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日本民主黨政權的中國政策(2009-2011 年)--何思慎Update:2018/05/03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日本民主黨政權的中國政策(2009-2011 年)--何思慎Update:2018/05/03"

Copied!
5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日本民主黨政權的中國政策

(2009-2011 年)

何思慎

(輔仁大學日本語文學系教授兼日本研究中心主任)

本文借鑑「攻勢現實主義」理論及「同盟理論」,分析民主黨對 中外交呈現的不同樣貌,以及在理想與國際政治現實間調整。野田 「亞洲外交」與鳩山「友愛外交」強化與東亞鄰國關係大異其趣,已 重回自民黨時代外交軌道,維持冷戰以來東亞域內擔任美國「責任承 擔者」,此非「圍堵政策」再現,但在《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 定》卻也看見美、中間存在「價值觀」差異,使「新自由主義」、 「國際制度論」區域建構,意外呈現「攻勢現實主義」思維。 關鍵詞:日本民主黨、友愛外交、日中關係、美日同盟、南海問題

壹、前言

2009年 9 月,日本民主黨取代自民黨執政,在外交與安保上展現 與自民黨政權的不同思考,力圖強化日中關係平衡美日關係,實現對 等的「美日同盟」。2011 年 4 月,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與中華 日本學會聯合發表《日本藍皮書:日本發展報告(2011)》指出,日本民

(2)

insti-tutionalism)、「集體安全論」(collective security)及「東亞共同體」

(East Asian Community)

暫時偃旗息鼓,重回「新現實主義」(neore-alism)的老路,民主黨政權外交的調整基本上反映該黨內存在保守派的 「現實主義」與自由派的「自由主義」兩條路線的矛盾。1 然而,與其說日本民主黨內存在兩條路線的矛盾,不如說外交的 理想不敵現實的安全利益,外交、安保政策異於經濟、社會等內政相 關政策,較不受國內政治影響,不論保守派或改革派當政,皆無法改 變一國所處的客觀安全環境,全憑執政者的主觀好惡將政策改弦更 張。在後鳩山時期的民主黨政權正揚棄「新自由主義」的外交路線, 重回「攻勢現實主義」(offensive realism)的思維,建構新的對中外交 政策。

「攻勢現實主義者」、芝加哥大學(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政治學系教授米爾斯海默(John J. Mearsheimer)認為,大國最終理想 是成為全球的唯一或區域霸權,唯有成為霸權之後,國家始滿足現 況,因此任何大國皆會掌握機會競逐體系中的霸主,並確保該區域無 平行競爭者,同時採取策略以防範其他區域霸權出現,而最佳策略即 是在當地扶植另一國家使之成為「責任承擔者」(buck-catcher),自己 則擔任「離岸平衡者」(offshore balancer)。2

此外,史奈德(Glenn H. Snyder)在「同盟理論」(alliance theory) 中,藉「拋棄」(abandonment)和「牽連」(entrapment)兩個概念來分 析同盟成員間之關係。史奈德指出,任何結盟的國家皆無可避免地須 在被「拋棄」和「牽連」間進行權衡。盟國必須表明自身的價值,以 免被其夥伴所拋棄。然而,一個想表示「忠心」的國家會更容易被其 楊伯江,〈日本民主黨安全戰略〉,李薇主編,《日本藍皮書:日本發展報 告(2011)》(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 年),頁 59-71。

John J. Mearsheimer, 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 (New York: W. W. Norton & Co., 2001), pp. 30-41.

(3)

盟國捲入其不希望或不必然發生的戰爭中。相反地,一個擔心遭受 「牽連」而打算與盟國拉開距離的國家,又須冒被盟國拋棄的風險。 國家在此兩者之間該如何權衡?這便構成「同盟困境」(alliance di-lemma)的第一層涵義。第二層涵義則是,一國若為避免被拋棄而選擇 強化同盟,便有可能引發對手的敵意,從而加劇緊張局勢,落得事與 願違;而一國若選擇弱化同盟,則又可能令那些抱持擴張主義目標的 對手得寸進尺。同盟不僅是盟國間的博弈,同時亦是與對手國間的博 弈,需要謹慎從事。3 「攻勢現實主義」可以解釋日本民主黨政權時期美、日著眼於中 國崛起,調整「美日同盟」的基本思路,而「同盟理論」中的概念更 可有效解讀日本民主黨對美、中外交間的抉擇。因此,本文主要借鑑 「攻勢現實主義」理論,並輔以「同盟理論」,分析民主黨主政下的 日本在對中外交上,呈現何種不同的樣貌,其在論述的理想與國際政 治的現實如何調整?而民主黨政權何以無法藉日中關係平衡美日關 係?這些問題的回答將是研究的主軸,而這樣的研究除有助於吾人掌 握日本對中政策的現實發展外,亦可藉之探究戰後日本政府之兩岸政 策的變與常。

貳、「鳩山外交」下的「親中遠美」政策

冷 戰 終 焉 之 際 , 日 本 前 外 務 省 事 務 次 官 栗 山 尚 一 (Takakazu Kuriyama)即在日本政府宣誓外交政策之刊物《外交論壇》(《外交 》)中,以〈動盪時代之日本外交的新開展〉(〈激動 時代 日本外交 新展開〉)為題,闡明日本希望冷戰後的全球是 美、日、歐三者共管的三極國際社會。栗山在文中提出引人注目的 「五五三理論」,意指在全球經濟體系之 20 兆美元總產值中,美國占

Glenn H. Synder, “The Security Dilemma in Alliance Politics,” World

(4)

五兆美元,歐洲亦占五兆美元,日本則占三兆美元。因此,在冷戰後 的國際政治中,應由此三方共享決策權,共同承擔國際責任。4栗山之 意見,旋即為首相海部俊樹(Toshiki Kaifu)所接受。1990 年秋天,海 部於美國的《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季刊上,發表題為〈日本的 願景〉(“Japan’s Vision”)之論文,對冷戰後的世界格局作出與栗山類 似的推論。5 栗山之外交思維的基本脈絡乃承襲 1980 年代之「中曾根外交」路 線,意圖尋求與日本經濟實力相符的國際政治地位。1980 年代的日 本,沉浸在「日本第一」的迷失中,「新保守主義」(neocon)順勢 頭。冷戰後,日本的「中國政策」亟思突破冷戰時期的格局,樹立不 受美國影響的日中關係,並建立不依存於美國的日本獨立之經濟與安 全保障體制。換言之,日本有意讓日中關係不再從屬於美日關係之 下,追求與美日關係等距的日中關係,在美、日、中戰略三角關係 中,爭取主動、獨立的地位與更大的政策迴旋空間。為此,1996 年 初,橋本龍太郎(Ryutaro Hashimoto)在上臺之後旋即提出「日中關係 與美日關係一樣是最重要關係」之主張。橋本首相的外交論調與鳩山 由紀夫(Yukio Hatoyama)首相時期民主黨所持之「美日中正三角論」 異曲同工。6 2009年 9 月 24 日,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在第六十四屆聯合國大會

(General Assembly of the United Nations, UNGA)初試啼聲,即以 建構「東亞共同體」之兩項核心概念--「友愛」與「重視亞洲」為基

栗山尚一,〈激動 時代 日本外交 新展開〉,《外交 》(東 京),1990 年 5 月號,1990 年 5 月,頁 16。

Toshiki Kaifu, “Japan’s Vision,” Foreign Policy, No. 80, Fall 1990, pp. 28-39. 森本敏,《漂流 日米同盟:民主党政 下 日米 係》(東京: 海 社,2010 年),頁 191-195;〈特稿/2011 年日「中」關係回顧與展 望〉,《中央日報網路報》,2011 年 12 月 27 日,<http://www.cdnews.com. 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10&docid=101773004>。

(5)

調,大力促銷「鳩山外交」。中國基本上贊同鳩山首相的倡議,9 月 28 日,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於上海會見到訪的岡田克也(Katsuya Okada) 外相時表示,中國最先支持鳩山首相倡議的「東亞共同體」的主張, 並將與日、韓等東亞國家合作。7楊潔篪希望日、中在東亞框架內推動 能源與環保領域的合作。 再者,重視亞洲的民主黨政權亦博得東亞鄰國好感,相較於自民 黨以保守主義為主流的意識形態,民主黨中間偏左的色彩更令中國欣 賞。8在確認民主黨勝選後,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武大偉和中共中央對外 聯絡部副部長劉結一相繼訪問日本,與民主黨高層進行接觸,中國歡 迎日本民主黨的「脫美入亞」外交戰略,此有助於日、中進一步接 近。9 2009年 9 月 16 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電賀鳩山首相指出, 期待雙方站在新的歷史出發點,進一步深化兩國的戰略互惠關係。10 首相麻生太郎任內日、中兩國首腦會談雖多達六次,但因自民黨政權 前途未卜,日中關係的進展不若美日關係順利,在美國總統歐巴馬 (Barack Obama)上臺後,美、中已在 2009 年 7 月底實現外交與經濟 部門閣僚聯席之「戰略與經濟會談」,日、中期望民主黨上臺後,亦 能進行此種形式的戰略對話,弭平兩國在東海油氣田合作開發等經貿 與外交問題上的歧見,深化兩國的關係。11中國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 〈日中韓、「東 共同体」 連 一致 外相 談〉,《 新 聞》,2009 年 9 月 28 日,<http://sankei.jp.msn.com/politics/policy/090928/ plc0909282337018-n1.htm>。 五百旗頭真,《 後日本外交史第 3 版》(東京:有斐閣,2010 年),頁 316。 〈 外交 米中 巧 間合 〉,《西日本新聞》,2009 年 9 月 14日, <http://www.nishinippon.co.jp/nnp/item/121792>。 〈 略互 承望 =中 、政 安定 注視--新政 〉,《時事 》,2009 年 9 月 16 日 ,<http://www.jiji.com/jc/c? g=pol_date2& k=2009 091600769>。 〈新 中外交 協力 主張 再構築 〉,《東京新聞》,2009 年 9 月 14

(6)

院副院長劉江永分析指出,從國際潮流和外部環境的巨大變化看,有 利於日本強化對中關係的因素增多,著眼大國戰略關係,可以認為日 本戰後以來首次遇到不受其他大國箝制而自主發展對中關係的重要機 遇期。12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時殷弘認為,鳩山可能會加強 美日關係中日本的獨立傾向,過程中,日本會更加重視東亞區域合 作,日中關係的歷史問題也會得到緩解。13因此,日中關係雖仍存在歷 史認識、釣魚臺主權爭議與東海油氣田開發等難題,但中國認為充滿 「新自由主義」色彩的「鳩山外交」將促使日、中兩國避免衝突,尋 求合作,日本民主黨上臺將令日中關係持續增溫的主、客觀條件更臻 成熟。 其實 ,東亞整合 的實現將有 利於中國, 因若實現「東 亞共同 體」,冷戰以來的「美日同盟」勢將弱化,並使美軍在東亞的影響力 下降。14但其間無法保證日、中、韓三國間根源於歷史的猜忌將消弭於 無形。上海交通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王少普認為,「東亞共同體」 的具體問題上,因日、中、韓缺乏政治互信等因素,各國歧見仍多, 使得此倡議的實踐困難重重。15因此,「東亞共同體」的建立為長期的 日,<http://www.tokyo-np.co.jp/article/column/editorial/CK2009091402000073. html>。 〈美日同盟之「中國因素」有變化〉,《中國評論月刊網路版》,2010 年 1 月 22 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crn-webapp/mag/docDetail.jsp? coluid=36&docid=101206307&page=2>。 〈日本新政府會側重東亞合作〉,《BBC 中文網》,2009 年 8 月 31 日, <http://news.bbc.co.uk:80/chinese/trad/hi/newsid_8230000/newsid_8230200/ 8230250.stm>。 〈東 海 田問題、中 不透明〉,《 新聞》,2009 年 9月 23 日,<http://www.yomiuri.co.jp/politics/news/20090923-OYT1T00118. htm>。 焦興華,〈上海學者:建立東亞共同體需長期努力〉,《多維新聞網》,

(7)

夢想,而非短期目標。日本外務省發言人兒玉和夫(Kazuo Kodama)表 示,「東亞共同體」的建構需歷經「功能性一體化」(functional integra-tion)的過程,通過不斷融合,在未來 10-15 年應可能實現此夢想。16 為日本官方首度對「東亞共同體」時間表具體表態。 在民主黨的《政權公約》的外交政策中,突出「對等的美日關 係」與「東亞共同體的建構」。鳩山首相在聯合國大會與中國國家主 席胡錦濤會談時闡述「東亞共同體」的概念指出,希望依「歐盟」

(European Union, EU)的形式建立「東亞共同體」,鳩山將之定位為 在亞洲建立與美國及「歐盟」並駕齊驅的世界經濟「第三極」。惟 「東亞共同體」非僅侷限於經濟層面,兒玉和夫描繪未來「東亞共同 體」的藍圖指出,共同體應如綜合性的「歐盟」組織,不僅討論政治 問題或經濟問題,安全問題亦可在共同體框架內討論。17

「鳩山外交」最令人側目之處為是否調整戰後以來的「親美路 線」。2009 年 8 月 26 日,鳩山具名投書《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該篇題為〈日本的新路徑〉(“A New Path for Japan”)的專 論,可窺探今後民主黨政權的外交思維,鳩山認為,因伊拉克戰爭的 失敗與經濟危機,美國主導的全球化將無以為繼,繼之將是多極時代 的來臨。鳩山批評,冷戰後的日本曝露在美國主導的全球化與市場經 濟基本教義派的宰制,令日人盡失尊嚴,鳩山提出以「友愛」( ,fraternity)18重建東亞區域社會並成為「東亞共同體」 2009年 9 月 29 日,<http://society.dwnews.com/news/2009-09-29/5101307. html>。 〈日外務省:建東亞共同體 歷史問題不是障礙〉,《中國評論新聞網》, 2009年 9 月 29 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0/8/9/4/101089 476.html? coluid=70&kindid=1850&docid=101089476&mdate=0929091629>。 〈日外務省:建東亞共同體 歷史問題不是障礙〉。 該理念源自於歐洲中世紀的宗教共同體概念,帶有社會主義色彩的統合理 想。

(8)

的框架。19鳩山的「東亞共同體」基本上以「歐盟」為模本,其雖容忍 美國在域內的力量,但卻反對美國對東亞秩序的支配,鳩山主張東亞 應建構以日、中、韓為核心之東亞各國的集體安保機制,並實現貨幣 的統一。20對此,美國外交評論家指出,鳩山的外交理念已透露出「反 美」與「反全球化」的氛圍,未來日本的外交路線若沿此方向,美國 將難以日本為其亞洲政策的核心,21美國前副助理國務卿戴明(Rust De-ming)提醒,若日本無法作為被信任的盟國,則美國將另尋夥伴。22 此,「美日同盟」可能陷入漂流。23 聯合國大會中,鳩山進一步闡釋「東亞共同體」乃奠基於「開放 的區域主義」(開 地域主義)。24鳩山一連串的對美示好,無 非希望贏得美國的信賴,但美國仍未釋懷。美國向來將「東亞共同

Yukio Hatoyama, “A New Path for Japan,” The New York Times, August 26, 2009, <http://www.nytimes.com/2009/08/27/opinion/27iht-edhatoyama. html?r=1&sq=hatoyama&st=cse&scp=1&pagewanted=print>. 辛貞 ( ),〈民主党 鳩山代表 語 「東 共同 体」 -集 安全保障体制、通貨統一、米 影響力 減 〉,《朝鮮日報日本語版》,2009 年 8 月 17 日,<http://www.chosunonline. com/news/20090817000007>。 〈米紙 寄稿 「鳩山論文」相次 批判 米 門家 〉,《朝日新 聞 》,2009 年 8 月 29 日 ,<http://www.asahi.com/politics/update/0829/ TKY200908280447.html>。 〈鳩山外交引發美國猜疑 或影響日美首腦會談〉,《星島環球網》,2009 年 9 月 3 日,<http://www.stnn.cc:82/pacific_asia/200909/t20090903_1114008. html>。 森本敏,《漂流 日米同盟:民主党政 下 日米 係》,頁 285。 〈首相「非核」演 政 交代 意義 外交 安保 制約 〉, 《 新聞》,2009 年 9 月 25 日,<http://headlines.yahoo.co.jp/hl? a=2009 0925-00000082-san-pol>。

(9)

體」視為「將美國勢力從東亞排除的體制」,強烈反對該構想。消息 來源指出,美方高層於鳩山首相在聯合國大會發表完演說後,旋即向 日方高層表達反對「東亞共同體」的一貫立場。25美國依舊懷疑日本

將「脫美」(米 離 ),26美國國會「美中經濟安全保障調查委員

會」(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副主 席伍爾澤(Larry M. Wortzel)即批評鳩山的「東亞共同體」乃為中國作 嫁,美國無法接受。27美國國務卿希拉蕊(Hillary Rodham Clinton)向

日本喊話,「美日同盟」為美國外交政策「基石」(cornerstone),對 於亞太地區的安全與繁榮「無可或缺」。28希拉蕊期待變天後的日本 以「美日同盟」為重,勿步上「脫美入亞」的道路。 在鳩山「亞洲外交」中,日中關係為首要,因日、中信賴關係的 建構為實現「東亞共同體」無可或缺的條件。鳩山首相上任後首度會 見外國首腦的對象為胡錦濤,透露日中關係在「鳩山外交」中的重要 性,雖然會談的氣氛融洽,但在東海天然氣田開發問題上,胡錦濤依 舊態度強硬。日、中兩國能否在東海天然氣田合作開發上,獲得具體 成果,將是「東亞共同體」能否跨出進一步的重要關鍵。鳩山舉例, 〈米政府、鳩山首相 「東 共同体」 強 反 不信 懸念強 〉,《 新聞》,2009 年 9 月 28 日,<http://sankei.jp.msn.com/politics/ policy/090928/plc0909281843009-n1.htm>。 〈日米首 談 懸案 先送 初 合 〉,《 新聞》,2009 年 9月 25 日,<http://www.yomiuri.co.jp/editorial/news/20090924-OYT1T01300. htm>。 〈東 共同体「中 略、米 受 入 」 米 門家〉,《 新聞》,2009 年 9 月 29 日,<http://sankei.jp.msn.com/politics/policy/090929/ plc0909291804008-n1.htm>。

Hillary Rodham Clinton, “Remarks with Japanese Foreign Minister Katsuya Okada,” U.S. Department of State, September 21, 2009, <http://www.state. gov/secretary/rm/2009a/09/129447.htm>.

(10)

德、法在煤礦、鋼鐵產業上的合作成為催生「歐盟」的助力,29意寓東 海問題的合理解決將是日、中信賴關係建構的具體指標。但在大陸棚 (continental shelf)等攸關主權與能源的生存問題上,胡錦濤仍不願讓 步,其背後除經濟利益的盤算外,更牽動中國對日外交中「民族主 義」的敏感神經。儘管鳩山的「友愛」受到中國歡迎,但難掩兩國在 國家利益上衝突的事實,無助日、中化解存在於兩國間的「海域」矛 盾。

參、「釣魚臺水域紛爭事件」凸顯日、中海洋利益衝突

2010年 9 月 7 日,日本海上保安廳巡邏船與中國「閩晉漁 5179 號」漁船在釣魚臺列嶼附近發生碰撞,使日中關係中的「海洋問題」 浮上檯面。30整起「釣魚臺水域紛爭事件」反映出日、中兩國在海洋利 益上的矛盾未因雙方近年經貿關係的深化而緩解。在釣魚臺問題上, 32年前鄧小平在《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於東京換約儀式的記者會中曾 表示「兩國政府應把這個問題避開是比較明智的。這樣的問題放一下 不要緊。」31但是,1990 年代之後由於陸上能源的漸趨枯竭,日、中、 韓等東北亞域內國家積極在東海探勘新的能源來源,加上中國崛起後 揚棄過去的陸權思想,提出建構「深水海軍」的海洋戰略,情勢逐漸 出現變化,東海也成為兵家的必爭之地。日本防衛研究所出刊的《東 亞戰略概觀 2011》評估中國的軍事行為指出,隨中國在軍事上逐漸拉 近與日本等周邊國家的差距,中國在對外關係上漸趨採取強硬的手 〈日中首 談(概要)〉,《日本外務省》,2009 年 9 月 22 日, <http:// www.mofa.go.jp/mofaj/area/china/visit/0909_sk.html>。 外務省編集,《外交青書 2011》(東京:日 印刷株式 社,2011 年), 頁 23。 楊正光主編,《當代中日關係四十年(1949-1989)》(北京:時事出版社, 1993年),頁 395。

(11)

段,與美國及周邊國家出現摩擦,使海域問題以有利於本國的方式獲 得解決。32日本似乎感受到中國已將鄧小平所揭示的「韜光養晦」 諸 腦後,在黃海、東海及南海問題上,與美、日、東亞南國家間齟齬不 斷,其間中國已逐步將周邊海域視為「核心利益」,在海域的資源開 發難以獲致雙贏的合作方案。 關於東海蘊藏的油氣,日本政府探勘的結果,春曉(日本名「白 樺」)、天外天(日本名「 」)、斷橋(日本名「楠」)與龍井 (日本名「翌檜」)油氣田地底構造與日本所主張專屬經濟海域的境 界線「日中中間線」位於日方的部分是相連的,自此日本主張中國應 與日本分享位於「日中中間線」附近的油氣能源。為解決此爭議, 2008年 6 月,日、中雖達成「東海共識」,簽訂《中日關於東海共同 開發的諒解》,宣布兩國一致同意在實現劃界前的過渡期間,在不損 害雙方法律立場的情 下進行合作,33承諾「共同開發」橫跨「日中中 間線」之油氣田,但兩年來,日、中雙方在主權問題上立場迥異,對 「共同開發」之海域範圍認知不同,日、中雙方至今未達成具體的 「共同開發」方案。或許「東海共識」中,日、中的唯一共識是「沒 有共識」。 據悉,在「釣魚臺水域紛爭事件」後,中國除推遲預定舉行的 「共同開發」締約談判外,更將開採機具運入「春曉油氣田」,有重 啟該處油氣開發的跡象。34 2011年 3 月 8 日,日本《朝日新聞》引述

進行「春曉油氣田」開採的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China National

Off-防衛省防衛研究所編,《東 略概 2011》(東京: - ,2011 年),頁 92。 〈日中間 東 海 共同開 了解〉,《日本外務 省》,2008 年 6 月 18 日, <http://www.mofa.go.jp/mofaj/area/china/higashi_ shina/press.html>。 〈東 海尖閣 波紋〉,《朝日新聞》,2010 年 9 月 18 日,版 4。

(12)

shore Oil Corporation, CNOOC)監察機構負責人宋恩來的發言報導, 該處油氣田已重啟開採作業並進入生產階段。35對此,劉江永認為, 「春曉油氣田」乃在日、中不具爭議的中方大陸棚上進行開採的行 為,其非日、中兩國「共同開發」的對象。36換言之,「東海共識」的 內涵不涉及中國對東海的主權主張與日本妥協,亦非日本所詮釋的 「日、中共同開發春曉油氣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更直言, 關於春曉油氣田,日本可根據中國有關法律出資參與「合作開發」, 此與「共同開發」本質上不同。37中國此舉頗有挑戰「東海共識」,拉 高其在「東海問題」上之外交姿態的意味,引發日方的不安。 尤有進者,在 2011 年 3 月召開的第十一屆中國全國人大第四次會 議中通過之《十二五規畫》中,中國增列「發展海洋經濟」項目,制 定海洋發展戰略。中國國家海洋局局長劉賜貴表示,落實《十二五規 畫》為該局今年之施政重點。38未來五年,中國將逐步強化海域與離島 管理工作,並展開包括天然氣在內的海洋資源開發。39在《十二五規 畫》發展 海洋經濟的 政策指導下 ,中國將無 視日、中的「 東海共 〈中 、東 海 田 「生 段階」 企業幹部 認 〉,《朝日新 聞》,2011 年 3 月 9 日,<http://www.asahi.com/international/update/0308/ TKY201103080604.html>。 〈東海油氣田:中日間的共識到底在哪裡?〉,《熱點新聞網》,2011 年 3 月 9 日,<http://www.hotnewsnet.com/a/muhou/20110309/421576.html>。 〈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就春曉油氣田開採答記者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外 交部》,2010 年 1 月 18 日,<http://big5.fmprc.gov.cn/gate/big5/www.fmprc. gov.cn/chn/gxh/mtb/fyrbt/dhdw/t652306.htm>。 張曉芽、陳若茜,〈海洋經濟等於全球經濟——專訪國家海洋局局長劉賜 貴〉,《浙商網》,2011 年 3 月 25 日,<http://biz.zjol.com.cn/05biz/sys-tem/2011/03/25/017390415.shtml>。 新華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 《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2011 年 3 月 17 日,<http://www.edu.cn/zong_ he_news_465/20110317/t20110317_588770.shtml>。

(13)

識」,加速「春曉」、「天外天」、「斷橋」與「龍井」油氣田的開 發腳步。日本認為,2008 年 6 月日、中曾達成協議,「共同開發」目 前中國進行探鑽,位於日本所謂「中間線」以西五公里的「春曉油氣 田」及中國所稱「天外天」、「斷橋」及「龍井」等油氣田。40日本對 「東海共識」的認定與中國顯有出入。在東海劃界問題上,中國不承 認所謂「日中中間線」的立場沒有改變,即「春曉」、「天外天」等 油氣田位於無爭議的中國管轄海域,不存在日、中雙方就上述海域油 氣田進行「共同開發」的問題。中國認為,「共同開發」乃指在爭議 東海海域進行協商。41為此,2010 年 5 月,溫家寶訪日時,曾與日本 達成協議,將展開有關東海油氣田合作開發的締約談判,但 2010 年 9 月發生日、中釣魚臺撞船事件後,中國片面宣布延後談判至今,在 日、中對「東海共識」各自表述情況下,中國將不會停下東海油氣田 開發的腳步。 其實,根據探勘數據評估,整個東海油氣蘊藏量估計僅有 32 億 6 千萬桶(約合 4.35 億噸),僅足供日、中兩國不到三年的消費,相當 於中國新探勘的冀東大油田儲量的 43.5%,與總儲量高達 57 億噸的中 國最大油田——大慶油田相較,東海油氣田的蘊藏量亦不顯目。42 然,日、中在東海油氣田開發問題上斤斤計較,除反映出兩國在能源 安全上之競逐外,更暴露雙方在海洋利益上的衝突。日、中釣魚臺撞 〈東 海 日中間 協力 〉,《日本外務省》,2008 年 6 月 18 日,<http://www.mofa.go.jp/mofaj/press/kaiken/gaisho/g_0806.html#6-A>。 〈外交部:中日共同開發東海 是指有爭議的海域〉,《南方網》,2007 年 4 月 13 日 ,<http://www.southcn.com/news/international/zhuanti/fr/ zd/200704160563.htm>。 〈中日雙邊關係趨向複雜化〉,《中國評論月刊網路版》,2010 年 10 月 1 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crn-webapp/mag/docDetail.jsp?coluid=0& docid=101462023&page=2>。

(14)

船事件後,中國即著手強化對釣魚臺列嶼周邊海域的維權行動,除農 業部的漁政船外,2011 年以來更加入國家海洋局之海巡艦,積極強化 對該海域的控制,反制日本對釣魚臺列嶼的實效管轄。2011 年 3 月, 中國海軍所屬之 Y8 航機接近釣魚臺更非比尋常。日本防衛人士分析指 出,中國正擴大空中戰力在東海的活動範圍,以保護其在東海進行維 權任務的船艦,提昇釣魚臺列嶼周邊海域之軍力展開能力,並進一步 建立挑戰「太平洋第一島鏈」的能力。43 近年,中國解放軍隨中國的經濟成長,實力大為提升,其中海軍 向東海、南海甚至中西太平洋投射的能力更令人側目。從中國反對 美、韓在其鄰近的黃海進行軍事演習即可窺知中國逐步將其鄰近海域 視為禁臠的戰略安全意圖。日本不欲其戰略安全縱深受到中國的擠 壓,在東海問題上更是寸土必爭,除油氣田外,釣魚臺列嶼更是日本 在東海卡位的灘頭堡。因此,日、中在釣魚臺列嶼周邊海域出現緊張 凸顯兩國在東亞域內的威信與地位上,處於競爭關係,44東海儼然成為 考驗日、中「戰略夥伴關係」的試金石。

肆、日本與東協國家合作意在「南海問題」

2011年 7 月 3 日,日本外務大臣松本剛明(Takeaki Matsumoto)出 訪北京,會見楊潔篪與胡錦濤接班人習近平。松本外相的中國行乃 2010年 8 月岡田克也外相訪中以來,日本外相再度踏上中國。松本訪 中雖意味日、中自 2010 年 9 月「釣魚臺水域紛爭事件」後陷入低潮的 〈中 機領空接近 1.5 倍 尖閣 第一列島線 攻勢〉,《 新聞》, 2011年 3 月 4 日,<http://sankei.jp.msn.com/politics/print/110304/plc110304011 90000-c.htm>。 (Taylor Fravel),〈日米中 係 尖閣諸島(釣魚 島)〉,王緝思、 、 分良成編,《日米中 3 協調 道》(東京:岩波書店,2010 年),頁 144。

(15)

雙邊關係將逐步地回復正常,但 2011 年 7 月 4 日舉行的日中外長會談 上,雙方就包括東海和南海在內的「東亞之海」的安全問題出現明顯 分歧,凸顯兩國的安全戰略矛盾,日中關係仍未撥雲見日。

在日中外長會談上,松本外相對中國解放軍海軍在東亞鄰近海域 活動日趨活躍表達關切,松本外相就中國與東協(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國家之間存在主權紛爭的南海局勢指 出,航行自由、海上安全是國際社會的關心事項,希望通過多邊對話 解決問題。45松本外相的發言乃延續 2011 年 6 月舉行的「美日安保諮

商會議」(Security Consultative Committee Meeting,亦稱「2+2」 會談)所發表之「共同戰略目標」關切「南海問題」的立場,要求中 國在「南海問題」上循國際準則,遵守「航行自由」的原則,維護海 洋安全,松本強調「航行自由」乃因日本原油高度依賴中東進口,南 海為該國「海上生命線」(sea-lane)。從松本外相的發言可窺見,日本 希望以船舶安全相關討論為切入點,間接介入南海主權問題。楊潔篪 則對美、日兩國政府介入南海局勢表達不滿,反駁稱,「航行自由」 和主權問題不應混為一談。2011 年 7 月 23 日,楊潔篪在印尼峇里島

(Bali)舉行的「東協區域論壇」(ASEAN Regional Forum, ARF)外長 會議上重申,南海的航行是自由的,航道是安全的,南海部分島礁主 權歸屬和海域管轄權爭議應由直接當事國通過友好磋商和談判,以和 平方式解決,此為《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的精神。46中國顯然不理會 美、日等國的態度,定調「航行自由」與南海爭議是不同範疇的兩個 問題。 〈日中外相 談(概要)〉,《日本外務省》,2011 年 7 月 4 日,<http:// www.mofa.go.jp/mofaj/kaidan/g_matsumoto/china1107/jc_gk1107.html>。 〈楊潔篪出席東盟地區論壇系列外長會後受訪全文〉,《新華網》,2011 年 7月 23 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 2011-07/23/c_121711220.htm>。

(16)

在「南海問題」上,美、日立場一致,反對中國「南海九段線」 (或稱「南海 U 形線」)的「權力界線」(Claim line)主張,將南海水 域悉數納入其管轄。對此,日本外務省官員指出,若中國在南海局勢 上掌握主導權,如此一來中國在東海的釣魚臺主權爭議與東海油氣田 問題上亦將展開攻勢,「南海問題」並非事不關己,日本無法隔岸觀 火。47南海水域富藏石油、天然氣與各種海洋資源外,更是崛起中的中 國東出海洋與美、日等傳統海洋強權西進東亞大陸的必經之地,具高 度的經濟與安全戰略價值。中國近年來致力於航空母艦戰鬥群的建軍 工作,提升兵力的遠方投射能力即著眼於「海上生命線」的確保。48 南海島嶼主權爭端雖非直涉美、日領土主權,但攸關兩國的戰略利益 與周邊安全環境之穩定,美、日須將「南海問題」納入其安全戰略的 視野。 因此,日本有意連結東海與南海問題,除尋求美國的奧援外,亦 展開與南海主權聲索國的合作。2011 年 6 月 2 日,被內定為越南下屆

國家主席的越共書記處常務書記張晉創受邀訪日。日本首相菅直人(Na-oto Kan)和民主黨代理代表仙谷由人(Yoshito Sengoku)等人相繼與其 會晤,在確保「航行自由」的共同主張下,非正式地交換南海局勢緊 密合作的計畫。2011 年 6 月 17 日,菅首相與東協輪值主席國印尼總統 尤多約諾(Susilo Bambang Yudhoyono)會晤,就合作確保海洋安全的 計畫達成一致。 近年來,日本十分關注中國在東海、南海的維權行為,擔心上述 海域被中國完全掌控,成為中國的「內海」。對此,前日本杏林大學 教授平松茂雄(Shigeo Hiramatsu)指出,中國周邊海域,包括黃海、東 〈分析:日中外長會談就「海上安全」分歧明顯〉,《共同網》,2011 年 7 月 5 日,<http://tchina.kyodonews.jp/news/2011/07/12170.html>。 平和 安全保障研究所編,《 安全保障 2009-2010》(東京:朝雲 新聞社,2009 年),頁 149-151。

(17)

海及南海的領有面積,約當領土的三分之一(三百萬平方公里)。中 國與俄羅斯的邊境問題大致劃清,港、澳問題也算解決,剩下來的是 沿海疆域的界定。特別是在俄羅斯海軍自越南金蘭灣撤退,美軍也撤 出菲律賓的情況下,對中國海軍活動,形成有利的條件。49 目前中國逐步強化對南沙群島的維權力度,逐步形成遠控南海的 戰術優勢,並與東海形成戰略犄角,讓中國轉型為海權國家。防衛研 究所出刊的《東亞安全戰略概觀 2011》評估中國的軍事行為指出,隨 中國在軍事上逐漸拉近與日本等周邊國家的差距,中國在對外關係上 漸趨採取強硬的手段。50中國在東亞鄰近海域的行為構成日本對周邊安 全環境的新挑戰,迫使日本民主黨政權重回以「美日同盟」牽制中國 的既有外交路線,南海儼然成為美、日、中外交角力的「熱區」(hot zone)。 2011年 9 月 27 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彥(Yoshihiko Noda)與到訪的 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Benigno Aquino III)發表聯合聲明宣誓雙方將 在「南海問題」加強合作,聲明指出「連接世界與亞太的南海極其重 要,該海域的和平與穩定是國際社會共同的關注事項,……航行自 由、無阻礙通商、遵守現存國際法及衝突的和平解決符合兩國及整個 地區的利益」。51野田首相更具體承諾提供「日圓貸款」,幫助菲律賓 整備海岸及海軍,以對應南海事態。尤有進者,野田內閣於 2011 年 11 月 17 日在印尼峇里島召開之以海洋安全為主要議題的「東亞高峰會」

(East Asia Summit, EAS)上,與越南及菲律賓等東協國家,建構所謂 的〈南海主權問題和保障航行安全自由的合作框架〉,以遏制中國在 南海地區的維權行動。2011 年 11 月 12 日,日本外相玄葉光一郎與經 齊濤,《日本深層》(臺北:三民書局,1994 年),頁 123-124。 防衛省防衛研究所編,《東 略概 2011》,頁 93-112。 楊伯江,〈日本插手南海的動機〉,《新華網》,2011 年 10 月 9 日,<http:// news.xinhuanet.com/globe/2011-10/09/c_131179974.htm>。

(18)

濟產業大臣枝野幸男(Yukio Edano)在夏威夷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

(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部長級會議上表示,日 本將通過推進以東協國家為核心的經濟合作等各種方式致力於實現亞 太自由貿易圈構想。52未來東協國家將成為日本外交工作的重點,並在 「南海問題」上擴大雙邊合作,與中國競爭東協國家的認同。從日本 的外交布局觀之,日本防衛省正著手研究對東協國家提供軍事援助, 並就相關事宜,尋求美國與澳洲的協助,希望藉軍事援助,牽制在南 海軍力日益增強的中國。 對此,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崔天凱意有所指批評指出,「南海問 題」最近被炒熱,非肇因於中國,亦非肇因於南海相關國家,而是域 外某些國家在背後推波助瀾,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崔天凱意指 「南海問題」的幕後黑手為美、日兩國,並呼籲日本應該考慮什麼才 是日本真正的國家利益。53因「釣魚臺水域紛爭事件」處於低潮的日 中關係再逢「南海問題」的考驗,日、中的海域矛盾似乎已超越東 海,日本意圖連結東海與南海問題,加大自身面對中國處理東海劃界 與釣魚臺列嶼主權爭議的外交籌碼,避免在東亞周邊海域受制於中 國,並藉東協相關機制擴大美、日與東協國家間在東亞海域問題上的 共識,逐步建立東亞的「區域安保圈」54(Regional Security Complex,

〈日本在 APEC 會議上宣佈將加入 TPP 談判〉,《共同網》,2011 年 11 月 12日, <http://tchina.kyodonews.jp/news/2011/11/19808.html>。 〈崔 天 凱 : 南 海 毋 須 美 插 手〉,《明 報 新 聞 網》,2011 年 10 月 12 日, <http://specials.mingpao.com/cfm/News.cfm?SpecialsID=244&Page=1& News=8b648456606c539b8a25d4442eb340919b3fd5c4a23f10828a04595d 2eb7>。 即一組國家,它們的重大安全關心緊密地聯繫在一起,足令它們的國家安全 自現實面而言,無法相互分開思考。請見 Barry Buzan, People, States and

Fear: An Agenda fo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Studies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2ndedition) (Hemel Hempstead: Harvester Wheatsheaf, 1991), p. 190

(19)

RSC)。55日本「共同社」評論玄葉外相出訪東協國家的成果認為,此 行展現以美日關係為基軸,加強同亞洲民主國家合作,藉此制衡崛起 中之中國的「玄葉外交」,56其間突出日本與中國之外的亞太國家分 享共同的價值觀與安全利益。

伍、因應中國崛起,強化日、韓安保關係

因應中國的崛起,日本無法強化日中關係以平衡美日關係,但面 臨詭譎多變的東亞局勢,「美日同盟」雖仍是日本外交、安保的基 軸,惟「亞洲外交」卻是日本確保自身在東亞域內之核心地位的重要 途徑,以避免日本在同盟關係中出現遭「 棄」的窘境。依「攻勢現 實主義」的命題假設所導出之論點思考,當世界某區域國家爭奪霸主 地位的時候,美國作為利益遍及全球的「霸權國」,無法置身事外; 倘放任他國坐大,下一個受害者即是美國自身;此時,最佳的因應策 略是支持區域霸主爭奪戰中勢力較弱的一方。據此可解釋面對中國的 崛起,美國選擇再續「美日同盟」之理由,但身陷結構性經濟衰退泥 淖中的日本對美國希望擴大「美日同盟」,共同因應區域安全問題並 承擔責任的期待,恐將「心有餘、力不足」。因此,愈來愈多的美國 人認為相較於日本,中國對美國而言更為重要。57但相對的,日本在 「美日同盟」中,亦擺盪在「拋棄」和「牽連」兩個概念間。 1990年代以來,「中國威脅論」即存在於日本社會,但日本政府 為避免刺 激中國,在 外交與安保 政策上,素 來不將中國視 為「威 山本武 ,《安全保障政策 世 民 新地政 安全保障共同体》(東 京:日本 評論社,2009 年),頁 257-265。 〈焦點:日美基軸制衡中國的「玄葉外交」面臨考驗〉,《共同網》,2011 年 10 月 15 日,<http://tchina.kyodonews.jp/news/2011/10/18139.html>。 〈中 相互依存重視 日米 本社世論調 安保 〉,《朝日新 聞》,2010 年 12 月 24 日,版 6。

(20)

脅」。但近年來,中國解放軍海軍在東海的積極作為,激起美、日重 拾防衛「太平洋第一島鏈」的決心,在美國藉北韓 2010 年在黃海的挑 釁行動,展現重返東亞的決心與實力下,日本民主黨在新版《防衛計 畫大綱》中,亦再現「美日同盟」為基軸的政策基調,使鳩山內閣時 期一度出現「漂流」危機的「美日同盟」重新凝聚美、日共同安全威 脅的認知。2010 年 6 月 11 日,菅直人首相在眾議院發表首次施政演說 時指出,將打造「以現實主義為根本的外交」,確實深化「美日同 盟」,58他認為「日本外交的基軸是美日關係。為應對不太穩定的東亞 局勢,將建立起包括美、日合作在內的安保體系」。59美國華府「傳統

基金會」(The Heritage Foundation) 亞洲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克林諾

(Bruce Klingner)認為,小澤一郎(Ichiro Ozawa)過去不重視美日同 盟,一直想為日本尋求更獨立角色,提出「東京、華盛頓和北京是等 邊三角形關係」的理論,令美方不悅;反觀菅直人認為,美、日維持 堅強的同盟關係非壞事。60 檢討美、日安保體系,西南群島極可能成為中國解放軍突破「太 平洋第一島鏈」的缺口,菅內閣通過的《防衛計畫大綱》提出「動態 的防衛力」61,並將防衛重心南移即為固守「太平洋第一島鏈」。62 可諱言,新版《防衛計畫大綱》的提出,清楚地表達出日本對中國崛 〈菅直人發表首次施政演說 欲同在野黨共商整頓財政〉,《共同網》,2010 年 6 月 11 日,<http://china.kyodo.co.jp/modules/fsStory/index.php? sel_lang= tchinese&storyid=82084>。 〈分析:日本新首相菅直人的外交及防務觀〉,《共同網》,2010 年 6 月 8 日,<http://china.kyodo.co.jp/modules/fsStory/index.php? sel_lang=tchinese& storyid=81976>。 〈菅直人勝選有利美日關係〉,《中央社新聞網》,2010 年 9 月 15 日, <http://www.cna.com.tw/ShowNews/Detail.aspx?pNewsID=201009150100& pType1=PF&pType0=aOPL&pTypeSel=&pPNo=1>。 日譯為「動的防衛力」。

(21)

起的「懸念」,惟此非意味經濟與中國產生互賴的日本能與中國為 敵,但如何解決美、日間的「同盟困境」實為今後日本落實新《防衛 計畫大綱》中之戰略想定的重要課題。 因此,日本須意識到世上不存在與美國對等的盟國,當務之急非 調整「小夥伴」(junior partner)的身分,與美國尋求對等同盟關係的 建構,而是思考如何定位自身在美國全球戰略中的角色,並將此轉化 成日本的國家利益。63日本目前雖仍是美國在東亞區域安全上的最重要 夥伴,但《防衛計畫大綱》的修訂並未立即解決美、日間的「同盟困 境」,日本須以行動與實力證明自己能扮演美國在東亞區域安全中的 「責任承擔者」角色,以防美國在東亞域內另覓夥伴。 沿此方向思考,尋求與韓國建立更緊密的安全關係為日本加大安 保戰略縱深的有效途徑之一。鑽研朝鮮半島問題的慶應大學教授小此 木政夫(Masao Okonogi)直指日、韓兩國為「雙生國家」( 子 家),應建立良好的競爭夥伴關係。64而美、日正思考如何突破日本殖 民韓國歷史的障礙,在新的「共同戰略目標」將韓國納入區域防衛合 作架構內,加強美、日、韓三邊安全合作,65以因應中國、北韓所構成 的東亞安全新挑戰。2011 年 1 月 10 日,日本防衛相北澤俊美(Toshimi

Kitazawa)訪問首爾,與韓國國防部長金寬鎮(Kwan-Jin Kim)就日本自 衛隊與韓軍簽訂《軍事情報保護協定》(General Security of Military

〈平成 23 年度以降 係 防衛計 大綱 〉,《防衛省》,2010 年 12 月 17 日 ,<http://www.mod.go.jp/j/approach/agenda/guideline/2011/ taikou.html>。 小川和久,《日本 力》(東京:新潮社,2005 年),頁 117-119。 〈訪談:學者主張日韓為「雙子國家」望建立良好夥伴關係〉,《共同 網》,2011 年 2 月 8 日,<http://tchina.kyodonews.jp/news/2011/02/4343. html>。 中央社,〈美日戰略目標 擴大安保合作〉,《博訊新聞網》,2011 年 2 月 5日,<http://news.boxun.com/news/gb/intl/2011/02/201102051519.shtml>。

(22)

Information Agreement, GSOMIA)

與《物資勞務相互提供協定》(Ac-quisition and Cross-Servicing Agreement, ACSA)達成共識。因日、 韓已各自與美國簽署《軍事情報保護協定》與《物資勞務相互提供協 定》,未來日、韓簽訂此兩項協定後,不僅可形成美、日、韓三邊的 軍事情報合作,亦可在聯合國維和行動(peace-keeping operation, PKO) 等海外派兵時,相互提供軍需物資和勞務。日、韓跨出安保合作的步 伐對催生「美日韓同盟」饒富意義。 戰後,美國雖與日、韓建構堅強的同盟關係,日、韓間卻因日本 「憲法第九條」有關「集體自衛權」行使的限制、日本殖民朝鮮半島 的歷史問題及獨島(日稱「竹島」)主權爭議等問題限制兩國安全合 作關係的發展。日本外相前原誠司(Seiji Maehara)亦在 2011 年 1 月 14 日首度訪韓,力促日、韓合作關係應由經濟與文化擴及安全領域,前 原外相接受韓國《每日經濟新聞》訪問時,向韓國呼籲,希望兩國在 安全領域亦能建立同盟關係。66惟日本表達得露骨,韓國卻接得含蓄, 擔心日、韓若「高調」強化軍事安保合作,將「刺激中國」,從而加 劇緊張局勢。劉江永認為,日、韓建立類似美、日同盟關係的可能性 不高,但有可能朝鬆散的聯盟形式發展。67在東北亞地緣政治格局中, 美、日、韓三方同盟一體化,各方皆能獲利,但日、韓存在地緣政治 上的競爭關係,雙方在聯盟形成的過程中,將不時出現同床異夢的窘 境。 然而,因駐日美軍基地中,有七處肩負美、韓聯軍司令部基地任 務,朝鮮半島一旦出現緊急情況,美軍須使用日本境內基地。若日、 韓未簽訂《軍事情報保護協定》與《物資勞務相互提供協定》,美軍 〈日欲拉韓結盟制衡中國 韓媒諷刺日「單相思」〉,《中國評論新聞網》, 2011年 1 月 15 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crn-webapp/doc/doc-DetailCNML.jsp?coluid=4&kindid=16&docid=101570849>。 〈日欲拉韓結盟制衡中國 韓媒諷刺日「單相思」〉。

(23)

作戰將受阻。因此,2010 年 12 月,美國參謀總長穆倫(Michael G. Mullen)訪韓時強調日本參與美、韓聯合演習及擴大日本角色的必要 性。68總之,日、韓為美國因應中國與北韓對東北亞區域之安全挑戰的 重要夥伴,若能將擁有市場經濟和民主主義價值觀的韓國和日本納入 美國主導的區域安全框架內,進而形成強有力的安保「鐵三角」,可 使美國繼續在東北亞域內維持「離岸平衡者」的地位。其間,避免東 亞出現衝突為美國的最高利益,而日、韓亦將在歷史情結與現實利益 的矛盾中,逐步建立「多邊安全合作聯盟」。

陸、重返「美日同盟」軌道

2011年 6 月 21 日,美、日在美國華府舉行第三次的「美日安保諮 商會議」(Japan-U.S. Security Consultative Committee)。此項美、 日的外交、安保閣僚對話已睽違四年,前次召開為 2007 年,當時美、 日執政的共和、自民兩黨,如今皆淪為在野。因此,此次「2+2」會談 除為延宕多時的重開外,更是美、日雙方之民主黨執政後的首度外 交、安保高層對話,格外引人注目。「2+2」會談中,美、日兩國就目 前東亞區域的安全環境尋求認知上的共識,並依例確立雙方的「共同 戰略目標」(common strategic objectives),這是兩國自 2005 年 2 月 以來首次全面修改「共同戰略目標」。在此次會談的共同宣言的序文 中,美、日揭示,在太空、公海與網路中所可能出現變化的威脅。69 〈軍當局「韓日沒有簽署協定,進而制約韓美日軍事合作」〉,《東亞日 報》,2011 年 1 月 5 日,<http://china.donga.com/big/srv/service.php3? bicode= 050000&biid=2011010573288>。

Secretary of State Clinton, Secretary of Defense Gates, Minister for Foreign Affairs Matsumoto, & Minister of Defense Kitazawa, “Toward a Deeper and Broader U.S.-Japan Alliance: Building on 50 Years of Partnership,”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Japan, June 21, 2011, <http://www.mofa.go.

(24)

說在宣言中未言明帶來這些威脅的國家,但放眼全球最令人擔心的國 家即為中國,日本《讀賣新聞》認為,宣言中美、日同聲認為「中國 是威脅」。70 2009年 9 月,日本民主黨上臺後,在外交上,為尋求對等美日關 係的實現,一度試圖以日中關係平衡美日關係,而採行「親中遠美」 的政策。71但囿於日、中在東亞地緣政治上所產生之安全利益上的矛 盾,日中關係終究無法成為日本建構對等的美、日同盟關係之戰略依 托。隨著存在於朝鮮半島、東海及南海的緊張情勢升高,美國歐巴馬 政府展現重返亞洲的外交決心,而日本民主黨政權的外交亦隨之改弦 更張,重回以「美日同盟」的基軸的軌道,並著手針對反恐戰爭以來 的國際新形式的安全威脅,重新再定義「美日安保」。 然而,因菅首相在內政上乏善可陳,其內閣的權力基礎脆弱,在 「普天間基地遷移問題」上難以展現魄力,消弭美日關係的主要障 礙,令「美日同盟」走出漂流的陰霾。此次「2+2」會談美、日除著眼 於中國崛起對東亞區域安全的影響外,「普天間基地遷移問題」為雙 方會談的另一焦點。從會談的結果觀之,美、日皆有意拆除引爆美、 日矛盾的引信,確立目前將普天間基地遷往沖繩縣名護市邊野古的共 識,朝 2006 年美、日普天間基地遷移協議精神的方向前進。而美、日 再續「2+2」會談亦可視為「美日同盟」重回軌道的重要象徵之一,而 隱藏在美、日共同戰略目標中的主角即為中國。 基本上,此次美、日共同宣言所揭櫫的「共同戰略目標」中有關 中國的內容乃延續 2007 年共同戰略目標的基調,督促中國在區域安全 中扮演「建設性的角色」,呼籲中國透過擴大軍事交流以加大「開放 〈「中 脅威」日米 宣言 同然…政府筋〉,《 新聞》,2011 年 6 月 22 日,<http://www.yomiuri.co.jp/politics/news/20110622-OYT1T00203. htm>。 五百旗頭真,《 後日本外交史第 3 版》,頁 316。

(25)

度」,進一步提升國防支出等方面的「透明度」,並遵守國際的行為 規範。換言之,美、日期待崛起後的中國在國際間成為「負責任的利 害關係人」(responsible stakeholder)。雖說在宣言中,美、日未直指 中國為「威脅」,並尋求與中國建立「信心建立措施」(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s, CBMs)的可能性,但日本《每日新聞》評論認為, 在「戰略目標」中,除傳統的美日同盟外,宣誓美日韓、美日澳及與 東協國家的安全保障合作似乎勾勒出「對中包圍網」,其中隱喻著 「中國是威脅」的認識。72 2011年 7 月下旬召開的「日本-東協外長會議」(Japan-ASEAN

Foreign Ministers’ Meeting)及「東協區域論壇」以「中國在海洋的 進出」為會談的重點,此意味日本有意將中國在東海的維權行為與南 海掛鉤,突出中國崛起後對東亞海域的勢力延伸,在海洋利益上,擴 大日本與東協國家間的共同利益,強化雙方的安全合作關係,而此安 全戰略方向亦與美、日「2+2」會談的「共同戰略目標」關切「南海問 題」的立場一致。沿此觀察,日本的對中外交已異於過往,呈現「多 角外交」的趨勢,朝「多重雙邊安全合作聯盟」建構發展。面對中國 與越南、菲律賓等南海主權聲索國爭端日趨緊張,美、日「共同戰略 目標」中強調,「遵循國際準則」與「藉遵守航行自由的原則維護海 洋安全」事關重大,73此「共同戰略目標」應意有所指地向中國喊話, 希望其停止對他國船隻採取妨礙行為。 美、日「2+2」會談的「共同戰略目標」中可看出未來「美日同 〈日米 2 2:合意 「基軸」強調 回 〉,《 日新聞》,2011 年 6月 22 日,<http://mainichi.jp/select/seiji/news/20110622ddm002030060000c. html>。

Secretary of State Clinton, Secretary of Defense Gates, Minister for Foreign Affairs Matsumoto, & Minister of Defense Kitazawa, “Toward a Deeper and Broader U.S.-Japan Alliance: Building on 50 Years of Partnership”.

(26)

盟」擴大的趨向,著手「美日安保再再定議」的華府與東京可望跨越

1960年岸信介(Nobusuke Kishi)首相與美國修訂《美日安保條約》

(Treaty of Mutual Cooperation and Security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時,將「遠東條款」的涵蓋範圍界定為「菲律賓以 北」之藩籬,74進而擴及印尼以北將南海、東海含括在內的東亞地區。 其實,自 1996 年「美日安保再定義」以來,中國即再三告誡日本, 美、日安保體制應止於美、日兩國間的問題,希望日本莫介入臺灣或 南沙群島主權爭議問題,但日本似乎不為所動。1996 年的「美日安保 再定義」著眼於危機再現的朝鮮半島與臺海,但未來美、日可望將 「再再定義」後的《美日安保條約》的視角擴及詭譎多變的南海地 區。 誠如小島朋之(Tomoyuki Kojima)生前所言,「美日同盟」始為日 本面對中國安全挑戰的最大王牌。75日本在南海問題上須與美國密切合 作,藉「東協區域論壇」的機制試圖扭轉中國將海域爭端定位為「雙 邊問題」的戰略意圖,將之國際化成為區域的「國際問題」,避免中 國利用軍事上的優勢,將對手國各個擊破,使「東亞之海」成為中國 的囊中物。 1960年修正的《美日安保條約》第六條指出:「為保障日本安全,以及遠 東地區的國際和平與安全,美國得使用其在日本境內的陸、海、空軍設施與 基地。」為明確「遠東地區」的定義, 1960 年 2 月 26 日,日本政府發表有 關「遠東的範圍」的「政府統一見解」,依據該「統一見解」,遠東並「不 是地理學上固定的概念」,而是「美日兩國基於條約,共同關心遠東的國際 和平與安全的維持」,但「統一見解」進一步說明,「一般而言,該區域包 括菲律賓以北和日本及其周邊地區。」請見〈極東 範 (昭和 35 年 2 月 26日政府統一見解)〉,2012 年 2 月 1 日,<http://www.mofa.go.jp/mofaj/ area/usa/hosho/qa/03_2.html>。 小島朋之受訪內容請見陳世昌,〈台海危機 升高日本對中共危機感〉,《聯 合報》,1996 年 4 月 5 日,版 10。

(27)

此外,臺海的安全為影響日本周邊安全環境的重要變數,在美、 日的「共同戰略目標」中,列入「歡迎目前的兩岸關係改善的進展, 並敦促通過對話,和平解決兩岸問題」76,此表示馬英九總統推動兩岸

簽訂的《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ECFA),緩和臺海緊張情勢,符合「美日同盟」的戰略利 益,而日本亦不再認為馬總統所推動的兩岸及外交政策為「親中遠 日」。在兩岸關係改善,彼此強化經濟合作的同時,日本亦能在經濟 及安保上獲益,美、日基本上鼓勵此種符合東亞域內國家多方利益的 兩岸政策持續,而此種趨勢將有助於引導中國走向美、日所期待的 「負責任的利害關係人」之角色實踐。 美、日雖未明示中國為東亞區域安全中的威脅因子,但中國對 美、日透過「2+2」會談重新拉緊「美日同盟」仍表現出不悅,中國外 交部副發言人洪磊對此評論指出,「美日同盟」作為在特殊歷史條件 下形成的一種雙邊安排,不應超出雙邊範疇。77顯然,中國已意識到 美、日將其視為安全戰略上的可能負面因子,並反對「美日同盟」擴 大為美國治理東亞安全秩序的平臺,成為其在東亞域內所欲建構的多 重雙邊安全合作架構之基軸,遏制中國走向海洋。2011 年 11 月 12 日, 野田首相出席於夏威夷舉行之亞太經濟合作會議領袖會議,表態加入 《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TPP)談判,以行動向美國歐巴馬總統證明,日本回到「美

其英文原文為:While welcoming the progress to date in improving cross-Strait relations, encourage the peaceful resolution of cross-cross-Strait issues through dialogue。請見 Secretary of State Clinton, Secretary of Defense Gates, Minister for Foreign Affairs Matsumoto, & Minister of Defense Kitazawa, “Toward a Deeper and Broader U.S.-Japan Alliance: Building on 50 Years of Partnership”。

〈2 2 不快感=中 〉,《時事 》,2011 年 6 月 23 日, <http://www.jiji.com/jc/c?g=pol_date2&k=2011062300756>。

(28)

日同盟」,並表態支持美國「重返亞洲」的外交政策,讓鳩山內閣時 期陷入漂流危機的「美日同盟」重新定錨。 日本支持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使東亞的 區域建構(regional architecture)出現向美國傾斜的可能,不利於中國。 為求平衡,中國須加碼爭取日本,日中關係出現春寒乍暖的跡象。日 本外務省不諱言,日本加入《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促使中 共對日本的自由貿易談判轉趨積極。78日本亞太政經調研中心理事長蔡 成平為文指出,日本若加入《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美、日 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總量將占《跨太平洋戰 略經濟夥伴協定》加盟國國內生產總值規模的 91%,《跨太平洋戰略 經濟夥伴協定》將形同美日「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

FTA)。此不僅將左右日本未來的政經發展方向,更將影響東亞地域整 合,使中國的東亞戰略陷入被動局面。蔡成平認為,美國積極推動 《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除欲分享東亞高速經濟成長外,更 著重掌握亞太區域統合的主導權,作為東亞國家的「離岸平衡者」, 美國擔心各國過度依賴中國,憑藉《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實 現「重回亞洲」,與日本及東協國家結為一體,是美國的東亞戰略重 心所在。79 面對中國崛起,在區域政治的影響力加大,且在東海、南海問題 漸趨強勢,壓縮日本的安全戰略空間,重新將日本推到美國的身邊。 日本急於表態加入《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談判,除為加速日 〈日中韓、 夏 FTA交 投資協定 月 合意 日韓 EPA 再開 調整〉,《日本 新聞》,2011 年 12 月 11 日,<http://www.nikkei. com/news/latest/article/g=96958A9C93819481E3E2E2E28B8DE3E2E3E0 E0E2E3E39F9FEAE2E2E2>。 蔡成平,〈日本加入 TPP 對中國的影響〉,《FT 中文網》,2011 年 11 月 9日,<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41639>。

(29)

本締結自由貿易協定的進程外,更是以具體外交行動與美國交心,使 民主黨主政下的日本重獲美國的信賴,力挺美國「重回亞洲」的外交 戰略,且力圖藉此經濟突圍,維持日本在東亞區域經濟中的優勢地 位。此外,日本的加入將使《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在亞太自 由貿易圈的形成中具實質的意義,《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不 再是經濟上無足輕重的亞太小國所倡議的自由貿易圈,而是美國據以 體現其在亞太區域主導自由貿易圈形成的重要平臺,從戰略角度提升 美國在亞太區域的影響力及主導權。 誠如美國駐日大使魯斯(John Roos)所言,日本若加入《跨太平洋 戰略經濟夥伴協定》,將是一件「改變格局的大事」。802011年 11 月 10日,希拉蕊在演講中表示,亞太區域正站在「關鍵點上」,成為 「世界的戰略和經濟重心」,目前是建立「一個更有活力和更可持續 的跨太平洋體系」的時機,這樣的秩序將促進安全、繁榮和普世價 值,對於《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的談判,希拉蕊認為,其 「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價值觀的協議,例如:開放、自由和公 平。81然而,中國卻視《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為美國介入亞太 秩序建構的機制,與中國競逐亞太的平臺。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所研 究員陸建人表示,《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傳統貿易方面條 款很嚴,比如要求貨物貿易百分之百自由化,無例外品目;還涵蓋智 產權、服 務貿易、勞 工和環境保 護等廣泛議 題,都是美國 的『強 項』」,82亦即美國欲藉所謂「現代貿易標準」(勞工與環境保護等) 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制定「亞太規則」,以「美國價 〈日本入 TPP 談判流於形式 外媒:亞洲不願做美國馬前卒〉,《環球網》, 2011年 11 月 12 日,<http://world.huanqiu.com/roll/2011-11/2165302.html>。 〈日本入 TPP 談判流於形式 外媒:亞洲不願做美國馬前卒〉。 〈APEC 美擬推 TPP 中:好高騖遠〉,《人間福報》,2011 年 11 月 9 日,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243609>。

(30)

值」構築亞太自由貿易區。雖說美國不希望外界將《跨太平洋戰略經 濟夥伴協定》視為遏制中國戰略的組成部分,但中國媒體評論仍直指 《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為「反華聯盟」。83 雖然,美國貿易代表柯克(Ron Kirk)表示,《跨太平洋戰略經濟 夥伴協定》是開放性的,不是封閉性的俱樂部,84不排斥中國進到其所 安排的秩序中,但中國著手建構由其主導的亞太經濟秩序的意圖昭然 若揭。亞太經濟整合正呈現中國主導與《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 定》兩條路線的競爭,日本選擇《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不 僅是基於「美日同盟」的自然決定,亦是日本著眼於現實外交利益的 選項,因日本不存在屈從於「中國主導」的空間。 顯然,日本加入《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是在美、中間的 政治抉擇,而非單純的經濟考量,此亦牽動中國的外交思考。中國的 自由貿易戰略除考量經濟利益外,更帶政治及外交利益的思考,即通 過加強與東亞國家間的經濟紐帶,緩和「中國威脅論」、抑制「臺 獨」傾向、創造有利於中國崛起的周邊環境。在日本民主黨政權外交 政策重返自民黨時期傳統的親美路線之際,中國主動出擊,加速「日 中韓自由貿易協定」的進程。2011 年 11 月,「日中韓自由貿易協定」 產官學共同研究第七次會談在韓國平昌召開,三國可望在 2012 年春天 於中國舉行的「日中韓峰會」上,同意展開「日中韓自由貿易協定」 的實務層級談判。 因此,在日中邦交正常化迎向 40 周年之際,「海域利益」將暫時 讓位給現實的經濟利益,日中關係可望逐漸走出「釣魚臺撞船事件」 的陰霾,但「海洋問題」仍將使日中關係的發展有其限度,不時出現 〈日本入 TPP 談判流於形式 外媒:亞洲不願做美國馬前卒〉。 林淑媛,〈美領軍 TPP 領袖 擬發表綱要〉,《中央社新聞網》,2011 年 11 月 12 日,<http://www2.cna.com.tw/ShowNews/Detail.aspx? pNewsID=2011111 20205&pType1=PF&pType0=aOPL&pTypeSel=&pPNo=1>。

(31)

波折。而在日、中「海洋問題」的糾葛中,兩岸關係亦攸關日本的海 洋利益,日本將持續關切。在兩岸關係上,日本樂見兩岸對話,兩岸 更加緊密的經濟關係亦可為日商創造機會,有利於日商在中國與韓商 的競爭,但兩岸政治的一體化將是日本憂心之所在,因這將構成日本 南面的安全威脅。 其實,相對於美國智庫近期出現的「放棄臺灣論」,以換取美國 經濟上現實的利益,85日本卻基於其經濟及安全利益的考量,持續深化 與臺灣的夥伴關係。或許美國少數輿論認為,臺灣僅是其東亞戰略布 局中的工具性角色,必要時可將臺灣交易出去,但臺灣與日本的夥伴 關係卻是大自然的巧妙安排,為地緣上無可取代的夥伴。日本近代文 明之父福澤諭吉(Yukichi Fukuzawa)百年多前即曾直言,臺灣在中國 手上,有如榻邊之鼾聲,86將令日本寢食難安。日本的南面安全不能失 去臺灣這位重要朋友,美國若放棄臺灣,將損及「美日同盟」的利 益。 然而,日本政治空轉若長期化,日本在東亞域內所承擔的安全角 如前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國際安全研究員肯恩(Paul V. Kane)即主張, 美國應終止對臺軍售及對臺的安全承諾,交換中國解除 1.14 兆美元的美債, 請見 Paul V. Kane, “To Save Our Economy, Ditch Taiwan,” The New York

Times, November 10, 2011, <http://www.nytimes.com/2011/11/11/opinion/

to-save-our-economy-ditch-taiwan.html?_r=2&partner=rssnyt&emc=rss>。 從 1894 年 12 月至 1898 年 5 月止,福澤諭吉在《時事新報》發表系列「臺 灣領有論」主張,其中在 1894 年 12 月 5 日的社論中,福澤表示,甲午戰後 日本乃戰勝國,已備充分的理由割據臺灣,以有效維持琉球的安全,指出: 「臺灣是我(日本)臥榻旁的鼾聲,為維持永久和平,將其收歸我有,乃日 本當務之急,令其割讓該地,豈有敢置一句非議者?我輩敢說,不是為日本 的關係要掠取臺灣,而只是為謀我邊境沖繩的安全,徹底斷絕支那人的野 心。這是警戒邊境的正當防衛手段之一,希望世人不要忽略此軍國的大道 理。」請見福澤諭吉著,陳逸雄譯解,〈福澤諭吉的臺灣論說 〉(臺灣割 讓 指令 理由),《臺灣風物》,第 41 卷第 1 期,1991 年 3 月,頁 88。

(32)

色將出現力不從心的窘境,屆時「美日同盟」弱化將是無可避免的結 局。面對中國國力的抬頭,日人此消彼長的焦慮表現在對中國的嫌惡 感,日本「言論 NPO」2011 年 8 月最新公布的《第七次日中共同民調 比較結果》,78.3%的受訪者對中國抱持負面印象,日、中兩國人民的 相互認知情感持續惡化,但日人對中國崛起的焦慮不足以阻擋中國東 出西太平洋的腳步,唯有恢復穩定與成長的日本始能避免在區域中被 中國逆轉國際政治地位的尷尬。87 惟在日本政局混沌之際,美、中對日本將暫時保持觀望,美、日 安保「再再定義」與存在於日中關係中的海域問題短期間仍難出現突 破性的進展。雖然,在 2011 年的《防衛白皮書》中,日本展現企圖 心,因應中國對鄰近海域的擴張行為,書中直指,中國在與周邊國家 對立的問題上展現高壓態度。88日本防衛省在強調「中國威脅論」的同 時,亦積極落實加強西南群島防衛的計畫,初期將在緊鄰臺灣的與那 國島部署類似北海道稚內市的陸上自衛隊第 301 沿岸監視隊的小型部 隊。89此外,防衛省更規畫逐步在石垣島和宮古島派駐數百人規模的陸 上自衛隊普通科(步兵)部隊,強化日本對南面島礁的防衛。 後鳩山時期,日中關係的惡化證實「歷史認識問題」並非日中關 係發展的本質性問題,1990 年代後,日、中兩國齟齬不斷,過程中, 「歷史認識問題」已成為中國操作日中關係的槓桿,圍繞在東亞周邊 水域的「海洋問題」始為兩國關係的主要障礙。日中關係的發展顯現 此項民調由日本「世論(民調)總合研究所」、北京大學與中國「零點研 究諮詢集團」共同進行。請見世論 合研究所、零 研究 、北京大 ,〈日中 民 中、 日感情 大 化-- 第 7 回日中共同世論調 結果 公表〉,《言論 NPO》,2011 年 8 月 11 日,<http://www.genron-npo.net/world/genre/cat119/2011.html >。 防衛省,《日本 防衛(平成 23 年版) 防衛白書》(東京: , 2011年),頁 75。 此種陸上自衛隊配備輕型武器,主要任務為監視鄰海域航行船艦。

(33)

兩國間存在經貿利益與戰略安全利益間的矛盾,且兩國緊密的經貿關 係不足以緩解戰略安全上衍生的對立。日、中「釣魚臺撞船事件」使 一向態度友中的菅直人首相意外地成為 1972 年兩國關係正常化以來, 少數任內未能實現訪中的首相,而「松下政經塾」出身,政治立場偏 右的野田首相卻在 2011 年 12 月 25 日踏上訪中的旅程。 野田首相政治立場保守,在「歷史認識問題」上態度強硬,但出 任首相後,卻藉其曾在 1984 年胡耀邦時期應邀到中國從事青年交流的 經歷,自詡為「日中交流之子」。野田首相想讓日中關係增溫,換取 日本經濟利益的企圖心溢於言表。在日中邦交正常化迎向 40 周年之 際,日、中著手強化兩國邦誼,落實「戰略的互惠關係」建構,然相 較 1970 年代的國際政治環境,目前日、中缺乏共同的戰略利益,特別 在「海洋利益」上,雙方的矛盾仍無法有效地緩解。此外,溫家寶雖 寄望日、中要做「好鄰居、好伙伴,不要做對手」,90但此話的另一面 即透露日、中目前並非視對方為善鄰,中國《環球網》在野田首相訪 中前的民調顯示,35.8%受訪者認為日本想圍堵中國。91日本《共同 社》分析指出,中國考慮到日中關係惡化可能會導致社會不安,邀請 野田首相訪中的最大理由乃以日中邦交正常化 40 周年為名,改善中國 的對日感情,避免對中國領導換屆產生不良影響。日、中兩國對「首 腦外交」的初衷大異其趣,難收實效。92因此,任何日中關係的改善之 議皆將淪緩兵之計,日、中領導人難以相逢一笑泯恩仇。 〈中日不要做對手〉,《中央社新聞網》,2011 年 12 月 25 日,<http:// www2.cna.com.tw/ShowNews/Detail.aspx? pNewsID=201112250157&pType1= PM&pType0=aCN&pTypeSel=&pPNo=1>。 〈日相抵中 促重啟六方會談 野田晤溫家寶 齊籲「維持朝鮮半島和平」〉, 《蘋果日報》,2011 年 12 月 26 日,<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3914369/IssueID/20111226>。 〈 日 中 首 腦會 談 未 有 實 質性 成 果 〉,《 共 同社 》,2011 年 12 月 27 日, <http://tchina.kyodonews.jp/news/2011/12/22374.html>。

(34)

柒、結論

一、「攻勢現實主義」指導日本民主黨對中政策

日本民主黨上臺後,意圖以日中關係平衡美日關係的「鳩山外 交」一度令日中關係急速增溫,加上近年日、中兩國經貿往來熱絡, 中國已取代美國,成為日本最重要的貿易對手國,兩國似乎想走出日 本侵華歷史的陰霾,落實「戰略互惠關係」,尋求雙方在區域政治中 雙贏的機會。然而,經濟的利益敵不過地緣政治上的競爭關係,日中 關係仍無法跨越安全戰略的矛盾,後鳩山時期的民主黨政權之外交思 維已將鳩山首相的「友愛外交」束之高閣,在外交政策上逐漸回到自 民黨過去的路線方向,將中國視為潛在威脅,虛化日、中「戰略互惠 關係」。而「華爾街金融風暴」後,全球霸權地位受到挑戰的美國亦 想藉捍衛「太平洋第一島鏈」的決心與行動,證明其寶刀未老。其 間,美、日找到重新拉緊兩國冷戰以來同盟關係的機會,惟處於「政 治親美國、經濟親中國」之扭曲狀態下的日本對中政策無可避免地易 出現左右搖擺的現象。一旦美日關係發生齟齬,日本即會擺出重返亞 洲的態勢,強化日中關係,然日本外交難以「親中遠美」,遇到美國 壓力,美中關係緊張,日、中東海問題激化後,日本無計可施下,又 會重新拉緊「美日同盟」。 因此,面對日益強大的中國,日本的外交選項不多,尋求鄰近的 韓國、東協國家之奧援與堅持以「美日同盟」為基軸的外交戰略應為 不二法門,然此非意味日本將拉攏美、韓、東協對抗中國,重回冷戰 時代的思 維。目前, 美、日的對 中政策清楚 地採取「政經 二元路 線」,兩國雖不至於貿然與中國進行軍事對抗,但美、日對中缺乏戰 略互信的情勢下,將限縮日中關係的發展。 此外,美國十分在意維持南海的公海性質,2010 年 7 月,希拉蕊 在「東協區域論壇」外長會議上對「南海問題」表達美國政府關注的 立場,稱南海島嶼領土爭議事關美國利益,提出以多邊談判方式解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6) (a) In addition to the powers of the Permanent Secretary under subsection (1) the Chief Executive in Council may order the Permanent Secretary to refuse to

Master of Arts in Interdisciplinary Cultural Studies FT, PT Master of Mediation and Conflict Resolution FT, PT Master of Social Sciences in Psychology PT The University of

3.16 Career-oriented studies provide courses alongside other school subjects and learning experiences in the senior secondary curriculum. They have been included in the

1.4 For education of students with SEN, EMB has held a series of consultative meetings with schools, teachers, parents and professional bodies to solicit feedback on

220V 50 Hz single phase A.C., variable stroke control, electrical components and cabling conformed to the latest B.S.S., earthing through 3 core supply cable.. and 2,300 r.p.m.,

03/2011 receiving certificate of Honorary Chair Professor from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05/2013 receiving certificate of Honorary Chair Professor

Dalton &amp; Robert Gervey.(2009).Analyzing Vocational Outcomes of Individuals With Psychiatric Disabilities Who Received State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Services: a

If necessary, you might like to guide students to read over the notes and discuss the roles and language required of a chairperson or secretary to prepare them for the activity9.