic parametric frontier approach)、確定性統計邊界模型(deterministic statistical frontier a. n. iv l C n h e n g c frontier approach)及隨機性邊界模型(stochastic h i U approach)。所謂確定性 邊界模型,指假設廠商均面對相同的技術資訊,所有的廠商共有一個 邊界,而各廠商在技術效率上的差異均歸因於人為的管理或技術上的 差異;至於隨機性邊界模型則假設廠商原先所對應的技術資訊中,部 份因素並非人為所能控制,如天氣、機器運轉故障等因素。因此,個 別廠商在技術效率上的差異,除了因人為管理上的無效率外,亦包含 一些無法控制的因素對產出造成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以下對確定性邊 界模型與隨機性邊界模型做一概述: -7-.

(14) (一) 確定性邊界模型( deterministic frontier approach ) Aigner and Chu應用Farrel的想法提出以 Cobb − Douglas 為生產函數 的形式去估計生產邊界之確定性邊界模型,型式如下: ln Yi = xi β − ui. i = 1...N. ln Yi :第i家廠商產出的對數值;. 政 治 大. xi :第i家廠商投入要素的對數值;. 立. ‧ 國. 學. ui :非負隨機變數,表廠商於生產上的無效率部分。. sit. y. Nat. yi exp( xi β − ui ) = = exp( −ui ) , 0 < TE ≤ 1 exp( xi β ) exp( xi β ). io. TEi =. n. al. er. 為:. ‧. 在既定的投入要素 xi 下,將第i家廠商的技術效率( TE )衡量方式. i n U. Ch. v. engchi 當 TE 越接近1時,表示廠商的效率越高;越接近0時,表示廠商 生產幾乎無效率。 由於在此模型下,將廠商生產上無效率因素均歸咎於 ui 裡,並未 將人為所無法控制的隨機干擾因素區隔,因此Lovell and Schmidt 和 Meeusen and Broeck 提出隨機邊際模型。 (二) 隨機性邊界模型(stochastic frontier approach,以下簡稱SFA). -8-.

(15) Lovell and Schmidt(1977)和Meeusen and Broeck(1977)提出 隨機邊際模型,他們認為誤差項應包含兩大類,分別為隨機誤差項(ν i ) 與技術無效率項( ui ),且兩者互相獨立。在模型設定方面,可選擇以 生產面或成本面做為模型設定方式,如下: 隨機生產邊界模型: ln Yi = xi′β + vi − ui. i = 1...N. 隨機成本邊界模型: ln Ci = C (Yi , Pi ; β ) + vi + ui. 治 政 大 :第i家廠商產出的對數值; 立 學. ‧ 國. ln Yi. i = 1...N. xi :第i家廠商投入要素的對數值;. ‧. ln Ci :第i家廠商成本的對數值;. sit. y. Nat. io. n. al. er. Yi :第i家廠商產出的數量;. Pi :第i家廠商的投入要素價格;. Ch. engchi. i n U. v. i .i .d. vi :外在因素之干擾項, vi ~ N (0, σ v2 ) i .i . d. ui : 生產上的無效率項, u i ~ N (0, σ u2 ) , vi 與 ui 相互獨立。. 隨機生產邊界模型中,由於目標為利潤極大化,無效率項將使利 潤變小,故減上無效率項( ui );隨機成本邊界模型中,由於目標為成 本極小化,無效率項將使成本增加,故加上無效率項( ui )。. -9-.

(16) 隨機邊界法(SFA)是將誤差項分解成兩部分,第一部分為一般的 隨機誤差項,服從對稱的常態分配;另一部分為無效率部分,其分配 除了服從半常態分配(half-normal distribution)外,還可允許服從不同 的分配,如:截斷常態分配 ( truncated normal distribution )、指數分 配 ( exponential distribution) 、gamma分配等。相關的文獻有黃台心 (1997)、姚淑娟(2001)、蔡知敏(2004)、林書緯(2005)等。 雖然在過去文獻中,在效率估計的方法上有許多模型可以運用,. 政 治 大 但由於隨機邊界法的設定較為合理,並可針對無效率項做更深入之探 立. ‧ 國. 學. 討,所以大多數實證模型均以隨機邊界法來做估計。本文根據研究目 的及過去文獻之探討,採用隨機邊界法做為本文的實證估計方法。.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 10 -. i n U. v.

(17) 第三節 銀行業規模經濟相關文獻回顧 依照個體經濟理論,當產出增加百分之一時,若對應的成本增加 低於1%,則謂之為具有「規模經濟」;反之,若產出增加1%,而對 應的成本增加高於1%,則稱之為「規模不經濟」。 在國外實證文獻有關銀行業規模經濟的研究中,例如:Hunter and Timme(1986)發現資產總額在42 億美元以上及資產總額在125 億美. 治 政 大 Hanweck, and 元以下的大型控股銀行具規模經濟;然而Berger, 立 ‧ 國. 學. Humphrey (1987)指出銀行資產總額在1 億美元以上則不具規模經 濟;相對的Lawrence (1989)發現銀行資產總額在1 億美元以下則具有. ‧. 規模經濟。又依據Berger, et al. (1987), Ferrier and Lovell (1990), Berger. y. Nat. io. sit. and Humphrey (1991)等分別以各種不同規模的銀行探討其規模經. er. 濟,發現資產介於7,500 萬美元和3 億美元之間的銀行,其平均成本. al. n. v i n C h and Humphrey(1993)發現單一分行制無 最小。另外,Berger, Hancock engchi U. 最適規模經濟,限制分行設立的商業銀行具規模經濟。Kaparakis, Miller, and Noulas(1994)指出銀行業經濟規模呈現Flat U(扁平底U 型 曲線),分行開設必須在銀行合乎規模經濟下,有效限制管理其設立。 易言之,盈餘表現最佳者為中型規模之銀行業者,分行增設將使其資 產規模增加,若不控管分行設立,銀行資產規模可能又將落到Flat U(扁平底U 型曲線)之兩側,屆時銀行又將變成規模不經濟。 至於國內有關此一方面的研究結果,則大多顯示:公民營銀行皆 - 11 -.

(18) 享有規模經濟,這些研究包括沈中華(1986)、呂麗慧(1990)、徐中琦 和張鐵軍(1993)、黃柏棠(1993)、羅蕙琪(1993)、何淑婉(1995)、陳欽 奇(1996)、鄭秀玲與周群新(1998)、賴時通 (1999)與林俊宏(2000)等。 但是徐中琦和張鐵軍(1993)則指出:雖然公民營銀行皆呈現規模 經濟,但隨著銀行規模的擴大而逐漸減少。另外,劉錦龍(1998)及桂 勝嘉(1988)則認為公營銀行到1980 年代已呈現規模不經濟現象,但民 營銀行仍具有規模經濟。林宏鐘(1988)的研究則認為公民營銀行都已. 政 治 大 出現規模不經濟的情形。惟值得注意的是,國內銀行業經濟規模卻未 立. ‧ 國. 學. 如同國外業者呈現Flat U(扁平底U 型曲線),此種結果或可與一般認 為國內銀行業規模較小之既有印象相互印證。. ‧ sit. y. Nat. 國外早自1950 年代開始便已有關於金融機構規模經濟之研究,. n. al 成本模式、Box-Cox 轉換函數等三大類。 Ch. engchi. er. io. 現有文獻關於規模經濟之研究,可分為一般化的迴歸模式、超越對數. i n U. v. 一、一般化的迴歸模式 1980 年以前的研究大多為一般廻歸分析,以總存款大小代表銀 行產出,以銀行成本對產出變數作廻歸分析,然後以廻歸係數大小判 斷是否具規模經濟。 二、超越對數成本模式(Translog Cost Model) 由於超越對數成本函數未在先驗上做假定,具有限制條件少以及 - 12 -.

(19) 二階漸近於任何函數的優點,因而在1980 年以後,大部分探討銀行 規模經濟之文獻均以此一成本函數作為主要估計式,諸如 Farrell(1957);Kaparakis(1994); Zhang(1996),以及國內陳欽奇 (1996)、林俊宏(2000)等。本研究亦採此一成本函數從事實證分析。 三、Box-Cox 轉換函數(Box-Cox Transformation) Caves、Christensen and Tretheway (1980)指出為實證上應用,一. 政 治 大. 個理想多元產出成本函數應該滿足三項要件:(一)投入要素價格為線. 立. 性齊次。(二)估計的參數數目不可太多。(三)允許產出為零。超越對. ‧ 國. 學. 數成本函數雖滿足前二項要求,但無法滿足產出為零之條件,因此. io. sit. y. Nat. 情形。. ‧. Box-Cox 轉換函數曾被應用在規模經濟的研究上,以解決產出為零之. er. 若僅依前述特質觀之,似乎在規模經濟之分析上,Box-Cox 函數. al. n. v i n Ch 函數尤佳。然而Kilbride, and Miller(1989)利用 e n g cMcDonald hi U. 較Translog. Box-Cox 轉換式推估金融機構的規模經濟,Lawrence(1989)利用另一 種Box-Cox 轉換函數式及其他版本的一般化函數,來分析1979 年至 1982 年間存款金額在600萬美元至26 億美元銀行的規模經濟,所得 結果均與Mester(1987)研究報告相一致:即Translog 函數式對資料的 配合度較其他函數,如Box-Cox 轉換式為佳。由此亦可得知為何自 1980年以來,在銀行規模經濟的研究方面,Translog 函數始終是學者 最廣為採用的模型。 - 13 -.

(20) 第三章 實證模型 對金融機構規模經濟和經營效率的衡量結果,往往取決於成本函 數的設定以及產出、成本、和投入價格的定義,以及資料的取得 (accessibility)。由於超越對數成本模式對於成本函數未在先驗上做假 定,對資料的配合較其他函數形式為佳,與超越對數成本函數具有限 制條件少以及二階漸近於任何函數的優點,故自1980年以來,在銀行. 政 治 大. 規模經濟的研究方面,超越對數成本函數始終是學者最廣為採用的模. 立. 型。由於超越對數成本函數優於其他型態的成本函數,因此本文擬以. ‧ 國. 學. 超越對數成本函數,從事銀行規模經濟及其各分行績效的實證分析。. ‧. 超越對數成本函數之特性. io. sit. y. Nat. 第一節. er. 文獻上利用隨機邊界法衡量效率時,可由生產函數、成本函數或. al. n. v i n Ch 利潤函數三方面切入探討。但是由於生產函數在理論與實證上有許多 engchi U 限制,例如:生產函數無法考慮多重產出的情形,因此無法分析廠商. 是否存在範疇經濟,且要素投入視為外生變數並不恰當,所以在生產 函數下做分析容易造成估計偏誤。因此,大部分實證研究都是利用成 本函數從事分析。 利用成本函數從事實證分析,除了要素價格、生產成本及產出水 準等資料較容易取得,廠商追求成本極小化之行為假設也與事實較相 近,在實證結果上較有解釋力。其實在實證分析中所用的成本函數經 - 14 -.

(21) 常並非由特定的生產函數推導而出,而是將一般化的線性對數成本函 數以泰勒展開式推導而出。後來又有學者,如: Gilligan, Smirlock, and Marshall(1984) 設定出n個產出及m個投入的多元超越對數成本函 數,而此一多元超越對數成本函數如下: 式 3-1 +. n m 1 m m + ∑∑ ρ ln Y i ln P j + ν i + μ i γ ∑∑ ln P ln P i j ij 2 i =1 j =1 ij i =1 j =1. 政 治 大. 式 3-1 為 Translog 之一般式,如依本研究之各項變數定義,則其. 立. 學. ‧ 國. 函數將如下:. ln C = α + ∑α lnYLb + ∑ β ln P + ∑ β ln P W. j. j =W. b. j =R. 1 1 b b + ∑ ∑ δ WW ln ∑ ∑ δ ik ln Y L ln Y L 2 L L 2 W W. Nat. +∑∑ρ R. b. b. W. R. b. W. b. L. n. al. W. LW. 式 3-2. P ln P. b. W. ln P ln P + ∑ ∑ ρ ln Y ln P. io. W. WR. R. j. +. 1 ∑∑ 2 R R δ RR ln. y. i. ‧. +. i =L. b. i. b. +∑∑ρ. sit. 0. L. W. L. R. LR. Ch. engchi. i n U. 式 3-1 中, C 表總成本. Yi 表第 i 項產出 Pj 表第 j 項投入要素價格. - 15 -. b. R. R. ln Y ln P + ε b. b. L. R. v. 有關式 3-2 之各項變數說明,後續將於描述樣本銀行資料之特性 時,再作詳細說明。. b. P ln P. er. b. bi.

(22) vi 表第 i 家廠商第 t 期的誤差項. ui 表第 i 家廠商的成本無效率部分. α i 為產出項之估計參數. β j 為投入要素價格之估計參數 δ ij 為產出交叉乘積項之估計參數 γ ij 為投入要素價格交叉乘積之估計參數 ρij 為產出與投入要素價格交叉乘積之估計參數. 立. 政 治 大. 根據 Varian(1992)的證明,任何一成本函數具有以下的特性:. ‧ 國. 學. (1) 成本函數為要素價格之非遞減函數。. ‧. ∂C ( P , Y ) = X i ( P, Y ) ≥ 0 ∂Pi. io. j. =1. ∑ γ ij = 0. ∑ρ. ij. al. n. ∑β. Ch. engchi. i n U. =0. (3) 成本函數為要素價格之凸函數。 此隱含: (a)本身價格效果為小於或等於 0。 ∂X i ( P, Y ) ∂ 2C ( P, Y ) = ≤0 ∂Pi ∂Pi 2. - 16 -. er. sit. y. Nat. (2) 成本函數為要素價格之一階齊次式。. v.

(23) (b)交叉價格效果為對稱。 ∂X i ( P, Y ) ∂X j ( P, Y ) = ∂Pj ∂Pi. (c)要素需求量之變動與要素價格之變動呈反向。. dPdX ≤ 0 (4) 成本函數為要素價格的連續函數。. 政 治 大. 成本函數必須滿足對稱條件如下:. 立. (a) δ ij = δ ji. ‧. ‧ 國. 學. (b) γ ij = γ ji. 本文將依上述的隨機成本邊界模型來分析A銀行各分行間的經. n. al. er. io. sit. y. Nat. 營效率。. i n U. C. v. 第二節h e樣本銀行資料之特性 ngchi 雖然將存款項目視為產出或投入仍具有爭議性,惟鑒於樣本銀行 之實務作法為:接受存款時,可按總行規定之聯行往來利率悉數轉存 總行獲取聯行息;反之,當某分行欲對客戶進行放款時,則可向總行 以聯行往來利率拆借資金。因此在本研究中之產出除了放款外,存款 亦被視為產出。綜合言之,本研究所採用的產出項、投入項與成本項 之定義如下:. - 17 -.

(24) 一、 產出項(Y):包括放款、存款及逾放款。 (一) 放款:指短、中與長期放款等。 (二) 存款:支票存款、活期存款、活期儲蓄存款、定期存款、 定期儲蓄存款。 (三)逾放款:已屆清償期而未獲清償之放款或其他授信款項。. 政 治 大. 二、 投入項:勞動、及資金。. 立. ‧ 國. 學. (一) 勞動價格(PW):總用人費用除以員工人數。. ‧. (二) 資金價格(PR):利息費用除以存款總額。. y. Nat. er. io. a. sit. 三、成本項(C):. n. 總成本:包括勞動成本、資金成本,而其他業務費用、管理 iv l. n U engchi 費用及利息費用也一併列入成本項。. Ch. 式 3-2 中,. ln C = α + ∑α lnYLb + ∑ β ln P + ∑ β ln P b. b. 0. +. i =L. i. j. j =W. b. W. j =R. 1 1 b b + ∑ ∑ δ WW ln ∑ ∑ δ ik ln Y L ln Y L 2 L L 2 W W. +∑∑ρ W. R. WR. R. j. b. b. W. W. P ln P. ln P ln P + ∑ ∑ ρ ln Y ln P b. b. W. R. L. W. LW. - 18 -. b. b. L. W. +. 1 ∑∑ 2 R R δ RR ln. +∑∑ρ L. R. LR. b. b. R. R. P ln P. ln Y ln P + ε b. b. L. R. bi.

(25) C 表總成本. Y 表產出. P. W. 表人力資源價格 表資金價格. P. R. ε. 表第 i 家分行的成本無效率部分. α i 為產出項之估計參數. 政 治 大. β j 為投入要素價格之估計參數. 立. δ ij 為產出交叉乘積項之估計參數. ‧ 國. 學. γ ij 為投入要素價格交叉乘積之估計參數. Nat. n. al. er. io. sit. y. ‧. ρij 為產出與投入要素價格交叉乘積之估計參數. Ch. i. e. i n U. v. ngch 本研究之樣本銀行原為公營銀行,在1999年民營化後,該行於 2000年4月份開始進行組織調整,冀求擺脫原有公股行庫之經營模 式;嗣後於2002年加入民營金控,並於2003年期間陸續展開另一波大 幅度的組織調整。本研究之樣本資料自2000年5月開始,至2003年8 月為止,適逢為樣本銀行由原先之公股經營基礎,轉化為純民營思維 之調整變化期間。. - 19 -.

(26) 第四章 實證結果 本研究之實證研究對象為一家在1969 年成立之本國銀行,我們 以A銀行稱之。截至2008年3月止,該行之實收資本額為396億元2716 萬元,存款總額為8,541億元(不含郵匯局轉存款),放款總額7,108億 元,員工人數為6,040人,並在全台灣有125家分行(不含OBU分行), 另有海外3家分行。基於資料的可有性,並將年終獎金費用成本平均 攤入各月。.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本文研究之範圍為樣本銀行自2000 年5月至2003 年8 月期間位 於直轄市或準直轄市之68家分行資料。樣本期間資料包括每月之存. ‧. 款、放款、逾放款、人力資源價格、資金價格成本等資料,共計40. y. Nat. io. sit. 期,2,720個觀測值。樣本資料來源為該行每月會計報表記載之存款、. n. al. er. 放款、逾放款、及營業費用所包含之各細項資料。. i n U. Ch. v. engchi 以此時段作為研究之資料,除基於資料之可蒐集性、資料一致性 及連續性外,亦基於該行自2003 年9 月起進行組織調整,由原先之 分行利潤中心制,轉換為以企業金融、消費金融及財富管理等「功能 別」為利潤計算之基礎。鑑於調整變動後,該行對於盈餘之分配、計 算方式與精神已有所不同,資料蒐集前後無法銜接比較,本研究將資 料期間半途設立之分行排除在外,以維持資料之完整性。另外,營業 部、信託部、OBU 分行等具有特殊政策性質之單位亦不列比較。. - 20 -.

(27) 實證研究分析中的產出( Y )包括放款、存款以及逾放款,投入要 素價格為勞動價格( PW )與資金價格( PR )。. 第一節 Translog 成本函數係數估計 以截斷常態分配(truncated normal distribution)為基礎所估計之 Translog 成本函數各項變數係數值如表 4-1 所示:. 政 治 大. 表 4-1 成本函數各項變數係數值. 立. 係數. ln PR × ln PR. -5.205. ***. 1.582. al. *. -0.283. n. ln PW × ln PW. io. ln Y × ln Y. ***. 2.611. -5.618. Ch. e n0.521 gchi U. sit. ln PR. 1.834. 15.513. y. Nat. ln PW. ***. ‧. ln Y. 15.336. er. 常數. T值. 學. ‧ 國. 變數名稱. v ni. 1.645 -0.846 0.598. -0.013. -0.015. ln PW × ln PR. -0.264. -0.349. ln Y × ln PW. 0.218. 0.410. ln Y × ln PR. 0.013. 0.025. σ2. 0.037. 0.164. γ(b). 0.886. 0.915.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說明: (a) ***、**、**、*分別表示在 1%、5%、10%的統計顯著水準。 (b) γ = σ u σ. - 21 -.

(28) 依照個體經濟理論,當產出增加百分之一時,若對應的成本增加 低於1%,則謂之為具有「規模經濟」;反之,若產出增加1%,而對 應的成本增加高於1%,則稱之為「規模不經濟」。由表4-1之實證結 果,lnY項的係數在1%信賴水準顯著異於零且大於1,可知樣本銀行 產出每上升一個百分點,對總成本的影響將大於一個百分點,可見該 銀行的經營存在規模不經濟之現象。 觀之國內有關銀行規模經濟這方面的研究結果,雖大多顯示我國. 政 治 大 公民營銀行皆享有規模經濟,這些研究包括沈中華(1986)、呂麗慧 立. ‧ 國. 學. (1990)、徐中琦和張鐵軍(1993)、黃柏棠(1993)、羅蕙琪(1993)、何淑 婉(1995)、陳欽奇(1996)、與周群新(1998)、賴時通(1999)、林俊宏(2000). ‧. 等。但是其中,徐中琦和張鐵軍(1993)則指出雖然公民營銀行皆呈現. y. Nat. er. io. sit. 規模經濟,但隨著銀行規模的擴大而逐漸減少。另外,劉錦龍(1998) 及桂勝嘉(1988)則認為雖然民營銀行仍具有規模經濟,但公營銀行. al. n. v i n C h 。林宏鐘(1988)的研究則認為公民營 年代已呈現規模不經濟現象 engchi U. 1980. 銀行都已出現規模不經濟的情形。本研究的實證結果與林宏鐘(1988) 之論點相當一致。 本研究之樣本銀行為一民營銀行,實證結果卻發現,該行具有規 模不經濟之現象,似與上列研究中多數顯示,民營銀行具有規模經濟 之研究結果有所差異。惟回顧樣本銀行之背景,該行原係公股銀行, 於樣本期間開始(2000年5月)時,該行甫民營化約半年,直至樣本期間. - 22 -.

(29) 結束(2003年8月),該行仍在持續進行組織調整,以求活化經營方式, 提高獲利。本研究之樣本資料適逢落於該行由原先之公股經營基礎, 轉化為純民營思維企業之調整期間,由於經營管理方式改變之成效並 非短期可見,該行於樣本期間自不免仍具有公股銀行之經營特質,爰 本研究獲致該行具有規模不經濟之結果,亦可與前揭公營銀行經營出 現規模不經濟之研究論點相互對照。 lnPw 此一項前面的係數反應勞動成本變動對總成本的影響呈現. 政 治 大. 顯著負向關係(-5.205),表示勞動成本上升,總成本卻呈現下降的現. 立. 象。此似乎隱含了銀行為減少人事成本的支出,會在雇用員工人數上. ‧ 國. 學. 做精簡的動作,或是每當職位產生缺空時,公司不會再雇用新人,產. ‧. 生"遇缺不補"的現象,所以在勞動工資提高下,許多銀行會採取裁員. sit. y. Nat. 或遇缺不補的措施來精減員工數,致使公司在總成本支出上得以降. a. er. io. 低。而在裁員或遇缺不補情況下的背後,是隱含現職人員的工作時數. n. v l 被迫增加,此與現實社會所發生的情況相符。 ni Ch. engchi U. lnPR 此一項對總成本的影響則呈現正向,且具顯著性的影響 (1.582),表示資金成本的提高,對各分行的成本支出上是顯著增加 的。由於銀行依法須收受客戶存款,當資金價格上升時,銀行並無法 單純基於自身成本考量,要求客戶將原有存款移至他處,以致於銀行 原本收受之存款所負擔的利息成本提高。再者,資金價格上揚,吸引 客戶將其他風險性資產轉換成安全性較高的銀行存款,此時銀行亦無 法拒絕新存款的持續湧入,造成銀行收受的存款數量上升。所以資金. - 23 -.

(30) 價格上揚對銀行而言,不單是資金的單位成本增加,其結果也造成存 款數量隨之提高,在價量齊揚的情形之下,資金成本、乃致於總成本 上升,亦符合銀行業者經營之實況。. 第二節 效率值估計結果 經實證結果,樣本銀行雖存有規模不經濟之現象,惟由圖 4-2 中 該行各期之成本無效率值平均值之趨勢線可得知,該行之成本無效率 情形正逐步遞減中。. 立. 政 治 大. n. - 24 -. 2002/1 2002/2 2002/3 2002/4 2002/5 2002/6 iv 2002/7 n U 2002/8 2002/9 2002/10 2002/11 2002/12 2003/1 2003/2 2003/3 2003/4 2003/5 2003/6 2003/7 2003/8. y. 2.02 21 2.00 22 1.98 23 1.96 24 1.94 25 1.92 26 27 C1.91 h e n g c h28i 1.89 1.87 29 1.86 30 1.84 31 1.83 32 1.81 33 1.80 34 1.78 35 1.77 36 1.76 37 1.74 38 1.73 39 1.72 40. 年/月. sit. io. al. 期別. ‧. 2000/5 2000/6 2000/7 2000/8 2000/9 2000/10 2000/11 2000/12 2001/1 2001/2 2001/3 2001/4 2001/5 2001/6 2001/7 2001/8 2001/9 2001/10 2001/11 2001/12. 全行平均. er. 年/月. Nat.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國. 期別. 學. 表 4-2 全行各期成本無效率值平均值比較表 全行平均. 1.70 1.69 1.68 1.67 1.66 1.64 1.63 1.62 1.61 1.60 1.59 1.58 1.57 1.56 1.55 1.54 1.53 1.53 1.52 1.51.

(31)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圖 4-1 全行之成本無效率值趨勢圖 2.20. 政 治 大. 1.80. 立. 2003/8. 2003/5. s 2002/11 ity 2003/2. io. er. 2002/8. 2002/5. 2002/2. 2001/11. 2001/8. 2001/5. 2000/8. Nat. 2000/5. 平均. ‧. 1.00. 2001/2. 1.20. 2000/11. 1.40. ‧ 國. 1.60. 學. 成本無效率值. 2.00. al. n. v i n Ch 推究上列現象之原因,本文以為有下列原因: engchi U. 一、 台北市為全台灣之金融重鎮,樣本銀行因受法令限制,長期僅 能於台北市區內增設分行,原有客戶雖可因此就近享受其金融 服務,但就該行而言,對於新客戶群、業務之開發則相對助益 有限。形同不斷增加投入,服務對象卻仍以原有客群為主,產 出並未能有效提高。 二、 各分行為達成盈餘目標,原即各有其訂價策略衝刺業務;而該 行之分支點密布於大台北地區,客戶極易與該行多家分行同時 - 25 -.

(32) 往來,從而可選擇價格較優惠之分行進行交易,無形中已如同 分行間相互削價競爭、爭奪客源之現象,對於產出並無太大助 益。 為有助於經營上之參考,本文並依據研究目的:依分行之(一) 成立時間(二)經營區域(三)獲益率等因素,進行實證分析結果如 下: (一) 依分行成立時間之成本無效率值比較. 政 治 大. 本研究將分行依其成立迄樣本期間開始之期間長短,區分為四. 立. 組:1.低於五年 2.介於五至十年之間 3.介於十至廿年間 4.高於. ‧ 國. 學. 廿年。. 2000/5 2000/6 2000/7 2000/8 2000/9 2000/10 2000/11 2000/12 2001/1 2001/2 2001/3 2001/4 2001/5 2001/6 2001/7 2001/8. n. al. 10~20 年. 1.44 1.56 1.43 1.55 1.54 C1.43 h e n g1.54 1.42 chi 1.41 1.53 1.41 1.52 1.40 1.51 1.39 1.50 1.39 1.49 1.38 1.49 1.38 1.48 1.37 1.47 1.36 1.46 1.36 1.46 1.35 1.45 1.35 1.44 - 26 -. 4. y. 5~10 年. 3. 20 年以上. sit. 成立時間(年) 5 年以下. 2. 2.05 2.03 iv 2.02 n U2.00 1.98 1.96 1.94 1.93 1.91 1.89 1.88 1.86 1.84 1.83 1.82 1.80. er. 1. i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組別. Nat. 期別. ‧. 表 4-3 成本無效率值比較-依成立年度. 2.74 2.70 2.67 2.64 2.60 2.57 2.54 2.51 2.48 2.45 2.42 2.39 2.37 2.34 2.31 2.29. 全行平均. 2.02 2.00 1.98 1.96 1.94 1.92 1.91 1.89 1.87 1.86 1.84 1.83 1.81 1.80 1.78 1.77.

(33) 1. 2. 成立時間(年) 5 年以下. io. n. 1.79 1.77 1.76 1.75 1.73 1.72 1.71 1.70 1.68 1.67 1.66 1.65 1.64 1.63 1.62 1.61 1.60 1.59 1.58 1.57 1.56 iv 1.55 n U1.54 1.53. 政 治 大. 全行平均. 2.26 2.24 2.22 2.19 2.17 2.15 2.13 2.11 2.09 2.07 2.05 2.03 2.01 1.99 1.97 1.96 1.94 1.92 1.91 1.89 1.88 1.86 1.85 1.83. 1.76 1.74 1.73 1.72 1.70 1.69 1.68 1.67 1.66 1.64 1.63 1.62 1.61 1.60 1.59 1.58 1.57 1.56 1.55 1.54 1.53 1.53 1.52 1.51. y. Nat. al. 1.34 1.43 1.34 1.43 1.33 1.42 1.33 1.41 1.32 1.41 1.32 1.40 1.31 1.40 1.31 1.39 1.30 1.38 1.30 1.38 1.29 1.37 1.29 1.37 1.28 1.36 1.28 1.36 1.28 1.35 1.27 1.34 1.27 1.34 1.26 1.33 1.26 1.33 1.26 1.32 1.25 1.32 1.32 C1.25 h e n g1.31 1.25 chi 1.24 1.31. 20 年以上. sit. ‧ 國. 立. 10~20 年. ‧. 2001/9 2001/10 2001/11 2001/12 2002/1 2002/2 2002/3 2002/4 2002/5 2002/6 2002/7 2002/8 2002/9 2002/10 2002/11 2002/12 2003/1 2003/2 2003/3 2003/4 2003/5 2003/6 2003/7 2003/8. 5~10 年. 4. 學.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3. er. 組別. 期別.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圖 4-2 成本無效率值趨勢圖-依成立時間分組 3.0 2.8. 2.4. 20年以上. 5年以下. 2.2. 5~10年 2.0. 10~20年 10~20年. 20年以上. 1.8. 平均. 平均 1.6. 5~10年. 1.4. - 27 5年以下. 1.2. 3/7. 3/5. 3/3. 3/1. /11. 2/9. 2/7. 2/5. 2/3. 2/1. /11. 1/9. 1/7. 1/5. 1/3. 1/1. /11. 0/9. 0/7. 1.0 0/5. 成本無效率值. 2.6.

(34) 由實證結果得知,樣本單位在依成立時間區別下,其成本無效 率值由低而高依序為:成立時間 1.低於五年者。2.介於五至十年之間 者。3.介於十至二十年間者。4.高於二十年者。亦即新近成立之分行 相對較有效率,成立時間愈久者則明顯愈無效率。 新近成立之分行雖相對較有效率,惟其成本無效率值之遞減速 度相對緩慢,歷經樣本期間 40 個月的演變,其經營效率之提升甚為 有限。相較之下,成立時間較久之單位,其成本無效率值最初雖遠落. 政 治 大. 後於新分行,惟其成本無效率之情形於樣本期間後期已與新分行拉近. 立. 差距,其效率改善速度顯較後者為優。. ‧ 國. 學. 而成立較久之單位相對於新分行雖在改善效率上表現較為優. ‧. 異,惟其趨勢線愈至後期愈呈平滑狀態,顯見其無效率之改善幅度於. a. er. io. 推究上列現象,本文以為其原因如下:. sit. y. Nat. 後期亦已開始漸趨緩慢。. n. v l 1. 商業獲益雖亦為設立分行考慮之因素,惟該行早期之分行頗多係 ni Ch. engchi U. 因應政策任務需要而成立,服務地區民眾之金融需求常列為設立 據點之重要考量,投入並不要求必然可獲致相對水準的產出。相 形之下,後期成立之分行在台灣金融機構林立的環境下,分行設 立已非該行早年以平衡區域金融需求為主之思維,取而代之的是 以商業利潤為成立新據點之優先考量。 2. 早期成立之分行多以購置自有行舍方式取得經營據點,基於行址 遷移須考慮對原有客群之影響,且銀行並非以經營不動產為主要. - 28 -.

(35) 業務項目,若該分行之經營狀況尚可,則儘量不出售原先購買之 行舍,而於原址持續經營。若此,除了老舊房舍在維修上須耗費 較多成本外,較早成立之分行最初既已非純以商業利益為選址考 量,後續又未再變更經營地點,則其難以彰顯效率亦屬可期。相 較之下,後期分行之設立因以商業利益考量為優先,行舍多以租 賃方式取得,一旦發現經營績效不彰,則可評估遷址營業,經營 上相對具靈活性。. 政 治 大. 3. 客戶對於各家銀行品牌自有其認同度,早期成立之分行歷經長期. 立. 經營,客戶群已漸趨穩定,新增之投入不易獲致相對幅度之產出。. ‧ 國. 學. 4. 早期成立之分行歷經多年之經營,人員經由內部請調方式,多已. ‧. 就近於居家鄰近地區服務,工作穩定度較高,相對衝刺業務之積. sit. y. Nat. 極度不免亦較普通,不利於其產出。且由於行員於居家鄰近處工. a. er. io. 作穩定後,於該分行長久任職、資歷漸深,薪資成本相對亦較新. n. v l 設分行為高。相對之下,新設分行除於成立之初即嚴格管控員工 ni Ch. engchi U. 人數之外,對於行員之薪資與其產能是否相符,可謂錙銖必較, 人事成本較具優勢。 5. 新設分行於成立之初既已嚴格壓制成本,後續已難以再有進一步 壓縮空間;欲有效提升成本效率,惟有就產出面著手。惟台灣現 有 over-banking 現象,新設立分行欲迅速切入市場,提高產出,實 屬不易,爰新分行在研究中出現效率提升緩慢之情形。 6. 實務上基於業務競爭激烈,產出提升不易,樣本銀行持續責成各. - 29 -.

(36) 單位經理人就成本面厲行控管,早期成立之分行在用人數、行舍、 閒置資產之運用上均已作適當之檢討、調整,由此即可以理解該 類分行於樣本期間之無效率值可以獲致迅速調降效果的原因。 7. 惟分行為提供其金融服務,仍有其基本所需之要素投入,爰控管 成本有其極限,此種情形正可說明研究中各種年限成立之分行之 趨勢線最終均趨於平緩,效率不易再作大幅改善。. 政 治 大. (二) 依經營區域之成本無效率值比較. 立. 本研究將分行依其經營之區域屬性,區分為五組:1.公司林立. ‧ 國. 學. 之商業區 2.人口或商業密集區 3.一般區 4.住宅區. ‧. 遠區。. 5.外圍偏. io. 期別. 1 2 3 公司林立 人口或商 經營區域別 一般區 商業區 店密集區. n. a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000/5 2000/6 2000/7 2000/8 2000/9 2000/10 2000/11 2000/12 2001/1 2001/2 2001/3 2001/4 2001/5. 4. er. 組別. sit. y. Nat. 表 4-4 成本無效率值比較-依經營區域 住宅區. i n C 2.04 h 2.27 i U e n g c h 2.18. 2.02 2.00 1.98 1.97 1.95 1.93 1.91 1.90 1.88 1.86 1.85 1.83. 2.25 2.22 2.20 2.17 2.15 2.13 2.10 2.08 2.06 2.04 2.02 2.00. - 30 -. 2.15 2.13 2.11 2.09 2.07 2.05 2.03 2.01 1.99 1.97 1.95 1.93. v. 1.75 1.74 1.73 1.71 1.70 1.69 1.68 1.66 1.65 1.64 1.63 1.62 1.61. 5 外圍偏遠 區. 1.55 1.54 1.54 1.53 1.52 1.51 1.50 1.49 1.49 1.48 1.47 1.46 1.46. 平均 2.02 2.00 1.98 1.96 1.94 1.92 1.91 1.89 1.87 1.86 1.84 1.83 1.81.

(37) 組別. 4. 5 外圍偏遠 區. 住宅區. 1.82 1.98 1.92 1.60 1.80 1.96 1.90 1.59 1.79 1.95 1.88 1.58 1.78 1.93 1.87 1.57 1.76 1.91 1.85 1.56 1.75 1.90 1.83 1.55 1.74 1.88 1.82 1.54 1.72 1.86 1.80 1.53 1.71 1.85 1.79 1.52 1.70 1.83 1.78 1.51 1.69 1.82 1.76 1.50 1.68 1.80 1.75 1.50 1.66 1.79 1.74 1.49 1.65 1.77 1.72 1.48 1.64 1.76 1.71 1.47 1.63 1.75 1.70 1.46 1.62 1.73 1.69 1.46 1.61 1.72 1.67 1.45 1.60 1.71 1.66 1.44 1.59 1.70 1.65 1.44 a1.58 v l C 1.68 1.64 n i 1.43 1.57 h e1.67 i U 1.42 n g c h 1.63 1.56 1.66 1.62 1.41 1.55 1.65 1.61 1.41 1.54 1.64 1.60 1.40 1.53 1.63 1.59 1.40 1.53 1.62 1.58 1.39. 立. 政 治 大. 學. sit. y. ‧. io. n. er. 2001/6 2001/7 2001/8 2001/9 2001/10 2001/11 2001/12 2002/1 2002/2 2002/3 2002/4 2002/5 2002/6 2002/7 2002/8 2002/9 2002/10 2002/11 2002/12 2003/1 2003/2 2003/3 2003/4 2003/5 2003/6 2003/7 2003/8. Nat.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 國. 期別. 1 2 3 公司林立 人口或商 經營區域別 一般區 商業區 店密集區.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 31 -. 1.45 1.44 1.44 1.43 1.42 1.42 1.41 1.40 1.40 1.39 1.39 1.38 1.37 1.37 1.36 1.36 1.35 1.35 1.34 1.34 1.33 1.33 1.32 1.32 1.31 1.31 1.30. 平均 1.80 1.78 1.77 1.76 1.74 1.73 1.72 1.70 1.69 1.68 1.67 1.66 1.64 1.63 1.62 1.61 1.60 1.59 1.58 1.57 1.56 1.55 1.54 1.53 1.53 1.52 1.51.

(38) 圖 4-3 成本無效率值趨勢圖-依區域別分組. 2.6 2.4 人口或商店密集區 一般區 公司林立商業 區 人口或商店密 集區 一般區. 2.0 公司林立商業區 平均. 1.6. 住宅區. 住宅區. 1.4. 2003/7. 2003/5. 2003/3. 2003/1. 2002/11. 2002/9. 2002/7. 2002/5. 2002/3. 2002/1. 2001/11. 2001/7. 2001/5. 2001/3. 2001/1. 2000/11. 立. 學 ‧. ‧ 國. 2000/9. 2000/7. 1.0. 政 治 大. 外圍偏遠區. 1.2. 2001/9. 1.8. 2000/5. sit. y. Nat. 由實證結果得知,樣本單位在依經營區域區別下,其成本無效. io. 率值由低而高依序為: 1.外圍偏遠區。2.住宅區。3.公司林立之商業. a. er. 成本無效率值. 2.2. n. v l 區。4.一般區 5.人口或商店密集區。亦即處於都會之外園或偏遠地區 ni Ch. engchi U. 分行相對較有效率,而人煙密集、小型商店、市場鄰近之區域最無效 率。 外圍偏遠區之分行雖相對最有效率,惟其成本無效率值之遞減 速度亦較為緩慢,歷經樣本期間 40 個月的演變,其他各組之經營效 率已與之拉近差距,顯見其效率提升之速度不若其他各組。 而成本較效率較差之一般區及人口或商店密集區等二組顯然於 效率提升上頗有進境,截至樣本期間後期,該二組之無效率值已與公. - 32 -.

(39) 司林立之商業區甚為接近。 推究上列現象,本文以為其原因如下: 1. 人口、商店密集區之分行,由於地處人煙稠密,小型商店環繞之 經營環境,該類區域之房租成本雖不若公司林立之商業區昂貴, 惟因人口聚集,小型店面經營者對於同地段之需求較多,營業處 所租金下調空間有限,致該類型分行經營上須持續付出高額之房 舍租金。該類型分行由於面對小型商店、市場之客群型態,多以. 政 治 大. 零售業務為大宗,其特性為,每日臨櫃客戶數量龐大,須耗費較. 立. 多人力處理交易,致人力成本耗費不貲。而就此類分行面對之客. ‧ 國. 學. 戶型態而論,其往來之存款金額有限,放款亦多屬小額之消費性. sit. Nat. 有限,其效率屬於末段班當肇因於此。. y. ‧. 貸款,致分行於花費了為數不小的成本後,獲得之產出相對極為. a. er. io. 2. 一般區之分行雖非座落於公司、商店密集區域,惟亦非傳統住家. n. v l 或都市之外圍地帶。交通尚稱通暢,座落位置處於市處內住商混 ni Ch. engchi U. 合地段、或地點鄰近小型街道-即為該類型分行之經營環境。此類 型分行所處地段較為普通,由於區段特性並不明顯,面對之客戶 亦多以鄰近住家或中小型企業為主,產出上不易作大幅突破,僅 可於無須花費大量人力成本處理零售業務,以及租金成本較便宜 等方面,取得相對較前項之優勢。 3. 公司林立之商業區因面對之環境為精華商業地段,區域內企業林 立。該類型分行因面對其他各組為多之法人型客戶,於產出方面. - 33 -.

(40) 或者較易獲致亮麗之存、放款實績,惟交易對手相對於其他各組, 亦掌握較充分之金融資訊,資訊不對稱之情形最為輕微。再者此 類商業區為同業兵家必爭之地,面對同業激烈競爭,致該類型分 行於金融服務上須更加細膩、專業,以致於維持等額的產出方面, 有時反須付出較高之代價。而除了其經營環境寸土寸金,須支付 五組之中最為昂貴的租金成本外;該類型分行因須提供客戶較高 品質之金融服務,其於人力素質上之高要求亦提高其人力成本;. 政 治 大. 乃至於其他如業務連繫、設備上之成本均亦較高。. 立. 4. 住宅區之分行之效率表現相對較優,推究其原因,除該類型分行. ‧ 國. 學. 多為中小型分行,其優勢於前述依獲益率分組時,低獲益率之分. ‧. 行何以表現較優已作說明,於此不再贅述。必須補充說明的是,. sit. y. Nat. 住宅區之分行雖然不易獲致大量之產出,惟其競爭對手通常較. a. er. io. 少,客戶忠誠度較高,分行無須刻意花費太多廣告、贈品、拜訪. n. v l 等事務費用,即可維持穩定之產出。且其地處非商業地段之住宅 ni Ch. engchi U. 區,除租金較為低廉外,在服務客戶數量上亦無須耗費太多人力 成本。 5. 外圍偏遠區為效率表現最佳之一組,該類型分行地處市郊、人口 密度較低之地區,其支付之房舍成本於五組中屬相對較低廉者 外,由於臨櫃上門客戶有限,作業人力成本可做有效撙節。除成 本控制外,餘裕之人力尚可轉而用於對區域內、甚至於跨區域之 工廠、公司、商店作主動拜訪,爭取往來,有效提升產出。且由. - 34 -.

(41) 於拜訪之標的客戶業經事先預做篩選,可有效降低壞帳發生,對 產出亦具正面效益。本組之成本無效率值最低當肇因於上列各項 因素發揮所致。. 1. (三) 依獲益率 之成本無效率值比較 基於放款業務為該行獲利之主要來源,本研究以各分行之月獲 利除以當月之存款均額,並乘以 12,得出獲益率,以符合一般. 政 治 大. 人以年為表現單位之習慣。本研究將分行依其獲益率之高低,. 立. 2%間 4.介於 2%至 2.5%間 5.高於 2.5%。. 學. ‧ 國. 區分為五組:1.低於 1% 2.介於 1%至 1.5%之間 3.介於 1.5%至. ‧. 2000/5 2000/6 2000/7 2000/8 2000/9 2000/10 2000/11 2000/12 2001/1 2001/2 2001/3 2001/4 2001/5. sit. >=1%, <1.5%. er. al. <1%. 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獲益率. io. 期別. y. Nat. 表 4-5 成本無效率值比較-依獲益率 組別 1 2 3 4. >=1.5%,<2% >=2%,<2.5%. i n 1.81 U. C h 1.48 1.45 engchi 1.44 1.47 1.80 1.43 1.46 1.78 1.43 1.45 1.77 1.42 1.45 1.75 1.41 1.44 1.74 1.41 1.43 1.73 1.40 1.43 1.72 1.39 1.42 1.70 1.39 1.41 1.69 1.38 1.41 1.68 1.38 1.40 1.67 1.37 1.40 1.66. v. 2.45 2.42 2.39 2.36 2.34 2.31 2.29 2.26 2.24 2.21 2.19 2.17 2.15. 5 全行平均 >=2.5%. 2.93 2.89 2.85 2.81 2.77 2.73 2.70 2.66 2.63 2.60 2.57 2.53 2.50. 1 獲益率因各銀行之業務目標而定義不同,本研究依樣本銀行之業務狀況以:獲益率=(盈餘/放款)計算. - 35 -. 2.02 2.00 1.98 1.96 1.94 1.92 1.91 1.89 1.87 1.86 1.84 1.83 1.81.

(42) 獲益率. <1%. 2. 3. >=1%, <1.5%. 4. 全行平均 >=1.5%,<2% >=2%,<2.5%. 1.36 1.39 1.64 1.36 1.38 1.63 1.35 1.38 1.62 1.35 1.37 1.61 1.34 1.37 1.60 1.34 1.36 1.59 1.33 1.36 1.58 1.33 1.35 1.57 1.32 1.35 1.56 1.32 1.34 1.55 1.31 1.34 1.54 1.31 1.33 1.54 1.30 1.33 1.53 1.30 1.32 1.52 1.30 1.32 1.51 1.29 1.31 1.50 1.29 1.31 1.49 1.28 1.30 1.49 1.28 1.30 1.48 1.28 1.29 1.47 a1.27 1.46 i v l C 1.29 n U 1.27 h e1.28 1.46 ngchi 1.26 1.28 1.45 1.26 1.28 1.44 1.26 1.27 1.43 1.25 1.27 1.43 1.25 1.26 1.42. 立. 5. 政 治 大. 2.12 2.10 2.08 2.06 2.04 2.03 2.01 1.99 1.97 1.95 1.94 1.92 1.90 1.89 1.87 1.86 1.84 1.83 1.81 1.80 1.79 1.77 1.76 1.75 1.73 1.72 1.71. 學. n. er. io. sit. y. ‧. 2001/6 2001/7 2001/8 2001/9 2001/10 2001/11 2001/12 2002/1 2002/2 2002/3 2002/4 2002/5 2002/6 2002/7 2002/8 2002/9 2002/10 2002/11 2002/12 2003/1 2003/2 2003/3 2003/4 2003/5 2003/6 2003/7 2003/8. Nat.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1. ‧ 國. 期別. 組別.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 36 -. >=2.5%. 2.47 2.44 2.42 2.39 2.36 2.34 2.31 2.29 2.26 2.24 2.21 2.19 2.17 2.15 2.13 2.11 2.09 2.07 2.05 2.03 2.01 1.99 1.97 1.96 1.94 1.92 1.91. 1.80 1.78 1.77 1.76 1.74 1.73 1.72 1.70 1.69 1.68 1.67 1.66 1.64 1.63 1.62 1.61 1.60 1.59 1.58 1.57 1.56 1.55 1.54 1.53 1.53 1.52 1.51.

(43) 圖 4-4 成本無效率值趨勢圖-依獲益率分組. 3.2 3.0 2.8. 獲益率<1% 獲益率>=1%, <1.5%. 獲益率>=2.5%. 2.4. 獲益率>=1.5%,<2%. 獲益率>=2%,<2.5%. 獲益率>=2%,<2.5%. 2.2 2.0. 獲益率>=2.5%. 平均. 2003/7. 2003/5. 2003/3. 2003/1. 2002/11. 2002/9. 2002/7. 2002/5. 2002/3. 2001/1. 2000/11. 2001/3. ‧. ‧ 國. 2000/9. 2000/7. 學. 2000/5. 1.0. 平均. 政 治 大. 2001/9. 立. 獲益率<1%. 1.2. 2001/7. 1.4. 獲益率> = 1. 5% , < 2%. 2002/1. 1.6 獲益率> =1% , <1. 5%. 2001/11. 1.8. 2001/5. 成本無效率值. 2.6. sit. y. Nat. a. er. io. 由實證結果得知,樣本單位在依獲益率區別下,其成本無效率. n. v l 1%者 2.介於 1%至n i1.5%之間者 值由低而高依序為:1.低於 3.介於 Ch. engchi U. 1.5%至 2%間者 4.介於 2%至 2.5%間者 5.高於 2.5%者。亦即分行獲 益率較低者相對較有效率,獲益率愈高者則明顯愈無效率。 獲益率低之分行雖相對較有效率,惟其成本無效率值之遞減速 度極為緩慢,經歷樣本期間 40 個月後,其經營效率之提升極為微小。 相較之下,獲益率高之單位,其成本無效率值最初雖與獲益率低之單 位差距頗大,惟於樣本期間後期其成本無效率之情形已與與獲益率低 之單位拉近差距,顯然其效率改善速度較優。. - 37 -.

(44) 另外,獲益率較低二組(低於 1%者及介於 1%~1.5%者)之無效率 值相當接近,甚至幾近平行,顯見其效率改善之速度相當類同。 推究上列現象,本文以為其原因如下: 1. 由於本文採用盈餘相對於放款之關係計算獲益率,致原本放款、 盈餘均屬高水位之分行,其獲益率通常亦較高。惟一般該類分行 之業務開發已屆相當成熟之階段,欲持續再拓增新客源、提高產 出,在台灣現有之金融環境下,較為困難。. 政 治 大. 2.獲益率較低之單位多為放款規模屬於中小型之分行,營業空間通常. 立. 較小,資金投入在房舍用途上控制於較低水準。再者該類型分行. ‧ 國. 學. 用人數精簡,行員常須身兼數職,人力的產能發揮得相當充分。. ‧. 3.獲益率較高之分行多為放款業務表現較優之大型分行,其放款數量. sit. y. Nat. 及盈餘通常亦為行內之佼佼者。該類分行除維持寬敝之營業空間. a. er. io. 須付出龐大之固定成本外;其用人數較高,分工過細,甚至因業. n. v l 務基礎較為雄厚,經常政策性被迫須吸納銀行內部分冗員,導致 ni Ch. engchi U. 其人力之運用上,較易產生產能閒置之情形。 4. 該行於經營決策上已覺察到營業空間耗用相當數量之資金、以及 人員數配置是否恰當等問題。爰已陸續採行一連串包含:調整營 業空間至合理大小、與行舍之屋主爭取租金調降、閒置資產作適 當處理、用人數依業務量作原則性之要求等措施,以有效管控其 成本。而誠如前項所提及,獲益率較高之分行多為放款、盈餘業 務表現亮麗之大型單位,上列改善措施對於此類分行之成本效率. - 38 -.

(45) 顯獲致相當之成效。至於中小型分行因成本原已控制於較低之水 準,此方面措施之效果即甚為有限。此正可說明,何以獲益率高 之分行其效率改善速度較快之原因。.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 39 -. i n U. v.

(46) 第五章 結論 本研究使用Translog成本函數推估樣本銀行之成本函數,發現有 以下結果: 一、樣本銀行具有規模不經濟現象;亦即,大多數分行業已因為要素 的過度投入,致成本偏高,惟該現象於樣本期間已逐漸改善。. 政 治 大. 二、成立時間愈久之分行,其成本效率表現愈差。. 立. 三、位於人口、商店密集區域之分行最無效率;相形之下,座落於外. ‧ 國. 學. 圍偏遠、住宅區之單位表現較優。. ‧. 四、目前獲益表現較低之單位,成本效率卻較高,可繼續增加投入,. sit. y. Nat. io. n. a. l C 惟本文在研究時,仍有以下限制:. hengchi. er. 提升產出。. i n U. v. 一、影響銀行成本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研究雖然儘可能地蒐集 資料加以分析,但仍然不免有其他量化資料,乃至於非量化資 料,如員工士氣、服務品質等,尚無法納作本研究之分析中。本 研究依現有資料獲致規模不經濟之結論,日後增納其他變數後, 或許可以得到更佳之效果。 二、金融的自由化,造成銀行業間的競爭日益激烈,除傳統存放款的. - 40 -.

(47) 業務競爭外,各銀行皆致力於新金融商品的研發。所以資產負債 表內的項目可能無法全面地顯示銀行目前之經營情況,也無法適 當地反應銀行風險的暴露程度。 三、基於資料蒐集的困難,對於信用卡、基金、股票質押融資等非傳 統的一般業務,未納入本研究的產出認定中。 由於近年來為數不少的國內銀行已開始對原有的組織大幅調. 政 治 大. 整,將原先以分行為利潤中心的方式,調整為事業群(group)模式。該. 立. 方式係以各事業群在一定期間內對於銀行之利潤貢獻度來衡量比. ‧ 國. 學. 較,迥異於往昔以各分行為比較基礎的方式。此種組織上的變革將分. ‧. 行的角色重新定義為通路,隨著內部的會計方式因應調整,成本的計. sit. y. Nat. 算更加精細,不僅可以觀察出單一分行之營運狀況,更能深入判斷個. er. io. 別事業群諸如:企業金融(Corporate Banking)、個人金融(Consumer. n. al Banking)…等之營運狀況。目前鑒於該種制度實施未久,尚未足有充 iv n U engchi 分數據供分析研究,相信假以時日,此種國內銀行業新興的組織模式. Ch. 亦可採用本文之研究模式,提供高階經營者更加明確的數字分析,從 而掌握不同事業群在各區域之發展情形,以調整銀行內部資源的分 配,讓銀行在業務調整上迅速精確,以優越的營運效率超越競爭對 手,提昇市場地位。. - 41 -.

(48)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1. 古永嘉、吳世勛(1995),『以 DEA 模式評估我國商業銀行之經 營績效』,管理與系統,第 2 卷第 2 期,1995 年 7 月,145-165 頁。 2. 何淑婉(1995),『台灣地區本國銀行體系多元化產出的成本函數. 政 治 大. 分析』,台灣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立. 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學. ‧ 國. 3. 呂麗慧(1990),『台灣地區公、民營銀行生產力之比較』,東吳. ‧. 4. 沈中華(1986),『台灣地區中小企業銀行成本函數之研究』,台. sit. y. Nat. 灣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er. io. 5. 周群新(1999),『台灣一般銀行業成本效率之分析』,自由中國. n. a l 4 期,1999 年 4 月, i 37-54 v 頁。 之工業,第 89 卷第. 6.. n U engchi 林宏鐘(1988),『我國商業銀行之多元生產成本理論實證研究』 ,. Ch. 政治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7. 林俊宏(2000),『我國銀行績效決定之實證研究』,高雄第一科 技大學碩士論文。 8. 林書緯(2005),『台灣經融控股公司跨業形態差異對生產效率之 影響』,國立台北大學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9. 姚淑娟(2001), 『台灣銀行業水平併購的效率效果』 ,私立朝陽科. - 42 -.

(49) 技大學財務金融系碩士論文。 10. 徐中琦、張鐵軍(1993),『台灣地區本國銀行規模經濟與範圍經 濟之實證研究』,台灣銀行季刊,第 44 卷第 1 期, 32-58 頁。 11. 桂勝嘉(1988),『台灣地區銀行體系規模經濟之研究』,淡江大 學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12. 馬裕豐(1994),『銀行分支單元經營績效衡量模式之構建-資料 包絡分析模式(DEA)的應用』,企銀季刊,第 18 卷第 2 期,1994 年 7 月, 13-24 頁。. 立. 政 治 大. 13. 陳欽奇(1996),『台灣地區中小企業銀行體系成本結構及技術效. ‧ 國. 學. 率分析』,台灣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 14. 黃台心(1997), 『台灣地區本國銀行成本效率之實證研究-隨機邊. a. er. io. 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sit. y. Nat. 界模型之應用』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86/3), 85-123 頁,中. n. v l 15. 黃柏棠(1993),『台灣地區銀行體系成本、規模經濟及生產力之 ni Ch. engchi U. 研究』,中興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經濟學會年會論 文,1995 年。 16. 劉錦龍(1998),『台灣地區銀行體系成本函數』,台灣金融制度. 之改革:第一階段之研究,中華經濟研究院, 195-216 頁。 17. 蔡知敏(2004),私立銘傳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18. 鄭秀玲、周群新(1998),『調整風險後之銀行效率分析:臺灣銀 行業的實證研究』 ,經濟論文叢刊,第 26 卷第 3 期,337-366 頁。. - 43 -.

(50) 19. 賴時通(1999),『銀行成本效率分析-風險調整模式』,中正大 學碩士論文。 20. 羅蕙琪(1993),『台灣地區本國銀行體系的效率分析』,東吳大 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 44 -. i n U. v.

(51) 外文文獻 1. Aigner, C. A. K, D. J. Lovell, and P. Schmidt (1977), “Formulation and Estimation of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Models,”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 6, No. 1, pp.21-37. 2.. Berger, A.. N., G. A. Hanweck, and D. B. Humphrey (1987) “Competitive Viability in Banking, Scale, scope and Produce Mix Economies,"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es, Vol. 20, No. 3,. 立. pp.501-520.. Berger, and D. B. Humphrey (1991) “The Dominance of. ‧ 國. 學. 3.. 政 治 大. Inefficiencies over Scale and Product Mix Economies in Banking,”. ‧.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es, Vol. 28, No. 1, pp.117-148.. y. Nat. io. sit. Berger, A.N., D. Hancock and D. B. Humphrey (1993) “Bank. er. 4.. efficiency derived from the profit function,” Journal of Banking. n. al. i n C and Finance, Vol. 17, No. h e2-3, n gpp.317-347. chi U 5.. v. Buono, M.J. and B. K. Eakin (1990) “Branching Restrictions and Banking Cost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Vol. 14, No. 6, pp.1151-1162.. 6.. Christensen, L. R., D. Jorgenson and L.J. Lau (1973)“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Vol. 55, No. 1, pp.28-45.. 7.. Emmanuel, I. K. and M. M. Stephen (1994) “Short-run Cost Inefficiency of Commercial Banks: A Flexible Stochastic Frontier - 45 -.

(52) Approach,"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Vol. 26, No. 4, pp.875-893. 8.. Farrell, M. J. (1957) “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ve Efficiency,"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eries A., General, Vol. 120, No. 3, pp.253-290.. 9.. Ferrier, G. D. and C.A.. K. Lovell (1990) “Measuring Cost Efficiency In Banking: Econometric and Linear Programming. 政 治 大. Evidence,”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Vol. 46, No. 1-2, pp.229-245.. 立. 10. Gilligan, T., M. Smirlock, and W. Marshall. (1984) “Scale and. ‧ 國. 學. Scope Economies in the Multi-product Banking Firm," Journal of. Hunter, W. C. and S. G. Timme (1986) “Technical Change,. sit. y. Nat. 11.. ‧. Monetary Economics, Vol. 13, No. 3, pp.393-405.. a. er. io. Organizational Form, and Structure of Bank Production,” Journal. n. l Banking, Vol. 18, No.n 2,i v pp.152-166. of Money, Credit, and. Ch. engchi U. 12. Kaparakis, E.I., S.M. Miller and A.G. Noulas (1994) “Short-run cost inefficiency of commercial banks: a flexible stochastic frontier approach,"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Vol. 26, No. 4, pp.875-893. 13.. Lawrence, C. (1989) “Banking Cost, Generalized Functional Forms, and Estimation of Economies of Scale and Scope,”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Vol. 21 No. 3, pp.368-379.. - 46 -.

(53) 14. Varian, H. R. (1992), Microeconomic Analysis, Third Edition. Zhang, J. (1996) “Measurement and Determinants of X-Efficiency,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Profitability in Banking," Unpublished Ph.D. Disseration, The Temple University.. 立. 政 治 大. 學 ‧. ‧ 國 io. sit. y. Nat. n. al. er. 15.. Ch. engchi. - 47 -. i n U. v.

(5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實務上在應用 SPSS 軟體 run 完主 成分分析後,應該進一步進行因素 轉軸,在社會科學研究中,varimax 法為最常使用的,varimax

Qi (2001), Solving nonlinear complementarity problems with neural networks: a reformulation method approach,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vol. Pedrycz,

Wallace (1989), &#34;National price levels,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and cointegration: a test of four high inflation economics,&#34;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位於沿江中路 193 號,建於 1924 年,現為廣州人民銀行分行。中央銀行原為「聯俄容共」政策的

– Lower of cost/NRV, sales or return and weighted average cost of inventory costing

Different from services provided by retail banks that we normally enjoy, private banks provide a variety of services other than banking. These services include suggestions

 Evaluated deadline and cost perfor mance of various scheduling polici es under a large range of SLA cost function and

三信商業銀行 Cota Commercial Bank 新竹國際商業銀行 Hsinchu International Bank 台灣工業銀行 Industrial Bank of Taiwan 台灣新光商業銀行 Shin Kong Commercial Bank 中央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