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現代漢語離合詞離析動因分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現代漢語離合詞離析動因分析"

Copied!
10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現代漢語離合詞離析動因 研究 A Study on Separable Words in Modern Chinese. 指導教授:鄧守信博士 研 究 生:張富禎. 撰. 中華民國一O二年一月.

(2) 謝辭 特別感謝指導教授鄧守信老師,在研究路上能有您諄諄善誘的引導,實 為學生之福。感謝口試委員蘇以文教授、陳俊光教授,給予本論文極為寶貴 的意見。亦感謝曾經指導過的老師、師大華研所的助教、相關人員在這段學 習歷程的幫助。 感謝一路陪伴的佳佳、蓉蓉,當我在自怨自艾、畫地自限、天馬行空、 胡思亂想…時,及時拉我一把、鼓勵增強。感謝短暫卻重要的戰友:青倚以 及麗貞,沒有你們,此文大概拖至下個末日仍無法完成。 感謝一直在背後支持的家人,特別是媽媽以及大姐,允許我白吃白喝以 及白住了這些日子。還有已在天上的老爸,雖然您以前偶而會洩我的氣,但 在實質上,您總是二話不說的全力支持,這個階段小小的成就,全獻給您! 您的女兒沒給您漏氣!!! 感謝生命中所有曾經出現過的人事物,不管是鼓勵亦或是砥礪,都造就 了過去現在以及未來的我。 感謝自己、感謝宇宙、感謝一切萬事萬物!!. i.

(3) 現代漢語離合詞離析動因 研究 中文摘要 現代漢語離合詞研究近十幾年來的結果,因其特殊的語言特性,從命 名開始,乃至界定的方式,以多重分裂的樣態呈現其紛雜的面貌。「離合 詞」這種能「離」又能「合」的特殊的詞,漢語語言學家前後分別給予十 數種的命名,對其語法屬性分四種不同的觀點: (1)詞、(2)短語、(3)合 則詞,離則短語、(4)中間游移狀態。也因觀點的不同,產生不同的界定 標準。本論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界定離合詞為詞,且其為至少包含一 個黏著詞素的合成動詞。 試從離合詞產生的語言背景,窺其形成的脈絡,並探討離析動因。離 合詞首度出現於宋代,因漢語長期複音化的語言發展,雖然產生語義弱化 且不自由的詞素,但仍保有其原有詞義並體現的是一完整單一的動詞。且 因其語義結構與插入成分與整體的修飾關係,藉由「詞彙重新解釋」 (Lexical Re-interpretation)的機制,在句法層次上產生離析。以類推 作用(analogy),將離析用法由最開始的動名合成詞擴展至其他組合的合 成詞,形成現代漢語離合詞多樣化的現象。. 關鍵字: 離合詞、離合詞的形成、離析動因、詞彙重新解釋、類推作用. ii.

(4) A Study on Separable Words in Modern Chinese Abstract Keywords: Separable words、Development、Emergence、LRI、Analogy. Separable word is a unique word in Modern Chinese Language which can either be separated or combined.. It has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in the past. few decades due to its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Thus different names and distinctive principles have been made thereof. Separable words can be defined as (1) words, (2) phrases, (3) words and phrases or as (4) the mid-state on the continuum of words and phrases.. With. different definitions and distinctive principles, hundreds to thousands seperable words have been categorized.. Based on previous studies, this. thesis adopts the view that separable words are either verbs or complex words which are composed of a bound morpheme at least. This study starts from explaining the development of separable words and the emergence of separation. First of all, separable words are figured out first in Song Dynasty.. The bond morphemes of separable words result from the. bisyllablization and semantics reduc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Secondly, the separable words can be separated through the lexical re-interpretation mechanism.. The insertion of inserted elements which modify verbal. elements of separable words is the cause of separation.. Besides, the. formation types of separable words are increasing due to analogical use. Finally, this study proposes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the teaching materials and methods based on the achievements of predecessors.. iii.

(5) 目錄 目錄 ................................................................................................................................. iv 表目錄 ............................................................................................................................. vi 圖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架構 ........................................................................................ 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5 第一節 離合詞的爭論 ............................................................................................ 5 一、離合詞的命名及語法屬性的認知差異 .................................................. 5 二、現代漢語離合詞的界定與分類 ............................................................ 13 第二節 離合詞離析動因 ...................................................................................... 28 一、內部因素--漢語本身特點 ..................................................................... 29 二、言談交際促動 ........................................................................................ 34 三、其他 ........................................................................................................ 35 第三節 小結 .......................................................................................................... 36 第三章 離合詞研究現況與界定 .................................................................................. 37 第一節 離合詞的研究現況 .................................................................................. 37 一、 離合詞的研究面向 .............................................................................. 37 二、 林秋芳與王海峰界定出的離合詞比較 .............................................. 38 第二節 離合詞的界定 .......................................................................................... 41 一、 離合詞的語法屬性 .............................................................................. 41 二、 離合詞的語法功能與組成結構 .......................................................... 49 三、 離合詞的離析形式 .............................................................................. 51 第三節 小結 .......................................................................................................... 55 第四章 離合詞形成與離析動因 .................................................................................. 57 第一節 離合詞形成的歷史背景 .......................................................................... 57. iv.

(6) 一、雙音詞/雙音節組合的形成 ................................................................... 57 二、合成詞的形成 ........................................................................................ 61 三、離合詞離析形式的出現 ........................................................................ 63 第二節、離合詞離析動因與機制 ........................................................................ 67 一、離析動因研究成果探析 ........................................................................ 67 二、離析的目的與促動 ................................................................................ 71 三、離析形式產生的機制—詞彙重新解釋 ................................................ 74 四、離析形式擴大發展的作用—類推 ........................................................ 77 第三節、小結 ........................................................................................................ 79 第五章 教材檢視與教學建議 ...................................................................................... 81 第一節 教材檢視 .................................................................................................. 81 第二節 對教材與教學建議 .................................................................................. 85 一、對教材的建議 ........................................................................................ 86 二、對教學的建議 ........................................................................................ 88 第六章 結論 .................................................................................................................. 91 一、研究成果 ................................................................................................ 91 二、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 92 參考文獻 ........................................................................................................................ 93. v.

(7) 表目錄 【表二-1 】離合詞名稱與語法屬性比較表 ............................... 11 【表二-2】《現代漢語詞典》歷時收錄詞數與離合詞數表 .................. 13 【表二-3】學者自行判定而得的離合詞數一覽表 .......................... 15 【表二-4】離合詞基式分類表 .......................................... 19 【表二-5】離合詞內部結構語法關係分類表 .............................. 20 【表二-6】易荷梅離合詞離析形式分類表 ................................ 23 【表三-1】王林二學者離合詞重疊比例 .................................. 40 【表三-2】大部分學者對詞的分類 ...................................... 45 【表三-3】鄧守信合成詞與複合詞的分類 ................................ 46 【表四-1】現代漢語離合詞在近代小說可見離析形式調查表 ................ 64 【表四-2】時態時相的成熟發展與出現在離合詞內時序表 .................. 67 【表五-1】《新版實用視聽華語》第一冊 VO 詞表 ........................ 81 【表五-2】《新版實用視聽華語》第二冊 VO 詞表 ........................ 81 【表五-3】《新版實用視聽華語》第三冊 VO 詞表 ........................ 82 【表五-4】《新版實用視聽華語》第四冊 VO 詞表 ........................ 82 【表五-5】《新版實用視聽華語》第二冊 VO 詞表 ........................ 83 【表五-6】《新版實用視聽華語》一至五冊離合詞表 ...................... 84. vi.

(8) 圖目錄 【圖 三-1】 詞、離合詞、詞組關係示意圖 .............................. 49 【圖 四-1】 「我對媽媽生氣」的深層結構樹狀圖 ........................ 75 【圖 四-2】 「我生氣」的深層結構樹狀圖 .............................. 75. vii.

(9)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離合詞」(separable word)是現代漢語一種能離又能合的詞。合的 時候,如同一般的詞;離的時候,又像是詞組。如: [1].你昨天睡了幾個鐘頭的覺?. (新視聽華語第一冊 第十一課). [2].昨天他是幾點鐘睡覺的?. (新視聽華語第一冊 第十一課). 然而其屬性為詞,且為動名組合的合成詞,卻與其不規則的離合變化 造成教學與學習的難點之一。 在教學過程與日常生活中,常常可見以下的病句: [3].*我昨天睡覺了五個小時。. (學生病句). [4].*我要見面她。. (學生病句). [5].*我大吃了他一驚。. (林秋芳、王楚蓁,2007). [6].*我從來沒游泳過。. (學生病句). [7].*考試完,我們一起去動物園。. (學生病句). 從上述所列病句,可以看出學習者對於離合詞「離」的用法無法正確 掌握,或是直接對其採取規避的方式與之對應,可能的原因是學習者的母 語中並無離合詞現象而所產生的負遷移(negative transfer) 。離合詞離 析形式在現代漢語中出現的頻率極高,且離合詞多是與日常生活有關的詞 彙,但在詞典、教材與教學裡,對於離合詞的認識還不夠完整與深確,自 然而然離合詞對外教學部分產生嚴重闕漏。 在漢語學界對離合詞的本體研究,也出現極大的差異。從命名、界定 方式以及圈定離合詞的內容,在在都顯示了語言學家對離合詞的認識與了 解亦且不夠全面。教材的編纂依賴語言現象的研究,教學與學習則是依靠 1.

(10) 教師的專業知識與教材的輔助。建構起一連串對離合詞的正知正見,才是 離合詞教學以及對外華語教學整體面向釜底抽薪之法。 本論文期待從離合詞的名稱、界定、語法屬性以及離析動因進行回顧, 分析離合詞界定成果的差異,並從差異之處尋跡進行離合詞的本體探討, 並循著離合詞形成的歷史軌跡,了解離合詞離析形式的生成與動因,將之 應用於對外漢語離合詞教學,改善現今漢語離合詞離析形式教材編寫與教 學上的不足與缺乏。.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架構 本論文首先於第二章對離合詞的研究成果進行探討,離合詞命名、語 法屬性、界定方式、內容與分類類型的差異處將之呈現,並且歸納整理了 諸多學者對於離合詞離析動因的觀點,以求在他們研究的基礎上,對離合 詞有一粗略認識。 第三章對離合詞的研究現況進行介紹,首先介紹離合詞的多種研究面 向,並以林秋芳與王海峰兩位學者依其秉持的界定原則而圈定出的離合詞 內容做一比較,並依循兩者差異之處進入探討關於離合詞的界定範圍與原 則,從詞素與詞、合成詞與複合詞,以及離合詞與詞組的界線,一層層的 探討,最後界定離合詞的界線、語法屬性、組成結構及其離析形式。 第四章則從漢語語言發展史為基,以雙音詞與合成詞形成歷史為幕, 揭開從宋朝為始至今,現代離合詞離析形式精彩的演出。並深入探討離合 詞離析動因,揭露離析形式與其基式的語義結構有關,再以功能性原則闡 述之。展示現代漢語離合詞離析形式的離析機制,是以詞彙重新解釋 (Lexical Re-interpretation)在句法上對離合詞的作用,而擴大離合詞 的發展則是類推作用。 第五章藉由以上對於現代漢語離合詞探討結果為基礎,檢視台灣現有 且最被廣為使用之教材-《新版實用視聽華語》(2008),針對離合詞的標 2.

(11) 註與其離析形式的教學安排,而提出現代漢語離合詞的教材編寫以及教學 建議。 第六章結論部分,介紹本論文研究結論,並檢討本論文的研究限制以 及後續研究之建議。. 3.

(12) 4.

(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 「離合詞」是詞還是短語 ?在 1940 年,陳望道最早於所發表的《語 文運動的回顧與展望》一文中提出這樣的疑問。後由林漢達(1953)在《動 詞的連寫問題》探討動賓結構的分離性,是近代離合詞相關研究之濫觴。 離合詞的相關研究從 40 年代至今,具有深入且多樣化的探討,但卻也呈 現紛雜的研究成果。本章內容包含第一節離合詞在命名、語法屬性認定、 界定範圍與分類的爭論,以及第二節呈現離合詞在離析動因的歷來研究成 果。. 第一節 離合詞的爭論 離合詞是漢語特殊的語言現象,普遍且大量的出現在語言使用中。然 其特殊的語言地位,引發語言學者對此進行諸多研究。早在屬詞還是詞組 開始、離合詞的命名開始就產生了歧見,甚至於離合詞的數量、界定標準 與範圍至今仍未有一致性的看法。本節就離合詞研究的爭議,在命名、語 法屬性、界定與分類上,做一呈現與歸納。. 一、離合詞的命名及語法屬性的認知差異. (一) 命名的分歧 一種語言現象的定名,與其語法屬性是緊密相連的,呈現的是語言學 家對此語言現象整體的思維。由陸志韋在 1957 年提出的現代漢語「離合 詞」之名(1957:92),乃是其後眾多語言學者對此一特殊的語言現象所之 採用。然而,這些學者雖然共同使用了「離合詞」一名,對其語法屬性卻 仍有不同的見解,產生了紛雜的搭配組合。而且,除「離合詞」一詞之外, 尚有其他學者因對此特殊的語言現象有其不同的看法,並不認同「離合詞」. 1. 本論文中,短語、片語、詞組指稱語法屬性不同於「詞」之同一語言單位。. 5.

(14) 一詞,而提出其他近二十種不同的命名。 從漢語拼音化運動,關於「離合詞」的相關研究逐漸被發表。始從 1953 年林漢達提出「結合動詞」,依照時代流變接續的「可分離詞」(呂 叔湘,1955; 彭楚南,1954)、 「破裂詞」(王松茂,1956)、 「離合詞」(陸 志韋,1957)、 「離合動詞」(張壽康,1957)、 「詞化片語(詞組)」(洪篤仁, 1957)、 「假 V-O 複合詞」(趙元任,1968/1979)、 「組合詞」(王用源,2004; 洪心衡,1980)、 「臨近詞的特殊短語」(史有為,1981)、 「短語詞/類似短 語的詞」(范曉,1981)、 「短語動詞」(張理明,1982)、 「動賓複合詞」(Li、 Thompson,1983)、 「粘連短語」(史有為,1983)、 「最小述賓結構」(柯彼 得,1990)、 「離析性詞」(陳光磊,1994)、 「凝合動詞」(柯彼得,1999)、 「短語詞」(呂文華,1999; 李明,2000)、 「離合字組」(黃曉琴,2003)、 「離合雙字組」(周上之,2006)、 「緊詞組」(黎良軍,2007)。 「離合詞」一詞,沈懷興(2002)、黃曉琴(2003)與王用源(2004)卻主 張反對採用。沈懷興認為「離合詞」這個術語不符合歷時的語言變化事實, 也不符語言學的理論,應該取消這個用語。黃曉琴亦主張以「離合字組」 的術語代替「離合詞」的術語。王用源建議更換「離合詞」的用語,改為 「組合詞」。 朴庸鎮(1999)雖然也表示:「以構詞的原理來看, 『離合詞』這術語是 不妥當的。」但他依舊採用「離合詞」一詞,他所秉持的理由為:「離合 詞」一詞為大眾所熟悉,且可清楚地理解離合詞在漢語詞法層次之基式的 完整性,亦可了解在句法中離析的特殊性。 「離合詞」的命名雖然受到一些學者的不同意見,但仍是多數學者認 同且採用的,是最能體現如此特殊語法性質者。. (二) 語法屬性認定的差異 由前述命名的分歧可看出眾學者分別以「詞」 、 「短語」 、 「片語」 、 「特 殊短語」 、 「字組」…等為「離合詞」進行命名,對「離合詞」並不共指同 一「語法屬性」。綜觀對現代漢語離合詞的語法屬性認定差異,可大略分 6.

(15) 為四種觀點,有些學者認為「離合詞」是詞,有的學者認為是短語,有的 學者持著「合則詞,離則短語」的看法,更甚至於有些學者認為這種呈現 可離可合的語言現象是在詞與詞組之間游移的狀態。. 1.離合詞是「詞」 林漢達(1953)認為,即使有些詞兒可以被拆開而插入別的詞,但如果 拆開後在意義上仍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它們還是屬於詞,而不是屬於短語 或句子,這類的詞如:「打仗」、 「種地」 。 趙淑華、張寶林(1996)明確提出「離合詞是詞1,不是短語,但它又 可以擴展,不同於一般的詞,而是一種比較特殊的詞。」 易荷梅(2007)主張離合詞在構詞層次上是一個由動詞性詞素 2與名詞 性詞素組成的動名-合成詞3。 趙歡(2009)雖然對離合詞描述其為處於詞與短語之間的一種中間狀 態,但最終以離合詞意義整體性、詞內包含黏著形式等結構與意義層面來 看,還是認定離合詞是詞,而不是短語。「它的擴展只不過是語素與語素 之間的擴展,是詞的內部的一種特殊的句法現象。」 其他如劉澤先(1953)、胡附、文煉(1954)、彭楚南(1954)、洪篤仁 (1957)、趙元任(1968/1979)、范曉(1981,1996:213)、李清華(1983)、 Li & Thompson(1983)、趙金銘(1984)、張靜(1987)、郭銳(1996)、柯彼 得(1999)、李明(2000)、齊滬揚(2000)、華玉山(2005)、林秋芳(2007)、 王海峰(2008)、丁燁(2009)、周衛華&胡家全(2010)、林才均(2011)等學 者,亦是主張離合詞的語法屬性分類是屬「詞」,而非短語的論點。主要. 1. 趙等同篇提出含有粘著語素的動名組合不可能是短語,而只能是詞。. 2. 本文中「詞素」與「語素」乃指英語中 morpheme,是語言中最小有意義的成分,是詞的建構成. 份。漢語界各學者因使用立場見解不同,而分別使用兩者,實共指 morpheme 之意。 3. 「合成詞」乃是稱「至少包含一個粘著詞素的詞」。根據鄧守信 2003 年師大華研所語言學課程. 中所提出。. 7.

(16) 因素在於他們皆著眼於離合詞雖然可以分離使用,但它是有限的分離—受 限的分離程度、受限的分離搭配,相較於可自由組合、可離可合的短語是 大不相同的。況且離合詞分離的時候,意義上呈現整體性、不可分割,也 與語義由各成分意義相加、可分割的短語顯著不同。 上列學者對漢代漢語離合詞的語法屬性雖有其共同的認定—離合詞 是「詞」,但他們對現代漢語的「詞」的界定卻不完全相同。有的學者對 「詞」定義採綱領性的觀點: 詞是在語言中能獨立或自由運用的最小單位 (朱德熙,1982;陸志韋,1957;劉月華、潘文娛和故韡,1996),但後來有 學者以至少包含一個「不成詞語素」(bound morpheme)的可操作型條件來 對「詞」與短語進行分界(齊滬揚,2000:2-3)。詞的定義與界定是漢語語 言學界多年來無法處理的一個問題,界定的角度不同、方式不同,結論也 不相同。這個問題我們留待後文再述。. 2.離合詞是「短語」 王力(1946)在提到詞和短語的界限的問題時,認為「打仗」、 「睡覺」 之類應屬短語,不能當為詞來看待。因為有「打了一仗」 、 「睡了一覺」等 說法,而「挖苦」卻只能是單詞,因為只能說「挖苦他」,不能說「挖他 的苦」 。他提出的判定方法是「插入法」 ,即「凡兩個字中間可以插入別的 字,就是仂語,否則就是單詞。」他所說的「仂語」就是短語。 呂叔湘(1979)認為在面對離合詞詞彙原則與語法原則的衝突時,應選 擇語法原則從詞彙的角度看,他說:「『睡覺』 、 『打仗』…等等都可以算作 一個詞,可是從語法角度看,不得不認為這些組合是短語。」又說:「這 種例子最好還是歸入短語。」亦即:「一個組合的成分要是可以拆開,變 換位置,這個組合只能是短語。」呂叔湘亦是由若可分離則為短語的角度 觀之。 李大忠(1996)認為在漢語裡實際存在的不是詞,就是詞組,而根本不 存在「離合詞」,最好能把能擴展的即能插入其他成分的動賓格都看成是 詞組,而不看作詞。 8.

(17) 主張離合詞是屬於短語屬性的學者尚有:鍾鋟(1954)、史有為(1983)、 王還(1995)。 上述學者之所以認為現代漢語離合詞的語法屬性是屬「短語」 ,是因 為他們採型態上的絕對標準,以「插入法」(擴展法)為基礎來檢視,並秉 持著詞是不可分離的,只要是能分離者,皆不屬於詞的範疇,而應歸屬於 「短語」。不過,這種觀點忽略了離合詞並非如短語般可無限度的擴展, 且離合詞即便離析,其意義的高度凝固性與「合的型式」出現的高頻率, 是與雙音節動名短語是顯著不同的。. 3.離合詞是「合則詞,離則短語」 王松茂在《談談現代漢語詞彙規範化》一書中提出了「破裂詞」的概 念,指的是「『動賓法』構成的雙音詞,破裂之後,能成為兩個詞,而且 在語法上能成兩個成分,如『理髮』。」(1956:32) 張壽康(1957)提出「離合動詞」的概念,指的是「革命、跳舞、洗澡、 鞠躬」一類。「這一類詞在句法上經常作一個成分,如:『我洗澡了』 ,這 句話中『洗澡』作謂語而不是『洗』作謂語、『澡』作賓語,可是他們的 內部構造用『詞』的語法特點去衡量,就又合於詞組的資格。所以這類用 支配式構成的『離合動詞』,合在一起的時候是一個『詞』,拆開來用(如 跳了一個蘇聯舞)的時候是一個動賓詞組。」 陸志韋主張動賓格的合成詞合起來是一個詞,擴展分開了,就是兩個 詞,即為短語(1957:88-92)。朱德熙(1982) 認為述賓式複合動詞擴展以 前是複合詞,擴展以後就成了組合式述賓結構(1982:113),也就是說合用 的時候是詞,分離使用的時候是詞組。 王彬(2006)以擴展法的操作來呈現,所有可以擴展的,都是屬於短語。 如:「鞠」和「躬」皆是不成詞詞素,所以「鞠躬」是詞,但擴展之後的 擴展式是短語,因為在擴展式中,不成詞詞素上升為詞。他研究結論說道: 「所謂離合詞,要麼是短語,要麼是詞,語言單位中並無離合詞。」 秉持現代漢語離合詞的語法屬性是「合則詞,離則短語」的學者還有 9.

(18) 何萬順(1997)、黃正德(1984)、曹保平、馮桂華(2003)、張楊(2010),他 們的主張看似如大海匯納百川,實則模糊了界限,無異重覆了「短語說」 1. 的道路—還是以形態為圭臬,再於其上增加了描述基式 的屬性,卻於本 質上產生了矛盾—一個語言現象不會在不同的語言情況而有不同的語法 屬性。. 4.介於詞與詞組之間游移的中間狀態 有些學者主張漢語的詞和短語無法一刀切分,離合詞即在這連續統上, 不應屬於詞也不應屬於短語。 史有為(1983)指出,有些語素組合雖可做有限擴展、且具可分離性, 則應當屬短語。但它們又跟一般的短語有些不同:「整個組合的意義比較 單一,兩個組成部分的可分離程度小,不可以作無限的擴張。」除了命名 為「粘連短語」,亦指出其為中間狀態的組合,是接近詞的一種短語。. 范曉更深一步闡述了這樣的觀點: 詞同短語之間可以劃界,這是一面,也應看到另一面,即詞同短語之間沒有絕對 的界限。有些組合明顯是詞,有些組合明顯是短語,還有一些組合是詞還是短語 不是很明顯:它們又像詞,又像短語,處於中間狀態,這是可以理解的。短語向詞 轉化,這是普遍現象。少數的也有詞向短語轉化的。相互轉化的過程,也就是量 變到質變的過程。在未達到根本質變時,組合便既不是標準的詞,也不是標準的 短語,它們正處於詞和短語之間的一種中間狀態的組合。(1996:219). 梁馳華(2000)在面對離合詞的本體性質時,以連續性觀念引入,認為 在學術層面來看,離合詞具有語義上的凝聚性,同時又有語法連繫上的鬆 弛性。它在形式具有詞組的特點,在意義上具備詞的特點,是介於詞和詞 組之問的中間(過渡)性語言單位,是處於詞與詞組交界模糊的地帶。但他 卻建議在漢語教學實際層面上,將離合詞的語法屬性分類為詞,為了便於 1. 基式乃指離合詞「合」的狀態。. 10.

(19) 教學與使學生易於學習。所以,我們還是視他為主張離合詞的語法性質是 詞與詞組間的游移狀態。 蔡國妹(2002)提出,如同單句和複句、兩詞類之間存在著中間狀態, 詞與短語間也存在著兩可的狀態。離合詞之所以稱為「詞」是因為它具有 意義的凝固性,但跟典型的詞相較,它的意義又不非常穩定地具有明顯的 詞素義連加,因此可以在中間插入其他成分擴展成短語而意義基本不變; 同時在語法上,離合詞雖和短語相同,具備可擴展、結構鬆散的特質,但 也有擴展不很自由的現象,是介於詞和短語之間的一種中間狀態。她提到: 「無論是意義上還是語法上,離合詞體現的都是一種過渡狀態。」 王俊(2011)提出,現代漢語離合詞就是這一連續性統一體的最好體現。 它是介於片語和詞之間的一個階段,是片語辭彙化不充分的產物,是漸進 的、連續的,存在著新形式的產生、新舊形式共存、舊形式被取代或恢復 的演變過程。 然而,有一些學者雖然認為離合詞的語法屬性為介於詞和短語之間的 一種中間狀態,但又在其上表示了不同的看法。如王會琴(2008)研究中亦 先主張離合詞是屬中間狀態,但又隨後以四點區別離合詞與動賓短語之間 的不同:離合詞的擴展形式是有限的;離合詞是「賓不離動、動不離賓」 ; 離合詞的擴展式的深層結構關係與動賓短語的擴展式的深層結構不同;動 賓短語往往可以顛倒動詞和賓語的位置,離合詞有的可以,有的不行。因 這四點指出了離合詞接近於詞的特性。 主張離合詞的語法屬性是不屬於詞,也不屬於短語,而是介於兩者之 間的游移狀態的學者尚有張理明(1982)、李臨定(1990)、曹乃玲(1994)、 呂文華(1999)。這些學者主張著因為漢語缺乏型態標誌,存在無法一刀切 的語法類別。在漢語詞與詞組之間也存在著此一情況,而離合詞即在此連 續統上,他們的主張以另一種面向展現顯示了詞與詞組間的關係。 依據以上探討,並整理離合詞不同名稱與其被認定的語法屬性對比如 下: 【表二-1 】離合詞名稱與語法屬性比較表. 11.

(20) 年代. 提出者. 命名. 語法屬性認定. 1946. 王力. 仂語. 短語. 1953. 林漢達. 結合動詞. 詞. 1955. 呂叔湘. 可分離詞. 短語. 1956. 王松茂. 破裂詞. 合則詞;離則詞組. 1957. 陸志韋. 離合詞. 合則詞;離則詞組. 1957. 張壽康. 離合動詞. 合則詞;離則詞組. 1957. 洪篤仁. 詞化片語. 詞. 1981. 史有為. 臨近詞的特殊 短語. 短語. 1981. 范曉. 類短語詞. 詞. 1983. Li & Thompson. 動賓複合詞. 詞. VO Compound 1983. 史有為. 粘連短語. 中間狀態. 1994. 陳光磊. 離析性詞. 詞. 1996. 趙淑華、張寶林. 離合詞. 詞. 2002. 沈懷興. 反”離合詞”. 詞. 2003. 黃曉琴. 離合字組. 字組. 2004. 王用源. 組合詞. 詞. 2006. 周上之. 離合雙字組. 字組. 上表除了呈現漢語學界對離合詞命名與對其語法屬性多樣的看法,也 同時呈現了對「詞」的定義的不同。有的學者提出的名稱雖以「詞」為基, 但語法屬性卻認為是「短語」 ,如:呂叔湘;有的學者卻認為是「中間狀態」 , 如:王松茂、陸志韋。在「離合詞」的研究上尤其展現了兩者間的交互搭 配所呈現紛雜的樣貌。. 12.

(21) 二、現代漢語離合詞的界定與分類 (一) 離合詞的數量 現代漢語離合詞究竟包含了多少詞條?許多研究分別說明並提供了答 案—多至成千,少則數百。其呈現出來顯著的差異顯示了漢語學界對於離 合詞的界定標準仍存在著同樣程度的分歧。以學者研究離合詞的材料或界 定出的內容來看,大致可分為三類,一為針對《現代漢語“離合詞”用法 詞典》 ;一為針對《現代漢語詞典》 ;最後一類乃學者依自身認定的界定方 式判定之。. 1. 《現代漢語“離合詞”用法詞典》 《現代漢語“離合詞”用法詞典》(楊慶蕙,1995)是許多學者研究離 合詞的對象。這本詞典收集了 4066 個離合詞彙於書後附上,但正文中解 析較常用的 1738 個。曾經根據這本詞典研究離合詞的學者有:曹保平、馮 桂華(2003)。. 2.《現代漢語詞典》 《現代漢語詞典》是較多學者研究離合詞時所依據的材料。根據王楠 (2006)的研究,《現代漢語詞典》於 1960 年的試印版即於注音中以「//」 標註了離合詞。第四版的《現代漢語詞典》內標註了 3400 多條離合詞, 其中三個字的離合詞有 133 條。第五版《現代漢語詞典》去除了這些包含 兒化的三個字離合詞後,共有 3624 個離合詞,除了「無奈何、站住腳」 兩個三音節離合詞,雙音節離合詞數量為 3622 個(張淼淼,2007)。儘管 是同一本詞典、同一版本,學者對離合詞數仍有不同的結論與看法。筆者 將許多研究文獻提及《現代漢語詞典》離合詞數,表列出來,如表二-2。. 【表二-2】《現代漢語詞典》歷時收錄詞數與離合詞數表 版本. 發行年代. 收錄總詞數 離合詞數 13.

(22) 試印本. 1960 年. ?. 試用本. 1965 年. ?. 第1版. 1973 年. 5.6 萬條. 第2版. 1983 年. 5.6 萬條. 2079 個 (李大忠,1989). 第3版. 1996 年. 6 萬條. 3310 個 (饒勤,1997) 2960 個 (施茂枝,1999) 3228 個 (王素梅,1999). 第4版. 2002 年. 6.1 萬條. 3390 個 (黃曉琴,2003) 3412 個 (楊蕾,2010) 3502 個 (李天廣,2008). 第5版. 2005 年 7 月 6.5 萬條. 3624 個 (張淼淼,2007) 3430 個 (黎良軍,2007) 約 3000 (周衛華、胡家全,2010). 《現代漢語詞典》歷經數十年的修訂,從其修訂原則中可看出,收錄 總詞數的增加是反映了對語言文字和科學技術等方面的規範和標準、反映 了因時代變化出現的新事物、新概念與新觀念。因為總詞數的增加,離合 詞的數量也因此而增加。且大多數以《現代漢語詞典》為本進行研究的學 者,所認定出的離合詞數目,約莫三千之數。. 3.學者自行綜合考察 有一些學者不只單一根據某些詞典、詞庫或語料庫,而是加入學者自 身對離合詞的界定標準,多重交叉檢驗得出離合詞內容。 趙淑華、張寶林(1996)從《漢語水平詞彙與漢字等級大綱》中的 3590 個動詞(含兼屬動詞和他類詞的兼類詞)和短語,共選出 355 個可離可合的 動名組合。最後經由界定篩選後,得出離合詞 248 個。. 14.

(23) 1. 林秋芳(2007)從中央研究院平衡語料庫 中挑選 410 個雙音節詞,經 由界定條件篩選後,得出 234 個離合詞例。 范妍南(2007)將《高等學校外國留學生漢語教學大綱(長期進修)》以 及《漢語水平詞彙與漢字等級大綱》選取重合的部分,再以《HSK 漢語水 平考試詞典》確定動詞內部構成方式,選出 329 個動賓式動詞,最後以《現 代漢語詞典》(2002 年增補本)為標準確定,得出 233 個離合詞。 2. 王海峰(2008)通過 CCL 大型語料庫(北京大學語料庫)對《漢語水準詞 彙與漢字等級大綱》(國家漢辦,1992)認定了 207 個離合詞。 綜上所得資料統整,表二-3 為學者依自行判定而得的離合詞數 【表二-3】學者自行判定而得的離合詞數一覽表 學者. 詞數. 依據材料. 趙淑華、張寶林(1996). 248. 《漢語水平詞彙與漢字等級大綱》. 任海波、王剛(2005). 423. 《現代漢語“離合詞”用法詞典》 《HSK 等級詞表》 《高等學校外國留學生漢語教學大綱(長 期進修)》. 范妍南(2007). 233. 《現代漢語詞典》(2002 年增補本) 《HSK 漢語水平考試詞典》 《漢語水平詞彙與漢字等級大綱》. 林秋芳(2007). 234. 王海峰(2008). 207. 中央研究院平衡語料庫 CCL 大型語料庫 《漢語水準詞彙與漢字等級大綱》. 1中央研究院漢語平衡語料庫(簡稱 Sinica Corpus) (http://www.sinica.edu.tw/SinicaCorpus/)是世界上 第一個有完整詞類標記的漢語平衡語料庫。提供一千萬目詞的平衡語料庫 4.0 版本,所蒐集的文章 為 1981 年到 2007 年之間的文章。 2. 北京大學漢語語言學研究中心語料庫(簡稱 CCL 語料庫)網絡版現代漢語部分. (http://ccl.pku.edu.cn),共有 1696 個檔,70 個檔夾,728,909,261 字節,約 4.77 億字。語料分布涉 及中國、台灣、香港等華語區,語體包括新聞、文學、口語、戲劇、應用文、翻譯作品等。. 15.

(24) 《現代漢語詞典》 何清強(2009). 241. 《漢語水平詞彙與漢字等級大綱》. 根據上述學者對離合詞所包含的詞數觀點,有一些學者認定的離合詞 約莫三四千條,卻也有一些學者界定的離合詞數目約兩百多條,兩者數量 相差了十多倍。這巨大的差距顯示了漢語學界對於離合詞的界定標準存在 著明顯的差異。離合詞的界定標準涉及「詞」的定義、對「離合詞」性質 的認定…等等不同的切入角度,如:有的學者認為離合詞乃屬動詞,非屬 其他詞類,如林秋芳(2007)、趙淑華與張寶林(1996);有的學者將只要有 離合形式的「詞1」 ,其中或動名或動補或主謂或並列,就將其歸入離合詞, 如曹保平和馮桂華(2003)、周衛華和胡家全(2010)。讓我們隨後來看看關 於離合詞的界定,有哪些角度與觀點。. (二) 離合詞的界定 離合詞從上世紀開始受到注目後,語言學家也開始嘗試著對其定義與 界定方式有所著墨。從僅於語言現象描述,歷經描述愈發清晰,而後提出 可操作而對其越來越明確的界定方式。 陸志韋(1957)提出:「動賓格的複合詞,如能擴展,在未擴展時是一 個單詞,擴展後他們至少是兩個詞,這類詞即為離合詞」。 呂叔湘(1979)認為離合詞是「短語」。並描述「離合詞」的這種組合 「只有單一的意義,難於把這個意義分割開來交給組合的成分。」 朱德熙(1982)提出離合詞在合用的時候是詞,分離使用的時候是詞組。 而後又為了區別述賓式離合詞與述賓短語,提出述賓式離合詞主要包含以 下幾種狀況: 1).含有黏著語素,如:吃虧 2).述語性成分和賓語性成分不能彼此分離,如:失火. 1. 詞的界定的議題,各學者標準不同,有的以內部結構,如詞素獨用與否,有的以是否有特殊意. 義。這裡的「詞」包納了學者各自對詞的認定。. 16.

(25) 3).可以帶賓語,如:留神 易荷梅(2007)認為離合詞是「詞」 ,且定義離合詞是在構詞層次中是 一個由動詞性詞素與名詞性詞素組成的動名-合成詞,而在句法層次中是 經過詞彙的重新解釋而分離為動詞性成分與名詞性成分,如「報名」 、 「鞠 躬」等都能分離為「報完名」 、 「鞠個躬」等。且在界定方式提到兩個條件: 一是能「離」又能「合」;二是建構成份中至少包含一個黏著詞素。 林秋芳(2007)認為離合詞是「詞」 ,並提出六點現代漢語離合詞屬性 特徵的判準原則:○ 1 是詞,屬於合成詞。○ 2 結構成分含有黏著詞素。○ 3 是 [XvYn]w 結構的框架。○ 4 音節數是雙音節,非其他多音節。○ 5 充當動詞的 語法功能而非其他的功能。○ 6 可分離,但語義緊密結合,不因離析而被任 意分割。她提出的這六點準則,提供了判定離合詞更具操作性的方法。 趙歡(2009)主張離合詞是「詞」不是「短語」 。所謂「離合詞」 ,通常 是指這樣一類語素組合,所構成的兩個語素既可以合併在一起表達一個意 義,又可以拆開、在其中間插入其他成分,例如:洗澡、理髮、吃飯、睡 覺……等等,這類詞被稱為離合詞。在研究中提出兩點界定的要項:有一 類離合詞表意具有間接性,其意義必須是其組合成分的融合,不能任意分 割,符合詞的意義的整體性。以構詞角度看,大多數離合詞包括有黏著形 式,是一個完整的結構單位,符合詞的特點。 張楊(2010)認定離合詞的語法屬性是「合則詞,離則短語」,並提出 其界定要素有: ○ 1 詞內語素的緊密度,即詞的凝固性,凝固性不太強的詞; ○ 2 有些詞語的兩個語素都是自由詞素容易插入成分;○ 3 口語色彩濃的詞容 易成為離合詞;○ 4 常用性 隨著對現代漢語離合詞屬性的研究,對於離合詞的定義與界定也由概 略性、描述離合詞的離合現象,進一步提出越來越多明確、可操作性的方 式,更可提供研究者、教學者與學習者對於掌握運用離合詞的方向。 我們特別提及楊慶蕙等所編之《現代漢語“離合詞”用法詞典》是近 年來很多相關離合詞研究的研究對象。但他並未提出清楚明確的界定方式, 只有在前言中提及: 17.

(26) 這本詞典所收錄的並不都是嚴格意義上的離合詞。嚴格意義上的離合詞,除了 結構上具有可合可離的特點外,其意義還應是單一的。所謂”單一”,即是說 這個組合的意義不是這個組合構成成分的意義的相加…我們對離合詞的尺度 有所放寬…. 從《現代漢語“離合詞”用法詞典》的這段前言中可知,這本詞典所 收錄的並不是「意義嚴格」的離合詞,參考與引用時,須要特別留意。 王海峰(2008)界定出了 207 個離合詞。他所依循的條件是:從《漢語 水準詞彙與漢字等級大綱》對離合詞是以不標註詞性的方式,與《現代漢 語詞典》中對離合詞標註的方法是在拼音中加「//」 ,如畢業 bì //yè, 兩者只要有一指為離合詞,即納入考察。以及兩者皆無認定,但亦有離析 用法的雙音結構,如幽默,也納入考察範圍。共得 392 個述賓、述補等雙 音結構。 這 392 個雙音結構,再次於 CCL 語料庫內逐個檢索,其中有 45 個雙 音結構沒有出現離析現象(44 個述賓結構,1 個述補結構)。30 個述補結 構也不宜看做離合詞,111 個雙音結構(幹活、辦事、送禮、降價等)意義 是 AB 的簡單相加,因此接近或屬於詞組。經上述檢驗程序,可得離合詞 207 個。 有的學者挑選出某些離合詞的特徵,但卻模糊得不能適用於所有離合 詞,也無法區辨離合詞與非離合詞之間的差異。有的學者著眼於能離析的 用法,將詞組或動補組合也包納進來,與離合詞屬詞的性質產生矛盾。. (三) 離合詞的分類 許多學者也分別為這語言現象特殊的離合詞做了分類,以便於了解其 用法與屬性。他們分別或綜合從基式與離析形式來看,透過內部結構、屬 性、詞性、語素與離析擴展形式、離析程度、插入成份…等著手,試圖將 離合詞分類之。 多數學者採多重分類,意圖讓離合詞詞庫裡的各次類屬性彼此差異更 加明確,但由於分類方式亦呈現紛雜的樣貌,逐一分列則顯雜亂無章,今 18.

(27) 就學者曾採用之分類要素個別呈現。. 1.以基式分類: 在離合詞基式的前提下,分別以五種角度分類離合詞:○ 1 離合詞包含 的詞素數;○ 2 詞素性質組合;○ 3 內部結構;○ 4 詞性;○ 5 外部功能。內容見 下表整理: 【表二-4】離合詞基式分類表 分類依據 詞素數. 分類狀況. 代表學者. ○ a 單純詞,如:慷慨、幽默。. 丁燁(2009). ○ b 合成詞,如:聽說、鞠躬 ○ a 動語素+名語素,如. 張楊(2010)、丁燁(2009)、 周飛(2011). ○ b 動語素+形語素,如 ○ c 動語素+動語素,如 詞素性質. ○ d 介語素+名語素,如 ○ a FF,如 ○ b FB,如 ○ c BF. 丁燁(2009)、王素梅 (1999)、吳道勤&李忠初 (2001)、肖模艷&張驍 (2004)、麻彩霞(2005). ○ d BB. ○ a 無黏著詞素(FF) ○ b 含黏著語素(FB、BF、BB) ○ a 動賓 內部結構的語 ○ c 補充 法關係 ○ e 主謂. ○ b 聯合. 周飛(2011)、曹保平&馮 桂華(2003) (見表二-5). ○ d 偏正 ○ f 附加. ○ a 支配式離合詞. 王會琴(2008). ○ b 補充式離合詞 詞性. ○ a 動詞. ○ b 形容詞. ○ c 名動兼類. 19. 丁燁(2009).

(28) 外部功能. ○ a 動詞. ○ b 形容詞. ○ c 名詞. ○ d 副詞. 楊蕾(2010)、周飛(2011). ○ a 可帶賓語,且表心理活動 的,如:放心、發愁. 饒勤(1997). ○ b 不可帶賓語,如:搗亂、吃虧. 較多學者以離合詞內部結構的語法關係來分類,見下表: 【表二-5】離合詞內部結構語法關係分類表 分類數. 構詞搭配方式. 代表學者. 一種. 動賓. 呂文華(1999)、齊滬揚(2000). 二種. 動賓. 動補. 動賓. 張寶敏(1981)、朱坤林(2006) 聯合. 偏正 段業輝(1994) 主謂. 力量和晁瑞(2007)、周飛(2011). 三種 動賓. 動補. 王彬(2006)、金錫謨(1984)、喻芳葵 (1989)、聶仁忠和王德山(1994). 聯合. 附加 付士勇(2001) 四種. 五種. 王素梅(1999)、曹保平和馮桂華 (2003)、蔡國妹(2002). 動賓. 動補. 聯合 主謂. 動賓. 動補. 聯合. 動賓. 動補. 聯合 主謂 偏正. 偏正 丁燁(2009) 謝耀基(2001)、麻彩霞(2005). 註:聯合=並列;動補=補充 從上表可見,動賓式為構成離合詞的主體與不可或缺,是所有學者的 共同認知。而動補式乃居第二位,僅少數幾位學者認為離合詞應只有動賓 式,不應該包含動補式,如:呂文華(1999)、齊滬揚(2000)。多數學者仍 主張離合詞除了動賓式、動補式之外,聯合式或主謂式或偏正式是離合詞 中比例較少的部分。蔡國妹(2002)的研究中主要討論動賓式、動補式,但 稱還有偏正式,如:雞蛋、羊肉;聯合式,如:姓名;主謂式,如:性急、 20.

(29) 膽小。王海峰(2002)稱離合詞中絕大多數屬於動賓結構,只有少量的屬於 述補、主謂等結構。但他於後修正了這樣的看法,認為述補結構並不屬於 離合詞的範疇(王海峰,2011)。王俊(2011)以《現代漢語“離合詞”用法 辭典》和《現代漢語辭典》分析 4647 個離合詞,發現動賓結構佔總數的 97%;王素梅(1999)分析《現代漢語辭典》中的 3228 個離合詞,亦得到極 近似的數據。多數學者皆主張以結構區分,動賓式離合詞為現代漢語離合 詞的主體。 分類手段多樣化,有學者單採一種,如內部結構或離析類型,多數學 者幾乎使用兩者以上的方式綜合歸類。如王素梅(1999)先由內部結構關係 分,再分語素自由與否;如:丁燁(2009)先將離合詞分為屬「合成詞」與 屬「單純詞」 ,再將屬「合成詞」者分為二類—從語素自由與否搭配組合、 從詞性(動詞、形容詞、名詞兼動詞)分述,再進一層將語素自由與否的搭 配中再分成「動語素+動語素」 、 「動語素+形語素」 、 「形語素+形語素」 、 「介 語素+動語素」 、 「動語素+名語素」等,而將從詞性分之的部份,再分動賓 式、補充式、聯合式、偏正式;楊蕾(2010)先以詞性(動詞性、形容詞性、 副詞性、名詞性)劃分,再從中分動賓式、動補式、主謂式…一層一層地 將所界定的離合詞分屬各小類。更有些學者,如王俊(2011),跳脫線性模 式—分典型與不典型,形式與意義兼備者為典型,而形式與意義只須符合 一項即是非典型。 學者們幾乎使用兩種以上的方式綜合歸類,因手段多樣、分層多階, 使得離合詞分類的情況愈顯豐雜。. 2.以離析形式分類 有學者按離析使用時所呈現的現象分類之。可分○ 1 以離析狀態分;○ 2 以插入成分的性質分;○ 3 依插入成分與整體性的關係;○ 4 以離合程度分 ○ 1 以離析狀態分 有些學者將這些「離合詞」的離析狀態整理分類,約莫可分為四至十 類。如:段業輝(1994)、饒勤(1997)、王海峰(1999)、王素梅(1999)、付 21.

(30) 士勇(2001)、王鐵利(2001)、王用源(2004)、任海波和王剛(2005)、易荷 梅(2007) 段業輝(1994)試為離合詞的離析形式分類,共為六類,其分類與詞 例、句例如下: a. 插入時態助詞「了」 、 「著」 、 「過」 ,如:吸了口菸;微微發著抖; 操過什麼心 b. 插入「起」、「上」、「下」 ,如:生起氣來;放下心來 c. 插入數量補語,如:立一次功;吵一架 d. 插入代詞,如:出我的洋相;造什麼孽;你游你的泳 e. 對稱插入,如:安貧守困;無拘無束 f. 插入較複雜的語言成分 f-1. 兩種或三種成分同時插入,如:砸了自己的鍋;哪受得了這 門子氣。 f-2. 插入其他的詞或短語,如:就這,也夠這小子一嗆;就連敵 人也不做追上我們的夢了。. 他的分類方式較為混雜,雖亦分時態助詞、補語、代詞,但仍有更細 項的分類,如:起、上、下與「較複雜的成分」 ,這樣的分類方式還是歸於 依離析現象分。且當時對離合詞本體的認識還不夠深入,除了未包括時相、 可能式等其他離合詞離析形式,在他分類中的「對稱插入」一項,這並非 離合詞的離析形式,而是四字格類別。 饒勤(1997)指出一般語法書只說明離合詞中可插入「了、著、過、補 語及定語」,這樣的說法過於籠統,進而將離合詞的離析情形分為八類, 如下所示: a. V+了/過+O b. V+著+O. 如:幫著忙、握著手 22.

(31) c. V+不/沒+V+O 等提問格式 d. V+補語(單音節)+了+O. 如:安下了心、把住了關. e. V+了/(過)+補語(雙音節)+O. 如:拌過/了一回嘴、吃過/了一次虧. f. V+定語+O. 如:掛一個名、抽一根菸、洗個澡. g. V+補語+了+定 1+定 2+O h. VO-SV. 如:澡洗了,飯也吃了。. 周衛華、胡家全(2010)也將離合詞的離析情況分為八種類型,但他們 並未加以舉例。他們的分類如下: a. V+了/著/過+O. b. V+補語+O. c. V+定語+O. d. V+著了過/補語/定語+O. e. V+補語/了、過/定語+O. f. V+不/得+補語/了、過/定語+O. g. V+一/了/不/沒+V+O. h. V+什麼+O. 饒勤、周衛華與胡家全的分類方式極為類似,盡力列舉了所能見的離 析現象,卻難免疏漏,如周衛華與胡家全遺漏了如「澡也洗了」這類後項 成分前置的離析形式;饒勤的分類缺漏了「重疊」 ,如:「洗洗澡」等。這 樣的分類方式缺乏系統性,除難免疏漏,也略嫌繁雜。 易荷梅(2007)將離合詞的離析形態分為四類,再依離析狀態不同細 分之。易荷梅的分類雖然先以離析形式的形態來分成四類,但他於後再依 各形態的狀態向下細分,是這個類別中較具系統的方式。見表二-6:. 【表二-6】易荷梅離合詞離析形式分類表 形式種類. 範例 了. 起了床. 著. 聊著天. 動助詞. 報上名了. 時相. 散完步. 時貌 中間插入成分 動詞後置成分. 23.

(32) 結果語. 睡著覺了. 動量詞. 見了三次面. 可能式. 報不/得上名. 個. 洗個澡. 什麼. 結什麼婚. 的. 上他的課、聊你的天. 形容詞. 發高燒. 重疊. 洗洗澡、發一發言、結結帳. 「B」1的前移. 把或將字句. 將隊排得很有秩序. 連…都/也;. 連掌也不鼓;什麼課都不想. 什麼…都/也. 去上. 「B」一「A」. 音樂會幕一開…. 「A」的重複. 打架打得很厲害. 由上述顯示,各家學者分類離合詞離析情形的類型大同小異,有的將 同是時態的「著」與「了」 、 「過」歸於一類,有的學者則將之分成兩類; 有的學者將插入代詞或數量詞自成一類,有的則分別歸於插入定語類 別……等,各類形式或與其他分類部分層疊,其分類的層次高低不一,徒 顯紛亂。. ○ 2 以插入成分的性質分: Li & Thompson(1983;1992)的分類: a.藉時貌記號分離,如: 張三畢了業了。. 他還沒理過髮。. b.藉量度詞片語分離,如:. 「A」為離合詞前一成分;「B」為離合詞後一成分。如:「畢業」一詞,「畢」 為A;「業」為B。 1. 24.

(33) 他給我行了一個禮。. 我叩了兩個頭。. 他溜過一次冰。 c.藉賓語要素的其他修飾語分離,如: 你別生他的氣。. 他又訴什麼苦. d.將複合詞的賓語放在動詞之前,如: 他連舞都不跳。. 這個謊我們不能說。. Li & Thompson(1983;1992)的分類法,依插入成分的性質做為分類 的依據,將許多紛雜、細微的離析「形態」歸納整理,顯得較為簡潔明瞭, 是為較系統性的分類方式。. ○ 3 依插入成分與整體的關係分 鄧守信(1999)的分類: a.動態助詞(with verb-particles),如: 盡了力了、盡過力了、盡的力、去年分的家 b.修飾成分(with modifiers),如: 盡了很大的力、放一百個心、分了多少贓 c.可能補語(with potentials),如: 留不了級、報不了銷 d.動詞素重疊(with reduplication),如: 盡盡力、留一留學、換換班、分分紅 e.名詞素前移(with preposing),如: 工費了不少,活兒卻做得不理想。 這幾天力算是白費了。 25.

(34) 這神你沒白費,孩子的學習有進步了。 公司把紅分完後,還舉行了一場盛大的晚會。. 朴庸鎮(1999)依插入成分與整體的語法關係分為五種類型: a.時貌「了」、「著」、「過」和謂詞與賓語之間的語法關係 b.補語和謂詞與賓語之間的語法關係 c.定語和謂詞與賓語之間的語法關係 d.「把」字結構 e.動詞複寫(verb copying). 朴庸鎮在討論內容中以「謂詞」和「賓語」論述經「詞彙重新解釋」 (Lexical Re-interpretation)後的「動詞性成分」與「名詞性成分」 ,顯 示了他在語法層次上對於「詞」與「語」的混雜。不過,如他所述,此分 類形態是以討論離合詞在句子裡的語法變化為目的,而非為了整理離合詞 的所有擴展方式。 林秋芳(2007)強調了以離合詞是為一整體性動詞,而插入成分與之的 關係來分,分了四種類型: a.[XvYn]w 的時態離析成分 b.[XvYn]w 的補充離析成分 c.[XvYn]w 的修飾離析成分 d.[XvYn]w 的移位離析成分. 上述三位學者以插入成分與整體的關係角度切入,而非將其分散為動 詞性與名詞性的組合,較為符應離合詞整體為詞的觀點,亦為系統性且更 貼近離合詞本體屬性的分類方式。 26.

(35) ○ 4 以離合能力分 聶仁忠、王德山(1994)將支配式離合詞離合程度不同分為:高度離合、 中度離合、低度離合(或稱限定性離合)。史有為(1983)將離合詞稱為「粘 連短語」,並依粘連程度分為三級,一度粘連的程度最輕,三度最高。意 謂屬「一度粘連」的,離析形式較多;屬「三度粘連」者,離析形式較少。 後又分為分離程度最小,等同於三度粘連的「一級分離」 、 「二級分離」即 「二度粘連」、「三級分離」即「一度粘連」(史有為,1997: 23) 范妍南(2007)依離合詞離合能力高低為兩類:一類是離析能力較高; 一類是離析能力較低。離析能力較低的,擴展形式受到較大的限制性,是 因為兩個構詞語素的某一個語素功能和意義都虛化了,詞內結合的較為緊 密,詞義凝固性較高,一般只能插入「了、著、過」與部分數量詞及程度 副詞。這一類離合詞較接近於詞。另一類是離析能力較高,其擴展形式限 制性較小,這一類較接近於短語。 何清強(2009)從每個離合詞所各自包含的離析形式數量的統計來界 定離合詞的「分離度」,進而將離合詞分為四級,一級分離度的離合詞包 含較多的分離形式且分離形式較自由,四級分離度的離合詞則反之。然而 從他的研究中發現,分離度越高(一級分離度離合詞),發生的偏誤率也越 高,即產出性習得越難。 曹保平和馮桂華(2003)提出動賓關係離合詞有三種離合的情況:必須 拆分、不可拆分、離合皆可。這個分類顯示了離合詞特殊語言現象的其一 面向,即在不同的使用情況下,離合詞離析形式的必要性不同,如 a.必須拆分-○ a 用「是…的」強調時,如:這是誰投的票? ○ b 表某些情緒使用「什麼」時,如:你發什麼火? ○ c 有計量或關聯的對象時,如:他享了兩次福。 ○ d 表達完成態時,如:洗完了澡、鼓足了勁兒。 ○ e 與「趨向動詞-起來」結合使用時,如:他躲著偷起懶來。 27.

(36) b.不可拆分— ○ a 後有程度補語時,如:他出名極了。 ○ b 不可使用「把」將之拆分,如:*把身動了。 c.離合皆可— ○ a 跟時態有關的「了、著」 ,如:發火了—發了火。 ○ b 可能態的否定、肯定,如:無法歸隊—歸不了隊。 現代漢語離合詞,雖其特點即在可離可合,但其分離的情況並不相同, 有的離合詞的分離形式較多,可插入「了、著、過」、定語、數量詞、重 疊…等等,有的則只有少數一兩種分離形式。上述這些學者不約而同的依 據離合詞的「分離度」將之分類,將離合詞依離合的能力分類,多種離析 形式的為離析度強,離析形式少的為離析度低。然而,離析種類多的也僅 能代表這個離合詞擁有較多的離析形式,因為插入成分與離析形式是不規 則的,而非累加的線性模式,例如,能夠插入「個」的,也不一定能插入 「數詞」 ;離析形式較多的,也不代表能夠插入出現頻率較高的時態「著」。 這樣的分類方式除了呈現離合詞的另一種不同面貌,在離合詞教材編排上, 有其貢獻性。 綜觀離合詞分類方式的研究,以離析形式的類型為研究焦點,學界仍 企圖理解離合詞的性質與離析形態。隨著研究的深入與了解,分類方式亦 漸見系統性,有利於離合詞的本體研究以及對外教學。. 第二節 離合詞離析動因 在探求生成離合詞特殊離析形式的因素中,許多學者提出多種多樣的 觀點,但他們的觀點通常都是綜合描述性的,今筆者為求系統性探討與忠 實呈現各家學者的觀點,故不恣意臆測學者的研究觀點,而先分成三項切 入,實際上這些因素都是彼此聯結相關,實難決斷性切分。這三項觀點分 別為:漢語詞彙結構本身特點、語言交際以及其他。. 28.

(37) 一、內部因素--漢語本身特點 「漢語詞本身的結構特點」,是最多學者提及離合詞之所能離析的因 素。其中包括了因為離合詞是雙音結構、漢語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因素… 等原因,使得離合詞具有如此特殊的離析形式。. (一) 離合詞是雙音結構 這樣的說法實同為:離合詞是雙「字」結構,亦有的學者稱為離合詞 離析動因之「漢字說」(王海峰,2008)。主要論點是大多數離合詞的是雙 音詞,是以兩個「漢字」構成,如:「結婚」一詞,是由「結」與「婚」 組成,當然可拆為兩個成分—「結」過「婚」 、 「結」了「婚」。 周上之(2006)提出了以「字本位」觀點來說明離合詞形成的可能原因, 他認為雙字組1是兩個結構單位,雖然可能是一個意義單位和功能單位。 從結構上來看,無論是詞素、詞還是短語的雙音雙字結構,都有分開的可 能性,因為它不是最小的結構單位。王燕明(2010)的研究也認同了這樣的 觀點,重述了漢語雙音結構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這一特點,致使雙音結構 具有潛在的可分性。在適當的條件下,雙音結構就可能分開使用。 張楊(2010)以另一種說法提出類似的觀點。他認為雙音節詞絕大多數 是由兩個詞素組成,每一個詞素具有相對獨立的形音義。兩個詞素構成的 是兩個音節,可以從形式上一分為二。他的論點其實與周上之(2006)相同, 只是他多賦予了詞素有其獨立的形音義。 王海峰(2002)認為,現代漢語大部分是複合詞,且漢語複合詞的形成 就是在語言發展過程中,由單音節詞按句法規律詞彙化的結果。而因此, 「使得某些複合詞在合適的『氣候』下產生了離析的可能性。」 王燕明(2010)離合詞的形成與漢語音節的發展變化密切相關,由於這 種(現代漢語)雙音化,使兩個音節逐漸走向雙音節,離合詞便從中產生。 漢語雙音結構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這一特點,致使雙音結構具有潛在的可. 1. 「雙字組」是周上之對離合詞的命名。. 29.

(38) 分性。在適當的條件下,雙音結構就可能分開使用。 這樣的觀點是依照漢語詞的形態相較於拼音文字如印歐語系的角度 切入,如英語中的「marry」 ,意同漢語的「結婚」一詞, 「marry」為一整 體,拆解後「mar」與「ry」皆無義亦不成詞。然而雖然離合詞是雙音節 詞,而漢語的雙音節詞代表了兩個音節、兩個漢字,但漢語與形態標記語 言構詞的方式與內涵並不相同,漢字並無法表示其在何種構詞層次上,有 些個別的漢字並非詞素,更不是自由詞素,如「葡」。只以漢字形態的角 度切入,著實忽略了漢語詞的屬性。. (二) 漢語詞彙發展過程所形成 漢語詞歷時的走向,乃由古漢語以單音詞為主,朝向雙音節發展。在 中古漢語時代,雙音節詞的數量發展至高峰。從此以降,雙音節詞比例持 續占最多數。某些學者們認為在這個發展的過程,造成離合詞形成,亦促 成離合詞離析使用的動力。他們的觀點可分三點:1.詞內部凝固仍不緊密; 2.離合詞內的不自由詞素,暫借成詞;3.常用動詞單音節。. 1.詞內不緊密 曹保平、馮桂華(2003)認為離合詞來自於古漢語單音節長時間連用, 慢慢定型。且因為其各成分內部聯繫還不太緊密的特點,可拆分開來使 用。 梁馳華(2000)離合詞是現代漢語雙音節詞彙不穩定性的結果。現代漢 語詞彙的歷史一般都不長,具有不穩定性。他從詞的構成來分析,雙音詞 中包括自由詞素與否,影響了詞的穩定性,如「起來、游泳、睡覺、洗澡」 等詞中無不帶有自由語素,從而形成了可離可合的離合詞。且他認為離合 詞的生成是漢語詞彙從單音節向雙音節過渡的結果,大概是因為使用頻率 等語用因素影響,不同的詞定型化的時間不一,過渡的進程有短有長。一 般來說,定型早而且過度進程快的,形成了今天的合成詞,而定型緩慢, 過度進程也緩慢的就可能形成今天的離合詞。 30.

(39) 王會琴(2008)的觀點亦同於梁持華。認為詞內語素相互間結合的緊密 程度低者、或構詞語素都是自由語素者,容易成為離合詞,如:「擔心」 均為自由語素,分離自由。周上之(2006)談及雙音動賓複合詞產生的原因, 在於雙音動賓短語的固化。固化有程度差異,其中之一是,兩個音節分離 的用法部分失去,部分殘留,致使這部分組合處在複合詞和短語的中間位 置上。 上述數位學者的論點,以漢語詞彙從單音節發展至雙音節的方向為基, 由於定型緩慢、詞彙化緩慢以至於雙音節詞彙仍不穩定,造成某些詞彙內 部凝固力低,而這些凝結不緊密的詞,就是離合詞。然而吳道勤(2010) 對「洗澡」一詞的研究顯示,它在元代的文獻中並無離析形式,表示具有 強烈「詞」的不可分離性,而明代之後才出現如「洗個澡」 、 「洗了澡」等 用法,他的例子顯示了有些離合詞並非是在單音節往雙音節發展上詞彙化 緩慢所致,而是早已詞彙化,而後才出現離析用法。因此,離合詞是否位 於漢語詞從單音節向雙音節發展的歷史進程間,這個假設是值得懷疑的。 且就離合詞因包含自由詞素、結構不緊密而導致離析的論點,可在皆是黏 著詞素組成的「畢業」一詞,以及單純詞「慷慨」 、音譯詞「幽默」的離 析,得到反證。. 2. 離合詞內的不自由詞素,在古漢語是「詞」 蔡國妹(2002)說明了現代漢語中的黏著詞素,在古代漢語中一般都是 自由詞素。人們因需要而對雙詞素詞的一個詞素進行補充或限制時,則把 曾是自由詞素的黏著詞素臨時當個詞來用,把這些補充或限制成分加在兩 詞素間,原來的合成詞就被拆分為相對獨立的兩部份。趙歡(2009)的論述 幾乎等同於此。 范妍南(2007)也提出近似的觀點,他認為古漢語以單音節詞為主,在 發展為現代漢語的過程中,雖然有時需要將兩個單音節詞合在一起表達一 個特定意義,但它們作為詞的功能並沒有完全失去。當需要進行補充或說 明時,可將補充成分放到兩個詞素之間,而一個詞即被拆成兩個相對獨立 的部分。 31.

(40) 他們的論點著重於即便在現代漢語中是不能獨立的黏著詞素,然這些 詞素在古漢語時期卻是可獨立的,因此它們還是具備可臨時獨立的性質。 若以這樣的觀點,現代漢語幾乎所有的詞都可以臨時分離、詞素幾乎都可 以臨時獨立,因為它們在古漢語時期幾是「單音節詞」。然而,學者們對 於何時可以臨時、何以進行補充或說明則可以分離等根本問題並無解釋。 且他們所論述的並非現代漢語真實的使用樣貌,我們除了可以從一般動詞 證明,甚可從動名組合的動詞得到驗證。在一般雙音動詞裡,並無離析用 法,如「參加」 、 「介紹」 、 「舉辦」 ,在正常語言情境中,不會出現「*參什 麼加」、「*介過紹」等說法。當人們需要對這兩個詞進行說明或補充時, 還是無法如離合詞的離析用法一般將之分離,而只能說:「參加什麼」 、 「介 紹過」。而有些動名組合,如「熱心」 、 「得罪」 ,亦無離析用法。. 3. 常用動詞單音節 李宗江(2006)提出離合詞離析形式的產生是因為韻律作用和句法作 用競爭的結果。他提出漢語詞彙因為韻律的要求而形成雙音詞,另一方面 卻又因為常用動詞是單音節占了多數,而使一個詞彙化的雙音動詞離析 化。 然而他的論點並無法推論離合詞組成中的動詞性成分即是他所謂的 常用動詞,如:畢業的「畢」 、鞠躬的「鞠」、冒險的「冒」等,皆非可獨 立的單音節動詞。從另一方面來說,他的說法也是相似於詞內結構不緊密 之說,因為他所謂常用動詞單音節為多,意味離合詞中動詞性成分獨立性 強,可隨意獨立,而造成離析形式的出現。 尚有更多學者融合上述三點,如力量、晁瑞( 2007) 說 明 離 合 詞 的 形式歸根到底是與古代漢語詞單音節特點密不可分的。古漢語中單音節長 時間連用,慢慢定型,成為今天的雙音節合成詞;今天人們又會利用合成 詞各成分內部聯繫還不太緊密的特點,拆分開來使用,表達更複雜、更豐 富的內容。 持離合詞形成與離析原因在於漢語詞彙發展的歷程,大多學者認為離 32.

(41) 合詞就是漢語詞由單音節向雙音節過渡中間狀態上的產物(吳道勤,2001), 即離合詞是處於由短語至詞的變化過程上。雖然李宗江(2006)在方向上持 相反看法,認為有些離合詞的離析是由詞向短語的去詞彙化,且是因為組 成的動詞性成分獨立性強。但他們對於離合詞離析動因的看法還是主張是 因為這些離合詞尚未完全詞彙化、詞內結構不緊密,才導致結構的鬆動。. (三) 句法現象的移植 吳道勤(2010)提出離合詞作為詞而又可拆開來使用,極有可能是漢語 句法由於慣性而形成的一種越級滲透—動賓式雙音詞內部也具有動賓短 語的句法功能。是一種音節結構的單音傳統和雙音趨勢相互矛盾運動的結 果。他以「吃飯」一詞為例,說明「吃飯」原為詞組,表「吃米飯」之意, 後引申為「用餐」,是詞而非詞組。因此,詞組的可分離性便滲透至詞, 致使詞也可分離。他以元中葉以後在朝鮮(今韓國)流行的漢語教材《樸通 事》內容為例: 官人們各自說吃什麼飯。羊肉餡饅頭、素酸餡稍麥,匾食,水精角兒, 麻尼汁經卷兒…水滑經帶麵…芝麻燒餅…硬麵燒餅都有。(《朴通事》) 詞組的「吃飯」可分離為「吃什麼飯」 、「吃了一碗飯」、「吃乾飯」, 因為這個詞組可分離的慣性,滲透至「同形短語」表用餐義的詞「吃飯」。 首句中的「吃什麼飯」 ,並非「吃米飯」而是「用餐」 ,卻因為人們習慣於 詞組的離析用法,而使得詞也具有離析形式。 周飛(2011)漢語的詞和短語的內部構造有高度的相似性,再加上這些 尚未完全詞彙化的「新詞」,凝固度低、結構鬆散,即更類似於短語。為 了具體、明確地表達語義,離合詞就相似於短語結構而產生離析用法。范 曉(1996:212)則提出離合詞的離析形式是語言上的「類化作用」產生的, 即雙音詞在言語裡動賓短語化。 雖然周飛還是強調離合詞的離析築基於結構鬆散,但他於上加了一層 詞與詞組的相似性。吳道勤就詞與詞組「同形」而能將詞組的句法滲透至 詞。范曉則提出類推作用解釋。然而,就離合詞的出現歷史,是早於元朝 33.

(42) 的時代。且這樣的觀點僅或能說明單一例子,並無法解釋其他無同形、或 結構相對緊密離合詞以及類推作用無法將短語的自由形式類推至離合詞 有限的離析形式,而使離合詞同於短語般自由。. 二、言談交際促動 (一) 事件化 王海峰(2002)引用郭繼懋、王紅旗(2000)的觀點,認為從語義表達的 角度來講,在語言中,詞(包括謂詞)和詞的固定組合表示現成的、概括的 模型化的意義,而詞的自由組合、臨時組合表示鮮活的、具體的、尚未模 型化的意義。如果要表達一個事件,僅靠光桿動詞和光桿名詞是不夠的。 所以王海峰從言談交際的目的切入,說明為了使其事件化,報導事件 (reported events)的詞彙形式--「動詞」與言談的可控參與者(discourse manipulable participents)--「名詞」必須要個體化、離散獨出,接近 原型功能。基式裡的動名兩個語素,在空間和時間量上都是零賦值,信息 度極低,不能表達一個事件。動賓複合詞如果要表達事件,必須離散化、 個體化,並承載充夠的信息,上升到句法平面。 他們的論點強調,離析形式才能表達「具體事件」,然而,許多離合 詞的離析用法,並非表達具體事件,而是做為主語的描述與補充而必要離 析以完成語義,而非擔任謂語以表達事件,如:「離過婚的男人才可靠?」、 「上他的課的學生真可愛。」. (二) 焦點突出 王燕明(2010)指出,離合詞離的形式多出現在口語材料中,在書面材 料中較少,在正式文件中則幾乎沒有。因此,我們可以認為離合詞離的形 式是在口語環境中形成的,並主要用於口語環境。口語是聽的語言,因而 要求語言焦點突出,而離合詞的擴展形式本身就有強調作用,可以表達某 種特定語氣,聽者容易抓住說話人的重點,使談話能夠順利進行下去。 王海峰(2002)從認知的角度切入,說明離合詞的離析形式是因為其為 34.

(43) 注意的中心,人們會在內部作出區分,以成為焦點。反之,只視為一個整 體。且他以實際語料的統計,高達 89.9%的離析結構是位於小句結句位置, 因結句位置通常為「自然焦點」所在,說明離合詞的離析形式是為了突顯 1. 焦點。黃曉琴(2003)在討論「離合字組 」分合的條件時說道:只有做為語 義焦點的時候才能分開使用。馬清華(2009)調查 35 位在校或已畢業大學 生,根據語感判斷,而得出離析用法與意義強調有關的結論。 上述學者的觀點反應了,當離合詞所傳達的部分是語義焦點時,將以 離析手段表示,如果不是語義焦點就不會產生離析。但是,如筆者對離析 動因是為了事件化的反駁,有許多離合詞離析用法不是為了強調語義,也 不是語義焦點,只是做為背景描述以及主語或核心動詞指稱對象的補充與 形容。再者,語言的形成與變化,功能應早於形式,形式的改變是為了完 成功能,而非先以改變形式而達成某個目的。. (三) 達情表意、增加信息量 梁馳華(2000)認為離合詞離析形式是言語交際對詞彙作用的結果。為 了表情達意的方便,人們往往在詞語中插入另外的語言成分,這也帶動了 離合詞的產生。如「動什麼員、顧而不問、檢什麼查」等說法的增多便是 這種趨勢的反映。由於離合詞中插入了各種各樣的成分,擴大了離合詞負 載的信息量,具有了更多的靈活性,使得離合詞表現出了更多的語法意義 和詞彙意義,滿足了表情達意的需要。. 三、其他 學者提出的其它因素,大致包括了離合詞的離析用法常出現在口語體, 所以離析是為了表達輕鬆活潑、新鮮創意、增加情感。這樣的觀點如下: 梁馳華(2000)說明離合詞適應了漢語表意的精確性與多樣化的要求、 喚起聽者注意,適應語言交際的需要。王會琴(2008)口語色彩強的詞彙容. 1. 「離合字組」是黃曉琴對離合詞的命名。. 35.

(44) 易成為離合詞,因為最容易打破常規而分開使用。丁燁(2009)合成詞、單 純詞能夠有離合的用法,一個很重要的動因是口語化的需要,符合大眾的 語言習慣,並可增添語言的感情色彩。 輕鬆隨便、創新活潑之感,是來自離合詞出現在口語成分的主觀感受, 是因人而異、因語境而異,「洗什麼澡」、「跳什麼舞」並不絕對代表不滿 意、負面或強烈的情緒;「結過三次婚」也不是為了輕鬆、創新;即便為 了達情表意,為了描述補充,亦須依循基本語言原則,而絕非可隨意插入 一個整體性的詞中。這些觀點僅是從表層末端的語言現象,回頭尋找離析 的原因,非真正離合詞能夠離析的影響因素。. 第三節 小結 離合詞的研究經過數十年來的討論,出現極為紛亂的研究樣態。起因 於現代漢語離合詞特殊用法對其本身屬性的反應恰處於漢語語言學尚難 釐清的部分。漢語學界對於何謂「詞」的問題,至今仍難以給予清楚且明 確的界定,進而影響了對離合詞本身屬性的判定;離合詞同時具備了詞的 語義凝固性以及詞組的可離析形式,兼備上述二者的特性但卻又看似彼此 互斥,呈現了離合詞歸屬問題的不同角度。基本屬性的歸屬不清,築基於 此、發展於其上之離合詞界定條件、範疇內容…等相關面向,無疑地益發 紊雜混亂。 漢語學界對於離合詞的離析動因多以結構—雙音詞、雙音詞發展未成 熟以及為達焦點突顯之功能等觀點視之,尚未觸及離合詞離析形式的核心 功能。 本論文在探討多數離合詞相關研究之後,以其研究成果為基,於下二 章分別進行離合詞本體研究以及離析成因之探討,釐清漢語語言學對於現 代漢語離合詞能解與難解之處,解讀離合詞特殊的語言現象,並進而探求 離合詞離析動因,以對其能有更進一步的認識與了解。. 3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Key words: Virtual community,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social network, word-of- mouth

The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CLE) Section is responsible for curriculum development related to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as well as organis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ne on ‘The Way Forward i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eight on the respective Key Learning Areas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Mathematics

(d) While essential learning is provided in the core subjects of Chinese Language, English Language, Mathematics and Liberal Studies, a wide spectrum of elective subjects and COS

Humanistic Buddhism is, no doubt, a very important sta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Buddhism, and is exemplified by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s thoughts and deeds, particularly

The difference resulted from the co- existence of two kinds of words in Buddhist scriptures a foreign words in which di- syllabic words are dominant, and most of them are the

1 After computing if D is linear separable, we shall know w ∗ and then there is no need to use PLA.. Noise and Error Algorithmic Error Measure. Choice of

On top of the overall students’ attainment rates of a school in Chinese Language, English Language and Mathematics (starting from 2014, individual primary schools are 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