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科書產業多角化經營之研究-資源基礎理論觀點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教科書產業多角化經營之研究-資源基礎理論觀點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1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經營管理碩士學程 碩士學位論文. 治. 政 教科書產業多角化經營之研究 大. 立. ‧ 國. 學. -資源基礎理論觀點. ‧. A Study on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of Textbook Industry. n. al. er. io. sit. y. Nat. - The resource-based theory perspective. Ch. engchi. i n U. v. 指導教授:詹文男 博士 研 究 生:譚蕙婷. 中華民國 104 年 7 月.

(2) 誌 謝. 一生中,能夠進入政大 EMBA 就讀是件很幸運及美好的事,在兩年的求學過 程中,修習到許多大師級老師的課,沉浸在學習的氛圍之中,也結識了許多各個 產業界翹楚的同學們,大家一起專案報告,一起交流學習。 論文的寫作對理論及實務上的理解、印證是最有用的,並能加強在工作上的 邏輯及組織能力,很感謝論文指導詹文男老師讓蕙婷很快速的抓住重點,在寫作的. 治 政 大 過程遇到瓶頸時的指引,並且總是以最快的速度回應問題,以及進一步提出關鍵 立 意見。此外,感謝口試時尚孝純老師、姚成彥老師所提的問題,讓本論文的內容 ‧ 國. 學. 能再加以完整,也讓論點和論述都能互相映照。. ‧. 本論文得以順利完成,感謝同學的鼓勵、同事提供的資料,以及支持我的家. n. al. er. io. sit. y. Nat. 人。因為有你們,才能讓我專注的完成這件事,誠摯的致上我最深的感謝。. Ch. engchi. i n U. v. 102 級文科資創組. 譚蕙婷. 敬謝. 2015.07.17 於政大商學院. II.

(3) 中文摘要 教科書是教師教學活動的主要媒介,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來源,它負有 傳遞知識與社會價值的任務,在內容編輯上要符合理想的教育思想,配合社會 時代的發展,更須適應學生不同成長及知識學習的需要,因此占有十分重要的 地位。然而在教學現場及學生的學習歷程中,除了教科書,還包含習作、學習 單、教學指引、教學活動、教具、數位媒體、實驗、補充材料和延伸閱讀等, 這些伴隨著教科書主體的產物,形成了教科書的產業。 台灣的中小學教科書原為統編制,自民國 78 年開放國中藝能科教科書予民. 政 治 大 業者達 14 家,投入後才發現要進入市場的門檻甚高,內容須不斷與時俱進,加 立. 間編輯、出版,至民國 85 年國小學科教科書開放,當時投入民編教科書的出版. 上印刷、發行、物流、運送、尊重著作權等要素,已非過去全數利用政府資源. ‧ 國. 學. 來編輯、發行的狀況。加上台灣少子化嚴重,物價上揚,書價無法由業者自主,. ‧. 教科書的產業處於極微利的狀況,出版業者要永續發展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Nat. sit. 策略的成效,以 K 文教事業為例,討論的問題如下三點:. y. 本研究將以資源基礎理論(Resource-Base Theory, RBT)來探討企業多角化. er. io. 一、台灣教科書產業的發展過程與演進. al. v i n Ch 三、教科書產業如何運用既有的資源進行多角化策略成功與失敗因素分析 engchi U n. 二、台灣總體環境,如政策、少子化等因素對教科書產業經營之影響. 本論文採用個案研究方法,透過相關文獻回顧,以 Amit & Livnat(1988) 針對多角化策略經營的觀點,著重在既有資源能力的延伸、新能力的建構、產 品線擴充來研究;再以 Grant(1991)提出的資源基礎觀點,從企業擁有的資源 與能力去做探討,包括公司的研發力、採購力、生產力、行銷力等方面來說明 及印證。 本研究發現,企業在進行多角化策略投資評估時,若能更具體分析出企業 本身既有的能力,並與多角化策略發展有更多正面的關連,則成功的機會越大, 反之則越小;最後從營收的成長來判斷其經營的效益。 關鍵字:多角化策略、資源基礎理論、教科書產業 III.

(4)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V. i n U. v.

(5) Abstract Textbooks are a major media to teaching, a main source for students to gain knowledge. They bear the responsibility to pass on knowledge and social values. The contents not only need to reflect ideal educational philosophies and social era developments, but also adapt to different growing and learning needs of the students. Their importance is without question. However, other thank textbooks, exercise books, worksheets, handbooks, teaching activities, teaching tools, digital medias, lab activities,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and extended readings are also part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student learning progress. These ancillaries, together with the main body—textbooks, comprise the textbook industry.. 政 治 大 In the past,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textbooks in Taiwan were unified 立 Until 1989, textbooks of non-academic subjects were and published by the government. ‧. ‧ 國. 學. opened to private publishers for editing and publishing and in the year of 1996 elementary academic textbooks. Fourteen private publishers entered the business at that time. Not until later, they realized how high the threshold is to enter the business. The contents must keep up with social realities, not to mention other important elements such as printing, publishing, logistics, shipping and copy rights, etc. which could no longer rely on the total support and resources of the government. In addition, the exacerbating low birth rate and price inflation problems in Taiwan prohibit the publishers from setting textbook prices. As a result, the textbook industry is caught in low marginal profits. Therefo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ublishers is an important topic to be discussed..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This study uses Resource-Based Theory (RBT)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with K Educ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as an example. The following three areas are explored: 1.The developments and evolutions of the textbook industry in Taiwan. 2.The effects of macro-environment factors, such as government policies and low birth rate on Taiwan textbook industry. 3.The analysis on successful and unsuccessful factors of using existing resources for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by the textbook industry. This research utilizes case study method.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the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management perspective by Amit & Livnat (1988) is used in the study with the focuses on the extension of existing resources and skills, constructing V.

(6) new abilities and expanding product lines. In addition, this study also employs resource-based perspective proposed by Grant (1991) to explore the resources and abilities of the enterprise, such as the company’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urchasing, and marketing abilities as explanations and validat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f the enterprise could objectively analyze its existing abilities when engaging in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investment evaluations and have more positive connections with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developments, it will have greater chance to success, otherwise smaller. Lastly, revenue growths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of the enterprise. Keywords: Electronic Workbook, Electronic Workbooks Interactive Platform, Learning Effectiveness.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I. i n U. v.

(7)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 3. 第三節 研究步驟與流程 ………………………………………………………..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資源基礎理論 ………………………………………………….……….. 7. 第二節 多角化經營 …………………………….………………………….….... 13. 政 治 大 第三節 企業經營績效 立 ……………………………………………….……..…... ‧ 國. 學. 第四節 國中小教科書產業發展過程與演進 …………………………………..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Nat. y. 28. er. io. v ni. n. 第四節 研究對象及資料蒐集 ……………………………………………..….... Ch. engchi U. 25 27. 第三節 研究方法 …………………………………………………….……..…... al. 20. sit. 第二節 研究變數 …………………………………………………….……..…... 18. 第五節 研究限制 ……………………………………………….…………..…... 30 31. 第四章 個案分析 第一節 台灣教科書產業特性 ……………………………………….……..…... 33. 第二節 教科書計議價制度及總體經濟的改變 ……….……………………..... 35. 第三節 教科書特殊的行銷模式 ……………………………………….………. 40. 第四節 個案公司介紹 ………………………………………………….………. 45. 第五節 個案公司多角化策略經營模式 ……………………………….………. 49. VII.

(8) 第五章 研究發現與討論 第一節 台灣教科書產業的發展與演進 ……………………………….………. 59. 第二節 多角化策略成功的因素 ……………………………………….………. 62. 第三節 多角化策略未成功的因素 ……………………………………….……. 72.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 79. 第二節 建議 ………………………………..……….………….……………….. 83. 政 治 大. 參考文獻 .………………………………..……….………….…………………….. 85. 附錄 ………………………………..……….………….……………………..…….. 89.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III. i n U. v.

(9) 表. 次. 表 2-1 策略性資源的內涵 ……..………………………………………….……..…. 12 表 2-2 產品-市場擴張矩陣 …………………………………………….………….. 15. 表 2-3 教科書的特性 ……………………………………………….…………….... 20. 表 3-1 研究變數 ……………………………………………….……..…………….. 27. 表 3-2 社會科學領域之研究策略 ……………………………………….……..….. 28. 表 4-1 教科書計議價制度的沿革 …………………………………………………. 35. 表 4-2 84(一)統編本與 85(一)部編本之價格比較表 ………………….…. 37. 表 4-3 教科書計價公式及其說明 …………………………………………………. 38. 表 4-4. 90 至 103 學年度教科書單頁價格 ……………………………………….. 39. 表 4-5 K 文教事業的主要產品 ……………………………………………….…... 47. 表 4-6 K 文教事業和 W 公司、H 公司產品分析 …………………………………. 55. 表 5-1 台灣在兒童雜誌的種類 ……………………………………………….….... 64. 表 5-2 企業資源能力與多角化策略成功之關聯性-幼教產品 …………………... 70. 表 5-3 企業資源能力與多角化策略成功之關聯性-兒童雜誌產品 …………….... 71.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y. Nat. n. al. er. io. sit. 表 5-4 企業資源能力與多角化策略成功之關聯性-教育科技 ……………..…….. Ch. engchi. IX. i n U. v. 76.

(10) 圖. 次. 圖 1-1 研究流程圖 ……………………………………………….…………...….... 5. 圖 2-1 資源基礎理論分析架構 ……………………………………………..….…. 11. 圖 2-2 多角化策略理論分析架構 ……………………………………………..….. 17. 圖 3-1 多角化策略分析架構 ……………………………………………..….……. 26. 圖 4-1 92-119 年各教育階段 1 年級新生人口數變化圖 ………………………... 42. 圖 4-2 各教育階段學生數與推估數 ……………………………………………..... 42. 圖 4-3 K 文教事業的組織架構 …………………………………………….......…. 46. 圖 4-4 K 文教事業國小產品之營業額(不含後勤行政單位分攤之費用).……. 48. 圖 4-5 幼教產品之營業額 …………………………………………………………. 51. 圖 4-6 雜誌產品之營業額 ……………………………………………………..…... 53. 圖 4-7 教育科技公司之營業額 …………………………………………………..... 57. 圖 5-1 K 文教事業多角化策略分析架構 …………………………………………. 62. 圖 5-2 K 文教事業多角化策略分析架構 …………………………………….…... 63. 圖 5-3 幼教產品之營業額走勢圖 …………………………………………………. 69.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y. Nat. 圖 5-5 文教集團多角化策略分析架構 …………………………………………..... 72. n. al. er. sit. 69. io. 圖 5-4 雜誌產品之營業額走勢圖 …………………………………………………. i n U. v. 圖 5-6 教育科軟硬體與國內產業發展之關聯性 …………………………………. Ch. engchi. 圖 5-7 教育科技公司之營業額 ……………………………………………………. X. 73 76.

(11)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教科書是達成教育理想的重要工具,教育機會均等、教育品質、教育效能 都要靠教科書來實現(黃政傑,2005) 。教科書 不只是組織這個社會的知識系統, 也參與創造一個社會所認為合法、真實的知識,協助設立真實性的標準,再創 知識、文化、信念、道德的參照點(Apple & Christian-Smith, 1991) 。 以經營管理的角度觀察教科書的出版與銷售,教科書出版產業是一個整合. 政 治 大 自我學習輔助材料、 (學校)選用決策,以及教材印刷製作、訂購配售、零售服 立. (國家)教育政策、(學術)教育理念、(教師)教材與教學方法設計、(學生). ‧ 國. 學. 務等經營功能的合作性經營系統,同時也是一個涵蓋中下游廠商及營利與非營 利機構的產業系統,其經營管理的複雜度與難度可見一斑,因此不僅需要投入. ‧. 大量不同專長的人力,且因其為高度知識技術密集,所有相關從業人員也需以 相當的時間投入培育專業合作的能力(胡哲生、毛禮興,2005)。. y. Nat. io. sit. 此外,教科書產業運作與一般圖書產業完全不同,例如:教科書及教學支. n. al. er. 持系統的專業設計須藉由有效籌組各領域專家學者團隊進行集體創作,且該創. i n U. v. 作須通過嚴謹而冗長的審查制度,一本教科書從設計到通過審定,通常歷時約. Ch. engchi. 兩年,然後還須於兩個月內完成大量的印製與發行作業,並免費送達全省中小 學指定地點,且無論高山海邊都要同時到達。由此可知,先期投入的成本最快 至少要兩年半才能回收。再者,教科書出版業者投入龐大的相關成本之後,必 須等政府單位完成計價及議價程序後,才能了解可以回收多少,這樣的經營條 件造成出版業者極大的經營成本與沉重的負擔 (張佩琪,2010) 。 學生從小學開始使用教科書,教科書應該是很多人從小到大使用最多、最 長時間的書籍。教科書原本是由國立編譯館統一編訂,經過時代與潮流的洗禮, 民間開放的聲浪大,國家版本逐漸成為落後的指標,的確應該走向開放之路。 教科書開放的主要目的,在於發揮教師專業自主,促進教學的生動活潑,啟發. 1.

(12) 學生多元智慧,培養學生多元能力。 在近十年來,台灣少子化的事實,使市場萎縮甚劇,加上政府對教科書價 格的抑制,原物料價格上漲,教科書業者必須提供大量的教具來服務學校,以 及翻轉教室、數位課堂興起,在紙本教科書研發及生產的經費上,還要再加上 數位內容的開發,這種種的投入都造成教科書業者的營運危機。 本研究將針對台灣 K 文教事業,就其近年來的多角化經營策略以資源基礎 理論觀點來討論其經營成效;應用資源基礎理論分析,探討 K 文教事業本身擁 有的資源基礎有哪些?從其擁有的資源、能力進而分析其在多角化經營上的競 爭優勢。再者,將就其近年重要的多角化投資策略進行討論分析,試圖歸納其. 政 治 大. 成功或失敗的可能因素;並提出未來可能的機會及作法,期盼此探討將對教科. 立. 書出版業有所助益。.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 i n U. v.

(13)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本研究源起於研究者服務於台灣教科書產業 20 年,一直從事與教材相關的產 品開發、設計與生產;回顧自 1994 年,國中小教科書開放政策實施後,原有相繼 投入的原有 14 家業者,至今 2015 年,僅剩下 3 家,且期間完全沒有新的參與者 加入。其經營績效大不如前,如不試圖轉型,嘗試多角化策略經營,最終必定導 致收場的窘境。如何為企業的永續經營而尋求突破,這是本研究要探討的問題。 當企業發展面臨瓶頸時,組織重整、再造或尋求多角化的投資機會,都是企 業主可能選擇的經營策略。但其基礎常常源自於針對外在環境與競爭對手分析的. 治 政 營績效是否會更加有效,此即為本研究的重點。 大 立. 結果,如對於企業本身內部的能力及資源的作更詳盡的了解,多角化投資後的經. ‧ 國. 學. 本研究將以資源基礎理論(Resource-Base Theory;RBT)為主,探討企業多 角化經營的成效,以台灣教科書業者 K 文教事業為例,討論的問題為以下三點:. ‧. 一、 台灣教科書產業的發展過程與演進. y. Nat. 二、台灣總體環境,如政策、少子化等因素對教科書產業經營之影響. n. al. er. io. sit. 三、教科書產業如何運用既有的資源進行多角化策略,成功與失敗因素分析. Ch. engchi. 3. i n U. v.

(14) 第三節 研究步驟與流程 本研究的論述結構,分為以下的六大章節,各章的內容重點整理如下: 第一章 緒論. 說明本研究的相關背景和選擇此研究題目的動機。同時 本章也說明進行此研究時,研究者心中所預設的研究目 的,以及希望尋求解答及尋求解釋的研究問題。.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內容乃是承接緒論中的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就國 內外相關研究文獻,包括: 「資源基礎理論」 、 「多角化策 略經營理論」、「績效衡量理論」等,加以收集、整理與. 治 政 大 的觀點,形成本研究的主要觀點,以作為本研究的研究 立 方法設計,與研究個案分析探討時的理論基礎。 第三章 研究方法. 學. 本研究所選定的研究策略與方法(個案研究法) ,以及如 何規劃研究步驟與工作流程。同時,依照文獻整理與回. ‧. ‧ 國. 歸納,了解前人的研究論點之外,也藉由整理這些文獻. 顧的結果,說明所設計的研究架構與研究構面。接著說. sit. y. Nat. 明研究設計的方式與資料收集,資料分析所使用的方. io. 本章的個案內容,先以時間序列的方式,將重要關鍵事. al. n. 第四章 個案分析. er. 法。在本章的最後,說明可能的研究限制作為結束。. Ch. i n U. v. 件或是活動依序展開,然後再輔以過程中相關的事件及. engchi. 要素對該事件進行重點整理,以呈現該事件或是活動在 公司裡對於研究問題的管理意義。 第五章 研究發現 與討論. 本章內容乃是針對第四章的個案內容以理論來分析。根 據個案實務的內容,與第二章的文獻理論及第三章研究 方法中所設定的研究構面進行整理,並對陳述的個案資 料進行分析與論證。.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本章的內容在於提出本研究的研究結論總結,包括本研 究之發現及其對基礎資源理論於企業多角化經營中的貢 獻,同時提出對未來實務與理論研究的建議。. 4.

(15) 本研究流程簡述如下:. 建立研究目的. 探討相關文獻. 建立研究架構 設立研究主題:多角 化經營的三個事業體. 立. 政 治 大. 學. ‧ 國. 個案公司資料整理與撰寫. Nat. sit. y. ‧. 個案分析與探討 產生研究發現. n. al. 未成功 因素分析. er. io. 成功 因素分析. Ch. engchi. 結論與建議 圖 1-1 研究流程圖. 5. i n U. v.

(16)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6. i n U. v.

(1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資源基礎理論 一、資源基礎理論的定義 資源基礎理論(Resource-Based Theory,簡稱 RBT)最早是由學者 Penrose (1959)提出,他認為一家公司的管理能力、產品市場及不確定性的風險是企業 成長的三項限制。而企業成長障礙來自於外部因素,如 1.資金、人才、好的投資 機會 2.專利權、競爭對手及高進入成本。至於企業內部資源如生產製造、技術、. 政 治 大. 管理等能力,以及產品的優劣也是企業成長的機會或障礙。1984 年 Wernerfelt「企. 立. 業的資源基礎觀點」發表意味著資源基礎論的誕生。. ‧ 國. 學. 資源基礎理論是企業具有不同的有形和無形資源的組合,這些資源可轉變成 獨特的能力;這些獨特的資源與能力是企業持久競爭的優勢。資源基礎理論的基. ‧. 本思想是把企業看成是資源的集合體,將目標集中在資源的特性和戰略要素市場,. sit. y. Nat. 資源在企業間是不可流動且難以複製的;並以此來解釋企業的優勢和相互間的差. io. er. 異。各種不同的企業擁有各不相同的資源,這種異質性決定了企業競爭力的差異。 Aaker(1989)認為企業的資產與能力是市場維持持久性競爭優勢的基本要素,且. n. al. Ch. i n U. v. 具備以下幾種特徵:1.優於競爭者 2.與市場相關 3.具成本優勢 4.具持久性優勢. engchi. 5.與未來相關。企業應發展與維護具有價值及意義的資源,並引導至適切的策略行 為上。. 二、資源基礎理論的內容 資源基礎理論的基本假設在於,資源基礎具有異質性(heterogeneity),一家 公司最主要的資源往往都是來自於內部長期的累積,而非導源於在市場上取得, 換言之,關鍵資源都是無法交易的(Non-tradable) ,也因此具有不可移動(immob ility)、不可替代 (imperfect substitutability)以及不可模仿性(imperfect imitabil ity)的特性。傳統的資源基礎認為要創造無法模仿的資源,一個企業所處社會特. 7.

(18) 殊情境所造成的獨特歷史歷程是一個重要因素(Barney, 1991)。另一方面,資源 的價值亦來自配套組合,相同的資源透過不同的組合方式,會產生不同的價值或 是競爭優勢。在市場環境高變動、高風險與不確定的情況下,企業共同合作的方 式則成為公司組織獲取資源的重要經營策略(Eisenhardt & Schoonhoven, 1996; Das & Teng, 2000;Harrison et al., 2001)。 概括的說,資源基礎觀點著重的是特別的資源如何透過不同的整合配套形式, 產生不同的價值。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內容: (一)企業競爭優勢的資源:特殊的異質性. 政 治 大 的經營決策是指定各種資源的用途,且決策一旦實施就不可還原。因此,在任何 立 一個時間點上,企業都會擁有基於先前資源配置基礎上進行決策後帶來的資源儲. 資源基礎理論認為,各種資源具有多種用途,其中又以資金為最重要。企業. ‧ 國. 學. 備,這種資源儲備將限制、影響企業下一步的決策,即資源的開發過程傾向於降 低企業靈活性。一般說來,企業決策具有以下特點:. ‧. 1.不確定性,即決策者對社會、經濟、產業、技術等外部環境不可能完全清楚,. y. Nat. er. io. sit. 對競爭者的競爭行為、消費者的偏好把握也不可能絕對準確。 2.複雜性,即影響企業外部環境的各種因素的相互作用具有複雜性,競爭者之間. n. al. Ch. i n U. v. 基於對外部環境的不同感受而發生的互相作用具有複雜性。. engchi. 3.組織內部衝突,即決策制定者、執行者、相關利益者在目標上並不一致,各人 都將從最大化自己的效用出發影響決策行為。 這些特點決定了任何決策都具有較大範圍的自由裁量,結果也會各不相同。 因此,經過一段時間的運作,企業擁有的資源將會因為企業複雜的經歷及難於計 數的小決策的作用表現出巨大差異,企業一旦陷入偏差,就可能走入越來越難於 糾正的境地。 資源基礎理論認為企業在資源方面的差異是企業獲利能力不同的重要原因, 也是擁有優勢資源的企業能夠獲取經濟酬金的原因。作為競爭優勢源泉的資源應. 8.

(19) 當具備以下五個條件:1.有價值 2.稀少 3.不能完全被仿製 4.其他資源無法替代 5. 以低於價值的價格為企業所得。真正作為企業的優勢的泉源為以下三個條件: 1. 有價值 2.不能完全被模仿 3.具有自我發展。 (二)企業競爭優勢的持續性:資源的不可模仿性 企業競爭優勢根源於企業的特殊資源,這種特殊資源能夠給企業帶來盈收。 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沒有獲得盈收的企業肯定會模仿優勢企業,其結果則是企 業趨同化,盈收低。因此,企業競爭優勢及獲利狀況說明了優勢企業的特殊資源 肯定能被其他企業模仿。資源基礎理論的研究者們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廣泛的探討, 他們認為至少有三大因素會阻礙了企業之間的互相模仿:. 政 治 大 1.因果關係含糊:企業面臨的環境變化具有不確定性,企業的日常活動具有高度 立 的複雜性,而企業的酬金是企業所有活動的綜合結果,即使是專業的研究人員. ‧ 國. 學. 也很難說出各項活動與企業酬金的關係,劣勢企業更是不知該模仿什麼,不該 模仿什麼。並且,劣勢企業對優勢企業的觀察是有成本的,劣勢企業觀察得越. ‧. 全面、越仔細,觀察成本就越高,劣勢企業即使能通過模仿獲得少量酬金,也. sit. y. Nat. 可能被觀察成本所抵消。. n. al. er. io. 2.路徑依賴性:企業可能因為遠見或者偶然擁有某種資源,占據某種優勢,但這. i n U. v. 種資源或優勢的價值在事前或當時並不被大家所認識,也沒有人去模仿。後來. Ch. engchi. 環境發生變化,形勢日漸明朗,資源或優勢的價值日漸顯露出來,成為企業追 逐的對象。然而,由於時過境遷,其他企業再也不可能獲得那種資源或優勢, 或者再也不可能以那麼低的成本獲得那種資源或優勢,擁有那種資源或優勢的 企業則可穩定地獲得酬金。 3.模仿成本:企業的模仿行為存在成本,主要包括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如果企 業的模仿行為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在這段時間內完全可 能因為環境的變化而使優勢資源喪失價值,使企業的模仿行為毫無意義。在此 狀況下,很多企業選擇放棄模仿。即使模仿時間較短,優勢資源不會喪失價值, 企業的模仿行為也會耗費大量的資金,且資金的消耗量具有不確定性,如果模 仿行為帶來的收益不足於補償成本,企業也不會選擇模仿行為。 9.

(20) (三)特殊資源的獲取與管理 資源基礎理論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指出清楚方向,即培育、獲取能給企業帶來 競爭優勢的特殊資源。由於資源基礎理論還在發展之中,企業決策總是面臨著諸 多不確定性和複雜性,資源基礎理論不可能給企業提供一套獲取特殊資源的具體 操作方法,僅能提供一些方向性的建議。具體來說,企業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發 展企業獨特的優勢資源。 1.組織學習:資源基礎理論的研究人員幾乎毫不例外地把企業特殊的資源指向了 企業的知識和能力,而獲取知識和能力的基本途徑是學習。由於企業的知識和 能力不是每一個員工知識和能力的簡單加總,而是員工知識和能力的有機結合,. 政 治 大. 通過有組織的學習不僅可以提高個人的知識和能力,且可以促進朝向組織的知. 立. 識和能力轉化,使知識和能力聚焦,產生更大的整合力。. ‧ 國. 學. 2.知識管理:知識只有被特定工作崗位上的人掌握才能發揮相應的作用,企業的 知識最終只有通過員工的活動才能體現出來。企業在經營活動中需要不斷地從. ‧. 外界吸收知識,需要不斷地對員工創造的知識進行加工整理,需要將特定的知. sit. y. Nat. 識傳遞給特定工作崗位的人,企業處置知識的效率和速度將影響企業的競爭優. io. al. n. 增強競爭優勢。. er. 勢。因此,企業對知識微觀活動過程進行管理,有助於企業獲取特殊的資源,. Ch. engchi. i n U. v. 3.建立外部網路:對於弱勢企業來說,僅僅依靠自己的力量來發展他們需要的全. 部知識和能力是一件花費大、效果差的事情,通過建立戰略聯盟、知識聯盟來 學習優勢企業的知識和技能則要便捷得多。來自不同公司的員工在一起工作、 學習還可激發員工的創造力,促進知識的創造和能力的培養。 然而在現今全球化的市場環境之下,一個經營多年的企業,即使曾經有輝煌 的經營績效,在經營環境與技術資訊迅速流通的情形之下,無可避免地會面臨產 業內的競爭者陸續增加,產品或是服務日益同質化,既有目標市場的逐漸飽和, 價格競爭激化及利潤率下降的壓力。另一方面,由於科技資訊的迅速流動,產品 或是技術創新的門檻已經大為降低,這意味著創新的手法或是機會也越多元化。 不管是新創公司,或是既有的企業,紛紛使用更新一代的創新與研發的方法,來 10.

(21) 尋找在產品、技術,甚至及營運模式的創新。 經濟學熊彼得(Schumpeter)對於創新,創業精神所下的歷史性註解。他認為, 經濟的成長有賴於創業家帶入「新產品/服務」 、 「新的生產方法」 ,或是其他的創新 來刺激市場的活動。過去的經營成功方程式,並不是企業持續在今天動態的激烈 競爭環境中成功的保證。相反的,知識的創造、維持與擴散被認為是獲得企業競 爭優勢 (core competence)的重要來源,值得研究。. 三、資源基礎理論的分析架構 Grant(1991)認為資源基礎觀點(Resource-Based View)是主張「內部審視」. 政 治 大. (Introspective)的重要性,認為企業內部資源與能力會引導企業經營的方向,成. 立. 為利潤的主要來源。其提出一整合性的架構,以協助企業訂定策略。他認為一個. ‧ 國. 學. 資源基礎觀點的策略形成,最重要的一定要先了解及釐清企業本身的資源、能力、 競爭優勢,以及與企業獲利的關係,然後找出其獨特的資源能力及維持持久競爭. ‧. 力的機制,再利用企業資源能力的策略,辨識資源的缺口,平衡新的與既有的資. 略. n. al. 策. er. io. 4.選擇一個目標,將公司資源及 能力作最佳發揮的策略 3.評估資源與能力所產生的效 益及潛力 -是否具備持久性競爭優勢 -資源能力的回饋報酬是否有 專屬性. sit. y. Nat. 源,再發展未來策略方向,即所謂動態資源調適。如圖 2-1 所示:. Ch. engchi. i n U. v. 競爭優勢. 2.辨識企業與競爭者的能力 -有何能力比競爭者更有效率 -評估自身能力的資源投入與 複雜度. 能. 力. 1.了解及釐清企業本身的資源 -企業有哪些優勢、劣勢 -了解資源更佳的發揮及利用. 資. 源. 5.辨識資源的缺口 -平衡新與既有的資源, 發展及投入策略方向. 圖 2-1 資源基礎理論分析架構 資料來源:Grant ,R.M. (1991), The resource-Based Theor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Implication for Strategy Formulation,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PP.115. 11.

(22) 吳思華(1994)將資源分為資產與能力兩部分,並提出策略性資源的定義: 認為凡是造成競爭優勢,並使競爭者無法輕易模仿的有形或無形資產,或是在企 業的策略作為上,有極為重要的地位者均稱之,如下表 2-1 所示說明: 表2-1 策略性資源的內涵 實體資產. 土地廠房、機器設備. 金融資產. 現金、有價證券. 無形資產. 品牌/商譽、智慧財產權(商標、專利、著作權、已登記註冊 的設計)、執照、契約/正式網路、資料庫等. 個人能力. 專業技術能力 管理能力 人際網路. 學. 組織文化 組織記憶與學習. ‧ 國. ‧. 資料來源:吳思華《策略九說》. Nat. y. 組織能力. 政 治 大 業務運作能力 立 技術創新與商品化能力. io. sit. 能 力. n. al. er. 資 產. 有形資產. Ch. engchi. 12. i n U. v.

(23) 第二節 多角化經營 「多角化策略」已經是全球企業的執行長們共同的、首要的經營課題。很多 企業經營者對於自己所領導的公司,是否具備創新的能力來面對「多角化策略改 變」感到重要及憂心。憂心於自己公司如何能比其競爭者更快地因應種種外在經 營環境的變動?如何能更快地抓住機會,推出創新的產品與服務?如何能實施流 程的改善來降低經營成本,提高經營效率與產品品質?如何能以多角化的策略投 資的經營模式,創新地來建構或是組合公司內部與外部的知識與資源來創造新的 價值呢?面對這個變動的環境,企業內部擁有的知識即資源,但是如何轉化內部 的知識成為銷售的利器,相信是所有經營者關心的議題。. 政 治 大. 立. 一、多角化之定義. ‧ 國. 學. 多角化(diversification),是經營兩種以上的行業,但通常因衡量的單位不同 而有不同的定義。Rumett(1974)定義多角化為進入新的產品的市場活動,即企. ‧. 業進入另一個新行業、新的產業、新的產品線或市場,也就是多角化是企業的一. sit. y. Nat. 種動態擴張。整體來說,多角化應該是一種進入新市場與新產品的成長策略。本. io. al. er. 研究將有關多角化定義的文獻,整理表達如下:. n. (一)以產業組織之經濟面而言. Ch. engchi. i n U. v. 1.即以產業或市場的擴充,做為企業經營多角化的延伸。 2.Ansoff(1957,1962),以新產品進入新市場做為進行企業多角化之活動。 3.Gort(1962),在不同的市場推出各種不同的產品,而這兩種產品的交叉彈性極 低,則可視為將其銷售至個別不同之市場。 4.Berry(1971),認為企業多角化是指所存在有經營活動的產業數目。 (二)以企業之政策面而言 即是指以企業體做為多角化擴充延伸的單位。Chandler(1962)認為,經營很 久的企業如果想要繼續成長,則要看其延伸到不同事業領域的程度與態度。 13.

(24) (三)以多角化之目的、方向與方式而言: Gort (1962)認為多角化是企業在各市場產出多樣性的概念,即企業增加市 場中的產品種類;Chandler (1962)則認為是企業發展新產品的策略行為;另外 Ansoff (1965)定義為並非只是多元化,而是以新產品進入新市場,強調企業「進 入」的動作,而不單只對狀態做描述。Booz. Allen & Hamilton(1985),多角化 是一種追求成長的手段。並認為以利用投資、新開發和多角化的方式(外購或內 部發展),來降低經營風險的活動。 Romanujam 和 Varadarajan(1989),在以上的多位學者對多角化所做的研究 觀點之後,提出了較為綜合的看法,認為「企業多角化就是企業透過由內部發展. 政 治 大. 或併購的活動涉入新的事業領域,並導引其在組織結構、行政系統或管理程序上. 立. 的變革」。這兩位學者所提出的看法更加的具體。. ‧ 國. 學. 二、企業多角化之動機. ‧. 企業多角化之發展必有其動機,而本研究係以集團企業之多角化成長策略為. sit. y. Nat. 研究之範圍,因此針對集團企業多角化之動機部分,提出學者對這項研究的看法:. io. 動機,可以區分為綜效動機及財務動機兩類:. n. al. (一)綜效動機. Ch. engchi. er. 根據 Amit & Livnat(1988)的觀點,綜合歷年來各學派的研究,企業多角化的. i n U. v. 1.為考慮購料、生產、行銷等活動的經濟規模(Economic of Scale)與經濟範疇 (Economic of Scope)。 2.以相關多角化提高市場占有率,鞏固競爭優勢。 3.為提供消費者完整的產品線。 4.使產品之間相互支援,以掠奪式定價(Predatory Pricing)提升獲利率。 (二)財務動機 1.分散企業經營的風險。 2.運用各種財務方法增加投資報酬率。 14.

(25) 以上述的資料來看,企業的多角化經營是面對環境變化所產生的一種因應對 策,如不多角化,企業將面臨生存之危機。而各種不同的動機,也影響到企業對 於進入新事業領域之選擇。因為各種新事業與原事業資源之結合,必定會產生不 同的利益和效果,而這些利益與效果,也正是滿足多角化動機的主因。. 三、多角化策略的類型 Hill 與 Hoskisson(1987)指出企業的獲利,可以透過不同多角化之方向,實 現其不同的經濟效益。包括: (一)垂直整合(Vertical Integration). 政 治 大 企業的經營範圍,將價值鏈中上游或中下游相關的活動納入。經由對上游供 立 應商或下游通路控制的增加,以此活動之整合來降低市場交易的成本,而使經濟. ‧ 國. 學. 效益增加。. ‧. (二)水平整合(Horizontal Integration). y. Nat. 企業進入和原有事業相關的新事業。透過相關事業共同生產和共享資源,來. al. n. (三)複合式多角化(Conglomerate Diversification). Ch. engchi. er. io. sit. 達到範疇經濟的效果。. i n U. v. 企業進入的新事業與原有事業相關性較小,經由這項新事業之結合,來實現 該企業在財務上的效益。Ansoff(1965)認為企業成長方式,可透過市場與產品的 開發達成,若同時涉及市場與產品的擴大及開發,此為多角化(下表 2-1)。 表 2-2 產品-市場擴張矩陣 現有產品. 新 產 品. 現有需求. 市場滲透 (Market Penetration). 產品延伸 (Product Development). 未來需求. 市場開發 (Market Development). 多 角 化 (Diversification). 15.

(26) :以現有的產品面對現有的顧客,以其目前的產 1.市場滲透(Market Penetration) 品市場組合為發展焦點,力求增大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採取市場滲透的策略, 藉由促銷或是提升服務品質等方式來說服消費者改用不同品牌的產品,或是說 服消費者改變使用習慣、增加購買量。 2.市場開發(Market Development):提供現有產品開拓新市場,企業必須在不同 的市場上找到具有相同產品需求的使用者顧客,其中往往產品定位和銷售方法 會有所調整,但產品本身的核心技術則不必改變。 :推出新產品給現有顧客,採取產品延伸的策 3.產品延伸(Product Development) 略,利用現有的顧客關係來借力使力。通常是以擴大現有產品的深度和廣度,. 政 治 大. 推出新一代或是相關的產品給現有的顧客,提高該廠商在消費者荷包中的占有. 立. 率。. ‧ 國. 學. :提供新產品給新市場,此處由於企業的既有專業知識 4.多角化(Diversification) 能力可能派不上用場,因此是最冒險的多角化策略。其中成功的企業多半能在. ‧. 銷售、通路或產品技術等 know-how 上取得某種綜效(Synergy) ,否則多角化的. sit. y. Nat. 失敗機率很高。. n. al. er. io. 5.市場鞏固(Consolidation):以現有的市場和產品為基礎,以鞏固市場份額為目. i n U. v. 的,採用產品差異化戰略來加強客戶忠誠度。同時,當市場份額總體有所下降. Ch. engchi. 時,縮小規模和縮減部門成為不可避免的應對措施。通常,市場鞏固(Consoli dation)在矩陣中與市場滲透(Market Penetration)同在一格。 Ansoff(1988)依上述新產品、新市場的觀點將多角化分類:. 1.水平多角化:公司增加與原來產品線不相關的新產品,來吸引現有的顧客。 2.集中式多角化:指企業在現有的產品的產品線上,增加具有共通技術或市場的 新產品。 3.複合式多角化:公司增加與現有技術、產品和市場毫無關連的新產品,來吸引 新的顧客群。. 16.

(27) 由以上資料,原有企業的主體與多角化的新事業之間的關係,可以組合成多 角化策略的類型,隨著營運之興衰,或是依照時代及科產業、科技之進步,企業 必須隨時整合與調適,以追求企業的永續經營及盈收成長。. 四、多角化策略分析架構 Amit & Livnat(1988)針對多角化策略經營的觀點,著重在既有資源能力的 延伸、新能力的建構、產品線擴充或以併購方式。即企業既有資源與能力延伸+新 資源能力的建構=企業考慮多角化經營策略之方向,其分析架構如下圖 2-2:. 立. 多角化經 營的策略. 學. ‧ 國. ‧. 新資源能力 的建構. sit. io. n. al. er. Nat. 圖 2-2 多角化策略理論分析架構. y. 既有資源能力. 政 治 大. 既有資源 能力的延伸. Ch. engchi. 17. i n U. v. 企業經營 的 績 效.

(28) 第三節 企業經營績效 一、何謂經營績效 經營績效是指企業評估及控制企業整體營運效能的指標。榮泰生(2002)經 營績效是指企業在整體營運中的產出與投入比和各個目標達成的程度,以及滿足 營運過程中每個參與人員所達到的滿意程度。蕭丞顯(2001)經營績效是指企業 在整體營運過程中,評估預設目標達成與經營成果滿意程度的衡量結果。林勝雄 (2004)綜合以上不同的定義,簡單而言,經營績效就是對組織目標達成程度的 一種衡量。. 二、經營績效的衡量.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關於經營績效之衡量方式,一般可分為客觀性的經營績效衡量與主觀性經營 績效的衡量。在過去大都是以客觀性的財務性指標為經營績效的衡量標準。Woo. ‧. &Willard (1986)曾提出 14 種績效指標(投資報酬率、銷售額報酬率、銷售額、 現金流量/投資、市場佔有率、產品品質、新產品活動、直接成本、產品之研究與. y. Nat. sit. ,並對 發展、ROI、ROA、ROS、現金流量/投資百分比變化、及其相對市場地位). er. io. 其做分析,結果認為在衡量經營績效時較常採用之績效指標分別為:獲利率、銷. al. n. v i n Ch 營績效的衡量提出了較完整的架構,認為經營績效可由三個構面來衡量: engchi U. 售額、市場占有率及投資報酬率四種。Venktraman & Ramanujam(1986)對於經. (一)財務性績效(Financial Performance) 常用的指標如營業額成長率、獲利率及資產報酬率等。 (二)事業績效(Business Performance) 也就是財務績效加上營運績效,如市場佔有率、產品品質、附加價值率等非 財務性指標。 (三)組織效能(Organization Effectiveness), 它是最為廣泛的績效範圍,除了上述兩者之外,尚包括如員工士氣、各種利 18.

(29) 害關係人(Stakeholders)的目標滿足程度在內等。而在以主觀性財務指標做為經 營績效的衡量有郭俊男(2002)利用與競爭者比較之銷售成長情形、投資報酬率、 營業額成長率等指標,要填答人以主觀的直覺去與競爭者作比較。而陳南州(199 、孫逸民(1999)、巫祥洪(2001)等研究者,在其競爭策略與績效關係之實證 5) 研究中,以客觀性之財務指標做為經營績效的衡量,例如:股東權益報酬率、純 益率、銷售成長率、資產報酬率等。根據 Dess & Robinson(1984) 、Venktraman 、Knight(2000)對於經營績效所做之衡量,他們認為在衡量 &Ramanujam(1986) 經營績效,無論是在信度與效度上,用主觀的方式或客觀的方式去衡量經營績效, 其實是沒有差別的。Dess & Robinson(1984)的實證研究中建議當以客觀性的方. 政 治 大. 式來衡量經營績效時,若資料不容易取得,可以改採用主觀的方式來做為經營績 效的衡量。.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9. i n U. v.

(30) 第四節 國中小教科書產業發展過程與演進 一、國中小教科書產業定義 教科書是發展學校教育制度的主要橋樑,也是師生間傳授知識與學習的輔助 工具,它不僅關係著老師的教學方式,同時也左右了學生的學習形態,其影響非 常深遠。教科書本身是一項文化的產物。何謂教科書,藍順德(2003)認為狹義 的定義是指專門為學校教學所出版的書籍,大多按照學校、學科等類別編製;廣 義而言,包括以書本為形式的其他教學媒介,如教師自編教材、地圖、歷史原始 資料、各類參考書籍等。. 政 治 大. 黃嘉雄(2000)認為教科書在我國學校教育中,扮演著心臟的角色,它是文. 立. 化和經濟的產品,更是政治的、經濟的政策。同時,它是教育過程中的重要材料,. ‧ 國. 學. 深深影響教與學的內容;也是經濟活動裡令人矚目的產品,牽涉了龐大的市場利 益;它更是政治價值傳輸的核心管道,銘刻了權力分配與社會控制的痕跡。. ‧. 以下針對老師、學生、家長及學校、國家、社會文化四個部分,闡述教科書. al. n. 對 教. 師. 象. Ch. 特. engchi. 1. 實現教育目標. er. io. 表 2-3 教科書的特性. sit. y. Nat. 的特性,如下表 2-3:. i v性 n U. 2. 教學教材的依據 3. 教學的工具 4. 節省教師的負擔 5. 彌補教師的能力 6. 統整、協調的功能 7. 學習評量的依據 8. 教學有連貫性 9. 教科書是師生對話的橋樑 學. 生. 1. 學生間溝通互動活動的來源 2. 學生學習的重要資源. 20.

(31) 3. 激發學生興趣 4. 在預定時間內能有效的學習 5. 節省學生負擔 6. 最經濟、最方便的知識來源 家. 1. 給予家長安全感. 長. 2. 減輕家長經濟負擔 1. 實現國家教育目標. 學校、國家、社會文化. 2. 學校制度的維護 3. 維持社會安定 4. 型塑下一代的知識與文化 5. 國家意識型態及社會價值觀的塑造. 政 治 大 立資料來源:黃嘉雄(2000). ‧ 國. 學. 教科書包含了哪些主、副相關的產品呢?. 教科書是教師教學活動的主要媒介,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來源,它負有傳. ‧. 遞知識與社會價值的任務,在內容編輯上要符合理想的教育思想,配合社會時代. sit. y. Nat. 的發展,更須適應學生不同成長及知識學習的需要,因此在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 io. er. 的地位。然而在教學現場及學生的學習歷程中,除了教科書,還包含習作、學習 單、教學指引、教學活動、教具、數位媒體、實驗、補充材料和延伸閱讀等,這. n. al. Ch. i n U. 些伴隨著教科書主體的產物,形成了教科書的產業。. engchi. v. 二、教科書的發展過程與演進 要談教科書,一定要談教科書的開放歷程及審查制度。自 1968 年實施九年國 民義務教育迄今,國民中小學教科書政策也變化多次,大致可分為「統編制」 、 「統 編審定併行制」、「審定制」等三個階段,茲簡要說明如下。 (一)統編制(1968-1989) 九年國民教育實施後(1968 年) ,國民中小學教科書由當時的國立編譯館(今 已改隸為國家教育研究院)負責編撰內容及印行,實施統一供應全台中小學教材. 21.

(32) 之政策;此外,當時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自 1972 年起併同進行國小課程教 材研究,以實驗、試用再全面推廣使用課程教材。 (二)統編審定併行制(1989-2000) 1987 年政府宣布解除戒嚴,為因應社會多元化、教育自由化及落實課程改革, 教育部自 78 學年度起,開放國中藝能學科(音樂、美術、體育、工藝、家政、童 軍) ,以及活動科目(輔導活動)教科書,由民間出版業者參與編輯,經送國立編 譯館審查通過後發行(審定制)方可上市出版。79 學年度開放國中選修科目教科 書、80 學年度開放國小藝能學科、活動科目教科書為審定本。進入較大的轉變及 開放是 85 學年度起國小教科書逐年全面開放為審定制,這將國語、數學、自然、. 政 治 大. 社會、道德與健康等重點學科一併開放,是台灣教育史上的一大進步。開放原則. 立. 為:. ‧ 國. 學. 1.開放初期基於教科書品質無虞、供應無缺、書價平準考量,國立編譯館仍繼續 編輯國語、數學、社會、自然、道德與健康等五科教科書,與民間審定本併行. ‧. 發售,惟其所編輯之教科書亦須送教育部審查。. y. Nat. n. al. Ch. er. io. 德與健康、音樂、體育、美勞、輔導活動等九科。. sit. 2.民間編輯送審之教科書,包括新課程標準規定之國語、數學、社會、自然、道. i n U. v. 3.由教育部聘請教育學者、學科專家及教師組成各科教科書審查委員會負責審查,. engchi. 行政業務則委請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協助辦理,以避免國立編譯館既編 又審之質疑。 在國中部分,1994 年教育部修正公布《國民中學課程標準》 ,預定自 87 學年 度起逐年全面實施,教科書編審作業沿舊制,即與聯考有關之科目仍由國立編譯 館統一編輯,藝能、活動及選修科目則為審定本(藍順德,2002)。 (三)全面開放民編之審定制(2000-2005) 90 學年度九年一貫課程正式於國小一年級實施,91 學年度自二、四、七年級 (國中一年級)開始逐年實施。配合九年一貫課程施行,教育部依據《國民教育. 22.

(33) 法》第 8 條之 2 規定「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之教科圖書,由教育部審定」,於 200 ,規定中小學教科書全面開放 0 年發布「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教科圖書審定辦法」 由民間出版業者編輯自由競爭, 「統編本」不復存在,國立編譯館僅接受教育部委 託辦理教科書審定行政業務。 (四)部編本民編本併行之審定制(2005-迄今) 教科書全面開放民編後,所衍生教科書漲價及品質疑慮等問題備受各界關注。 ;教育 2002 年立法院審查教育部預算,附帶決議「建議教育部恢復統編本教科書」 部決定自 94 學年度起恢復部編本,編輯國中小數學及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教科書; 另為維持編審分隸原則,由教育研究院籌備處負責編印,經國立編譯館審定後公 開發行。. 政 治 大. 立. ‧ 國. 學. 三、教科書出版社的變遷. 教科書產業自民國 78 年開放藝能科教科書讓民間編輯、出版,但台灣是一個. ‧. 重視考試成績的地區,藝能科受重視的程度比學科(國語、數學、自然、社會). sit. y. Nat. 來說相對的低。因此教科書開放初期無法吸引較大型且具傳統的出版社加入民編. io. er. 教科書的行列。直至民國 85 年國小學科教科書開放,各家具實力的出版業者陸續 加入民編教科書出版。教科書雖然開放,但教科書政策一直未能穩定,相關配套. n. al. Ch. i n U. v. 措施且戰且走,加上教改失利及業者競爭,致使得產業成員變動頗鉅。. engchi. 民國 85 年國小學科開放時,參與民編教科書的出版業者達 14 家,不過台灣 教科書市場規模小,加上教科書具有市場寡占特性,不利多家業者同時生存,在 經過一年的市場競爭後,便有業者退出或與其他業者合併。到了民國 89 年,民編 教科書業者只剩七家。到了民國 90 年開始實施九年一貫新課程,雖有新的業者- 光復書局加入,但當時以出版參考書知名的新學友書局,因無法取得維持其經營 所需的基本經濟規模市場占有率而退出市場,而取得部編本代理權的明台書局, 則是隨著部編本逐步退出市場。 光復書局雖以後起之秀的姿態加入教科書市場,但在投入鉅額的教科書開發 費用後,也因未能占有一定的市場量,在無法維持的狀況下,黯然退出。以小牛 23.

(34) 頓雜誌起家,出版小學自然領域的牛頓出版社,因教科書事業無法對企業有所增 益,且經營學校市場需要大量的業務人員,還要開發符合學校使用的教具成本甚 高,因此在權衡下於 2010 年退出教科書市場。至目前為止,台灣教科書市場僅剩 三家業者在經營。台灣的小學教科書開放至今,從 14 家到僅存三家出版社,原來 許多出版社以為除了教科書可發行外,還有參考書等延伸產品的大餅可發揮。但 在投入後才發現要進入市場的門檻甚高,教材內容必須找學者、專家、現場教師 來編寫,要有架構、理論、實務,內容不斷與時俱進,研發及編寫的成本高。業 務人員售後服務及辦理教師研習課程也需要發展新主題,再加上印刷、發行、物 流、運送、尊重著作權等要素,已非過去全數利用政府資源來編輯、發行的狀況。. 政 治 大 府以國家資源編寫之觀點來計算價格非常不合理。三家教科書同業的產品,其市 立. 台灣少子化嚴重,教科書市場較為封閉,在所有物價都上揚,但書價卻被政. ‧ 國. 學. 場使用率約為三分天下,在微利的狀況下,只有衝高使用率,讓已投入成本創造 高的銷售量,從其當中再獲得盈收。唯投入在市場經營的成本甚高,也就侵蝕了. ‧. 自身公司的利潤。. y. Nat. 教科書兼具教育和商品的特質,要編輯及出版教科書,業者的本質就必須在. io. sit. 各方面很嚴謹,否則內容如有偏頗,未顧及意識形態,或是錯誤引述,都會引起. n. al. er. 使用者的譁然與公審。然而,教育事業是百年樹人的良心事業,並非慈善事業,. i n U. v. 需要有一定的利潤來經營全台的學校,出版社要聘任優秀人才,精進教材內容,. Ch. engchi. 服務學校,做好發行物流,業者競爭激烈,各家出版社要永續發展是一個很重要 的課題。. 24.

(3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主要是應用基礎資源理論來探討企業多角化策略的經營成效。 現今企業在討論企業轉型或多角化經營策略時,往往企業結構與企業競爭的 觀點,重點放在外在環境及外在競爭對手的分析,然後分析企業本身的優劣勢, 以擬訂企業的策略。例如採用 1960 年至今仍不斷引用的 SWOT 分析、廣為分析實. 政 治 大 分析企業本身內部所擁有的能力,以及企業所擁有的資源尚不夠深入。 立. 務上有效的 BCG 模型,以及強調競爭優勢的波特五力分析。在這些理論當中,對. ‧ 國. 學. 為求對個案公司的多角化經營成效有深入之探討,本研究透過基礎資源理論 來分析企業現有能力及資源,進一步了解到企業具有哪些競爭優勢。當企業組織. ‧. 採取轉型或多角化經營策略時,在規畫新事業之前如果能夠對自身的各方面能力. Nat. sit. y. 更加了解透徹,相較於與競爭同業有何特出之處,或是在自我的核心能耐中加以. n. al. er. io. 延伸,知己知彼,在多角化的經營之路上必定可以更加順利。這些多角化的經營. i n U. v. 成效可以從企業獲利能力(營收或獲利)的變化來加以判斷。. Ch. engchi. Amit & Livnat(1988)的觀點,著重在既有資源能力的延伸、新資源能力的 建構、產品線擴充或以併購方式。本研究即參考 Amit & Livnat (1988)多角化策 略經營觀點及 Grant (1991)的資源基礎觀點作為本研究之研究架構,其分析架 構如下圖 3-1 所示:. 25.

(36) 圖 3-1 多角化策略分析架構.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6. i n U. v.

(37) 第二節 研究變數 承上章節所述,本研究是以探討台灣教科書產業的發展與演進為起點,在發 展與演進的過程中擁有哪些能力?且當這些企業考慮多角化經營策略時,如何在 既有資源能力上去做延伸,或是發展出新的能力。利用多角化策略分析理論探討 企業多角化經營略上的成功是具備了哪些資源能力及做了哪些現有能力的延伸? 或是企業建構哪些新能力?反之,企業無法在多角化經營策略成功,是因為缺乏 哪些資源或能力所造成、或是缺乏在現有能力延伸以及新能力擴展。然而這些資 源及能力也將隨著不同的企業組織、不同的內外在環境及執行程度會產生不同程 度的成效。.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本研究將取台灣小學教科書產業為個案,探討企業爲了因應環境變化,運用 多角化經營策略試圖創造新藍海;但企業多角化策略經營的成敗往往取決於企業. ‧. 內部的資源及能力(個人及組織;包括各種執行力,例如:研發、採購、製造及. sit. y. Nat. 售後服務等) ,最後再檢視企業經過多角化策略決策前後經營績效的變化;本論文. io. al. n. 數如表 3-1 所示:. er. 將以經營績效(營收或獲利)做為判定企業多角化經營成功與否,其相關研究變. Ch. engchi. 表 3-1 研究變數. 項 目. 變數內容 有形資產. 資 源 能 力. 無形資產 組織能力 個人能力. 多角化 策 略 企 業 績 效. 相關多角化 非相關多角化 營 獲. 收 利. 變. i n U 數. v. 定. 義. 實體資產:辦公大樓、倉儲、機器設備、e 化系統 可流通之金融性資產:現金 智慧財產:品牌、商譽、著作權 圖文資料庫 研發力、採購力、生產力、行銷力 關鍵個人、團隊 市場滲透、市場開發、產品延伸、市場鞏固相關產業 水平整合,達到範疇經濟效果 非市場滲透、市場開發、產品延伸、市場鞏固相關產 業水平整合之策略投資 銷貨收入 利潤 27.

(38)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第三節 研究方法 Yin(1994)提出五項社會科學領域之主要研究策略,如下表 3-2: 表 3-2 社會科學領域之研究策略 研究策略. 研究問題的形式. 實驗研究法. 如何、為何(為什麼) 何人,何處 為何,有多少 何人,何處 為何,有多少. 調查研究法 檔案記錄分析 研究法. 立. 是否需要在行為 的事件上操控 是. 是否需要著重在 當時的事件上 是. 否. 否. 政 治 否大. 是/否. 否. 否. 個案研究法. 如何、為何(為什麼). 否. 否. ‧ 國. 如何、為何(為什麼). 學. 歷史研究法. 本研究主要採個案研究法。個案研究是屬於一種實徵探索(Empirical Inquiry) ,. ‧. 以真實生活背景下所發生的現象為依據;Andrews(1951)認為個案乃對真實狀況. Nat. sit. y. 的一種描述。個案研究依其目標雖可細加分類,但就一般情形而論,很多個案研. n. al. er. io. 究都涉及描述性、探索性及解釋性目標;Yin(2005)提到個案研究是一種設計的. i n U. v. 邏輯開始,個案研究法的目標旨在了解接受研究單位重複生活發生的生活事項,. Ch. engchi. 或該事項的重要部分,進行深入的探究與分析以解釋現況,或描述探索足以影響 變遷及成長諸因素的互動情形,屬於縱貫式的研究路徑,採用某期間的發展現象。 (王文科,1999) 研究者身處教科書產業 20 年,適逢教科書從統編版到開放民間出版、發行的 時期。這期間歷經幾次課程綱要的修改,以及看到許多業者退出市場,目前小學 教科書出版社僅存三家,三家同業彼此之間有些異同,有兩家的產品向上至高中 階段,有自家印刷廠,且為家族企業。研究者由於身處 K 文教事業 20 年,故以 K 文教事業為例,探討教科書產業在考慮多角化經營策略下轉戰其他教育產業之案 28.

(39) 例,並以基礎資源理論為中間變數分析探討,為何同樣是企業集團多角化經營策 略,有的可以成功,但有些需要多年才能發光,或是短時期內即以失敗收場。這 其中除隱含了外在環境因素的影響外,很多企業經營者往往都忽略了審視企業內 部所擁有的資源及企業能力,因此造成不同的經營績效。.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9. i n U. v.

(40) 第四節 研究對象及資料蒐集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台灣教科書產業 K 文教事業為例,探討該企業的三個多角化經營策 略所發展之新事業體所得到的結果,最後以經營績效結果衡量其成敗;其中兩個 可以替集團及股東帶來獲利,一個則在四年內停止營業活動;本研究將以企業多 角化經營策略為主變數,以資源基礎為中間變數來分析多角化策略的成效。 此三個案例研究者皆有所參與,因此對細節了解清楚。雖然後續因企業再度. 政 治 大. 面臨轉型及增進營運效益而進行組織之分合,然對整體的發展了解程度頗深。以. 立. 個案研究法來進行研究,期盼此分析能帶給業界些許省思。. ‧ 國. 學. 二、蒐集資料方式. ‧. sit. y. Nat. 本研究以個案公司的初級資料為研究基礎,透過個案公司關鍵成員的訪談再. io. al. n. 考價值。. er. 進一步了解,並由企業內部所提供之財報數字作為依據。期望能使本論文更具參. Ch. engchi. i n U. v. 關於訪談的成員,主要是選擇當前及過去曾在該個案中重要幹部及資深的人 員,以能對整體事物的發展能具體陳述、分析其案例能否成功的要素,並能進一 步歸納其中運用到企業的資源基礎的部分。. 30.

(41) 第五節 研究限制 本研究採個案研究法,針對一個企業集團以不同多角化經營策略,所產生的 不同績效做探討。由於研究方法論,以及受限於有限的時間與資源之下所彙集的 資料素材,面臨以下幾項困難與研究的限制: 一、在文獻中,研究者只採用相關研究者及公司公開資訊的結果加以運用,同時 參考國外學者的相關理論。文獻恐有不足,故而本研究有其適切性,與無法 涵蓋全貌之可能。 二、本研究主要資料的取得來源,乃以內部能公開的資料為主。相關資料可能受. 政 治 大. 到個人觀點影響,或是屬於營業機密,或是公司內部的敏感資訊,使事實描. 立. 述的部分在完整性上略有瑕疵。可能造成影響推論結果的周延性。. ‧ 國. 學. 三、本研究係選擇以質性分析的方式進行研究,難免會因為挾帶個人主觀認知判 斷,而影響了推論結果,產生推論上的偏差或是誤解。. ‧. 四、本研究之主題與問題,在理論上就所整理「資源基礎」理論、「多角化經營」. y. Nat. sit. 範疇,與所選定的三大研究構面做探討。難免在深入性、完整性、與嚴謹程. n. al. er. io. 度上有所欠缺。然而,本研究對於「企業資源基礎」 、 「企業多角化經營策略」. i n U. v. 與實證個案之彙整研究,仍然具備相當之學術與實務價值。. Ch. engchi. 31.

(4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32. i n U. v.

(43) 第四章 個案分析 第一節 台灣教科書產業特性 黃嘉雄(2002)提到美國學者 Eloise O. Warming 1982 年的著作,將教科書 描寫為是「支配性的教室資源」,最高可決定該學科 80﹪的課程內容(Tanner, 19 。教科書對於台灣國民中小學教師、學生和家長的支配性,遠甚於美國,教科 88) 書在現實教育過程中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然而,教科書產業包含了哪些與一般 圖書所不同的特性:. 一、必須依據課程綱要編寫. 立. 政 治 大. 教科書的編寫不同於一般出版品,須以教育部所頒布的「課程綱要」 、依循各. ‧ 國. 學. 年段「能力指標」編寫,因此綱要公告的內容及時間,將會影響教科書之編寫作. ‧. 業進度。教科書內容不僅要有嚴謹的知識結構,客觀的角度,重視性別平等、愛 護生態、動物、台灣本土的文化,也要具有國際觀,內容必須正確無誤,因此需. Nat. sit. y. 要一個編寫團隊,是一個集體共議的智慧結晶。民編業者編輯完成的教科書在發. n. al. er. io. 行上市之前,還要通過國家教育研究院的審查,取得執照後始能行銷到學校。. 二、受政府政策影響. Ch. engchi. i n U. v. 教科書原本是教育民眾知識及思想的媒介,承載著國家民族的歷史背景發展 而來,在台灣光復後,其產業的活動深受政府政策的影響至今。教科書開放的期 程、課程大綱、課本內容的審查、價格的訂定、採擇的方式,均須經教育主管部 門的核可,整個產業運作的過程及發展,受到政府政策的規範之影響甚大。. 三、產業門檻高 教科書產業有著高成本、高競爭門檻的特性,使得編輯完成一本教科書,需 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及資源。教科書的研發、編寫及審查工作到發行上市,須經歷 一個繁複的嚴謹流程,從研發到發行上市,須花費一年半至兩年的時間,所投入 33.

(44) 的成本也會是兩年後才能回收。 教科書不像其他商品,可以廣為鋪貨,如未能取得一定的市場占有率,因其 有周期性,加上兩年改版一次,一旦改版,其附屬於週邊的產品必須一併修改, 庫存書就無法使用,只能當廢紙賤賣。基與此,業者如無法獲利,短時間內就會 選擇退出市場,否則這是一種長期的投資與損耗。. 四、零合市場 教科書市場有一個極為重要的特性,便是教科書市場是個零合市場。例如一 個年級有 300 名學生的學校,如沒有選用到某出版社的版本,這個訂單今年失去. 政 治 大. 了,只能等明年再來,而且一失去教科書訂單,連帶的連參考書的營收也沒了。. 立. 每個學生每學期每個領域就只用一本教科書,學生數及課本總量就這麼多,當甲. ‧ 國. 學. 公司取走一個學校的訂單,市場就少 了一個客戶,無法彌補。越大型的學校失去, 可能一二十所小學校都補救不回業績,所以教科書業者為了生存,只得一個學校. ‧. 一個學校爭取。教科書的市場量是固定,教科書的價格合理,要達到可以生存的. y. Nat. 基本占有率可以比較低,相對的,價格越不合理,要達到可以生存的基本占有率. er. io. sit. 便要越高。(許牧民,2007). 教科書於民國九十一年全國聯合計議價之前,因價格尚屬理想,即使占有率. n. al. Ch. i n U. v. 偏低,小型出版社還是得以生存,市場競爭也不像現在如此激烈。但九十一年實. engchi. 施教科書全國聯合計議價,價格被調降幾達 40﹪後,教科書業者須達一定程度的 市場占有率才能損益兩平,要有獲利,占有率需得更高才行。. 五、具高道德標準的競爭市場 一般人對教育事業的印象似乎與公益事業的概念有一定的連結。教科書於開 放後雖也屬市場競爭的商品,但無法如一般商品以純然的商業競爭的行銷手法來 從事。教科書所承載的教育使命及公益形象,更使社會大眾會以較高的道德標準 來看待,若教科書業者須顧及社會觀感,不能一昧以商業手法來求取市場占有率, 社會大眾也將以較嚴苛的態度予以批判。 34.

參考文獻

Outline

相關文件

Estimated resident population by age and sex in statistical local areas, New South Wales, June 1990 (No. Canberra, Australian Capital

We would like to point out that unlike the pure potential case considered in [RW19], here,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bulk decay of ˜u, we also need the boundary decay of ∇u due to

substance) is matter that has distinct properties and a composition that does not vary from sample

Courtesy: Ned Wright’s Cosmology Page Burles, Nolette & Turner, 1999?. Total Mass Density

Continue to serve as statements of curriculum intentions setting out more precisely student achievement as a result of the curriculum.

This thesis mainly focuses on how Master Shandao’s ideology develops in Jap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hree Minds (the utterly sincere mind, the profound mind, and the

ix If more than one computer room is opened, please add up the opening hours for each room per week. duties may include planning of IT infrastructure, procurement of

Boston: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Harvard University.. The Nature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