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以不同教學方式進行防災教學之研究─以六年級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以不同教學方式進行防災教學之研究─以六年級為例"

Copied!
21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科學應用與推廣學系

科學教育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陳麗文 博士

以不同教學方式進行防災教學之研究

以不同教學方式進行防災教學之研究

以不同教學方式進行防災教學之研究

以不同教學方式進行防災教學之研究

─以六年級為例

以六年級為例

以六年級為例

以六年級為例

研究生:蘇聖哲 撰

中華民國 九十七 年 七 月

(2)

以不同教學方式進行防災教學之研究

以不同教學方式進行防災教學之研究

以不同教學方式進行防災教學之研究

以不同教學方式進行防災教學之研究─以六年級為例

以六年級為例

以六年級為例

以六年級為例

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透過不同教學方式來進行國小六年級防災教學,並探討 不同教學方式對學童防災知識與態度、學習動機之影響,以期找尋較佳成效的教 學方式。本研究採準實驗研究設計,以中縣某國小六年級 A、B、C 三班(組)共 99 位學童為教學對象,其中 A、B 兩班(組)分別採以部落格網路合作教學與教室 合作教學,C 班(組)不施以任何教學。研究工具則是利用「國小四~六年級防災知 識與態度量表」和「學習動機量表」,來瞭解不同教學方式對學童防災知識、防 災態度與學習動機之影響情形。另根據學童「晤談」、「部落格學習心得」、「活 動學習單」等質性資料,深入探討學童對不同防災教學之看法。研究結果發現, 部落格網路合作教學不僅在防災知識、學習動機上之成效優於教室合作教學,而 且還可有效提昇學童的防災知識、防災態度與學習動機;A 組的表現亦顯著優於 C 組。學童的背景因素則僅有性別對防災知識有顯著之影響。本研究根據前述研 究結果提出以下建議:(一)未來國小防災課程之設計,可嘗試運用多元教學方 式;(二)教學者可參考本研究之部落格網路合作教學方式進行防災教學來提升 學童的防災知識、防災態度與學習動機。 關鍵字:防災教學、教學成效、部落格、網路合作學習

(3)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 of Disaster Prevention –

A Study for the 6th Grade Students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 of disaster prevention. There were ninety-nine students of the sixth grade in Taichung County were choices for this study and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Group A was taught with blog and 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group B with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another group C without teaching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preventive disaster knowledge, attitude and learning motivation of the sixth grade students were measured. Moreover, the qualitative materials of students’ interviews, the learning thoughts on blog, and work sheets were analyzed to understand students’ views and impressions in the different preventive disaster teaching methods. It was shown those not only were the scars of group A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e scars of group B, but also enhance effectively students’ preventive disaster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learning motivation. The learning effects of group A were also more excellent than the group C. Besides, there were no obvious influences among the groups by the different background factors of students, except for genders. It is suggested the multiple teaching methods of disaster prevention could be applied in primary school. Furthermore, it is suitable to use the teaching model with the blog and 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in preventive disaster education.

(4)

目次

目次

目次

目次

摘要... I Abstract ... II 目次...III 表目次...V 圖目次... VIII

第壹章、緒論 ... 1

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研究目的與問題...4 第三節、名詞釋義 ...5 第四節、研究範圍與限制...6

第貳章、文獻探討 ... 8

第一節、防災教學 ...8 第二節、合作學習與網路合作學習 ...26 第三節、部落格(Blog)在教學上的應用...35

第參章、研究方法與設計 ... 53

第一節、研究架構 ...53 第二節、研究對象 ...55 第三節、研究工具 ...58 第四節、研究流程 ...73 第五節、資料蒐集與分析...78

(5)

第肆章、研究結果與討論 ... 81

第一節、不同教學方式對學童防災知識之影響...81 第二節、不同教學方式對學童防災態度之影響...97 第三節、不同教學方式對學童學習動機之影響...103 第四節、不同背景因素對學童防災知識、態度與學習動機之影響 ...108 第五節、晤談資料之分析...124

第伍章、結論與建議 ... 152

第一節、結論 ...152 第二節、建議 ...155

參考文獻 ... 157

附錄... 167

附錄一 專家審查表 ...167 附錄二 A 組防災教學架構圖 ...168 附錄三 A 組-部落格網路合作學習(災害與防災)教案 ...169 附錄四 B 組-合作學習(災害與防災)教案...179 附錄五 研究工具使用授權同意書 ...185 附錄六 學習動機量表...187 附錄七 國小四~六年級防災知識與態度量表之雙向細目表 ...190 附錄八 國小四~六年級防災知識與態度量表...191 附錄九 晤談大綱 ...202 附錄十 活動學習單 ...203

(6)

表目次

目次

目次

目次

表 2-1 國小相關防災概念與素養之研究 ...14 表 2-2 國小相關防災教學之研究 ...16 表 2-3 九年一貫各版本教科書中與防災相關之教材、概念整理表...20 表 2-4 國內外防災教育推動之比較 ...25 表 2-5 學習者使用網路工具的差異比較 ...39 表 2-6 部落格應用於教學實務上之研究 ...51 表 3-1 研究樣本人數 ...56 表 3-2 研究樣本家庭電腦硬體設備統計表 ...57 表 3-3 研究樣本在研究實施中之差異 ...57 表 3-4 部落格教學平台專家審查意見內容 ...59 表 3-5 部落格網路合作教學之網站畫面─課程與教材內容 ...61 表 3-6 部落格網路合作教學之網站畫面─公布欄...62 表 3-7 部落格網路合作教學之網站畫面─分組討論區 ...63 表 3-8 部落格網路合作教學之網站畫面─教學與學習心得 ...63 表 3-9 部落格網路合作學習災害主題類別 ...65 表 3-10 學習動機量表各分量表之信度 ...66 表 3-11 編選防災知識量表內容之信效度...68 表 3-12 編選防災態度量表內容之信效度 ...70 表 3-13 晤談大綱專家審查意見內容 ...72 表 4-1 學童整體防災知識得分率之 t 檢定摘要表...83 表 4-2 整體防災知識得分率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84

(7)

表 4-3 整體防災知識得分率之事後比較摘要表...84 表 4-4 學童火災防災知識得分率之 t 檢定摘要表...90 表 4-5 整體火災防災知識得分率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90 表 4-6 學童電器災害防災知識得分率之 t 檢定摘要表 ...91 表 4-7 整體電器災害防災知識得分率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91 表 4-8 學童交通災害防災知識得分率之 t 檢定摘要表 ...92 表 4-9 整體交通災害防災知識得分率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92 表 4-10 學童地震防災知識得分率之 t 檢定摘要表...93 表 4-11 整體地震防災知識得分率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93 表 4-12 學童颱洪防災知識得分率之 t 檢定摘要表...94 表 4-13 整體颱洪防災知識得分率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94 表 4-14 學童土石流防災知識得分率之 t 檢定摘要表 ...95 表 4-15 整體土石流防災知識得分率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96 表 4-16 學童整體防災態度得分率之 t 檢定摘要表...97 表 4-17 整體防災態度得分率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99 表 4-18 整體防災態度得分率之事後比較摘要表...99 表 4-19 學童整體學習動機表現之 t 檢定摘要表...104 表 4-20 整體學習動機前測表現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05 表 4-21 整體學習動機表現之共變數分析摘要表...105 表 4-22 性別在防災知識得分率之 t 檢定摘要表...109 表 4-23 性別在防災知識得分率之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 110 表 4-24 性別在不同教學方式中防災知識得分率之 t 檢定摘要表... 110 表 4-25 性別在防災態度得分率之 t 檢定摘要表... 111 表 4-26 性別在不同教學方式中防災態度得分率之 t 檢定摘要表... 112

(8)

表 4-27 性別在學習動機得分率之 t 檢定摘要表... 112 表 4-28 性別在不同教學方式中學習動機得分率之 t 檢定摘要表... 113 表 4-29 教學方式對男女生防災知識之影響... 114 表 4-30 教學方式對男女生防災態度之影響... 115 表 4-31 教學方式對男女生學習動機之影響... 116 表 4-32 有無災害經驗學童在防災知識得分率之 t 檢定摘要表 ... 117 表 4-33 有無災害經驗在不同教學方式防災知識之 t 檢定摘要表... 117 表 4-34 有無災害經驗學童在防災態度得分率之 t 檢定摘要表 ... 118 表 4-35 有無災害經驗在不同教學方式防災態度之 t 檢定摘要表... 119 表 4-36 有無災害經驗學童在學習動機得分率之 t 檢定摘要表 ... 119 表 4-37 有無災害經驗在不同教學方式學習動機之 t 檢定摘要表...120 表 4-38 教學方式對有無災害經驗學童防災知識之影響 ...121 表 4-39 教學方式對有無災害經驗學童防災態度之影響 ...122 表 4-40 教學方式對有無災害經驗學童學習動機之影響 ...123

(9)

圖目次

目次

目次

目次

圖 2-1 在教育上的部落格形式...47 圖 2-2 自然教室裡的部落格...49 圖 3-1 研究架構圖 ...55 圖 3-2 Yahoo!奇摩部落格 網路合作學習教學平台之網站畫面 ...60 圖 3-3 研究流程圖 ...74 圖 3-4 A 組教學流程 ...75 圖 3-5 B 組教學流程...76 圖 4-1 學童整體防災知識表現統計圖 ...83 圖 4-2 學童整體防災態度表現統計圖 ...98 圖 4-3 學童整體學習動機表現統計圖 ...105

(10)

第壹章

第壹章

第壹章

第壹章、

、緒論

緒論

緒論

緒論

由於人類活動與環境的變遷,導致天災人禍與日遽增,影響危害到我們的 生命財產。因此如何避免災害的發生與減低災害的損失就成了極為重要的課題。 2004年防災教育白皮書中明白指出,要避免與減低各種災害的危害,除了有堅實 的科技研發外,提昇國人對災害的認知與培養具備良好的防災素養是更為重要。 換言之,藉由有效的防災教育推行與實施來喚起國人對災害的警覺心及深植防災 理念,以避免並減輕災害所帶來的衝擊。本章共分四節,第一節說明本研究之背 景與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問題,第三節為名詞釋義,第四節則為研究範圍 與限制。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研究背景與動機

研究背景與動機

研究背景與動機

台灣地小人稠,都市化急速發展造成都市地區人口大量集中,不論是居家、 校園或公眾場所,一旦發生無法避免的天然災害及人為疏失,常造成財產損失與 危及國人生命健康的嚴重災害。如發生在1999年的「集集大地震」,造成台灣十 分嚴重的地震傷亡,損失難以估計;2001年7月29日桃芝颱風帶來豐沛的雨水, 造成南投水里、花蓮鳳義、大興地區土石流災害,造成55人死亡,93人失蹤的慘 重傷害;2003年8月31日凌晨蘆洲發生大火造成居民死傷慘重;2004年敏督利颱 風與七二水災,對中南部釀成嚴重洪水、山崩及土石流等災情,並造成數十人傷 亡;2007年陽明山仰德大道遊覽車翻覆意外釀成八死慘劇。綜觀國內歷年來的天 然和人為災害案例,足見國人飽受災害之苦。因此如何充實國人對災害的認識, 建立災害預防的防災觀念及緊急應變措施,以減低災害的影響與傷害,已是刻不 容緩的議題。

(11)

而要強化國人對災害防救之觀念與認知,提昇危機意識與減低災害之傷害, 解決之道應落實防災教育。透過教育的方式,傳遞正確的防範措施及防災觀念, 擴展災害防救教育之學習管道與課程,將防災的理念深植於學校與社會各階層, 使其實際運用於生活之中,並且從過往的災害中學習經驗,避免並防範災害重複 發生(蔣偉寧、許文科、何明錦、何興亞、李明憲、李文正、許建智、陳政任、 陳建元、樊國恕、劉廣英、羅俊雄,2004a)。 國小為國民教育的啟蒙階段,正確的防災知識與態度應從此階段開始建 立。然而從教育部所推動的「防災科技教育改進計畫」相關報告書的內容中, 清楚可知過去我國在國小防災教育的推動上,缺乏有系統的防災教材與課程規 劃(內政部消防署,2003;廖苑晴,2006)。在防災教材內容上,大都只注意 防災及災害知識之部分,較缺乏防災態度、防災技能、心理建設及人文關懷方 面的教育,且對人為災害的相關教育甚少提及(許民陽,2003a)。而政府相關 單位與部門為配合學校防災教育之實施所編製之宣導手冊、錄影帶,亦因設計 之初未從整體防災教育的角度出發,致使防災教材普遍缺乏連貫性與統整性, 防災相關的教育資源大多是片斷散佈於各個教學領域,並未結構化與系統化地 配合不同階段的學習目的(內政部消防署,2003)。另外,站在第一線的小學 教師們,在進行某一特定的主題教學活動是相當熟稔的,但對於防災主題之教 學,卻由於防災相關專業知識難有機會系統化地獲得,因而在進行防災相關主 題的教學時,往往需另行抽出時間進行教材的蒐集與整理(葉欣誠,2003)。 足見過去國內國小防災教育的推動存有著極需改善之問題。 依據「95 年度防災科技教育人才培育先導型計畫」相關報告書的內容,目 前國內國小防災教育的推動,是處於推廣試行的階段,在政府與相關專家學者 的努力投入之下,期望透過防災教材的編撰、教學活動的設計與推廣、師資的 培育、參酌國外防災教育的推動,來改善並解決過去國小防災教育實施之問題。

(12)

其中,在防災教學的活動設計方面,相關專家學者提出可透過有別於一般教學 方式進行,即以作業分派、知識分享與建構方式進行,強調學習者互動互助的 關係及分工合作,使防災教育融入學童一般生活中(吳瑞賢、蔡存孝、蔡元芳、 廖緯璿、章瑜蓓、范淑盈,2006)。另外,亦可發揮網際網路與多媒體之優勢, 透過多元的教學方式,促使現行防災教材內容更為多元、豐富,以改進並增進 國小防災教育之落實(林俊全,2003)。對此,在現行防災教材的內容下,如 何透過較佳成效之教學方式,減少國小教師繁複的教材資源蒐集時間,並規劃 適當的防災課程活動,以提昇學童的學習意願、防災知識與防災態度,將是本 研究之方向與貢獻。 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形成了跨國性的全球虛擬社會,造成了電腦輔助學習 不單是狹義的個人單機電腦輔助學習或電腦教室學習,更延伸到了人類社會各個 角落的網路合作學習。透過新興的網路工具─部落格(Blog)可以增加師生互動 與小組間同儕互動的機會,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傅安生,2004)。加上部落 格的特點在於免費且易於操作,使用者不用事先學習任何網頁技巧,只要有瀏覽 器的情況下,即可輕鬆創造出自己的教學與學習網頁,並記錄學生的學習歷程, 讓學生分享知識與討論(莊雅如,2005)。目前,國內大多數參與部落格平台討 論或心得交換者是青年學子,部落格於中小學教育之應用發展具相當之潛力,因 此,如何結合部落格與終身教育的防災教育,亦是值得思考並探討的問題。 綜上所述,防災教學若選擇以合作學習,或以部落格為教學平台,透過部落 格便利性、即時性與互動性三大特性(莊雪華,2005;沈容卉,2007),幫助教 學者適時引導學習者主動學習災害與防災的概念知識,以小組合作、網路合作的 方式,互動、共享資源,使防災教材內容全面化、系統化,相信不僅可以解決國 小防災教材內容零散與教學者自身防災知識不足之問題,而且還可引發學習者學

(13)

習動機與培養良好的防災素養。因此,本研究以部落格為教學平台,合作學習為 學童互動互助的教學方法來探討防災教學的適切性。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研究目的與問題

研究目的與問題

研究目的與問題

基於防災教育之重要性及現階段防災教育推動情況,本研究期許找尋較佳成 效的防災教學方式與利器,因此利用不同教學方式進行防災課程以比較其教學成 效。研究者透過研究工具來探討:一、不同教學方式下學童在防災知識與防災態 度的教學成效。二、不同教學方式下學童在學習防災課程的動機表現與其成效。 三、為避免干擾教學之其他因素以獲得較佳教學成效,瞭解教學方式與學童的背 景因素兩者間是否會相互影響。 依據以上所述之研究目的,研究者透過實驗設計來解決本研究之待答問題, 研究問題臚列於下: 一、探討不同的教學方式,對學童防災知識表現之影響? 二、探討不同的教學方式,對學童在防災態度表現之影響? 三、探討不同的教學方式,對學童在學習動機表現之影響? 四、探討學童的背景因素是否會影響其防災知識、防災態度與學習動機之表 現?

(14)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名詞釋義

名詞釋義

名詞釋義

名詞釋義

茲將本研究及的幾個特定名詞界定如下: 一 一一 一、、、、防災教學防災教學防災教學:防災教學::: 本研究是指為了預防或減少天然與人為災害所造成的損失,而進行的教 學活動。其內容包括:天然與人為災害的起因、影響、危害程度、預防工作、 應變措施或復原計畫等,為研究者自行編撰及設計的教材與活動。 二 二二 二、、、、教室合作學習教室合作學習教室合作學習:教室合作學習::: 教學者在一般教室環境透過分組的方式,安排合適的合作學習情境進行 學習,讓學習者在小組中資源共享、相互幫助與負起個人學習之責任。 三 三三 三、、、、網路合作學習網路合作學習網路合作學習:網路合作學習::: 網路合作學習即是學習者利用網路上的工具,透過相互的合作來進行學 習(陳重光,2004)。換言之,利用學習社群的組成,以及社群成員的線上 討論,形成一種在網路上共同學習的形式。 四 四四 四、、、、部部部落格部落格落格落格:::: 部落格是weblog的簡稱,web是網路,log指的是網路系統運作時產生的 紀錄檔(莊雅如,2005)。部落格是種線上日誌,早在1980年代中期便已出 現,透過「部落客」們的參與編寫,發表各種主題的文章、圖片,形成特定 文化的社群,亦成為訊息交換、情感交流的虛擬部落(李素枝,2006)。對 網路使用者來說,部落格是一種創意分享、集體創作的過程和結果,也是一 種相當簡易且民主的書寫和編輯形式。

(15)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研究範圍與限制

研究範圍與限制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受限於人力、物力與時間等相關因素之影響,因此本節將針對本研究 之範圍與限制進行說明: 一 一一 一、、、、研究範圍研究範圍研究範圍:研究範圍::: (一)研究對象與樣本範圍: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採立意取樣,以研究者所任教之學校六年級學童為 主,總共三個班級。 (二)防災教學內容範圍: 本研究防災教學是配合綜合活動課程進行教學活動,教材是以現行九 年一貫國小康軒版第十一冊綜合活動教科書為主,防災教學之內容包含地 震、颱洪、土石流三類天然災害,以及火災、電器、交通三類人為災害。 二 二二 二、、、、研究限制研究限制研究限制:研究限制::: (一)研究對象與樣本的限制: 本研究因採立意取樣,研究人數較少,不宜全然概括化推論至其他對 象。 (二)研究者的限制: 研究者身兼教材設計者與教學者等多重角色,多少受個人信念與能力 影響,造成本研究的限制。 (三)設備技術的限制: 本研究需要用到基本的多媒體電腦設備,而目前國小電腦教室內的電 腦設備妥善率是進行此類教學必須面對的問題;另外,學童的資訊素養不 足亦可能影響到教學的進行。

(16)
(17)

第貳章

第貳章

第貳章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突如其來的災害往往帶給人類環境與社會相當大的衝擊,因此如何透過有成 效的災害應對與防範教學,達到減災避災的效果,是相當值得深入探討的。為配 合本研究之需求,本章共分三節。第一節探討「防災教學」:瞭解現階段國內防 災教育相關之研究與國內外防災教育推動之情形。第二節探討「合作學習與網路 合作學習」:瞭解合作學習與網路合作學習之定義、要素與如何規劃設計。第三 節探討「部落格 ( Blog ) 在教學上的應用」:瞭解部落格在教學上之優勢,以及 如何進行規劃設計。透過文獻蒐集進一步瞭解不同教學法與新興教學利器部落格 之優勢,以針對防災教學現況予以修正、實施。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防災教學

防災教學

防災教學

防災教學

為釐清災害與防災之定義,以及瞭解目前國內防災相關研究與教學現況,本 節將就災害與防災、國內外防災教學概述兩部份分別述之。其中,災害與防災將 探討災害的定義與類別、防災的定義;國內外防災教學概述則將探討國內與國外 防災教材與教學方式。 壹 壹壹 壹、、、災害與防災、災害與防災災害與防災 災害與防災 要透過教學活動達到加強對災害的認識、應變與預防,首要需先釐清災 害與防災之定義,透過對災害與防災深入的瞭解與探討,以便規劃出防災減 災因應之教學策略。因此研究者將就災害之定義、災害之類別與防災之定義 進行整理、歸納與討論。 一 一 一 一、、、、災害的定義災害的定義災害的定義災害的定義 就維基百科(2007)對災害之定義,「災害是指造成人類和人類賴以

(18)

生存的環境破壞性影響的事物總稱」。換言之,災害即指突如其來的環境 變遷、破壞或威脅,使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不相協調,直接、間接擾亂了 人民生活的秩序,造成重大而悲慘的傷害(洪明仕,2003)。林秀梅(2001) 歸納國內研究者對災害之定義,其認為災害一詞隱含人的意涵,與人類活 動息息相關,且其產生,必須包含兩項因素,一是災害本身,二是人類社 會,倘若兩者缺一,則不能稱之為災害。 綜合上述之定義,簡而言之,災害即是自然的力量與現象,以及人為 疏失所造成對環境變遷、破壞,無預警直接或間接地對人類的生命、財產, 產生威脅或損害的一連串歷程 (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FEMA], 2007 ) 。 二 二 二 二、、、、災害的類別災害的類別災害的類別災害的類別 承上述對災害之定義,並依據2000年「防災國家型科技計劃」之研究, 我們發現造成災害的因素繁多,可歸納為天然因素(如颱風、豪雨、地震 等)與人為因素(如人口過度集中、不當的山坡地開發等)兩大類,而此 兩大災害之細目類別,國內相關研究與政府機構亦有其分類的不同。 (一)黃朝恩(1998)研究與統計台灣發生過的自然災害,將其區分為地震、 山崩、颱風、洪水、旱災、海岸侵蝕、地層下陷、森林火災、生物災 害等十種天然災害。 (二)防災國家型科技計劃依據其推展防救災相關研發工作重點,以台灣目 前威脅性最高的環境災害,分「地震、颱風、洪水、土石流」等四類 為主要研究探討內容(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00)。 (三)行政院農委會出版之天然災害手冊(2000)將台灣主要的災害類別分 類為:「地層斷陷隆起、落石、土石流、地滑、坡腳侵蝕、海岸侵蝕、

(19)

橋墩沖刷、洪水、堰塞湖、土壤液化、乾旱」等十一類。 (四)依據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所制訂之災害防救法(2000)與災害防救 法施行細則(2001)對災害之定義,將災害分為「震災、風災、水災、 旱災、寒害、土石流災害」等六類天然災害;又分「重大火災、爆炸、 公用氣體與油料管線災害、輸電線路災害、空難、海難、陸上交通事 故與毒性化學物質災害」等八類人為災害。 (五)洪明仕(2003)探究災害發生的原因,將其分為天然災害及人為災害 兩種,並以災害發生的範圍加以區分為與地圈(地文)有關的地震、 地滑、地層下陷、土石流等;與水氣圈(水文)有關的颱風災、水災、 海嘯、旱災、寒熱等;與生物圈(人文)有關的火災、交通災、恐怖 主義、有害廢棄物、核災、毒化災、爆炸、暴動、蟲疫、兵災、社會 經濟災害等。 (六)國中小學生適用之防災教育宣導手冊,將天然災害分類為「地震、颱 風、水災、土石流、雷擊、旱災、流行病以及蜂螫與蛇咬」等八項; 將人為災害分類為「火災、交通災害、電器災害、瓦斯災害、燒燙傷 預防、戲水安全與校園安全」等七項(蔣偉寧、廖志中、林其璋、謝 正倫,2004b)。 由上述災害分類的細目內容可知,災害的種類繁多,研究者在有限的 時間與體力下,並未能涵蓋所有的災害內容與類別。因此,為配合本研究 防災教學分組報告的主題內容,將參酌「國中小學生適用之防災教育宣導 手冊」與「災害防救法」對災害類別之區分,將災害分為天然災害與人為 災害兩大類,其中天然災害包含地震、颱洪、土石流等三類;人為災害包 含火災、交通災害、電器災害、校園安全等四類。

(20)

三 三 三 三、、、防災的定義、防災的定義防災的定義防災的定義 不論是天然或是人為之各類災害,災害對人類的影響範圍遍及生活週 遭,因而如何減少並預防災害之發生,防災工作的落實更顯重要。對此, 研究者針對防災之定義,整理國內外政府相關機構與研究,以釐清防災的 意涵及其所涵蓋的範圍。 (一)陳亮全(1997)、葉欣誠、劉湘瑤、于蕙清、賴莉屏、吳燿任(2006) 以災害學的觀點論述,防災觀念不應只侷限在預防災害的事前準備而 已,災害發生時的應變機制以及災後的處置也都應納入防災的範疇。 簡言之,防災就是災害發生之際的緊急反應和搶救,災後的復建和援 助,以及災害的預防和防範等。 (二)日本災害對策基本法中指出,「暴風、豪雨、大雪、洪水、地震、海嘯 等類似異常自然之現象,或是大規模火災爆發等災害,能在災害未發 生時即預防防止,在災害發生時減低各方面損害的擴大,並尋求災害 的修復」,則稱之為防災(日本內閣府,2000)。其中,防災工作內 容包括,事前的防災、災難的救災,到事後的復原,規劃了從中央到 地方完整的防災體系。 (三)依據我國災害防救法第二條對災害防救之定義,「防救災指的是災害之 預防、災害發生時之應變措施及災後之復原重建」(行政院災害防救 委員會,2000)。而各種災害之防救,從警報之發布、災害之戒備、 災害之搶修應變、避免災害之擴大、災民之救援安置、災害之復原, 到災情之蒐集記錄,皆屬於防災之範疇。 (四)國家防救災害科技中心對防災之定義,防災即指「當災害預報或發生 時,為了減低傷害和損失,政府與民間付出努力的一些具體辦法與措 施」(行政院,2003)。例如:1.協調、規劃並推動災害防救科技之

(21)

研發;2.運用災害防救相關技術,並協助、支援災害防救工作;3.推 動災害防救科技研發成果之落實應用;4.其他有關災害防救科技發展 與應用推廣之規劃及執行事項等。 (五)美國聯邦急難管理署 FEMA ( 2007 ) ,針對其工作任務的內容,明白 指出防災為「降低人民生命和財產的損失,並且保護國家免受自然災 害、恐怖主義行為,以及其他人為災難之危險」,透過減災、整備、 應變及復原等工作,減少災害所帶來的損失。 藉由文獻回顧與分析,可得知防災並非只是狹義的預防災害,其應該 是廣義的包括災害發生前的整備,災害發生時的應變與救援,以及災害過 後的復原工作。 災害,時時刻刻都在威脅著我們的生命及財產安全,面對隨時可能發生 的災害,雖然無法完全避免,但是透過政府與民眾正確的應變及防範措施, 可以達到一定程度的減災效果。而欲提昇一般民眾對災害之認識,並了解災 前準備和緊急應變的重要,培養民眾具備良好的防災素養,強化抗災的能 力,以期降低或防止災害所造成的傷亡及損失,防災教育與教學的落實將是 首要工作。 貳 貳貳 貳、、國內、、國內國內、國內、、外、外防災教外外防災教防災教防災教育育育育概述概述概述概述 防災教育的目的在於提昇並強化民眾對災害與防災的認知與素養,以強 化社會抗災的能力,減低災害風險(蔣偉寧等人,2004a)。而藉由學校教育 從小防災知識的傳播與正確觀念的建立,可達到避免危險行為與減少災害發 生之效果。因此,為減少災害發生時寶貴生命及財產的損失,建立一套完整 的防災教育宣導系統與統整防災教材資源,將是當務之急(黃皇明,2002)。

(22)

對此,研究者首先就國內防災相關研究進行討論,爾後進一步就國內外防災 教材與教學進行探討與比較,以瞭解國內防災教育之現況及國內外在推動防 災教育上之差異。 一 一 一 一、、、、國內防災相關之研究國內防災相關之研究國內防災相關之研究國內防災相關之研究 2008年4月研究者於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透過關鍵字查詢,查詢「防 災」一詞共201筆論文資料,另查詢「災害」一詞共632筆論文資料。所查 詢到之資料相當豐富,只是大部分的論文研究方向為建築工程、消防、法 令制度、措施、計畫機制的探討,對於防災教育方面,僅有25篇。25篇中, 國小生防災概念與素養佔10篇,國中小教師災害知覺佔4篇,國高中生與 課程之研究佔3篇,國小防災教學佔7篇。 此25篇防災教育相關文獻,研究者進一步針對10篇國小學童防災概念 與素養、7篇國小防災教學研究進行歸納與探討,並整理出表2-1與表2-2, 發現以下幾點: (一)現階段國內國小學童防災知識與態度表現大致良好 透過表2-1所呈現,王財隱(2003)在其研究中指出中部地區國小 學生環境災害知識與態度表現良好且積極。而以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 為研究對象,洪淑琳(2004)發現其地震相關概念認知大致良好,顏 志文(2006)發現其火災防災行為與態度的表現正向且積極。另外, 劉建華(2005)指出國小學童颱風豪雨等天然災害防災知識平均答對 率約六成,且態度正向,而吳燿任(2006)亦指出國內學童防災知識 與態度的表現良好。由這些相關研究結果可知,國內現階段學童的防 災知識與態度表現大致良好。 (二)國小學童不同的背景因素對防災知識與態度之影響,因研究方向不 同而有所差異

(23)

見表2-1,黃明豐(2002)研究指出不同學校學生地震成因、現象 等正確概念有顯著性差異;劉侑青(2002)的研究發現不同年級地震 發生成因的認知有顯著之差異,不同性別對地震的恐懼態度亦有顯著 之差異;楊敦熙(2002)研究指出受災區域嚴重與否不影響學生的環 境覺知、認知與行動;王財隱(2003)研究指出災害知識會因不同性 別、居住地區、家庭社經地位之影響而有顯著差異;吳佳蓉(2004) 研究指出不同年級、性別、學業成就並不影響學童地震相關概念的了 解;劉建華(2005)指出不同城鄉背景學童在颱風豪雨防災知識沒有 差異;顏志文(2006)研究發現火災防災態度女性顯著優於男性;吳 燿任(2006)研究發現性別、家長學歷高低和城鄉地區的不同,皆會 影響學生防災知識與態度的表現;江宛容(2007)指出不同背景變項 對學童人為災害防災知識、態度、技能有影響性,且國小女童人為災 害防災知識與態度優於男童。由這些研究結果可知,不同背景因素對 學童防災知識與態度之影響,會因研究方向與對象的不同而有其差 異,只是大部分國小女童防災態度的表現會優於男童。 表 2-1 國小相關防災概念與素養之研究 研究者(年代) 研究主題 (對象) 研究發現 黃明豐(2002)國小高年級學童地震迷 思概念之研究(小高) ‧學生對防震措施、火山和地震關係等正 確概念無顯著差異 ‧不同學校學生地震成因、現象等正確概 念有顯著性差異 劉侑青(2002) 震災後災區國小學童的 地震相關知識、態度與 行為之調查研究- 以南 投縣某國小為例(國小) ‧年級之間地震發生成因的認知有顯著的 差異 ‧四、六年級及男、女學童對地震的恐懼 態度有顯著的差異 接下表

(24)

表 2-1 國小相關防災概念與素養之研究(續) 楊敦熙(2002) 天然災害發生後國小學 生環境覺知、認知與行 動之探究(小五、小六) ‧受災區域嚴重與否不影響學生的環境覺 知、認知與行動 王財隱(2003) 中部地區國小學生環境 災害知識、態度與行為 之研究─以颱風、地震 為例(小六) ‧國小學童災害知識表現良好 ‧災害態度偏向積極正向 ‧災害知識因不同性別、居住地區、家 庭社經地位之變項有顯著差異 洪淑琳(2004) 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 地震相關概念調查研究 (小高) ‧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的地震相關概念 認知大致良好 吳佳蓉(2004) 國小低、中年級學童地 震相關概念之研究(小 二、小四) ‧不同年級、性別、學業成就的學童在 地震相關概念的了解,並無顯著的差 異存在 劉建華(2005) 國小學童颱風豪雨等天 然災害知識及態度調查 之研究(國小) ‧防災知識學童平均答對率約六成 ‧防災態度呈現正向表現 ‧不同城鄉背景學童在颱風豪雨防災知 識沒有差異 吳燿任(2006) 我國國中與國小學生防 災素養之調查研 究(國 小、國中) ‧國中與國小的學生防災知識與防災技 能的表現良好 ‧防災態度趨向積極 ‧性別、家長學歷高低和城鄉地區的不 同,皆會影響三個類別表現 顏志文(2006) 臺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 火災防災概念初探(小 高) ‧防災行為與態度的表現偏正向且積極 ‧火災 概念 認知 不因 學童 性別有 所差 異;防災態度則女性優於男性且達顯 著 江宛容(2007) 國小五年級學童人為災 害防災素養之研究(小 五) ‧人為災害防災素養現況良好且正向 ‧不同背景變項對人為災害防災知識、 態度、技能有影響性 ‧國小女童人為災害防災知識、防災態 度、防災技能皆優於國小男童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25)

(三)藉由特定防災課程的教學,能顯著提昇國小學童的防災知識與態度 由表2-2可知,7篇防災教學的研究中,主題為防震災的有5篇,颱 洪、土石流各1篇,所進行之防災教學研究範疇皆為天然災害,並無同 時涵蓋天然與人為災害之教學研究。在防震教學之研究,許惠卿(2003) 與陳成恭(2004)之研究發現,國小學童經教學後,地震知識與防震 技能顯著提昇,而防震態度亦持續正向發展;劉珍岑(2005)研究指 出透過多元實作教學提升學生地震概念認知且成效較一般教學佳;林 曉君(2006)研究發現不同地震教學可提昇學童的地震認知與防震態 度;陳靜德(2006)研究發現多媒體輔助教學方式可提昇防震教學之 效果。而在颱洪之研究,吳俊鴻(2004)指出經兒童颱風防災網站教 學後,確實可增加學習者颱風知識與防災概念的答對率。在土石流之 研究,吳惠雯(2007)指出土石流防災課程有助提升學生土石流防災 概念與態度。由此7篇研究可得知,透過特定、多元的防災教學活動, 如:戶外教學、多媒體影音、網路、遊戲、實際演練等,是可有效提 昇學童在天然災害類別的防災知識與態度。 表 2-2 國小相關防災教學之研究 研究者 (年代) 研究主題(對象) 教學方式 研究發現 許惠卿 (2003) 國小防震教育課程 實 施 之 行 動 研 究 (小六) ‧團體活動 ‧戶外教學 ‧教學後,地震知識與防震技能顯 著提升 ‧防震態度持續正向發展 陳成恭 (2004) 國民小學實施防震 教育成效之研究─ 以臺北縣清水國小 為例(小中、小高) ‧課室教學 ‧多媒體影音 ‧實施演練 ‧有獎徵答 ‧教學後,地震知識與防震技能顯 著提升 ‧防震態度持續正向發展 接下表

(26)

表 2-2 國小相關防災教學之研究(續) 吳俊鴻 (2004) 國小颱風洪水防災 網路化教材發展之 研究(小六) ‧網路多媒體、 電 腦 遊 戲 式 教學 ‧經兒童颱風防災網站教學後,確 實可增加學習者對於颱風知識與 防災概念的答對率 ‧學習者對兒童颱風防災網站感到 興趣;對以電腦多媒體遊戲為主 的學習方式,感到喜愛 劉珍岑 (2005) 運用地震相關概念 課程探究台北市國 小五年級學童對地 震概念認知之研究 (小五) ‧遊戲式教學 ‧合作學習 ‧資料蒐集 ‧實施演練 ‧多元實作教學能提升學生地震概 念認知 ‧地震概念認知多元實作教學較一 般教學活動有較佳的學習成效 林曉君 (2006) 不同的地震防災教 學之教學成效比較 研究(小五) ‧戶外教學 ‧課室教學 ‧不同地震教學可以顯著提升學生 的地震認知、防震態度 ‧戶外教學方式比課室教學方式更 能提升學生的防震態度 ‧ 不 同 背 景 因 素不 影 響 其 地震 認 知、防震態度、技能 陳靜德 (2006) 多媒體輔助防震教 學成效之研究─以 國小三年級為例(小 三) ‧多媒體影音、 網路、簡報、 互動式動畫教 學 ‧多媒體輔助教學方式可提昇教學 效果 吳惠雯 (2007) 臺北市國小六年級 學童土石流防災課 程教學成效研究(小 六) ‧多媒體影音、 簡報教學 ‧實驗教學 ‧小組討論 ‧土石流防災課程有助提升土石流 防災概念 ‧土石流防災態度前後測得分達顯 著差異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就以上相關文獻之探討,可總結得知,國內國小學童不論在天然亦或 人為災害的防災知識與態度上之表現大致良好且正向,而且透過有別一般 傳統教學之方式,是可有效提昇學童天然災害的防災知識與態度。只是這 些實徵性的防災教學研究中,對於同時涵蓋天然與人為災害之教學成效研 究不多,加上防災教學活動設計鮮少強調同儕間之互動、師生間互動,且

(27)

對學童學習防災之動機亦無多加著墨,另外不同背景因素對防災教學之影 響,似乎亦會因教學研究方向而有所不同。足見國內國小防災教學成效之 研究還有其發展空間。 二 二 二 二、、、、國內防災教材與教學國內防災教材與教學國內防災教材與教學國內防災教材與教學 自 2004 防災教育白皮書提出之後,國內政府相關部門與專家學者對 防災教育之推動已逐漸重視,並投入不少人力與資源進行研究與推廣, 而其就國內防災教育推行現況與防災教育問題分析,研究者整理歸納如 下: (一)國內防災教育推行現況: 有鑑於日本與美國對防災教育之重視,2003年教育部開始推動為 期四年的「防災科技教育改進計畫」,此中程綱要計劃內容涵蓋天然 及人為災害教材的試教、師資的培育、校園災害防救計畫與防災創意 活動的宣導等,主要的目的在於建立良好的防災教育體制與落實建構 校園防災安全環境。而與日本及美國防災教材和教育體制的推行相 較,2003~2006年國內防災教育是處於教材編修與推廣試行的階段(吳 瑞賢等人,2006)。 國內防災教材方面,2004~2006年吳瑞賢等人完成各學習階段的防 災教材編撰,並由16位大專院校的專家學者統籌自國中小、高中職、 大專院校學生到社會大眾,分別發展出因應不同年齡族群共16本試行 的防災教材。而各學習階段試行教材冊數分別為,九年一貫1本、高中 職3本、大專8本、社會大眾4本,每個學習階段的學習內容均包含人為、 地震、颱洪、坡地,四大災害類別。其中九年一貫天然與人為災害教 材共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國小一到三年級,第二階段為國小四到 六年級,第三階段為國中一到三年級。

(28)

防災教學方面,由於防災教育並非專業科目,目前一般國中小學 防災推廣教學方式是以融入式或主題式活動進行(葉欣誠,2003)。除 此之外,推廣試行的教學方式還細分為融入式、營隊式、空堂式、社 團式與其他共五種,分別為以學校現有的課程融入試教教材的內容進 行、以研習活動或暑期營隊式進行、利用學校週班會或其他非正課空 堂時間進行、以學校社團進行,以及以其他教學方式進行試教(吳瑞 賢等人,2006)。大致上,2006年國小推廣試行部分,是利用综合活動、 彈性課程,依照試行教案的內容直接予以施教,並視學生程度做少許 的調整修正,且間接結合語文、自然與生活科技、社會領域,給學生 更完整的防災學習(吳瑞賢等人,2006)。 (二)國內防災教育問題分析: 首先,政府防災相關單位目前對於國中、小學生之防災教育宣導, 多為發行宣導手冊、影音光碟與標語等方式,並會不定期舉辦防災教 育宣導比賽、社區宣導講座等,但是由於中央與地方相關單位大多各 自執行防災教育工作,致使防災資源與版本多而零散,缺乏統整性與 連貫性(廖苑晴,2006)。 再者,許民陽、何福田、何岫璁、林明聖、林雪美、洪志誠、唐 雲明、張寬勇、黃茂在、陳明仁(2006)於防災科技教育人才培育先 導型計畫的研究指出,我國現行各學習階段課程之教材,在防災教育 上不甚完整,且沒有連貫性。對於減災、整備、應變與復原觀念上少 有系統之著墨,其重點僅是著重於天然災害之成因與影響,並沒有正 式規劃災害防治或減災的專業防災教育課程(譚義績、陳明仁、郭金 水、黃麒然、李家齊、李峑毅、王家玲、謝秀梅、李而雅,2006)。研 究者進一步就陳靜德(2006)、廖苑晴(2006)與吳惠雯(2007)對

(29)

防災相關教學之研究,整理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各出版社所編製的防 災教材、概念內容,見表2-3。發現現行小學階段各版本出現與防災相 關內容之教材,是分散規劃在自然與生活科技、綜合活動、健康與體 育,以及社會科四領域,並無一系統性的課程設計與編排,其中以高 年級所佔的比例較高,且綜合活動與健康與體育領域占的比例比自然 與生活科技及社會多,尤其一般級任導師所負責任教之綜合活動課 程,其教材內容是同時涵蓋天然與人為多類的災害,所牽涉到的災害 與防災知識範圍甚廣。 表 2-3 九年一貫各版本教科書中與防災相關之教材、概念整理表 學習 領域 版本 綜合活動 健康與體育 自然與生活科技 社會 康軒版 【第十一冊六上】 ‧災害的預防 【第十二冊六下】 ‧各種災害的 成 因 、 影 響 與預防 【第三冊二上】 ‧災害預防的演練 【第七冊四上】 ‧覺察災害的危機與 處理 【第八冊四下】 ‧地震的應變與因應 預防 【第九冊五上】 ‧預防災害的處理與 行動 無 【第九冊五上】 ‧ 天 然 災 害 成 因、影響與預 防方法 南一版 【第二冊一下】 【第四冊二下】 ‧知道保護自 己的方法 【第四冊二下】 ‧預防傷害 【第五冊三上】 ‧辨識日常生活的安 全與否 無 【第九冊五上】 ‧天然與人為災 害之影響與解 決方案。 接下表

(30)

表 2-3 九年一貫各版本教科書中與防災相關之教材、概念整理表(續) 南一版 【第九冊五上】 ‧防震災用品 用途與防災 模擬活動 【第六冊三下】 ‧認識傷害的成因與 預防方法 【第八冊四下】 ‧預防火災的方法與 應變措施 【第九冊五上】 ‧校園安全及災害 預防方法 【第十一冊六上】 ‧危險事件的成因與 預防方法 【第十二冊六下】 ‧校園安全的處理及 預防方法 無 翰林版 【第九冊五上】 ‧地震災害的 應變與演練 【第十冊五下】 ‧各種災害情 境與應對 【第八冊四下】 ‧防震知識及措施 【第十二冊六下】 ‧地震知識與防震措 施 【第九冊五上】 ‧颱風的成因與防 範 無 牛頓版 無 無 【第七冊四上】 ‧地震成因、影響 與預防措施 【第十一冊六上】 ‧颱風與震災之影 響、演練與預防 無 仁林版 無 【第七冊四上】 ‧危險的環境 無 無 資料來源:本表整理自陳靜德(2006)、廖苑晴(2006)、吳惠雯(2007) 最後,在防災教學的實施上,許多國中小教學者自身防災專業知 識不甚完備,加上平日工作繁忙,無暇充分準備防災教育教材及教學

(31)

活動設計,防災主題的教學大都只是防災概念與知識片斷式的學習, 換言之,除了特定教授自然與生活科技等與防災教育較為相關之教師 外,一般教學者對於防災教育仍須再給予必要之培育(譚義績等人, 2006)。 三 三 三 三、、、、國外防災國外防災國外防災國外防災教教教教材與教學材與教學材與教學 材與教學 研究者依據譚義績等人(2006)所提出「國外推動防災教育研究及 對國內現行課程綱要研提修正建議」與許民陽(2003a,2003b)所發表 「地震災害防災教育整合型計畫」、「我國地震防災教育現況」,進行 整理與歸納,以深入瞭解日本、美國、英國三國在防災教育的推動。 (一)日本防災教材與教學: 1.防災教材:從幼稚園至高中各學習階段都有其適合的防災教育教材內 容,除提供一般防災宣導手冊資料給學校、社區,做為教 學材料或居家防災手冊外,亦多善用各機關網站之數位化 教材,及各地區自編之補充教材。 2.防災教學:中央、地方與公共機關團體會共同攜手合作配合,尤其重 視實踐地方特性之防災教育。學校防災教學活動創意多 元,在實施地方特性之教學方案已有相當成果,且經常實 際互動交流,經由成果發表、展示相互觀摩。另外,以防 震災為例,教學活動安排有避難訓練、參觀防災中心,使 學生有機會操練並熟悉避難求生的技能,且大部分的學校 每年至少有1~2次的地震避難訓練。 (二)美國防災教材與教學: 1.防災教材:內容以融入式為主,且各州可自行編訂防災融入課程。雖 然沒有針對防災教育所需編訂相對應的獨立教材,但其防

(32)

救災資源網站,提供完整的救災資訊予各校防救災負責 人,其內容包括天然災害與突發人為事件等相關資訊,如 FEMA、美國推廣防災教育網絡、USFA’S Kids Page等。 2.防災教學:中小學的教學,各州之間有其差異,但是一般強調通識教 育,強調環境認知、群體倫理及面對災難心理教育之加 強,而在防災知識與技能的部分比重較低。教學課程以單 元為主,教學方式則是多透過計畫式的家庭作業,加強其 蒐集、組織文獻資料與創造力。 (三)英國防災教材與教學: 1.防災教材:如同美國一般並沒有依據防災教育所需,編訂一套獨立之 教材。防災教育之課程設計,主要是融合至正規課程其他 科目中提及有關防災的部份單元(如地理等)。除「教育 規範網」所提供之建議教材外,國定課程亦不排斥教師自 行設計課程內容。 2.防災教學:以結合實例的師生課堂討論為主 由上述日本、美國與英國三國在防災教育之推行概述,不難發現國 外教材除了正常防災教育傳達外,會輔以網路資源作為課後練習與查 詢,由家長帶領小朋友一起學習。且注重以活動之形式教學,透過學生 組成小組共同完成家庭作業的方式,加強中小學階段學生之防災態度(譚 義績等人,2006)。 四 四 四 四、、、、國內防災教材與教學建議國內防災教材與教學建議國內防災教材與教學建議國內防災教材與教學建議::: 綜觀日、美、英三國與國內防災教育在學校推動的方式,研究者 整理如表2-4,不難發現國內防災教育仍處於推廣試行的階段,而針對

(33)

國內防災教育之問題,缺乏有系統的防災教育課程規劃、教育資源零 散、教學者防災專業知識不足等問題,是可參酌日、美、英三國予以 修正。 對此,吳瑞賢等人(2006)在其防災教育教材編修教案發展及推 廣試行期末報告書中,提出三點修正國內九年一貫防災教材與教學之 建議: 1.為吸引並增加學生學習之動機,在教案發展方面,建議可設計遊 戲及多媒體之教案。 2.鼓勵並推動教師與學生集體創作防災遊戲、活動或競賽。 3.提供多元的防災教材如網路防災教材、圖片與動畫、實錄影片教 材或多媒體資料庫,加強學生學習的意願及豐富授課的內容。 由此可知,國內防災教育不應僅設限於教材,可透過推動各校自 主式的綜合活動與防災計畫結合方式、提供教學者進行防災融入課程 綱要之設計所需的資源,以及建立個人與個人之間防災教育資源交換 與分享的平台,加強防災知識、態度與技能之學習(吳瑞賢等人, 2006)。另外,亦可參考國外教學法,透過資訊化與生活化的分組課 後練習,加強學生群組學習與親子教學,並利用上網查詢資料機會, 彼此分享防災資源,以補足學校片斷式的防災教育學習(林俊全, 2003)。

(34)

表 2-4 國內外防災教育推動之比較 國外 防災教材與教學 國內 日本 美國 英國 防災教育教材 ‧試行教材 ‧獨立防災教材 ‧數位化教材 ‧自編補充教材 ‧FEMA ‧防救災資源網 ‧融入式 防災教學課程 ‧融入式、主 題式推廣 ‧融入式 ‧重視地方特性基礎防 災教育 ‧融入式 ‧通識教育 ‧各州自編 ‧融合至正規 課程科目 防災教學方式 ‧推廣試行 ‧創意且多元 ‧發表、互動交流 ‧實際演練 ‧家庭作業與蒐 集資料 ‧結合實例討 論 參 參參 參、、、小結、小結小結 小結 歸納本節之內容,國內學童防災知識與態度之表現雖然尚為良好,但 是現階段防災教育之推動亦有些不足處,是值得教學者與研究者予以投入 並進行改善。其中防災教材編撰與教學活動設計安排可參酌國外防災教育 之推動,依據國內現有的防災教材進行多元教學活動,透過小組合作的作 業推派、師生的互動與提供網路多媒體防災教材,建立人與人間防災教育 資料之交換與分享平台,並經由綜合領域與其他相關領域連結教學,加強 學生學習的意願及豐富授課的內容。因此研究者期望透過合作學習之教學 活動,進一步促使防災教材內容完整、多元,並提昇學童的學習動機,使 其對災害能具備一定程度的認識與正確的知識,且對防災具有正面積極的 態度。

(35)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合作學習與

合作學習與

合作學習與網路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與

網路合作學習

網路合作學習

網路合作學習

美國幅員遼闊,但科技發達,許多資料可透過網際網路提供相當多之資訊, 在校園防災計畫實務之執行,網路上即可提供許多且豐富的具體資料供教學與學 習者使用,這樣防災資訊公開共享的教育推動方式,是值得我國參考(譚義績等 人,2006)。我國目前防災教育之推動正處於推廣試行之階段,相關研究學者亦 鼓勵教學者能透過多元的教學活動來提昇學童學習防災的動機與興趣。因此,本 研究為達到豐富現有防災教材與教學活動,嘗試以小組合作學習、作業分派與師 生互動之不同教學方式來進行防災教學。本節將就合作學習與網路合作學習的定 義、要素,以及其規劃與設計進行分段說明。 壹 壹壹 壹、、、合作學習與、合作學習與合作學習與網路合作學習的定義合作學習與網路合作學習的定義網路合作學習的定義 網路合作學習的定義 為釐清合作學習與網路合作學習之差異,研究者就相關研究與專家學者 對二者之定義進行整理與歸納。 一 一一 一、、、、合作學習之定義合作學習之定義合作學習之定義合作學習之定義 合作是群體生活中一個重要的部分,不僅助於完成工作,而且亦是 現代民主生活之基礎(張金淑,2005)。而合作學習則是透過一個合作 的環境,讓同一組學習者相互合作、相互依賴、互動分享彼此資源,並 修正彼此觀點與做法來完成共同目標。透過合作學習的方式,不但能夠 促使學習者一同完成特定的學習活動與目標、分享彼此學習成果,而且 也有助於其學習人際互動的技巧(王永昌、張永宗,2002)。另外,教 學者可透過合作學習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讓學習者彼此幫助相互學 習,過程中不斷地討論溝通與瞭解彼此觀點,達到小組中的每一成員都 能精熟學習內容 ( Slavin,1995 ) ,即合作學習是具有促進學習成效且

(36)

有助於學習者提升合作能力的功能(黃政傑、林佩璇,1996)。綜合以 上專家學者對合作學習之定義,合作學習即是學習者在合作的環境下, 成員與成員之間透過彼此互動與合作,一起完成小組的共同目標,並發 揮最大的學習效益,而從學習的過程中每一學習者亦可建立與培養尊重 他人、團隊合作、良好的溝通技巧,以及勇於負責的學習態度。 二 二二 二、、、、網路合作學習之定義網路合作學習之定義網路合作學習之定義網路合作學習之定義 科技日益進步、網際網路日益發達,蓬勃發展的電腦網路,衝擊傳 統教育教學的實施,其提供了教學者多元的教學方式,也改變學習者過 去單一的學習方式。曾志朗(1997)認為,聯結全世界的網際網路,資 訊的傳播是無遠弗屆,使得懂得善用網路科技的學習者,擁有絕佳的學 習潛能與優勢。透過電腦網路進行教學,不僅可以讓教學者和學習者打 破教學與學習的環境界線,與外界不同背景與專長的人互動,還可以獲 取 比 圖 書 館 還 要 豐 富 的 資 訊 ( Smilowitz, Compton, & Flint, 1988; Waggoner, 1992 ) 。甚至,學習者在面對真實世界所遭遇的問題,可以 透過網路提供一個模擬真實的學習情境,引領其產生更多樣的觀點、懷 疑、與討論 ( Harasim, 1989 ) 。經由提供多樣的溝通方式,如:同步及 非同步的一對一互動、一對多互動,與多對多互動,以及多元的內容型 態,如:文字、圖像、影音等多媒體素材的電腦網路教學,為學校教育 開創更多教學與學習的可能,並使得許多教育理論可以方便地落實在電 腦網路教學之中(魏來成,1998)。而強調互賴關係、人際互動、個人 權責與小組技巧的合作學習理論 ( Johnson & Johnson, 1984 ) ,便是可 以透過網際網路所創造的多元通訊溝通方式,促進更多的人際互動,使 學習者相互連絡形成社群的學習方式。

(37)

學習活動可以是一個合作、探究與實踐的歷程。網路合作學習即是 學習者透過網路主動的學習,群組主動合作與探究去獲得知識的學習活 動,事實上是有別於傳統的合作學習理論。網路合作學習所面對的是一 個全新的學習環境,也就是教學者必須充分了解傳統學習環境與網路學 習環境的差異,需有效地發揮網際網路的特色(陳重光,2004),並將 合作學習的精神植入網路中,透過學習者交流、互動形成群體,在網路 的虛擬空間中進行合作學習,簡言之,即是一種網路合作式的學習。 貳 貳貳 貳、、、合作學習與、合作學習與合作學習與網路合作學習的要素合作學習與網路合作學習的要素網路合作學習的要素 網路合作學習的要素 合作學習有其獨特性,與其他教學方式有所區別。倘若欲透過合作學 習,設計一合適的教學活動計畫以得到較佳的教學成效,則是必須對其性質 與要素有所瞭解。對此,研究者分別列述合作學習與網路合作學習之特色與 要素如下。 一 一一 一、、、、合作學習之合作學習之合作學習之合作學習之要素要素要素 要素 合作學習是近年來頗受教學者與研究者親睞與重視的一種學習方 式,而如此受專家學者抱持高度興趣,勢必有其在教學與學習上之貢獻 與價值。因此,為深入瞭解有別一般傳統教學的合作學習特質,研究者 依據 Johnson and Johnson ( 1989 ) 、黃政傑與林佩璇(1996)、張金淑 (2005)所提出與歸納,列出以下合作學習之六項基本要素: (一)異質性分組: 是指依照學習者性別、種族、社經背景、人格特質、學習態度與 能力或其他學習者之特性,將彼此有差異的學習者編配至同一組別。 而透過異質性分組讓學習者有接觸不同學習對象之機會,使同組組員 能夠相互交流,分享彼此不同的想法、經驗與資源,並藉由互動的學

(38)

習過程得到更多樣的看法與觀點,以達成學習目標。 (二)面對面助長式互動: 面對面助長式互動就是教學者指導學習者互助、互換資訊與資 源、互相鼓勵與信賴、互相回饋與影響,產生一連串的互動行為。即 透過面對面方式學習,讓同組組員間彼此分享資源、相互扶持與鼓勵, 達到完成小組之目標。 (三)積極互賴: 積極互賴係指各小組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組員能夠意識到,除 非小組能夠成功,否則個人亦是無法成功的。亦即小組內每個組員都 要積極貢獻己力,並且共同努力以完成任務。 (四) 人際技巧: 合作學習中的小組組員不但必須學習和學業有關的任務工作,同 時還必須學習人際技巧和小團體技巧。亦即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組 員必須有效的與他人溝通,以幫助他人或獲得他人協助,共同完成學 習任務。所以,倘若組員缺乏人際技巧和小團體技巧,將會影響到小 組組員間合作的夥伴關係。 (五) 評鑑個人和團體學習績效: 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各組組員分工合作、貢獻己力,不僅擔負起 各自的責任,而且還需分擔組內的工作以完成小組目標。因此小組組 員對小組目標的達成負有兩個責任,一是貢獻己力,二是協助組員。 所以教學者在進行學習評鑑時,應注意各小組組員的學習績效,讓每 個學習者都能知曉他人學習成功對自己之重要性。 (六)團體歷程: 即是指小組組員間透過討論與檢討,以有效維持小組運作與合作

(39)

關係來達成學習目標的過程。亦即是小組組員間必須檢視小組運作情 形與目標達成程度,透過溝通討論與反省檢討,提出有效的改善策略 以完成目標。 二 二二 二、、、、網路合作學習之要素網路合作學習之要素網路合作學習之要素網路合作學習之要素 網際網路本身不單只是傳播資訊的媒體,更應該視為合作學習與知 識建構的情境。藉由網際網路來進行合作學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習者的學 習動機,培養其資訊運用與處理的素養,還可以培養其具備創造思考、 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王淑如、王裕德,2001a)。但是,要結合 網際網路與合作學習,則必須滿足一些要素。對此,研究者整理國內外 網路合作學習相關研究者,所提出網路合作學習的要素,以進一步了解 網路合作學習的全貌。

(一) Riel ( 1989 ) 和 Riel and Levin ( 1990 ) 認為網路合作學習活動的要素 有三項,分別是以一對多或多對多的互動關係,且朝向相同目標努力 成群成組的參與者;穩定且易於使用的網路工具或平台;帶領、監督、 促進群組間彼此的引導者或協調者。 (二)周倩與孫春在(1996)亦提出三項基本要素,首先是電腦與網際網路 所提供的自由通訊管道、平台,再者是合作學習課程與任務的安排, 最後是合作學習的策略與實施步驟。 (三) 邱瓊慧、陳煥彬、魏來成、胡馨文、喬祺、李建樹(1998)、陳煥彬 (1999)、王淑如與王裕德(2001b)之研究中則提出五項網路合作學 習要素,分別為合作群組結構、合作任務結構、合作誘因結構、個人 權責與合作環境結構。合作群組結構即群組的大小與數量、群組的組 成、組員的異質性及群組凝聚力等部分,透過系統(教師或群組成員) 協助分組,指定、定義組員角色與功能,並依其專長為考量,達到異

(40)

質性要求,以建構合作群組之結構;合作任務結構即群組被允許、被 要求、或被鼓勵,共同合作完成同一任務,而任務的設計可採讓組員 分工進行或讓組員共同操作完成兩種方式,且必須適時指明任務完成 的標準與依循方向,平均劃分安排一些檢查點,以配合群組分工的需 求;合作誘因結構即探討群組合作學習誘因的建立與設計,亦即是透 過強調群組外在獎勵的功效,在學習過程中適當地記錄群組各種成長 的過程,包括對話互動、參與程度、合作歷程與階段作品等,提供一 個公開展示群組合作成果的平台,以讓參與者從學習活動中找到樂 趣;個人權責即賦予合作群組組員特定的角色功能與學習任務,以避 免組員逃避責任,並讓合作群組組員了解個人的貢獻程度與其重要 性;合作環境結構則是建立群組組內與組間學習合作的環境,即學習 環境是由許多的群組空間與一個共享空間所組成,不同的群組擁有自 己的群組空間,而群組間則是藉由共享空間進行聯繫,以進行知識探 討、小組討論,以及分享結果與心得,使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可以相 互教導、觀摩、分享資源與互助,進而如期完成任務。 綜上所述,可知要進行網路合作學習的教學活動,須具備小組學 習者、引導教學者以及提供教學者與學習者互動的情境平台等三要 素。而過程中教學者需先提供一討論與合作的學習平台,透過群組的 分配,教學策略的設計、管理,任務的安排與學習討論,進一步引導 學習者進行群組內與群組間的討論,讓學習者能透過網際網路搜尋資 源並與小組溝通討論,而後自我分析、解釋、判斷、思考以獲得自我 認知(陳重光,2004)。

(41)

參 參參 參、、、合作學習與、合作學習與合作學習與網路合作學習的規劃與設計合作學習與網路合作學習的規劃與設計網路合作學習的規劃與設計 網路合作學習的規劃與設計 合作學習與網路合作學習並不僅是將學童編配至同一組,讓他們一同學 習,最重要的是需透過教學者的指引,使其教學特色能有所彰顯並發揮其最 大成效。因此,研究者就此二種不同的教學規劃與設計進行探討,以作為本 研究防災教學活動之參考。 一 一一 一、、、、合作學習之合作學習之合作學習之合作學習之規劃與設計規劃與設計規劃與設計 規劃與設計 魏宗明(1999)認為真正的合作學習是透過教師的能力來形成正向 的學習小組、持續的評量、設計合適的作業與酬賞制度,且經由教師透 過不斷鼓勵學生,使學習機會大為增加及豐富。而合作學習之規劃與設 計,目前已有不同的學者提出了許多的合作學習教學方式,而每一種教 學方法都各具特色。因此當教師教學過程中欲使用合作學習方式時,是 可以配合授課選擇適合的方法進行。以下研究者依據黃政傑與林佩璇 (1996)、鍾鳳香(2005)、張淑慧(2008)之研究,整理歸納幾種常 見之合作教學方式。 (一)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 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是合作學習中最容易實施的教學方式,亦是 一般教學者初次採用最好的合作學習方式。其主要的教學流程為,教 學者先依照學生性別、學習能力、社會背景、人格特質的不同將其分 成4-6 人一組的學習小組。爾後教學者再進行全班授課活動,小組間組 員相互學習精熟學習內容。最後,所有的學生接受個別測驗與團體歷 程省思,教學者亦依個人與小組的表現而予以獎勵與表揚。 (二)小組遊戲競賽法 類似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的小組遊戲競賽法,即是透過遊戲競賽的

(42)

方式讓各小組代表學生與同能力的其他組員進行競賽,為小組獲得分 數。其主要的教學流程為,教學者先直接予以全班授課,爾後分小組 學習精熟學習內容,並進一步進行小組遊戲競賽,最後計算小組得進 行學習表揚。 (三)團體探究法 團體探究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高結構方法,其有四個重要特色, 全班是由不同小組組成,而各組以自己的觀點選擇主題;學習主題與 任務是多樣的;強調小組成員主動多面的溝通,除收集資料外,尚必 須和其他組員合作、討論與整合主題研究;教學者扮演資源支援之角 色,提供學生必要幫助並與其溝通引導各小組學習。其主要的教學流 程為,教學者先將學習單元分成多個主題,分組並由學生依其興趣進 行選擇各自探究主題,爾後各小組進行主題探究活動與發表探究結 果,最後予以評鑑與鼓勵。 (四)共同學習法 共同學習法強調的是小組組員是否能夠真正的合作,進而完成團體 所分配到之任務。其主要的教學流程為,透過分組,讓學生在各小組 中共同工作並完成一件任務,過程中必須分享彼此想法,對問題提出 答案,並且相互協助,確認每個組員能參與與了解結果,爾後,再以 小組的學習表現進行獎勵。 合作學習方式甚多且各有其特色,研究者在參考不同合作學習教學 方式的設計與規劃後,發現著重學生之間的社會互動,並能提供學生最 大的參與感與滿足感,發展主題探究取向的互動模式,進而提高學習意 願的團體探究法,是適用在多項主題的探究學習,符合本研究在進行多

(43)

項災害之教學活動。因此,研究者選取並參考團體探究法為本防災教學 研究一般教室合作學習之教學方式。 二 二二 二、、、、網路網路網路網路合作學習之合作學習之合作學習之合作學習之規劃與設計規劃與設計規劃與設計規劃與設計 網際網路資訊科技的進步,使得合作學習活動的範疇不再侷限於教 室的空間之中,亦不再受限於時間的不足。在網路合作學習的環境中, 傳統教室內固定的成員與空間,以及特定時間的合作學習方式,可以延 伸為成員、空間及時間均有彈性的廣大學習社群,學習者可以按照自己 的興趣、能力、經驗,透過分工合作、相互討論及腦力激盪等方式和同 儕互動,進行合作學習(林政德,2005)。然而,就如同傳統教室中的 合作學習一般,任何合作學習活動的進行,教學者是必須妥善的規劃與 設計,特別是網路合作學習的教學活動進行,也應有適當的規劃與安排 (邱瓊慧等人,1998)。 為了使網路合作的教學與學習方式能順利進行,達到預期的學習目 標,Lenk ( 1992 ) 透過幾個網路科學學習專案成果的整理,提出在實施 網路合作學習活動時的四點具體建議。首先,引入真實世界的問題及經 驗,如水資源或水污染等環境污染的調查;設計以主題為導向的教學與 學習活動,讓學習者彼此可以互助合作、解決問題、搜集與分析資料; 再者,讓學習者能使用網路與遠處其他使用者分享想法、資料與結果, 使用者包括學生、老師、與各領域的專家;最後,降低網路設備與使用 技能上的障礙,讓學習的重心可以放在學習的主題上。 肆 肆肆 肆、、、小結、小結小結 小結 由本節內容清楚可知,合作學習與網路合作學習精神上並無太大的差 異,皆是透過小組間之合作、互動、強調個人權責與團體互賴關係,以進行

數據

表 2-2 國小相關防災教學之研究(續)  吳俊鴻 (2004) 國小颱風洪水防災網路化教材發展之 研究(小六)  ‧網路多媒體、電 腦 遊 戲 式教學  ‧經兒童颱風防災網站教學後,確 實可增加學習者對於颱風知識與防災概念的答對率 ‧學習者對兒童颱風防災網站感到 興趣;對以電腦多媒體遊戲為主 的學習方式,感到喜愛  劉珍岑 (2005) 運用地震相關概念課程探究台北市國小五年級學童對地 震概念認知之研究 (小五)  ‧遊戲式教學 ‧合作學習 ‧資料蒐集 ‧實施演練  ‧多元實作教學能提升學生地震概念認知
表 2-3  九年一貫各版本教科書中與防災相關之教材、概念整理表(續)  南一版  【第九冊五上】 ‧防震災用品用途與防災模擬活動 【第六冊三下】  ‧認識傷害的成因與預防方法 【第八冊四下】 ‧預防火災的方法與應變措施 【第九冊五上】 ‧校園安全及災害  預防方法  【第十一冊六上】  ‧危險事件的成因與 預防方法  【第十二冊六下】  ‧校園安全的處理及 預防方法  無  翰林版  【第九冊五上】 ‧地震災害的應變與演練  【第十冊五下】  ‧各種災害情 境與應對 【第八冊四下】  ‧防震知識及措施
表 2-4  國內外防災教育推動之比較  國外  防災教材與教學  國內  日本  美國  英國  防災教育教材  ‧試行教材  ‧獨立防災教材 ‧數位化教材  ‧自編補充教材  ‧FEMA  ‧防救災資源網  ‧融入式  防災教學課程  ‧融入式、主 題式推廣  ‧融入式  ‧重視地方特性基礎防 災教育  ‧融入式 ‧ 通識教育‧各州自編 ‧融合至正規課程科目 防災教學方式  ‧推廣試行  ‧創意且多元  ‧發表、互動交流  ‧實際演練  ‧家庭作業與蒐集資料  ‧ 結合實例討論  參參參 參、、 、小結
圖 2-1  在教育上的部落格形式(譯自 Brownstein & Klein, 2006) 1 學習 建構辯論評論年代學 延伸資源寫作2 互動 鷹架社群同儕學習表達意見訊息交流部落格 形式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We explicitly saw the dimensional reason for the occurrence of the magnetic catalysis on the basis of the scaling argument. However, the precise form of gap depends

6A - Index and rate of change of CPI-A at section, class, group and principal subgroup levels 6B - Index and rate of change of CPI-B at section, class, group and principal

6A - Index and rate of change of CPI-A at section, class, group and principal subgroup levels 6B - Index and rate of change of CPI-B at section, class, group and principal

6A - Index and rate of change of CPI-A at section, class, group and principal subgroup levels 6B - Index and rate of change of CPI-B at section, class, group and principal

6A - Index and rate of change of CPI-A at section, class, group and principal subgroup levels 6B - Index and rate of change of CPI-B at section, class, group and principal

6A - Index and rate of change of CPI-A at section, class, group and principal subgroup levels 6B - Index and rate of change of CPI-B at section, class, group and principal

6A - Index and rate of change of CPI-A at section, class, group and principal subgroup levels 6B - Index and rate of change of CPI-B at section, class, group and principal

6A - Index and rate of change of CPI-A at section, class, group and principal subgroup levels 6B - Index and rate of change of CPI-B at section, class, group and princip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