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互動式電子白板應用於提升國小五年級學生英語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互動式電子白板應用於提升國小五年級學生英語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

Copied!
14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顏佩如 博士  .  . 互動式電子白板應用於提升國小五年級 學生英語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                . 研究生:余威杰 撰 中華民國 103 年 3 月  .  .

(2) 謝辭 隨著論文的完稿付梓,看著自己在教專學程兩年來的成果,喜怒哀樂是必經 的過程,甜美豐收是完美的結束。回顧行動研究期間,往返台中與南投過程中, 雖然奔波,卻也給我滿滿的收穫與樂趣,感謝參與研究校方的校長、主任、英語 老師、級任老師的大力配合及指導,這些日子與你們教學相長的美好因緣,我將 永誌在心。此外,教學時,台下那26位可愛質樸的孩子們,讓我深信教學這志業, 是值得我堅持與努力的。這些日子以來,感謝陪在我身邊的人,因為有這些人, 我的論文才得以結成豐碩的果實。 本論文得以順利完成,首要感謝指導教授顏佩如老師,從論文題目的擬定、 資料蒐集、內容撰寫,老師總是以無比的耐心予以指導;感謝口試委員張淑芳教 授及李懿芳教授,對於論文的細心批閱,精湛的建議及意見,甚為感激。此外, 更要感謝教專學程、英語教學課程授課老師的用心教導,您們對於教育的堅持與 信念,不時讓我對於教育有不同的體悟,更對未來投身教職有更大的信心與動 力。 接著,我想感謝這一年多來,一起共同學習、奮戰的教專同學,謝謝吉娜、 馬德琳在論文撰寫階段,共同在團討室挑燈夜戰的每個夜晚;也謝謝研究搭檔怡 陵在論文撰寫、計畫、口試階段的協助;更感謝教專學程阿賢師的安排,讓我在 第三家族,在這可愛、溫馨家人的陪伴及共同學習中,帶給我很多的收穫及樂趣, 心存感激,能有你們。最後,要感謝這幾年來一直不斷給予我鼓勵的海綿、大衛 及阿達,進入教專學習的兩年來,每次放假時,有你們的陪伴及說說笑笑,總能 讓我心中壓力大大宣洩一番,每每與你們相聚後,都能再度充滿能量,繼續面對 挑戰,有你們真好。 最後,我要感謝一路來不斷支持我的家人,謝謝爸爸、媽媽、姐姐,一路上 的支持與溫暖後盾,沒有你們,我想我不會那麼幸福! 威杰 謹誌 2014.05 .  . I  .

(3)  . II  .

(4)  . 互動式電子白板應用於提升國小五年級學生 英語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互動式電子白板(interactive whiteboard, IWB)應用於提升 國小五年級學童英語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之效益,並剖析研究者在運用互動式電 子白板於英語教學中的反省和成長。本研究方法採用行動研究法,研究時程為期 四個月(2013 年 9 月至 2013 年 12 月) ,研究對象為 26 位國小五年級學生接受共 計 41 節之互動式電子白板英語教學課程,主要教學依據「何嘉仁出版社」 (Give Me Five 5)教材為主,並運用 JECTOR 互動式電子白板進行教學活動。本研究 以「英語學習動機問卷」為評量學生學習動機之工具,利用統計軟體 SPSS 20 分 析量表,將前測與後測結果進行相依樣本 t 檢定,另外透過教室觀察、教學省思 札記、半結構訪談等紀錄資料,以了解互動式電子白板提升英語學習動機成效; 另外,學生的學習成就則以全校性定期評量進行分析。 研究者進行三個循環行動方案後,研究結果顯示: 一、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提升五年級低、中、高成就學童英語學習動機。 二、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微幅提升低成就組學生英語學習成就。 三、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明顯提升中成就組學生學習成就。   四、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對高成就組學生學習成就影響不大。 關鍵詞: 互動式電子白板、學習動機、學習成就 . III  .

(5)  . IV  .

(6)  . An Action Study on Applying the Interactive Whiteboard to Promote English Learning Effects of the Fifth-grade Students in an Elementary School Adviser : Yen, Pey-Ru Graduate student : Yu, Wei-Chieh.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action research project was designed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applying the Interactive Whiteboard (IWB) to promot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achievement as well as the resear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difficulties of implementation. The study is an action research and the research period was four months from September to December in 2013, a total of 41 courses. The subjects were 26 fifth-grade students in an elementary school. The main teaching material was based on Hess (Give Me Five 5) and the use of the JECTOR Interactive Whiteboard for teaching activities. The researcher evaluated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Survey Questionnaire”. The collected data was analyzed by the statistical software SPSS version 20. Data from pre-test and post-test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paired samples t-test. Also, the researcher evaluated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through classroom observation notes, teaching reflection journals,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and other research instruments.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 on school regularly assessment was also showed by quantitative data analyses. After conducting three cycles of action research, the conclusions of the study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 1. Applying the IWB in English teaching can promote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of V  .

(7)  . the fifth-grade students with low, middle and high achievement. 2. Applying the IWB in English teaching can slightly enhance English learning achievement of the students with low achievement. 3. Applying the IWB in English teaching can enhance English learning achievement of the students with middle achievement. 4. Applying the IWB in English teaching didn’t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English learning achievement of the students with high achievement.. Keywords: Interactive Whiteboard,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achievement. VI  .

(8)  .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 第一節 研究問題的背景與緣起. ...1 .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4 .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 第一節 互動式電子白板於英語教學之學理探討. ...9 . 第二節 互動式電子白板與英語學習動機之相關學理探討. .18 . 第三節 互動式電子白板與英語學習成就之相關學理探討. .28 . 第四節 互動式電子白板應用於英語教學相關之研究. .32 .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7 . 第一節 研究設計. .37 . 第二節 研究流程與實施程序. .38 . 第三節 教學方案設計. .42 . 第四節 研究場域、對象及研究參與者. .49 . 第五節 研究工具. .52 . 第六節 資料蒐集與處理. .54 . 第七節 研究倫理. .57 VII  .

(9)  . 第八節 研究信效度. .57 .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59 . 第一節 第一循環行動方案計畫與省思. .59 . 第二節 第二循環行動方案計畫與省思. .68 . 第三節 第三循環行動方案計畫與省思. .74 . 第四節 學生英語學習成效分析. .87 .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9 . 第一節 研究結論. .99 .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02 . 第三節 自我成長與省思. ...105 . 參考文獻. ....106 . 附錄. 118 . 附錄一 學習動機量表使用授權書……………………………..118 . 附錄二 家長通知書及同意書…………………………………..119 附錄三 英語學習動機問卷……………………………………..120 附錄四 互動式電子白板英語教學主題教案示例……………..122 附錄五 學生接受互動式電子白板英語教學前訪談大綱……..127 附錄六 學生接受互動式電子白板英語教學前訪談紀錄示例..128 附錄七 學生接受互動式電子白板英語教學後訪談大綱……..129 . VIII  .

(10)  . 附錄八 學生接受互動式電子白板英語教學後訪談紀錄示例..130 附錄九 教師教學省思札記一覽表……………………………..131 附錄十 教師教學省思札記示例………………………………..133 . . . . . IX  .

(11)  . X  .

(12)  . 表次 表 3-3-1 行動研究上課時間表………………………………………43 表 3-3-2. 何嘉仁 Give Me Five 5 教材分析…………………………43 . 表 3-5-1 英語學習動機量表信效度分析摘要表……………………53 表 3-6-1. 資料編號方式與原始資料對應表…………………………56 . 表 4-1-1 第一循環教學流程示例……………………………………62 表 4-1-2 第一循環教學發現之問題省思與解決方式………………67 表 4-2-1 第二循環行動研究改善計畫………………………………68 表 4-2-2 第二循環教學流程示例及修正部份………………………69 表 4-2-3 第二循環教學發現之問題省思與解決方式………………73 表 4-3-1 第三循環行動研究改善計畫………………………………74 表 4-3-2 第三循環教學流程示例及修正部份………………………74 表 4-3-3 教師教學觀察檢核表—「課程內容」統計結果…………80 表 4-3-4 教師教學觀察檢核表—「師生互動」統計結果…………82 表 4-3-5 教師教學觀察檢核表—「學生的學習反應」統計結果…84 表 4-3-6 教師教學觀察檢核表—「教學效果」統計結果…………86 表 4-4-1 「英語學習動機問卷」之相依樣本t檢定分析……………88 表 4-4-2. 低成就組學生動機問卷前後測之Wilcoxon檢定…………88. 表 4-4-3. 中成就組學生動機問卷前後測之Wilcoxon檢定…………89. XI  .

(13)  . 表 4-4-4. 高成就組學生動機問卷前後測之Wilcoxon檢定…………90. 表 4-4-5 快樂國小五年級第一學期三次段考評量平均成績表……91 表 4-4-6 低成就組學生段考評量表現………………………………92 表 4-4-7 中成就組學生段考評量表現………………………………94 表 4-4-8 高成就組學生段考評量表現………………………………95 表 4-4-9 低、中、高成就組學生段考平均成績表現…………………96 . . . . XII  .

(14)  . 圖次 圖 2-1-1 互動式電子白板系統架構及運作原理圖. 10 . 圖 2-1-2 多媒體認知學習理論. 16 . 圖 3-1-1 行動研究螺旋模式. 38 . 圖 3-2-1 研究流程….. 40 . 圖 3-3-1 互動式功能鍵………………………………………………46 圖 3-3-2 使用遮罩貼紙功能…………………………………………46 圖 3-3-3 遮罩貼紙進行單字教學……………………………………47 圖 3-3-4 不同筆觸書寫功能功能……………………………………47 圖 3-3-5 拖曳重組功能………………………………………………47 圖 3-3-6 互動式遊戲功能……………………………………………48 圖 3-3-7 書寫功能. ………………………………………………48 . 圖 3-3-8 擦拭功能. ………………………………………………48 . 圖 3-4-1 E 化教室座位暨 IWB 設備位置. ...50. 圖 3-8-1 本研究三角檢證圖…………………………………………58 圖 4-4-1 低成就組學生段考評量表現………………………………93 圖 4-4-2 中成就組學生段考評量表現………………………………94 圖 4-4-3 高成就組學生段考評量表現………………………………96 圖 4-4-4 低、中、高成就組學生段考平均成績表現………………97. XIII  .

(15)  .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為應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於國小英語教學,研究者透過教學行動研究以 了解應用互動式電子白板的英語教學活動對提升國小英語學習成效之影響。本章 共分為四節,第一節為研究問題的背景與緣起,第二節為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三 節為名詞釋義,第四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以下分別論述。 . 第一節 研究問題的背景與緣起 配合政府國際化的政策,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政府正大力推動各個階段的 英語教育,加上社會各界的殷切期盼,英語教學遂規劃九十四學年度起提前至國 小三年級開始實施。此外,教育部於 1997 年提出為期十年「資訊教育基礎建設 計畫」 ,使中小學資訊設備、網路設施、教師素質、教學資源等各方面基礎充實。 2003 年開始正式實施的九年一貫課程,將資訊教育列入六大議題之一,進而為 確立國家資訊教育政策未來走向,教育部同年亦提出「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 塑造「資訊隨手得、主動樂學習;合作創新意,知識伴終生」的整體願景。為建 置更完善的 e 化學習環境,教育部於 2008 年「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中提及 增加一般教室的資訊科技設備,包括單槍投影機、無線網路、電子白板、可攜式 電腦及可寫式電腦等資訊設備,期望四年後,教師及學生均能從資訊科技中得到 裨益,教室亦能提供師生均等的數位機會(教育部,2008) 。教學環境 e 化已成 現今教育改革的新趨勢,為 推 動 教 學 e 化 , 教 育 部 與 國 科 會 已 於 九 十 六 學 年 起 擴 大 推 動「 資 訊 融 入 教 學( ICT)計 畫 」,全 面 補 助 十 五 個 縣 市、上 百 所 國 中 小 , 正 式 引 進 互 動 式 電 子 白 板 於教學現場。 隨著高度 e 化的知識經濟時代來臨,傳統的黑板與講述教學方式已不能滿 足現代教育「多元」之需求(教育部,2009) 。 「電子白板」或稱「互動式電子白 板」 (Interactive Whiteboard,簡稱 IWB)是資訊科技融入教育的新科技產品,應 用於教室教學中,可以用來改善教學環境與教學方法。相較於傳統的黑板,互動 式電子白板是一種更具功能性及展示性的展示工具及學習平台,除了整合教學資 1  .

(16)  . 源的功能外,操作者(泛指學習者或教師)能更有效率地演示學習內容及記錄學 習過程的相關訊息,而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將能有更多的參與性及互動機會,成 為師生互動學習的平台(陳惠邦,2006)。 教學 e 化明顯成為一種國際趨勢,英、美、歐盟、日等國已將互動式電子 白板應用於教學上,英國目前有 98%以上的中學及 100%的小學擁有至少一套 以上的互動式電子白板,美國的「國家教育科技計畫」(NETP, 1996),歐盟所提 出的「數位歐洲:全民共享的資訊社會」計畫(Communication on a Commission Initiative for the special European of Lisbon, 2000),日本文部省於 1999 年以「資 訊化教育立國」,為「日本千禧年大計畫」打地基,新加坡推出「教育科技資訊 總藍圖」 ,芬蘭推動「資訊社會五年國家策略計畫」 。在國內,教育部自九十六學 年度,以「建置 E 化學習環境示範點」計畫來遴選各縣市部分學校試辦電子白 板 e 化教學,經費重點補助試辦學校進行試驗與評估,彙整試辦學校實驗結果 並逐步推展到全國中小學。在九十八學年度教育部擴大補助全國 25 縣市建置國 民中小學「多功能 e 化專科教室」暨「多功能 e 化數位教室」 ,其中多功能 e 化 專科教室規定要購買互動性電子白板以及相關硬體軟體設施,並且舉辦互動性電 子白板教學觀摩會(教育部資訊網,2008)。 國外研究文獻指出應用電子白板對提高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成就方面 有顯著效果(Gregorio & Sobel-Lojeski, 2010);此外,尚有研究探討互動式電子白 板應用於教學的歷程,於課程與教學法的概念及師生互動方面所帶來的影響。於 國內近年來的研究指出,互動式電子白板能結合傳統教學習慣與多媒體,在教學 領域上,語文、數學、自然、社會領域等均有應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教學的例子(周 佩潔,2012;林淑雯,2012;徐連政,2012;黃意評,2012)。互動式電子白板 應用優勢在於交互功能強、資源庫容量大、兼容性大等(王建華,2012) 。此外, 從 Krashen 的理論中得知,情意因素對語言的學習,有兩方面的影響:一是適 當的情意狀況,較容易參與交談,可以得到更多的輸入;二是語言輸入教材必須 有趣,可降低學生學習的阻隔,使學生在情境中學會語言(陳奕萍、廖珮勳,2005) 。 2  .

(17)  . 英國學者 Somekh(2007)指出,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老師認為其對學生的成績 評定和學習效果均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力,也肯定互動式電子白板在教學上的助益, 例如能滿足多元教學方式的需求、提昇學生的注意力及學習積極度、提高老師的 效率等,均佐證互動式電子白板在教學上扮演的重要角色。 對英語老師而言,近年來受到電腦資訊的影響,多媒體的運用,雖然運用科 技產品於教室教學中,但仍只是一種教學工具,而非主導教學設計的因素,其目 的是協助教學順暢並創造教學效率。科技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個人化的教導,運用 智慧軟體對學習者提供強大的診斷式的支援,幫助他們克服錯誤與誤解(陳明德, 2012)。在大量互動式電子白板導入各領域教學的趨勢下,教學現場英語教師如 何將自己的教學專業、現場的觀察,透過實際的教學設計,妥善運用互動式電子 白板在互動教學上的優勢,透過教學活動引發學生學習動機、興趣,提昇學生的 學習成效。傳統的英語教學容易流於單調並缺乏互動的教學模式,也造成學生對 於英語學習無法產生更高的動機及興趣。 南投縣自辦理 98 年度的「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投資—資訊服務業擴大公 共建設」方案後,積極推動資訊融入教學,在有限的經費下全縣學校配置電子白 板,鼓勵教師大量運用電子媒體教學,廣受家長好評,不僅改變學生的學習型態, 也帶動教師教學模式的更新,結合資訊科技與學習理論,建構高互動的學習環境。 而互動式電子白板就是在教室空間內,藉由投影機、電腦與電子白板三者的連結, 將數位檔案及其他相關軟體投射到電子白板螢幕上使用。此外,具有立即的互動 性、接近原來的書寫方式、教師更不用躲在螢幕後面操控電腦當「藏鏡人」、更 能立即掌握學習狀況,因此成為教學的新寵兒。 不同以往研究多針對都會區學生進行研究,研究者所從事教學的學校,位處 南投地區,該地區的學生相對都會型學校的學生,較缺乏額外英語學習的機會, 英語相關資源設備也較不完善,造成學生學習動機低落因而影響其學習成就,研 究者欲透過現有的互動式電子白板設備,研編課程內容,將課程內容搭配相關圖 文及影音連結,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預期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與參與活動的動機, 3  .

(18)  . 使學生的英語學習更上一層樓,希望能幫助該學校兒童在學習上找到自己的道路, 並協助這些孩子獲得更適切的教育資源。最後,希望藉由此研究,增長自身互動 式電子白板教學的相關知能,並省思自身英語課程的設計與教學。 .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從自身國小英語教學經驗,有感於學生英語學習成效存在著嚴重的「雙峰現 象」,甚者,越高年級的班級,該現象越是明顯。此外,孩子接受反覆制式化的 英語教學之後,部份學生也逐漸對於課程感到反感或壓力,甚至學習興趣及動機 逐漸變得低落。因此,在進行英語教學時,如何提升學生學習動機及維持學習動 機,是教學者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面對學生迥異的學習狀況,教師如何運用適切的教學媒介、擬定教學計畫、 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提振學習興趣、改變語言學習態度,實在刻不容緩。因此, 設計出同時吸引英語程度較佳與程度低落學生的課程,對於大部分的國小英語教 師來說,是極大的挑戰。 近年來,教育部大力推動資訊融入教學,培育教師應用資訊科技教學的知能。 然而,我們卻也發現許多相關研習及推廣課程,多集中於如何應用資訊軟體;當 然,教師是需要具有如何設計與製作教材的能力,但我們卻忽略資訊科技融入教 學的關鍵,就是如何運用資訊科技與教學方法及策略相結合,提高教學與學習成 效(沈中偉、黃國禎,2012)。 研究者於自身教學經驗,深刻體會南投地區,文化刺激薄弱,學生英語學習 動機及機會明顯低於都會區的學生,身為英語老師看見學生的學習狀況漸漸轉為 消極或是意興闌珊,是我們不樂見的,因此如何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及興趣才是 教學首要任務。因此,研究者欲藉由互動式電子白板的應用優勢:交互功能強、 資源庫容量大、兼容性大、快速使用所需教學資源等,設計單元課程內容搭配適 合的互動活動,提高師生課堂的互動,誘發學生探究與思考的主動性,來提升學 生參與課程的動機,改善學生學習英語的雙峰現象。這才是資訊融入教學的宗旨. 4  .

(19)  . 所在。 基於以上動機,本研究有下面四項主要目的: 一、探討互動式電子白板於國小英語教學之相關學理及論述。 二、探究互動式電子白板對國小五年級低、中、高成就學童英語學習動機及學習 成效之影響。 三、應用行動研究提升國小五年級低、中、高成就學童英語學習動機及學習成就。 四、根據以上結果提出理論與實務建議。 . 第三節 名詞釋義 一、互動式電子白板 本研究所指的互動式電子白板(Interactive Whiteboard)是指利用實體互動 式電子白板,搭配所附的軟體將教材數位化,運用版本教學電子書進行互動式電 子白板融入英語教學。互動式電子白板不只是一個大型的數位化教具,可以展示 以往掛圖無法展示的真實情境圖片,且能同時呈現各種寫實情境及音效。此外, 應用互動式電子白板相關軟體,課前可以規劃教學內容、網路資源,教師能妥善 運用教學時間,便有足夠時間讓學生上臺習寫、使用電子白板應答軟硬體進行鼓 勵性的遊戲問答、形成性評量等活動。 . 二、學習成效 本研究欲探究互動式電子白板於英語學習之成效,因此將學習成效聚焦於探 討學生於接受應用互動式電子白板的英語教學後,在學習動機及學習成就兩方面 是否有所改變及提升。 . (一)學習動機 本研究的英語學習動機(learning motivation)是指應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於教 學激發學生學習英語興趣及積極參與英語學習活動的情況。亦即學生在學習英語 時所表現出來的學習慾望。研究者透過研究對象在「英語學習動機量表」上的作 5  .

(20)  . 答情況了解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於英語教學前後,其學習英語的動機情況。因此, 本研究中是以「英語學習動機量表」上所測得的分數做為評量的依據,「英語學 習動機量表」乃採張育綾(2008)之「英語學習動機量表」,該量表使用李克特 五點評定量表的方式,包含價值、期望及情感等三個分量表,其中價值成分包含 「內在目標導向」、「外在目標導向」及「工作價值」;學習動機的期望部份包 含「學習的自我效能」、「學習的控制信念」及「期望成功」;而動機的情感成 分則包含「測試焦慮」。其中「測試焦慮」為反向題,其餘皆為正向題。量表的 總分愈高,表示該受試者學習動機愈高;反之,則表示學習動機愈低。此外,並 深入分析低、中、高不同程度學生在接受互動式電子白板英語教學後英語學習動 機的變化。 . (二)學習成就 本研究中所謂「英語學習成就」(learning achievement)是指研究對象在接 受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於英語教學後在學期中三次「英語段考」的測驗結果,以 描述性統計分析全班的段考測驗結果,了解全班英語學習成就的表現,並深入分 析低、中、高成就學生在全校段考測驗的表現,以了解不同程度學生在接受互動 式電子白板英語教學後英語學習成就的變化。 .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ㄧ、研究範圍 本研究配合學校課程,以何嘉仁英語課本與互動式光碟為主,搭配互動式電 子白板軟體工具,輔以多媒體,並設計學習活動內容,此處互動式電子白板不應 用於遠距教學,因此排除遠距教學之學習效果。此次研究對象為南投縣快樂國小 (化名)五年級學童,總共有二十六名學童,在進入五年級前這二十六位學童已 有兩年正式學習英語的經驗,所以對於英語有一定程度的概念。本研究將進行為 期十五週的研究活動,共四十一節的教學課程。 6  .

(21)  . 二、研究限制 本研究的研究方法採課程行動研究,是研究者自己針對教學經驗,發展互動 式電子白板英語教學方案,研究對象為南投縣快樂國小學生,樣本欠缺代表性, 無法推論到其他學校或地區。此外,學校內所進行校園美語日活動以及學生於課 後參與英語補習課程是本研究無法排除之因素。 研究者本身身為研究者、課程設計者、授課者,包辦所有觀察、訪談、自我 省思等工作,研究過程容易受研究者本身教學能力、設計理念、及其他個人因素 所影響,因此研究者將廣泛蒐集資料並將資料進行多方比對,以期能使研究客觀 準確。 . 7  .

(22)  . 8  .

(23)  .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探討互動式電子白板對國小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之影 響。本章就互動式電子白板於英語教學之學理探討、英語學習動機、英語學習成 就及互動式電子白板應用於英語教學相關之研究等四方面進行探究,作為本行動 研究方案的理論基礎,以下分別敘述之。 . 第一節 互動式電子白板於英語教學之學理探討 科學技術或產品的應用,在教育上被稱為工學(technology),早期人類就已經 運用工學原理來提升教學效能,例如紙筆和書本的使用。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 教育工學的發展重點也隨之變化。近年來,電影、教學機、電視、電腦已普遍出 現在教育現場,因此使用媒體的學習功能與技術是大家重視的課題也被積極的研 究(李咏吟、單文經,1997) 。高度 e 化的知識經濟時代來臨,傳統的黑板與講 述教學方式已不能滿足現代教育「多元」之需求(教育部,2009)。互動式電子 白板於1991年引入,並逐漸運用於資訊融入教學上,成為一項重要教學媒介,它 結合了新科技、軟體以及網際網路,取代了傳統的黑板及投影機。本節將對互動 式電子白板之定義、優點及限制及融入教學理論分別予以探討。. ㄧ、互動式電子白板定義 互動式電子白板(Interactive Whiteboard)又稱為電子白板,是一個大型的觸控 式螢幕,同時具備傳統白板、單槍投影螢幕、與電子複印白板(electronic copy board) 等功能,經由連結電腦、投影機而運作。互動式電子白板原是商業會議的設備之 一,後來才被引進用於教育現場(DiGregorio & Sobel-Lojeski, 2010)。此外,互動 式電子白板又可分為虛擬互動式電子白板及實體互動式電子白板。 虛擬互動式電子白板是藉由藍芽傳輸的無線手寫板搭配電子白板軟體組合 而成,無實體虛擬面板,可任意於牆面、布幕或白板,並在投影畫面(影像)上 直接書寫及操作電腦。 9  .

(24)  . 實體互動式電子白板即平常所稱之互動式電子白板,是透過電腦周邊界面來 連接投影機和電腦的一種裝置,同時利用投影機將電腦上的內容投影到電子白板 的螢幕上,便能呈現照片、影片等多媒體教學內容,透過觸控筆或是手指,還可 像傳統的黑板一樣即時書寫文字及手繪圖形,扮演著白板與電腦的雙重角色,促 進了白板與電腦之間雙向互動。教師在電子白板上的書寫內容可以存成數位化資 料,且可以直接在白板上操作各種應用軟體,使教學更便利。 圖 2-1-1 互動式電子白板系統架構及運作原理圖 資料來源:陳惠邦(2006)。互動式白板導入教室教學的現況與思考。. 二、互動式電子白板優點及限制 教育部於2009年補助全國中小學教室E化教學設備,建置了專科教室內的互 動式電子白板設備,也啟動了數位學習的新時代。資訊科技已逐漸改變了教師授 課及學生學習的方式,師生透過電腦、網路學習各種知識,也因為科技的各種便 利性讓學習變得更多元,因此,師生們若能善用此設備,發揮其最大的教與學功 能,引導學生結合利用電腦網路自主學習,培養學生帶得走的能力。互 動 式 電 子白板在教室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彙整相關優點如下(網奕資訊,. 10  .

(25)  . 2013): . ( 一 ) 多功能教學展示工具 老師可以在白板上執行各種應用軟體,完美呈現軟體之重要性;藉由各式色 彩工具列,於白板上老師及學生可隨時選擇適合的白板筆顏色和粗細,或用不同 顏色的螢光筆呈現文字、數字、線條。 . ( 二 ) 提升教學效果 延續老師邊講解、邊書寫的授課習慣,讓數位化內容得以具體呈現。 . (三)提供多元的學習型態 觸覺型學習者可以直接接觸白板或在白板上標記;聽覺型學習者透過白板討 論;視覺型學習者可以看到白板操作的變化。 . (四)符合所有年齡層的學生使用 電子白板在校園中普及後,無論是最年輕的學生或研究所的學生都極受歡 迎。 . (五)實行建構式教學最佳的工具 電子白板的易用特性,可以讓老師和學生充分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 (六)乾淨、健康、環保、又具有吸引力的教學工具 老師和學生都不必忍受隨處飄揚的粉筆灰,教室可以隨時保持最乾淨、衛生 的狀態。 . (七)其他週邊設備的最佳介面 可顯示數位相機拍攝的照片或影片,並隨時標記或點出重點,並且能隨時紀 錄上課內容,學生可以獲得完整的紀錄內容檔案。 雖然在教學上,互動式電子白板帶來極大的方便性,也能改善傳統教學不方 便之處,但在使用上仍有其限制,茲分析如下(江心怡,2012): . 11  .

(26)  . 1.硬體設備方面 互動式電子白板需與電腦、單槍投影機正常連接才能進行教學功能,如果遇 到停電或斷電,造成教學中斷;此外,如果某項機件故障或是產生問題,便會影 響學生的學習活動,也考驗了教學現場教師的臨場反應。 2.成本售價昂貴 目前我國學校使用的互動式電子白板價錢不斐,且需搭配單槍投影機及電腦 設備才能正常運作,於資金考量上,要達到班班有互動式電子白板有一定的難度。 即便有人因應電子白板之高造價而研發出Wiimote等電子白板替代方案,但在使 用上有定位裝設的難度,不易普及於各班。 3.教學視線影響 電子白板的操作影像來自於單槍投影機的投影,若有阻礙物遮蔽,以及教室 光線的明亮程度,則容易對觀看視野及操作受到影響。 4.教師使用態度 一項新科技的使用,需要過渡期,除了現場教師的使用知能外,教師的態度、 意願、想法、教學方法,才是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現場的首要關鍵,並非一味的引 入電子白板硬體設備,但教學卻毫無精進,因此互動式電子白板引入學校教室應 從課程與教學的改變開始,針對學生學習內容及活動來進行,並配合學習目標設 計,若未能符合,電子白板終將淪為「大型電動玩具」。 . 三、互動式電白板應用於教學之相關理論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理論基礎涵括了訊息處理理論、雙碼主義及多媒體認知 學習論等學習理論外,另也涉及相關傳播方面的理論。這些理論基礎奠定了資訊 科技融入教學之學理依據,也鞏固資訊科技於教學現場之地位。本研究所運用之 互動式電子白板雖具有不少幫助學習的正面效益,但若要將其應用於英語教學則 需要相關之理論基礎才能發揮良好的功效。以下茲就與本研究相關之學理作一概 述: . 12  .

(27)  . (一)訊息處理理論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 訊息處理理論將人類的學習歷程分為三個階段: (1)訊息的輸入與接受、 (2) 訊息的組織與轉換; (3)訊息的記憶和保留。至於人類記憶結構則分為: (1)感 官收錄 (Sensory Register),指個體由感覺器官感應到外界刺激時所引起的短暫記 憶;(2)短期記憶 (Short-term Memory),指的是感官收錄後再經注意而在時間 上延續到20秒以內的記憶。 (3)長期記憶 (Long-term Memory),代表長久不忘的 永久記憶。人類處理訊息或記憶的歷程又可分為三個階段:編碼(Encoding)、儲 存(Storage)和提取(Retrieval)。在多感官的學習環境中,學習者與視覺、聽覺性訊 息互動的歷程,包含了訊息的接收、處理、編碼、提取等,我們可從訊息處理模 式來檢視。從感官收錄的階段開始,學習者與螢幕中影音、圖像進行互動,多屬 於刺激導向式的接收,無意義的或程度超出學習者所能接收範圍的訊息,則會在 學習者瀏覽後被自動的濾除。因此,有意義的訊息會被學習者作進一步的處理, 送到短期記憶區。此外,由於短期記憶區的容量有限,因此在教材的設計上,需 考慮到學習者的特性,包括教材內容的範圍與其年齡的記憶量等,才會有好的刺 激接受性。而訊息進入短期記憶區後,在運作記憶中,會與舊經驗做連結,也就 是說,學習者在接收電腦多媒體教材的視覺、聽覺訊息後,會不斷提取相關的經 驗,而這些經驗包含了語言化與非語言化的經驗,並幫助學習者詮釋外來刺激所 要傳達的概念,之後再加以有組織的編碼,以將訊息送入長期記憶區(張文菁, 2006)。 因此,知識獲得乃透過既有的認知結構為基礎,進入實驗態性的建構,並非 被動的接受過程。教師在教學時應留意短期記憶訊息的輸入量與停留時間,更要 注意短期記憶進入長期記憶後,幫助學生進行資訊的編碼與組織,以賦予意義成 為知識(沈中徫、黃國禎,2012)。教師可藉由資訊科技的特性,透過多媒體的 呈現並整合影像、聲音、文字等多重編碼訊息,在過程中提升學生的理解,幫助 學生更有效的編碼(張春興,1996)。 . 13  .

(28)  . (二)雙碼理論 (Dual-Coding Theory, DCT) Paivio (1990) 提出雙碼理論,以認知觀點支持「圖像」對學習的重要性。Paivio 指出個體的記憶主要包括兩個符號系統,一為語言性系統(Verbal System),一為 非語言性系統(Non-Verbal System)。當感官接收到文字訊息時,這些文字訊息將 經由文字編碼歷程(verbal encoding process)在運作記憶(working memory)中轉換 文字系統的心智表徵,此過程為建立文字表徵連結;當感覺器官接收到視覺訊息 時,這些視覺訊息將經由視訊編碼歷程(visual encoding process)在運作記憶中轉 換為視覺系統的心智表徵,此過程為建立視覺表徵連結;而參照連結(referential connection)則是將兩種呈現的訊息連結在一起。若透過語言系統與非語言系統來 將訊息編碼,相較於以單獨的語言系統或單獨的非語言系統的編碼更容易被儲存 於記憶中。而其中非語言系統所涵蓋之「意象碼」(Image Code),乃指一切靜態 與動態的視覺性訊息。由於圖像可提供另一種編碼的途徑,學習者經由文字及圖 像性刺激,資料於記憶中可以進行多方面的聯結,當相關訊息愈多,記憶就愈為 深刻,對於往後之記憶提取較為有利。而電腦圖像除了能夠以靜態的方式讓學習 者自由地瀏覽接收文字與圖像訊息,且能以動態的方式讓學習者透過圖像所提供 之互動情境,加強對訊息之記憶(楊維軒,2012)。 . (三)表徵系統論(Systems of Representation Theory) Bruner(1964)將人類對其環境中周遭事物,經知覺而將外在物體與事件轉換 為內在心理事件的過程,稱為認知表徵。意指人類經由認知表徵的過程獲得知識。 Bruner 將認知表徵的發展,分為(1)動作表徵(enactive representation),(2)形 象表徵(iconic representation),(3)符號表徵(symbolic representation)三個階段。 Bruner 解釋學習歷程時,認為三種表徵系統是平行且並存的,非相互取代,各表 徵方式均有其獨特性。每一階段的發展須以前一階段的發展為基礎,強調個體認 知能力與內涵結構化的發展,而非階段的明確劃分。教師教學的最重要任務是配 合學生身心發展,教學生如何思維,如何從求知活動中發現原則,從而整理統合、 14  .

(29)  . 組織成屬於自己的知識經驗,因此主張教學時由實際的、具體的經驗,到圖像描 述的經驗,再到象徵性、文字的描述,這種依序的學習經驗最可能成功,並指出 若將學習內容組成具結構性的學習情境,也就是在知識構成的基本架構中包含著 某些彼此相關聯的概念,則學生就容易理解、不易遺忘、並能產生正向學習遷移 與執簡御繁的能力。此外,Bruner 亦稱這套理論不僅限於兒童,它同時適用於各 種學習者(張春興、林清山,1973)。 資訊科技的魅力在於能將文字、聲音、影像及圖片整合並融入於課程中,幫 助教師及學生進行最具體的操作認知練習;甚者,可做不同層次的表達、組織、 探索等統整教學,英語的學習歷程包含抽象的符號學習與實際運用的生活會話, 如教學者能掌握、配合學生身心發展,善加運用科技,設計符合具體到圖像描述, 再到象徵性描述之學習歷程,增加學習記憶,教學者在面對不同背景和程度的學 生時,必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黃珮玲,2007)。 . (四)多媒體認知學習理論 (Cognitive Theory of Multimedia Learning) 美國學者 Mayer(2001)依據三種假設:(1)人類擁有文字及圖像兩種不同訊 息處理管道, (2)每一管道皆有處理元素上的限制, (3)進行學習時乃試著將語 文表徵及圖像表徵間建立鏈結。因此提出多媒體認知學習理論(Cognitive Theory of Multimedia Learning, CTML),用來探討人類進行多媒體學習時,多媒體設計 與學習成效的關係(吳瑞源,2006)。該理論認為在接受訊息的過程中,主要分 成兩個處理訊息的單位,藉由訊息的傳遞幫助學習工作的達成,學習者從文字與 圖片學習的學習效果比單獨的文字學習效果好,當兩者一起呈現時,學習者才有 機會建構語文及圖像的心智模式以及建構之間的關連。此外,因兩種運作記憶都 有容量的限制,若能利用多媒體系統設計出輔助學習者善用運作記憶,並進行選 擇、組織、整合等處理歷程,將有效地提升學習效果(蔡嘉景,2009)。. 15  .

(30)  . 圖 2-1-2 多媒體認知學習理論(Clark & Mayer, 2008). (五)電子白板之互動模式理論 互動式電子白板之焦點與特色為其互動性,而互動性是多媒體輔助教學或學 習設計之重心,若能掌握互動性就能發展出優質教學內容。Moore(1989) 提出了 教學的三大互動模式:學習者與老師的互動、學習者與學習者的互動以及學習者 與教材內容的互動。第一種互動是學習者與老師的互動,老師激勵或鼓勵學生的 學習興趣並澄清學生對於課程內容不了解之處。第二種則是學習者之間的互動, 指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的互動,老師可選擇加入或不加入此學習群體間的互動, 學習者間相互詢問、解說或表達意見,使得相互學習成為群體間重要的活動。第 三種互動定義成學習者與教材內容互動的歷程,帶給學習者在理解、觀點或認知 結構上的改變。 Taylor(1998)指出在學習活動中存在兩種互動形式:社會的與個人的。社會 形式的互動是指學生與老師或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個人互動則是指學生與教 材之間的互動,教材包括書本、多媒體影像、或電腦輔助學習課程等。老師的教 學技巧,特別是鼓勵學生互動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果。在多媒體或遠距科技學習 的情形之下,互動是學習的重要關鍵。若沒有明顯的互動的話,學生很容易分心 或對其他人產生誤解,或是會將他們的專注力轉移到其他活動上。 . 16  .

(31)  . 因此,從相關的互動理論中,我們可歸結出課室教學中的三大互動形式。 1.人際互動 教學中,教師應用互動式電子白板建立特定教學情境,帶領學生合作、討論, 觀察、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經由師生間的對話討論以及學生同儕間的學習激盪, 學生之間更可透過互動式電子白板的操作,發表自己的意見,並將自己已意義化 的學習歷程外顯化,與其他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如此一來,電子白板儼然成為交 互的界面與平臺,更能實現教室人際互動,包括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 2.人機互動 互動式電子白板既是電子白板,同時又是電腦觸摸螢幕,使用者透過手指頭 的碰觸或是感應筆便可實現電子白板與電腦之間的雙向通訊與操作,實現人機互 動,並藉此強化學習、獲得概念。 3.資源互動 電子白板軟體系統內建了多種工具列及教學資源庫,提供教學使用。電子白 板提供包括電腦本身的各種媒體資源、電子白板資源庫資源、教師自製的教材、 網路相關教學資源等多種類資源互動的可能,便於教學內容展示和學生參與。 . 17  .

(32)  . 第二節 互動式電子白板與英語學習動機之相關 學理探討 動機於改變個人學習成就上,向來被視為一項重要的潛在因素,而現代的教 育更是特別著重於個人動機的激發上。通常大家耳熟能詳的概念,在研究上便容 易顯得複雜且不易處理,動機便是個例子。身為教師,積極培養學生個人的學習 動機,以及使其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是教師的基本責任,也是首要的教育目標。 根據研究指出,英語學習動機在英語學習精熟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有良好的學習 動機才會造就較佳的學習效果(Dörnyei, 1998; Gardner, 1985; Oxford & Shearin, 1994)。然而,早期的外語學習動機研究,總廣泛地涉及到態度、興趣、焦慮、 努力程度等不同因素,使得問題的釐清更顯困難。學者、教師們都對動機議題的 討論感興趣,但往往是觀點分歧、難以聚焦,因此定義的釐清不但有必要,且可 避免各說各話,越討論越混淆(黃淑真,2007)。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也強調國小英語課程要維持學生的學習動 機且不增加學習負擔,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吸收能力應勝於教學進度的考量,因此 探討實施課程後對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影響實在不容忽視,在應用互動式電子白 板實施資訊融入教學時,如何善用資訊媒材以引發並持續維持學習者的學習動機 更是一項重要的議題,因為在多媒體的學習環境中,學習者往往會被生動活潑、 兼具聲光效果的介面所吸引,卻不一定能從其中學到應有的概念。所以為了避免 資訊媒體的學習內容只局限於滿足學生的視覺及聽覺刺激而不具學習成效,必須 把能引發學習動機的策略與資訊融入教學課程相互結合,方能吸引學生對學習課 程維持一定的驅力。以下研究者首先討論英語學習動機的定義與理論、多媒體激 發學習動機及引發學習動機的策略,以茲作為研究者使用英語學習動機量表之依 據。 . . 18  .

(33)  . ㄧ、英語學習動機的定義與理論 英語學習動機乃是學生於英語學習活動中所產生的內在驅力,讓學習者改變 既有的習慣與態度,逐漸朝著學習方向或目標邁進。因此,英語學習動機涵括了 學習者從事英語知識技能之獲得、保留與提取的任何行為與思考歷程(引自呂孟 宜,2009)。 就語言學習層面討論,學習動機受到語言情境影響的因素並非只有對於目標 語言的態度而已,也包括了學習者對自身文化的態度、種族心態以及本身對於母 語及目標語之間相對偏好程度當然也會影響語言的學習動機(林蕙蓉,1999)。 當前國小英語的教學目標,在培養學生學習英語興趣,主要藉由活動的安排及多 元課程,引發學生對於英語的學習動機。因此,係由學習動機為影響學生英語學 習之因素說明如下。 . (一)Gardner 和 Lambert 的語言學習動機理論 Gardner 的動機理論主要是探討動機和目標之間的關係,而 Gardner 在第二 語言領域方面,最廣為人知的是其所提的融合性動機(integrative motivation)與工 具性動機(instrumental motivation)。 1.融合性動機 學習者越想了解所學語言所屬之文化時,渴望成為所學語言團體的一份子, 如此語言學習是發自個人真誠的興趣反應,就越容易接納該語言、文化所屬的族 群,學習該語言的成效就越迅速。亦即情感論,認為語言具有情感與認同的功能。 2.工具性動機 學習者學習第二語言時,以語言作為在學校獲取好成績、在工作提高待遇或 在社會向上流動的一種工具或溝通媒介,期待藉其獲得更多實質利益功能、完成 更多任務時,使之成為謀生工具,此時工具性動機越強,學習該語言之成效就越 迅速。亦即工具論,把語言當作主要的溝通工具(Gardner & Lambert, 1972)。 . 19  .

(34)  . (二)Dörnyei 的外語學習動機 Dörnyei 將外語學習動機分為三個層面向:語言層面、學習者層面以及學習 情境層面。 1.語言層面 為一般性的動機層,語言層面包含了融合性動機子系統和工具性動機子系統 。這兩種系統源於 Gardner 語言學習動機理論,前者指外語學習者希望掌握外語 便能參與或融入到目的語的社會文化生活中;後者是學習者為了實用性、利益考 量,或聚焦於個體未來的職業考量,將外語視為一種工具來加以利用。 2.學習者層面 該層面包含了學習者複雜情感與認知等諸多因素。主要有學習成就需要、學 習者語言學習焦慮、自信心、歸因方式及自我效能,這些因素與動機互相影響、 相互促進,它們對於動機都能造成增強或減弱的效果。 3.學習情境層面 該層面概括了三個特定因素(1)課程動機因素:將教材、課程、教學方法、 學習任務視為影響學習動機的基本地位。 (2)教師動機因素:有關教師行為、個 性、教學風格等一系列因素。 (3)特殊團體因素:課室學習發生於團體中,因此 團體動力便會影響學習者的情感與認知。. (三)Shearin語言學習的動機觀點 Shearin(1994)從社會心理學、認知發展角度提出六項語言學習動機觀點。 1.態度(attitudes):學習者對於學習社群與目標語言(target language)的情感。 2.自我信念(beliefs about self):學習者對成功的期待、自我效能(self-efficacy)與焦 慮。 3.目標(goals):學習者知覺到學習的目標和理由。 4.涉入(involvement):學習者主動參與學習歷程的程度。 5.環境支持(environmental support):教師與同儕支持的程度,以及文化與教室外 20  .

(35)  . 對學習經驗的支持的整合程度。 6.個人特質(personal attributes):學習者性向、年齡、性別及先前的語言學習經驗。 . (四)Krashen 情緒門閥假設 Krashen 提出之情緒門閥假設(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主張學習者的心 情和態度是一個足以影響語言習得的重要因素。當情緒門閥(恐懼、害羞等負面 情緒)的指數低時,學習效率就提升;反之,則降低學習內容的品質。因此,具 備良好學習動機的學生通常有較好的語言表現。. (五)Pintrich 的動機理論 Pintrich等人(1989)綜合了成就動機理論、成敗歸因理論、自我效能理論、期 望價值理論,以及相關的研究,認為在學習歷程中,主要包括了價值、期望及情 感三種主要的動機成份。 1.價值成分,指的是學習者從事一項學習工作的理由,及其對該工作之重要 性、價值、效用、興趣等信念;價值成分又包含學習者的目標導向與工作價值信 念,目標導向可分成內在目標導向與外在目標導向,內在目標導向者會為精熟、 挑戰、興趣、好奇等心理傾向而從事活動,外在目標導向者會較注重成績、報酬、 及他人的讚美等因素從事活動;Pintrich認為學習者可能同時擁有內在目標導向 與外在目標導向,因此,將目標導向納入動機模式中;工作價值包括個人對工作 重要性的知覺、工作的興趣價值及工作的效用價值,學習者對於學習工作價值的 看法會影響學習者對學習工作的選擇與參與程度。 2.期望成分,包括學習者的控制信念、自我效能及期望成功的信念;控制信 念是學習者對學習的成敗所做的歸因方式之信念,內控信念較強者較易將學習上 的成敗歸因於努力、能力等個人因素,外控信念較強者較易將學習上的成敗歸因 於運氣、機會、命運等非個人所能操控的因素;自我效能信念是指在成就情境中, 個人對於個人技巧的認知及完成此件工作在能力上的信心,自我效能信念強者會 有較高的成功期望與堅持;反之,則會導致消極、焦慮、缺乏努力及低的成就。. 21  .

(36)  . 期望成功的信念指的是學習者在學習活動中,對於成敗機率的把握,此信念會影 響學習成就、行為的堅持及行為的選擇。 3.情感成分,指的是學習者對於學習行為的情緒反應,如測試焦慮、或是對 於自我價值或自尊的評估。 綜上所述,Pintrich 等人的動機理論認為對工作持有高度成功期望者,較會 投入工作,也較能面對挫折與困難而不輕言放棄,而價值與期望成分會產生交互 作用影響個人參與工作的程度。. (六)Keller 的動機理論 Crookes 與 Schmidt 提出Keller (1983) 的動機理論適用於外語學習上,因此 清楚地介紹了Keller理論當中四個促進學習動機的要素,分別是興趣 (interest)、 關聯(relevance)、期望(expectancy)、結果(outcome)。後來該動機理論修正成為教 學設計的動機理論,原本的四個要素也修正為注意(attention)、關聯(relevance)、 信心(confidence)、滿足(satisfaction),稱之為 ARCS 模型,基本假設為:學習者 的動機與期望並存,並且會影響其對學習內容的注意程度及努力程度,這些因素 均是促成學習成功的因素。以下就四個要素分別加以論述,並予以分析歸納,將 各個動機要素的引發策略應用於學習環境中: 1.注意(attention) 教學歷程中,取得學習者注意力的集中與維持,才能使學習者主動參與知識 之整合、吸收並達成預期之教學互動。因此,注意力的集中是學習的基礎。英語 教學本身是一種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學習內容著重語言的產生、理解及溝通, 教師於課室中應了解特質,掌握激發注意力的原則,才能有效提昇教學品質。而 冗長、平淡無味的教學內容往往導致學習者學習興趣低落,使得學習成效大打折 扣。此外,Keller針對該要點提出了以下子策略來引起學習者的注意,這些策略 分別為:視覺感官的吸引、問題的探究及用變化維持動機,其認為要用新奇、非 預期的方式來捕捉學生的注意,引發學生的好奇心,並使用奇特的問題來維持其. 22  .

(37)  . 好奇心,並適時的變換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提升學習的樂趣。如此, 才能在教學活動中,維持學習者的興趣和注意。 2.關聯(relevance) 學習者對於所學如果不能意識到與自身任何的關聯性,相對地動機就較為薄 弱。因為教材內容通常與學習者的關聯性不易建構,所以設法讓學習者認為所學 是值得的,便有賴於教師的努力。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時,必須考量學習者動機、 興趣、需求,並建立之間的連結,才能滿足個人的需要,進而讓學習者有主動的 學習意願,讓學生能夠信服課堂的課程或教材對於他的生活及未來是有密切相關, 所學的內容也將會影響未來自身的利益(王珩,2005) 。Keller亦針對相關性擬出 六項策略,分別為:經驗(experience)、顯示價值(present worth)、將來用途(future usefulness)、需要匹配(need matching)、示範(modeling)、選擇(choice)。因此,為 提高學習者對於課程的熟悉度,教師的課程教材設計必須與學習者先前的經驗與 先備知識相結合;此外,強調教學目標與個人學習目標的關聯性,並提供符合學 習者動機與成功的學習機會,如此才能使學習者感受其所學習的教材內容與他們 是息息相關的,進而使學習者產生學習動機意圖。 3.信心(confidence) 教師試著去激勵學習者對所學事物抱持著正面的學習態度,因此在課程教材 的設計上,需掌握學生的起點行為,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如果一開始學習內容 讓學習者感到挫折失去信心,便容易失去學習動力。而Keller也針對建立學習者 信心的策略分為:學習要求(requirements)、困難(difficulty)、期望(expectations)、 歸因(attributions)、以及自信(self-confidence),運用這些策略讓學習者了解課程內 容會在其努力下學習成功。著手教學內容設計時,首要訂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幫 助學習者建立正向的成功期望,提供學習者由自己控制自我學習進度的機會,此 外,必要時提供學習者有機會可達成的挑戰性目標。這樣循序漸進的方式,就能 使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建立學習信心並掌握其所學習的內容。 23  .

(38)  . 4.滿足(satisfaction) Dörnyei(2001)指出,滿足感乃動機的基礎,確立了個人的努力及整體學習歷 程,強化了學習經驗價值,促使學習者更有信心往下個學習目標邁進,倘若學習 成效與其所期待的不相符、造成落差,易造成學習者的學習動機低落。因此,為 提升學習者滿足感,教材內容避免讓學習者感到太簡單或太困難,教材設計應能 建立其信心,協助其創造正向的成功與期望,使其相信成功操之在我。此外,因 應滿足的條件,Keller也提出了以下概念策略:自然的結果(natural consequences)、 意外的獎勵(unexpected rewards)、正面的結果 (positive outcomes)、負面的影響 (negative influences)、以及安排計畫(scheduling)也就是說,進行教材的教學設計 時,應提供情境讓學生發揮所長,並提供正向的結果與適切的獎勵,讓學習者享 受學習經驗。此外,對於成功應維持一致的標準與結果,使學習的最後結果與起 始設定的目標和期望一致,才能讓學生在滿足其成就感後,增進其學習效果。 學習動機相關理論相當多元、分歧,因此,研究者綜合以上相關學理論述及 考量本研究欲探討互動式電子白板應用於英語教學時對學習者學習動機的變化 情形,本研究對象為南投縣快樂國小五年級學生,故歸納引用上述學者的相關理 論,採用張育綾(2008)之「英語學習動機量表」,該量表使用李克特五點評定 量表的方式,包含價值、期望及情感等三個分量表,其中價值成分包含「內在目 標導向」、「外在目標導向」及「工作價值」;學習動機的期望部份包含「學習 的自我效能」、「學習的控制信念」及「期望成功」;而動機的情感成分則包含 「測試焦慮」。現茲針對所使用分量表之內涵說明如下(張育綾,2008): 1.價值成分 (1)內在目標導向 內在目標導向是指學生學習是否可達精熟、是否可以滿足其求知慾和是否以 有挑戰性的程度為導向。 (2)外在目標導向 外在目標導向是指學生在大部分課程中,是以追求成績分數、外在表現或尋 24  . .

(39)  . 求他人的認可為依歸。 (3)工作價值 工作價值是指學生對於某特定課程或教材內容所抱持的信念,包括是否覺得 其工作重要、有用和有興趣。 2.期望成份 (1)學習的控制信念 學習的控制信念是指學生認為學習的結果將視自己是否努力而定,而與他人 的影響無關。 (2)學習的自我效能 學習的自我效能是指學生認為自己有技巧、有能力去完成特定目標。 (3)期望成功 期望成功是指學生對於自己是否能成功完成學習工作所抱持的信念。 3.情感成份 測試焦慮是指學生在考試之前或考試時,因為擔心或害怕表現,所發生的不 舒服感覺。 . 二、多媒體激發學生之學習動機 多媒體教學是指在教學過中,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透過教學設 計,選擇適切和運用現代教學媒體,並與傳統教學方法進行結合,以多媒體訊息 讓學生進行學習,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結構,進而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利用 多媒體媒介,綜合處理與控制符號、語言、文字、聲音、圖形、圖像、影像等多 媒體信息,把多媒體的各個要素依照教學需求,進行有機組合藉由投影展示出來, 並適時輔以聲音的配合,以及使用者與計算機之間的人機交互操作,完成教學或 訓練過程(沈中偉、黃國禎,2012)。 25  .

(40)  . 多媒體教學具備三方面的優勢。首先,多媒體和網路技術能提供界面友好 、形象直觀的交互學習環境,能提供圖、文、聲、像並茂的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 並且能透過相關功能組織管理學科知識和各種教學訊息,目前網路上相關教學資 源庫龐大,訊息與日更新,如能妥善運用,不僅有利於學生的主動發現、主動探 索,還有利於發展聯想思維和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連結。甚者,以學生為中心的 教學模式,也是 90 年代以後隨著多媒體和網路技術的多媒體和網路技術的普及 和應用,才逐漸發展起來。其次,多媒體教學能做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 充分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既注意教師的教,又注意學生的學,將教師和學 生兩方面的主動性、積極性都活絡起來。其最終目的是要透過這種新的教學方法 來優化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最後,多媒體具有形象性、多樣性、新穎性、主觀 性、豐富性、趣味性等特點,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真正成為學習 的主體,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也讓教學形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多樣化,使 得教學節奏加快,提高了學習效率。多媒體教學的這些優勢對激發學生的學習動 機起到了積極地作用。 . 三、引發學生學習動機的策略 Brophy(1987)依據有關學習動機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五個方向方向,研究者 整理其中三十項能引發學生學習動機的策略。 . (一)必要的先決條件 1.建立支持性的學習環境:老師需組織及掌控教室使其成為有效的學習環境, 並鼓勵學生的努力,造就一個即使犯錯也不感到壓力的學習環境。 2.教材難易適中並適時給予挑戰。 3.建立有意義的學習目標。 4.適度使用動機的策略。 . (二)維持學生對成功的期望 1.教師逐步引導,給予成功的機會與經驗。 26  .

(41)  . 2.協助學生設定目標、肯定自己的表現與自我增強。 3.引導學生「要怎麼收穫,便要怎麼栽」的信念。 4.提供良好的師生及同儕互動關係。 . (三)提供外在性誘因 1.表現良好時給予獎賞。 2.建構適度的競爭氛圍。 3.讓學生注意學業的價值。 . (四)激發內在性動機 1.根據學生的興趣進行教學活動。 2.提供具有新奇、創意性的教材,而非一成不變的教學流程。 3.給予學生自由選擇及作決定的機會。 4.提供學生有主動反應的機會。 5.提供學生立即的回饋。 6.允許學生有自由創作以完成作品的機會。 7.提供想像及模擬的機會或學習情境。 8.提供遊戲化元素的學習活動。 9.提供高層次及擴散性思考的問題。 10.提供同儕間互動的機會。 . (五)刺激學生的學習動機 1.教師以身作則,表現強烈的學習動機。 2.教師應讓學生了解其對學生的期望。 3.儘可能減少學生的焦慮。 4.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率。 5.教師教學認真。 6.作業有趣味且有價值。 27  .

(42)  . 7.學習活動應具有懸疑性並能引發學生好奇心。 8.引發學生認知失調,因而產生學習動機。 9.使抽象教材予以個人化、具體化及熟悉化。 綜上所述,為了避免多媒體的學習環境只限於噱頭的設計而不具教學效果, 並能激勵學習者參與學習,教師可運用的動機策略相當多元,若把引發學習動機 的策略適時融入互動式電子白板於英語教學設計與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環境中,勢 必能使學習變的有趣並吸引學生。 . 第三節 互動式電子白板與英語學習成就之相關 學理探討 ㄧ、英語學習成就的意涵 「學習」包含了兩個要件: (1)行為的改變必須是基於經驗影響的; (2)行 為的改變必須是相當持久而穩定的現象(王震武等人,2001) 。 「成就」係指個人 的先天遺傳基礎,加上後天環境努力學習的結果,使得個人表現在某方面的實際 能力(張春興,1996)。就一般定義而言,學習成就是指在學習活動過後,對學 習者實施各種可能形式的評量測驗,由評量測驗的結果可得知學習者對於學習內 容之成就。余民寧(2006)指出,廣義的學習成就,包含了各種學生在校期間的 學習紀錄資料(如:作業、平時測驗、段考、期中考、期末考試等);狹義的學 習成就,則指各學科的學期成績,或各學科綜合後的平均學期成績。就成就而言, 學習成就有高、低成就之區別,低成就並非只是智力因素造成,原因相當多,包 括了學生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學習動機、家長教育程度、家長鼓勵程度、家長 管教態度、家庭社經地位等,並非只有智力因素(郭生玉,1998)。此外,學習 成效既是衡量學習成果的指標,也是評鑑教學品質最重要的項目之一,學習成效 會受到學習者個人因素、學習型態、學習因素、課程設計和教學方式等因素影響 (王宗斌,1999)。 . 28  .

(43)  . 二、英語學習成就的評量方式 語言學習歷程中,主要四項的能力聽、說、讀、寫會依序在學習者本身形成。 Brown(1994)指出,語言行為分為四項技巧,實屬恰當,人類具有兩種語言表達 形式,分別為口頭的與文字的,同時也具備兩種接受的形式,分別為聽力與閱讀。 張武昌(2007)指出,大多數學生期望自己在英語方面有更佳的溝通能力,但我 們必須認知到,英語的聽、說、讀、寫四項主要能力的平衡學習,才是關鍵;相 反地,如果只專精於其中一項能力的學習,是無法幫助你習得良好的溝通技巧。 學習成就可藉由兩個階段來進行評估:客觀和主觀(鐘明芬,2009)。客觀 性學習成就乃指實際的或是被觀察的學習,透過測驗來評估,該測驗著重學生重 複運用習得的概念;主觀性學習成就強調學生本身學習過程的感受,通常透過問 卷來評估。Saleh和Kim於2009年提出學習成就的評估方法,它可提供更適切的的 評估方式,包含了準確性、完成時間、困難度、複雜性和答案的價值,而目前在 教育界普遍用來評量學生學習成就的,除了常用的紙筆測驗外,尚有其他多種的 評量工具。 黃偉豪(2002)研究中亦指出,評定學習成效的指標可分為: (一)學習績效:學習者的學習成績,包括為期中或期末考的成績。 (二)學習的自我評估:學習者對於學習程度的自我衡量,包括對內容了解程度 的自我評估、各種學習技巧(例如思考、分析、整合等)發展的評估。 (三)學習興趣:學習者對於學習內容的興趣。 (四)作業表現:學習者在學習單或作業上的工作表現,由教師於作業完成後, 給予等級或分數以評定優劣。 (五)學習者的態度:指學習者對於學習的動機、興趣和滿意度等。 依據課程綱要,國小階段之英語教學以聽說為主,讀寫為輔。教學方法,首 重營造豐富的英語學習環境,讓學生置身其中,以自然的方式接觸英語,進而學 會英語。教學之實施應配合目標進行,教材的型態與內容應多元化,透過有聲和. 29  .

(44)  . 平面教材,如錄音帶、錄影帶、電腦多媒體、書本、圖片等,引導學生接觸童謠、 歌曲、節奏韻文(jazz chants) 、兒歌(nursery rhymes) 、簡易故事、卡通等,以 培養學生真正語言溝通的能力。教學時教師應盡量以英語進行,以增加學生聽與 說之機會。教學應突破傳統的單向知識傳授方法,善用雙向互動的情境式練習。 聽力教學以語意理解為主,口說教學也以語意表達為主,並多利用媒體教具,以 製造溝通情境。國小階段之閱讀教學主要在作暖身動作和興趣培養,譬如可透過 圖文及活潑生動之教材作簡易的字句辨識,以及文句跟讀、朗讀等活動。國中開 始可運用簡易有趣之故事、短文,以提高閱讀興趣、培養閱讀能力。寫作能力主 要從國中階段起培養,國小階段僅作簡單之臨摹抄寫等暖身活動。從國中階段起 則可以循序漸進的方式,由簡易的表格填寫,造句,引導寫作、到簡易書信等之 寫作。教學強調適時複習,實地應用,不要求死背強記,以提高學習興趣和效果。 近年來,各學習領域強調多元評量,著重於學習者多元能力的培養。多元評 量即涵蓋不同層面、不同角度之評量:就評量時間而言,它不僅包括驗收成果的 總結性評量,也包括評量學習過程的形成性評量;就評量工具而言,可能是正式 的、標準化的成就測驗,也可能是由老師或學習者非正式、主觀的認知;不僅有 傳統的測驗式評量,也有以活動、遊戲等方式進行的活動式評量;不僅評量發音、 字彙、文法等各項語言成份,亦評量聽、說、讀、寫語言應用能力;除了評量語 言能力外,學習態度、認真程度、進步情形、作業繳交狀況、個人檔案等都納入 評量體系中;除了傳統的紙筆測驗,也可用電腦、錄音機等多媒體進行;除了教 師評量外,並納入自我評量及同儕評量(施玉惠,1999)。 本研究中所謂「英語學習成就」(English learning achievement)是指學習者對 於英語學習內容的精熟程度,在學習過程中,經由評量所得的量化數據代表其英 語能力。本研究針對研究對象在互動式電子白板教學後於「英語段考」中的成績 表現、課堂表現與回家作業各項之綜合評量(但於量表數據統計分析時僅以英語 段考之分數討論之),並參酌學生前測及三次段考成績於年級排名之變化。 . 30  .

(45)  . 三、影響學習成就的因素 余民寧(2006)於其研究指出以下五項影響學生學習成就的主要因素: . (一)學生個人背景因素 個人投入學習的直接行為和心理特質,是影響其學習成就高低的主要因素。 學生個人的心理特質,包含:智力、成就動機、期望、信念、知覺取向、認知風 格、自我概念、自我效能、成就歸因等特質,以及與學生個人投入學習有關的直 接行為因素,例如:努力、時間管理、學習方法、學習策略、學習態度、應試技 巧等,都是影響學習成就的因素之一。 . (二)學生家庭背景因素 輔助學生個人投入有效學習行為的各種家庭支持資源,稱之為「學生的家庭 背景因素」,包含:家長社經地位、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期望、教育價值觀、親子 互動關係、家長的教養態度與方法、家庭提供的文化刺激、家庭提供的學習環境 與設備、家長陪伴孩子的時間、家庭的社會關係網絡等,都是影響學習成就高低 的因素之一。 . (三)教師的教學背景因素 課室教學中,教師主導著教學的進行,輔助個人投入有效學習行為的各種校 內支持系統,例如:教師素質、教學經驗、教學準備、教學設備、教學媒體的使 用、教學方法或策略、在職進修、教師教學風格、教學信念、課室內練習、介紹 新議題、家庭作業指派、班級經營、日常課室內活動等因素,均是影響學習成就 高低的因素之一。 . (四)學校管理背景因素 提供學生充分進行學習的環境或場所,也是可能影響學生學習成就的因素之 一,舉凡學校課程計畫、課外活動、獎懲制度、輔導措施、教室設施、學校教學 資源、班級大小、學校規模、校園安全、校長的領導風格、領導作風、辦學理念 31  .

(46)  . 與措施、辦學績效等,都與學生的學習成就有相關。 . (五)政府教育政策因素 上述四項都是個別層級的微觀角度來看;若以國家層級的鉅關角度來看,一 般則以教育指標來作衡量的研究依據。典型例子,即是OECD所使用的教育系統 指標,將國家的教育指標分為教育資源/歷程指標(如:教育經費、教育參與、 教學過程與教師等) 、環境指標(如:人口統計、社會經濟、意見與期望等) 、結 果指標(如:學生學習成果、教育系統成果、就業情況等)等三類。 綜上所述,影響英語學習成就的因素多元,研究者於實施課程行動方案教學 時,除了考量教整體學設計對於學生學習成就之影響外,亦得考量其它相關因素 可能影響學生學習成就,是現場教學者不容忽視的一環。. 第四節 互動式電子白板應用於英語教學相關之 研究 隨著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意識提升,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於教學越來越普及, 關於探討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教師教學感受的實徵研究也越來越多。國內 電子白板相關之教學研究從 2008 年開始 11 篇、 2009 年 20 篇、2010 年 67 篇、 2011 年 93 篇、 2012 年 83 篇及 2013 年 11 篇章研究,可看出電子白 板為近年來教學現場備受注目的一項資訊科技設備。 綜觀近五年來(2008年至2012年)多數互動式電子白板運用於各科教學之研 究多為準實驗研究、行動研究方法,希冀從研究中找出互動式電子白板應用於英 語學教學之效益與課程實施策略;而調查研究方法試圖歸結出教師使用電子白板 之情形及影響教師使用之影響因素。 以下茲以準實驗研究及行動研究方法之相關研究發現分述之,調查研究與本 研究相關性不強因此不進行探究,但酌以作為研究者自身進行研究歷程及教學方 案設計之借鏡。以下茲將 2008 年至 2012 年之教學研究發現進行整理,以學習 動機、學習成就、研究方法與對象之差異及其他發現四個層面分別進行歸納。 32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elearning pilot scheme (Four True Light Schools): WIFI construction, iPad procurement, elearning school visit and teacher training, English starts the elearning lesson.. 2012 •

DVDs, Podcasts, language teaching software, video games, and even foreign- language music and music videos can provide positive and fun associations with the language for

educational needs (SEN) of students that teachers in the mainstream English classroom need to address and the role of e-learning in helping to address these needs;.. O To

educational needs (SEN) of students that teachers in the mainstream English classroom need to address and the role of e-learning in helping to address these needs;.. O To

For example, even though no payment was made on the interest expenses for the bank loan in item (vi), the interest expenses should be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number of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esign the bus- related lesson plans based on the need of the students of the 3 rd to 6 th grade of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remote

(計畫名稱/Title of the Project) 提升學習動機與解決實務問題能力於實用課程之研究- 以交通工程課程為例/A Study on the Promotion of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Practical

Therefore, in this project, to explore whether using Perusall combined with Zuvio IRS can help to strengthen the learning effect of flipped teaching and improve stud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